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怎麼樣教育好小孩
擴展閱讀
兒童臉被火湯傷了怎麼辦 2025-02-12 11:53:27
歌詞的你哪裡去了 2025-02-12 11:47:21

怎麼樣教育好小孩

發布時間: 2023-06-06 18:44:12

⑴ 怎樣教育好孩子

教育孩子是父母的責任與義務,那麼父母怎樣才能教育好孩子呢?下面我為大家解答一下,希望能幫到您!

教育篇:

1. 每天花半個小時和孩子交流。

2. 和孩子在家也要使用文明用語,「早上好,請,謝謝,晚安」等等。

3. 讓孩子養成愛衛生的好習慣。

4. 多聽聽孩子的聲音!——用耐心、用愛心、用開心,心是長著眼睛的!

5. 不要為了提醒孩子,而總是揭孩子的傷疤。

6. 嚴肅指出孩子的錯誤!

7. 不要總對孩子一本正經,要多和孩子一起歡笑:因為笑聲能讓孩子更加熱愛生活;引導孩子積極、輕松愉快的看待事物。

8. 給孩子講故事,要有耐心,故事有一定的教育意義。

9. 不要把當年未曾實現的理想強加在孩子身上,想讓孩子去實現。

10. 關愛孩子但適當時候適當的懲罰也是需要的,不要護孩子的短。

11. 教育並不一定只是講道理,有時適當可以採取一些強硬的措施。

12. 結合孩子的表現,每天思考至少一個關於孩子成長的問題。

13. 對幼兒進行藝術教育,培養幼兒高雅的審美情趣,注意引導、豐富幼兒的感性認識,在大自然中加深幼兒的情感體驗,是非常有益的。

14. 對於幼兒時期的孩子,不要讓他們長時間地和自己的父母住在一起,隔代更親,不利於教育。也許沒有科學道理,但絕對適用。

15. 注意培養孩子的善心。古人雲: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16. 教會孩子微笑,微笑面對生活的一切,微笑面對人生。

17. 對孩子不要亂許願,承諾的事情想盡一切辦法也要兌現。

18. 要常換位思考!對孩子的所做、所想等家長應常換位思考,假如我是孩子的話,我將會怎樣?

19. 給孩子一定的空間和自由,同時給一定的壓力和責任!

20. 向孩子說明,他本身已經很可愛了,不用再表現自己。

21. 從來不說孩子比別的孩子差。

22. 絕不用辱罵來懲罰孩子。

23. 在孩子乾的.事情中,不斷尋找值得贊許的東西。

24. 不要嚇孩子。以免造成孩子過分膽小、怕事。

25. 不要當眾批評和嘲笑孩子,以免造成心理畸形,失去自信心等。

26. 不要對孩子過分嚴厲。以免孩子懼怕、害羞不敢發表自己的觀點,養成面善心惡的性格。

27. 不要過分誇獎孩子。以免孩子養成「沽名釣譽」的不良習氣。

28. 不要暗示孩子做不良的事。比如,打架一定要打回來、自己的東西不給別的吃、乘車不購票等。

29. 讓孩子正確樹立心目中的偶像。

成長篇:

1. 給孩子一些私人空間。

2. 給孩子選擇的機會和權利。

3. 讓孩子自由選擇自己的夥伴、朋友。

4. 讓孩子做想做的事。

5. 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如洗洗自己的衣服、燒水煮飯等,讓他意識到自己是家庭成員中的一分子。

6. 為孩子准備一個陳列架,讓他在上面展示自己製作的物品。

7. 認真地對待孩子提出的正經問題和看法。

8. 把孩子當作成人一樣,和他平等相處,把孩子當成自己的朋友。

9. 及時發現孩子的點滴進步,懂得賞識孩子。

10. 記得對孩子說:我愛你,你是我的寶貝!

11. 記得經常的親吻你的孩子,抱抱他(她),摸摸他(她)的頭,讓他(她)知道你的愛!

12. 隨時關注他(她)的進步,並也讓他(她)自己知道自己的進步!及時發現孩子的點滴進步,懂得賞識孩子。

13. 多與孩子孩子溝通,了解孩子,與孩子同行。

14. 不要給孩子貼上「笨」的標簽。

15. 家長要耐心地傾聽孩子的煩惱。

16. 要學會真誠地贊美孩子,而不是像對寵物一樣說句「你真聰明」。

17. 讓孩子經常有機會和他的同伴在一起。

18. 關心孩子的身體健康,更關注孩子的情感需要。

19. 先成人再成才,教育的根本目標是培養人,一個健全的人。

20. 在生活中創設一些困境,和孩子一起度過。

21. 鼓勵孩子盡量不依賴成年人。

22. 了解孩子有哪些朋友,這很重要。

生活篇:

1. 給孩子一些錢,讓孩子學會理財。

2. 沒有得到孩子的許可,不要看孩子的日記與信件。

3. 經常和孩子郊遊。

4. 睡前給孩子講講故事,讓孩子笑著入睡!

5. 給孩子一個主要供他玩耍的房間或者房間的一部分。

6. 如果有條件,每天晚飯過後和孩子到戶外散散步。

7. 快樂與孩子一起分享!

8. 對小傢伙開心的笑,並希望他(她)也常笑!

9. 幫助孩子與來自不同社會文化階層的孩子正常交往。

10. 鼓勵孩子與各種年齡的人自由交往。

11. 給孩子留出真正的「玩」的時間和空間。

12. 教會孩子騎自行車,游泳,這都是進入社會的一種基本技能。

13. 每天早上與孩子相互問候,讓他感受到美好的一天的到來。

14. 夫妻實在要吵架,請一定要記住:避開孩子。

15. 每天下班回家看到孩子,首先微笑著問他一遍:孩子,你今天快樂嗎?

16. 不給他留有太多的物質遺產,給他一個健康的身體,給他一個健康的心理,一個快樂的人生。

17. 著重進行孩子的生活能力和行為習慣的培養。

18. 只要與創作塵埃有關,不要責備孩子房間里或者桌面上亂。

19. 父母對自己的雙親要孝敬有加,讓孩子覺得家中充滿了愛,同時父母也是他們值得學習的榜樣。

20. 父母之際間要互相謙讓,相互諒解。

21. 不要太關心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以免孩子養成以我為中心的壞習慣。

22. 不要太親近孩子。讓他與年齡相仿的孩子多交往,以免孩子養成性格孤僻的惡習。

23. 不要孩子要啥買啥。讓他知道「勞動與所得、權得與義務」 的關系。以免孩子羞成好逸惡勞的性格。

24. 生活中的困難以及一些家庭大事有時可以和孩子商量商量。

25. 對孩子的愛要穩定,不要一會兒晴,一會兒陰。

學習篇:

1. 和孩子一起讀書,家長可以看看報,一個好的學習夥伴很重要。

2. 孩子在家學習,家長切莫搞一些娛樂活動,一個舒適的學習環境很重要。

3. 不要逼孩子學自己不喜歡的東西。

4. 不要因為孩子的成績而責罵孩子。

5. 不要因為孩子試卷上的低分而認為孩子沒有出息。

6. 教他(她)足以帶來成就感的知識:古詩、數字、故事、家務、玩耍、交朋友···

7. 教育孩子讀好書、好讀書

8. 不要對孩子的學習成績表示太大的關注,那樣會造成孩子學習緊張,壓力增大。

9. 不要把孩子的成績與其他孩子相比,要分析一下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反思一下有沒有自己的責任。

10. 孩子的房間要有自己的書桌,書桌上要有幾本自己愛看的書籍,如《格林童話》、《伊索寓言》等。

娛樂篇:

1. 和孩子一起看他喜歡的動畫片、一起聽他愛聽的故事等。

2. 和孩子一起玩游戲、鍛煉身體。

3. 控制孩子看電視的時間,每天在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之間


⑵ 如何教育孩子才好呢

教育孩子對家長來說是一門學問,但其實最主要的是家長需要有耐心,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以下幾種教育方式吧!

1、不要採用打罵的方式。

有的家長對孩子的管教極嚴,所以每當孩子犯錯的時候,都不會心平氣和地去了解講道理,而是先罵一通、打一頓再說。總認為孩子不打不成材,這樣的方式對待孩子,不僅沒有辦法讓孩子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還很會在心裡留下陰影,性格上容易變得更偏激。

2、父母要作好榜樣。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所以父母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都很深的。家長要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以身作則。如果家長品行本身存在問題,孩子只會有樣學樣,那怎能教育出一個好孩子。所以大人的言傳身教真的很重要的。

3、大人意見要統一。

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要溝通好,意見要統一。切忌你說東我說西,更不能當著孩子面就相互數落。這樣孩子會覺得不知所措,也不知道究竟該聽誰的。而且大人在孩子面前的威信也會沒有了。時間一長,再想要管教孩子就比較困難了。

4、讓孩子的興趣自由發展。

現在的家長都對孩子寄予厚望,給孩子報各種特長班,要求孩子照著辦,但即忽略孩子的真正興趣。所以家長應該做的是讓孩子自己作主,如果孩子表現出某方面的愛好,千萬不要干涉,而是應該鼓勵他,說不定還能成為孩子的一項技能。

⑶ 怎樣才能教育好孩子

成長的道路上,微笑一路陪伴著我們。這些微笑是善意,是開心,是感動,是從不同的角度讓我學會了如何善待生活。下面是我整理的怎樣才能教育好孩子,歡迎閱讀與收藏。

孩子是一個家庭的主要成員,是父母的希望,是社會、國家進一步繁榮發展的創造者。如何培養出積極陽光、身心健康、獨立自信、具有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的國家棟梁人才呢?這是家庭、學校、社會乃至國家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因為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家長在孩子的基礎教育上的地位與作用就尤為的重要了。如何使家長成為孩子的良師益友,作為家長應該主要從孩子的教育、成長、生活、學習、娛樂這五方面給予正確的引導與培養。

教育方面

教育並不一定只是講道理,作為家長要身體力行。常與孩子交流,多聽孩子的聲音,並換位思考;教會孩子用微笑面對生活,才能讓孩子更加熱愛生活;多給孩子講有教育意義的故事;注重孩子的善心培養,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教會孩子正確看待別人的優點,才能取長補短;關愛孩子的同時,要嚴肅指出孩子的錯誤並加以適當的懲罰,培養孩子學會擔當;給孩子一定的空間和自由,同時給一定的壓力和責任!

成長方面

先成人再成才,教育的根本目標是培養一個健全的人。家長要多與孩子溝通,耐心地傾聽孩子的煩惱, 及時發現關注孩子的點滴進步,懂得賞識孩子,要學會真誠地贊美孩子;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讓他意識到自己是 家庭一員;認真地對待孩子提出的問題和看法,把孩子當成朋友與其平等相處;關心孩子的身體健康,更關注孩子的情感需要;給孩子一些私人空間,讓他自由選擇自己的夥伴並經常有機會和他的同伴在一起。

生活方面

幫助和鼓勵孩子與別人自由交往,以免養成孤僻性格;父母對自己長輩孝敬有加,父母之際間要互相謙讓與諒解,讓孩子覺得家中充滿了愛,同時也是孩子學習的榜樣;重視孩子的生活能力和行為習慣的培養;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養生活技能,叫孩子明白勞動與所得的關系,避免養成好逸惡勞、以我為中心的性格;尊重孩子隱私;生活中的困難與家庭大事可以適當和孩子商量;家庭的快樂與責任與孩子一起分享與擔當;

學習方面

家長和孩子一起讀書,成為學習好夥伴;為孩子營造舒適的學習環境;不要過分的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不要因為孩子的成績而責罵孩子,要分析原因,反思是否有自己的責任;教孩子足以帶來成就感的知識:古詩、數字、故事、家務、玩耍、交朋友;教育孩子讀好書、好讀書 。

娛樂方面

家長要多和和孩子一起看他喜歡的動畫片,聽他愛聽的故事,一起玩游戲下棋、一起郊遊等,在娛樂中營造家的溫暖;控制孩子看電視的時間,多讓孩子看一些少兒節目:動畫片、益智節目等;孩子看電視時,家長們適時地陪他們一起,並且對裡面的內容作一些講解與討論。

所以作為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要遵循鼓勵為主、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嚴愛結合、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家長的教育要與學校、社會教育相結合,才能培養出具有強壯體魄、健康的心理、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的人才!

如何能教育好孩子

很少有父母天生就會教孩子,也很少有父母能自然而然地成為育兒高手。要想做一個成功的父母,就需要不斷地充實新知識。體罰不是個好辦法,教你幾招不用體罰教育好孩子。

1、多多了解孩子

在忙於生計的同時,家長一定要抽出時間來多了解孩子,與孩子、保姆、孩子的老師多多溝通,盡量對孩子在幼兒園和家庭中的表現有一個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誤解。這樣一旦孩子真有不聽話的時候,也能比較明白應該如何去引導孩子。

2、吸收教育知識

社會在變化,孩子的成長環境也在變化,那麼教養方式自然也要不斷進步。身為家長,就要責無旁貸地主動吸收教育新知。在傳統的親子教育方式中,多半是父母用權威來教育孩子,而打罵處罰更是權威教育的重要方法。吸收新知可以幫助家長跳出自己的成長經驗,及時調整自己的教育觀念。

3、耐心傾聽孩子

如果是氣急攻心的家長,在面對不聽管教的孩子時,通常最直接的反應就是破口大罵。此時,程桂英老師建議家長先冷靜下來,嘗試著多一分耐心,問問孩子這么做的原因是什麼。當家長的心思已經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並想辦法幫孩子解決問題時,也許就會發現孩子的行為其實是情有可原的,並且也已經釋放掉了很多負面的情緒。

4、真正放下身段

有些家長總喜歡在孩子面前保持威嚴,習慣用以上對下的態度來對待孩子。對此程桂英老師特別建議,希望家長真正放下身段,從內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氣跟孩子說話,將孩子當做成人一樣給予尊重。不要總是對孩子說「不」,而是要給孩子選擇題,讓孩子自己做決定。如果孩子的年齡足夠大,表達能力沒有問題,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提出解決方案或替代辦法。

5、跟孩子講道理

除了平時的告誡之外,家長也要在實際的情境中教導孩子一定的道理。讓孩子有同理心,讓他從其他人的角度去體會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為會如何影響他人。至於解說道理的方式,則可依孩子的年齡來選擇講解的深度,特別小的孩子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來進行。

6、讓孩子去體驗

如果孩子老是聽不進大人的話,那麼在保證安全和沒有惡劣後果的前提下,家長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會「自食惡果」的滋味。通過自身的切實體驗,孩子將能深刻領悟到家長的教導有多麼正確和重要。

7、同孩子做協商

不要總是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心意去生活,那麼不只是孩子痛苦,就連大人也很痛苦。孩子也是人,當然有他自己想做的事,因此,同孩子做協商,各退一步也許是很好的方法。比如當孩子想要跳沙發,而家長卻有事情要思考的時候,就可以請孩子去卧室的床上跳,或者請他等一會再跳,或者等家長把事情處理完,再帶孩子去公園盡情地跳。

8、盛怒時不管教孩子

在極度憤怒的狀況下,家長肯定無法以理性的方式來管教孩子。所以,當家長無論如何也平靜不下來的時候,程桂英老師建議家長暫時離開現場,或是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別的事,如打電話給朋友聊天、聽音樂等。等自己平靜下來以後,再和孩子好好談談。

9、修正對孩子的期望

有時家長真的太過於求好心切了,常常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標准(或許是家長自以為能夠做到,但實際上從來沒有做到過!)來要求孩子。要知道,孩子年齡還小,有好動、固執、健忘等表現都很正常。家長如果真的要對孩子有所要求,也一定要考慮孩子的成長狀況,不要總是拿放大鏡去看待孩子的表現。

10、真誠對待孩子

有些家長在與孩子做溝通的時候,總是喜歡用指責或命令式的語氣,這常常讓孩子難以接受。據程桂英老師介紹,親子之間的溝通應該是真誠而沒有距離的,家長可以很誠實地將自己的擔心或情緒解釋給孩子聽,讓孩子了解他的行為會讓你難過,或是會讓你擔心、懼怕。只要語氣是平和的、態度是真誠的,你就會發現,其實孩子是很樂意體貼爸爸媽媽的!

教育好孩子的十四大法寶

1、父母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不可代替的教育者

0~6歲是孩子品質及良好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幼兒生命的最初兩年,是與父母建立牢固情感紐帶的關鍵期,是幼兒未來心理成長並與他人建立信任和愛的關系的基礎。所有關於生命知識的50%,是在生命的第一年學習的,生命的第二年,學習25%,這里的生命知識主要是指愛的能力和情感的發展。

2、如果想要改變孩子的行為,父母應先改變自己

教育孩子就是教育自己的一個過程,孩子的不良行為,往往是從環境或父母那兒直接傳授下來的。樹立榜樣來教育是發展孩子道德行為的最可靠的辦法。

3、培養幼兒的靈性品質其重要性遠遠超過智力開發

靈是樹,心智是果;靈是燈,心智是光。人的智力是靈性品質的反射。如果只注重技能的培養(如各種五花八門的早期智力開發興趣班),而忽視幼兒的精神品質的培養,只能是本末倒置,孩子長大成人後,他們的人格就會有缺陷,道德發展受到阻礙。

4、合理的管束

管束孩子是告訴他們行為的標准,即什麼樣的事情可以去做,什麼樣的事情不能做。管束要有權威:當孩子犯了錯誤,我們不得不進行管束的時候,一定要有權威性。讓孩子知道你是嚴肅的,而且你提的要求是將伴隨懲罰或獎賞的。合理地限制孩子可以培養孩子的紀律觀念,當然,對孩子的管束必須是負責任的。而且要告訴孩子你提出要求的原因。和孩子的爸爸保持一致性:父母在管束孩子時保持一致,這樣孩子可以建立統一的行為標准。即使對爸爸的管束有異議,也最好在以後孩子不在場時,再與他進行討論。這樣做,也可以樹立起父母雙方的權威性。不要懲太多:不可從生理和心理上虐待孩子,要把孩子管好,最好的方法就是對他好的表現進行獎勵。

5、用積極鼓勵的方法,使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價值觀

父母需要主動地將基本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教給孩子。以便於孩子在社會上成長。當然,在這方面,身教勝於言傳,我們可以做孩子的好榜樣。創建良好的家庭氛圍是很重要的。因此,我們不可以讓孩子去做我們不願意的事,也不可以自己做一套,讓孩子去做另一套。只有我們以身作則,注重孩子價值觀與禮貌的培養,才能教育出品德高尚的下一代。自我價值觀的.人具有的三種「能力」:我有能力;我能與周圍的人交往;我能隨時隨地為他人的幸福做出貢獻。相信自己有學習和成長的潛能,發展出勇氣、信仰、自信、信賴生活和他人等等品質。反之,低自我價值觀是一種對自我的消極認識,自責、羞辱、憤怒、憎恨等毀滅性感覺始終伴隨一生。

6、接納、確認孩子的各種情緒(尤其是消極的)

當父母否認孩子的感覺時,孩子覺得他得不到理解。只有當孩子的情緒被接納,他的感覺舒暢了,他的行為才會良好,因為孩子是生活在感覺的世界裡。傾聽孩子的心聲。有經驗的父母提出,通過說話來了解他們的感受,是非常有價值的一種方式。不論孩子提出的問題是大還是小,都要盡可能找時間立即去傾聽他所說的話,而不要讓孩子等你有了空閑時間再說。與孩子說話,為我們提供了一次了解和教導孩子的機會。立即傾聽孩子的談話,有助於贏得孩子的信任,這樣孩子才願意把所有的事都告訴我們。而對我們來講,了解孩子頭腦里想的是什麼,也是一件很重事情。因此,當孩子與我們談話時,我們要盡可能地立即與他交談。這樣孩子就不會失望了,他可以感受到他對我們是多麼的重要他也就會更多地把心裡話告訴我們。

7、設立明確家規,定期召開家庭會議

孩子需要知道界限在哪裡,哪些是該做的,哪些是不該做的,沒有規則孩子反而沒有安全感。家規不超過5條到6條,應適合於家裡的特定需要,而且必須用肯定句來陳述,將家規貼出來。如果違反家規應明確相應的處罰措施。一旦建立就應堅決執行,每隔一段時間,應對家規作調整和修補。定期召開家庭會議,使全家一起分享生命發展的過程,發展民主,相互尊重,享受愛的氛圍。

8、在一定范圍內給孩子選擇權

隨著孩子的成長,給他越來越多的自由和生活的權力是很重要的。家長必須有意識地剋制自己的那種什麼事都為孩子做的想法,給孩子一定的自由,表明我們信任和尊重孩子,孩子也會更加尊重我們,愛我們。在一定范圍內給孩子選擇權,通過提供選擇,可以避免緊張氣氛,給孩子提供做決定的實踐機會。如「睡覺時間到了,你是要聽昨天的故事呢,還是想聽一個新的故事?」「你今天是想穿粉紅色的上衣,還是藍色的T恤?(如孩子兩者都不選,父母可問:「是我幫你選,還是你自己選?」)做選擇並讓孩子負責任都是日常的行為,對於發展孩子的自我價值觀是至關重要的。

9、游戲是幼兒的主要活動,幼兒通過游戲學習

幼兒通過接觸具體的、模擬的與生活有關的東西學習,需要與同伴、成人和環境互動交流,游戲使幼兒放鬆且發展專注的工作態度。在5歲之前不應過早開始對字母、數字等符號的專門練習,這樣會限制孩子的思維,因為幼童的心智還沒成熟,對抽象的概念還無法理解。

10、正面告訴孩子應該做什麼,而不是不該做什麼

傳統型教育者的居高臨下的姿態,總是對孩子說「不準打人,不準在沙發上吃東西」等等,這種負面的口氣只會將注意力引向並集中於負面的行為;而孩子仍然不知道好的行為是什麼,自己應該做什麼。積極的說法是用美德修正孩子的行為,如「你忘記了與人和平相處」或「我們是在餐桌上吃東西的!」

11、每天抽時間跟孩子單獨相處,共同做點雙方都感興趣的事情

每個孩子都需要從父母那裡得到足夠的重視。在每天工作之餘,我們要騰出一些時間參加孩子的游戲。要為孩子提供各種各樣的經歷,盡可能讓孩子接觸到各類東西。父母作為孩子的傾聽者、支持者、精神的陪伴者,當孩子遇到挫折時,應尊重孩子的感受,以超脫且同情的態度陪伴在孩子的身邊。

12、不要忘了給自己留下一點休息時間

我們應該主動地尋找一點時間,暫把孩子放在一邊。這是為孩子創造更好的心理環境。撫養孩子並不意味著我們要放棄我們個人的需要和夫妻間的交流,夫妻關系的和諧對家庭穩定至關重要。另外,我們需要抽出一點空閑時間來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遠離繁瑣的家務和工作。要有一點幽默感,不要為自己的一點點錯誤懊悔不已。調整一下自己的心情,放鬆一下緊張的神經,善於休息,才能更善於工作。

13、讓孩子的爸爸發揮作用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爸爸對孩子的成長很重要,爸爸不僅是一個監督者,更需要成為積極的參與者。父母作為一個集體,討論教育的原則,與孩子一起游戲,一起談話,這樣會收到更好的效果。讓周圍的人幫助你,使你自己的生活輕松

14、享受孩子帶來的快樂成功的父母們深刻的感覺到伴隨孩子成長帶來的快樂。

由於孩子使我們的生變得偉大,使我們變得更有理解力,使我們生活有了希望。所以,我們不要去抱怨自己的辛苦,而要用心去發現和享受孩子帶來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