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級考過一門,如何操作免繼續教育
無法避免,中級會計師需要會計繼續教育,因為只要手握會計從業資格證就必須每年完成繼續教育任務。
因為《財政部關於印發的通知》第六條有明確規定:第六條 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對象是取得會計從業資格的人員。取得會計從業資格的人員,應當自取得資格的次年開始參加繼續教育,並在規定時間內取得規定學分。
考試教材
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所用的考試大綱、指定用書和有關輔導材料,由財政部組織編寫、出版和發行。該輔導教材注重政策、法規的學習、 理解和會計實務的操作性,增加了相關例題講解,幫助考生復習理解考試大綱相關內容。
目前,2021年中級會計考試教材暫未上市,屆時等教材上市後有需要的考生認准出版社和2020年中級會計考試教材的新封面,通過官方正規渠道購買。
考試科目
會計專業技術中級資格考試設《財務管理》、《經濟法》、《中級會計實務》三個科目。
《中級會計實務》科目: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判斷題、計算分析題、綜合題。
《財務管理》科目: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判斷題、計算分析題、綜合題。
《經濟法》科目: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判斷題、簡答題、綜合題。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中級會計職稱
㈡ 已經通過了中級職稱後期繼續教育怎麼進行
從事會計工作人員都需要參加繼續教育,《會計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規定》指出,會計專業技術人員參加繼續教育採取學分制管理制度,每年參加繼續教育取得的學分不得少於90學分,其中專業科目一般不少於總學分的三分之二。
參加繼續教育取得的學分,均在當年度有效,不得結轉下年度。參加中級會計職稱考試,每通過一科考試,折算為90學分。
中級職稱,一般是指博士研究生畢業,經考核,可以直接認定為中級;碩士研究生畢業或雙學位獲得者,從事專業技術工作三年及以上;大學本科畢業,從事專業技術工作五年以上,取得助理職稱四年以上。
職稱定義:
職稱最初源於職務名稱,在理論上職稱是指專業技術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能力以及成就的等級稱號,反映專業技術人員的學術和技術水平、工作能力的工作成就。就學術而言,它具有學銜的性質;就專業技術水平而言,它具有崗位的性質。
專業技術人員擁有何種專業技術職稱,表明他具有何種學術水平或從事何種工作崗位,象徵著一定的身份。在中國的現狀下,職稱主要代表社會地位,有高職稱的人享有較高的社會經濟和福利待遇,與實際技能未必有直接關聯。
職稱通過申報、評審,由主管部門授予,一般認為決定是否授予職稱是由主管部門領導決定,評審主要是形式。
㈢ 會計繼續教育怎麼抵免
具體地方會有所不同,以上海市為例,登錄上海市財政局網站——常用服務查詢——會計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查詢和網路培訓」中查詢繼續教育記錄確認是否辦理完畢折算。
拓展資料:
根據會計繼續教育規定,參加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且通過一門的,可以折算為考試年度的繼續教育學分。同時,根據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管理有關要求,成績公布後還需進行成績核實,以及公布成績合格標准等一系列工作,待這些工作結束後,相關部門方可將有關數據信息報送市財政局,市財政局收到數據信息後將及時辦理會計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學分折算工作。因此,如您在本市參加考試且通過的,建議在12月底前登錄所在地區的財政局網站,常用服務查詢,會計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查詢和網路培訓」中查詢繼續教育記錄確認是否辦理完畢折算。
會計繼續教育即《會計從業資格證》實行定期年檢制度。指對正從事會計工作和已取得或受聘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職稱)的會計人員進行以提高政治思想素質、業務能力和職業道德水平為目標。使之更好地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再培訓、再教育,這是會計隊伍建設的重要內容,又是一項嶄新的事業和艱巨復雜的系統工程。
會計繼續教育的必要性:
1.適應經濟發展「兩個轉變」的客觀要求
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市場經濟就是競爭經濟,法制經濟,尤其是在知識經濟和信息時代,要求現代會計必須隨之轉軌變型,由報賬型向管理型、決策性轉變;由事後型向事前型、事中、事後全過程轉變;由被動型向能動型、自主型轉變;由傳統手工方法向現代高科技、網路化、規范化轉變。
2、企業改革、會計主體變化對提高會計人員基本素質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