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厭學媽媽如何教育孩子
擴展閱讀
汽車購買知識大全 2025-02-09 02:37:53

厭學媽媽如何教育孩子

發布時間: 2023-06-16 00:11:20

⑴ 厭學孩子怎麼教育

厭學孩子需要正面的教育,要不斷的給予鼓勵,具體有以下幾種方法:

1、讓孩子保持愉快的學習情緒。家長必須了解,孩子心情愉快時會比較喜歡學習,學得更好更起勁,因此家長指導孩子學習時應注意不要操之過急。家長應了解孩子自身的學習能力,和孩子共同設計一個可行的學習目標,切忌因操之過急而給孩子造成壓力。

2、要保持自己愉快的心情。家長的心情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學習情緒,因此,在幫助孩子學習時,家長一定要保持心情愉快,這種情緒會讓孩子感覺到學習本身就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3、幫助孩子一起解決問題。家長如果發現孩子能力不及的時候,就要想辦法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否則會使孩子對學習產生畏懼感。

4、幫孩子建立起自信心。家長要指出孩子的優點,讓他知道自己的潛能,對自己充滿自信心。

5、用努力而不是用分數去評價孩子。家長不應過分重視孩子的功課、成績,而要看孩子的整體性表現而加以稱贊。如果孩子盡了力,也得不到好成績,家長應表示理解,不要讓他有過分的壓力。

(1)厭學媽媽如何教育孩子擴展閱讀:

孩子厭學主要是心理問題,每個孩子很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常常會按照別人的評價去認識自己,因此,對於一個從未完成過作業的孩子,家長最好讓他先做幾道容易的習題,讓他能輕而易舉地完成,再調整作業的難度。

在指導孩子學習前要掌握學習方法。在輔導孩子時,不要代替孩子學習,以免養成孩子的依賴心理和遇事退縮的習慣,要教給孩子獲得知識的方法。

⑵ 厭學的孩子怎麼教育

孩子厭學,家長不要著急上火,也不要大發雷霆,因為這都沒有用。

我們要認識到,這是孩子在用一種方式來向我們表達自己,我們要去深入觀察,孩子到底哪裡出現了問題,到底是哪裡我們親子之間沒有合上拍,要及時調整自己。孩子厭學要早發現早干預,防患於未然才是最好的,畢竟人對一種事物產生了「厭煩」情緒後,要180度大轉變,變成喜歡,這本就很難,何況學習還是個挺費力氣的事。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方法,看似老生常談,但卻是孩子喜歡學習的重要基礎。

家長朋友們可以比對一下自家的家庭教育氛圍和教育手法,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爭取讓孩子從一開始就愛上學習。

即使孩子出現了厭學情緒,也不要慌亂,要暫時放下對孩子成績的期望,轉而關注以下四個方面的內容,相信只要家長用心走進孩子的世界,他們就能轉變對學習的態度,告別「厭學」指日可待。一、調整思維和溝通方式
孩子厭學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壓力大」,當今社會,無論是家長、老師,還是考試制度,都在給孩子施壓,孩子必須在小小年紀就學會如何疏解壓力,否則他們就會變得性格暴躁、孤僻、軟弱或焦慮。人都是趨利避害的,如果家長不能隨時關注孩子的壓力值,在家庭生活中,過度關注孩子的成績波動,孩子就會因過高的壓力值而厭學。確實,在生活中,我們只要看到孩子的錯誤和失敗,就會產生焦慮感,從而習慣性地嚴肅批評孩子,期望孩子能「知恥而後勇」,但往往得到的結果是,孩子一蹶不振,不想再學了。

這一方面是家長沒有一個「成長型思維」,另一方面是家長不懂得溝通的藝術。通俗來講就是,孩子現在做不到的事,未來能通過他的努力做到。所以,家長沒必要為孩子現在的失誤而產生各種「將來怎麼辦」的聯想,只要孩子努力,他將來不會再出現類似問題。這就是成長型思維。

因此,我們的關注點應該從「犯錯」的沮喪感中跳出來,轉而關注孩子能不能找到努力改善的方向和辦法?如果孩子不會,我們應該為他們提供切實可行的幫助。溝通藝術
基於成長型思維,家長要改變批評教育的溝通方式,停止對孩子的指責,轉而採用其他溝通方式,讓孩子認識到錯誤,並願意積極改正錯誤。只要家長的話里是描述自己感受的,不帶有指責或評斷孩子的詞語,孩子就不會有抵觸情緒。溝通學習的事,也是如此。另外,一定要跟孩子坐下來好好分析當前的情況,為孩子提供能夠執行的有效方法。很多時候,孩子不是不努力,是他們努力過了,沒有效果,所以才會灰心喪氣。

家長一定要自我檢討,當孩子遇到問題時,我們是不是給孩子提供了切實有效的行動方案?

孩子厭學,與家長的思維模式和表達習慣有很大關系,家長要想改善孩子的厭學情緒,就一定要先從自己做起,用自己的改變來影響孩子。二、給孩子可自由支配的時間和空間
同樣都是學習,為啥現在孩子壓力這么大,咱們以前不也是這么過來的么?而且還自己對自己要求挺高,沒有現在孩子這么難管呀?

這是因為,以前我們小時候,每天都有跟同學瘋玩瘋跑的時間,可現在的孩子沒有,他們的課外時間被作業和課外班占滿了,家長好像見不得孩子玩,有點時間也希望孩子去看書。

其實,勞逸結合這是很重要的一條學習原則。玩的時候,孩子看似沒有學,卻是他們消化學習內容,運用所學知識,緩解學習壓力的時間。

一個用所有時間來學習的孩子,估計就離厭學不遠了。所以,家長一定要給予孩子「可自由支配」的時間,每天都要有。

如果孩子厭學了,家長就更要有長遠的眼光,先不追求成績和完成作業,先帶孩子好好玩幾天。玩得沒有絲毫功利心,玩得痛快。

如果孩子真能在玩的過程中得到情緒的疏解,家長可以趁機與他們談心,了解他們厭學的真正原因,並且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跟他們聊天,就像朋友聊天那樣,分享彼此的感受,而不是做評判。如果孩子只是小小的厭學情緒,家長可以調整他每天的自由支配時間,並且嚴格保質保量給予到位。讓孩子可以在喜歡的事物中忘卻煩惱,給孩子的心理透口氣。

當然,玩也不能失去控制,家長要掌握孩子玩的內容,盡量陪伴他們一起玩耍,盡量玩實物,不要沉迷網路。

因此,我們要跟孩子一起制定更合理的作息計劃、每日時間安排等,把孩子學習和玩的時間明確規劃出來。這樣孩子學習的時候有奔頭,只要努力過後就能迎來放鬆,而不是無止境地緊張,他們就能產生動力。同時,與時間相對的空間,也是家長要重視的。

隨著孩子的長大,他們需要獨立的房間,這個房間可不止用來睡覺噢,這個獨立的空間也是他們緩解心理壓力的場所。

所以,家長要保證孩子的獨立空間是受到尊重和保護的。不要動不動就跑到孩子房間,打擾他的獨處;不要24小時緊密盯人,侵犯到孩子的獨立空間。這些都是家長需要注意的。

一份合理的《時間表》和一個獨立、受尊重的空間,是厭學孩子走出陰霾,重新振作的基礎,家長朋友們可以從此入手,先讓孩子的心理得到舒緩。三、培養興趣激發學習原動力
興趣雖然是老生常談,但確實必不可少的。

咱們成年人刷視頻、刷朋友圈、打游戲,不也都是因為好玩么?如果誰有幸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那一定每天過得都開開心心的。

所以,即使概念老,咱們家長也要重視「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興趣其實不一定要很好玩,如果家長非要把知識弄好玩,這恐怕勞心勞力,效果還不好,因為學習確實是很費力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