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2022年教育部新政策
教育經費方面
要點中指出,堅持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GDP)比例「不低於4%」,保證財政教育支出強度,加快支出進度,確保「兩個只增不減」。
當前,我國面臨新冠肺炎和激勵的國際競爭,國家財政壓力凸顯,但國家並未在教育方面減少支出,反而有上漲趨勢,這體現出國家對教育的重視和關注。同時,2021年11月,教育部發布2020年全國教育經費執行情況統計公告。公告顯示,2020年全國教育經費總投入為53033.87億元,比上年增長5.69%。「十三五」期間持續做到「不低於4%」,這是自2012年以來連續第九年做到「不低於4%」。
從以上的舉措可以看出,教育行業前景良好,即使在外部和內部雙重壓力影響之下,國家仍繼續加大對教育的投入。相比社會其他行業,受疫情沖擊和國際貿易摩擦的影響,紛紛出現裁員、縮減規模、甚至破產等情況。因此,進入教育行業是個不錯的選擇。
工資收入方面
要點中指出,加強義務教育教師工資收入保障,確保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提高幼兒園教師工資收入水平。
為落實以上政策要點,國家和社會從各個方面積極提出辦法。第一,國家政策保障。2022年1月,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向各省(市、區)發出提醒函,提醒函其中一條要求是將義務教育教師工資列為政府必保支出。第二,教師工資組成豐富。教師的工資主要有崗位工資、教齡工資、課時工資、績效工資、特優津貼、山區補貼。相比其他行業,除了基本工資和績效工資外,特殊津貼和補貼很少,甚至沒有。第三,教師工資排名靠前。2019年9月3日召開的教育部金秋系列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提到:教師工資提升到目前在全國19大行業中排名第7位,處在所有行業中中等偏上的一個水平。
從以上的事實可以看出,教師工資收入穩定,工資構成豐富,福利待遇豐厚,而且國家在政策上保障教師的工資水平,這是其他行業沒有的。因此教師行業優勢明顯,成為一名教師,不僅可以得到豐厚的收入,更重要的是可以幫助實現個人價值,提升社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