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孩子叛逆該如何教育
擴展閱讀
歌詞忘詞了怎麼辦 2025-02-11 16:27:39
好同學標準是什麼 2025-02-11 16:12:55
如何來組織同學聚會 2025-02-11 16:06:54

孩子叛逆該如何教育

發布時間: 2023-06-10 18:55:04

㈠ 如何教育叛逆孩子

面對叛逆孩子,我們該如何應對?作為家長要如何應對呢?下面是我分享的教育叛逆孩子的方法,歡迎大家參考!

青春期心理特徵

★獨立性增強。隨著少男少女自我意識的形成,他們的獨立性急劇增強,他們不再被動地聽從父母的教誨和安排,而是渴望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標准衡量是非曲直。這種從被動到主動,從依賴到獨立的轉變,對於青少年來說是成長的必由之路。

★情緒兩極化。青春期孩子情感濃烈,熱情奔放,情緒的兩極性表現得十分突出。他們既會為一時的成功而激動不已,也會為小小的失意而抑鬱消沉。他們情緒多變,經常出現莫名的煩惱、焦慮。

★心理上「鎖」。進入青春期,少男少女結束了「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孩童時代,進入了「多事之秋」。此時由於心理的不斷發展,他們的情緒自控能力比孩提時有了較大的提高,學會掩飾、隱藏自己的真實情緒,出現心理「閉鎖」的特點。過去愛說愛笑的孩子,進入青春期可能會變得沉默寡言。他們常把自己關在房間里,很少和父母交談,甚至拒絕父母的關愛。

★心理向成熟過渡。青春期是長大成人的開始,是由不成熟向成熟的過渡。這一過程對他們來說是漫長而痛苦的。此時,他們既非大人,又非兒童,原來的孩童世界已被打破,但新的成人世界又尚未建立。因此,他們的內心充滿了矛盾和沖突。比如,生理成熟提前和心理成熟滯後的矛盾;獨立意識增強與實際能力偏低的矛盾;渴望他人理解,但又心理「閉鎖」的矛盾。

★行為易沖動。美國和加拿大學者的最新研究指出,青春期青少年的'大腦中,負責控制感情和沖動的神經尚未發育成熟,這是他們易沖動的原因。

家長如何應對

應該說,青少年出現的各種變化是青春期生理、心理發展的必然結果,是青少年由不成熟向成熟轉化過程中的正常表現。如果孩子有類似的「問題」,作為家長應該保持平和的心態,用積極的態度、科學的知識、正確的方法引導孩子。

★要理解、接納孩子。孩子出現的一系列身心變化,孩子自己也是始料不及、難以控制的,此時特別需要父母的理解和接納。千萬不要看到孩子的某些變化,或者發現孩子的反常行為就大呼小叫、驚慌失措,更不要打罵訓斥,橫加指責。否則,只會加劇孩子的逆反心理,增加與父母的隔閡。

★做孩子的朋友。青春期孩子的最大願望就是渴望尊重、渴望獨立,希望別人把他們當成大人,平等相待。這就要求家長要轉變角色和教育觀念,改變居高臨下、命令式的單向教育為平等、探討式的雙向教育。從單純關心孩子的生活起居轉變到指導孩子的發展和成長,努力成為孩子的良師益友。據調查,90%以上的青少年有了苦惱後不是向父母和老師訴說,而是找朋友傾訴。那些順利、平穩度過青春期的孩子,大多具有良好的家庭氣氛與和諧的母子關系。

一、家庭的影響和父母的啟發誘導

學生在家庭中生活,良好和諧的家庭氣氛會給學生以巨大的心理影響,甚至對他一生的發展具有定向與導航的作用。在對孩子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中切不可忽視家庭這個重要因素,創設有利於孩子心理健康發展的家庭氣氛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每一位家長都應引起高度的重視,並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家長應以身作則,父母的角色直接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做父母的必須對自己個人的生活方式和處世態度進行反省,注意修正自身的不良個性,隨時為孩子提供健康的東西。

(二)建立合諧、愉快的家庭氣氛,勢必會對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產生積極的影響,保持尊老睦鄰、互愛互助、同情別人的困難、樂觀地對待每一件事情的良好品質。

(三)建立穩定的家庭生活秩序。父母應該合理地孩子安排家務活動,從中培養孩子講信用、愛生活、勤勞節儉的生活品質,這對保持孩子良好的情緒與性格有促進和保護作用,為以後正確地待人處世做好心理准備。

(四)家長要合理地表達自己的感情,掌握愛和嚴的分寸,將真正的愛與無原則的嬌慣、溺愛、放縱區分開來,愛應當表現的有分寸、有理智,但嚴決不是扳起面孔、動輒訓斥、打罵、既要尊重孩子的人格、滿足孩子的正當需求,又要能抵制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耐心培養文明行為、良好品質和行為舉止。

(五)倘開家庭大門,讓孩子多與大自然接觸,多與社會接觸,多與同伴接觸,減少說教,加強孩子對社會、經濟、政治的接觸鍛煉。

(六)善於啟發誘導學生的心理,如果要求學生做一件事,最好不要生硬地規定怎麼做,而是想方設法地誘發孩子的興趣,讓他自願自覺地去做。孩子雖小,也是有獨立人格的人,都有一定的自尊心和榮譽感,但意志還比較脆弱,心理還不夠穩定,任何不當的批評或指責、或簡單的否定,都有可能傷害或挫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意志消沉、厭學逃學、直至荒廢學業。所以要盡可能地不對孩子施加壓力,發號施令,不要生硬地規定「不許做什麼」或「應該如何做」。對於要求孩子做的事,對他說希望你如何如何或是通過表揚,鼓勵他繼續這樣做,對於不許他做的事,要耐心講明道理,然後讓孩子自己說該不該做。以後,如果他又重犯了老毛病,應對孩子說:你自己要說話算數,爸爸媽媽可是相信你呢!這樣不斷培養孩子的自尊心、上進心,使孩子克服「逆反心理」,從而不斷進步。

二、在學校里得到教師的培養和指導

(一)愛心感化法。

愛是消融心理障礙的溶劑。只有執著的愛才能引起學生的心理共鳴,激發上進心。愛得越少,學生的逆反心理越強。因此,從根本上改變學生被動受教育的狀況,對學生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使他們懂得老師之所以「責之嚴」,完全是因為「愛之深」。如果學生一旦明白家長或老師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就能大大減輕學生的逆反心理。愛要深入到學生心靈深處,看到學生心靈的排列組合,變化過程。有了愛,才能尊重學生,正確對待學生的錯誤,把批評化為學生自我鞭策的內驅力;才能因材施教,嚴以律已,避免一切誘發逆反心理的外因;才能循循善誘引導學生去認識、創造自己的價值。如對學生罰站,大聲訓斥,諷刺挖苦,翻過去老帳等做法,都易使學生產生對立情緒,造成逆反心理。教師應摒除這些不良作法,多給他們教育的愛心,幫助他們認清是非,創設有利條件,揚其善而救其失。做到以愛動其心,以嚴導其行,避免產生逆反心理。

(二)信任鼓勵法。

信任是學生對教師的心理寄託。一旦教師出現使學生喪失信任的行為,這時教師的威信的喪失與學生逆反心理的產生,是不可分離的必然逆差。信任是師生間的友誼之橋。如果我們在教學中,特別是某些細小環節上,投以信任的目光或期待的暗示,學生就會產生一種強烈的表現欲。在教學中,對中差生應優先提問,優先板演,優先看作業,優先輔導,使其在老師的信任中,積極進取,避免逆反心理的產生。教師還要尊重學生,注意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對學生要一視同仁,絕不可厚此薄彼,對每一個學生,既要看到他的不足之處,更要善於發現他身上的積極因素,進而因勢利導。只有讓學生對教師產生了信任感和平等感,才能有效避免學生產生逆反心理。

(三)成功激勵法。

學生逆反心理大都來自後天成績差,屢考屢敗,情緒低落,厭倦學習。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要求不要過高,要耐心期待,使學生在成功中感到學習的樂趣,主動學習,消除逆反心理。因而教師必須因材施教,降低差生難度,放寬考試尺度。每個提問,每道練習,都應讓差生「跳一跳摘到桃子」。甚至哪類練習,哪種極書設計,考試內容,適合哪一層次學生,都要反復琢磨,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成功的機會,增強樂趣,消除逆反心理。要善於發現差生的閃光點,有分寸地予以表揚鼓勵,充分發揮其優勢特長,讓其在第二課堂施展才華。頻繁的成功激勵,使學生克服自卑,認識自我,自覺抵制逆反心理。

(四)興趣培養法。

興趣是一個人力求接觸和認識事物的意識傾向,是學習自覺性的起點,是學習動機中最積極而又最活躍的成分,是推動學習的直接動力。在學習過程中,如果學生對某學科產生了興趣,也就會去執著地追求和鑽研;反之,學習就索然無味,無異於一種苦役,久而久之就會產生抵觸情緒,以致於逆反心理。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善於激發學生對於新鮮知識的好奇與探求之心,或創造情境,或設置疑問,或引爆情感,誘發學生渴求學習知識的濃厚興趣,引導他們進入知識的海洋,在教學中自然地滲透理想信念教育,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和正確的學習目的,激發出他們強烈的學習興趣和願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變「苦學」為「樂學」、「善學」、「勤學」。

㈡ 叛逆期孩子怎麼教育

孩子的叛逆期是父母最頭痛的事情,隨著孩子的成長,叛逆期是不可避免的,如何在這個關鍵期教育孩子呢?下面隨我看看叛逆期孩子怎麼教育。

叛逆期孩子怎麼教育

如何教育叛逆的孩子?為人父母之後你就會知道,要教育好一個孩子並非是件容易的事情。特別是對於有些特別叛逆的孩子,教育起來更有難度,所以作為父母的我們,應該更加多多學習家庭教育的方法。

1、父母首先需要找出抗拒的心理原因

理解不等於不立規矩,不過在給寶寶立規矩的時候,對於那些他始終很抗拒的規定,我不再不由分說地「強制執行」,而是找出寶寶產生抗拒心理的原因,再想辦法解決。

2、學會真正關心自己的孩子

真正關心自己的孩子就要做到能夠與孩子換位思考,經常關注孩子的感受,要記得孩子的生日,記得學校開家長會的日子,孩子考試考好了給予相應的獎鼓,考不好也要多多鼓勵,千萬不要去太過去責備孩子。在某些事情上做錯了要給予他更正,正確的引導孩子。

3、不要總反對孩子想做的事情

有一些父母總把孩子當做小孩子,這不讓他做,那不讓他做,比如做完作業了想看一下電視,作為家長不應該反對的,這也是孩子需要的.放鬆的空間,如果你叫他不要看,叫他會房間看書什麼之類的,雖然他不情願的回到房間了,可是他會認真看么?這樣根本沒有用的,就讓他放鬆一下吧,放鬆完了自然會回去好好認真學習的。

4、放下權利給孩子,但絕對不是放任。

如去哪裡玩啊,去吃飯之類的,不妨同孩子商量一下,考慮一下孩子的感受,徵求孩子的意見,有著民主氛圍的家庭,孩子一般能主動向父母靠近。但孩子的一些過分的要求又不能依之,不然日後他會自己放任自大,這樣會更難教育了。

導致孩子叛逆的原因

1、不當的教育方式容易導致孩子逆反

孩子是成長中的個體,每天都在不斷發生著變化。父母的教育方式也需適時調整,切不可因孩子與自己的想法相左,而強行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這樣做實際上漠視孩子真正的需要,不利於孩子健康成長。此外教育孩子不能採取高壓政策,更不能諷刺挖苦孩子,要學會欣賞自己的孩子,肯定和鼓勵孩子的進步和努力。研究表明,用低聲細語的方式教育孩子更能獲得好的效果。

2、孩子身心成長的規律

從個體心理發展來看,每個孩子都會經歷「叛逆期」,而且還不止一次。「叛逆期」是心理學家們的一個說法,代指這個階段孩子的自我意識快速發展,對獨立、自主、自由有了迫切需求。

2。1、大腦的發育健全,思維的判斷、分析作用越來越明顯,思維范圍越來越廣泛和豐富。特別是思維方式、思維視角已超越童年期簡單和單一化的正向思維,正向著逆向思維、多向思維或發散思維等方面發展。尤其是在接觸社會文化和教育過程中學會並掌握了逆向思維等方法,為逆反心理的產生提供了心理基礎和可能。

2。2、孩子性生理發育逐漸成熟,性別意識、性意識逐漸強化和建立,進而形成漸趨強烈的個性意識、獨立意識和成人意識。他們認為自己已長成大人,理應自己管理自己,決定自己的事情。面對成人的指教,有意無意地迴避、反感甚至背離。家長苦口婆心的相勸,早已被強烈的獨立意識和成人意向所驅散。

孩子叛逆期的典型表現

1、破壞性強

摔東西、拆玩具、亂寫亂畫、撕書、故意把玩具丟的滿地都是。

2、倔強固執,情緒反應激烈

堅持要特定的某一件東西,即使是外表相同的也不要;堅持要穿某件衣服某雙鞋,即使不符合季節;想要做的事堅決要做到,否則就大哭大鬧;在公共場合坐地耍賴、打人。

3、和父母唱反調,不理睬

父母要求的事偏不做,越是禁止做的事情越要做;不理睬父母,寧願自己玩,不要父母一起玩。

4、挑戰規則和權威,攻底線

故意破壞之前訂好的規矩;層出不窮的提出新要求;和父母講條件,要達到要求才肯做事。

5、和其他孩子起沖突,易動手

和別的小朋友玩耍時,爭搶同一件玩具,爭搶先後順序,不願意和別人分享玩具,但又愛搶別人玩具,嚴重時甚至打人。

㈢ 對於叛逆的孩子,該如何進行教育

對於叛逆的孩子,該如何進行教育?

3.很多家長和老師只知道給孩子學習壓力,卻不會和孩子交流。他們不知道孩子的心理狀況,繁重的學習作業,考試排名。他們只知道孩子應該考上好學校,卻不在乎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其實孩子學生的壓力不亞於家長。如果精神壓力過大,沒有適當的放鬆,不利於孩子的成長。青春期的青少年精神成長,渴望自我決定,被父母和老師否定,叛逆心態會增加。有一種想法,如果你覺得做不到,我就給你看。家長和老師不僅要看到孩子的弊端,更要重視孩子的優勢,對孩子有一定的信任,讓孩子做該放手的事。

㈣ 叛逆期的孩子該怎麼正確教育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經歷叛逆期,孩子在青春期里情緒會有反復無常的波動,甚至與家長發生劇烈地矛盾沖突。下面是我分享的孩子叛逆期的正確教育方法,一起來看看吧。

孩子叛逆期的正確教育方法

1、情緒緊張的孩子更易反抗

在孩子疲憊和飢餓的時候,就該讓他們休息或者吃一些平常喜歡的零食,有助於緩解緊張的情緒,而不是教他學習新東西畢態岩或做事情。

周圍環境的變換也會讓孩子緊張,反抗心理加重。比如,當孩子生病時,通常他們的情緒很低落,容易和父母對著干,這時父母應理解孩子,在他生病的時候不妨多寬容他們一些。

2、保護孩子的安全

孩子的危險意識不強,因此,他們會做出一些可能會產生危險後果的行為,發現後,父母應立即制止,然後你要好好地和孩子溝通,讓他了解自己行為的後果。比如說,孩子在大街上跑得非常高興,但可能被車子撞倒。你要告訴他:“媽媽不能讓你在大街上跑,因為這里車子很多,如果被車子撞到,會受傷,非常疼。”

3、讓孩子學會與人合作

舉例告訴孩子,詢問與命令產生的效果截然不同,比如“把書拿給我,好嗎?”和“把書拿給我!”。還有,告訴孩子做什麼而不是不要做什麼。例如你想要孩子小心一點,你可以說“輕輕地拿起那個杯子”,不要說“不要把杯子打壞!”

4、父母的要求應合理

對小孩子來說,讓他跟小朋友交換玩具比讓他無償地把自己的玩具給小朋友更容易。讓孩子用語言表達要求,但不能縱容他的不良習慣。如果你遇到孩子在超市裡大吵大鬧地要蛋糕,不要因為周圍人的目光讓他得逞。你可以把他帶出來,用平靜的語言告訴他:“因為你的表現很差,所以媽媽不能給你買蛋糕。如果你想吃蛋糕應該對媽媽說。”慢慢地孩子就學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5、做好孩子的榜樣

父母的行為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思想和行為,因此,父母要控制自己的行為,不要讓抵觸情緒控制自己,特別是在孩子面前。

除此之外,如果孩子確實毫無原因地產生抵抗行為,不要因為覺得煩而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這樣做對孩子、對你自己都是很好的選擇。

叛逆期孩子的教育方法

親子溝通

對於叛逆較明顯的孩子,家長會感覺到與之不好溝通。我們需要多參加孩子的活動。

多陪孩子

現在的獨生子女,都很孤單,缺少玩伴,所以,做父母的就又多了一個任務,陪孩子玩,經常和她一起去選擇適合她讀的書籍,和她一道上網,和她一道玩撲克牌,一道搞運動。在 這個過程中,家長又可以了解她的好惡,並適時引導她。多陪陪你的孩子,陪他玩,陪他說說話,也許他就不會到虛幻的世界裡去尋找精神的寄託了。

了解孩子

孩子長大了,更重視自己的隱私權,有些家長偷看了孩子的日記,發現了孩子的一些秘密,就沉不住氣,勃然大怒。這是最不明智教育孩子的方法。假如你覺得你只能通過查看孩子的日記來了解孩子在想什麼,那當然也未嘗不可,但最好不要動怒,要讓自己冷靜下來,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想一想應對的辦法。而最主要的一點是不要讓孩子知道你看了她不讓看的東西。否則,容易讓她對你產生信任危機,產生逆反心理。

尊重孩子

家長不要老是盯著孩子的弱點,不要拿孩子的短處同別的孩子的優點比閉寬較。在與孩子接觸時,家長應盡可能多找孩子的優點,並多鼓勵,減少孩子對家長的抗拒心理。

換位思考

家長也是從青春叛逆期走過來的,只是沒有自己的孩子表現得明顯,所以面對孩子令人不解的行為,不妨換位思考,想想孩子為什麼會這樣。有手御了共鳴後就會理解孩子,能找出問題的症結。

穩定情緒

家長帶著情緒去教育孩子,肯定是不理智的,會導致孩子愈加抗拒。所以,家長在急躁、心煩、不冷靜的時候,不要教育孩子。待冷靜後,再去同孩子交流。

允許犯錯

這個階段正是孩子形成主見的關鍵時期,小錯肯定難免,所以,家長應該允許孩子犯一點錯、吃點虧,不要過分束縛孩子的手腳。同時,家長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叛逆期的孩子模仿能力強,家長的良好言行能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

忌談成績

同孩子交流,家長不要老以學習入題,這樣只會讓孩子心有壓力,懷疑家長交流的動機。交流時,家長可以從家事入手,將孩子的情緒穩定下來後,再談正事。

跟叛逆期孩子溝通的技巧

青春叛逆期是孩子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其個性和創造性都恣意升騰,侍機張揚;同時,由於孩子身心發展、 所受教育的局限,他們形成的諸多想法並不成熟甚至偏激,這就需要靠外界教育正確引導孩子。但在現實的教育中,一些家長卻很容易陷入教育兩極分化的誤區。

誤區一:全面打擊。有的家長面對孩子的叛逆言行,採取了強硬的措施,非打即罵。漸漸地,孩子表面上恢復到以前那個言聽計從的“乖孩子”,實際上,已關上心靈深處那扇與父母交流的大門。

誤區二:放任自流。一些家長面對難教的孩子,在幾度管教而無多大起色後便失去了信心,開始對孩子放任自流。此時,無論孩子的言行、想法怎樣,家長都不再過問、指導。久而久之,孩子受到不良影響,行為發生偏差,待家長懊悔時,才發現已耽誤了孩子的一生。

自主權

“你應該”、“你必須”、“你懂什麼”諸如此類的話是不少家長的口頭禪。家長們面對叛逆期的孩子盡量少說這樣的話,內心深處認為自己已是大人的孩子是不會接受這種命令的口吻的。

發言權

“考不上大學就去掃馬路”等話語,不少家長都對孩子說過,雖然是為了孩子好,但他們的耳朵已經長繭,叛逆期的他們對這些話可以說是“百毒不侵”了。這時家長應少說多聽,了解孩子到底在想什麼。

時間支配權

這個時期的孩子渴望擁有自己的小天地,所以,家長不要自作主張,將孩子的時間按自己的意願排得滿滿的,要將時間交由孩子自己去安排,對安排的不合理處,家長再以商量的口吻提出建議,千萬不要全盤否定孩子。

表決權

家中的一些大事,如搬家、買房之類的,不妨同孩子商量一下,考慮一下孩子的感受,徵求孩子的意見,有著民主氛圍的家庭,孩子一般能主動向父母靠近。

隱私權

㈤ 叛逆期孩子要如何教育

一說到孩子的叛逆期,無數家長都會覺得如臨大敵。原本可愛的小天使,因為有了叛逆期的加持,簡直要變成小魔鬼。那麼,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度過叛逆期呢?別著急,下面有妙招。


如何與叛逆期孩子溝通

孩子懂不懂事在於平時的教育和溝通引導,作為家長我們不能只是等待孩子叛逆期結束,更重要的是要陪伴和幫助孩子度過每一個叛逆期。下面的幾點要牢記:

1、對孩子要理解,首先理解他們也不想陷入這樣的情緒裡面。

2、不要故意言語刺激,生氣的時候冷靜一下再說話,把孩子當成獨立的個體,尊重孩子的想法,再嘗試引導。

3、必要時可以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

4、叛逆期的孩子需要空間,家長切莫咄咄逼人,而是可以嘗試接觸一些孩子接觸的事物,建立共同話題。

家長了解兒童叛逆期的相關知識,不但可以順利引導不但讓孩子更好的度過,還可以增進親子關系。

㈥ 如何教育叛逆的孩子

你好,我們該如何教育叛逆的孩子,我想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 搞清楚孩子叛逆的原因

1首先有可能的原因,就是您的孩子處於青春期

青春期的孩子大多都是處於叛逆期,在心理學上又叫它為「疾風暴雨期」「第二反抗期

這個時期的孩子,他們大多是愛跟家長對著干,家長說東他偏往西。他喜歡反抗權威,喜歡有自己的主張,他覺得他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而且他的思維狀態處於半成熟半幼稚狀譽盯態。他喜歡有自己獨立的思想和獨立的自由。

他的情緒狀態非常的不穩定。一會兒她覺得自己很能幹,一會兒他又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所以情緒的起伏性是非常大的,有的時候自信過頭,有的時候有自卑的一塌糊塗。全盤否定自己,自己看不起自己,悲觀失望,無力無助;有的時候又經常自以為是,什麼都行。

2 就是和家長的關系不好

家長平時不知道尊重孩子的心理發育特點,青春期的孩子,需要升埋有一個耐心的父母。

而我們大多數的父母經常覺得孩子是自己的,所以總擺出一副很權威的架勢,說什麼,你就得聽我的,我就是絕對正確的,所以在孩子那裡他覺得家長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有的只是批評,謾罵,甚至暴力,一般的家庭里父親是這樣的。

而作為母親一般都是很強勢,總是嘮嘮叨叨,覺得孩子不用心的學習,所以對待孩子總是挑剔,抱怨。孩子這也不是,那也不是,總看不到孩子身上的閃光點。

3 父母的以身示範作用太差

許多家長教育孩子要好好學習,可是自己卻從來不拿起書本來。自己教育孩子要培養很多的愛好,自己卻天天的在麻將桌上打麻將……這樣的家長無法給孩子一個很好的示範,孩子就無法尊重父母,導致在生活上在心理上都會有很多的叛逆。

二 我們怎樣教育叛逆的孩子

1 掌握孩子青春期心理發育的特點,符合孩子的心理需要,去耐心的教育孩子。

2 做父母對待叛逆的孩子,要講究方式方法教育孩子。

3 了解孩子叛逆行為背後的真正原因。

舉例說明:

我們知道青春期的孩子他除了逆反以外,他喜歡挑戰權威,喜歡標吵虛螞新立異,喜歡追求新鮮的事物。

有這樣一位家長,他的孩子在青春期非常的逆反。經常和大人對著干大人不喜歡什麼他偏做什麼。有一天,他兒子頭發染了黃毛,被學校給清退回家,讓他重新把頭發弄回來。他父親所採取的方式就是逼著他,必須立刻去,而且命令手下的人,把兒子捆綁起來押到理發店強行把孩子的頭發給染了回來。之後孩子和父親發生了很大的沖突,爆發了戰爭,之後選擇離家出走,再也不理父親。

我們看到青春期孩子當發生事情的時候,附近的處理問題的方式是多麼的生硬和強迫,不管三七二十一不由分說,去採用極端和暴力的方式對待孩子。

我們說,如果了解了孩子的這個的青春期發育的特點,那麼作為家長,我們對於一些孩子的新變化,新的追求,就要給予耐心的疏導,了解孩子的心理變化,滿足的心理需要是什麼,為什麼要這樣做,而不要和孩子對著干,一下子把孩子從身邊推開,這樣就起不到教育的作用,還把自己和孩子搞得對立起來。

作為家長,我們要有耐心蹲下來,細致的去了解孩子心理背後的心理需要是什麼。允許並接納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有一些不一樣的舉動和新的思想和新的做法。

比如說,上述染黃毛的孩子,也許他此時在某些心理需要當中,他希望能夠引人關注。也有一次,有的孩子他是因為正好去要演一個劇,有這樣的一個表現的方式,所以染了頭發,家長都沒有來得及聽孩子,知道他為什麼要這樣做的理由,就不分青紅皂白的,對待孩子採取極端和暴力的行為,這樣的孩子永遠和家長無法溝通,永遠無法尊重我們的父母。

最後我想說,對於叛逆的孩子,我們家長最需要的是,拿出自己的耐心,在孩子發生事情的時候,請先接受和允許孩子有表達的機會。給孩子一個耐心的,細致的理解和陪伴,然後跟孩子做一個很好的溝通。

我們都曾經從青春期過來的,應該理解孩子青春期有什麼樣的心理需要,給到孩子什麼樣的心理滿足。然後如何幫助孩子,走出他當下這個時期遇到的困境,這樣才是我們現代社會一個家長教育叛逆孩子,所應有的態度。

㈦ 叛逆孩子如何教育

您好,一個家庭,若是有一個性格叛逆的孩子,可以說父母真的會為此頭疼不已。完全就有一種你喊他往西,他偏要往東的感覺,一天不和父母唱反調他都做不到。面對性格叛逆的孩子,對於大部分家長來說確實是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如果您也有此困惑,不妨試試下面這四個方法:1.心平氣和的對待孩子,不要動不動就吼、罵、打。越是性格叛逆的孩子,家長在教育他們的時候就越是冷靜不下來,暴脾氣分分鍾就能沖昏頭腦,哪怕是一個小小的錯誤,家長也會無限放大,總覺得孩子錯得離譜,錯得太不應該。吼,打,罵都不是初衷,我們的初衷是讓孩子認識錯誤並且改正缺點。2.給孩子發言權,讓孩子有辯解的機會。尊重孩子,把孩子當做一個人看,給孩子應有的發言權,這一點是作為父母最基本的素養。3.過分任性的孩子,家長最好恩威並用。當然施恩的時候不要讓溺愛蒙蔽了雙眼,施威的時候更要有分寸。4.父母是孩子學習的好榜樣,家長一定要懂得言傳身教。推卸責任是對孩子最不負責的表現,孩子是自己的孩子,如果你自己對孩子的教育都不上心,誰又有義務幫你教育孩子呢?以上是我的一些觀點希望能夠幫助到您,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