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進行生本教育
荊志強在課堂教學中普遍存在教師上課滿堂灌,課後作業成堆,壓得學生喘不過氣來的現象,其結果是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苦,家長心裡憂,效果不理想。在新一輪課程改革實踐中,我有幸結識了生本教育的創始人華南師范大學郭思樂教授,在郭教授生本教育理念影響下,我大膽改革課堂教學方式,變以教師講為主為以學生的學為主,嘗試生本教學。兩年多來,郭思樂教授多次親臨我校指導,我的教法深受學生歡迎,高效輕負的願望基本實現。我的做法在全國各地引起較大關注。全國各地數以萬計的教師前來觀摩我的課堂教學,我也應邀赴20多個省區作了200多場報告,反響熱烈。一、把學習權還給學生學習是人的天性,與生俱來,只要得到科學的啟蒙教育,學生就可以學而知、學而能。郭思樂教授以生為本的教育思想啟發我,教學中必須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不僅僅使學生樂於成為學習的參與者,更要使學生善於成為學習的組織者。我在每一節課前編印好「預習提綱」發給每一位同學,要求學生課前梳理相關基礎知識,並獨立完成提綱上的訓練題。上課之前我先充分瀏覽學生初步完成的預習提綱,了解學情並及時返還給學生,供學生上課使用。課堂上,我把講台讓給學生,由學生自由上講台展示,師生共同邊討論、邊總結、邊板書。讓學生把課前完成的學習提綱在投影儀上交流,講述他們解題的思路與方法,實際上這是學生在理解書本的基礎上的展示,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交流平台,原來老師平淡的知識點陳述過程成為學生生動而有價值的學習體驗。如果學生乙認為學生甲在投影儀上歸納的知識不完全或解題的結果不正確,可以徑直走上講台展示自己的歸納或結果,如果學生丁認為學生丙的闡述欠妥,也可以陳述自己的見解。同學們只要有不同想法,都可以自由上台發表,在唇槍舌戰中去偽存真,在熱烈交流中集思廣益。遇到疑難雜症,教師也不急於拋出巧思妙法,而是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化難為易,化繁為簡,自主走出困境。在學生的講述過程中,教師只是適時介入,指點迷津,發揮引而不發的作用,學生在解決疑難問題的實踐中學會思考。我要求學生展現思維過程,多問幾個為什麼?充分揭示思維動機,讓大家從不會到會,從沒有頭緒到思路逐漸清晰,求解問題的來龍去脈。在經歷艱難的探索中取得的成果,往往容易在大腦信息庫中銘刻,而唯有如此磨練,再碰到陌生問題時,才會左右逢源,應變自如。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育不是拿真理來說教,而是要引起學生智慧和心靈的碰撞,激起他們的情感體驗。日常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自己想辦法解決學習中的困難,不會的學生有求知慾,會的同學有表現欲,教師不教而教,僅在關鍵處點撥。總而言之,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學便充滿活力,傳統教學就像一列火車,全部車廂都靠車頭帶,而生本教學全班就像動車組,每個學生都是學習的原動力,大家齊發力,動車跑得快。一個老師沒有三頭六臂,更不是千手觀音,只有全班每位學生的潛力都挖掘出來,才能收獲豐碩的成果。二、把評價權交給學生應試教育單純以分數評價學生的學習,偏面追求短期效應,導致教學急功近利。在生本教學中,我實行自評、組評,班評、師評相結果的綜合評價,並使評價伴隨教學過程隨時進行,從而引導學生由關心分數、名次,轉變為關注學習方法、過程,關注知識獲取和能力提高,從而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心態,積極投身學習活動。(1)自評 學生及時反思學習的狀況,找出存在問題,積極彌補不足,改變了「學而不思則罔」的現象。(2)組評 成立學習小組,開展小組活動,每個學生都隸屬於一個學習小組。有了問題首先在組內討論,通過組員之間的互幫互學,互助共進,在取長補短中進步。(3)班評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參與活動由班級設立的裁判員給予評價,學生認知中出現的謬誤,漏洞則可以及時得到糾正,完善。學生有精彩的方法,別的同學往往會報以熱烈的掌聲。記錄員予以加分記載,作為平時成績的累計。大家的掌聲是有效的鼓勵,成就感會得到極大的滿足,學習的興趣更濃厚。使教學過程成為源源不斷激勵學生發揮自己最大潛能的過程。這樣的機會對於全班同學是平等的,他們可以在教學活動中找到自我,體現自我價值,也可以發現學習的近期榜樣,形成你追我趕的良好局面。(4)師評 伴隨教學過程教師隨機評價,客觀評價。診斷性的師評會發展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鼓勵性的師評會提高學生的信心,促進其發展。教師尤其關心「學困生」的面臨的問題,關注他們的學習。(5)考評 考評的目的類似體檢,發現問題,最終是幫助學生解決問題。不以考分論成敗,把學生分好差。科學設置考題,通過適時、適量、適度的考試檢查教與學得反饋情況,要求學生把考試當做鏡子檢測自己階段學習的進步和存在問題,對自己的學習做出客觀評估,並制定改進學習的措施。把評價權交給學生,前提是相信學生,依靠學生,做法是發動學生,組織學生,設置科學而多維的評價標准,核心是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發現自己的長處,感覺到自己的進步,都能聆聽到成長的腳步發出來的聲音,從而增強自信心,增加學習的動力。三、把發展權送給學生生本教學的根本是心中有學生,一切從學生的需求出發,起點是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成長進步,宗旨是想方設法使每一個學生取得進步。因此我在生本教學中,堅持以學生的進步發展為所有教育教學工作的前提和歸宿,始終把調動生命積極性放在重中之重,堅信「素質好,不愁考」,坦然地擺脫分數壓力和短期行為,不糾纏於某一個階段(環節)的進退、得失,在課堂活動中啟迪生命,激揚生命,不把教師的意志強加給學生,主動釋放捆綁學生手腳的過重學業負擔,促使學生自主地快樂地成長。讓生命主體在學科活動中,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合作,學會做人,為自己的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在我生本數學教學中,學生得到的不僅是數學知識,更是數學文化、數學素養,是口頭表達能力、社交能力、合作能力,是健康的心理品質和健全人格的培養。著眼於生命成長和成熟期的成果,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所教多屆畢業班在高考中都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學生荊文華在給我的留言中說:從來沒有想到數學還可以這樣學,以前做題目是憑感覺,現在頭腦清醒,方向明確,感覺好形象,好生動,想忘記都難,您的數學課是讓我們生動去學,而不是灌給我們。有學生在我的博客上寫道:「以前老師要我學,生本教學是激發內在求知慾,是對學習的渴望,讓你樂學不疲,正是這個力量為我贏得了滿意的成績」。「以前是厭學,上課不聽,現在濃厚的教學氛圍催促你去講(有勇氣說出自己的見解——無論對還是錯)我的能力有了很大提升,生本教學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將改變我的一生」。已經畢業的上了大學的學生在我博客中留言:「 荊老師:看了你的博客,可見生本已呈燎原之勢!真希望還能夠回到高中回到高三回到屬於我們共同的課堂中,真的很懷念以前的點點滴滴,懷念那激情飛揚的課堂懷念那忙忙碌碌但又鬥志昂揚的學習生涯。如果有機會的話真想回去再感受一下那氣氛活躍的課堂,再去聆聽一下您的教誨,上了大學我才真正的感受到我們的課堂乃真課堂,我們的爭辯才是真正的探討。不追求虛無的表面只求最好的方法。真希望現在你所教的學生能夠懂得他們那種課堂真的來之不易,希望他們能夠好好的珍惜,有機會我一定會再聽你上節課的,到那時您荊老師可別拒絕啊。」實踐表明,學生在生本教學中,才華得到充分展示,智力得到充分開發,自信心得到充分激揚,最終必將成長為對社會有用的棟梁之材。踐行生本教育,老師輕松教書,學生快樂學習。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體,學科活動的主角,學生在激揚生命活力的課堂活動中,挖掘生命潛能,獲取的不僅僅是知識、成績,更是成長、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