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現行教育制度是什麼
中國現行教育制度,從層次上來看:
1、幼兒教育:幼兒園
2、初等教育:小學
3、中等教育:初中、高中、中專、技校、職業技術學校
4、高等教育:大學及以上
從類別結構上:
1、基礎教育: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
2、職業技術教育
3、高等教育
4、成人教育
5、特殊教育
從學制類型上:從單軌學制發展而來的分支型學制。
㈡ 國家舉辦的高等學校實行什麼制度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第三十九條:
國家舉辦的高等學校實行中國共產黨高等學校基層委員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
中國共產黨高等學校基層委員會按照中國共產黨章程和有關規定,統一領導學校工作,支持校長獨立負責地行使職權,其領導職責主要是:執行中國共產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領導學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
討論決定學校內部組織機構的設置和內部組織機構負責人的人選,討論決定學校的改革、發展和基本管理制度等重大事項,保證以培養人才為中心的各項任務的完成。 社會力量舉辦的高等學校的內部管理體制按照國家有關社會力量辦學的規定確定。
(2)現在中國的高等教育是什麼制度擴展閱讀:
《高等教育法》中規定的高等教育基本制度:
第十五條
高等教育包括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 高等教育採用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教育形式。 國家支持採用廣播、電視、函授及其他遠程教育方式實施高等教育。
第十六條
高等學歷教育分為專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 高等學歷教育應當符合下列學業標准: (一)專科教育應當使學生掌握本專業必備的基礎理論、專門知識,具有從事本專業實際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
(二)本科教育應當使學生比較系統地掌握本學科、專業必需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掌握本專業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關知識,具有從事本專業實際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
(三)碩士研究生教育應當使學生掌握本學科堅實的基礎理論、系統的專業知識,掌握相應的技能、方法和相關知識,具有從事本專業實際工作和科學研究工作的能力。
博士研究生教育應當使學生掌握本學科堅實寬廣的基礎理論、系統深入的專業知識、相應的技能和方法,具有獨立從事本學科創造性科學研究工作和實際工作的能力。
第十七條
專科教育的基本修業年限為二至三年,本科教育的基本修業年限為四至五年,碩士研究生教育的基本修業年限為二至三年,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基本修業年限為三至四年。非全日制高等學歷教育的修業年限應當適當延長。高等學校根據實際需要,可以對本學校的修業年限作出調整。
第十八條
高等教育由高等學校和其他高等教育機構實施。 大學、獨立設置的學院主要實施本科及本科以上教育。高等專科學校實施專科教育。經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批准,科學研究機構可以承擔研究生教育的任務。 其他高等教育機構實施非學歷高等教育。
第十九條
高級中等教育畢業或者具有同等學力的,經考試合格,由實施相應學歷教育的高等學校錄取,取得專科生或者本科生入學資格。 本科畢業或者具有同等學力的,經考試合格,由實施相應學歷教育的高等學校或者經批准承擔研究生教育任務的科學研究機構錄取,取得碩士研究生入學資格。
碩士研究生畢業或者具有同等學力的,經考試合格,由實施相應學歷教育的高等學校或者經批准承擔研究生教育任務的科學研究機構錄取,取得博士研究生入學資格。 允許特定學科和專業的本科畢業生直接取得博士研究生入學資格,具體辦法由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規定。
第二十條
接受高等學歷教育的學生,由所在高等學校或者經批准承擔研究生教育任務的科學研究機構根據其修業年限、學業成績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發給相應的學歷證書或者其他學業證書。
接受非學歷高等教育的學生,由所在高等學校或者其他高等教育機構發給相應的結業證書。結業證書應當載明修業年限和學業內容。
第二十一條
國家實行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制度,經考試合格的,發給相應的學歷證書或者其他學業證書。
第二十二條
國家實行學位制度。學位分為學士、碩士和博士。 公民通過接受高等教育或者自學,其學業水平達到國家規定的學位標准,可以向學位授予單位申請授予相應的學位。
第二十三條
高等學校和其他高等教育機構應當根據社會需要和自身辦學條件,承擔實施繼續教育的工作。
㈢ 我國現行的學校教育制度是什麼
我國現行的學校教育制度是應試教育(又稱填鴨式教育)。
1、應試教育通常被視為一種以提升學生應試能力為主要目的且十分看重於考試成績,背誦與解題的教育制度,與素質教育不是相對應的兩個概念。
2、這種教育制度在中世紀和近代的東亞和歐洲都是唯一通行的教育制度,可以透過師傅帶領和嚴格培訓,大量培育技術性人才,但歐美國家在資本主義改革下,開創性通才需求大增之後逐漸改行「素質教育」,而東亞國家則仍然堅持應試體制。
3、中國應試教育制度的起源:
中國的高考制度恢復後,許多人認為高考是選拔人才的唯一方式,受這種思想的影響,產生了應試教育的風氣。
(3)現在中國的高等教育是什麼制度擴展閱讀:
1、應試教育的積極影響:
(1)開啟公平公正的教育模式;
(2)創造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
(3)可以全面接受基礎知識的學習。
2、素質教育的特點:
(1)全體性
所謂「全體性」,廣義地說,是指素質教育必須面向全體人民,任何一名社會成員,均必須通過正規或非正規的途徑接受一定時限、一定程度的基礎教育。
(2)基礎性:
所謂「基礎性」是相對於專業(職業)性、定向性而言的。素質教育向兒童、青少年提供的是「基本素質」而不是職業素質或專業素質,是讓學生擁有「一般學識」(general learning)而不是成為某一專門領域的「小專家」或某一勞動職業的「小行家」。
(3)發展性:
所謂「發展性」是指要著眼於培養學生自我學習、自我教育、自我發展的知識與能力,真正把學生的重心轉移到啟迪心智、孕育潛力、增強後勁上來。
(4)全面性:
所謂「全面性」,是指素質教育要通過實現全面發展教育,促進學生個體的最優發展。因為,素質教育應該是完善意義上的教育,它是指向全面基本素質的。
(5)未來性:
所謂「未來性」是指立足於未來社會的需要,而不是眼前的升學目標或就業需求。一般說來,教育具有較強的惰性和保守性,它總是在努力使年輕一代學會老一代的思維、生活和工作方式。
㈣ 我國現階段的教育制度是什麼樣的
我國當前教育階段劃分為學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四個階段。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十七條規定,國家實行學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學校教育制度。中國已經形成了多種層次、多種形式、學科門類齊全的教育體系:
1、學前教育
學前教育,又稱幼兒教育,是指實施幼兒教育的機構根據一定的培養目標和幼兒的身心特點,對入小學前的幼兒進行有計劃的教育。實施學前教育的機構主要有托兒所、幼兒園、附設在小學的學前班等,其年限從1年至3年不等。
2、初等教育
初等教育是使受教育者打下文化知識基礎,具備基本的寫算能力,為接受更高一階段的教育做好准備的教育。初等教育是國家學制中的第一階段,又稱小學教育。
我國實施初等教育的機構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對6至12歲左右的兒童亮拿手實施教育的敬嫌普通小學;另一類是為未能接受初等教育的成年公民開辦的成人初等學校,主要是進行掃盲教育和基本的文化知識教育。
3、中等教育
中等教育是指在初等教育基礎上繼續實施的中等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中等教育在整個學校教育體系中有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分為初級中等教育和高級中等教育兩個階段。
實施中等教育的機構也分為兩類,一類主要為普通初級中學和普通高級中學,還有一類就是初等和高等的職業學校。中等教育的數量和質量在很大程度上直接決定一個國家勞動者的素質,對於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起著重要敏陪作用。
4、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是指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礎上的各種專業教育,一般分為高等專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高等教育擔負著培養專門人才、開展科學研究、從事社會服務的多重任務。實施高等教育的機構主要有專科學校、獨立設置的學院、大學等。
(4)現在中國的高等教育是什麼制度擴展閱讀
2013年我國正式開始實施「單獨二胎」政策,2014年我國出生人口總數為1687萬人,人口出生率也結束連續14年的下滑後首次迎來向上的拐點。2014年我國共有19萬所幼兒園和4051萬名在園兒童,毛入園率約67.5%,距國家「2016年全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75%」的目標仍有較大空間。
近年來,我國對發展職業教育日益重視,陸續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和扶持政策,將職業教育作為我國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從國家層面加大了對職業教育的的投資力度,使職業教育獲得了空前的大發展。目前我國中、高等職業教育在校生分別為2250和1390萬人,教育規模全球第一。
在經濟高速發展和產業結構轉型背景下,我國人才需求愈加旺盛,教育投入規模也持續擴大,加上龐大的人口福利和支付意願,造就了教育產業萬億級別的市場規模。
「單獨二胎」政策助力學前教育迎來戰略拐點,互聯網與K12教育和職業教育的深入融合有望顛覆原有商業模式,在學前教育、K12教育和職業教育的驅動下我國教育業有望維持快速增長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