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教育孩子聽話
(一)向孩子解釋行為規范
有時候孩子不聽話,不和成人配合,是因為他不了解或忘記了行為的規則,再一次的提醒孩子,可以讓孩子體會和了解,但要注意的是,在提醒孩子時.要注意表情和聲調.不要用喊叫的方式。要用堅定、溫和的聲調來對孩子說明或提出要求:“記得嗎?在人多的地方講話要小聲點,才不會妨礙別人,”“記得我們今天上街是要給奶奶買禮物.其它東西一律不買!”
(二)以周圍的孩子或成人作榜樣
年齡小的孩子雖然知道成人的指令和規則,卻很難決激頌猜定該怎樣做,當他不行動或不接受指令時,我們又以為孩子不聽話,因此,在讓孩子了解行動規則的同時,還要指點他怎麼做,例如,書如何擺、玩具怎麼收、坐要怎麼坐、話要怎麼說等等。
除了語言,成人可以示範給孩子看,讓孩子理解具體的做法,利用孩子的模仿性來糾正他或引導他,或者可以建議孩子:“你看!可以照那個叔叔那樣做”“你要像那個小孩一樣安靜”,將具體的目標告訴孩子,引導明型他代替原來不好的行為。
(三)獎勵和贊許良好的行為
孩子不聽話時,常常是為了要引起成人的注意(需要沒有得到滿足),因此,孩子常常用反抗(故意不聽話)或其它不聽話的方式(大喊大叫),使大人滿足他的願望。父母對孩子這種不良行為,首先態度要沉著冷靜、不慌張,最好的方法是暫時讓孩子單獨一個人,直到這樣胡鬧的行為停止或是態度好轉才去處理。
這是弱化不良行為的方法,利用不響應壞行為的方式,讓孩子了解父母的態度。但成人要積極做的是,稱贊、獎勵好的行為,讓孩子區別好與壞、容許與禁止。
所以當孩子不聽話時,可以用贊許的話來櫻盯轉移他的行為:“我記得你是一個熱心的小孩,記得嗎,上次你幫我做了......”在獎勵和贊許孩子時,最好讓孩子能具體了解自己的行為,不要只一味的稱贊孩子:“你好棒!”“你好乖!”而是選用一些具有美德的語句,譬如:“你很慷慨”“你很有禮貌”“很熱心”……,使孩子的行為更具體性。
(四)對不好的行為進行嚴肅談話
當孩子不聽話時,成人用“責罵”或“處罰”來處理,常常很容易把主觀的因素(氣憤、激動、疲倦、厭煩的情緒),滲入行為的處理中,致使孩子的身體感到痛苦不適(體罰),心理產生恐懼,意志遭到壓制,因此很難接受成人長篇大論的說教,反省自己不良的行為,更難說要糾正他的行為。
此時利用“嚴肅的談話”,會讓孩子心領神會,例如,先暫時停止他的工作,請他到一個角落,好好的跟他談,可能會比大聲責罵和處罰,更能啟發他的良知,思考自已的不當行為。
(五)細心和耐性的糾正與教育
我們常常發現孩子不聽話的原因,大多是由於成人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犯下一些不同類型的錯誤,長期下來,造成孩子不良的行為。例如,一些父母認為孩子小,任性、胡鬧、不聽從吩咐是一種自然現象,長大就會變好或變聽話,而沒有細心糾正他。事實上,孩子的行為是累積的,長期下來就更加的不聽話,甚至出現叛逆的情形。
孩子的`行為是累積而來的,好的行為累積就變成好的習慣、好的道德,反之亦然。行為的養成和教育都是長期性的.所以不聽話的行為也需要長時間的糾正與教育。孩子對人不禮貌或有其它不聽話的行為,父母不能“充耳不聞”,要隨時負起糾正的責任,如果我們缺乏這個耐心,實際上就是在姑息孩子更不禮貌、更不聽話。
(六)家園配合,共同教育
孩子有很強的社會意識和榮譽心、自尊心,很在意他人的觀感,尤其是團體生活中,幼兒園幼生及小學生都很在乎學校老師對他的看法,因此可以利用孩子這種在意他人看法的心理,來糾正他不好的行為。例如:孩子每天不肯按時上床,並且都要胡鬧一番,有時透過老師的指導與要求,利用說話課,談一談孩子昨天晚上在家的情形,並且稱贊准時上床的孩子,這樣比父母千叮萬囑還有效果。
⑵ 如何教育兒子聽話
相信都會有些家長抱怨孩子總是很調皮,不聽話。越說越不聽。都不知怎樣教育才會聽話。其實只要家長肯用心想一想,其實想要孩子聽話是不難的。
想要教育孩子聽話,父母必須放下高度,站在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你認為「小事」的事,在孩子眼中都是一件大事。當你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了解孩子,你就會發現其實很多時你對孩子的批評,孩子都會覺得很委屈的。試想得不到理解如何能做一個聽話的孩子。
每天抽時間跟孩子單獨相處,共同做點雙方都感興趣的事情,要跟孩子成為朋友。這樣下來孩子都願意跟父母訴說心底話,父母作為孩子的傾聽者、支持者、精神的陪伴者,很多時候父母說的話孩子都會願意去聽。
⑶ 怎樣教育孩子聽話
在我們的生活中,總是有許多不聽話的孩子,那麼應該怎樣教育孩子聽話呢?下面是我分享給大家的怎樣教育孩子聽話,歡迎閱讀。
【 怎樣教育孩子聽話】
聽話的孩子第一類: 我的東西不許別人碰,即使是不喜歡的也不願意給別人。
孩子2歲之後開始萌出生自我意識,知道什麼是我的,什麼是別人的;我的東西不許別人碰。從這時開始,孩子不願意和別人分享屬於自己的東西是很正常的,爸爸媽媽首先要弄清他們不願與人分享的原因。
應對招數: 當孩子不願意讓別人碰自己的東西時,爸媽可以用別的東西來轉移孩子的注意力,然後找准時機慢慢讓孩子和他人分享,並且體會到分享的快樂。
不聽話的孩子第二類: 我喜歡的東西不許你們玩!
因為被家人寵愛,許多孩子在外面也會延續這種作風,只要是喜歡的東西,不管是不是自己的,都要霸佔在手裡,不許別人玩。
應對招數: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可以讓孩子也感受一下這種滋味,比如可以讓大一點的孩子來制止,當孩子沒有辦法通過霸道行為來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時,他們自然就會懂得遵守規則了。
不聽話的孩子第三類: 我就是要這樣干!
霸道寶寶有一些常用的口頭禪,例如「我就是要……」這是很多爸爸媽媽平時過於放鬆規則的後果。
應對招數: 孩子其實是很有「心計」的,總是能精準地抓住爸媽的軟肋,所以才會事事得逞。爸媽如果能訂下一些孩子必須遵守的規則,以循序漸進的方法,慢慢讓他接受,一旦他過於激烈時,不排除禁止他做某件事來進行懲罰,這樣孩子就會有所顧忌了。
不聽話的孩子第四類: 不給我,我就搶!
對於自己想要的東西,年齡小的孩子可能還沒辦法完全說清楚時,他們會選擇動手直接搶,這是對他來說最直接有效的辦法,有時甚至會為了奪得想要的東西,還會打人、抓傷別人。當他的這種行為沒有得到及時的制止時,就會逐漸成為習慣。
應對招數: 有時候,霸道寶寶並非是天生的,而是因為在與人相處中,他們不知道什麼是對錯,所以需要爸爸媽媽的正確引導。比如自己想要別人的玩具時,可以用商量的口氣,讓他們懂得,只有懂禮貌的孩子才會成為受歡迎的孩子。
不聽話的孩子第五類: 別人正在玩的東西,我偏要!
孩子的好奇心理所致,會覺得別人在玩的東西都特別好玩,自己也想試試,往往就會出現沖動、霸道的行為。
應對招數: 平時爸媽要注意培養孩子的耐心,不要為了避免孩子生氣或無理取鬧,而急於答應他的要求,試著讓他學會等待。當孩子在公眾場所表現出無理霸道時,可以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和他一起去發現更好玩的東西,也可以讓接受一些挫折,在別人批評他霸道時,只做一個旁觀者,事後再向他說明他錯在哪裡。
【 怎樣教育孩子】
一、教育孩子其實是其樂無窮的一件事
如果你找對了教育方法,那麼,教育孩子是人生最大的快樂之一。大家設想一下,人生的快樂有多少種?如果一個人在教育孩子上,包括自己和父母之間的關繫上,找不到天倫之樂,找不到親情,那麼人生就太樸素了。如果親情不穩定,不能體會那種恆久的親情,那麼自己就會覺得活得沒勁。活得沒勁,就把你的這種觀念傳達給孩子,孩子活得也沒勁,所以孩子才不學習。
我想,會教育孩子的人能體會出在教育孩子中,樹立了一個人的那種無窮的樂趣。教育好一個孩子,你就會有一種成就感、尊嚴感、價值感。這對於一個人到中年的人,恐怕是非常重要的人生一面了。教育子女是其中最重大的一塊。人生成功方面之一,就是教育孩子成功。
教育孩子實際上是非常簡單的一件事。簡單到什麼程度呢?如果你不自覺地使用對了方法,你好像什麼都沒做,就伴隨著孩子的.成長,孩子自然而然地成長起來。好像該干什麼就干什麼,也沒有特意的追求。如果你要是教育不對的話,這個就難上加難了。有的家長說:「我都快被他逼瘋了。」其實,在教育的互動中,你和孩子的感受大抵相似。我說:「你呀,你也快把他逼瘋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這絕對是一樣的。所以,孩子快把家長逼瘋了,家長基本上長也快把孩子逼瘋了。
蘇霍姆林斯基在《孩子的心靈世界》寫到:教育孩子其實是最簡單的一件事情,簡單到什麼程度,如果一個父親能夠把心擺正,能夠正視孩子,他能夠把孩子當人看,他把這種觀念傳遞給他,那個孩子自然就成長。關鍵是怎麼把心擺正?什麼叫正視?怎麼傳達這種觀念?這是根本。這個說簡單就太簡單了,要說難就太難了。所以,我們要是把這個方法學會,教育孩子每天只需要十分鍾就行了。其它時間,讓他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只要每天在他身上投入十分鍾就行了。找對方法,那簡直太簡單了。我們平時沒有人教你這是對的,可是,我們做對了。也有時,這么簡單大家卻做不到。
二、人體的力量
如果你的潛能沒有的話,那你還開發什麼呢?假設說,我們在一座山上硬挖煤,而這個地方不是產煤的地方,你挖一百米,二百米,一公里,兩公里挖出來全是石頭,根本沒有煤。就是說,潛能開發必需先有潛能,才能去開發。
三、家長的角色之生命教練
孩子剛出生到這個世界上的時候,所有人類行為,從簡單的肉體上的肢體動作到復雜的精神上的活動,他全都不會。他與生俱來的最重要的本能就是學習的能力,憑借孩子的這種本能,家長可以訓練孩子學會任何人類動作。事實上,孩子後來一切行為動作都是有意無意學習的。
可是我們傳統的教育理念中,好像孩子不被教導和訓練,就理所當然地應該會很多的東西。甚至我們中國的聖哲孔子也認為:「人是生而知之」,這其實是一種重大的誤解。由於人學習能力太強大了,在與成年人一起生活的過程中,孩子會自動模仿我們成年人的言談舉止,同時孩子還會在他周遭的環境中,自動隨機地攝取信息,然後他在不經意中表露出來了。我們成年人對此驚訝不已,我們所觀察的現象彷彿孩子不用學就會。
其實,孩子的這種自動的學習是不完整的,不規范的和不系統的。有些東西他學會了,有些東西他沒有學會,而我們成年人無法知道他哪些東西學會了哪些東西沒學會。基於此,我們認為那種留存在人們大腦中的「很多人類行為,孩子不經過教育訓練就應該會」的假設是不對的,並且是絕對有害的。我們應該建立起新的教育理念:「任何正確的人類行為,都是要經過系統教育訓練才能在孩子身上固定下來。」由此我們就可以推論出:如果孩子事先沒有被教導過,他做錯事是完全正常的,是預料中的事情,所以不應該被批評和懲罰。
我們要把孩子培養成真正傑出的人,就要對孩子進行系統的訓練,才能使他逐漸學會不但按「人」的方式來行為,而且是按傑出的人的方式來行為。
我們人類行為,按其表現形式可分為三大類:
(一)我們的肢體動作。從站立、坐姿、走路、跑步、穿衣、吃飯、睡覺、刷牙、洗臉、游泳、各種體育運動等等。這類動作的特點是它們都是有正確標準的,任何動作都需要進行長時間的訓練,孩子才能把動作做標准。如果沒有經過耐心地教導和訓練,孩子可能根據自己所見所聞而「自學成才」這就使他很多東西都學歪了,學走樣了,甚至不會做。因此家長在孩子剛開始學爬行,就應該耐心訓練孩子的各種動作,這樣孩子才能幹凈利落敏捷迅速地做各種動作而不是拖泥帶水行動遲緩。
(二)我們接人待物的方式。我們人類是社會生物,每個單個的人,如果沒有他人的合作是無法生存的。所以我們必須從小訓練孩子怎樣與人交往。孩子剛來到這個陌生的世界,該怎樣對待別人,完全是後天習得的經驗。如果我們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和訓練,存留在孩子潛意識里的各種「生活樣式」品質優秀,那麼他就會在縱橫交錯的人際關系網中游刃有餘應付自如。相反,如果一個孩子從小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培養,他不知道怎樣正
確地與別人打交道,等到他到了必須與交往的時候,他會按他習慣的模式與人相處,如果這種交往給別人帶來困擾和痛苦,別人就會以相同的方式來對待他,而使他痛苦不堪。由此引發一系列的心理問題。因此我們家長必須在孩子生命之初,就對孩子如何與人相處進行訓練培養,我們必須通過身教和言教等方式,把怎樣對待父母、怎樣對待兄弟姐妹、怎樣對待叔叔阿姨、怎樣對待同學朋友、怎樣對待老師、怎樣對待陌生人、怎樣對待自己等正確的方法教給孩子,並訓練他徹底掌握為止。這樣他才能適應人類社會的生活方式,並且通過與人互動來獲得別人的認同從而建立起正確的自我觀念。
(三)我們的精神活動。人類是有理性的動物,我們每天要用自己的大腦對我們外界的世界進行思考加工,並且我們根據思考加工的結果來指導我們的行動。這樣如果我們的思考方法是正確的,那我們能得出正確的結論,從而指導我們正確的行動。如果我們思考的方法是錯誤的,那麼我們很難得出正確的結論,在錯誤的結論指導下來行動,必然使我們遇到挫折和失敗。因此如果一個孩子從小沒有人教會他正確的思考,那幾乎是災難性的。家長在與孩子一起生活的過程中必須把關於這一系列問題的正確的觀念傳達給孩子,並且教會孩子正確的思維方法。這樣孩子才能開始真正的精神活動。而傑出的人就是從小在這方面訓練的比較充分,他們的大腦被開發出來了,能夠正確地思考他們所遇到的人、事和物,從而使得他們根據自己的思考來決定的行為符合客觀規律和社會規范。以此使他們得到了他們想要達到的結果。
⑷ 如何教育孩子才會聽話
如何教育孩子才會聽話
你有了解過如何教育孩子才會聽話嗎?家裡有很調皮的小孩,說什麼他們都不聽,父母分分鍾都在苦惱,這時候就需要一些小技巧。我精心為大家整理了如何教育孩子才會聽話,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如何教育孩子才會聽話1
1、家長真的想要一個百依百順的「聽話」孩子么?
感謝您的信任和邀請,但說實話,您的這個問題,很是讓祁祁喵糾結。聽您這意思,孩子本來就很聽話了,但您想要的是孩子更加百依百順的那種聽話是吧?讓我想想看——嗯,除了完全無腦的傻子和半腦的窩囊廢之外,再就是私人定製的小機器人能達到這個標准,主人說往東一寸它絕不往東兩寸。可問題是,咱孩子是無腦的傻子呢?還是半腦的窩囊廢?或者是頂尖智能機器人?哪個都不是的話,要讓他百依百順地聽話,還真有點難啊。
咱創設一個情景:假如世間真有妙葯靈丹一劑下去從此就可以讓孩子一輩子對您百依百順,您想要這樣的葯嗎?您想要這樣的孩子嗎?除了個別變態,相信99.999%的家長都不想讓孩子變成這樣吧?是故,咱很有必要先弄清楚「關於孩子聽話」這事兒,咱自己在想什麼,到底想要什麼?
總體來說,根據您的訴求分析,您所表達的「孩子不聽話」含有兩個層面的意思,第一種「不聽話」的可能是您發出的指令孩子沒聽懂,第二種「不聽話」的可能是孩子沒有100%的順從並執行家長的指令和意志。
2、大人發出的哪些指令需要孩子「聽話」即絕對服從?
有些特殊情況下,確實是需要孩子對家長的指令100%絕對服從,而這種絕對服從必須要通過刻意訓練才行。哪些情形下需要絕對服從呢?
第一,緊急狀態下事關孩子生命安全需要絕對服從。這種情形下的指令需要不加思索、不帶腦子的絕對服從。比如小孩子突然在馬路上亂跑,卻沒看見恰好有一輛汽車高速行來,這時刻家長緊急狂吼——有車,別動!「卡」一下,孩子像定格鏡頭立刻就定住了,這就是絕對服從。
這個絕對服從搶來的是性命,憑借的卻是孩子對家長的絕對信任以及類似訓練、久長默契。換句話說,事關孩子安全的指令,一是需要絕對服從,二是需要絕對信任,三是需要長久訓練,四是需要預見性。
孩子在馬路上亂跑這事兒常有,如何絕對規避這種危險?家長即使在旁邊隨時監控,也還是會有「猴子打盹」的疏忽時候。所以,「馬路上絕對不能亂走亂跑」這個指令就需要強勢植入在孩子的大腦中,最終成為他的生理本能,而這種強勢植入訓練當然得從孩子剛剛學會走路就開始。
第二,原則性的生活規范需要絕對服從。什麼是原則性的生活規范呢?比如不能偷東西,這就是孩子必須要絕對服從的律條,是大眾普遍認知的紅線,絕不能碰。小偷小摸,觸犯的是倫理道德規范;而大偷大摸,觸犯的是法律法規。
所謂小時偷針大時偷金,每一個人都是一隻陶器,這陶器最終成品是粗坯糙陶還是精美絕倫,關鍵就看最初粘土的質地,即兒時的築基教育。
哪裡是什麼「三十而立」啊,分明是「三歲而立」,幼兒期的教育才是這個陶器最終成為什麼樣子的雛形期!給予什麼樣的塑形教育,就會成為什麼樣的陶器之雛形。
3、大人發出的指令孩子為什麼「不聽話」?
大人發出的指令孩子「不聽話」,明顯是有兩種可能,第一種可能,是孩子沒聽懂,所以無從乖乖照做;第二種可能才是孩子聽懂了,但不樂意乖乖照做。
我們先看第一種可能,大人發出的指令孩子因為「聽不懂」而「不聽話」,要怎麼辦?得分三步走:
第一步,家長要准確表達指令。建議家長們發出指令時候表達一定要准確,不要籠而統之含含糊糊。有不少家長向孩子發出指令時要麼表達不準確,要麼從成年人立場出發導致孩子「聽不懂」,一個人要如何執行他自己「聽不懂」的指令呢?就像指導員給戰士下達指令時候,如果自己腦袋裡尚且一團亂麻,這個指令能得效果良好的執行么?明顯不可能嘛。發出指令—理解指令—執行指令之間,鏈條中斷的可能性相當大哦。孩子們由於生理發育和心理發育所限,他的理解能力及執行能力都是以孩子為出發點的,所以大人發出指令時候要以孩子立場為出發點。簡單說,就是用孩子的'話要求孩子。
第二步,發布指令難易要適度。舉例說,你對一個一歲多點的孩子發布指令說,「去幫媽媽把拖鞋拿來。」從三四歲以上的大孩子或成年人角度看,這個指令確實很清楚。可問題是,當對象是個一歲多點的小豆丁兒時候,這個指令就太模糊了,孩子很可能會一頭霧水,完全聽不懂你在說什麼。尤其是他以前從不曾幫你拿過拖鞋,他有可能就不知道哪個是你的拖鞋,他還有可能不知道拖鞋在什麼地方。要如何讓他聽懂並乖乖照做呢?
第三步,指令的執行需要分步驟訓練。家長發布的指令,孩子不可能一次就執行到位,難度低的需要一兩次的重復訓練,難度高的興許需要長期持久的訓練。心急吃不了熱豆飯,所以家長不要心急,要慢慢來,要像十月懷胎等待瓜熟蒂落一樣等待孩子用三四十分鍾將鞋帶繫上;也不要嫌棄這鞋帶系得一團糟,總是會有那麼一天孩子終能將鞋帶系得又快又好。繼續以「幫媽媽拿拖鞋」為例,媽媽對一個一歲多點的孩子發布指令說,「去幫媽媽把拖鞋拿來」,至少得分三個環節進行訓練:
一是動作示範,把孩子帶到放拖鞋的地方。
二是動作加語言指令,將那雙紅色的拖鞋指給孩子看,並告訴他這就是媽媽的拖鞋。
三是向孩子發布指令,請把那雙紅色的拖鞋拿給媽媽。
經過這么分步驟訓練之後,下一次再進門發布指令說「幫媽媽把拖鞋拿來」,孩子就能很准確的做到。同樣道理,家長給不同年齡段的孩子發布不同難度的指令時,一要考慮清楚孩子是否受過這件事情的訓練,二要考慮清楚這個表達是否准確到位,三要考慮清楚孩子是否完全「聽懂了」你的意思。
簡言之,如果孩子的不聽話是因為沒聽懂的話,家長最好帶著一起做,直到他將這個指令與這件事本身從言語理解、行為模式都建立了直接相關關系為止。
第二種可能,是孩子聽懂了大人的指令,但不樂意乖乖照做。
孩子聽懂了大人的指令但不樂意乖乖照做,家長就一定要想方設法讓孩子「更加聽話」嗎?當然不。除了上述的兩個絕對服從之外(緊急狀態下事關孩子生命安全需要絕對服從、原則性的生活規范需要絕對服從),其他絕大多數事件,孩子不順從、不執行家長的指令或意志,真心是一件值當祝賀的大喜事!為什麼呢?咱細細分析、審慎斟酌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對孩子的人生有掌控權的,到底應當是孩子自己,還是身為父母的你們?
第二個問題是,你是想讓孩子將來比你活得更好更強呢,還是只想原模原樣復制出另一個自己?
把這兩個問題想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了,咱再來評判孩子聽話或是不聽話這件事情本身,然後再從祁祁喵以下對孩子聽話的分類中來個對號入座,重新審視、反省一下自己與孩子之間的互動模式,否則的話,就真應了那句「做人家父母居然不需要崗前培訓和資格認證得是多可怕的一件事!」
4、孩子的「不聽話」有絕對順從、被動服從、聽而不從三個等級
第三等,無腦式的絕對順從,即殘次品。
這種父母,是通過語言和行為等有形或無形的指令,將孩子反反復復削啊割啊切啊磨啊,最終弄成一隻提線木偶,完全喪失了人而為人的獨立意志和自由靈魂,形成對父母的絕對依賴。這種情形下,父母就是那個質量很差的原件,而孩子,則是質量更差的復印件。
第二級,半腦人式的被動服從,即瑕疵品。
這種類型的孩子,大多都有一個強勢控制的爸爸或媽媽。對於家長的指令孩子盡管心不甘情不願,但是長期以來處於絕對弱勢無法反抗,於是只好表面上逆來順受、心裡卻千萬頭瘋牛在奔騰叫囂。這種情形下的被動服從分明是一座火山,表面和短時間看來風平浪靜,其內里頭卻壓抑著近乎不為人知兇悍的力量,且隨時都有可能毀滅式爆發,這也是個別孩子青春期叛逆特別嚴重的起因和禍首。
第一級,皆大歡喜式的聽從,即聽而不從,此乃至臻至善至美之成品。
這也是祁祁喵喵打心眼裡喜歡且一力推行的親子關系模式,這更是東方文化體系下最理想狀態的親子關系。即所謂「父母有過,諫而不逆。」什嘛意思呢?是說父母親有了過錯,子女能夠勸解他們但不能夠忤逆他們。「親有過,諫使更,怡悟色,柔吾聲。」簡單概括就是「有話好好說」——有話不好好說,幾乎是導致一切家庭關系極度糟糕的共性症結,親子關系、夫妻關系、婆媳關系等等,無一例外。自古以來國人一直強調「孝順」,可自古以來國人所強調的這個「順」絕對不是要求子女無條件聽從父母,而是子女要先分辨父母指令的對錯與否,再用理智與思辨去分析考量,如果父母這個指令是完全錯誤的且會造成嚴重後果,做子女的還照樣「乖乖聽話照做」,那便是陷父母於不義。
把以上這些華麗辭藻的衣裳給剝開,內里骨頭只有四個字:聽而不從。有出息的孩子,除了上述「兩個絕對服從」之外,對待父母其他指令的態度最好是「聽而不從」,認真聽是為了讓父母高興,照不照做因時、因事、因境而異最好。
如何教育孩子才會聽話2
如果你家孩子不那麼聽話的話,恭喜你!
稍微有點脊樑骨和見識的父母,一定不希望自家孩子是個更差的或一模一樣的復印件吧?假如真有一個復印機可以把家長腦子里的一切都復印給孩子,孩子也不可能擁有像家長這樣從容的好生活。畢竟,時代差太多了,太多的生活經驗與職業經驗一天天在消亡,何止「三年一個代溝」啊,簡直是「三天一個代溝」。信息時代、大數據時代的孩子其成長環境、思想認知、所欲所求與家長,不可同日而語了。所以說,咱家孩兒有點小脾氣、有點小性子、有點小調皮、有點小淘氣,那簡直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因為即將到來的未來,必然是一個「唯個性而不立」的時代!一個孩子智商與情商的成長,必然是以好奇心為出發點,以想像力為翅膀,以獨立思考為靈魂的。所以,如果您家孩子不那麼聽話的話,恭喜你!你沒把自家孩子教成絕對順從的無腦人和被動服從的半腦人,而是教出了一個懂自我掌控、有獨立意識、得成就動機的小天使和小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