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受過中等教育的人是什麼
擴展閱讀
主角叫王立的動漫叫什麼 2025-02-11 00:22:45
如何導入音頻中歌詞 2025-02-11 00:20:00
列車冷知識大全 2025-02-11 00:17:54

受過中等教育的人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3-06-11 18:52:33

⑴ 真正受過教育的人,會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如果你沒有接受過教育,那你的言行舉止可能和那些受過教育的人是不一樣的,比如在他人幫助你的時候,你可能並不會說謝謝。所以接受過教育的人是更懂禮貌的,他們的品德也可能更高尚。那真正受過教育的人,會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⑵ 中等教育是什麼學歷

中等教育可以看做是高中學歷或者中專學歷。中等教育是在初等教育基礎上繼續實施的教育。實施中等教育的各類學校為中等學校,全日制普通中學是其主要部分,還有中等職業學校、中等專業學校、中等師范學校、中等技工學校、職業中學、成人中專、職業高中、成人高中等。
中等教育
中等教育(SecondaryEcation),是在初等教育基礎上繼續實施的教育。

實施中等教育的各類學校為中等學校,全日制普通中學是其主要部分,還有中等職業學校、中等專業學校、中等師范學校、中等技工學校、職業中學、成人中專、職業高中、成人高中等。
學歷教育類別劃分:
義務教育、基礎教育:小學和初中、高中(高級中等教育)。
職業教育:技工學校、職業技術學校、職業中學、職業高中、高等職業學校(含高職和職業大學)、技師學院,對受教育者實施可從事某種職業或生產勞動所必須的職業知識、技能和職業道德的教育。

專業教育:中等專業學校、中等師范學校、高等專科學校(大學專科)、普通大學本科,接受的教育是以其教授專業知識為主,入學需統招,畢業辦理派遣證(現稱報到證)。
研究生教育: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是以科學研究為主要方向。

⑶ 什麼是受過教育的人

有人這樣說:
受過教育的人在我的想像里應該是下面這個樣子:
首先,受過教育的人溫婉謙和,言談舉止頗具風度;
其次,受過教育的人認同這個世界的美好,認同人類智慧文明取得的進步,非常珍惜這種成果,同時希望這個世界越來越美好並願意為之貢獻自己的力量;
再次,受過教育的人接受了專業化知識的訓練,是行業細分領域的專家;
最後,受過教育的人認識人本身和社會較深刻,但殊途同歸,跟其他受過教育的人的看法並沒有巨大的分歧,相反是兼容互補的,為此能夠同心同德積極參與社會事務。

⑷ 什麼是受過教育的人。

有教養的人或受過理想教育的人,不一定是個博學的人,而是個知道何所愛何所惡的人。一個人能知道何所愛何所惡,便是嘗到了知識的滋味。世界上有一些人,心裡塞滿歷史上的日期和人物,對於俄國或捷克的時事極為熟識,可是他們的態度或觀點是完全錯誤的。

真正的教育,是自由的精神、遠大的志向,是批判性的獨立思考、時時刻刻的自我知覺、終身學習的基礎、獲得幸福的能力。

一、教育不教知識和技能,卻能讓人勝任任何學科和職業。

理查德·萊文認為,教育是培養學生批判性獨立思考的能力,並為終身學習打下基礎,是對心靈的自由滋養。其核心是:自由的精神、遠大的志向。自由地發揮個人潛質,自由地選擇學習方向,不為功利所累,為生命的成長確定方向,為社會、為人類的進步做出貢獻。

二、教育不改變生活環境,卻能改變人的思維方式。

華萊士說道,教育的目的不是學會某些知識,而是習得一種思維方式——在煩瑣無聊的生活中,時刻保持清醒的自我意識,不是「我」被雜亂、無意識的生活拖著走,而是生活由「我」掌控。學會思考、選擇,擁有信念、自由,就是教育的目的。

三、教育能讓你獲得幸福,幸福取決於有意識的思維方式。

提高教育素質

1、確立正確的教育理念。確立正確的教育理念是提高教育素質的前提性要求。當前,確立正確的教育理念,就是要樹立新的教育質量觀、辦學觀和發展觀。

2、提高教育工作者素質。教育工作者是教育活動的決定性因素,教育工作者的素質是教育素質的核心。提高教育素質的根本在於提高教育工作者素質。其中,教師的素質是基礎,校長的素質是關鍵,教育行政部門的領導和幹部的素質起主導作用。

3、優化教育結構。優化教育結構,是提高教育素質的重點。

4、改進人才培養模式。

要從傳統的「應試教育」向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轉變,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要以提高全民族素質為宗旨,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全面開創人才培養新途徑。要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培養,著力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5、更新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要用先進的思想文化和現代科學技術武裝學生的頭腦。

⑸ 一個人怎樣才算是受過教育

1、受過教育的人,不一定是個博學的人,但一定是個知道何所愛、何所惡的人。
2、受過教育的人,懂得理性分析,懂得常識,不迷信,不人雲亦雲,有自己的看法和見解,且這種見解不會因金錢和權勢的威逼利誘而改變,只會隨自己的理解和思考深入而有所變化
3、受過教育的人,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可以運用知識合理解決問題

⑹ 中等教育指的是什麼

問題一:中等教育的含義?初級中等教育的含義? 初等教育是普遍是指學前、小學教育兩個專業,如果是專科的話,畢業即可從事幼教、小教等工作。不過現在越來越多的大學學校開設初等教育本科專業,學前教育、小學教育也開始有了很多本科、研究生人才。如果你想從事教師的話可以參加9年義務教育范圍內的教育考試。不想教書那就可以搞研究咯。
望採納
謝謝

問題二:學期教育、初級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各是指什麼 我國教育法規定現行的學校制度分為四等7級;
四等分別為:學前教育、初等教育膽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7級分別為:幼兒園 、小學、初中、高中、高等專科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
學前教育:指幼兒園
初等教育:指小學
中等教育:指初中、高中
高等教育:指高等專科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

問題三:中等教育包括哪些 中等教育包括普通中學和中等專業教育。普通中學教育包括初中和高中兩個階段,學制均為三年。中等專業教育分為中等技術學校、師范學校和職業學校,學制為至三年、三至四年不等。

問題四:中等教育教師是什麼? 第四條教師資格分為:
(一)幼兒園教師資格;
(二)小學教師資格;
(三)初級中學教師和初級職業學校文化課、專業課教師資格(以下統稱初級中學教師資格);
(四)高級中學教師資格;
(五)中等專業學校、技工學校、職業高級中學文化課、專業課教師資格(以下統稱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資格);
(六)中等專業學校、技工學校、職業高級中學實習指導教師資格(以下統稱中等職業學校實習指導教師資格);
(七)高等學校教師資格。
成人教育的教師資格,按照成人教育的層次,依照上款規定確定類別。
第五條取得教師資格的公民,可以在本級及其以下等級的各類學校和其他教育機構擔任教師;但是,取得中等職業學校實習指導教師資格的公民只能在中等專業學校、技工學校、職業高級中學或者初級職業賣友飢學校擔任實習指導教師。
高級中學教師資格與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資格相互通用。

問題五:「高級中等教育階段」指的是什麼? 就是高中的教育水平,就是高中畢業

問題六:普通教育包括什麼 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學為目標,以基礎科學知識為主要教學內容的學校教育。
普通教育包括幼兒教育、小學教育、普通中等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指主要包括全日制普通博士學位研究生、全日制普通碩士學位研究生(包括學術型碩士和專業碩士)、全日制普通第二學士學位、全日制普通本科(包括通過高考錄取的四年制、五年制本科和通過統招專升本考試錄取的二年制本科)、全日制普通專科(高職高專)。其中幼教育,小學教育,中等教育屬於基礎教育。
普通教育費只包括:從小學到大學的學費、雜費等正規學校收告激取的費用。
職業培訓與普通教育的區別主要有:
(1)目的不同。職業教育以直接培養和提高勞動者的職業技能為目的,其目標是使受培訓者成為一定勞動領域的專門人才,以滿足現代社會職業和勞動力供求雙方的需要,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專業性;而普通教育是以提高受教育者的基礎文化水平為目標的,具有
基礎性和普及性。
(2)對象不同。職業教育是一種以勞動者為特定對象的人力資源開發活動,它的教育和培訓對象是社會勞動者,其中包括失業的勞動者、在職的勞動者、企業富餘人員和其他求職者;而普通教育一般是以處於學齡期的青少年為主要教育對象。
(3)性質不同。職業教育是特需教育,突出專業技術知識和實際操作技能的培養和提高,在教育內容上更側重實踐性和應用性;而普通教育是常規教育,突出基礎知識和素質教育,在內容上則比較注重基礎性和系統性。
(4)教育手段和方法不同。職業教育是特需教育,注重教育和時間相結合,一般可以根據勞動者自身的要求和條件,採取比較靈活的教育手段和方法,進行不同層次的教育和訓練;而普通教育則採取比較固定的常規教育,一般是全日制教育。

問題七:在義務教育法中 初級中等教育是指? 中等教育是指中返在初等教育基礎上繼續實施的中等普通教育和中等專業教育。
中等教育包括普通中學和中等專業教育。普通中學教育包括初中和高中兩個階段,學制均為三年。
初級中等教育應該就是指初中階段的中等教育了。

問題八:中等學歷是什麼學歷? 不是,中等學歷是指中專、中師、普高、職高、技校的學歷, 附: 1.初等教育:普通小學、 *** 學; 2.初級中等教育:普通初中、職業初中、成人初中; 3.高級中等教育:普通高中、成人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包括普通中 專中師、成人中專、職業高中、技工學校); 4.高等教育:普通本專科、成人本專科、研究生(博士、碩士)、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高等教育學歷文憑考試。
希望採納

⑺ 中等教育指的是什麼

中等教育,是指日常生活中所提到的中學,其中包括初中與高中兩個階段。

其中初中有三年制與四年制兩種類型。並且在中等教育這里還區分出了中等教育專業學校、職業中學、農業中學、技工學校等,一般相當於高中程度。這些學校的專業性更強一些,但當今大部分學生都是升入學術性中學,為後續高考做准備。

高等教育的含義

高等教育,是指日常生活中我們所提到的大學,其實是指高等教育。包括專科學校,專科學校有兩年制與三年制,即大專和中專兩種。本科學校一般為四年制或五年制,一般綜合大學或專門學院為四年制居多,專門大學如醫學類大學五年制居多。

研究生學院包括碩士研究生與博士研究生兩大類別。碩士研究生主要為兩年制與三年制,博士研究生包括三年制、四年制兩種類型為主。至此,以上均為我國的學校種類,由低級學校到高級學校,面對不同年齡、水平的人群。

⑻ 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是什麼

初等教育:小學。

中等教育:初級中學;高級中學(中師、中專、職高、中技、普通高級中學)。

高等教育:專科(高職、高專、高技)、本科、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

其中,高等教育又分為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脫產、業余、函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電大開放教育、遠程網路教育等。

簡介

1、學歷是指人們在教育機構中接受科學、文化知識訓練的學習經歷。一個人在什麼層次的教育機構中學習,接受了何種層次的訓練,便具有相應層次的學歷。

2、國家承認的學歷在高等教育方面有專科、本科、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四個層次。普通高等教育學歷證書系普通高等學校以及承擔研究生教育的其他機構頒發給學生受教育程度的憑證。

3、普通高等教育學歷層次從高到低依次為:博士學歷證書代碼(01)、碩士學歷證書代碼(02)、第二學士學位學歷證書代碼(04)、普通全日制本科學歷代碼(05)、普通全日制專科(高職)學歷代碼(06)。

4、高等教育類別主要包括全日制普通博士學位研究生、全日制普通碩士學位研究生(包括學術型碩士和專業碩士)、全日制普通第二學士學位、全日制普通本科(包括統招專升本)、全日制普通專科(含高職)。

⑼ 什麼是受過教育的人

樓主您這個問題很好:
「什麼是受過教育的人?」
北師大肖川教授曾經這樣問。他說:「如果一個人從來沒有讀過一本令他激動不已、百讀不厭的讀物,從來沒有苦苦地思考過某一個問題,從來沒有一個令他樂此不疲、廢寢忘食的活動領域,從來沒有過一次刻骨銘心的經歷和體驗,從來沒有對自然界多樣和和諧產生過深深的敬畏,從來沒有對人類創造的燦爛文化發出過由衷的贊嘆,„„那麼,他就沒有受過真正的、良好的教育。 他的這段話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
一個人是否受過教育,其實並不是只單單看他擁有多少知識,而是看他是否具有一種眼界、一種氣度、一種境界。
經過我的思考,也許受過教育的人除了必要的基本知識素養以外,應該有以下品質吧:
一是不依附,要獨立;即保持批判的態度和獨立的思想。
天漢二年(前99年),漢武帝派貳師將軍李廣利帶兵三萬,攻打匈奴,打了個大敗仗,幾乎全軍覆沒,李廣利逃了回來。李廣的孫子李陵當時擔任騎都尉,帶著五千名步兵跟匈奴作戰。單於親自率領三萬騎兵把李陵的步兵團團圍困住。盡管李陵的箭法十分好,兵士也十分勇敢,五千步兵殺了五六千名匈奴騎兵.單於調撥更多的兵力,然而仍然無力與李陵相抗衡。就在單於准備退軍之時,李陵手下有一名士兵叛變,將李陵內部軍情告發。告訴單於李陵後面沒救兵,而且教單於部下製作連發連射的弓箭。單於於是繼續與李陵作戰。最後李陵寡不敵眾,只剩了四百多漢兵突圍出來。李陵被匈奴逮住,投降了。
大臣們都譴責李陵不該貪生怕死,向匈奴投降。漢武帝問太史令司馬遷,聽聽他的意見。
司馬遷說:「李陵帶去的步兵不滿五千,他深入到敵人的腹地,打擊了幾萬敵人。他雖然打了敗仗,可是殺了這么多的敵人,也可以向天下人交代了。李陵不肯馬上去死,准有他的主意。他一定還想將功贖罪來報答皇上。」
漢武帝聽了,認為司馬遷這樣為李陵辯護,是有意貶低李廣利(李廣利是漢武帝寵妃的哥哥),勃然大怒,說:「你這樣替投降敵人的人強辯,不是存心反對朝廷嗎?」他就把司馬遷下了監獄,交給廷尉審問。司馬遷被關進監獄以後,案子落到了當時名聲很臭的酷吏杜周手中,杜周嚴刑審訊司馬遷,司馬遷忍受了各種肉體和精神上的殘酷折磨。面對酷吏,他始終不屈服,也不認罪。司馬遷在獄中反復不停地問自己「這是我的罪嗎?這是我的罪嗎?我一個做臣子的,就不能發表點意見?」不久,有傳聞說李陵曾帶匈奴兵攻打漢朝。漢武帝信以為真,便草率地處死了李陵的母親、妻子和兒子。司馬遷也因此事被判了死刑。第二年漢武帝殺了李陵全家,處司馬遷以宮刑。宮刑是個大辱,污及先人,見笑親友。司馬遷在獄中,又備受凌辱,「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膚,受榜棰,幽於圜牆之中,當此之時,見獄吏則頭搶地,視徒隸則心惕息。」(司馬遷《報任安書》)幾乎斷送了性命。他本想一死,但想到自己多年搜集資料,說:「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要寫部有關歷史書的夙願,因此為了完成《史記》的寫作,忍辱負重,苟且偷生,希圖出現一線轉機。
司馬遷為李凌求情說了真話,受了宮刑。但其不依附而且獨立的人格與那些不敢說真話的大臣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才是一個受過教育的人應該有的精神!
二是不漠視,有責任;即保持憂患意識和大責任意識。
在新中國是馬寅初先生最早提出「計劃生育」主張的,但是,他遭到了老毛的無理批判,被打成「右派」,受盡了苦頭。
馬寅初先生於1957年提出了「新人口論」,主要內容是:我國應控制人口增長,節制生育,實行計劃生育,其中最重要的是實行普遍避孕。馬寅初先生因這一理論被戴上「馬爾薩斯主義」 的帽子,遭到無理批判。歷史作出了懲罰。我國人口隨之嚴重失控,「批錯一人,陡增幾億」。
「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觀天外雲卷雲舒。」這是馬寅初先生被劃右派之後說的話。他是一個具有憂患意思的強烈責任感的人,他是一個敢於說真話,敢於相信科學的人,他是一個受過真正教育的人。
三是不參與,要超然,即保持純真人生姿態。
陶淵明厭倦官場生活後辭官歸里,過著「躬耕自資」的生活。夫人翟氏,與他志同道合,安貧樂賤,「夫耕於前,妻鋤於後」,共同勞動,維持生活,與勞動

人民日益接近,息息相關。歸田之初,生活尚可。「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檐,桃李滿堂前。」
淵明愛菊,宅邊遍植菊花。「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從雜詩》)至今膾灸人口。他性嗜酒,飲必醉。朋友來訪,無論貴賤,只要家中有酒,必與同飲。他先醉。便對客人說:「我醉欲眠卿可去。」
義熙四年,住地上京失火,遷至栗里,生活較為困難。如逢豐收,還可以「歡會酌春酒,摘我園中蔬」。如遇災年,則「夏日抱長飢,寒夜列被眠」。義熙末年,有一個老農清晨叩門,帶酒與他同飲,勸他出仕:「襤褸屋檐下,未足為高棲。一世皆尚同(是非不分),願君汩其泥(指同流合污)。」他回答:「深感老父言,稟氣寡所諧。纖轡(回車)誠可學,違已詎非迷?且共歡此飲,吾駕不可回。」(《飲酒》)用「和而不同」的語氣,謝絕了老農的勸告。
他的晚年,生活愈來愈貧困,有的朋友主動送錢周濟他。有時,他也不免上門請求借貸。他的老朋友顏延之,於劉宋少帝景平元年(423年)任始安郡太守,經過潯陽,每天都到他家飲酒。臨走時,留下兩萬錢,他全部送到酒家,陸續飲酒。不過,他之求貸或接受周濟,是有原則的。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年),江州刺史檀道濟親自到他家訪問。這時,他又病又餓好些天,起不了床。檀道濟勸他:「賢者在世,天下無道則隱,有道則至。今子(你)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他說:「潛也何敢望賢,志不及也。」檀道濟饋以梁肉,被他揮而去之。
他辭官回鄉二十二年一直過著貧困的田園生活,而固窮守節的志趣,老而益堅。元嘉四年(427年)九月中旬神志還清醒的時候,給自己寫了《輓歌詩》三首,在第三首詩中末兩句說:「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表明他對死亡看得那樣平淡自然。真正受過教育的人一定是有著超然的氣節!
一個受過教育的人,是令人敬仰的。我認為所有我們這些未來的教師都應該有這樣一個奮斗目標——使學生成為一個受過教育的人,一個怎正受過教育的人。
我覺得,受過教育的人不應該是拿了畢業證,而是有自己的思維模式和見解,不人雲亦雲,有一顆積極向上、自強不息的進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