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小孩看到父母親熱怎麼教育
擴展閱讀
歌詞忘詞了怎麼辦 2025-02-11 16:27:39
好同學標準是什麼 2025-02-11 16:12:55
如何來組織同學聚會 2025-02-11 16:06:54

小孩看到父母親熱怎麼教育

發布時間: 2023-06-10 17:27:24

① 孩子撞見父母親熱該怎麼辦

在夫妻生活中最尷尬的事情莫過於,夫妻親熱的時候被孩子撞見。而我國父母的第一反應就是警告和責備孩子,並告誡孩子不能隨便進父母的房間;另一些家長則採取避而不談。其實,這些對孩子的性教育都有些欠妥。 在尷尬的時候,父母到底應該如何正確處理呢?下面我們就通過兩個國家的處理方法做些改進吧。瑞士一樣的事情,作為性開放程度最高的國家,孩子的父母自然也不會落後,他們一般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對孩子進行性教育,即便是他們的親熱被孩子看見了,他們也會坦然面對處理,並且會將這件事輕松的告訴孩子,我們大人也會跟你們這群小孩子一樣玩耍,不過這是我們大人的玩法,與小孩子的玩法不同而已。 小孩子對玩耍是最容易領會的,所以他們不會多想,馬上會解除身心上的所有緊張神經,玩自己的。法國作為浪漫國度的法國,他們在孩子的性教育上也不會示弱。他們從小就給孩子灌輸男女的兩性差別,人的發育、成熟、懷孕和生孩子等一系列的生理常識,同時告訴孩子生命的重要性。 為防止孩子看到隱私,家長一定選擇好性生活的環境,從小培養孩子與父母分床睡覺,等孩子再大一點分房睡,讓孩子有自己的獨立空間,尊重孩子的隱私,進入孩子的房間敲門,同時告訴孩子尊重父母的隱私,進父母的房間也要敲門。

② 家長親熱被孩子看見,應該怎麼辦

有了孩子後,一些父母在親熱的時候都會選擇在孩子睡著之後,可有些時候,盡管千小心萬小心,還是被孩子看到了,做父母的便會手足無措,不知該怎麼對孩子說。更要命的是,孩子會模仿父母的舉動。這不,浩浩的父母就遇到了這樣的情況。 爸爸說「肚子疼」可以這樣治 浩浩4歲了,是個聽話懂事的小男孩兒,每天媽媽去幼兒園接他,老師都會誇獎浩浩,這讓媽媽很開心。可是,這天媽媽去接浩浩時,情況不一樣了。老師把浩浩媽叫到了一邊,對她說:「今天,班上有一個小姑娘說肚子疼,還沒等老師說話呢,你家浩浩沖上去就把小姑娘按在桌子上,還使勁兒親人家,把小姑娘嚇壞了。這是怎麼回事啊,你們家長要注意一下。」浩浩媽一聽,覺得自己的臉一直紅到了脖子,趕緊拉著兒子跑了。 浩浩媽知道,這件事都是自己和老公「闖的禍」。前幾天,夫妻倆認為浩浩睡覺了,就在沙發上親熱了一下。可是,他們突然就聽到兒子的聲音:「爸爸媽媽,你們在干什麼呢?」夫妻倆才發現孩子醒了,正坐在床邊睜著一雙大眼睛看他們。當時,爸爸媽媽都不知如何是好,爸爸趕緊對兒子說:「媽媽肚子疼,爸爸給媽媽治病呢。」就這樣,這件事算是掩飾過去了,可是,夫妻倆從那天起也不敢再有什麼親密的行為了。 媽媽領著浩浩回家,浩浩還很委屈地對媽媽說:「老師為什麼要批評我呢?爸爸說,這樣親親肚子就不疼了。」媽媽真的不知道如何回答兒子,她覺得欺騙孩子不好,可是,又不能對孩子「實話實說」,現在,媽媽甚至有點擔心,這件事如果在孩子心裡產生陰影怎麼辦呢?會不會影響他長大以後的心理? 專家說:年輕父母應該有自己的空間 心理專家劉青說,年輕的父母遇到類似的事情比較多,不要太緊張,對孩子進行一個他能理解的,相對正確的引導就好了。比如這個孩子的媽媽,現在事情已經發生了,孩子也有了一個錯誤的認識,那就先糾正這種錯誤,告訴孩子:「上次爸爸沒有說清楚,這種辦法,不可以用來給小朋友治病。」爸爸媽媽不要過度緊張,也不要認為很多話不能對孩子說,你越是敷衍孩子,孩子的好奇心越強,他越想知道到底是怎麼回事。爸爸媽媽不用說得很清楚,但是,要力求准確、科學。 還要向年輕的家長們提出一些建議:4歲的兒童,已經有了家的概念,知道家庭成員都包括哪些人。作為父母,要在日常的生活中,潛移默化地教給孩子,「我們是一家人,一家人要相親相愛,爸爸媽媽有爸爸媽媽相親相愛的方式,爸爸媽媽對你也有愛的方式,如果不是一家人,就不能像我們這樣親密。」假如你們在親密的時候被孩子看見啦,先不要緊張,一般說,4歲兒童對於偶然看見的不理解的事物,且在懵懵懂懂的半夢半醒時看見的,不會有太強烈的記憶。如果孩子沒有什麼其他反應,父母就不要太強化。如果孩子一定要問清楚這是怎麼回事?那就要告訴孩子:這是爸爸媽媽相親相愛的一種方式,而且,我們要保密喔。 劉青老師建議:孩子在3歲以後,假如條件允許,盡可能分床睡,最好給孩子和家長一個獨立的空間,這樣也有益於培養孩子獨立生活,減少過分依賴,增強面對困難、處理問題的能力。如果真是條件不允許,也可以利用現有的空間,把孩子的床和爸媽的床分開,甚至是拉上一道簾子。但是,不贊成在被孩子發現的情況下馬上就實施這種方式,那樣會給孩子形成不必要的心理影響,讓孩子誤以為是因為他不好,所以爸爸媽媽才不要自己的。可以先淡化一段時間,孩子忘了以後再慢慢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