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每日班前教育有什麼意義
擴展閱讀
多少個以後告訴自己歌詞 2025-02-12 14:51:37
在手錶上怎麼找同班同學 2025-02-12 14:46:03

每日班前教育有什麼意義

發布時間: 2023-06-05 12:50:42

㈠ 班級常規教育對幼兒園的作用

一、理清什麼是常規 常規從字面上解釋是指需要經常遵守的規則和規定。我理解的幼兒園常規是指幼兒在幼兒園一日生活各種活動中應該遵守的基本行為規范,包括生活常規、游戲常規、學習常規。 二、知道為什麼要建立常規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應從實際出發建立必要的、合理的生活常規,並堅持執行。應該說,常規是保證幼兒園一切活動順利開展所必需的規定,只有做到既給孩子自主活動的空間,又有一定的規范要求,才能形成良好的常規。良好的常規對於班級保教秩序和幼兒的發展,都具有積極重要的意義,它能夠保證幼兒的安全,建立良好的班級活動秩序,有助於培養幼兒的良好習慣,還能夠促進幼兒自律能力的發展。因此,幼兒園班級常規的建立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了解培養常規的方法 孩子的年齡不同,能力、經驗、學習方式、發展水平都存在差異,因此教師在培養班級常規時要針對具體情況,採用不同的策略方法: 1.榜樣激勵法 榜樣激勵法是根據孩子「愛模仿」的年齡特點,強化一些孩子正確的行為,以此來激勵其他孩子向他們學習,以他們為榜樣,從而教育影響孩子的一種方法。如,冬天到了,遲到的孩子越來越多,老師對來得較早孩子進行表揚和獎勵,這樣可以激勵其他孩子向這些孩子學習,能准時來園。 2.表揚強化法 表揚強化法是指通過及時的表揚,強化孩子良好的行為,使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優點和進步,從而鞏固其良好的行為。如,小班孩子的自理能力比較弱,當孩子學會自己穿衣服時,老師及時在集體面前給予表揚,並送給孩子一個小小的禮物,強化其良好行為。 3.環境育人法 環境育人法是指將常規要求以圖畫、照片、圖示等形式展現在孩子面前,用來提示孩子遵守常規的一種方法。如,在圖書角張貼孩子安靜看書的照片,在洗手的地方將幼兒正確的洗手過程拍下並將照片貼出,使幼兒在環境的熏陶下自然養成良好的習慣。 4.巧妙引導法 巧妙引導法是指教師運用比較生動形象、風趣幽默的語言,引導幼兒理解並遵守常規的方法。比如當孩子吃飯掉米粒時,我們可以說:「哎呀,小公雞要來找漏嘴巴嘍,快把米粒吃干凈!」 5.兒歌鞏固法 兒歌鞏固法是指將常規教育內容寓於朗朗上口的兒歌中,通過反復朗誦,達到鞏固的效果。如在培養幼兒上下樓梯常規時,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帶領幼兒反復朗誦兒歌「小朋友,下樓梯,一個一個不著急,你不推,我不擠,開開心心做游戲……」,以此幫助幼兒養成安全上下樓梯的習慣。 6.問題討論法 問題討論法是教師與幼兒針對班級常規中存在的問題,共同進行分析、討論,從而改進常規的一種方法。這一方法適用於大班和中班幼兒。如玩大型玩具時的推推擠擠、玩區角游戲時的爭搶等,教師可以和幼兒一起分析其中存在的危險與後果,共同制定玩的方法、規則,逐步養成良好的常規。 四、熟悉培養常規時應遵循的原則 1.平等性原則 在班級常規的培養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與幼兒建立平等的師幼關系,讓幼兒親自參與常規的制定,尤其是中大班的幼兒,完全可以和他們共同探討班級生活中的安全隱患、生活中的煩惱,一起想辦法解決發現的問題,制定相應的規則,並參與規則執行的評價,從而真正調動幼兒遵守規則的自覺性。 2.一致性原則 良好的常規要經過反復的強化,最終才能轉化為幼兒的一種習慣。因此,在常規的培養過程中,切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不能時而強化,時而淡化,同班的老師、保育員之間要相互溝通,形成一致的要求,這樣的常規培養才能讓規則內化,形成教育的合力。 3.適宜性原則 在幼兒的常規培養過程中,要根據不同年齡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採取最適宜自己班孩子的方法,這樣才會使常規培養取得最佳的效果。如小班幼兒不吃胡蘿卜,我們可採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對孩子說:「小白兔最愛吃胡蘿卜,我們一起學做小白兔,大口吃掉胡蘿卜。」而對大班的孩子,我們則可以通過了解胡蘿卜的營養等方法使他們願意吃胡蘿卜。 4.示範性原則 「身教重於言教。」對年齡小的孩子更是如此。我曾看到以下一種現象:當幼兒午睡時,個別幼兒在說話,這時候,帶班老師直著嗓子說:「XX小朋友不要說話」。殊不知,她的這句話既影響了其他小朋友的休息,更讓幼兒產生疑惑:老師不也在大聲說話嗎?因此,當老師要求孩子做到進寢室要安安靜靜,自己首先要安靜,即使要管理,也應該悄悄地個別要求,為孩子做好示範,這樣孩子才會以老師為榜樣,不斷進步,逐步形成良好的班級常規。 良好班級常規的建立是一種日積月累的工作,我們既不能操之過急,也不能時緊時懈。只有充分了解本班孩子的特點,運用科學的理論和實踐的經驗,探求最適合的做法。相信只要有心,一定能讓常規這個法寶運轉自如,幫助自己更好地開展各項活動。

㈡ 每日班前安全教育內容是什麼

內容包括:安全生產思想教育、安全知識教育、安全技能教育。

(1)安全生產思想教育。安全生產思想教育的目的是為安全生產奠定思想基礎.通常從加強思想路線和方針政策教育、勞動紀律兩個方面進行。通過安全生產思想路線和方針政策的教育,提高各級領導、管理幹部和廣大職工的政策水平,使他們嚴肅認真地執行安全生產方針、政策、法律。勞動紀律教育主要使廣大職工懂得嚴格執行勞動紀律對實現安全生產的重要性。

(2)安全知識教育。安全知識教育的主要內容:企業的基本生產概況、施工工藝、機械設備、高處作業、腳手架工程、模板工程、臨時用電工程、文明施工、消防器材應用等安全基本知識。

(3)安全技能教育。安全技能教育就是結合本工種專業特點,實現安全操作、安全防護所必須具備的基本技術知識的教育。使每個職工都要熟悉本工種、本崗位專業安全技術知識,包括安全技術、勞動衛生和安全操作規程等。

(2)每日班前教育有什麼意義擴展閱讀:

班組安全教育學習之外還要不定期檢查,學用結合,要做到:

第一,在交接班時,對機器設備、安全設施、工器具、危險源點、現場環境、勞保用品穿戴、人員的精神狀態等進行檢查與交接,有問題要交接清楚並做好記錄。

第二,班中進行巡查,重點是設備運行狀況、人員操作行為、安全制度執行情況;

第三,本著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和便於工作的原則,把安全責任劃分到每個人。

第四,長期閑置的設備使用前要全面檢查,經確認合格後方可使用。

第五,有一段時間未上班的員工,要重點督促安全。

第六,對檢查出來的問題要及時整改,對自身不能解決的問題要及時上報,並敦促上級盡快解決。

第七,做好安全檢查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