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民生問題是建設和諧社會的一個重點,談一談民生問題(教育,就業,醫療,住房)的解決路徑
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經濟突飛猛進。但與此同時出現了一些社會問題和矛盾,如貧富差距擴大、教育機會不公平、勞動關系日益失衡、城鄉之間與地區之間的發展差距拉大等。怎樣解決這些突出問題?我國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宏大命題。
要切實解決好四個基本問題
就業是民生之本。教育是民生之基。分配是民生之源。社保是民生之依。
所謂民生問題,即有關國民的生計與生活問題,孫中山曾經將民生問題概括為衣、食、住、行四要素。不過,時代在發展,民生問題的要素也在不斷變化。在現代社會中,民生和民主、民權相互倚重,而民生之本,也由原來的生產、生活資料,上升為生活形態、文化模式、市民精神等既有物質需求也有精神特徵的整體樣態。就我國目前而言,民生問題突出表現在就業再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教育、醫療、安全生產、社會治安等方面。所以,民生問題說到底,就是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問題。
民生問題無小事
民生問題不僅事關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而且也影響著黨的執政基礎。只有把民生問題作為考慮一切問題的出發點,科學發展觀才得以落實,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才得以構建。
「高度關注民生」,不要膚淺地認為只是為了強調一種姿態和口號,應該懂得,這是一個以政治語言來表述的歷史唯物主義的深刻命題,抓住了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關鍵。只有高度關注民生,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切實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才能真正踐行「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
② 當前,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主要工作有哪些
①,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建設社會主義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
②,提高就業質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
③,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健全覆蓋全鄉,統籌城鄉,公民統一,多層次,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
④,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深入實施健康中國行動,完善國民健康促進政策,織牢國家公共衛生防護網,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