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學習幼兒教育的方法有哪些

學習幼兒教育的方法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3-06-14 04:59:21

『壹』 學習幼兒教育學,你認為還有哪些更好的方法呢

1、啟發式

注重調動幼兒的心智活動,提供給幼兒一種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表現的機會。注重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師生雙方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配合、相互促進。

2、情景教學法

在運用情境教學法時,教師要根據需要作啟發講解、點撥總結,以幫助幼兒將獲得的感性經驗進行概括、提取。要在情境中給予幼兒充分表達、表現的機會和交往的機會,使他們成為活動的主體。

3、活動操作法

教師根據教學目標提供物質材料,引導幼兒在操作物質材料的活動中充分動手、動腦、動口,從而獲得經驗的方法。



兒教育的意義

(一)促進生長發育,提高身體素質;

(二)開發大腦潛力,促進智力發展;

(三)發展個性,促進人格的健康發展;

(四)培育美感,促進想像力、創造性的發展。

總而言之,幼兒教育擔負著促進幼兒體、智、德、美全面發展的重任。

『貳』 兒童教育有哪些方法

俗話說「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你了解你的孩子嗎?只要你針對他的特點教育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下面,推薦常見的幾種類型孩子的表現及主要教育方法。

1、精力過剩的孩子此類孩子主要表現為愛玩,愛鬧,愛打架,難以管教,但他們較聰明好動,反應快,接受能力強。

教育的主要方法:首先,要與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讓他們明白自己不是一個「不聽話的孩子」,這樣他們容易在心理上接受教育和指導。 其次,要適當放手,管教適度。管教若太嚴,與他們性格不對勁,就會適得其反。要給他一定自由,一定的活動時間和空間。 再次,耐心教導:即耐心教育與疏導,通過講道理,使孩子明白自己的一些「主見」並不那麼好,並不那麼符合社會道德與規范,從而自願放棄自己的「主見」,克服自己的毛病,逐步走向成長之路。

2、上課不專心聽講的孩子。

此類孩子主要表現為上課多動、好玩、愛講話,甚至在家中學習也表現出心不在焉。

教育的主要方法:

首先,父母要訓練讓孩子聽一遍就馬上做到. 其次,在生活中,家長可以有意識地訓練孩子的聽話能力,如安排三、四件事,先做什麼,後做什麼,最後做什麼,家長觀察孩子是否如此. 再次,家長要有意識地訓練孩子的注意力,和孩子講話,一定要讓孩子看著你的臉聽. 還可以告訴孩子一些聽講的小竅門 應盡量要求孩子復述課堂內容,或談上課中印象最深的問題。 ...

學齡前兒童教育方法

在這個年齡段,寶寶已經開始有自己對判斷事件、人物對錯的想法,大人這個時候要注意引導寶寶明辨是非,同時父母要給孩子樹立人際交往、處理事件的正確榜樣。要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給孩子創設發展的空間;父母要教會孩子在集體生活中的規范。

2歲以後,幼兒的自我意識開始萌芽,幼兒會有反抗、「自私」的行為出現,也會搶著為父母或為自己幹事。對於前者,父母千萬不要以為是幼兒的退步而加以訓斥,而應該採用「以退為進」的手法來化解幼兒的反抗行為,用耐心、形象的講解來減少幼兒的「自私」表現,否則會使幼兒真的養成與人對立、自私自利的不良性格特徵。

2—3歲的幼兒最喜歡聽故事,尤其是反復聽同一個故事,根據這個特點父母可以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比如在講到故事高潮處停下,告訴幼兒你忘了後面的內容需要看看書,然後假意去看書再接著講故事,這樣會使幼兒對認字有強烈的慾望。也可以在重復講故事的過程當中,變換一些詞語的'搭配,讓幼兒了解一些同義詞與詞語的多種搭配(幼兒會很容易發現你的這種變換)。還可以讓幼兒把聽來的故事講給父母或其他人聽,在獲得好評後,可以增強幼兒學習新知識的興趣。

6歲正是兒童大腦發育的黃金時期,在這個階段大腦能否正常發育會對幼兒成年後的智力產生深遠影響。爸爸媽媽可以盡量地讓寶寶自由活動,學習各種知識和技能都可以有效促進幼兒大腦發育,寶寶已經不需要大人抱了,要想孩子有創造力,父母首先就要自我解放,要做到「心情開放,容易溝通」。 ...

兒童心理教育方法

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長是非常重要的,在培養兒童的健康心理,歸納起來有以下幾種方法:

1、鼓勵法:兒童有一種需要承認、需要鼓勵的心理,他們喜歡成功,喜歡得到大人的認同和贊揚。因此,家長就要經常鼓勵孩子,孩子通過不斷地被鼓勵和贊揚,自身的行為才能得到肯定,由肯定產生心理升華。

2、反問法:語言是溝通兒童心靈的工具,因此,家長和孩子談時要試探、發問、反問,這樣才有利於提高兒童自身的分析和判斷能力,發展創造性思維。

3、出難題法:給孩子出點難題,讓他們知道什麼叫困難,並要讓其自己解決,只有經過風雨見過世面,經受失敗和挫折,才能產生經驗和教訓。

4、講故事法:兒童都愛聽故事,家長應該抽出時間給孩子講一些健康向上的故事,一個好故事能使孩子進行一次心理上的調適,還能鼓舞孩子上進。

5、興趣引導法:家長要根據孩子的氣質和性格去發現其興趣和愛好。

6、反面教育法:家長利用反面教材讓孩子分清是非,對生活中的反面事物,家長要給予引導,使其提高分析和判斷能力,有利於其心理預防。

7、寬嚴結合法:對孩子過寬過嚴都是不正確的,要培養孩子有一個健康心理狀態和較強的心理素質,既需要嚴教又要寬容,既有組織紀律又有個人的愛好,一旦孩子犯了錯要批評的嚴一些,指出其危害,又要給予愛護和關心。 ...

兒童學習教育方法

父母有責任激發孩子的想像力,教給他們行為准則和有益的東西。因此,父母親利用一些技巧幫助自己把這項工作幹得更好就顯得非常重要。

制定適當的目標

注意避免制定不明確的或是超出孩子能力范圍的目標。絕不要追求完美,那隻會讓孩子和你都遭受挫折。孩子每天取得的點滴成績和進步都應記在心裡,不要只看到孩子的缺點,努力觀察並贊許孩子每一點微小的積極舉動或是進步。同樣,目標過低,不忍心讓孩子接受挑戰,會讓孩子感到無聊,乏味。

積極參與

孩子直到八歲都主要是通過模仿學習的,所以教孩子的方法之一就是:行動起來,在她面前或是和她一起做點什麼。也就是說,你不要光指望給孩子下命令,發指示。比如在糾正孩子的時候,不要簡單地說「不要用手吃東西」,你最好成績最好拿起調羹,一邊親自做一下吃飯的動作,一邊說「我們用調羹吃東西」。不要命令孩子「去整理好你的玩具」,你可以拉起孩子的手,蹲下來,像做游戲一樣來收拾玩具,然後說「該收拾玩具了」。在日常生活中加上些許想像、幽默、笑話或者游戲,只要持之以恆,孩子就會做你期待他做的事。

做出積極的榜樣

只要有可能,請用積極的方式說話。可以說「那是只漂亮的小狗,我們來摸摸它」,接著示範給孩子怎麼做,然後握住孩子的手,一起來做這個動作。別尖叫什麼「不要弄疼了小狗」!以「不要」開頭的句子往往傳達著某種不快。 ...

日本兒童教育方法

古今中外,普天下父母沒有不望子成龍的。日本父母教子成龍的秘訣是什麼呢?據日本《時代》周刊近日報道,日本父母教養孩子的秘訣就是:共同體驗。他們並不一味強求或訓斥孩子,而是耐心地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和他們一起玩耍

高橋博史是位獸醫,有兩個兒子。一天傍晚,高橋夫婦在家中將洗滌劑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後,倒在大澡盆里,然後讓兩個兒子站到澡盆中間,再用紗布將呼啦圈纏起來套住孩子。就在夫妻倆一起慢慢抬起呼啦圈的一瞬間,夕陽下出現了一個猶如彩虹般絢爛的大泡泡,將孩子整個圍在了裡面!

歡呼雀躍的兄弟二人,馬上將鄰居家的小朋友全都請到家裡來,不知疲倦地一直玩到天黑。在這個實驗里,高橋夫婦讓孩子們了解了光的折射原理,以及在配泡泡水時溶液濃度的計算方法。

不過,高橋博史說:「不必馬上讓他們學會這些知識。只要(父母)能和他們一起玩耍,孩子們自然會產生興趣。有多大投入,就會有多大收獲,即使這些實驗不能立竿見影地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但對於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來說,卻有相當大的幫助。」

「家庭實驗室」

現在,日本學校里理科課時有所減少,令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的機會也越來越少。而小學課本中那些有趣的實驗,又往往會成為一些名牌中學的入學考試題目。怎麼辦呢? ...

美國兒童教育方法

很多事情我們都可以做,之所以不做,是因為觀念的問題。以前的家教注重家庭、親情,是沿襲和互相依賴的文化,而現在的社會更要求獨立和創造性。美國人的家教理念非常適合我們揣摩和學習。

1、自立訓練從幼兒開始。

美國很多孩子從嬰兒時期就獨居一室。孩子長到三四歲,有了害怕的心理,家長就給買一種很小很暗的燈,徹夜亮著,以驅逐孩子對黑夜的恐怖。晚上睡覺前父母到孩子房間給孩子一個吻,說:"孩子,我愛你!晚安!做個好夢!"就回自己的卧室了。孩子就抱個布狗熊、布娃娃之類的玩具安然入夢。

2、決不總是圍著孩子轉。

美國人很愛孩子,但不會總是抱著、盯著孩子。六七個月的孩子就自己抱著瓶子喝水、喝奶,大一點就自己學用刀吃飯。孩子常常把食物撒在桌上、地上,但父母決不喂,總是讓孩子自己吃。孩子做游戲也是自己一個人做或跟小朋友一塊做,很少纏著父母。父母外出旅遊,把很小的孩子就交給祖父母或花錢寄放別人家,請人帶幾天。家裡辦晚會或去參加別人的宴會,也看不到家長總牽著自己的孩子。

3、讓孩子接受鍛煉。

工程師傑姆斯帶著3歲的兒子到城外10公里的鄉下看望父母。吃過晚飯,天已黑,進城的公共汽車已經停開發。如果住下,明天再回城也合乎情理,而傑姆斯卻帶著兒子步行回城。兒子走一段,他背兒子一段,就這樣模黑回家。為什麼這么做?傑姆斯回答說:為了使兒子從小熟悉黑暗和吃一點苦。 ...

『叄』 正確教育幼兒的方法有哪些

如何教育孩子,相信這是每個家庭都很重視的問題,同時這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幼兒是教育的最基點,也是孩子教育的基礎。下面是我分享的十種正確教育幼兒的方法,一起來看看吧。

十種正確教育幼兒的方法

1、父母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不可代替的教育者

0-6歲是孩子品質及良好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兒童生命的最初兩年,是與父母建立牢固情感紐帶的關鍵期,是兒童未來心理成長並與他人建立信任和愛的關系的基礎。

所有關於生命知識的50%,是在生命的第一年學習的,生命的第二年,學習25%,這里的生命知識主要是指愛的能力和情感的發展。

2、如果想要改變孩子的行為,父母應先改變自己

教育孩子就是教育自己的一個過程,孩子的不良行為,往往是從環境或父母那兒直接傳授下來的。樹立榜樣來教育是發展孩子道德行為的最可靠的辦法。

3、培養兒童的靈性品質其重要性遠遠超過智力開發

靈是樹,心智是果;靈是燈,心智是光。人的智力是靈性品質的反射。如果只注重技能的培養(如各種五花八門的早期智力開發興趣班),而忽視兒童的精神品質的培養,只能是本末倒置,孩子長大成人後,他們的人格就會有缺陷,道德發展受到阻礙。

4、合理的管束

管束孩子是告訴他們行為的標准,即什麼樣的事情可以去做,什麼樣的事情不能做。管束要有權威:當孩子可能要犯錯誤,我們不得不進行管束的時候,一定要有權威性。讓孩子知道你是嚴肅的,而且你們提的要求是將伴隨懲罰或獎賞的。合利地限制孩子可以培養孩子的紀律觀念,當然,對孩子的管束必須是負責任的。而且要告訴孩子你提出要求的原因。和孩子的爸爸保持一致性:父母在管束孩子時保持一致,這樣孩子可以建立統一的行為標准。即使對爸爸的管束有異議,也最好在以後孩子不在場時,再與他進行討論。這樣做,也可以樹立起父母雙方的權威性。不要懲罰得太多:不可從生理和心理上虐待孩子,要把孩子管好,上策就是對他好的表現進行獎勵。

5、用積極鼓勵的方法,使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價值觀

父母需要主動地將基本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教給孩子。以便於孩子在社會上成長。當然,在這方面,身教勝於言傳,我們可以做孩子的好榜樣。創建良好的家庭氛圍是很重要的。因此,我們不可以讓孩子去做我們不願意的事,也不可以自己做一套,讓孩子去做另一套。只有我們以身作則,注重孩子價值觀與禮貌的培養,才能教育出品德高尚的下一代。

高自我價值觀的人具有三個“能力”:我有能力;我能與周圍的人交往;我能隨時隨地為他人的幸福作出貢獻。相信自己有學習和成長的潛能,發展出勇氣、信仰、自信、信賴生活和他人等等品質。反之,低自我價值觀是一種對自我的消極認識,自責、羞辱、憤怒、憎恨等毀滅性感覺始終伴隨一生。

6、設立明確家規,定期召開家庭會議

孩子需要知道界限在哪裡,哪些是該做的,哪些是不該做的,沒有規則孩子反而沒有安全感。家規不超過5條到6條,應適合於家裡的特定需要,而且必須用肯定句來陳述,將家規貼出來。如果違反家規應明確相應的處罰措施。一旦建立,就應堅決執行,每隔一段時間,應對家規作調整和修補。定期召開家庭會議,使全家一起分享生命發展的過程,發展民主,相互尊重,享受愛的氛圍。

7、在一定范圍內給孩子選擇權

隨著孩子的成長,給他越來越多的自由和控制自己生活的權力是很重要的。必須有意識地要求自己;甚至是克制自己的那種什麼事都為孩子做的想法,來給孩子一些自由度。給孩子一定的自由,表明我們信任和尊重孩子,孩子也會因此更加尊重我們,愛我們。

在一定范圍內給孩子選擇權,通過提供選擇,可以避免緊張氣氛,給孩子提供做決定的實踐機會。如“睡覺時間到了,你是要聽昨天的故事呢,還是想聽一個新的故事?”“你今天是想穿粉紅色的上衣,還是藍色的T恤?(如孩子兩者都不選,父母可問:“是我幫你選,還是你自己選?”)做選擇並讓孩子負責任都是日常的行為,對於發展孩子的自我價值觀是至關重要的。

8、游戲是兒童的主要活動,兒童通過游戲學習

兒童通過接觸具體的、模擬的與生活有關的東西學習,需要與同伴、成人和環境互動交流,游戲使兒童放鬆且發展專注的工作態度。在5歲之前不應過早開始對字母數字等符號的專門練習,這樣會限制孩子的思維,因為幼童的心智還沒成熟,對抽象的概念還無法理解。

9、正面告訴孩子應該做什麼,而不是不該做什麼

傳統型教育者的居高臨下的姿態,總是對孩子說“不準打人,不準在沙發上吃東西”等等,這種負面的口氣只會將注意力引向並集中於負面的行為;而孩子仍然不知道好的行為是什麼,自己應該做什麼。積極的說法是用美德修正孩子的行為,如“你忘記了與人和平相處”或“我們是在餐桌上吃東西的!”

10、每天抽時間跟孩子單獨相處,共同做點雙方都感興趣的事情

每個孩子都需要從父母那裡得到足夠的重視。在每天工作之餘,我們要騰出一些時間參加孩子的游戲。要為孩子提供各種各樣的經歷,盡可能讓孩子接觸到各類東西。父母作為孩子的傾聽者、支持者、精神的陪伴者,當孩子遇到挫折時,應尊重孩子的感受,以超脫且同情的態度陪伴在孩子的身邊。

父母正確教育孩子的方法

一、樹立榜樣:榜樣是以別人的好思想好行為來影響和教育子女的重要方式。如同學、鄰居、教師、英雄模範人物、文藝作品中的正面人物、革命領袖的優秀品質,都是子女學習、模仿的對象。不管家長的言行是錯誤的還是正確的,對子女都有十分深刻的影響。因此,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應時時刻刻、處處檢點自己的言行。

二、環境熏陶:家長要有意識地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使子女受到感染和熏陶。家庭是子女生活的主要場所,家長要組織好生活,處理好成員之間的關系,堅持正確的道德行為為准則,形成團結和睦的家庭氣氛,建立井井有條的生活秩序,以陶冶子女的美好情操。

三、批評懲罰:批評和懲罰都是對子女不良思想行為的否定,不過後者是對嚴重不良思想行為的一種教育手段。批評懲罰時,首先要全面了解情況,掌握不良思想行為的具體情節和嚴重程度,從錯誤的實際出發,批評是指出危害、思想根源,否定其思想行為,使之感到羞愧和痛楚,進而產生改正錯誤的動力。批評時不要諷刺,不要奚落,不要謾罵。懲罰主要是剝奪某種權利,而不是體罰,不是侮辱人格和摧殘身心。

四、指導安排生活秩序:良好的生活秩序是培養子女良好習慣的有效方法。指導子女安排生活起居,布置好生活環境,教給子女學習安排和利用時間,使之有條不紊。要讓孩子自己安排,家長可以在旁指點。

五、說服教育:說服教育的具體做法:一是談話,家長根據子女的思想實際,擺事實,講道理,使子女明白一定的道理,談話要有針對性、靈活性,態度要和氣,不要板著面孔,居高臨下地訓斥、挖苦。二是討論,家長與子女共同討論。討論時要尊重孩子,耐心傾聽其意見,有不正確的觀點,也要耐心地講道理,使子女明辨是非。家長觀點不正確要勇於承認。

六、實際鍛煉:實際鍛煉的內容相當廣泛,如適應周圍環境,鍛煉身體,生活自理,家務勞動,獨立作業,文明禮貌,社會交際等等。進行實際鍛煉,首先要孩子明確目的意義(為什麼),提出具體要求(怎樣做),鼓勵他們克服困難,堅持到底。鍛煉內容要適合孩子的年齡特徵和個性特徵,從他們的實際能力出發,交給的任務和提出的要求必須適當。要允許孩子在實踐中有失誤,不可過分苛求。家長不能因怕孩子吃苦而中途停止鍛煉。

七、表揚獎勵:表揚獎勵是對子女的思想行為給予肯定和好評。通過肯定和好評,以加強子女進取心和榮譽感,爭取更大的進步。表揚獎勵要實事求是,要及時,要說明原因,並且應以精神獎賞為主,物質獎賞為輔。

八、指導課外閱讀:指導子女閱讀書報雜志,從中吸取有益的精神營養。家長要掌握子女閱讀的內容,和子女一起討論,引導子女通過閱讀增長知識,開擴眼界,受到精神陶冶。

九、利用家庭電視:電視進入家庭,子女可以從看電視中得到許多知識,增長見識,要充分利用。但是要注意:不能沒有選擇,不要時間過長。看完電視最好和子女談論,討論電視內容。

十、帶領子女外出接觸社會:帶領孩子到公園、風景區、商店、工廠、農村去,或者去訪問同學、親友,進行社會交往,使之開擴眼界,接觸社會,認識社會。

正確的家庭教育方法

(一)父母的價值觀以最佳方式傳遞給孩子

首先我想以一個故事開始,故事的名字叫《分蘋果》,大意是:

美國一位著名心理學家為了研究母親對人一生的影響,在全美選出50位成功人士和50位有犯罪記錄的人,請他們談談母親對他們的影響。其中有兩封回信,一封來自一位著名成功人士,另一封來自監獄服刑犯人。他們談到了同一件事:小時侯母親給他們分蘋果。

成功人士小時侯,媽媽告訴他想得到最大的蘋果就去整理草坪,通過自己的努力去達到目標;而罪犯小時侯,從母親那裡得到的啟示是:真實地表達拿大蘋果的意願會受到批評,而違心地說自己願意拿小蘋果的時候,反而能得到大的蘋果,從此他學會了掩飾自己真實的想法,最終學會了欺騙。

由上面的故事我們可以想到我們成人的價值觀用什麼方式、途徑傳遞給孩子合適是最重要的,例如:孩子們都非常的喜歡聽故事,常常纏著家長講。我們何不順應孩子,每天給孩子有目的地講一兩個故事呢?故事講完了,別忘了給孩子提幾個問題,把道德知識、好的行為習慣規范融進故事,這樣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父母的“身教”與“言教”

如何正確的進行“身教”與“言教”父母的言行舉止影響著幼兒道德品值得形成,家庭是幼兒接受教育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幼兒的第一位老師,常言說“父母是孩子的鏡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的思想、行為、生活習慣無不對孩子產生影響。例如:讓孩子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雖然現在是大班,但是在班內還存在許多遲到和曠課的現象,有的家長也許對此不以為然,。

有的孩子一直堅持著按時上幼兒園,父母忙碌著上班,有一天父母休班了,早上實在是想多休息一會,剛開始孩子還堅持上幼兒園,怕遲到,經過家長勸孩子說些遲到一次沒關系之類的話,孩子就會以為幼兒園遲到沒有關系,但是你能否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去想一想,這樣久而久之,孩子會覺得上學可以遲到,有的家長會這樣說:上小學後,我們就不遲到了。你想這可能嗎,一個習慣一旦養成是很難改的,何況孩子已經覺得上學可以遲到,沒有關系。再說,經常遲到的孩子很容易形成對什麼事也不在乎的態度。所以,我們要讓孩子的生活有規律。

(三)父母的教育應獎懲分明

表揚鼓勵是家庭德育的重要方法,應以精神獎勵為主,物質獎勵為輔,防止孩子貪圖物質的滿足和享受,促使孩子在思想行為上不斷進步;給予物質獎賞不要事先許諾。事先許諾多了,會使孩子討價還價,養成斤斤計較的庸俗習氣,以至完全失去物質獎賞的積極意義。(許諾多了,家長遵守還可以,但是家長由於工作忙活是其他原因,沒有遵守諾言,久而久之就會讓孩子對您產生不信任感)

『肆』 幼兒園教學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幼兒園的六種教學法櫻和唯是:直觀法、提問法、談話法棚喊、講授法、討論法、操作法。

一、直觀法,這是幼兒園教學的主要方法。包括:觀察(物體和現象)、演示、示範、使用直觀教具、採用電化教育手段等。

二、提問法:是教育教學常用的教學方法之一,是指導幼兒觀察、學習的主要方法。

三、談話法:又稱「問答法」,古老的教學法之一。通過教師提問和幼兒回答進行教學。即引導幼兒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回答提出的問題,藉以獲得新知識,或檢查知識、鞏固知識。

四、講授法:教師通過口頭語言脊培,向幼兒描繪情景,敘述事實,解釋概念,說明道理的方法。包括講解法、講述法、描述法。

五、討論法:在教師的指導下,幼兒對提出的問題進行爭論,來表達自己的不同認識和看法。

六、操作法:教幼兒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通過自身的實踐活動進行學習的方法。

『伍』 幼兒教育的方法有哪些

導語:幼兒階段是啟蒙教育階段,這一階段對於幼兒的成長極為重要,是培養幼兒個性和求知慾的重要階段,在幼兒教育階段要重視幼兒個性的保護與發展,愛護幼兒的好奇心,以啟蒙式的教育為主,加強游戲教育法和敘事教育法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使幼兒獲得更多的體驗教育。

幼兒教育的方法有哪些

1 讓孩子展並想像的翅膀

幼兒教育屬於特殊教育,由於幼兒年齡偏小,過大的壓力往往會影響其身心健康發展。無論是家長還是教師,都應該給幼兒想像的空間。古人雲“多思多思,多多思,思中智來。”所講的也是這個道理。幼兒是天生的創造者,作為父母,你是否已注意到,孩子頑皮、貪玩,他似乎對什麼東西都感興趣,一個小洞,一塊石頭,一盞燈,一把勺子,他們都可能看很長時間。而你可能會去阻止他,可是,有時正因為這樣,你會失去培養幼兒創造意識的良機。

2 給孩子說話的權利

孩子的嘴是閑不住的。當今基礎教育要求教師引導孩子去尋找獲取知識的方法,而不是獲取知識。首先要啟發學生會問,然後才是啟發他們去找答案。正如外國一個哲學家所言:發現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有價值。

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說:“發明千千萬萬,起點在一問。”新《綱要》第三部分第九條指出:“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但現實中,有部分教師卻常常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反對者、禁止者。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幹,在重重禁令下,孩子漸漸養成不敢開口的習慣,這對其語言和思維的發展都極其不利。有經驗的老師可不是這樣。

3 放手讓孩子大膽去做,給孩子一個活動的空間

好動是孩子的天性,太多的禁令會扼殺幼兒的創造力,特別是在玩的時候,幼兒一般比較愉快,此時他的思維也會特別敏捷。教師應該給幼兒一個敢動的空間。在這個空間里沒有不安全因素,它可以讓家長放心,讓孩子開心。這樣的空間可以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3.1 室內環境

教室的空間是很難改變,大小是變不了的,什麼形狀也變不了,可室內環境卻又不能不變。幼兒園里每年換一次教室,小班進入中班,就搬到中班教室,中班進入大班就搬到大班教室,如此循環。

另外,每個學期開學前的預備周,教師就要重新裝飾教室,這樣一來,一年幼兒至少會有兩次全新的感覺,當然這還不夠,教師還得利用生物角、識字角、英語角等使教室內環境變化無窮。不這樣做也行,教師還可以利用桌子的擺放,例如:方形變圓形,或讓幼兒動起來,即動靜結合等方式使有限的空間變化無窮,從而能最大限度地開發幼兒智力。上英語課時,剛上課時孩子是坐著,上了一會兒,孩子都站了起來,再過一會,孩子全都離開了座位,在那裏手舞足蹈。

有一次,被值周老師看見就問:“你們班沒上課嗎?怎麼亂成這樣?”但當他停足觀看片刻後就笑著走開了。給孩子充分的自由,讓他們在無拘無柬的.環境里度過幸福的幼年時代。

3.2 室外環境

相對教室環境而言,室外環境可算是一個無限的空間。室外環境指的是教室以外的一切空間。正因為室內環境極其有限,所以室外環境就顯得極其可貴。幼兒應該擁有一個自由的充滿生命力的室外環境。一片草地,幾朵白雲,一片樹林,幾只小鳥,無一不充滿生命的靈動,孩子需要它們。

有一次體育課上,帶孩子到後園的草地上去玩游戲,一個玩了幾代人的極其普通的游戲一一老鷹抓小雞,競也讓孩子臉上時刻洋溢著燦爛的笑容。玩了片刻孩子們都累了,讓他們自由活動,大多孩子都靜了下來,有的坐在草地上,有的乾脆躺下。“老師快跑,大恐龍來了!”一個孩子突然叫了起來,大家都齊刷刷地把頭轉向這個孩子,接著又將視線拉向了天空,什麼也沒出現。原來這個小朋友躺著休息時,發現天上有一團雲,樣子像恐龍,於是發生了剛才的一幕。接著孩子們開始了關於雲的辯論,無一不顯示出孩子豐富的想像力。

試想,如果孩子一天面對的只是老師和四塊牆壁、一塊天花板,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從何而來?另外,還可以利用園內飼養角、菜地等環境對幼兒進行教育。有一次,帶孩子去菜地,大家興致很高,孩子提出多種多樣的問題,菜從哪裡長出來?為什麼會生蟲?吃菜有什麼好處?有的小朋友談到家裡的人是種田的,接著談到糧食問題上。從活動中,孩子們學到了知識,知道了糧食從何而來,繼而明白勞動的光榮和珍惜糧食等。

不難看出,在保護想像力、創造力的基礎上,教師和家長還需要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材料,以及廣闊的空間,鼓勵他們利用自己已有經驗去探索,培養幼兒敢想、敢說、敢做的習慣。從而讓創造從日常生活中來,讓“處處是創造之地”、“人人是創造之人”。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幼兒園任重而道遠,幼兒園教師擔負著給幼兒提供一個創造的環境的重任。

『陸』 幼兒園教學方法有哪些

一、教法

1、直觀演示法:具體形象思維是3-6歲幼兒的主要思維形式,它依賴於事物的具體形象、表象及表象的聯想,需要依靠老敏洞師提供直觀的材料進行思考。藉助直觀的演示,可以使得一些較為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從而有助於幼兒的理解和感受,促使幼兒很快的進入教學情境中。

2、小組合作教學法:「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合作是幼兒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立足社會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質。

3、探究發現法:杜威認為,兒童具有調查調查和探究的本能,探索是幼兒的本能沖動,好奇、好問、好探究是幼兒與生俱來的特點。

4、操作練習法:在幼兒園的各類教育教學中,幾乎離不歲襲開動手操作,它是幼兒自主選擇、自發探索、主動活動的一扇智慧大門,幼兒很多知識經驗和技能是在動手操作和練習的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活動是認識的基礎,智慧從動作開始。」

5、視聽講結合法:「視」是指教師提供具體形象的講述對象,如實物、錄像、圖片、圖書、情景表演等,讓幼兒充分地觀察「聽」是指教師用語言啟發、引導、暗示、示範等,讓幼兒充分地領會「講」是指幼兒自己講述。

二、學法

1、分享式學習法:伯納說過:「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交換之後每個人還是一個蘋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交換後每個人可擁有兩種思想。」

2、體驗式學習法:當幼兒在學習過程中有所感悟並且感到有沖動、要整合這種感悟於整個心靈時,這樣的學習才是有效的學習,才是符合孩子生命內在生長所需要的學習。

3、觀察學習法:觀察是獲取周圍世界信息的源泉,是兒童認識世界、增長知識的重要開端。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觀察對於幼兒之必不可少,正如陽光、空氣、水分橋雀枯對於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樣。在這里,觀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

4、情景表演法:現場或通過錄像向幼兒展示生活情景,也可以是幼兒或幼兒與教師共同表演的情景。讓幼兒觀察和分析情景中所涉及的問題。

由於情景表演的主題源於幼兒的現實生活,因而能激發幼兒的興趣,較好地幫助幼兒認識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同類問題和沖突,樹立正確的健康態度和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