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教育學起源於哪些學科
擴展閱讀
你還後多少老朋友歌詞 2025-02-12 12:21:03

教育學起源於哪些學科

發布時間: 2023-06-05 22:05:10

⑴ 教育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萌芽於什麼

教育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萌芽於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的《大教學論》。

書中明確提出並詳細論證了一系列教學原則、教學規則和各種教學方法,並擬定了各級學校的課程設置,確定了學校教學工作的基本組織形式,制定了編寫教科書的原則要求。

此外,該書中還論述了道德教育、宗教教育、藝術教育和體育等問題。《大教學論》的問世為近代教育學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1)教育學起源於哪些學科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誇美紐斯處於歐洲封建杜會正在崩潰、資本主義制度正在確立的社會變革時期,當時的歐洲還沿用以前的個別教學方法,學校分散、孤立、不統一,教學也沒有統一的目標,教學效果很差。

為了適應資本主義的發展,誇美紐斯總結了17世紀歐洲許多國家的教育經驗,研究了許多新問題,於1632年寫成了《大教學論》,但直到1657年誇美紐斯定居於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時,該書才收錄在《誇美紐斯全集》首卷首篇里,從而得以首次正式出版。

⑵ 教育學及產生的標志

  1. 萌芽階段:

    國內主要是在「諸子百家」時期。比如孔子主張,啟發誘導、因材施教、學思行結合、溫故知新;墨家認為知識的來源有三方面:聞知、親知、說知;道家認為「絕學無憂」,主張培養「上士」或「隱君子」

    國外是蘇格拉底的產婆術、柏拉圖的《理想國》、亞里士多德提出「教育遵循自然」、昆體良的《論演說家的培養》

  2. 獨立形態階段

    這需要一個過程,起點是17世紀誇美紐斯的《大教學論》的問世,終點是赫爾巴特的《普通教育學》的發表。

    期間,大師頻出:自然主義教育的盧梭寫了《愛彌兒》;康德是最早在大學開設教育學講座的學者之一;裴斯泰洛奇第一個明確提出「教育心理學化」;洛克著有《教育漫話》,主張紳士教育;杜威的《民主主義與教育》更是對現代教育學產生了巨大影響,陶行知先生便是師從他,為我國教育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這里的幾個標志:《大教學論》是教育學開始形成獨立學科的標志;

    《普通教育學》標志著規范教育學的建立;

  3. 20世紀以後的多元發展

    主要有:實驗教育學的梅伊曼和拉伊;文化教育學;實用主義教育學的杜威、克伯屈;

    以及馬克思主義教育學,認為教育起源於勞動;教育的根本目的在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中國因為那個年代的關系,百業皆廢。蔡元培重塑北大;黃炎培關注職業教育;晏陽初被譽為「國際平民教育之父」;梁漱溟寄希望鄉村教育;還有陶行知被毛澤東稱為「偉大的人民教育家」

    但是,不得不承認的是,目前,在教育學的理論專業領域,國外積累的比我們雄厚;但是,從保證國家發展的角度來看,我們對於人才的培養,並不比國外差多少。未來可期!

  4. 到了當代

    三大流派是布魯納的「結構教學論」;贊可夫的「發展性教學理論」;瓦·根舍因的「範例教學論」

    以及,現在被全球大多數國家意識到和我國倡導的朗格朗的終身教育。

    那多說一句,目前我國的課改借鑒的是建構主義的理論。

  5. 如果說,人工智慧的到來取代了很多的崗位。但是,教師的崗位確實無可替代的,因為除了知識的授受,更重要的是情感的傳遞和培養,這是機器所做不到的。教育和教育學將會伴隨我們的始終而不斷發展下去,有人的地方就有教育。

⑶ 教育起源於什麼啊

一、神話起源說——最古老的觀點

1、代表人物:所有宗教。

2、觀點:教育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所創造的,教育體現神或上天的意志,使人皈依於神或順從於天。

3、評價:這種觀點是錯誤的,是非科學的。

Eg:強調在教育的起源無從著落之時,將其歸結於神的意志。多數宗教提倡的觀點。如當人來源於哪裡時,編訂女媧造人的故事歸結。

二、生物起源說——第一個正式提出的教育起源學說(本能生利息)

1、代表人物:沛西•能、利托爾諾。

2、觀點:教育的產生完全來自動物的生存本能。

利托爾諾:動物尤其是略為高等的動物,完全同人一樣。生來就有一種由遺傳而得到的潛在的教育。沛西·能:教育是與種族需要相應的種族生活的天生的而不是獲得的表現形式,是紮根於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為。

3、評價:它的根本錯誤在於沒有把握人類教育的目的性和社會性,從而沒能區分出人類教育行為與動物類養育行為之間質的差別,僅從外在行為的角度而沒有內在目的的角度來論述教育的起源問題,從而把教育的起源問題生物學化。

4、地位:第一個正式提出的教育起源學說,標志著在教育的起源問題上開始從神話解釋轉向科學解釋。

Eg:在這個理論中強調兩個部分,一是動物界,二是本能,在整個過程中違背了教育的三個特性即社會性、有目的、培養人。

三、心理學起源說(心理仿孟祿)

1、代表人物:孟祿。

2、觀點:教育起源於日常生活中兒童對成人的無意識模仿。心理起源說批判了「教育生物起源論」不區分人類教育與動物本能的庸俗教育觀點,認為教育只存在於人類社會,而動物界不存在人類的教育。

3、評價:從表面上看,這種觀點不同於生物起源說,其實離生物起源說不遠。因為如果教育起源於原始社會中兒童對成人行為的「無意識模仿」的話,那麼這種「無意識模仿」不是獲得性的,而是遺傳性的,是先天的而不是後天的,即是本能的,而不是文化的和社會的。但具有進步意義的是,這種本能是人類的類本能,而不是動物的類本能。

Eg:心理起源說強調是兒童對於成年人無意識的模仿,首先無意識違背了教育本質屬性的有目的,其次兒童對於成年人單向的模仿,因此違背了教育社會性。

四、勞動起源說(社會起源說)——我國和蘇聯認為正確的起源學說(米凱愛勞動)

1、代表人物:米丁斯基、凱洛夫。

2、觀點:教育起源於勞動過程中社會生產需要和人的發展需要的辯證統一。

3、評價:在直接批判生物起源說和心理起源說的基礎上,在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理論的指導下形成的。蘇聯的教育學家以及我國的教育學家大都認可這一觀點。前蘇聯教育家巴拉諾夫在其著作《教育學》中說到:為了使年輕一代在同大自然的可怕威力斗爭中不致犧牲,為了使人不變為野獸,便產生了進行教育的必要性。

Eg:勞動起源說認為人發展需要與社會發展需要的辯證統一,從需要出發是有目的的,而且滿足了培養人和社會性,也被我國和蘇聯認為是正確的學說。

五、需要起源說

1、代表人物:楊賢江。

2、觀點:教育起源於社會生活實際的多方面的需要。

六、交往起源說

1、代表人物:葉瀾等。

2、觀點:教育的形態只能是起源於人與人之間的交往。

⑷ 教育的起源

1 生物起源說

主要代表人物:法國哲學家、社會學家利托爾諾,英國教育學家沛西.能。

主要觀點:教育活動不僅存在於人類社會中,動物界也存在教育;人類社會教育的產生是一個生物學的過程,生物的沖動是教育的主要動力,人類社會的教育是對動物界的繼承、改善和發展。教育的產生完全來自於動物本能,是種族發展的本能需要。

2 心理起源學說

主要代表人物:美國著名教育家孟祿,教育心理起源說是在對教育生物起源說批判的基礎上產生的。

主要觀點:孟祿從心理學的角度去解釋教育起源問題,認為原始教育的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兒童對成人生活的無意識模仿。

3 勞動起源說(社會起源說)

主要代表人物:蘇聯的教育家米丁斯基、凱洛夫。勞動起源說是在直接批判生物起源說和心理起源說的基礎上,在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指導下形成的。

主要觀點:

第一,人類教育起源於勞動和勞動過程中產生的需要;

第二,教育是人類社會特有的一種社會活動;

第三,教育以人類語言和意識的發展為條件;第四,教育從產生之日起,其職能就是傳遞勞動過程中形成的生產和生活經驗。

(4)教育學起源於哪些學科擴展閱讀:

教育過程開始於一個人的出生並持續終身,對人產生持久而深刻的變化。有些人甚至認為教育可以開始得更早,一些父母通過外部的言語和音樂來影響子宮里成長著的胎兒,進行胎教,希望給孩子以積極的健康的發展。

教育本質的多重審視

(1)內涵:所謂教育本質,就是指教育作為一種社會活動區別於其它社會活動的根本特徵,即「教育是什麼」的問題。它反映出教育活動固有的規定性也即其根本特徵。

(2)關於教育本質的四種觀點:上層建築說;生產力說;特殊范疇說;多重屬性說。

(3)人類的教育有社會性、目的性,這與動物的本能教育有本質區別。人類教育本質是有目的的培養人的社會活動。主要表現在以下三點。第一,教育是人類所特有的社會現象。第二,教育是有意識、有目的、自覺地對受教育者進行培養。第三,存在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響三種要素之間關系。

宏觀的教育的唯一特徵是「著眼於人的素質、能力」,這表明判別某個活動是不是教育不在其結果如何。現實中,不是所有的教育活動都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有的甚至會失敗。而有些活動,如研究活動、宣傳活動雖然可以影響人的素質、能力,卻並不是人們所公認的教育活動。

當人們持不同的立場著眼於人的素質、能力時,能從正反兩方面來對待人的素質、能力,正向的去開發、加強人的某些素質、能力,反向的則去削弱、抑制人的某些素質、能力。

人的素質、能力有先天和後天之分,先天的與其它動物一樣,是大自然長期進化造就的。後天的又分為兩種情況,其一為人們不經意間獲取的,或非刻意成就的;其二是人們刻意造就的,宏觀的教育就概括了所有刻意於人的素質、能力而進行的活動。

在教育學界,關於「教育」的定義多種多樣,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般來說,人們是從兩個不同的角度給「教育」下定義的,一個是社會的角度,另一個是個體的角度。

前蘇聯及我國一般是從社會的角度給「教育」下定義的,而英美國家的教育學家一般是從個體的角度給「教育」下定義的。從社會的角度來定義「教育」,可以把「教育」定義區分為不同的層次:

(1)廣義的,凡是增進人們的知識和技能,影響人們的思想品德的活動都是教育。「教育」看成是整個社會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分配著且承擔著一定的社會功能。

教育最本質性的理解,就是社會對人們思想的知識灌輸和行為指導;一,教育的對象是人;二,內容必須是良性的有意義的。從而使人民去改造社會。

(2)狹義的:指個體精神上的升華。這種定義方式強調社會因素對個體發展的影響。把從個體的角度來定義「教育」,往往把「教育」等同於個體的學習或發展過程。

(3)更狹義的,主要指學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據一定的社會或階級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響,把他們培養成一定社會或階級所需要的人的活動。這個主要指的中國校園的應試教育。

教育是在一定的社會背景下發生的促使個體的社會化和社會的個性化的實踐活動。

⑸ 教育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形成於什麼時期

教育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形成於19世紀末,英語國家的人們先後用「ecation」 和「pedagogy」命名教育學,代表著教育學成為一門獨立學科。

教育學獨立的標志主要有:

1、研究對象方面,教育問題成為一個專門的研究領域。

2、使用的概念和范疇方面,形成了專門反映教育本質和規律的教育概念、范疇以及概念和范疇的體系。

3、研究方法方面,有了「科學的」研究方法。

4、研究結果方面,出現了一些專門的、系統的教育學著作。

5、組織機構方面,出現了專門的教育研究機構。

6、標志的出現前後經歷了約兩百多年的時間。因此,教育學的獨立是一個歷史過程,而非在一個瞬間完成。

(5)教育學起源於哪些學科擴展閱讀:

教育學研究對象

關於教育學的研究對象,有各種各樣的觀點,有人認為是「教育現象」,有人認為是「教育事實」,有人認為是「教育規律」,有人認為是上述三者中的兩項或三項,還有人籠統地認為是「教育」或「人」。這些觀點大多模糊不清,似是而非。

教育學的研究對象應是以「教育事實」為基礎,在教育價值觀引導下形成的「教育問題」,其目的在於探索和揭示教育活動的規律性聯系,以服務於教育實踐。

教育問題的提出標志著教育學的萌芽;教育問題的發展是推動教育學發展的內在動力,教育問題的轉換表明教育學研究傳統和範式的變革;對同一問題的不同回答就形成了不同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及其派別。教育學研究要有「問題意識」,防止「虛假問題」的出現,不斷地深化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