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如何教育
要引導而不是強制性的讓孩子按照你的意思去做。
父母眷戀過去的主導角色,無法忘懷受孩子深深依戀的階段,就很難主動調整改變親子關系。但孩子的成長,不會停留等待。情勢比人強,多數父母都是被逼著改變,被逼就會痛苦。在一路挨打,只好割地賠款的狀況下,即使最後終究讓步,孩子的青春狂飆也過了,但那關系已經傷痕累累了。
而就算孩子最後爭到他要的權力,其實他也難過,因為他必須背負著「我是個不孝順的孩子」的壓力。
如果沒有覺察到「隨著孩子長大改變」不只必然也是必要,自然會壓制孩子。常見的是,孩子開始在服裝打扮、生活作息、交友活動上要求自主權,而父母不肯放手。當父母習慣先說不的時候,孩子就會叛逆頂嘴,甚至批判、挑剔、反對你,因為你想把他往下壓,他當然就會反彈。相對的,如果父母懂得掌握先機、主動調整,孩子就會發現叛逆不是追求自我唯一或必經的道路,親子關系就會比較好。
2. 如何教育好叛逆期的孩子
叛逆期是指青少年正處於心理的過渡期,其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迫切希望擺脫成人(尤其是父母)的監護。他們反對父母把自己當小孩,而以成人自居。為了表現自己的「非凡」,他們也就對任何事物都傾向於批判的態度。下面為大家帶來如何教育好叛逆期的孩子,快來看看吧!
一、孩子青春期叛逆的5大表現
1、獨立性和依賴性的矛盾。
青春期的少年在心理特點上最突出的表現是出現成人感,由此而增強了少年的獨立意識。如他們漸漸地在生活上不願受父母過多的照顧或干預,否則心理便產生厭煩的情緒;對一些事物是非曲直的判斷,不願意聽從父母的意見,並有強烈的表現自己意見的願望;對一些傳統的、權威的結論持異議,往往會提出過激的批評之詞。但由於其社會經驗、生活經驗的不足,經常碰壁,又不得不從父母那尋找方法、途徑或幫助,再加上經濟上不能獨立,父母的權威作用又強迫他去依賴父母。
2、成人感與幼稚感的矛盾。
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點突出表現是出現成人感---認為自己已經成熟,長成大人了。因而在一些行為活動、思維認識、社會交往等方面,表現出成人的樣式。在心理,渴望別人把他看作大人,尊重他、理解他。但由於年齡不足,社會經驗和生活經驗及知識的局限性,在思想和行為上往往盲目性較大,易做傻事、蠢事,帶有明顯的小孩子氣、幼稚性。
3、開放性與封閉性的矛盾。
青春期的少年需要與同齡人,特別是與異性、與父母平等交往,他們渴望他人和自己一樣彼此間敞開心靈來相待。但由於每個人的性格、想法不一,使他們的這種渴求找不到釋放的對象,只好訴說在日記里。這些日記寫下的心裡話,又由於自尊心,不願被他人所知道,於是就形成既想讓他人了解又害怕被他人了解的矛盾心理。
4、渴求感與壓抑感的矛盾 。
青春期的少年由於性的發育和成熟,出現了與異性交往的渴求。比如喜歡接近異性,想了解性知識,喜歡在異性面前表現自己,甚至出現朦朧的愛情念頭等。但由於學校、家長和社會輿論的約束、限制,使青春期的少年在情感和性的認識上存在著既非常渴求又不好意思表現的壓抑的矛盾狀態。
5、自製性和沖動性的矛盾。
青春期的少年在心理獨立性、成人感出現的同時,自覺性和自製性也得到了加強,在與他人的交往中,他們主觀上希望自己能隨時自覺地遵守規則,力盡義務,但客觀上又往往難以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有時會魯莽行事,使自己陷入既想自製,但又易沖動的矛盾之中。
二、孩子青春期叛逆的9種類型
13歲到18歲之間的孩子已經到了青春期和叛逆期了,青少年逆反心理大致有以下幾種類型:
1、自主逆反: 如果教師家長在對待孩子時過分地運用控制手段,使孩子感到自己的行動自由受到威脅,這時,他們就有可能拒絕辦本來願意辦的事,甚至故意去做與要求相反的事,這種現象就是自主逆反。
2、平衡逆反: 當教師家長學生之間情緒比較對立時,即使教師家長所持的立場、觀點與孩子一致,孩子也可能產生抵制甚至故意表現出相反的態度,以顯示自己與教師的不合拍,從而維持心理平衡,這就是平衡逆反。
3、信度逆反: 教師家長的所作所為隨時隨地都受到孩子嚴格的監督,倘若教師家長本人的行為舉止與他平時所作的宣傳教育相悖,就會造成孩子對家長教師的不信任態度,這就是信度逆反。
4、情境逆反: 在特定的機會、場合,學生個體有不同的「心理熱點」,處於一種不同的情感和情緒狀態,如果教師家長不顧及孩子當時處的情境,就會誘發孩子的情感障礙,使孩子緊閉心扉,對家長教師的教育採取排斥的態度,拒絕接受本來可以接受的東西,這就是情境逆反。
5、超限逆反: 這是由於教育的容量過大、時間過長,或者教育內容機械地、無時間間隔地重復而產生的一種逆反態度。
6、禁果逆反: 人們往往有一種傾向,越是禁止的東西,如果沒有說明可能為人們接受的充足的禁止原因,禁止本身就會引起假設、推測,反而常常誘使人們產生好奇並引起探反射,產生與禁止相悖的意向,這就是禁果逆反。
7、歸因逆反: 假如孩子了解大人行為的動機不是利他而是另有所圖時就會產生心理對抗,這就是歸因逆反。
8、評定逆反: 這是一種因大人與孩子之間評定差距過大而導致的逆向反應。大人在教育孩子時,過分渲染、誇大其詞等都可能誘發孩子產生這種逆反反應。
9、投射逆反: 大人把工作成敗的原因主觀地集中到少數對象身上,撇開與此有關的其他因素而引起的逆反態度,這是投射逆反。
三、科學有效的教育青春期孩子的3種途徑
(一)春風化雨
矯正孩子叛逆的對抗心理對逆反的孩子,父母應當經常與其保持溝通,促使孩子把所想所感都傾訴出來。然後,通過循循善誘,對症下葯,把孩子引導到正確的人生道路上來:
1、化解孩子心中的逆反,治標莫如治本;2、積極引導:讓孩子宣洩情緒;3、理解關心:緩解孩子的心理重負 ;4、面對「代溝」沖突,以正確的方法去化解;5、平等相待,讓孩子從對著干到愉快合作;6、尊重孩子隱私,不要干涉孩子的合法權利;7、解除高壓政策,傾聽孩子的心聲;8、教孩子正確對待和接受老師的批評;9、幫助孩子消除老師對自己的誤解;10、及時消除孩子對老師的抵觸情緒;11、引導孩子莫嘗早戀的苦果;12、不要姑息孩子不尊重長輩的毛病。
(二)寬嚴有度
改變孩子的不良性格對任性的孩子,父母一方面要嚴格控制其無理的任性與胡鬧,一方面又要對他合理的自我主張採取寬容和引導的策略,這就是寬嚴有度的教育方法:
1、父母縱容孩子,會導致孩子任性;2、不要遷就孩子的不合理要求;3、培養孩子自製力,糾正孩子的無理取鬧;4、不要讓孩子用哭來達到自己的目的;5、不要使孩子無視紀律的約束;6、糾正孩子亂發脾氣的壞毛病;7、改變孩子蠻不講理的處事態度;8、糾正孩子亂要東西的壞毛病;9、堅決糾正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10、幫助孩子正確認識自己,克服自負;11、不要讓孩子驕傲自大:「我就是比別人優秀!」12、不要讓孩子心胸過於狹窄:「我行,別人不行!」13、矯正孩子做錯事不肯承認的缺點。
(三)張弛有度
克服孩子貪玩的方法與技巧父母要改變孩子貪玩的狀況,就必須首先找准孩子貪玩的症結,然後採用正確的教育方法。在引導和強制的雙重作用下,張弛有度,改變孩子貪玩的不良習慣,把孩子引上正確的軌道:
1、指導孩子玩得有時、有節、有制;2、以適當的規則約束貪玩的孩子;3、順勢而為:開發「淘氣包」的聰明潛能;4、巧妙地給貪玩的孩子規定學習時間;5、及時糾正孩子不按時完成作業的毛病;6、別只顧自己忙,把孩子交給電視;7、不要放縱孩子在假期里玩個沒夠;8、運用「三分鍾訓練」鍛煉貪玩孩子的耐性;9、千萬不可讓孩子迷失於電子游戲;10、解救沉迷在網路中的孩子;11、不要禁止孩子正當的玩。
家長應該充分了解孩子青春期會出現這種狀況的特性,不能採取粗暴的家庭教育來管教孩子。多和孩子接觸,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處理問題。
四、孩子青春期叛逆厭學的Ƌ種解決對策
1、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努力給孩子有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這點很重要!有的家長由於文化水平不高,沒有意識到安靜的環境對孩子的學習多麼重要,他們下班後總喜歡邀同事到家裡打撲克,打麻將……還有的家長平時不注意,吃過飯就打開電視機,從新聞聯播節目一直看到完,孰不知孩子在這種環境下根本無法讀書。
家長應有意識地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如果家裡住房緊張,家長可以在室內較僻朴的地方給孩子安排一個「學習角」,擺張書桌,安上燈,使孩子可以在那安心學習。
有條件的家庭,可以給孩子買相關的學慣用品和有關的工具書。平時,家長也可給孩子訂一些適合孩子閱讀的報刊、雜志和參考書,擴大他們的視野,豐富他們的知識。
2、盡量做到「三多」和「三少」
1)多商量少命令。比如提醒孩子該做作業了,可以這樣說:「到時間了,你是不是該做作業了?」而不要直來直去地說:「別看電視了,快去做作業!」這樣,孩子就會感覺你很尊重他,願意聽你的話。
2)多引導少訓斥。其實,家長越是尊重孩子,孩子就會越自尊,越會注意修正自己的言行,以更加贏得別人的尊重。當然,具體情況還得具體對待,對於孩子的壞品行、壞習慣等,家長不必要委婉,但也不可採用訓斥的方式,而是要平等而又嚴肅地與他談話,指出其危害性,要求其改正,並訂出一些懲罰措施。
3)多交朋友少窺探「隱私」。很多孩子都特別反感家長翻看自己的書包,偷看自己的日記。實際上,家長應和孩子交朋友,平時多抽時間和孩子聊聊天,問一問孩子學校的事情,人際關系情況,對一些事物的看法等等。這樣,孩子感受到父母對自己尊重和信任,他們也會越來越信任父母,就會把父母當成傾訴對象,而不是保密對象了。
3、讓孩子適度做家務,但不可過度
學習是孩子成長中的一種體驗,也是艱苦的腦力勞動,需要耐心決心恆心,切不可三天曬網兩天打魚。尤其是對一部分不愛學習的孩子來說,有時為了逃避學習,寧願選擇逃課回家和家長幹活,甚至和家長撒謊說學校放假!
有的家長不重視孩子的學習,隨孩子的意,把過重的家務活給孩於做,也不問清楚孩子回家的原因。嚴重耽誤了孩子的學習,尤其是農村家庭,一到農忙季節,有些家長乾脆讓孩子停課幹活兒。他們完全不明白,孩子每拉下一節課、丟掉一個學習環節有多麼大的損失,因此,當家長的一定要盡量減輕孩子的家務負擔.配合學校,讓孩子集中精力,搞好學習,做一名有責任心的好家長。
4、經常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
學會檢查孩子完成作業的情況。孩子放學後,家長要督促孩子認真做作業、檢查作業及復習、預習功課。
定時翻看孩子的作業本。看看老師批改的多不多,打多少分,如果錯誤多,分數差,就要幫助孩子查明原因,及時補救,家長還要看扮孩子的作業是否整潔,這是檢查孩子學習悄況的重要方法。
5、用濃濃的親情、母愛、父愛,填補空缺
學做「走心」的家長,想辦法和孩子做朋友,多關心他的生活,學習;對他的弱點或短處,正面引導幫孩子改正;千萬不要刻意的問或在公共場合指責孩子,要不然會讓孩子反感,也會讓他增加壓力。
盡量多讓他感到家的溫暖,和親人的那種很自然的情感。多談心,剛開始不要談學習,或你們對他的要求,盡量談他感興趣的事,即便聽不懂也沒關系,有時你們只需要做聽眾。讓他習慣對你們說,慢慢的關系就會拉近,在談別的可能會容易些。可以利用晚飯時輕松的氣氛,邊吃邊談。
好的習慣將終身受益,尢其是對正在成長中的孩子來說。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要求他們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學習任務,不拖拉,不磨蹭;培養孩子專心至志干好每件事。在寫作業時要一心一意,而不應該一邊看電視一邊寫,或者一邊吃零食一邊讀書,也就是一心不可二用;幫助孩子制定好學習計劃,並督促孩子按計劃實施。
3. 如何正確教育叛逆期的孩子
家有處於叛逆期的孩子,一定讓人頭痛不已。諸如「孩子不聽話,你讓他干什麼偏不做,凡事都和你對著干。」還有出現網癮早戀、逃課厭學、離家出走、夜不歸宿、親情淡漠、自卑不自信等行為表現。孩子之所以會出現叛逆心理,這與家長的教育方式大有關系。處於叛逆期的孩子怎麼教育疏導?
成功一定有方法,失敗一定有原因。
1、錯誤的教育方式。
從小開始,讓孩子知道世界上有規矩這個詞。過度寵愛就是溺愛,就是縱任和嬌慣小孩子,這樣很快就養成任性的心理,以後孩子會處處以他(她)個人自我為中心隨心所欲,始終提一些不合理的要求並不斷升級和不服管教。我們可以注意觀察他們日常生活表現,隨時教育,及時予以糾正。
2、孩子身上出現叛逆的現象,不要大驚小怪。
每個人都會經歷這種叛逆期,當然要保持冷靜的對待。所以父母要多觀察,多體諒孩子,要知道教育孩子已不能再靠施以拳頭暴力和辱罵等簡單粗暴的形式,要文明,要改革,要有修養,要掌握現代教育理念知識,才能做一個好父母,才能讓孩子走好,走對青春期這一段人生的必經歷程。
3、允許他失敗,經歷磨難和挫折。
你既允許他去做事情,就要允許他失敗,這是整個教育過程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回想第一次做事,我們也不一定做得很好。所謂「吃一塹,長一智」,誰沒經歷過失敗或是做過錯事呢?或許你自己做的第一件事可能更可笑、甚至比孩子更愚蠢。我們都是這樣學會做事才成長的。孩子的成長過程也是這樣。如果我們想到我們的孩子也許會犯錯,孩子果然犯錯了,我們還應該發怒瑪?問題在於我們若允許他失敗,我們就不會憤怒。對於孩子遇到了特別有興趣的事情想做,要允許他去做。前提是合規合法、合理合情、有所節制。也無需過於擔心會影響孩子以後的前途。
4、走入孩子的內心世界。
多跟孩子在一起玩耍,吃飯,郊遊、旅行,與孩子多一些親子活動,讓自己多了解孩子一些,成為孩子的好朋友。把任務變成有趣的游戲,在游戲里彼此的心是放鬆的。從游戲中,能感受雙方的心情,得到額外的情感交流與理解也是不錯的,這樣更有利於孩子接受你的指教和引導。
5、多跟孩子的老師或其他學生的家長一起交流,溝通。
看看他們教育孩子有什麼好的想法跟正確的方式。為全面了解孩子各方面的情況,可以通過不同方式跟孩子的老師溝通交流,知道孩子在學校里的表現如何,知道老師的住址手機電話,方便跟孩子做思想工作。
6、家庭關系採取民主制度
這個時期內,我們大人在作家庭內部事務的決策時,不妨也邀請他們也加入進來,聽聽他們的想法。一來讓他們感受到他們是家裡的一員,正確的意見若被採納,取得我們認同,對他們也是一種生活鍛煉;二來讓他們感受一下大人的壓力,感受與大人的意見相比較,就是考慮全面和成熟與否。
家長如果一味簡單粗暴的批評指責那肯定導致孩子叛逆,正確的方法是和孩子分析問題原因,給孩子提供合理建議,而不是單純指責孩子的錯誤。
對叛逆期的孩子,家長把握大方向,原則問題絕不妥協,但細節小事孩子私人的事情不要過多干涉,給孩子自主空間。
4. 怎樣教育叛逆期孩子
1、穩定孩子的情緒。因為叛逆的孩子非常有能量,並且具有創造力、想像力、自己的方向等,因此可以理解為叛逆的孩子也具有優秀的方面,值得去尊重;
2、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當中,多一些思考。因為叛逆背後反映出來的不單單是孩子本身的問題,也是親子關系的問題。家長需要不斷的去學習如何陪伴孩子成長,在孩子的不同階段,去尊重成長規律。即當孩子在嬰幼兒、幼兒園、上小學、上初中、上高中的不同時期,需要學會斷奶、分床等,適當情況下保持相對的距離和界限。家長不應該盲目的干預和滿足孩子。而對於孩子的需求,在其需要幫助的時候也需要學會拒絕。面對叛逆期的孩子,需要尊重成長的規律,從而才能夠保持良好的親子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