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內向逆反如何教育
擴展閱讀
動漫切入主題有哪些方式 2025-02-10 22:54:39

內向逆反如何教育

發布時間: 2023-06-13 14:46:23

Ⅰ 初中叛逆孩子怎麼教育

1、要學會傾聽,學會與子女平等交流

父母和子女之間總會有代溝的。在初中到高中階段,是子女容易產生叛逆心理的一個階段。孩子開始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也從各種媒體接受了很多信息,有自己的主見,但也常常過分地自以為是。這時候,做家長的要鼓勵孩子發表自己的見解,不能一味的打壓、反對。通過正確的引導,讓他們自己去發現自己認識上的不足,從而自覺的更正自己的行為。

2、要學會賞識孩子,對孩子有信心

尤其在學習上,要鼓勵孩子獨立地去完成學習任務——不要去充當孩子的拐杖,不要讓孩子過多地依賴父母、長輩。家長在初中生家庭教育時,要為孩子創造一個比較寬松的環境,讓孩子自由發展。及時表揚和肯定孩子的優點和長處,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培養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養成自覺進行學習的良好習慣。

3、轉變自己的教養角色,做孩子成長的陪伴者

中學階段的親子關系,父母最需要做的是角色轉變,從處於控制地位的教育者轉變為處於輔助地位的陪伴者。父母明白了這一點,就能夠從家庭教育的困惑中走出來,不再控制孩子,不再強迫孩子按照自己的設計和期望成長。以孩子為主,相信孩子有自我成長的能力,用放鬆的態度陪伴孩子成長,減少自己的焦慮和無力感。

4、接納孩子的缺點,允許孩子表達負面情緒

允許孩子說不,接受他們與父母不同的觀點、意見、感受和要求,而不是在遇到分歧、反對、不從和別扭的時候,要麼勃然大怒,要麼冷漠待之。父母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孩子會信任自己的感受,接納自己的情緒,逐漸脫離負面情緒,積極地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為自己的情緒負責任。但是如果父母拒絕接受孩子的負面情緒,強迫孩子壓抑自己的情緒,那麼孩子會逐漸變得不再相信自己的感受、不接納負面情緒。一旦產生負面情緒就感到緊張和內疚,甚至都不敢哭,強作歡顏,故作堅強,內心則處於彷徨無助的狀態。

Ⅱ 叛逆期的青少年該如何正確教育

叛逆期的青少年應該多點與他溝通,多帶他出去走走,給他講正能量的事跡

Ⅲ 叛逆期的孩子該如何管教

第一,好好研究一下孩子內心的需求,只要他的需求是正常的,那就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滿足他,他的內心得到了關愛和滿足,那自然就不叛逆了。

第二,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和喜好強加在孩子身上,孩子叛逆並不全是孩子一個人的責任。

第三,如果真的是孩子的不對,那就應該一二三四把道理跟他說清楚,有理自然就能服人。

父母若發現孩子有逆反心態,可採用以下方法來化解:

第一,觀察溝通。就是觀察孩子與自己的溝通方式。在很多時候,父母必須超脫自己的角色,從第三者的角度觀察孩子叛逆的問題。並以不同的角度對待孩子,做有限度的遷就。

第二,保持冷靜。急躁的父母,應該提醒自己,保持冷靜,並等待孩子冷靜後,再進行溝通。

第三,尋求意見。管教孩子,有時應該尋求別人的意見,讓自己的思想更開闊。最好跟孩子的老師多加強交流,了解孩子平時在學校的表現。

第四,開放自我。父母發現孩子的興趣會影響功課時,不要立即禁止,最好能多了解情況。如陪孩子去電子 游戲 中心,和孩子討論他們的偶像,以此提醒什麼是應該學的,什麼是不應該學的。只有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才能相處得更融洽。當父母與孩子相處融洽了,孩子就不會反叛了。

第五,不斷試驗。父母管教孩子,要時常改變方式,孩子小的時候,一般只是父母講,孩子聽。上了中學後,就應嘗試雙向溝通,也聽聽孩子的建議。一旦發現某一種方法行不通,就應隨時改變方法,不斷試驗,直至發現有效的方法。

第六,實踐體驗。就是通過實踐,進行體驗,以化解孩子的逆反心理。如有父子倆散步,兒子看了西瓜一定要買,父親說離家太遠,提回去太累了,不買。兒子不高興:「我喜歡吃的西瓜你不買,你喜歡我學習好,我也不好好學。」父親一想,對獨生子說:「買瓜可以,你要負責提回家。」獨生子同意了,累得滿頭大汗才把西瓜抱回家,使兒子感觸很深:「吃個西瓜真不容易啊。」

第七,將心比心。父母要與孩子將心比心,相互間的關系就會融洽,孩子也就沒有逆反心理了。

第八,分析說明。父母要仔細分析孩子形成逆反心理的具體原因,並進行充分的說明,這樣,孩子的逆反心理就會逐漸消失。

總之,為了從根本上來化解孩子的逆反心理,父母必須做好與孩子的溝通。要做好溝通,其一,父母必須很具體地說出不滿意孩子的某種行為;其二,父母應說出自己不滿意的心情;其三,父母不要作無謂批語和推測;其四,用提醒的語氣講出,孩子才能感受到父母的出發點是關心自己;其五,以問題的方式,啟發孩子思考,是引導而非教導;其六,父母要威嚴地做出要求,一定要注意語氣,並說明理由。

首先申明,我並不完全認同叛逆期這個摡念。

基於所謂叛逆期這一摡念,已演變成形容青春期少男少女的常用詞這一事實,一切有違家長老師意旨,不願配合的十三四到十五六歲的孩子們,大都會被冠以叛逆的大帽。大致在這一時期,就可被稱之謂叛逆期了。

只所以我不完全認同叛逆期這一概念。是基於我認真觀察過許多該年齡段的孩子,與其說孩子們叛逆,更不如確切講是家長和老師們太專權。也許我這一結論過於主觀武斷,但通過和其中的大部分孩子們的接觸,我發現,許多被稱為嚴重叛逆的孩子其實並不像他們父母描述的那樣。反道是我觀察到,說他們叛逆的家長們,或多或少存在這樣和那樣的問題。最常見的家長,在很多情況下,是對孩子管束太多,控制過度,從而引起孩子的反彈,以至於形成所謂的叛逆。或是對孩子缺乏關心,缺少耐心,或是孩子自小跟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一起生活。孩子通過叛逆這種行為,博得父母更多的關注。

也有部分孩子,是由於父母家長離婚而性格變異,不一而足。

所以,所謂叛逆以及叛逆期,大多數都是父母的問題所引發。當然也不能排除是一種青春期少男少女們個性張揚,標榜自我的心理需求。同時,這也可以看成,是孩子們訊猛成長的標志。

總而言之,與其探討叛逆期孩子該如何管教的問題,還不如探討,如何提升處於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們,他們父母家長的認知,從而提升家長自我修養,更能對孩子起到良好的支持更有意意。

把死搬硬套冷冰冰的對孩子的管教,換成對孩子有血有肉有溫度的引領,豈不妙哉!誠如斯,還怕什麼孩子的叛逆期?!還用得著對孩子實施什麼管教嗎?!

題主你好!我是潘家老六林妹,很高興回答關於叛逆期如何管教孩子的問題,我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如何管教叛逆期的孩子我總結有以下6個方法。

方法一,作為父母一定要放下身段和姿態,不能像小時候訓孩子一樣來教訓他,以他最信賴的朋友的身份跟他溝通,這樣孩子容易接受。

方法二,正在成長期的孩子對於人生觀和價值觀都不成熟,切勿打罵,更不要使用需要暴力,這樣會助展,加快他們的叛逆。

方法三,一定要少批評,多表揚,鼓勵為主,哪怕進步只有一點點,我們也要去肯定他,給他增強動力。

方法四,擴展他的視野。增長見識,父母盡量多抽出時間來陪伴他,條件允許的話可多帶出去外出 旅遊 。

方法五,可與孩子多參與 社會 公益活動,培養他的愛心,讓他體會到幫助別人的樂趣,提高孩子的道德素養,增加自信心。

方法五,適當的給孩子灌輸是非觀念和善惡,什麼事能做,什麼事堅決不能做。

教育孩子不是一天兩天或一年兩年就能教育好的,不能操之過急,望子成龍。俗話說:十年樹木 百年樹人,教育是一輩子的事。最重要的還是父母要多上心,及時了解到孩子的心理變化,把苗頭扼殺在搖籃里。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

在與孩子交流之前,父母們一定要清楚孩子的叛逆期是如何形成的。

叛逆心理的形成最根本原因是人性的獨立追求。它是孩子的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逐漸成熟的表現。

當孩子能夠支配自己身體時,他們會本能地獨立行事,藉此來證明自己的強大。而父母對子女的控制就是打擊子女強大需求的最大敵人。

人性是反對被控制的,因為被控制意味著個體失去了掌控自我生存的能力,是一種弱小的代表。控制行為也會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因為控制和包辦意味著自己無能。

因此,叛逆是孩子一方追求獨立和父母一方追求控制而產生的矛盾沖突的結果。

人性對周圍事物有著無止境的控制慾望。所以,我們喜歡控制他人。控制意味著自我的強大,這是生存所需之根本支撐。

當人的控制慾望放縱與無度時,人與人之間就會出現矛盾。比如夫妻之間、親子之間。

因此,為了避免矛盾的發生,人一定要先控制好自己的慾望。

親子關系是由愛的付出來決定的。從孩子出生那一刻起,父母的愛就是孩子成長最好的養分。從小由父母陪伴的孩子,親子關系往往會更加親密與穩定。

然而,無論孩子是否由父母親自養育,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沖突幾乎都是不可避免的。面對沖突時,很多家長會採取強硬的手段讓孩子屈服於自己。雖然很多家長教育的初衷是善的,但是結果得到的卻是孩子的倔強與作對。

孩子是父母的骨肉,是父母最難割捨的。幾乎可以說在所有父母腦海中都有著同樣的概念:孩子是屬於我們的。正是這樣「屬於我們的」想法,讓天下所有父母都有著對子女強烈的控制慾望。從而導致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缺乏了真正的獨立教育。在父母眼中,孩子永遠是孩子。過於強烈的控制慾望,只會讓父母無時無刻地為孩子操心,想要為孩子包辦人生的一切。這不僅增加了父母的壓力,而且也給孩子帶來了壓力,同時也是對孩子產生了極大的傷害。

「愛一旦失去了邊界,就是傷害。」

在叛逆期,父母與孩子的溝通需要把握以下三個原則。

一、放開與理解

父母要放開自己的孩子,讓他們去做想要做的事。但是,不是任意妄為,也不是溺愛。

父母要學會放下自己的架子,去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必要時,父母也要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孩子,跟他們一起談論,讓他們感到自己是被認同的、是被重視的。

一段時間下來,孩子就會明白父母是理解自己的,是會支持自己的。

二、價值觀的培養

孩子的價值觀是需要父母培養起來的,而不是由父母去決定的。

如果孩子做的是一件錯事,要通過說理讓他們明白事情是錯誤的。對於不可妥協的事,一定要堅決,要讓孩子明白:什麼事應該做,什麼事不應該做。

父母有時候在見到孩子做錯事時,不要一上來就發火,因為孩子往往根本不知道自己做的事為什麼是錯誤的。此時,父母首先就要了解孩子的想法,如果他的想法是善的,要予以認可,如果行為是錯誤的,則要予以糾正,必要時也要予以懲罰。

在價值觀的培養上,一定不要讓自己情緒失控,也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於他們。

三、 情感 交流

多與孩子交流 情感 。因為,在叛逆期中,孩子們往往會受到他人的誤解與不認同。此時,父母作為孩子心靈的港灣一定要發揮起作用。在他們心靈受傷的時候,給予他們認同和鼓勵;在他們情緒失落的時候,給予他們關心與愛。

多與孩子進行互動,比如一起玩學習,一起玩 游戲 ,一起出去散心、 旅遊 。

四、不要忘本

父母永遠不要忘記自己為人父母的身份。不要因為要與孩子打成一片,而失了自己的身份。也就是說,作為父母的尊嚴一定要維護好。一旦孩子沒學會對父母的尊重,那麼未來的教育與溝通必然是困難重重。

父母永遠不要忘記自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為人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則,給孩子一個好榜樣。

好,親子關系的問題就粗略地說到此。

·END·

孩子叛逆時,家長應多觀察,學習現代教育模式,尊重叛逆的孩子,全方面了解孩子情況,先穩定自己情緒。

1.多觀察,學習現代教育模式

教育孩子不在是靠拳頭了,要改革,要充電。有了理念知識才能做好父母。

2.尊重叛逆的孩子

在與孩子接觸時,家長應盡可能多找孩子的優點,並多鼓勵,減少孩子對家長的抗拒心理。

3.全方面了解孩子情況

可以到跟孩子的老師進行聯系,看看孩子在學校里的表現態度如何。

4.穩定情緒

感謝題主!這個問題回答有待商榷,僅供參考。叛逆期的孩子,大致年齡是從初中開始居多,另外叛逆期的孩子教育,最大的問題,出在家庭方面。這個很多人忽略了,知道的也只是知道,重視程度不夠,只有經歷過的家長,等明白了,這個成長時期也不可能回去了,徒留家長們的遺憾。教育是門藝術,尤其孩子處於叛逆期的時候,孩子從出生到參加工作有四個重要時期,作為家長的一定要重視和陪伴好。第一個是小學五年級,這是孩子第一次可是真正知道自我(當然有些孩子早熟,尤其女孩子,這類的除外),人背後有脊柱,脊柱是直的,那麼人就不會駝背或歪著走路,小學五年級的重要性,就在於家長第一次幫助孩子扶正脊樑,這個時候的教育以做父親的為主,告訴孩子世界是什麼樣的,要做一個勇敢的孩子,培養孩子勇敢,誠實的品德。讓孩子的脊樑直起來,第二重要的就是初二,也就是叛逆時期,夫妻雙方一定要盡到家長的職責,尤其夫妻關系,就是一面鏡子,以後孩子的成長都隨著這面鏡子一輩子!青春期教育和抗壓能力的培養等等,作為家長的一定要提前規劃好,這個話題比較冗長,不在此展開熬述了。第三個時期就是高二上學期,這個時候幫助孩子扶正第三個脊柱,教會孩子如何選擇和正確面對問題,如何解決?一旦孩子學會了,那麼這個孩子的將來,基本不需要做父母的操太多心了。第四個時期,就是大學三年級,這是最後一次幫助扶正孩子的脊柱,要提高孩子的情商能力,讓孩子知道如何融入 社會 和團體,為孩子進入 社會 做最後的准備,要讓孩子成為,勇敢,誠信,善良,包容,睿智的完整的人。一旦這四個脊柱幫助孩子扶正,那麼所謂的叛逆期所帶來的煩惱,都會迎刃而解。希望以上回答有所參考!感謝題主。

叛逆期的孩子一般不愛與父母交流,性格內向,自卑感強,指東向西,有網癮,父母很是無奈,這時不能硬給孩子施加壓力,逼他做他不喜歡的事情,要想法多與他溝通,帶他出去 旅遊 ,多接觸大自然,多接觸一些有正能量,有溝通能力的老師,朋友。並且引導孩子一起做一些有益於身體 健康 的活動,多花時間陪在孩子身邊,給孩子培養 健康 的活動,比如說爬山,跑步,跳舞,散打,唱歌等等。只要是他願意與你交流了,你就事半功倍了

孩子的叛逆期。這個問題包含的是一個系統的問題,就現在 社會 來說,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所有的孩子都遵循父母的安排,按照父母設計好的路線去學習,去生活。父母的想法還是當年我要是這樣去做,我會如何如何。讓孩子為自己打個翻身仗,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去走。隨著孩子們慢慢長大,發現這不是自己想要的,出現心裡抗拒,在過程中發現根本不可能撼動父母的意願,在這條道路上,一部分孩子抗拒過後,尊從聽父母的意願,按照父母的規劃走,其實這樣也挺好。另一部分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堅持自己的想法,就出現了所謂的叛逆期。為什麼會集中爆發在孩子的青春初期,大家有沒有想過,這個時期的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感覺自己長大了,可以和父母稍微對抗一下了。孩子叛的是父母的意願,逆的是家長的意志。又為什麼這群孩子叛逆結束期,又集中在自己成年期,這是的孩子回過頭來想想,父母還是對的吧!關於如何管教孩子這個問題,我不想發表意見!給大家比喻一下,自己去體會是也不是。一棵小樹,風雨過後,地鬆了,小樹被吹歪了,主人細心把小樹扶正,樹根周圍的泥土培實,經年累月小樹長大成才。另一個版本,還是那棵被風吹歪的小樹,經年累月也能長大成才,樹大自直。再一個版本,還是這棵被風吹歪的小樹,主人拿歪造型設計成盆景,小樹尋思著我應該是直的,才可也長大成才,主人總想著這個樹往那個方向歪,才更具欣賞!不說了自己品吧!如果對你有所幫助,我很開心,別把孩子逼進死胡同,走不出來,悔,晚矣!

叛逆期的孩子其實是在向外界釋放「求關注」的信息,監護人首先要找准孩子求關注的點,耐心地聆聽,默默地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讓孩子感受到你在與他一起努力達成他的目標,不管這個目標最後能否達成,一旦你溫暖了他的心,他也會收起滿身的刺,理性地對待問題。其實生活中的許多問題只要翻篇就能過去,也有些問題需要很長的時間來驗證。堅持澆水,適當施肥,靜待花開!

Ⅳ 叛逆期的男孩子怎麼教育

第一步,正視孩子的逆反心理,不要抱有成見

如果遇到孩子的逆反心理特別強,一定要清楚,這事一種正常現象。事實上,逆反心理中也是包含很多積極的品質,諸如自我意識強、好勝心強、能創新等積極的心理品質。父母要善於發現逆反心理中的創造性品質和開拓意識,並合理引導。只要引導得當,逆反心理是能夠在現代社會發揮積極作用的。

第二步,不和孩子爭吵,不為難孩子

處在叛逆期的男孩,他們會變得脾氣非常的暴躁,他們認為父母所作的一切都是在違背他們的意願,他們經常會表現的無助,焦慮,孤獨等等覺得沒有人可以懂自己內心的世界,所以父母必須首先要理解孩子的這種情形。

家長帶著情緒去教育孩子,肯定是不理智的,會導致孩子愈加抗拒。所以,家長在急躁、心煩、不冷靜的時候,不要教育孩子。待冷靜後,再去同孩子交流。

第三步,給孩子空間和自由,嘗試主動與孩子溝通

處於叛逆期的男孩慢慢會變得不再像小時候那麼的粘著父母,而是自己經常會尋找自己單獨的空間,來發泄和表現自己,所以作為父母不要覺得孩子不如小時候懂事等等埋怨的心理,要更加的關系孩子,主動和孩子溝通。

同孩子交流,家長不要老以學習成績入題,這樣只會讓孩子心有壓力,懷疑家長交流的動機。交流時,家長可以從家事入手,將孩子的情緒穩定下來後,再談正事。

第四步,掌握正確的溝通方法,引導孩子走出不正確范圍

叛逆期的孩子他們經常會表現的憤世嫉俗,覺得這個環境和這個社會就不屬於自己,他們總是表現的讓父母和家人都無法理解,如染各種顏色的頭發,說他們同齡人只能聽懂的話語等等,這是父母也不要總是用埋怨和批評的口氣和他們說話,要學會正確的和孩子溝通和解釋。

父母都懷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想法,甚至有的家長把自己沒有實現的願望強加到孩子身上,孩子從學校放學回來還要進行他們不願意的培訓,使得孩子們沒有很好的得到精神的放鬆,這樣就給孩子帶來了很大的精神壓力,導致他們討厭生活、叛逆期提前到了,希望家長讓孩子學習的時候也適當的給他們玩的時間!

第五步,對孩子多一點耐心,對孩子的行為多一點寬容和理解

叛逆期的孩子常常會讓大人失望,因為他們會表現的所有家規和校規等等他們都不會放在眼裡,因為他們認為自己已經長大,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意見,他們不想受制於某人,不想聽從於任何人包括父母,所有這也讓父母們感到非常焦慮,但是作為父母我們不能只是焦慮要學會體諒和包容他們。

這個階段正是孩子形成主見的關鍵時期,小錯肯定難免,所以,家長應該允許孩子犯一點錯、吃點虧,不要過分束縛孩子的手腳。同時,家長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叛逆期的孩子模仿能力強,家長的良好言行能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

第六步,可以爭取孩子的朋友或親戚的幫助,幫助孩子走出叛逆期

父母當然也可以爭取別人的幫助,如那些和孩子關系好的同學或者孩子比較信任的親戚朋友等等,從他們那裡了解孩子,當然也可以讓他們幫助引導和教育孩子,從而讓父母知道自己的哪些教育方式和方法讓孩子選擇遠離自己,這樣具有針對性的教育會幫助孩子度過這個叛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