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校園安全教育內容有哪些
校園安全教育應該有下列內容:
一、課間活動安全教育
1、不跳樓梯,不從高處往下跳,不爬欄桿,不滑扶手,不做有危險的活動。
2、上下樓梯不奔跑,開展體育活動、課間游戲要到運動場。
3、上廁所要避開高峰,高年級同學要照顧低年級同學。
二、教室活動安全教育
1、不在教室中追逐、打鬧,做劇烈的運動和游戲,防止磕碰受傷。
2、需要登高打掃衛生、取放物品時,要請他人加以保護,注意防止摔傷。
3、無論教室是否處於高層,都不要將身體探出陽台或者窗外,謹防不慎發生墜樓的危險。
三、交通安全教育
行路安全、騎車安全、打出租安全和鐵路及乘火車安全教育。
四、食品衛生教育
1、不要隨便亂買零食,特別是不要在路邊小店、街頭買一些包裝粗糙,質量低次的冷飲、冰棍,不吃無營業執照、衛生許可證的商販出售的爆米花、膨化食品等食品。
2、隔夜食品要加熱,不吃腐爛變質的食品,不要喝自來水,更不要隨便亂喝水。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凈,吃水果前要削皮,不要亂吃野果、野菜、蘑菇等野生食物。
3、要勤洗手,特別是在飯前飯後,上廁所必須要把手洗干凈。
五、火災的預防與自救
1、特別常見的火災事故:我們的生活處處與火打交道,但火又給我們帶來很多危害,所以我們不要玩火,平時不要攜帶打火機、火柴、鞭炮。
2、我們的家長有很多都是抽煙的,同學們要特別提醒家長不要躺在床上抽煙,特別是煙頭不要亂扔。
3、使用電器要小心,使用日光燈、電熱器時,要與可燃物保持一定的距離,不要用燈泡、電熱器烤衣服、手巾等物。
校園安全教育的意義:
1、學校加強對青少年學生的國家安全教育是國家的要求,也符合青少年的年齡、思維等實際特點。司法部提出「法律六進」活動,明確「進學校」是其中之一,旨在通過開展群眾性宣傳教育,推進國家安全法治宣傳廣泛覆蓋社會公共場所,使「維護國家安全人人有責」的觀念深入人心。
2、校園安全教育可以輕松實現安全知識共享,多樣化互動,全方位普及安全教育知識,提高學生安全意識與防範技能。安全教育知識內容不僅資源豐富,而且極具針對性和專業性。
㈡ 小學生廉潔自律內容有哪些
小學生廉潔自律內容有:
1、廉潔是綻放於人類之樹的一朵鮮花,是做人之本。一個國家要想富強,也離不開公正、廉潔的社會風尚。21世紀的今天,建設和諧社會是我們國家的主旋律,所以廉潔意識也是我們這些小學生的基本行為准則。
2、在我們的日常行為准則之中,只要留心,到處都可以感受到廉潔文化,當你在課間玩耍時,偶爾會見到一元錢,這時我們走進辦公室,走進廉潔文明,我們會把它交給老師,雖然我們失去了一時的金錢財富,可我們換來的的卻是比金錢財富更可貴的精神財富,此時此刻我們的臉上掛滿了微笑。
3、古人雲「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我們應當自覺抵制各種誘惑,努力培養自己的廉潔意識,讓廉潔文化在我們心中共存。廉潔永遠是時代的呼喚,廉潔永遠是人民的期盼,讓我們手拉手,肩並肩,共同樹立廉潔意識,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4、以聖潔的心,教神聖的書。教師職業作為一種以人育人的職業,它不是一種可以單純用經濟手段來檢驗其效益、用金錢尺度來衡量其價值的職業,對其勞動質量提出的要求是很高的、無止境的,對其勞動數量卻很難做到准確計量。所以,從事教師職業就不能斤斤計較,而必須具有自覺地把自己的全部知識、才能和愛心奉獻給學生、奉獻給事業的決心和勇氣。
5、正因為如此,人們一說起教師這個職業,總是自然而然地把它同奉獻精神聯系在一起——稱頌他像蠟燭,向世界奉獻光明;像園丁,向生活奉獻美景;像人梯,向人類奉獻進步;像鋪路石,向孩子奉獻坦途。我們的極大多數教師也確實如此。
㈢ 思想教育包括哪些方面教育
思想教育( ideological ecation ),廣義指對人的各方面思想、觀點產生影響的教育,狹義指形成一定世界觀、人生觀的教育。學校德育的組成部分。社會主義中國思想教育的任務是以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思想,以對整個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為基礎,逐步引導學生確立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培養他們勇於實踐的精神、實事求是的態度和科學的思想方法等。
此項教育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使學生掌握人生觀、世界觀的概念及其有關的系統知識;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實踐獲得經驗和體驗,並使之轉化為觀點和信念;在一定觀點、信念指導下,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形成具體的生活態度和理想。
格教育和養成的內容主要是如下幾個方面:第一,日常習慣的養成,包括行、坐、卧的日常行為舉止和言談的把握程度。良好的日常習慣是生成良好道德的基礎。傳統文化在日常生活教育中的「禮儀」觀念即是對養成良好習慣的要求。第二,生活方式的養成,包括對待衣食住行的態度和整潔化等要求。健康的生活方式的養成是形成健康價值觀和人生觀的開端。在這方面,應當教育人們養成樸素、節儉、惜物、恬淡和衛生的生活方式,反對和拋棄奢侈、糜爛、浪費和過度的生活觀念。第三,心理傾向的養成,主要是外向或內向心理傾向的養成問題。
㈣ 孩子品德教育有哪些
昨天的文章中我們說了孩子只有成績是不夠的,道德品質也很重要,
那麼今天就來說說該如何培養孩子的道德習慣呢?
德育從家庭中做起
家是孩子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溫馨和睦的家庭使孩子健康成長,父母的言行舉止都是孩子學習的榜樣。
所以德育應從家庭做起,從「我」做起。
孩子一出生,就接觸到了父母,以後的漫長生活,都是跟父母在一起。
所以孩子的很多行為習慣,都是跟著父母學習的。
所以父母一定要做好自身的道德習慣,爸爸媽媽回家主動跟家人問好,特別是要先跟老人問好、尊敬老人。
尤其要避免的是家長在孩子面前說臟話,也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吵架。
父母要努力建立良好的家庭關系,給孩子一個舒適的成長環境,
還要跟孩子建立良好得親子關系,培養孩子一定的人際交往能力。
父母相親相愛,爸爸愛媽媽,媽媽愛爸爸,讓孩子生活在一個充滿愛的環境里,孩子也會富有愛心。
同時,作為父母應該理性的愛孩子。
給孩子應有的自由,讓他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想做的事,
父母不要把什麼都幫孩子安排的井井有條,給孩子獨立的空間讓他自己去發現、創造。
不要對孩子太過寵溺或嚴苛,有獎有罰。
孩子有進步或者表現優秀的時候,要多鼓勵、誇獎孩子;
在孩子犯錯或者發脾氣的時候,也不要責罵孩子,耐心跟孩子溝通,教育孩子不能這樣做。
讓孩子的行為、習慣、興趣等人格得到健康的發展。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孩子,父母的善良、勤儉、樂觀、有禮的行為習慣,都會在孩子的品德上體現出來。
這些品德習慣不管多麼渺小,都會一直陪伴著孩子成長。
教育孩子要說話算話,信守承諾
誠信是做人之本,孩子也一樣,一定要從小教育孩子遵守承諾。
這樣不僅是對孩子進行道德品格培養,也是為了孩子以後進入社會做准備。
姐姐家的小孩就是這樣。
姐姐跟孩子做好約定,如果孩子撒了謊或者犯了錯隱瞞不跟父母說,那麼孩子就會受到懲罰。
如果孩子撒了謊或者犯了錯,主動跟父母解釋坦白,那麼就不懲罰孩子。
姐姐說,她這樣跟孩子約定有兩個原因:
第一是他們允許孩子犯錯,因為孩子就是在犯錯中不斷改變自己成長起來的;
第二是孩子犯了錯父母一定要知道,並且告訴孩子為什麼不能這樣做,還可以和孩子一起研究要怎麼改正。
孩子犯錯不可怕,但是一定要及時幫助孩子改正。
孩子跟父母的交流一定要平等,這樣孩子才不會對父母有畏懼心理,
孩子就會事無巨細,把身邊發生的事,自己的內心想法告訴父母。
這樣父母能夠更好地了解孩子,有利於父母的家庭教育,久而久之,孩子誠實守信的好品德就這樣養成了。
培養行為習慣要從細節入手
細節體現一個人的品德修養,特別是在孩子小的時候,小小的細節如果父母不重視,那長大後可能會後患無窮。
同事跟我講的她的故事。
記得孩子還只有三歲多的時候,一天,我單位里的幾位同事到家裡來作客,其中的一位叔叔去抱他。
孩子正在同小夥伴玩,揮動著的小手正好打在叔叔臉上。
當時孩子也有些懵了,用眼看著我。
我也知道他不是故意的,就說:「啊,你做錯事了,快向叔叔道歉!」
他叔說:「沒關系,他不是故意的。」
這時,孩子聽到大人如此講,也跟著說:「叔叔說沒有關系。」
一句稚語逗得滿屋的人開懷大笑,孩子也洋洋自得。
此時,叔叔正抱著他,叔侄二人嬉鬧著都不想理這件事了。
當時我想:如果這件事就這樣算了,有可能孩子今後就會認為,只要不是故意的就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如果第一次不改變他的觀點,那麼今後再糾正就會更困難。
於是,我過去從叔叔手中接過孩子。
同客人打了聲招呼,把他帶到另一間屋子,我問他為什麼不向叔叔道歉,他回答:叔叔說沒關系。
我再問:你認為打人是對的還是錯的?孩子回答:打人是不對的。
我說:是啊,雖然你是誤打了人,但首先打人就有錯,錯了,就應該道歉。
孩子不吱聲,我再問他錯了該怎麼辦?孩子就是不回答。
當時氣氛很不好,我對孩子說:如果你今天認識不到你的錯誤,你就不能離開這間屋子。
這時,孩子的淚水奪眶而出,哽咽著哭起來。
說真的,那一刻,見孩子哭得如此傷心,心裡都有些不忍,很想就此為止。
但我告誡自己:千萬不要前功盡棄。
我一邊給孩子擦眼淚,一邊告訴他,哭不能解決問題。
過了一陣,待孩子收住了哭,我再問他:假如別人誤傷了你,你希望別人怎麼辦?
孩子回答說:希望他跟我道歉,說對不起。
我說:對啊,任何人做錯了事首先都應該這樣做。
現在,你知道自己該怎麼做了嗎?孩子點點頭說知道了。
我說:行啊,你可以出去了。
孩子到客廳大大方方地向叔叔道了歉,還得到了客人的表揚。
事實上,那一次的教育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以至孩子現在都還記得。
讓孩子變得很明白事理,養成了不打人,不說臟話,不欺小的好習慣,與玩伴和同學都相處得很好。
細節有時候真的能決定一個人的成敗,不要讓你的孩子輸在道德的起跑線上,
從小教育孩子懂禮有道德是很重要的事情。
㈤ 安全教育內容有哪些
內容如下:
1、上街安全教育。教育小兒遵守交通規則,不在馬路上停留和玩耍,要在便道上走,過馬路要走人行橫道。和大人一起上街父母要帶好孩子,指點孩子什麼是安全地方,什麼是不安全地方。要讓孩子記住自己的姓名、家庭住址。
2、防止異物入體。教育孩子不隨便把東西如小石頭、花生粒、瓜籽、小紙團等放入口腔、鼻、耳,以免發生意外。
3、教育大一點的孩子,懂得登高的危險。教育孩子不可從高處隨便跳下。教育孩子不拿力所不及的東西。
4、要告誡孩子,不要把鉛筆、筷子、冰棍、玻璃瓶或尖銳的東西拿在手裡或含在嘴裡到處跑,因為這樣容易扎傷孩子。
5、教育孩子不要把塑料袋當做面具往頭上套,以免引起窒息而死亡。家長也盡量避免將塑料袋亂放。
教室活動安全教育
1、防磕碰:建議學生不在教室中追逐、打鬧,做劇烈的運動和游戲,防止磕碰受傷。
2、防摔:需要登高打掃衛生、取放物品時,要請他人加以保護,注意防止摔傷。
3、防墜落:無論教室是否處於高層,都不要將身體探出陽台或者窗外,謹防不慎發生墜樓的危險。
4、防擠壓:教室的門、窗戶在開關時容易壓到手,也應當處處小心,要輕輕地開關門窗,留意是否會夾到他人的手。
㈥ 幼兒品德教育有哪些
幼兒品德教育的內容一般包括:
1。萌發愛國情懷:對祖國的愛是人類的美德,也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和珍貴遺產,它也是成才的巨大推動力。
因此,要教育幼兒努力給母親、父親、祖父、祖母帶來歡樂,分擔憂愁和不幸,關心、體貼、照顧家人病痛,有好東西要懂得謙讓給父母和親人。
還可以通過游覽,參觀,旅行使寶寶領I略到祖國山水、江海、河川的美麗風光,知道祖國領土的遼闊,物資的豐富,悠久的文化,對幼兒進行愛國主義熏陶,萌發對祖國的愛。
2。養成文明禮貌習慣:文明、禮貌的行為,是精神文明的標志。
文明禮貌的行為習慣是從小開始長期實踐而形成的。培養文明禮貌的行為,家庭教育應當要求幼兒從小不罵人,不講臟話,待人和氣,熱情,有禮貌,別人講話不插話,不打斷別人說話;要尊老愛幼;在別人家做客時,不亂翻東西,吃飯要守規矩,等等。
3。培養誠實的品質:教育寶寶做誠實的人,不隱瞞自己的過錯,勇於改過。要使幼兒切實做到這些,最主要的是父母的教育態度。如果對寶寶的過錯一味指責,很難培養寶寶這種品質。發現寶寶說謊時,應當分析說謊的原因,有針對性地解決。
例如,寶寶要買彩色筆畫畫,遭到父母拒絕,結果會去私拿鄰居家的;寶寶做錯了事,怕挨罵挨打而說謊、為了虛榮心而說謊,等等。 若是父母不分青紅皂白批評寶寶,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父母應處處以身作則、成為寶寶的榜樣。
寶寶待人不真誠、私拿別人的東西、說謊,有可能受到過家人不良行為的影響,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會使寶寶形成根深蒂固的惡習,不可掉以輕心。
4。培養勤勞儉朴:幼兒勤勞儉朴的品質是通過勞動來培養的,幼兒勞動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寶寶做自我服務的勞動,能自己做到的事自己做。
自己穿衣,洗臉、刷牙,吃飯,收拾床鋪、玩具等。自我服務勞動行為,能培養幼兒生活的條理性和獨立生活的能力,為寶寶參加家務勞動和社會公益勞動打下良好基礎。
參與家務勞動,能使幼兒對家庭關心,愛護,成年以後知道主動關心別人,與各種人都保持良好的關系。
通過勞動獲得生存的能力,長大後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幸福美滿和諧的家庭。 通過家務勞動,增強寶寶的參與意識和勞動觀念。可以讓寶寶洗碗筷,打掃居室衛生,撿菜,就近處買小物件等。通過勞動,培養幼兒愛惜勞動成果,培養幼兒熱愛勞動和節省、儉朴的好品質。
家庭生活習慣養成要做到不浪費水、電、食品,不與人攀比衣著、玩具,女寶寶不濃妝艷抹,不戴首飾等。
5。與人友好相處:培養寶寶大方不自私,與人友好相處十分重要,要求寶寶事事處處不能只顧自己,要和小朋友一起玩,共同分享食品和玩具,能遵守游戲規則,收拾玩具。
通過多種活動讓寶寶與別的寶寶友好相處。培養寶寶生活的規律性,按時起床,就寢,進餐,學習做游戲。
6。培養勇敢、堅強、活潑、開朗的性格:勇敢是指個人具有不怕危險和困難,有膽量的一種心理品質。 這種品質與人的自信心和自覺克服恐懼心理的能力結合在一起,必須從小開始培養。
要教育寶寶敢於在陌生的集體面前說話、表演;鼓勵寶寶參加力所能及的體育活動和各類游戲活動,培養寶寶的自信心;要求寶寶在黑暗中或聽到大聲音或遇到打雷、刮風、下雨的天氣不驚慌、不害怕,能克服各種困難堅持完成任務,勇於承認自己的過失和錯誤。
日常生活中,父母應當注意運用正確的教育方法,經常鼓勵和支持寶寶參加各種有益的活動,不要隨便指責、嘲笑、挖苦和恐嚇寶寶,以免形成幼兒遇事膽小畏縮的心理。
為培養寶寶的勇敢品質,父母要教給寶寶相應的知識和技能,寶寶產生足夠的自信心。
寶寶的膽怯行為,大多數是因為缺乏自信心產生的,而自信心又建立在必要的知識技能基礎上。 例如:幼兒會對雷電、風暴感到恐怖,對待在黑暗中感到不安,是因為缺乏相應的知識和相應的能力。
父母應當給寶寶講解有關知識,教一些相應的技能和方法,寶寶的恐懼感就能減輕。
寶寶怕困難,往往是因為對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所致,如果寶寶確實能力較弱,天賦較差,父母對寶寶的要求應盡可能符合寶寶的實際水平,還應給寶寶以具體指導和幫助。
寶寶完成了力所能及的事後,要立即給予肯定,不管這事多麼小、多麼微不足道,鼓勵和肯定教育,是令寶寶增強自信心的關鍵。
還可以用現實生活中的實事、故事,電影、戲劇等文藝作品中富有勇敢精神的形象來影響和教育寶寶,幫助寶寶克服恐懼心理。
幼兒天性好動,在運動中發展動作,發展智力,發展品德個性。 但無控制的動,過分的動,會影響服從規范能力和注意力的良好發展。在多種活動中,應當正確誘導和培養寶寶自控力,使寶寶成為既活潑開朗,又善於控制自己性格的人
㈦ 小學生品德教育的方法有哪些
品德培養的方法如下:
1.說服教育法
這種德育方法是德育的基本方法,是通過纖兆鉛擺事實、講道理的方式,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使學生獲得正確觀點的方法。因為有「擺事實、講道理」的方式,因此有兩個細類——事實說服法和語言說服法。
說服教育法與實際鍛煉法
說服教育法是側重道德認識的提高,而實際訓練法則是針對道德行為的塑造,這是兩者較大的區別,所以我們在判定的時候不能只看有沒有做活動,更重要的是看側重培養學生的知還是行。比如,參觀、訪問和調查,都是一些活動,但是這些卻不是實際鍛煉法,而是通過擺事實的方式猜橡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因此是事實說服法。
榜樣示範法與情感陶冶法
榜樣示範是通過觀察的方式提高自己的道德行為,側重行的培養;而情感陶冶法是通過陶冶的方式感化學生,側重情感的培養。當教師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去感化學生時,這里體現的就是情感陶冶當中的人格感化,而不是榜樣示範。
道德修養法與品德評價法
道德修養側重學生的主體作用,比如自我反省、記日記、座右銘,這些都是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的結果;而品德評價法側重的是教師的指導作用,是教師對學生的品德進行的評價,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