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李玫瑾談教育什麼是青春期的孩子
擴展閱讀
經典小區現在有什麼變化 2025-02-09 10:38:50
朱樺的歌詞叫什麼 2025-02-09 10:29:48

李玫瑾談教育什麼是青春期的孩子

發布時間: 2023-06-13 18:47:13

1. 李玫瑾育兒經典語錄30句,句句在理

1、12歲以前,你的話在孩子眼裡是黃金;12歲以後,你的話在孩子就是垃圾,他已經長大了,聽了十幾年了,你說的那些道理他都懂。

2、教育孩子,小時候要斗勇,長大後要鬥智;除了愛孩子之外,還要讓孩子有敬和畏,敬來自於怕,得先怕,他才會敬;他不怕,就不會敬。

3、你對孩子說話的語氣,決定了他對你的態度。如果你用尊重的語氣,那他就對你尊重;如果你不尊重他,他就不會尊重你。

4、孩子在6歲前就要管好,不然以後就管不了了。孩子4歲時你拒絕他,他最多是在地上打滾,等大了你拒絕他時,他就會懂得離家出走,服毒自殺了。

5、二胎家庭兩個孩子發生爭執怎麼辦?不要把精力放在護小的上面,而是教育老大。

6、如果一個孩子從小沒有被善待過,你就不要指望他成年後會善待這個社會。

7、孩子的問題一定跟父母教育有關,當孩子出現問題時,其實問題早就有了。

8、心理發展有關鍵期,孩子也一樣,12歲之前稱為依戀期,需要家庭教育;12-18歲稱為青春期依戀期,需要社會的參與。

9、孩子1歲以前,甚至是3歲之前,最好由母親親自撫養,這樣才能獲得孩子的心理資本。

10、有些人脾氣暴躁,容易激動;有些人平和大度;前一種人早年撫養是虧欠的;後一種人早年撫養一定是非常到位的。

11、孩子的心理成長比智力教育更重要。我寧願我的女兒上不了名牌大學,也要她過得快樂。所以,孩子放學時不要追問他學得怎麼樣?而是問他過得怎麼樣。

12、真正的養育過程,肯定是嘮叨的,這叫有親情撫養。言語發育和社會性發展、認知等能力都會在有親情撫養和無親情撫養的背景下表現不同。

13、青春期的孩子,教育方式一定要改變,有些話說到了就可以;有些錯誤他知道就行了,不一定非要逼他承認,青春期的孩子承認錯誤很難得;不要和他爭執,到最後逼得他對你不敬。

14、人在早年,吃的苦越多,他的承受力越好;尤其是家裡有兒子的,更要多吃些苦,逆子的產生往往是你對他百依百順造成的。

15、吃飯時不要因為他是孩子,就遷就他,讓他第一個吃;告訴他,長輩沒動筷子,他就不能動。孩子餓他一個小時不會怎麼樣,卻會讓他懂得尊敬長輩。

16、挫折忍耐力和意志力有關,而意志力餓培養不是靠智力,而是靠體力,所以在孩子小的時候,多讓他做一些體力活。

17、分數固然很重要,但那是老師的任務,而作為他的家長,你的任務是關注他的全面發展;關注他今天過的怎麼樣,關注他有沒有遇到困難。

18、要讓孩子參與到家中的大事,不管他是什麼樣的學習狀態,這利於培養他的責任感。告訴他家中發生的事,聽聽他的意見,這樣做一點壞處都沒有。

19、如果孩子交的朋友不太好,你可以問問孩子「你認為你朋友的優缺點是什麼?」讓他自己主動去關注朋友的優缺點,好過你強制他不準跟他交往。

觀察孩子最好朋友的行為,也是了解孩子的最好方式。

20、人一定要找到自己的位置。她對她的女兒說,不管你考不考得上大學,不要緊,如果你想開店,我就給你啟動資本,千萬不要做一個無所事事的人。

21、對於孩子不合理的要求,要遵循四個原則。不要打,不要罵,不要說教,不要走開。

22、其實誰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白眼狼」,一個不孝順的人也很難在社會上立足。正因為如此,母親們要及早地從泥潭中拔出來,早點學會拒絕孩子的無理要求,並要求孩子給予力所能及的感情回報。

23、孩子終究要走向社會,做一個獨立的人。所以,父母要恰當地保持距離,給孩子自由成長的空間,既有利於維護親子關系,還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24、孩子身上存在缺點不怕,可怕的是作為孩子人生路上的領路人父母缺乏正確的家庭教育。

25、父母必須讓孩子知道,在成長的道路上,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成功往往是與艱難困苦、坎坷挫折相伴而來的。

26、陪伴孩子成長,是最大的恩情。家庭健全不代表健全的家庭教育,很多的社會問題都歸結於人,人的問題歸結在哪?歸結於人的早年。

27、不被尊重的孩子,不會懂得怎麼去尊重別人。

28、家庭的撫養不僅僅是物質的,更重要的是心理撫養。

給孩子掙錢的時間,不如自己陪孩子的時間;

給孩子存錢的努力,不如教給孩子做人做事的努力;

找奶媽帶孩子,不如自己辛苦帶孩子

心理撫養重要的一個因素叫陪伴。

29、人性的教育大於智力教育;生存教育應該大於精華教育 - 聰明用來作惡其危害更大。

30、性格才能真正決定命運,而性格是人後天形成的社會行為方式

2. 李玫瑾老師-關於青春期孩子該怎麼對待!

下面是李玫瑾老師在講座節目中說的經典問題,我從中吸取到了很多關於幼兒心理及幼兒教育的經驗,我把他整理了出來,希望能幫助到每一個爸爸媽媽們。

心理成長期分為六個部分,排在第一位的是6歲以前,第二位的是青春期。

孩子只要對成人是仰皮團仔視的,心理上就有一種不得不服從的感覺。而當孩子已經對成人是平視、俯視的時候(孩子進入青春期後,在身高上,對很多女老師基本上就是俯視了),他會覺得老師、家長現在說我得掂量掂量了!

有的爸爸打孩子,孩子說你別打我,再打我也動手了。他已經跟你平起平坐了,身高會決定他的視線,視線會影響他的心理,他會開始不服了。而在青春期,孩子年均身高增長6到11公分,說話的聲音也有變化。

此外,孩子發育會影響到他的心理,這種心理變化我概括了幾點:獨立性強、更在乎自尊、性意識覺醒。

人初次出現不良行為的高峰年齡點在哪?12歲開始逃學了,15歲是高峰期。這個年齡段孩子最容易出問題。

孩子生理已經發育了,在這個階段會有一些異常的表現,但這個表現如果限於青春期,也不要大驚小怪。

當你的孩子進入青春期:

首先,父母要改變你所有的教育模式。早年你可以說快寫作業去,走我們上學去。到這個階段不要這樣了。告訴孩子,你現在長大了,有一些事要自己做,需要幫助時你就說話,你如果不說的話,我不管,你要自己管自己。而家長則要暗中盯著孩子的一舉一動,只是表面上開始放手。

第二,把孩子當作自己的同事一樣尊重對待。有的女孩子也是這樣。有一個單親媽媽看女孩子日記,結果孩子離家出走,媽媽很著急。那時候在央視《今日說法》節目,我和這位媽媽有一個連線,媽媽問我怎麼辦。我問她一個問題,如果你的同事在辦公桌放一本日記你會翻看嗎?她說不會。那你為什麼看孩子的日記?她說我想了解她的心理。但孩子已經長大了,她需要有一個獨立的心理空間了。你不能這樣去了解她的心理,而是要尊重她,不要動涉及她隱私的東西。

第三,要讓他參與家庭大事。孩子走向工作單位,往往是要先做領導的助手,所以一定要有動手能力。作為家長,家裡老人病了,周一到周或寬五你照顧,周六、周日讓孩子照顧,這樣你老了他也會照顧你。

第四,善於從孩子的態度中發現自己教育方式的問題。當孩子對你不尊重的時候,你一定有不自重的表現。有的父母愛得沒有節制,他今天對你不尊重,明天出去對老者也不尊重,他以後有苦頭吃。在家裡你要讓他明白,讓他先反省自己,然後再告訴他。

第燃汪五,要關注孩子最好的朋友及其相關家庭背景。我們要讓孩子有朋友,但又不能讓他跟不好的朋友同流合污。

第六,要關注孩子的興趣,盡可能與他共同感興趣。找到孩子的興趣點,也是找到他未來的職業所向。

第七,要給孩子信任,減少不必要的嘮叨。孩子青春期時,你一定要注意,不要嘮叨,你的嘮叨只會讓他離你越來越遠,話要說,一兩句足夠了。

第八,為他的善良、成功、負責表現出驕傲。我們誇孩子不能只是以學習多好作為評判,而是看孩子是否懂事,我生病的時候他怎麼照顧我,孩子在班裡是不是做了一件對別人有幫助的事。我孩子跟我說,媽媽,我們班上有一個孩子大家都不理他,但我知道他父母離婚了,我以後要跟他做朋友。我就誇我的孩子,哎呀你真懂事,你知道別人不好,但是願意去了解這是為什麼。這樣的時候,你要肯定孩子。

今天是你的生日,你該為自己負責了

跟孩子講一講過生日的意義。選擇大的時間節點,比如10歲、14歲、16歲,你告訴孩子,這個生日和別的生日有什麼不同:例如,10歲有民事權利,16歲就要承擔全部刑事責任。

你要告訴孩子,之前很多事是爸爸媽媽代你擺平,以後你做事要自己負責,要有責任感。要告訴他哪些事堅決不能做,你可以給他數幾個行為,比如說殺人放火等。

孩子16歲的時候,家長也要告訴他,你現在甚至可以出去找一點事幹了,但是如果出問題,你要承擔全部責任,這個問題一定要警告孩子。青少年犯罪中,孩子們做一件荒唐事,會失去很多。有的孩子跟媽媽吵架,一晚上出去做了3起案件,因為這3起就被判了十年。十年時間,孩子什麼事都耽誤了。

總之,告訴孩子,人最重要的是什麼?第一,健康。第二,守法。第三,活得有情有義。

媽媽對你有情你會很幸福,媽媽對你無情你會過得很慘。你對別人無情,這個世界就很冷酷,你對別人有情,這個世界就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