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如何落實小學生素質教育
擴展閱讀
被同學嚇到怎麼安慰 2025-02-12 08:18:21
小v所有的減肥冷知識 2025-02-12 08:17:29

如何落實小學生素質教育

發布時間: 2023-06-07 06:09:52

1. 如何實施素質教育

實施素質教育,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政府、學校、家庭、社會各個方面。只有各方形成合力,才能營造有利於素質教育落實的良好育人環境,共同擔負起培育下一代的責任。

1、政府是主導。讓人民群眾接受良好教育,是政府義不容辭的職責。各級政府應樹立科學的教育政績觀,充分發揮政策引導作用,加強對學校推行素質教育的指導。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提供更多的優質教育資源,促進教育公平。

2、學校是關鍵。各級各類學校都應樹立正確辦學理念,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真正按照素質教育的要求去創新教學形式,提高教育質量。引導學生自主、自覺學習,鼓勵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社會實踐,發展個人興趣愛好。

要改變以升學率「一把尺子」衡量學生、教師和學校的評價方式,建立以全面發展標准為主的多元評價體系,把教育從應試和高考的指揮棒下解放出來。

3、家庭是基礎。家長是教育的第一責任人,不能揠苗助長,「學校減負、家長加壓」。應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以子女的身心健康和成長成才為根本,自覺成為素質教育的「推手」。

4、社會是保障。應在全社會大力倡導正確的人才觀,改變單純追求學歷、追求文憑的傾向,形成使用人才重素質、重實際能力的觀念。努力消除社會浮躁功利之風對教育的侵蝕,讓教育回歸育人本真。

5、實現從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的轉變,是教育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既是一場攻堅戰,也是一場持久戰。我們要把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作為戰略主題,貫穿到教育改革發展的全過程。

著力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人類文明進步作出更大貢獻。

2. 淺談如何在小學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論文

1、更新教學方法,優化課堂教學
(1) 研究學生,准確放矢
研究學生,把握學生思想實際,是提高學生學習素質的關鍵,因為小學教學不僅要解決學生懂不懂、會不會的問題,更要解決學生信不信、願不願意學的問題。只有深入地了解和研究學生,才能使教學有的放矢,提高實效,更著重了解學生的特點和生活實際,研究不同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接能力和思想品質的特點,了解家庭和社會環境對學生的影響,要找准教材與學生的結合點,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
(2)「變式」導課,激發興趣
導入新課是課堂教學的開端,恰當地破題導入,不但提出本課的教學重點,而且還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心理上的最佳預備狀態。在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及教材內容採取不同方法。「變式」導課,激發興趣,把學生帶入相應的情境之中,為學習新知識做好鋪墊,為體會中心渲染氣氛。我常採用啟發談話,實物圖片演示,實際操作,講故事,學格言,設疑等形式導入課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點燃他們的思維火花,充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為學好新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
(3)善於組織討論,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教學主要靠學生學,學生的主體地位必須強化,在語文教學中,要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我最常用的教學方法是組織討論。善於組織討論,有利於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揚教學民主,優化學習環境,實現自我教育;有利於在很大程度上克服教師講解的單向、單調,把知識強加於學生等弊端;有利於活躍學習思維,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促進學生主動地學習,得到生動活潑的發展。
2、加強學潔指導
掌握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必備的素質。蘇霍姆林斯基說「不會學習導致不想學習,不想學習又導致懶惰」。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導,有利於學生掌握學習方法,進行自主學習,並對學習產生興趣。因此,教學應切實加強學法指導,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放手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如指導學生自學課本,學會從「讀書」中自我獲取知識;學會以「因」導「果」的思維方法,養成遇事「多問幾個為什麼?」的動腦習慣;掌握由個別到一般的思維方法,學會歸納總結。尤其要指導學生學會「以舊推新,知識遷移」,學會用舊知識去探索新問題,培養其自學的能力,提高學習效率。
3、建立新的評價制度,全面落實素質教育
(1)建立了形成性評價制度,保證評價工作正常、有效地開展。學校制定評估辦法,成立了領導組織,專人負責學生評價工作的檢查與指導。班主任及各學科教師認真填寫評估手冊,及時與家長聯系,指導學生。
(2)建立了督導評估制度。不斷加大督導評估工作力度,督促學校做好學生質量的評價工作。督導檢查評估圍繞評價內容,採取隨機、隨時、不預先通知的抽測辦法,把抽測結果作為該項全年成績納入教育目標管理責任制實施獎懲。
(3)建立並不斷完善學生自評制度。學校定期向學生、家長和社會宣講開展學生質量評價的目的、意義和方法,並採取有力措施,倡導學生投身到評價中來,認真、自覺地開展評價。 二、一、素質教育的內涵
1、素質教育是注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的教育
素質教育擔負著完成培養民族創新精神和培養創新型人才的特殊使命。因此,素質教育一方面要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培養每個人的創造性;另一方面要為培養能夠攀登世界科學高峰的高層次創新型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每個學校,每個教師,都要愛護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幫助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保護學生的探索精神、創新思維,營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圍,為學生的稟賦和潛能的充分開發創造一種寬松的環境。
2、素質教育是注重學生個性健康發展的教育
素質教育強調教育要尊重和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和形成學生的健全個性,使學生生動活潑地成長。在素質教育看來,學生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器,而是知識的主人;學生不僅僅是認知主體,更重要、更本質的還是在認知方面和非認知方面的完整的生命主體。素質教育要指導學生怎樣做人,要指導學生形成高尚的人格,要培養學生具有創新精神。根據促進主體性發展的要求,素質教育的課程體系應該以提高學生素質為核心,而不應以學科為中心。教學是學校的中心工作,因而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教師要明確教學目的,也就是明確為什麼而教。教師不僅要為學科的系統性負責,而且要為學生的發展和幸福負責,為社會的發展和進步負責。
3、素質教育是著眼於人的可持續發展的教育
隨著社會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問題的提出並得到廣泛的重視,人的可持續發展和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問題也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實施素質教育,就是著力培養學生具有一種能在其一生中更好生存、不斷發展的素質。人們一旦擁有了這種素質,在其以後的人生道路上就可以更好地持續學習和發展。而這種素質的養成、發展與完善又是一個長期的甚至是貫穿人的一生的過程。因此,從這兩層含義上講,素質教育是著眼於人的可持續發展的教育,同時也反映了社會和人的可持續發展的辯證關系。 使所有學生能夠在評價中既展開競爭,又互相鼓勵,共同進步。努力在學生中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正常的激勵和制約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