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非制度化教育和制度化教育的區別
當我們研究學校教育制度時,我們知道學校教育制度的正式發展有三個階段: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和非制度化教育。前制度化教育從人類早期的原始社會教育開始,趨向於一種定型衡含慶的正規教育,即實體教育。制度化教育的開始源於現代學校制度的出現,即我們所說的學制的形成。隨著教育的發展,非制度化教育逐漸成為一種思潮。非制度化教育所倡導的理想是 教育不應再局限於學校的圍牆內。 庫姆斯等人倡導的非正規教育概念和伊里奇的非學校化思想,都是非制度化教育趨勢的代表。這三種形式也是可以追溯到教育形式的教育理論。
教育形式是指由上述三個基本要素構成的教育體系在不同時期的變化形式空,也是 教育 理念的歷史實現。根據不同的標准,可以劃分出不同的咐握教育形式。根據教育系統本身的標准,教育形式可以分為 非制度化教育 用 制度化教育 。那為什麼說有三個階段呢?其實在我們教育學或者心理學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我們會用 前 來表示還沒到。但我們所說的前制度化教育,從教育形式上來說,其實屬於非制度化教育的范疇。今天我們就來多了解一下非制度化教育和制度化教育。
非制度化教育是指不能形成相對獨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這種教育是與生產或生活高度結合的,並沒有脫離日常生產或生活而成為相對獨立的社會機構及其制度化行為。人類出現之前的教育就屬於這種非制度化的教育。今天,人類的學校已經形成了一個高度復雜的網路,非制度化教育依然存在,但它在個體發展和整個教育體老皮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已經非常有限。
制度化教育由非制度化教育演變而來,非制度化教育是指由專門的教育者、機構及其運行系統構成的教育形式。制度化教育是人類教育的高級形式。它的出現是人類教育文明的一大進步,也極大地推動了人類整體文明的進步。我們今天談論的一切 教育 還有 教育改革 ,基本上就是指這種制度化的教育。
但是,制度化教育與非制度化教育相比,也有其不足之處,這引起了思想家們的批評,有些批評還很激烈。美國教育家、無學校運動的倡導者伊里奇在《無學校社會》一書中指出,自近代以來,人類建立了 組織 制度化 還有 儀式化 學校系統,這是主要的特點,一般有 壓迫 、 同質性 還有 破壞性 ,阻礙了真正的學習和教育,降低了人類自我成長的責任感,導致很多人 創新的喪失 的根。
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特徵,也是新世紀發展的重要法寶。盲目追求非制度化教育好嗎?關於制度化教育和非制度化教育的觀點和批評,百家爭鳴。我們要用正確的眼光看待制度化教育和非制度化教育給人類教育帶來的利弊。我們需要制度化的教育體系來幫助受教育者建立完善的知識體系,但非制度化教育的思潮在思想上是作為補充的。我相信兩者的結合更能讓受教育者實現自己的價值。所以我們分兩部分進行辯證分析。
② 什麼是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和非制度化教育
一、前制度化教育:最早的在生產生活中的教育,到奴隸社會後逐漸出現的定型的形式化教育(即實體化教育),都稱為前制度化教育。形式化教育形態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教育主體確定,出現了以教育作為職業的教師;
2、教育對象相對穩定,學生出現(統治階層);
3、形成系列的文化傳播活動;
4、有相對穩定的活動場所和設施;
5、由以上要素結合而形成的獨立的社會活動形態。
二、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正規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層次結構的,按年齡分級的教育制度,它從初等學校延伸到大學,並且除了普通的學術性學習以外,還包括適合於全日制職業技術訓練的許許多多專業課程和機構。制度化的教育指向形成系統的各級各類學校。
三、非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是指那些沒有能形成相對獨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形態(其實也是一種具有客觀存在的教育形態),它沒有從日常的生產或生活中分離出來的,成為一種相對獨立的社會機構及其制度化、組織化行為,是與生產和生活緊密結合、高度一體化的「教育」,如庫姆斯的非正規教育觀念、伊里奇的「非學校化社會」理念。
拓展資料:
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正規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層次結構的,按年齡分級的教育制度,它從初等學校延伸到大學,並且除了普通的學術性學習以外,還包括適合於全日制職業技術訓練的許許多多專業課程和機構。制度化的教育指向形成系統的各級各類學校。
隨著制度化教育趨於成熟。制度化教育的發展越來越成為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其影響已近滲透到社會的各角落各方面。制度化教育對於經濟發展的貢獻,對於政治、文化乃至個人的發展的影響,已近為社會所普遍接受。庫姆斯等人陳述的非正規教育概念,伊里奇所主張非學校化觀念都是非制度化教育思潮的代表。
表現為社會組織由非正式系統發展到正式系統、社會制度從不健全到健全的過程。制度化的具體過程可概括為:
①確立共同的價值觀念。通過宣傳教育,促使群體與組織的成員認清其利益,樹立一致的價值取向,建立規范體系,加強個人對組織的認同,並將其人格融合於組織之中,以增強群體的凝聚力。
②制定規范。共同的價值觀需要有規范來支持。根據共同的價值需要而制定的規范,把人們的行為納入相同的固定模式之中,它注重的是標準的普遍性而不是特殊性。
③建立機構。規范的實施要由組織機構保證,制度化過程也是組織機構建立和健全的過程。
在政治研究中,制度的核心含義就是指由憲法規定而創設的機構。制度分析假定各個組織行構著其成員的行為,制度化則是指各個組織藉此而獲得這種影響力的過程,制度化(影響其成員)的手段包括創設明確規定的角色(例如通過提出期望的方式)、標准化的操作程序、共享的文化以及控制行為的各種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