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簡述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如何滲透數學文化
一、教師要將教材中的數學文化進行深入挖掘
數學文化在課堂教學中的融入一直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目標。在小學數學教材中有許多文化因素。正是這些數學文化,使得小學課本內容更具有趣味性與生活性,使得小學生願意對課本中的內容進行閱讀與學習。一般來講,課本上的數學文化經常是與數學知識相結合的,是為了引出數學知識而存在的。數學文化與數學知識一起,為小學生打造了一個豐富多彩的數學世界。也正是數學文化使得學生認清了數學與生活之間的關系,更立體地對待與觀察數學學科,產生數學學習興趣。
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教師可利用適當的時機對數學文化進行介紹。比如在學習小數的時候,教師可以從小數的進制方面對十進制及十進制的由來進行分析。教師可以對我國引出十進制的數學家劉徽進行介紹,提出我國早在1700多年前就開始使用十進制計數法。這樣,學生在學習小數知識的同時,也可對我國的數學發展歷史有一定的了解,在數學文化的了解與學習過程中產生強烈的民族認同感。
小學數學教師要重視自身素質的提高,對數學課本中存在的文化因素進行深入挖掘,使數學文化服務於數學知識的講授。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學習數學的時候了解到更多的文化知識,認識到數學的文化價值,提高數學學習興趣。
二、教師要挖掘數學文化中的豐富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首先是如何正確對待數學史料的問題。歷史往往沉澱下許多值得流傳的史實與價值觀念。我們不能僅僅停留於對史實的介紹上,而應引導學生透過史實,觸摸到史實背後的價值和觀念,使其構成一種更有教育意義的積極影響。如祖沖之是中國古代研究圓周率的驕傲,但僅到此為止,並進行膚淺的愛國主義教育是不夠的。他在研究過程中如何「藉助正多邊形周長研究圓周長」的數學思想和智慧;他不滿足於既有結論,不斷超越、執著奮進的探索精神等,更應該透過課堂浸潤到學生的內心深處。我在教學時,將這一段數學歷史有機融入到具體的周長公式的探索過程中來,學生的感受更豐富了,認識也更全面了。此外,我還適時地介紹了我國古代數學的領先與現代數學的落後,並給學生分析造成這一後果的內在原因,深刻的民族尊嚴感和為中華數學之崛起而奮斗的決心在學生心中升騰。
三、教師要在教學中凸顯數學學科的文化屬性
一些小學生認為數學與語文這類文化類的科目是相互對立的,數學與文化沒有任何關系。這就要求數學教師在教學之時,突出數學學科的文化屬性,使學生認識到數學文化的存在。數學是一門理論性較強的學科,學生在學習數學的時候,對於一些數學定義與規則都要進行死記硬背,這使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到打擊,對於數學學科的發展也有負面影響。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更多地了解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使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與社會文化是密切相關的。
四、教師要立足課堂推進數學文化發展
課堂是一切教學研究的試驗基地。數學文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滲透途徑最終要落實在課堂上,只有當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交流互動中自覺有意識地關注、領悟數學文化的價值,才能不斷推進數學文化的發展。因此,教師要針對數學文化的特點,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積極滲透、有效實施並逐步形成一系列優秀教學案例。
比如在進行《圓》的講解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自主發現生活中的圓形,將數學學習與生活實踐進行很好的結合。另外,教師要從中國傳統文化的角度對圓形進行分析,中國人之所以喜歡圓,是因為圓無棱無角,象徵著圓滿與安全等。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之下,學生會對數學知識有全新的認識。小學數學課堂需要數學文化的支撐,在這樣的文化影響下,學生會擺脫對於數學的刻板枯燥的印象,認識與學習數學文化。
五、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豐富數學活動形式
數學活動是數學學習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可以利用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使學生了解數學文化。游戲與競賽是小學生喜愛的活動類型,老師可以利用競賽小游戲引導學生對數學文化進行學習。在進行數學知識的講解時,教師可以就與學習知識相關的數學文化進行提問,當有學生回答出時,教師給予獎勵。並告訴學生,在下節課,教師還要就數學知識相關的數學文化進行提問,請同學們做好准備。在第二節課,教師可以利用搶答的形式組織學生對數學文化問題進行回答,搶答正確的學生可以獲得小紅花一枚。在這樣的活動之下,學生的數學文化學習積極性會得到提高,學習熱情也會隨之高漲。
六、教師要善於利用數學文化激發學生興趣
不同時空數學思想的對比,有利於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全方位的認識能力和思想境界,還能讓學生了解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數學觀。現行的小學數學實驗教材較多地介紹了數學發展的趣事軼聞、輝煌成就、數學家傳記、一些數學概念產生的背景資料等數學文化資源。在教學中,適時地向學生介紹這些數學文化,可以豐富教學內容,拓展學生眼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希臘數學家埃拉托斯特尼發明的尋找質數的方法、哥德巴赫猜想、分數產生的歷史、「雞兔同籠」等內容。因此,數學課堂教學中要讓學生了解一點數學史,適時進行數學發展中的趣聞軼事、數學典故、數學家傳記的教育。教學時結合具體內容,適時地穿插這些數學文化,更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❷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
小學數學中蘊含著豐富的數學思想方法,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加強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教學不但重要,而且是現實可行的。
一、轉變思想,重視挖掘數學思想方法
數學知識明顯地寫在教材中,是有「形」的,而數學思想方法卻隱含在數學知識體系裡,是無「形」的,並且不成體系地散見於教材各章節中。因此,作為教師首先要更新觀念,從思想上不斷提高對滲透數學思想方法重要性的認識,把掌握數學知識和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同時納入教學目標,把數學思想方法教學的要求融入備課環節。
二、把握機會,適時滲透數學思想方法
為了更好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教師不僅要對教材進行研究,潛心挖掘,而且還要講究數學思想方法滲透的手段和方式。小學階段,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一般常用直觀法、問題法、反復法和剖析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掌握方法,不失時機地向學生滲透數學思想方法。
三、勤於訓練,自覺提煉數學思想方法
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它應通過一定的訓練,鞏固和深化已經掌握的數學知識以及數學思想方法,進而歸納和提煉出新的數學思想方法。在教學中,教師可通過數學思想方法的廣泛滲透,讓學生從主觀上重視數學思想方法的學習,增強自覺提煉數學思想方法的意識。教師對習題的設計也應該從數學思想方法的角度加以考慮,盡量多安排一些能使各種學習水平的學生深入淺出地作出解答的習題。
四、統籌安排,逐步領悟數學思想方法
對學生進行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必定要經歷一個循環往復、螺旋上升的過程,而且常常是幾種數學思想方法交織在一起出現,這就要求教師有一個總體的設計安排,分析什麼時候滲透哪些數學思想方法,如何滲透,滲透到什麼程度,並據此提出不同階段的具體教學要求,確定在某一段時間內重點滲透與明確哪一種數學思想方法。長此以往,逐步使學生領悟數學思想方法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