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孩子在幼兒園被打怎麼教育孩子
由於幼兒園是孩子學習的樂園,也是小朋友們共同成長的大集體。在集體學習生活中,矛盾與磨擦難免會時有發生,出現一些同齡孩子相互欺負的現象也是正常的以下是我分享給大家的孩子在幼兒園被打父母的教育方法的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孩子在幼兒園被打父母的教育方法
一: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
教育孩子要學會自我保護,例如別人要打我們,我們應該跑,他就打不了啦!或者適當對抗,盡量不引導以暴制暴。
另外,讓寶寶知道防範,世界並不是完全美好的,引導寶寶在不利環境中尋求幫助。總之,讓寶寶明白,盡量不要讓自己處於不利環境;當置身在不利環境中時不能坐以待斃,要有所作為減少自己的損失。
二:讓孩子自己解決糾紛
當孩子遇到問題是,讓他自己解決,可能會令孩子有更加深刻的體會。
所以,為了鍛煉孩子的獨立性,如果孩子被欺負,應該讓孩子自己去處理“人際關系”,學著適應怎麼與其他人相處。可以先向孩子徵求意見,問他想怎樣做,如果自己沒辦法解決,可以尋求老師的幫助。
三:找打人孩子最信賴的人教育他
每個孩子心中有一個“畏懼”的人,如果自己孩子被欺負,可以找打人孩子最信賴的人教育他。例如,蘭蘭天天被班上一個“小惡霸”欺負,後來甚至不敢去上學。
蘭蘭媽媽知道打人孩子害怕自己的爸爸,於是她找到那孩子的爸爸,請他爸爸奶教育他以後別欺負人家了。從那以後,他就沒再打過蘭蘭。我感覺孩子受欺負,應該告訴打人小孩的父母,讓打人小孩的父母去管教他家的孩子。
四:教孩子學會寬容
孩子之間小打小鬧是正常的,如果沒有造成傷害,我們可以教導孩子學會寬容。父母可以告訴孩子別怕,因為越怕就越被欺負,但不要教孩子以牙還牙,告訴他打人是錯誤的,如果你也打人,那你也錯了。
的確,很多家長都遇到過類似的問題,也有類似的困惑。當自己的孩子受到攻擊的時候,都會覺得很心疼,更不知道該怎樣教育孩子。
總的來說,孩子們之間的打鬧跟成人之間的打鬥是有本質的區別的,他們之間的打鬧更多的帶有游戲的成分,是一種玩耍。
在玩耍的過程中,孩子們自己慢慢學會與周圍小朋友融洽相處。
孩子在幼兒園父母需要教會孩子的事情
一教會孩子適應環境
不要以為,適應環境只是對大人而言,其實小孩子也是一樣的。初上幼兒園,對於孩子來說,絕對是一個全新的環境,雖然說孩子很,幼兒園也應帶領新入園的孩子“參觀”園所,熟悉環境,做好鋪墊,產生好感,減少孩子的抗拒心理。
二、教會孩子尊敬老師
不要以為“尊師”是上了學的孩子才要學的內容,其實,要在剛上幼兒園的時候就要先讓孩子有這個意識。讓孩子在幼兒園里只要遇到老師都會習慣性問候“老師好”,老師反過來誇孩子懂事懂禮貌,在老師這樣的評價下,孩子自然更加喜歡幼兒園。
三、教會孩子獨立生活
在幼兒園面對每一個小朋友和每一位老師,是在人為的創造機會讓孩子學習獨立生活的能力。父母不可能永遠陪伴在他的身邊,他要被動地從家長的安排中學會接人待物的能力和學會獨立生活的能力。
四、教會孩子保護自己
孩子在獨立生活的能力中還要學會保護自己。比如吃飯的時候喝水的時候要注意別燙著自己、比如跟小朋友玩耍的時候要注意自身安全,自己感覺危險的動作不要參與,碰到危險學會喊老師解決。
五、教會孩子學會控制
這一點,不同脾氣性格的孩子,會有不同的表現。如有的孩子時受到其他小朋友的無理,也總能“自控”地不發生過火的事情。如果孩子能夠學會控制自己,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順利很多。
六、教會孩子關心同伴
幼兒園的集體生活,其實也是在從小鍛煉孩子的集體生活能力。在一個集體中,能夠學會關心別人,也才能得到對方的關心。關心別人,其實也算是關心 自己。
七、教會孩子樂觀向上
樂觀向上,是一個人生態度。並不是說,人生態度只是對大人而言的,小孩子也一樣面臨人生態度的確定。
在幼兒園里難免要遇到一些比賽或競爭,難免 有輸有贏,所以,幫助和引導孩子從幼兒園起就確立正確的人生態度是絕對不容忽視的。
所以,樂觀對待成與敗,永葆積極向上的品質是我對孩子的期望,也是我們學前教育一直以來對孩子的引導方向。
孩子在幼兒園究竟該學什麼
1.學會怎麼生活
在家裡,爸媽看見自己的寶貝略微吃力地干一件事,如:系鞋帶、洗臉等,就會忍不住上前來幫一把。幼兒園老師不會這樣“關照”孩子,而是讓孩子學會這些能力,把孩子培養成未來會自己生活的人:
講衛生:老師會要求小朋友們飯前便後勤洗手,幫助他們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
懂禮貌:見到別人要問好,做錯事說對不起,讓孩子知道懂禮貌是最基本的社交技能。
不挑食、不偏食:讓孩子了解到偏食、挑食的危害,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
早睡早起:規律作息是身體健康的保證,進入幼兒園之後,孩子要按時上學,早睡早起,培養良好的作息習慣。
愛運動:每天固定的戶外活動時間,培養孩子運動的習慣。
自己上廁所:幼兒園老師會教孩子穿/脫衣服、擦屁股、沖洗廁所等,讓孩子在如廁問題上能夠完全自理。
保護自己:幼兒園會教孩子認識安全標識,了解基本的交通規則。
2.培養好性格
在家裡,有的孩子由於太過 “自我” 而產生了一些壞習慣,如:別人講話時愛插嘴、沒有紀律觀念、不遵守規則等等。在幼兒園里,老師則會通過制定規則幫助孩子調整自己的行為,培養好的性格,如:
學會交朋友:孩子在和同齡小朋友一起生活和學習時學會如何與人交往、怎麼保持友誼。
學會幫助別人:老師會引導和教育孩子幫助他人,學會分享,懂得換位思考。
學會解決爭端:幼兒園里,孩子之間難免會出現爭端,這是讓孩子學會處理社交問題、去除 “自我中心化” 的最佳時機。
3.培養學習品質
學習品質包括學習態度和學習能力,它不是指孩子所要獲得的那些知識、技能本身,而是指孩子自己怎樣去獲得各種知識、技能。幼兒園老師通過對學習材料的提供、區域活動的設計,引發孩子在情景化的環境中主動建構,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從而促進孩子學習品質的養成,為孩子的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猜你喜歡:
1. 教育孩子堅強的話語
2. 教育孩子經驗心得體會
3. 教育孩子方法心得體會
4. 關於如何教育孩子的發言稿3篇
5. 教育孩子成功的案例
B. 孩子被同學欺負打了,你怎麼教育他
1、關心孩子
無論是孩子的錯,還是對方的錯,當孩子被打之後,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關心孩子,問問孩子疼不疼,要告訴孩子不要怕,家長會保護他。
孩子被打後會產生負面情緒,家長此時的關心,會讓孩子感受到溫暖,不會因為被打而影響心理健康。
2、教會孩子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當孩子被同學打了,家長千萬不要去替孩子出頭,畢竟是孩子們之間的矛盾,如果家長參與到悔笑其中,事情的性質就變了,而且給孩子做了一個錯誤的示範。
家長應該先讓孩子自己去處理這件事,如果孩子不會,要教會孩子如何處理,比如讓孩子分析這件事情到底怪誰,被打之後應該怎樣和對方據理力爭,以及如何尋求老師和家長的幫助等等。緩滾
3、鼓勵孩子
很多孩子如果受到了別人的欺負,並不是不想解決這個問題,而是不知道自己應該怎樣解決,還會擔心自己打不過對方。
如果孩子一味地隱忍,擾前余會讓對方變得更加狂妄,可能會導致孩子受到更嚴重的傷害,所以家長應該鼓勵孩子,並不是鼓勵孩子打回去,而是要鼓勵孩子積極面對,不要退縮。
比如孩子被打之後,家長要讓孩子呵斥對方,不要讓對方覺得孩子是軟柿子,也要鼓勵孩子勇敢把自己的遭遇告訴老師,不要因為受到了對方的恐嚇就選擇退縮。
4、讓孩子學會藉助外界力量保護自己
如果對方很過分,經常打孩子,那麼家長就要讓孩子打回去,讓對方知道孩子並不軟弱。
如果孩子打不過,要讓孩子學會怎樣藉助外界的力量保護自己,比如把這件事告訴老師或者家長,讓這些人替自己出面解決問題。
C. 孩子在學校被打了應該怎麼處理
孩子在學校被打了的處理方式如下:1、及時向家長、老師、學校等進行反映;2、如果情節嚴重,老師、學校沒有進行處理或者無法處理的,可以向公安機關等其他有關部門反映求助;3、學習加強教育管理的同時,合理進行引導和疏導。
一、孩子在學校被打了應該怎麼處理
1、孩子在學校被打了的處理方式如下:
(1)及時向家長、老師、學校等進行反映;
(2)如果情節嚴重,老師、學校沒有進行處理或者無法處理的,可以向公安機關等其他有關部門反映求助;
(3)學習加強教育管理的同時,合理進行引導和疏導。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二百零一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以外的第三人人身損害的,由第三人承擔侵權責任;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管理職責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承擔補充責任後,可以向第三人追償。
二、孩子在學校被打了學校有責任嗎
孩子在學校被打了學校是否有責任,一般需要具體情況決定:
(1)孩子在學校被打了應當由行為人承擔賠償責任,若學校沒有履行到監管義務,學校也應當承擔相應賠償責任;
(2)如果能夠證明學校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不需要承擔責任。
D. 如果孩子被人打了要如何正確教育孩子
1、不管什麼情況,首先請保持你的冷靜,如果有孩子受傷了,先處理孩子的傷,給予受傷的孩子安撫,千萬不要羞辱他,比如「你看吧,我叫你別跟誰誰誰玩了,不聽我的話吧就被打成這樣了,真是活該!」。經常地這樣地羞辱孩子,會嚴重地傷害孩子的自尊心,特別是在其他小朋友也在場的時候,從而導致孩子形成心理陰影,甚至害怕跟人交往,導致孩子孤僻,嚴重時甚至可能患上社交恐懼症或其他心理障礙。
2、其次,要先重點關注孩子的情緒感受,而不是事件本身。也許真實發生的事情很小,但你的孩子哭著跑來找你。此時,你首先要關注孩子覺得被欺負的委屈和痛苦的情緒感受,而不是呵斥孩子讓孩子馬上停止哭泣和追問孩子到底怎麼了,被誰欺負了或者被打了哪裡或者被搶了什麼東西等問題,更不要看到孩子哭了就二話不說跑去打罵另一個孩子。因為這樣做,很容易讓孩子形成「我的感受不重要」的印象,這樣會讓孩子跟你溝通的大門漸漸關緊,在沒搞清楚真正發生了什麼之前,輕易去教訓另一個孩子,不僅會傷害被你教訓的那個孩子,還很可能讓哭著找你求援的孩子形成依賴的心理,養成膽小怕事的性格。
3、不僅要關注來找你求援的孩子的情緒感受,還要關注沒主動找你的孩子的情緒感受。要記得一個巴掌拍不響,大多數情況下孩子們之間的沖突是雙方造成的,不要偏袒其中一方,即使是自己的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起沖突,也不要不分青紅皂白地就認為是別人家孩子的問題。孩子沖突時不需要大人來進行評判對錯,孩子們的打鬧其實也是他們溝通的方式,只要沒受傷,作為父母不需要過分介入,只要關注孩子的情緒感受,並引導他們學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進行溝通。如果是特殊情況,比如某個孩子確實是專門欺負另一個孩子的,那就需要你去跟那個孩子的父母談談,同時教會自己的孩子自我保護,盡量迴避那個總是打人的孩子。
4、最後,如果孩子們都沒有受嚴重的傷,不需要進行特別的處理,作為家長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保持冷靜,關注孩子們的情緒感受。記得保持冷靜,關注孩子們的情緒感受。如果是自己家的孩子們打架了,要記得你越插手介入就可能讓事情變得更糟,因為他們都是你的孩子,你幫誰說話批評誰都會讓另一個孩子不滿意。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你保持冷靜,關注孩子們的情緒感受,不僅關注找你求援的,還要關注沒主動找你的孩子的感受。你會發現,當你不介入你的孩子們之間的戰爭時,漸漸地他們也會平息戰爭,學會和諧地溝通和相處,反而你的介入可能導致他們的戰爭更加激烈,因為你是成為他們爭奪的
E. 孩子被別人打了不敢還手,看著好心疼,作為父母該如何正確引導孩子
孩子被打不敢還手應該怎麼引導?
1、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孩子被打不還手與家庭的教育也是分不開的。如果孩子的父母平時就對他大呼小叫的,還不讓孩子反抗,稍微一不聽話,就是拳打腳踢。讓他沒有足夠的自我意識,就會認為自己就應該受到這樣的待遇,別人欺負他的時候也不會做出反抗,很容易造成孩子以後的懦弱性格。
6、多和孩子溝通,幫助其解決問題。父母的教育不一定完全正確,對於一些事情我們的處理也未必妥當,孩子總歸要獨立處理事情,所以更多主張讓其自由,獨立解決這個問題,如果年齡還小,溝通引導,看看他怎麼看待問題,幫助其更好的解決,如果是大孩子,更會有自己對問題的解決,作為父母需要給孩子時間,所謂靜待花開吧,現在的忍讓也許是在觀察,真要問題嚴重,我覺得孩子不會一直沉默,會自己選擇適合自己的處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