1. 顧拜旦是哪個國家的著名教育家
皮埃爾·德·顧拜旦 (Pierre De Coubertin)1863年1月1日出生於法國巴黎的一個貴族家庭,承襲了男爵頭銜。他在家排行第4,也是最小的孩子。1471年,他的一位先祖得到了國王路易十一授予的貴族稱號。他的父親夏爾·德·顧拜旦是個頗有名氣的水彩畫家。他的母親瑪麗也是貴族後裔。顧拜旦從他父母處繼承了大筆的遺產。1896年至1925年任國際奧委會主席,他終生倡導奧林匹克精神,被譽為「現代奧林匹克之父」。
顧拜旦的童年是在諾曼底度過的。當時的顧拜旦非常喜歡拳擊、賽艇、擊劍和騎馬等項體育活動,並喜歡畫畫,會彈鋼琴。1875年至1881年,古代奧運會的遺址不斷被發掘出來,這引起顧拜旦極大的興趣。
1880年,顧拜旦進入法國著名的聖西爾軍校。但不久就退學,隨後進入法國巴黎政治學院。後又入法國巴黎大學法學院就讀,獲得了文學、科學和法學三個學位。青年時代的顧拜旦志在教育和歷史,在普法戰爭中戰敗而萌生了教育救國和體育救國的思想。1983年起進行比較教育學的學術研究。1888年,顧拜旦出任法國學校體育訓練籌備委員會秘書長,並發起成立了第一個「全法學校體育協會」,設立了「皮埃爾·德·顧拜旦獎」,以表彰最優秀的運動員。1889年,召開推廣在教育中設立身體練習課程代表大會,他擔任大會秘書長。
1890年,他訪問了奧林匹克運動的發源地——希臘的奧林匹亞,使他萌生應以古代奧林匹克精神來推進國際體育運動的想法,以創辦現代奧運來弘揚奧林匹克精神。一種舉辦世界性的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設想使他開始積極投入到創辦現代奧運會的工作之中。1891年,顧拜旦出任法國田徑協會秘書長。
1892年12月25日,法國田協在巴黎索邦大學舉行成立5周年紀念大會,顧拜旦首次在大會演講中發表了「復興奧林匹克運動」的口號,正式提出恢復和創辦現代奧運會的想法。1893年,在顧拜旦的推動下,在巴黎召開了「恢復奧林匹克運動代表大會」。來自12個歐美國家的代表們一致通過了恢復奧林匹克運動的憲章,確定了現代奧運會的宗旨。這次會議還決定於1896年4月在奧林匹克運動發詳地希臘舉行第一屆現代奧運會,以後則按照古希臘傳統每4年舉行一次。1894年6月23日,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成立,當時著名希臘文學家維凱拉斯 (Demetrius Vikelas) 擔任首任國際奧委會主席,顧拜旦當選為秘書長。
1896年4月5日,第一屆奧運會在希臘雅典舉行。開幕式上,希臘國王喬治高度贊揚了顧拜旦的貢獻。雅典奧運會後,維凱拉斯辭去奧委會主席職務,顧拜旦當選第二任國際奧委會主席。1912年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的第5屆奧運會上。顧拜旦針對當時體育競賽中的一些弊端,發表了著名的詩作《體育頌》,獲得了本屆奧運會文藝比賽的金質獎章。
1913年,顧拜旦為國際奧委會設計了會徽、會旗。會旗圖案白底、無邊、上面有藍、黃、黑、綠、紅5個環環相扣的彩色圓環,象徵著5大洲團結以及全世界運動員以公正比賽和友好精神相聚在奧林匹克運動會。此外,他還倡議燃放奧林匹克火焰、設立奧林匹克杯等。在確定奧林匹克運動會口號的問題上,顧拜旦最初覺得應以「團結、友好、和平」的口號來指導比賽。後來,他的一個朋友狄東神甫提出了「更快、更高、更強」的口號,得到顧拜旦的贊賞,認為它體現了人類永遠向上、不斷進取的偉大精神,以後便倡議它作為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口號。1925年顧拜旦辭去了國際奧委會主席的職務。在他任職期間(1896年至1925年),國際奧委會成員由14個增加到40個,並先後成立了20多個國際專項運動聯合會。他卸任後被終身聘為國際奧委會名譽主席。1937年9月2日,顧拜旦在瑞士日內瓦去世,隨後被安葬在國際奧委會總部所在地瑞士洛桑。按照他的遺囑,他的心臟安葬在奧林匹克運動發源地——希臘奧林匹亞的科羅努斯山下。
顧拜旦不但是一個傑出的國際體育活動家,而且還是一個卓有成就的教育學家、歷史學家。他一生著有《1870年後的法國史》、《教育制度的改革》、《英國教育學》、《運動的指導原理》、《運動心理之理想》、《體育頌》等著作。其中,最有名的是他在1912年斯德哥爾摩奧運會期間發表的《體育頌》,並因此而獲得該屆奧運會金質獎章。
在法國,有以顧拜旦命名的街道、體育場館。法國國家奧委會總部就設在皮埃爾·德·顧拜旦大街1號。在法國國家奧委會的大廳里,矗立著顧拜旦的銅像。1999年12月17日,他獲得由《奧林匹克雜志》評選的「世紀體育領導人」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