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另類教育法讓孩子更易接受,該如何進行另類教育
另類教育法讓孩子更易接受,該如何進行另類教育?下面,一起來看一下吧!
健康的愛情表達:在孩子們面前勇敢的表現自己
很多父母會認為夫妻之間的親密行為應該避免孩子。否則會對孩子的成長毀漏產生不好的影響。專家認為,父母之間的愛反而有益於孩子的情感教育。如果晚上想在家跳舞,可以在孩子們面前。因為重要的是,給孩子們看輕歌、跳舞、擁抱和親吻。如果孩子習慣了父母的親密行為,他和周圍朋友的關系會更加和睦。特別是他以後和相愛的人一起生活的時候仔余鏈,更有指導意義。
⑵ 另類的教育會事半功倍,有哪些另類的方式
第一次見面,就開始平等的自我介紹。讓他自己說說自己的優點。同時我把我的規矩講清楚。這樣,在以後的學習中,孩子心裡都有一個「行為規則」。所以,行為問題出的不多。但一旦孩子被老師在孩子頑皮時進行了打罵,作為家長肯定是不同意的,而且會找學校和老師的麻煩,所以呢,老師在體罰孩子時一定要慎之又慎,千萬別給自己找麻煩,以免影響自身的名譽。
就和交通事故一樣,雖然頻繁但畢竟少數。我們可以拿這些事例去教育。先教育再懲戒。比如讓他們自己選擇錯了想怎麼補償。這樣比粗暴簡單式懲戒更有效果。想達到目的,先去了解學生,知道了學生自身的情況,再去尋找合運的方法,。懲戒的目的是讓學生放正錯誤,不是為了懲罰學生。只要達到目地就行,別總想怎樣去懲罰學生。
⑶ 另類教育壓抑孩子個性
三四歲的孩子在家裡攀岩;為了讓孩子懂得守「規矩」,任憑孩子如何哭著喊餓,也堅持讓孩子餓上一頓;從來不提醒孩子做作業,即使知道孩子第二天可能遭老師批評……這些看起來非常另類的舉動,正越來越多地出現在80後家長中。
有家長認同這種做法,認為是對孩子獨立自主能力的培養;也有教育專家表示,這是現在家長對孩子要求越來越高的功利性表現,並且,這些另類做法具有特殊性,不適合所有家長照搬。
辣爸:Alen攀岩設備設計師
Allen從事的是岩壁設計、岩壁設備開發生產,同時他還是一名攀岩教練。Allen家裡的這堵攀岩牆高三米,面積約二十多平方米,設計方案全部出自Allen之手。
兒子的出生更讓Allen覺得這堵牆很有用。「小孩子的天性就是爬」,於是,他又重新設計。「我降低了難度,岩點用卡通形式的,還放了一些照片和玩具在上面,為的是吸引兒子的注意力。」
如今,快滿4歲的兒子幾乎每天都要在這面牆上爬上好多趟。「他在爬的時候,我們給他做保護。對於他來說,這個感覺就跟走路一樣。」有時候,兒子爬上癮了,可因為年紀小,Allen還得控制他的運動量。「一方面可以培養他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鍛煉了他的協調性。大概是一直就在攀岩的緣故,小傢伙的膽子和我朋友親戚家的小孩相比,大多了。」
辣媽:蔡能娜 時尚編輯
「現在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孩子們都順風順水地生活在蜜罐里,想吃苦都沒有機會,因此培養他們的抗摔打、抗挫折能力很有必要。」蔡能娜的觀點如她本人,年輕而時尚。因此,女兒還在上幼兒園大班的時候,蔡能娜就為她做了個選擇———學輪滑。「我小時候就挺好動的,以前學過滑冰。我覺得女孩子要有藝術氣質,但也得有運動細胞。」而這個選擇對於女兒而言,卻完全屬於強迫,「當時她很不樂意,膽小,怕摔。」蔡能娜就在旁邊拚命鼓勁消除膽怯。「剛開始時,每次摔倒了她就坐在地上哭,我就走過去,讓她在哪裡摔倒,自己就從哪裡爬起來。」
後來練多了,她就不再把摔跤當回事,而且還掌握了摔的技巧,怎樣讓自己少受傷害。上了一半的課程後,女兒就喜歡上了輪滑。如今女兒已上小學二年級,蔡能娜說對她的功課沒有抓得很緊,有興趣的課外愛好盡量去滿足,「俗話說,行行出狀元,我希望她擁有健康的身心,這比什麼都重要。」
辣媽:琪琪媽 公務員
8歲的琪琪很能幹,生活也很有規律。每天早晨起來,她先把自己的衣服洗掉,然後看一會兒書,到點了就自己步行去上學。現在一般孩子上學都是家長接送,琪琪卻是從幼兒園大班開始就獨自一人去上學。在家裡,琪琪常常會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她是同學們眼中的小老師,班主任對她的評價是「比同齡的孩子更懂事、更獨立」。
在周圍鄰居朋友的眼裡,琪琪的媽媽對她的要求特別嚴格。琪琪每次犯錯,媽媽都會嚴厲批評,從來不會心慈手軟。比如吃飯,規定20分鍾內必須吃完,否則就不能再吃了。有一次,琪琪眼看不能在規定時間內吃完飯,就趁媽媽不備,悄悄把飯倒掉了。結果到了晚上,琪琪肚子餓了,向媽媽要東西吃。媽媽不僅沒有給她吃東西,還嚴厲地批評了她。後來不管她怎麼哭鬧,媽媽都不理他。這一次挨餓的經歷讓琪琪以後吃飯再也不敢三心二意。再如琪琪上學忘帶作業本、回家忘記寫作業什麼的,媽媽也從來不會提醒她,而是「放任」她挨老師批評。
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於是「酷媽辣爸」開始蔓延。「酷媽辣爸」不是不愛孩子,收起愛是為了讓孩子能更好地成長。從某種程度上說,他們代表的是一種新的教育模式。生活的種種影響著現代家長,改變著他們的觀念。所以,這個與眾不同的教育模式反映了時代的特點,包含著各種各樣的內容。當然,正如所有其他的教育方式一樣,社會上對「酷媽辣爸」的評價,同樣也是有褒有貶。
反對的人說,「酷媽辣爸」的做法會讓孩子感覺到被忽略,不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贊成的人說,「酷媽辣爸」可以培養孩子獨立的性格,讓他們更快地適應這個社會。而對於其他家長來說,如何從「酷媽辣爸」教的東西中真正學到好的,分辨與選擇也需要智慧。
從小備受寵愛的王小姐對於自己堅定地扮演酷媽的角色,給出這樣的答案:由於在父母親「無微不至」的關愛下,她已經養成了依賴性強、遇事沒有主見、動手能力差等性格缺陷,並且很難改變。正因為如此,在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上,王小姐願扮演酷媽的角色,決不想再讓兒子重蹈自己的覆轍。
像王小姐一樣,很多母親顛覆「愛如潮水」的典型傳統母愛表達方式,奉行即使愛也要愛得深沉的信條,不會無條件地給予,也不會始終保持脈脈溫情,而是經常很不溫存地教孩子直面殘酷的人生。
一位已是「過來人」的曾先生表示,他以前曾看過一部日本電影———《狐狸的故事》,劇中一個場景一直令他難忘:一個風雪交加的夜晚,剛學會走路和覓食的小狐狸被父母趕到洞外。小狐狸站在風雪中凄厲地哀鳴著,一次又一次試圖回到洞里,可是每一次都被堵在洞口的老狐狸咬出去了,為的就是鍛煉小狐狸自己去討生活。而中國的父母不但對孩子大包大攬地承擔起無限責任,而且沒完沒了地為孩子盡義務。曾先生認為,這不是幫孩子,而是害孩子。
贊同曾先生觀點的家長們認為,樹立自立的意識對孩子非常重要。尤其是父母對子女偏寵,不僅管吃管喝,還要出錢幫子女結婚,幫子女養孩子,一直幫到父母動不了為止。這實際上是害了子女。
資深早教專家劉霞表示,雖然某些「酷媽辣爸」的例子只是特例,但也反映了一個普遍現象,就是如今家長越來越早對孩子提出要求,而且對孩子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了。家長們對於培養孩子各方面的能力顯得太急切了,反而容易給孩子增加壓力。3歲的孩子應著重開發語言能力,獨立能力則較多在4—5歲才能形成,現在很多家長提前採用一些另類的極端方式來促進孩子形成獨立能力,「從孩子的身心發展來說,這是不符合規律的做法,一旦孩子做不到,容易造成孩子沒自信。」
此外,也有教育專家認為,另類教育方式很難評價其本身是否正確,關鍵還是要看個體差異。對於這種另類的教育方式,也許的確在彌補孩子某些方面的不足很有效果,但是孩子畢竟是個體的存在,如果把別人的.教育方式生搬硬套,便會壓抑孩子個性的發展。尤其年齡較小的孩子,應該給他們營造一個健康快樂的成長氛圍。
除了有些殘酷的另類教育方式,還有很多「溫和」的方法可供家長們選擇,一樣也能讓孩子學習獨立、社交、勇氣、堅強和責任感。
養寵物可以培養孩子照顧另一種生物的責任感。照顧狗、貓等,可以讓孩子懂得什麼是責任感。
譬如,當家裡的小狗每天下午3點准時出現在門口等候小主人歸來時,孩子就不難理解什麼叫忠誠了,這遠勝於給他上幾堂道德課。而且,小狗會不斷將這個道理演示給小主人看。再比如,孩子有時會抓住小貓咪的尾巴虐待它,但事後,小貓還是不計較地和小主人一起玩。父母可以通過這件事教會孩子什麼是寬容,同時告訴他對待別人的錯誤也要學會寬容。
點評 :當然,如果父母工作很忙,沒有時間養寵物,可以讓孩子參與和鄰居一起遛狗,或者在放假時讓孩子給學校養的小豚鼠做個窩。
父母常常會鼓勵孩子要樹立遠大的志向、拼搏向上,但面對他的失敗,更多的常常是責怪和不知所措。
其實,孩子失敗時也正是最需要親情的時候。比如孩子參加比賽輸了,此時最好的做法是,趕快讓孩子離開現場,帶他到一個只有你們兩個人的地方,這樣可以不讓他在眾多小夥伴面前失態而尷尬。
點評 :同情可以使孩子感到被人理解,等他冷靜下來,你就可以和他深入交談了。此時的他不需要大道理,也不需要模糊的建議。不妨對他說:「下次再輸的話,你可以朝著天空大喊一聲。」此類實際的建議,遠比那些空洞的說教對孩子的身心更有幫助。
不少父母會認為,夫妻間在家的親昵行為應該避開孩子,否則會對孩子成長產生不良影響。專家們卻認為,父母間的相愛,反而對孩子的情感教育有益。
如果你們晚上想在家的客廳里跳一會兒舞,完全可以當著孩子的面進行,因為,讓孩子看到你們的輕歌曼舞,擁抱甚至親吻是非常重要的。如今孩子經常接觸到一些不太恰當的性信息和表達愛意的方式,父母有義務讓他們看到健康的愛情是什麼樣的。
點評 :對於孩子而言,習慣於父母的親密舉動會使他們與周圍朋友間的關系更融洽,尤其是對他們將來與所愛的人生活會更有指導意義。
⑷ 另類的教育會事半功倍,但存在哪些雷區
家長現在對於孩子的教育是越來越加的重視,也是因為孩子教育會影響到孩子一生的成長軌跡。那麼現在很多傳統的教育,其實不能夠適用於所有孩子的教育了,另類的教育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會存在一定的雷區。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怎麼樣才能採用一些先進的教育方式,讓孩子更好的接受一些理念。
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家長的以身作則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只有給孩子建立起一個正確的榜樣,才能夠讓孩子有模有樣的學這個正確的榜樣。所以說在家庭教育過程中,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才能夠帶領孩子走向正確的方向。而且家長在進行教育孩子過程中起到的只是一個引領的作用,並不能強制性的要求孩子。
⑸ 另類教育的重要性
另類教育,由英文AlternativeEcation翻譯而來,指的是和主流體制不同的教育。所以,也稱作為「非主流教育「,指的是包括了獨立學校、在家學習、學徒制和社會教育等范圍內的教育。其中,以某一個明確的教育理念為基礎,如」華德福」教育,也可歸結為理念教育。
雖然多數另類教育學校是由私人或法人經營,但並非全都如此。公立另類學校、公辦民營學校都是公民合作的例子。
意義
對體制教育的意義
另類在提供學生主流學校之外的其他選擇。 另類學校在學制、生活方面都和主流學校不同,而它們之間的個別差異也很大。
另一方面,另類教育對主流體制教育也能產生刺激、借鏡的功能。以台灣為例,在九年一貫課程改革中,參考了許多雅歌小學、種籽學苑的作法和精神。
另外,另類教育可能會慢慢成為主流或龐大到足以與主流學校並立,如德國的華德福學校。
對家長和學生的意義
在現代民主國家的人權概念中,父母有權選擇子女所受的教育,不受單一教育體系的限制。如果父母不願接受任何既存的學校教育,在家教育也是一項選擇。而另類學校的存在是教育選擇權的實踐。
另類教育讓學生和家長有多元的選擇機會,能適材適性地接受教育。許多另類學校是由需求相似的家長組織起來創辦的,像種籽學苑。
對學術界的意義
另類學校有各自的教育理念、教材教法;在行政組織和生活規范上,也比主流學校有更大的彈性。許多新的教育理念、實踐方式在另類學校能較快地實驗。
像蒙特梭利教法、華德福教育體系、民主教育中的學習契約、生活公約和生活法庭等,都是在另類學校發展出來的。
另類學校為教育界提供多樣性,這對促進其演化有高度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