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黨史學習教育的目標要求是什麼
黨中央印發的《關於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通知》,對黨史學習教育提出明確要求,概括起來就是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要達到的目的是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黨史的基本功能是以史鑒今、資政育人。
學習黨史不是為了學習而學習,學習黨史是要從黨的歷史中汲取思想的力量、信仰的力量、道德的力量、實踐的力量,從而統一全黨的思想、意志、行動,凝聚全國各族人民磅礴的力量。
(1)學習教育目標加強方面要求怎麼寫擴展閱讀:
意義:
1、增強歷史自覺,做到學史明理。
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就要認真總結建黨百年來的經驗教訓,准確把握客觀規律,深刻領悟黨的理論成果和思想偉力,培養歷史思維、歷史眼光,自覺按照歷史規律和歷史發展的辯證法辦事。
2、築牢信仰之基,做到學史增信。
信仰是人生前進的燈塔,是成就事業的不竭動力,是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共產黨人的信仰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它來自科學理論,來自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來自黨的堅強有力領導。
『貳』 黨史學習教育的目標要求是什麼
黨中央印發的《關於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通知》,對黨史學習教育提出明確要求,概括起來就是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要達到的目的是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黨史的基本功能是以史鑒今、資政育人。
學習黨史不是為了學習而學習,學習黨史是要從黨的歷史中汲取思想的力量、信仰的力量、道德的力量、實踐的力量,從而統一全黨的思想、意志、行動,凝聚全國各族人民磅礴的力量。
重點內容
2021年2月20日,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對黨史學習教育進行了全面動員和部署,為我們開展好黨史學習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教育引導全黨從黨的非凡歷程中領會馬克思主義是如何深刻改變中國、改變世界的,感悟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力量,深化對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的認識,特別是要結合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進程,深刻學習領會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堅持不懈用黨的創新理論最新成果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中共黨史學習教育
『叄』 對照黨史學習教育目標要求,自身在弘揚優良傳統、加強黨性錘煉方面還存在的差距和不足
說明:
關於「對照黨史學習教育目標要求,自身在堅定理想信念,增強歷史自覺,還存在哪些差距和不足」的回答,請參看本人7月22日的回答。請從本人在「網路知道」中的「史事品鑒」號中查看。
『肆』 家長對孩子的教育目標怎麼寫
家長對孩子的教育目標怎麼寫
家長對孩子的教育目標怎麼寫,父母最關心的就是孩子的健康成長,面對不易解決的問題,孩子可以尋求家長的幫助,父母對於孩子不必急於求成,為孩子提供更好的學習與生活,為大家分享家長對孩子的教育目標怎麼寫。
家長對孩子的教育目標怎麼寫1
1、孩子,媽媽為你在過去一年中的努力和進步感到高興,也希望你在新的一年內中可以繼續努力。要知道聰明與否並不是衡量成績高低的唯一標准,重要的還是你是否盡了你最大的努力。
2、從孩子的成績中,我看到了她的努力。並且在這個學期中,孩子也在積極地完成學校各科布置的任務,但是在學習中,態度和習慣還需要繼續加強,加油,你一定可以的!
3、孩子,你是一個睿智的男孩,你會理智的思考,有著面對問題積極探索的精神。在學校你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作為班級幹部你也做得不錯,這一切作為家長我們都很欣慰。但是你還有一些小問題,就是你的性格比較任性和馬虎,我們希望你可以在以後的學習和生活中,改掉這些小問題,做更好的自己。
4、一個學期過去了,我們也看到了孩子的努力和奮斗。我們做家長的感到很驕傲,不僅僅是因為孩子的勤奮好學,優秀的成績。更難得的是你寬廣的'胸懷和美好的品質。願你可以保持這份美好,在人生的路上都得更遠、更好。
5、相比你的學習成績,爸爸媽媽更在乎你是否擁有美好的品質和積極向上的心態。作為父母,我們希望孩子可以在以後的生活和學習中,尊重老師,友愛同學,不要互相攀比,學會寬容。我們相信你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家長對孩子的教育目標怎麼寫2
家長教育孩子的計劃
1、給孩子一個不易破損的筆記本,和他一起記錄自然界中的每一種現象,鼓勵他做自然筆記。
2、每周抽出一個晚上的時間,給孩子講一講自然界某一事物的特點和變化。
3、每月帶孩子去附近的花園或田野,山川或河流,並一起野餐。
4、收集自然界中的石頭、種子、葉片等並將其製作成標本。
5、每年春天,讓孩子種下一棵寫著他名字的樹或其他植物。
6、把這份計劃保存好,並製作成表格或掛圖,放在家裡顯眼的地方。
家長教育孩子的計劃建議
首先,盡早進行細致規劃
規劃的時間應該盡可能地提前,比如在選擇配偶時就要考慮對方有沒有可能成為一個好爸爸、好媽媽;要為孩子的出生准備穩定、安全、溫馨的成長空間;要較早地思考希望孩子成長為怎樣的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要如何進行照顧和引導等問題。
其二,幫助孩子實現完美的起步
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當然,這個完美起步不是要求孩子比別人早認識幾個字。對於人生的起步來說,最重要的是形成健康的人格,有自尊,有自信,相信自己能夠成功,友好地面對世界,笑對人生。在孩子的幼年期,要給孩子盡可能多的陪伴,讓孩子知道自己很重要,很受關注;要給孩子盡可能多的肯定和贊美,讓孩子知道「我很棒」。在積極的關注中,孩子會慢慢形成一些優點,如良好的智力,友善的品格,較強的自理能力等。這些有助於他們在走出家門之後繼續贏得周圍人的欣賞和支持。
其三,協助孩子完成學習任務,支持孩子追求理想
在學校教育開始之後,父母親基本上只要配合學校的安排就可以了。現在的優秀學校大都支持孩子在全面發展方面各有特色,父母親要理解學校的各種活動,鼓勵孩子積極參加;父母親要協助老師監督孩子的學習和發展,督促孩子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高質量地完成作業;父母親要主動與老師溝通,爭取老師對孩子的重視,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如果學校教育應試壓力較大,父母親要多利用周末、假日時間豐富孩子的生活,帶領孩子參與勞動、走進自然,讓孩子獲得盡可能全面的發展。如果孩子擁有遠大的理想,那麼,他在學習、生活方面的自主性會比較強,所以,父母親要配合學校,做好孩子的理想教育,鼓勵孩子追求夢想。
其四,慢慢放手,平等對話,積極關注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越來越不願意被看作孩子,他們的獨立能力和自我意識增強,父母親和他們的距離越來越遠。父母親要學會慢慢放手,站在不遠處關注他們的成長。父母親要多和他們開誠布公地聊天,在無私分享自己的經驗和觀點的同時,學會傾聽孩子的觀點。
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可能沒有什麼大事,幾乎全是雞毛蒜皮的小事,然而,沒有數十年如一日的陽光雨露,細嫩的小苗怎能成長為參天大樹?父母親對孩子的關心和指導是長期的,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智慧。雖然,很多人會說:「我很忙,抽不出時間。」於是,孩子被堂而皇之地移交給爺爺奶奶,父母親理直氣壯地追求自己的事業去了。
事業當然是重要的,養家糊口當然也是重要的,可是,教育孩子,經營家庭,何嘗不是值得一輩子用心經營的事業?
家長怎麼幫孩子制訂學習計劃
一、引導孩子主動制定學習計劃
研究表明,3—10歲是兒童學習習慣、學習能力養成的最佳時期,而制定學習計劃恰好是孩子自我學習、自我時間管理的重要鍛煉機會。所以,家長們千萬不能代筆,而是應慢慢引導孩子,讓孩子自己制訂計劃。如何引導呢?可以參考下面的「5W法「。
1、Why——為什麼學習。即學習的目的和意義。這是孩子積極、主動學習的動力。
2、What——學什麼。即學習的對象及目標。這是學習計劃的實質性部分。
3、Who——我是「誰」。即孩子的實際情況,例如,孩子的基礎水平,學習能力、個性特點、學習風格、優勢和弱項等。這是保證切實可行的重要前提。
4、Whom——向誰請求學習幫助,與誰一起學習。一個好的老師,一個學習能力強的學習夥伴,對孩子的學習都是極大的促進。
5、How——具體的學習方法和措施。這是確保學習計劃得以實施的必要條件。
二、學習計劃要目標合理,可執行度高
教育專家維果茨基指出,每個階段的孩子都有自己的「最近發展區「,即孩子的現有水平與經過一定努力可以達到的水平之間的區域。根據孩子的「最近發展區」確定學習目標,既可以避免學習目標過低,對孩子的學習沒有刺激和激勵的作用;也可以預防「好高騖遠」的惡果傷害孩子的學習熱情和學習積極性。
與此同時,計劃通過實施才有意義和價值。在孩子制訂學習計劃時,要提醒他不要把學習時間塞得太滿,要留出玩和運動的時間。也就是說,在一天的作息時間表裡既要有吃飯、睡眠、上課、課外活動的時間,也要有休息、娛樂的閑暇時間,還要留出同同學、朋友、家人聊天、看電視的時間。總之,一天的活動要多樣化,各種活動都應該適時且協調地進行。有規律而充實的生活是提高學習效率的基本條件。
三、學習計劃要有靈活性
假如某一天,孩子因參加學校運動會覺得身體非常疲倦,回到家後是堅持學習計劃努力復習當天功課呢?還是照顧身體情況早早休息?答案是後者。如果單純為了執行計劃,你硬要孩子一邊打盹兒一邊堅持在規定的時間里學習,或是不解完十道題目就不睡覺,這樣做的後果恐怕也不盡如人意。
需要指出的是,學習計劃既要有靈活性,又必須以基本不變為原則,這樣才有利於養成良好的習慣。倘若把什麼情況都看成是例外,隨便變更計劃,就難以養成好習慣。所以,在一開始制訂計劃時就要考慮留有餘地,計劃一旦訂好之後,就盡可能不要變動。堅持這一原則十分重要!
『伍』 關於幼兒園生活學習目標這方面的要求
回歸生活的幼兒園課程 一、讓幼兒教育關注幼兒真正生活 生活化是幼兒園課程的根本特徵,幼兒教育應該回歸幼兒的生活世界,關注幼兒真正生活。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在「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等口號的蠱惑下,形形色色的幼教課程、方案層出不窮,珠心算、讀經等許多並不是幼兒真正生活的內容也進入到課程之中。這樣的幼兒教育是遠離幼兒真正生活的。就像陳鶴琴先生所說的那樣:「五指活動的五指,是生長在兒童手掌上的,如果把這只手掌當成成人的,那麼兒童的身心發展就不能依據正常的途徑前進,而每次活動也因此變成枯燥乏味,脫離兒童實際生活。」幼兒園課程要積極理解和關注幼兒的生理和心理的發展,根據社會要求,積極營造適宜挑戰的環境,讓幼兒在自己真正的生活中獲得充分的發展。 二、讓幼兒用適宜的方式學習 幼兒園課程是生活化的,一日生活都有教育意義。幼兒在一日生活中會遇到很多問題,這些問題和困惑就是幼兒的學習機會。讓幼兒帶著問題去學習,這樣他們就有了學習的任務,而且這些任務是與他們的生活緊密相關並能在生活中得到運用的。在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是有情境性的,幼兒的發展特點也決定了他們的學習需要情境性。就像書中所提到的「實習場」的方式就是一種很好的情境性學習方式。實習場不是一個情境,而是情境脈絡,也就是一個接一個的情境。幼兒在實習場中的學習是整體的、綜合的、操作的學習。一個扎染布匹的實習場,除了扎染外,對材料的認識、測量、計數,對晾曬場的美化,同伴間的合作等工作,都能發展幼兒多方面的智慧。幼兒在不斷的操作過程中,練習了各種技能,獲得了全面的發展。因此,幼兒園課程要能提供合適的學習方式,讓幼兒在情境中帶著任務去操作、學習,獲得生長、生活所必須的一些經驗。 三、讓幼兒園關注課程文化建設 幼兒園課程建設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我國幼兒園在課程建設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也存在許多的問題,如幼兒園課程建設跟風情況較為嚴重,自我定位不清楚,課程建設處於「高原期」,不知如何轉向。這些問題都是和缺乏課程文化建設有關系。幼兒園課程文化建設並不是憑空而來的。在課程建設過程中,幼兒園會形成一定的幼兒園課程文化,只是園長和教師尚未注意。我們現在就要把這種無意識的行為轉化為有意識的行為。文化看似無形,但是可以通過許多有形的東西反映,如園長和教師的信念、教師知識、行事方式、物質環境,等等。我們要在了解自己的課程文化的基礎上,有目的地傳承原有的課程文化,並不斷改造課程文化,改善我們的課程,最終達到促進幼兒園課程建設也就是促進幼兒生命成長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