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孩子的國學怎麼教育
擴展閱讀
兒童臉被火湯傷了怎麼辦 2025-02-12 11:53:27
歌詞的你哪裡去了 2025-02-12 11:47:21

孩子的國學怎麼教育

發布時間: 2023-06-06 08:13:44

① 如何用國學教育孩子

導語:時下,國學教育成為熱議話題,家長對孩子的國學教育也越來越重視。那麼,家長如何結合國學來教育自己的孩子呢?

一、提高家長對國學的認識

引導孩子學習國學,首先要有家長的支持。專家們認為,對國學的熱愛首先應來自家長,如果家長對國學沒有熱情,孩子自己是很難堅持學下來的。國學教育在6歲前的堅持對孩子後來的學習十分重要。

在幼兒階段,作為家長可以每天抽出10分鍾左右的時間陪孩子溫習誦讀過的篇目,講解內容,通過一個個小故事讓孩子了解做人的道理。比如《三字經》中有“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的句子,家長可以找來《孟母三遷》、《斷機杼教子》的故事講給孩子聽,讓孩子懂得環境影響人和做事要有始有終,不能半途而廢的道理。再比如讀“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時,家長可以給孩子講講孫康、車胤刻苦讀書的故事,使孩子懂得勤學苦練才能有建樹。這種通過故事熏陶學國學的方法非常適合低年段的孩子。

此外,家長之間還可建立起國學經典學習的組織,幫助家長和孩子共同學習、共同堅持、共同熱愛,以期給孩子的人生發展奠定堅實的`國學精神財富。家長可以經常與幼兒園、學校溝通,把孩子將要學習的國學內容先學習一遍,有了感性認識後,就可以引導和督促孩子學習。心理學認為,孩子的學習是由於信任教師和家長而產生的,如果教師和家長都能把國學知識作為基本修養,言談舉止間能夠合理熟練地引用國學語句,孩子學習國學的熱情就會大大提高並為之努力。

二、 培養孩子對國學的興趣

要想對孩子進行良好的國學教育,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培養孩子對國學的興趣。家長可以以故事的形式,讓孩子體會到國學的博大精深,每天的同一時間給孩子展示一些關於國學的內容,並且讓孩子通過自己的了解,給大家講國學故事,這樣孩子對國學的興趣就可以慢慢提升。

中小學語文課本中要求孩子必背的古詩文,家長如果有時間不妨和孩子一起來讀誦。有些家長只是一味地督促孩子背課文,自己卻全然不通,很難讓孩子心服口服。相反,如果家長熟練掌握了這些國學經典,孩子一定佩服不已,會更加信服家長,願意同家長一起切磋。

三、為孩子創設國學學習環境

給孩子進行國學教育,選擇合適的國學書籍很關鍵。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喜好和特點,和孩子一起挑選自己喜歡的國學書籍,這樣的話,孩子在進行國學書籍閱讀的時候,就會比較感興趣。此外還可為孩子購買圖文並茂的國學知識掛圖,把這些內容掛在孩子的房間,按老師的要求每天在家和孩子一起誦讀兒童經典,鞏固孩子的記憶效果。

定期為孩子播放經典光碟。每天早晨孩子起床時給他放一段誦讀國學經典的光碟,讓孩子在愉快的空間里聽經典誦讀,孩子玩的時候、開車外出的時候,可以把誦讀cd做背景音樂和孩子一起欣賞。

多鼓勵和表揚孩子學習國學的成就。對孩子在學習中取得的點滴成果要及時表揚,每天孩子回家時用鼓勵的方式調動孩子的記憶,讓孩子回憶學到的國學知識,這樣既可以鞏固學習效果,又鍛煉孩子的記憶力。也可以讓孩子當父母的老師,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和興趣。

四、國學教育的方法很關鍵

專家們同時也提醒,對孩子進行國學教育,不可以採取強制的手段,家長可以採用靈活的方式和方法,常見的國學教育方法有:家長陪孩子每天讀國學書籍;給孩子播放國學教育的視頻;每天讓孩子誦讀國學經典;家長給孩子講國學小故事。

實踐證明,國學經典誦讀在教育孩子的同時,也教育了家長。很多家長在孩子誦讀《弟子規》等經典的過程中,不僅對中華傳統文化有了更深的認識,教育孩子也更加得心應手了。

當然,國學經典並不僅僅是用來讀誦的,生活中的應用最難得。比如,在學習《弟子規》的時候,家長對待自己的父母時應該按照弟子規相關的道理去做,還有很多生活中的小事,都可以引經據典示範給孩子看。這樣,國學經典對孩子的影響才會入腦入心,學以致用。

比如,有的學生高考前特別焦慮,家長就用《後漢書班超傳》里的“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句子激勵孩子,讓孩子直面高考;比如孩子取得一點成績沾沾自喜時,家長可以用“謙受益,滿招損”或“驕兵必敗”的故事提醒孩子;當孩子犯錯誤不敢面對時,家長可以用《論語》里“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的句子去引導孩子。

當家庭出遊時,看到某一處美景,可以和孩子一同回顧歷來文人對這美景的描繪。如能和孩子一同吟詠出某些篇目,那也大大提高了出遊的層次。

② 教小孩子讀國學經典有什麼好方法

教小孩子讀國學經典有什麼好方法?

我在2010年8月,結緣了育心經典,找到了一種好的方法,這個方法非常簡單,每天半小時,讀經典也變得特別簡單。這個方法就是137累積式教育法。
累積式教育法是著名國學專家賴國全老師首先系統提出的一種科學、簡單、高效的教育方法。賴國全老師根據自己的學習經驗,結合兒童心理學、生理學的特點,在培養自己的女兒賴思佳學習國學經典時提出,經過不斷完善,漸成系統。至今累積式教育法已經影響全球上百萬的家庭,成為風靡海內外的著名兒童教育方法之一。
累積式教育法應用在國學經典的學習上又被稱為「137學習法」。
「1」就是每天至少讀一遍,最多7遍;一樣約十分鍾,不超過十分鍾;
「3」就是一天可以選擇讀三樣,最多讀7樣;如同時讀《論語》、《易經》、《老子》;
「7」就是指連續7天重復相同的內容。如從星期一到星期日重復讀《論語》、《易經》、《老子》里相同的內容。不管孩子熟記不熟記,背誦不背誦,讀完7天就進入下周學習。如此,孩子兩年左右就可以熟記甚至背誦《論語》,《大學》,《易經》,《中庸》,《道德經》,《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朱子治家格言》,《笠翁對韻》等將近十多部經典。
學習量:累積法主張一天的學習量為400字左右。不過學習量是一個參考值,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學習階段,根據孩子的接受能力,可以靈活掌握。
學習時間:採用離散教學的原則,一次學習時間約十分鍾,一天二、三次,每天學習時間約為半小時。
學習內容(讀哪些經典):
A、六經四書:賴國全老師提出,六經四書,是必須學的,是主糧,而且必須先學習群經之首——《易經》。
六經是指《易經》、《黃帝內經》、《詩經》、《孝經》、《道德經》、《金剛經》。此六經,以儒家為主,涵蓋佛家、道家內容,與傳統的六經——《詩》、《書》、《禮》、《易》、《樂》、《春秋》有所不同。
四書是指《論語》、《大學》、《中庸》、《孟子》,與傳統的四書沒有區別。
除此之外,可吃些小菜。何謂小菜?如唐詩,宋詞,莊子,墨子。
B、經典按功能分類:培養一個人跟建房子一樣,要打地基,做結構,最後才是裝修。
1、基礎類:包含《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也包含《論語》、《大學》、《中庸》、《孟子》。這一類經典都是教做人的,做人才是基礎,學知識學做事都是後面的事。
2、結構類:這就是經。《易經》、《孝經》、《詩經》、《道德經》、《金剛經》、《黃帝內經》等。
3、裝修類:先秦的詩、唐詩、宋詞、古文觀止、史記、資治通鑒等。
C、三個執行緒的學習:培養孩子應該要有一個總體規劃:到底怎麼樣把你的孩子完善地培養起來?「137學習法」中間是3,所以是有三個執行緒的學習。
第一個執行緒就是學這些「經」,《易經》+《黃帝內經》+《道德經》+《孝經》,這是經類的。
第二個執行緒是學「典」的,《論語》+《大學》+《中庸》+《孟子》這一類,難度也是介於中間。
第三個執行緒是學裝修類:《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成語接龍》+《詩詞啟蒙》+《文學啟蒙》這一類的,裝修類的,比較基礎的。
遵守這三個執行緒,用兩年時間就可以學得非常扎實,如果擔心時間不夠,可以學三年,第三年鞏固,是可以學得非常好的。這樣,我們孩子人生的地基結構,我們用兩三年的時間就把他打下。

小孩子經常聽國學經典有什麼好處, 學習國學經典對孩子有什麼好處

豐富孩子的國學知識
在孩子們的語文知識考試中,國學基礎知識,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孩子們在國學經典的學習中,比如會積累和總結不少的國學知識,孩子們通過這些知識的學習,就可以豐富自己的國學常識,從而,輕松應對語文中的國學考試部分。
提高孩子的思維能力
孩子們的國學知識學習,對於孩子們的思維能力發展,是非常有幫助的,讓孩子們藉助國學文字,展開想像的翅膀,實現視覺和大腦上的雙重思考,保證孩子們的思維更加靈活,讓孩子們的思維能力不斷提升。思維能力是孩子智力發展的核心因素,孩子的思維能力提升,必然,對於其他學科的學習,產生積極的幫助。
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
孩子們在學習國學的時候,其中的國學誦讀是一個重要的環節,孩子們通過長時間的誦讀,會漸漸養成閱讀的習慣,這個好習慣的形成,會讓孩子們在自己的學習生活中,更加積極閱讀,帶給孩子們最好的閱讀生活體驗,讓孩子的閱讀學習變得更加趣味。
幼兒學習國學,可以帶給孩子們的好處很多,總之,對於孩子的學習有好處而無不利,所以,如果有條件的話,家長們要鼓勵孩子學習國學。

誰的孩子讀國學經典了?有什麼好處

好處自然有,能提高孩子的定力,增強學習能力,明理等等,但讀經典一定要心眼口三位合一,眼睛看清每一個字,用手指清楚每一個字,嘴裡念清楚每一個字,這樣才有效果

學習國學的意義:
1、塑造和諧的生命。
中華民族是一個以和為貴的民族,我們的老祖先認為,一個完整的生命是和諧的,包括與自身、家庭、社會、自然、哲學等諸多方面的和諧,這樣的和諧思想包含在各類經典作品裡。孩子們通過對這些作品的誦讀,對於一個和諧生命的塑造,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2、打下深厚的文化基礎。
國學是一種經過時間沉澱而成的文化,經得起時間沉澱的,才是真正的經典。通過誦讀,可以在孩子們的記憶里打下深厚的文化烙印。
3、培養寫作能力。
20世紀的兩場文化運動把傳統文化打擊得一敗塗地,然而,現代的一些文化大家,不都是受過傳統教育走出來的嗎?孩子們讀了文言文,再寫白話文,便像學過美聲的人唱通俗歌曲一樣輕松。
4、培養演講水平。
中國傳統教育的精髓就是誦讀,古代的私塾,孩子們先把文章背誦得滾瓜爛熟,老先生再進行串講。這樣的誦讀,對於培養一個人的口齒,有極為顯著的作用。
5、啟發智力。
孩子們誦讀國學,可以促進智力的發展,包括記憶、思維、想像等諸多智力因素的發展。
學習國學的好處,我這篇淺顯的文字顯然是言不及義的。所以,在一個孩子的記憶處於黃金時期的時候(13周歲之前),給孩子們有選擇性地灌輸一些國學經典作品,是必要且可行的!
走近古人 感受智慧 涵泳經典 進德修業
6、人生成功的奠基石和導航儀。
我們先來看看自古及今的成功人士。孔孟老莊不必說,從小師從荀子的李斯位極人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漢代博士董仲舒,詩仙李白十歲精通四書五經,北宋宰相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河南省委書記徐光春走進大學講國學,「無私為大私」的白巖松時刻不忘誦讀《道德經》,03年 *** 任總理以《大學》發言……台灣教育名師王財貴尤其重視兒童學習國學,熟讀《三字經》,孩子便自覺刻苦學習,有孔孟做伴,讀書不再無味,守弱勝強,仁義當先,《中庸》開路,《孫子兵法》從事,有此導航,我不知道這世間還什麼事攻克不下,還有什麼道路不能身赴成功?
7、修身養性、人生精神領域的最大銀行。
有人鼓吹國學無用論,不能當飯吃,不能做衣穿,不能當權用,不能做錢花。可這無用乃大用也!學習四書五經,我們能與孔孟交流,以聖賢為友,清新儒雅;誦讀唐詩宋詞,我們能穿越時空,領略聖朝古風,儲存或支取昂貴的精神財富。在現代這物慾橫流人心浮躁的經濟時代,你若能口誦經典,恪守儒家道德,腹有詩書氣自華,那麼你的人生一定充實豐富,生活一定格外幸福。
學習國學,可謂不斷吸食人生的營養果,是個人成功之必須,國家興盛強大之根基。學習國學尤其對13歲以下的青少年學生至關重要:他們有良好的記憶力,更有助於提高記憶力,能快速消化書中精華,可謂少年讀一本書勝十本;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正在形成階段,孔孟之道,老莊之學等更容易融入其生命當中,造就健全人格奠定成功基石;有良好的學習環境與心境,學校有老師解惑,家中有父母照顧,輕裝上陣,而且心無雜念,沒有早戀之紛擾;13歲之後如果能誦讀四書五經,領悟其要義,其後的學習工作,乃至人生的發展,我們就完全可以不用再過多管教。他們有孔孟之道的約束,有《三字經》的促學上進,有老莊的處世哲學等,他們遇山開山,遇河淌水,就能一路自己解決,到達人生追求的彼岸。

我覺得學習有兩個目的一是為生,一是為心。在現在這個社會以經濟為導向,加上我們的教育都只在教我們怎麼為生,從而變得越來越浮躁,任何東西的判斷都以利益化,金錢化。多多少少造成了,我們基本人格的缺失,而國學經典可以從人文修養的角度入手相對的解決一些問題,但是國學經典裡面有精華也有糟粕,所以還得看一下孩子有多大了,再讓他讀什麼書。還有一點就是一千個讀者會有一千哈姆小弟,所以讀的時候,希望能讀只注不解的,用自身的經歷和價值來引導,用書中的思想來扶正價值體系,相補而成。方能彰顯我華夏文化之魅力

我侄子在讀,國學經典很好的,陶冶孩子的文學情操。畢竟中國文學文化還是博大精深的,精華不可丟。

孩子國學經典誦讀有什麼好處?

詩經
我不太理解為什麼現在很多小孩子都被唐詩
我主張學詩就該從詩經開始
詩經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 但今天人們都不會讀 甚至連字典也查不到一些字的讀音
就好比 國風 小雅 庭燎
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止,鸞聲將將。
夜如何其?夜未艾,庭燎晣晣。君子至止,鸞聲噦噦。
夜如何其?夜鄉晨,庭燎有輝。君子至止,言觀其旗。
你讀一試試
就比如最後一句 大學教授都教的是錯的
夜如何其?夜鄉(讀作「向」四聲 將要的意思)晨,庭燎有輝(讀「薰」 指木炭燃盡的余火)。君子至止,言觀其旗。
這()裡面的部分是古人的讀法 新華字典是查不到的
再比如 第一篇 國風 楚風 嗯 楚風說白了就是 周南 和召南
春秋戰國時期 楚國的詩歌是最發達的 所以國風中 楚國是兩個集子 也只有楚國是兩個
而且比較完整 鄭風是古代人爭執不清的 鄭風的21篇從道德上存在質疑 因此孩子還是18歲以後再讀
跑題了 中國第一篇詩歌 也就是詩經的第一篇 周南 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鍾鼓樂之。
這裡面注意以下 「 君子好逑」 好這個字 讀三聲 [hǎo] 很多人的理解都是錯的
好 他的意思是說 完美 極致 全力以赴 不是嗜好
相同的意思是 「好事多磨」 本身詩篇也是這樣的意思
不多說了 詩經是對孩子情商發展最有價值的讀物 這在中國幾千年來都不存在爭議
唉 現在不學了

教小孩子識字有什麼好方法?

教嬰幼兒識字的方法有很多,總結起來主要有:
第一,環境濡染識字法。① 家庭里常見、常說、常用的實物上掛(貼)相應的大字卡片和其他卡片;② 戶外的廣告、招牌、標語、路牌、門牌等培養認學興趣;③ 食品袋、電視節目等到處都有視覺語言,都可培養孩子的興趣和習慣。
第二,生活識字法。生活里處處有聽覺語言,為什麼生活里不能處處有視覺語言的參與呢?① 吃東西識字;②人體感覺識字;③ 認物識字;④ 認名識字;⑤ 活動識字;⑥ 觀察自然識字;⑦ 購物識字等等。
第三,游戲識字法。孩子最喜歡游戲,學就是玩,玩就是學,玩中有學,學中有玩。「立體早教法」有句名言,有趣的學就是玩,有益的玩就是學。例如:①表情識字:笑、哭、眨;②動作識字:站、爬、捏;③教小動物「識字」; ④文字當物識字;⑤手心手背猜字; ⑥謎語識字等等。
第四,趣味閱讀識字法。即在讀書中識字,先讀書後識字,邊讀書邊識字,「小朋友,跟我念」,邊讀邊指即如是也。①英國20位高階教育家認為,幫助幼兒識字的最好方式是把孩子抱在懷里,大聲地、一遍遍地念著孩子愛聽的故事;②學兒歌,識字;③學古詩,認字;④順口溜識字;⑤看地圖識字;⑥學音樂識字;⑦讀經典故事識字等等。

孩子學習國學經典有什麼好處?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有好處!
其次是對國學經典要有一定的了解,只有了解了才有發言權。
任何事物都存在正的一面也有負的一面,我們如何取其利而避其弊才是根本,事物的兩面性告訴了我們如何選擇,同樣國學經典也有參差不齊,我們擇優而選之需要多了解,並看實踐出來的結果,事實勝於雄辯,不能只看理論。
有興趣詳細了解的朋友,歡迎進群151544592進行交流學習!

③ 國學教育必不可少,在家該如何進行

在家裡對於孩子的國學教育最好的一種方式就是觀看網課,觀看網課的效果是非常高的,教網課的國學老師一般來說知識都是非常到位的,而且在講課的過程當中都是非常生動的,能夠讓孩子更加集中注意力的去學習。

國學教育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還是非常必要的,因為在上國學課的過程當中,能夠更好的了解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因為國學就是我們中國的獨特的一門課程,是專門給中國的青少年設立的一種課程,對於青少年的成長來說能夠落上國家的印記。

一、觀看網課的效率是更高的

國學課程並不是青少年所必要的一種課程,但是對於青少年的發展來說,確實非常必要的,也正是因為如此,社會當中的國學老師是比較少的,所以在身邊是找不到更多的國學老師,可以對孩子的國學知識進行教育,所以在網路上尋找課程是最好的一種方式,可以找到海量的資源,但是又不需要花費任何的金錢,因此這樣的效率是更高效的。

其實在這些每一門課程學習的過程當中,我都非常建議大家通過上網課的方式來進行學習,上網課的方式能夠很好的節約線下所需要的一些成本,而且能夠更高效率的學習,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國學課程其實是我們國家獨有的一種課程,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必須要找一些資深人士的課程來進行學習。其實父母的作用也是非常明顯的,孩子在聽國學教育的過程當中難免會有一些不懂的地方的,父母可以在旁邊對於國家的一些傳統的文化講解,可以讓自己的孩子更好的理解國學方面的知識。

④ 怎樣進行少兒國學教育

一、培養孩子對敗首國學的興趣。
要想對孩子進行良好的國學教育,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培養孩子對國學的興趣。家長可以以故事的形式,讓孩子體會到國學的博大精深,每天的
同一時間給孩子展示一些關於國學的內容,並且讓孩子通過自己的了解,給大家講國學故察譽數事,這樣孩子對國學的興趣就可以慢慢地培養了。
二、選擇合適的國學書籍。
給孩子進行國學教育,選擇合適的國學書籍很關鍵。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喜好和特點,和孩子一起挑選自己喜歡的國學書籍,這樣的話,孩子在
進行國學書籍閱讀的時候,就會比較感興趣。
三、國學教育的方法很關鍵。
對孩子進行國學教育,不可以採取強制的手段,家長可以採用靈活的方式和方法,常見的國學教育方法有,家長陪孩子每天讀國學書籍;給孩子
播放國學教育的視頻;每天讓孩子誦讀國學經典;家長給孩子講國學小故事。
在對孩子進行國學教育的時候,家長一定要虛櫻做好榜樣的作用,讓孩子體會到國學教育的巨大魅力。所以半部論語可以讓你的孩子比別人更進一步!

⑤ 孩子學國學該如何啟蒙

近兩年,隨著《中國詩詞大會》的走紅,興起了全民國學熱。特別是武亦姝一句:「腹有詩書氣自華」,讓很多家長躍躍欲試。然而,一道難題擺在了大多數的家長面前,那就是該怎麼樣給孩子啟蒙國學。國學經典千千萬,到底該從哪本開始。

到底該怎麼啟蒙國學,爭議蠻多的。有的人認為應該先學詩,有的人認為應該先學《論語》,而有的人又認為該先學經。個人認為,十歲以下的孩子,應該先學《三字經》,很多人說三字經是糟粕,是教條。不能再拿它來坑孩子了。不否認,《三字經》部分內容,已經不適合現在這個社會了。但是大部分還是好的,我認為作為孩子的國學啟蒙,《三字經》是最好的。主要有幾個理由:



古詩詞應該怎麼學?先學誰的詩?《唐詩三百首》應該是大家先想到的。但是,我不主張先學《唐詩三百首》,因為,《唐詩三百首》裡面有很多像《將進酒》、《琵琶行》這種排律詩,太長了孩子會望而生畏。還有就是《唐詩三百首》相對於學某一個人的作品來說,也會顯得有些雜。我主張先學王摩詰,王摩詰五言居多,而且王摩詰的詩更容易讓孩子理解,更貼近生活。王摩詰學個150首,再學杜甫100左右,再回過頭學《唐詩三百首》,再學點孟浩然,李白,再學蘇東坡。詩學這么多開始學詞,詞學蘇東坡、李清照、辛棄疾。學完這些,其他的詩看孩子喜歡自己讀就行了,就不用家長再指導了。詩應該孩子先背誦,家長解釋基本詩句意思。並做一些簡單的賞析講給孩子聽。讀完王摩詰,就可以給孩子講四聲、平仄、押韻、對仗詩的格律,可以讓孩子試著自己寫,不怕牛頭不對馬嘴,就怕不敢動手。在創作中尋找到詩詞學習的樂趣,在創作中熟悉平水韻,入聲字。

一般到這個階段,孩子的國學自學能力就很強了,可以開始讀《四書》、《五經》、四大名著。

國學的學習方法,我認為都是從背誦開始,有個台灣的教授說過:「背誦是種子,理解是發芽,能使用到學習和生活上是開花,通過國學學會如何做人才是真正的結果」。

⑥ 在當今社會中,家長該如何教小孩讀國學經典

在當今社會,教小孩讀國學經典是十分必要的。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文明的大國,我國的文化,還有古代的智慧,一直都是世界頂級的,國學經典更是古代先賢留下的智慧結晶,是經過千年的時間的考驗的,是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的,所以小孩子應該從小就學。

⑦ 如何培養孩子的國學素養

培養孩子的國學素養
奠定道德根基。中華民族是一個以和為貴的民族,而一個完整的生命也應該是和諧的,包括與自身、家庭、社會、自然、哲學等諸多方面的和諧。和諧常常是國學經典的精髓,這些作品對於一個和諧生命的塑造,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其中道德根基包括兩方面,一是孝道,二是尊師,讓孩子通過學習國學,明白孝敬父母、親人,尊重師長的道理。
可要求孩子每天回家後做到兩件事:首先給媽媽拿鞋,接包,並向媽媽深鞠一躬說一聲:「媽媽,我要做個好孩子;媽媽,我長大了要孝順您;媽媽您給予了我生命。」通過孩子與家長的互動,使「孝」這個文化元素深深植入孩子的心裡,讓他更懂得愛和感恩團禪。
古文比較難懂,很多家長怕孩子年齡小弄不明白,其實這些問題很容易解決。在給孩子講解國學時,我們根據他的理解能力,解釋的深度和廣度也應不一樣。
比如「凡是人,皆須愛」,三歲孩子能明塌襪塵白「盡自己的能力幫助別人」好搭就夠了,五六歲的孩子可以跟他講懂得愛就是替他人著想,而十歲左右的孩子應明白尊重和理解一個人也是愛的表現。
國學教育不應為了教國學而教,重要的是能在生活中切切實實地用國學規范孩子的言行,或者說用國學里的格言指導孩子做事。
技能應用注入儀式感。儀式感,是指標定動作、行為等背後的精神內涵,用莊重的心,待人、接物、處事,把「將就」的生活過程,升華為「講究」的生活方式。
國學知識轉化技能後,在訓練與應用中注入儀式感,真正將國學素養內化,對孩子進行賦能,主要是四個方面:尊重存在感,自我實現、榮譽感,期待感和權威感、安全感。

⑧ 父母應該如何教小孩學國學呢

小孩子學國學,主要是父母帶讀,讓小孩子背下來,像《三字經》,像《弟子規》,小孩子由於閱歷不夠,很多都不能理解,等小孩子大了,閱歷夠了,就能理解了。當然有些地方跟生活有關,你們就可以聯系生活,用小孩子的語言,講解給孩子聽,即使似懂非懂,也沒關系。像竇燕山生五子,就是一個可以講解的地方。

⑨ 如何對幼兒開展國學教育

一、環境熏陶

幼兒學習國學需要良好的客觀環境,需要家園配合,在孩子生活學習的場所張掛相關的國學內容。如,學習《弟子規》時可將原文分解成若干塊,製成掛圖隨進度張掛,為孩子創造提倡國學、熱愛國學、學習國學、實踐國學的環境。家長應該與孩子一起學習,用自身的榜樣作用影響孩子進步。

二、誦讀識記

誦讀識記是幼兒學習國學知識的重要方法,目標是通過誦讀達到熟練記憶的程度,以利於孩子在生活中慢慢理解和運用。具體方法可以用光碟導讀、教師領 讀、領讀和跟讀結合、集體誦讀、個體誦讀、集體背誦等方法。要求是以誦讀為主,教師不必主動講解,有興趣的孩子問到時可以根據情況適當精講。

三、故事啟蒙

許多國學經典都包含著生動的小故事。如,《三字經》中「擇鄰處、斷機杼,香九齡、能溫席」等等。運用生動的故事,可以將抽象的國學知識變成生動形象的生活語言,提高教育效率。有專家認為,用50個故事就可將《弟子規》全文化成生動的生活教材,讓孩子受到與經典原文一樣的啟蒙教育。

四、游戲鞏固

喜歡游戲是孩子的天性,游戲是幼兒教育的重要形式。教師和家長可以將國學內容編成各種小游戲,讓孩子在游戲中鞏固所學知識,體驗學習快樂。如,背誦競賽、情境表演、合力闖關、故事會等游戲。將國學內容與游戲結合,有利於發揮孩子的特長,調動學習國學的積極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生活應用

國學學習的目的在於生活應用。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在園里形成熱愛集體、關心他人的良好風氣,養成講文明、懂禮貌、好學上進的行為習慣。家長要引導孩子將國學知識運用到生活起居、學習游戲、小朋友交往等各方面,使他們成為尊敬父母、善待他人、熱愛勞動、自理自立的好孩子。

⑩ 對孩子該如何進行國學教育這對他有什麼好處

使孩子們發展他們的高智商,培養他們健全的人格,為他們的健康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既然上了中國文化課,除了學到更多的知識,更可喜的是孩子們更加懂事。用精煉的話來說,給孩子們灌輸了很多真理。教育使孩子們成長了許多。看來,像《千字文》這樣的中國經典,作為古代兒童的啟蒙教材,仍有自己的精妙之處,更值得家長和孩子們的支持。教育孩子,我們這一代家長需要學習和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智慧。我曾經覺得,我沒有建立一個穩定可靠的整體價值體系來教育孩子。在斷斷續續接觸傳統啟蒙經典的過程中,我反省著自己的道德准則,在反省著成長的種種表現的同時,我覺得自己找到了教育孩子的線索和方向。我需要在學習傳統文化的影響下和孩子們一起成長。

學好中國文化的孩子會因為對語文、數學等學科的深刻理解而更加輕松。學好漢語,學會增強孩子的記憶力。孩子的潛能是無限的,特別是在13歲前,有一些超能量。平時堅持學好漢學一年的孩子,基本上可以讀兩遍古今漢語。這是一門科學,因為一年的時間磨練了腦細胞,培養了即時記憶能力。孩子們有這種能量。經常背誦經典,孩子的記憶力會有明顯提高,50%的孩子能達到永不忘記的水平。一旦獲得了這種記憶能力,對任何學科知識的記憶都會非常容易,而生活中保持這種記憶的人就超越了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