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樣認識教育的力量
怎樣認識教育的力量
一、要相信教育的力量
二、育人先育心
三、學校的首要的任務是培養人
四、學校不能培養沒有確定自己志向的人
五、沒有「活水」,素質就枯竭、衰退
六、沒有美的教育,就不可能有完整的教育
七、培養美好情感和品質是學校教育的基本目標
八、真正的教育是要培養一個人對他人、對社會和對人民的一種責任感
九、道德經驗是個人的精神財富
一、要相信教育的力量
相信教育的力量,就是相信自己的工作,相信我能夠成為自己學生的思想和感情的主宰,相信我能使最難教育的學生成為一個真正的人。對於一個教師來說,相信教育的力量,如同一個醫生相信生命的巨大力量一樣。醫生的精神准備是要為人的心臟跳動戰斗到最後一分鍾。如果一所學校相信教育的巨大力量,而且在那裡根本聽不到「他將是一個無出息的人」
這類不可救的話,那麼這個學校的學生集體的精神生活就具有無與倫比的樂觀主義色彩。
(第一卷796頁《培養集體的方法》)
1、教育是重要的
科學的發展,國民道德的進步以及新的共產主義社會關系的建立,都取決於學校,取決於教育過程的文明以及教育與教學方法的完善程度。((五卷本)第一卷89頁《全面發展的人的培養問題》)
2、教育是長輩和晚輩參與其中的共同精神活動
教育不是長輩的斷然命令和晚輩的恭順服從,而是長輩和晚輩參與其中的緊張和復雜的共同精神活動。(第五卷485頁《沒有信任便沒有教育》)
3、人是要教育的
人是要教育的,為此必須懂得用什麼去進行教育和怎樣進行教育。(第四卷753頁《和青年校長的談話》)
4、為每一顆年輕的心都找到一把金鑰匙
教育的任務在於,為每一顆年輕的心都找到一把金鑰匙,為每一個青年男女都開辟一個領域。在這個領域里,他們的能力能夠被喚醒並得以充分發揮。(第五卷244頁《勞動·志向·幸福》)
5、要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個兒童
教育才能的基礎,是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個兒童。我不相信有不可救的兒童、少年和男女青年。要知道,我們面前的這個人才剛剛開始生活在世界上,我們可以使這個幼小的人身上所具有的美好的、善良的、人性的東西不受壓制、傷害和扼殺。因此,每個決心獻身於教育的人,應容忍兒童的弱點。如果對這些弱點仔細地觀察和思索,不僅用腦子,而且用心靈去認識它們,就會發現這些弱點是無關重要的,不應對它們生氣、憤怒和加以懲罰。(第二卷537頁《給教師的100條建議》)
6、教育工作的實質是升華人的素質
如果我們說,教師的工作就是傳授知識,那麼,在我看來,這項復雜而尚未研究透徹的工作的實質,就是使人親眼看到知識使他得以升華,激發了為人的自豪感,使之迸發出智慧的火花,激勵他為正義思想的勝利而奮斗。(第五卷615頁《特殊的使命》)
7、舉世無雙的工作是塑造人
世界上有千百種職業、行當和工作:有的修建鐵路;有的建造房屋;有的耕種土地;有的救死扶傷;有的縫制服裝……但有一個舉世無雙的工作那就是塑造人。(第五卷599頁《父母教育學》)
8、真正的教育始於一個人為理想所鼓舞並能審視自己
在我看來,真正的教育始於一個人為理想所鼓舞,能認清自己,思考自己生活的意義和目的,審視自己是一個什麼人和應當成為一個什麼人。(第五卷589頁《寄語後來人》)
9、要用長遠的眼光看待活生生的教育工作
任何成功都是來之不易的。一切好的東西背後都是巨大的勞動。很重要的一點是要用長遠的眼光來看我們所從事的活生生的教育工作:一天從一堆沙土中淘出一粒金子,一千天就能淘出一千粒金子。(第四卷692頁《和青年校長的談話》)
二、育人先育心
育人先育心。在由人的精神財富外化而來的和諧的交響曲中,最微妙、最溫柔的旋律當屬於人的心靈。(第五卷499頁《沒有懲罰的教育》)
三、學校的首要的任務是培養人
1、學校的首要的任務是培養人
請記住:遠不是你所有的學生都會成為工程師、醫生、科學家和藝術家,可是所有的人都要成為父親和母親、丈夫和妻子。假如學校按照重要程度提出一項教育任務的話,那麼放在首位的是培養人,培養丈夫、妻子、母親、父親,而放在第二位的,才是培養未來的工程師或醫生。(第二卷294~295頁《怎樣培養真正的人》)
2、在校學習是一生中全面教育的開始
在學校的學習不應當是終結性的,而是人們在整個一生中全面教育的開始,智與美日臻完善的開始。(第五卷584頁《我的教育信念》)
3、學校是人民靈魂的主要塑造者
學校是人民的搖籃,就這個意義來說,它是人民靈魂的主要塑造者。學校對其學生們的文化面貌能夠打下永不消失的印記。真正的學校引以為自豪的是所有具有高尚品格的成年人把自己稱為是它的學生。你們崇高的使命就在於使所有的送自己的子孫到你們學校去學習的成年人,永遠處在這個學校的精神影響之中。(第二卷319頁《怎樣培養真正的人》)
4、學校應該讓青少年每一瞬間都處在真理明亮光輝的影響下
我心目中的學校是這樣的地方:在這里,生活和師生關系中的每一舉動都充滿著深刻的道德含義;在這里,形象地說,小小年紀的人日常生活中的每一瞬間都處在真理明亮光輝的影響下。(第五卷747頁《認知與信念》)
5、學校最重要的教育任務之一是培養起碼的人性
我認為學校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培養每個人用仁慈、懇切和同情的態度來對待一切有生命的東西,因為在這些東西身上體現著生命的偉大和美。沒有起碼的人性,就不可能有共產主義道德;沒有細膩的感情。缺乏同情心的人,也就不可能有崇高的理想。而缺乏同情心就會對人漠不關心,並從漠不關心發展到自私自利,從自私自利發展到殘酷無情。(第三卷635頁《公民的誕生》)
6、要把美變為心靈的財富
學校的任務在於,把美感和許多世紀以來創造的美變為每個人心靈的財富,變為個人的和人們之間道德關系中的審美素養。(第四卷549頁《帕夫雷什中學》)
7、學校是啟蒙的燈塔
學校並非知識的倉庫,而是啟蒙的燈塔。所有兒童的能力不可能相同,因而學校的任務就是培育他們的能力。(第五卷620頁《要慎待兒童》)
8、要造就勞動創造者
我們所要造就的人,不僅能勞動,能操縱機器,而且還應該是一個聰明的、能深刻思考問題、情感細膩的勞動創造者。體力勞動的創造,在共產主義社會中將被認為是人的最崇高的精神財富。生氣勃勃的、活躍的智慧在建設事業,在情趣盎然的、充滿理智的體力勞動中起著主導作用。(第一卷314頁《學生的精神世界》)
9、學校要有精神生話
如果一個學生的智力興趣的世界僅僅局限於准備功課,如果除了必修課的知識以外別的什麼東西都沒有,如果智力生話只局限在學習的圈子裡面缺乏創造性的勞動,那麼,學校對一個人來說就會變成沉重的、枯燥的、單調乏味的事。只有在學校里充滿生氣蓬勃的多方面的精神生話的情況下,掌握知識才能變成一種吸引人的、使人願意去做的事情,這種事情就是到了學生畢業參加勞動以後也還能夠繼續下去。(第一卷100頁《全面發展的人的培養問題》)
10、學校和生活要互相聯系,德育和智育要互相結合
學校同生活相聯系以及學生的智育和道德相結合,是學校在社會發展中發揮其作用的一個重要條件。(第四卷7頁《帕夫雷什中學》)
11、學校需要的是活躍和熾熱的思想和研究精神
在學校里,真正的創造性勞動――首先是活躍和熾熱的思想,是研究精神。只有當教師具有活生生的個性時,只有當他把自己某種深思熟慮的東西注入普遍的東西時,最優秀和最精明的教育方法才能發揮作用。(第五卷415頁《惟有依靠你們》)
12、學校教書育人工作的成績首先取決於學生
我們整個學校的教書和育人的工作,其成績首先取決於我們的學生,取決於他們在多大程度上接受我們的教育。(第五卷623頁《教會學生學習》)
13、小學教育時期是最重要的一個時期
我堅信小學教育時期,則是最重要的一個時期。這個時期正是人需要受教育的一個界線,包括對人需要形成期的那個界線。正是在這個時期,應當去培養為他人幸福的那種慷慨胸懷……(第二卷190頁《怎樣培養真正的人》)
四、學校不能培養沒有確定自己志向的人
1、學校不能培養沒有確定自己志向的人
校門里不應當培養不幸的人,即沒有確定自己志向的人。(第四卷502頁《帕夫雷什中學》)
2、重要的是要用志向鼓舞人
在我們艱難的事業中,一個最棘手、最難以捉摸的工作,就是用志向去鼓舞人。……志向是同一個人對自己的約束,給自己的承諾,對自己提出的要求相聯系的。(單行本《青少年心靈美的培養》65頁)
3、青少年積極作用取決於他對未來的態度
對前途充滿信心,認為未來是通過現今社會成員的積極努力能創建的一種社會現實,這都是我們應當在學生身上形成的一種十分重要的道德特徵。(第二卷30頁《年輕一代共產主義信念的形成》)
4、教育的理想就在於使每個人去追求自己的頂峰
我認為教育上一個重要的目的,就在於使每個人在童年時代就能體驗到人對義務頂峰的追求是一種魅力和美。教育的理想就在於使每個人去追求自己的頂峰,不要迷失通往頂峰的方向,更不要從旁而過。只有精神力量才能使人成為真正的人。(第二卷221頁《怎樣培養真正的人》)
5、應當為年輕的心靈照亮通向理想的道路
理想生活中的光輝形象、一切美好的東西和表現崇高的道德行為的光輝形象,不應當把少年照得頭昏目眩,而應當照亮他前進的道路,照清楚他自己心靈中一切美好的東西和丑惡的東西。這恰恰是我們應當做的。我們應當為年輕的心靈照亮通向理想的道路,而不是用雙手在他的心中亂翻騰,更不要把它「倒騰」出來。(第三卷658頁《公民的誕生》)
6、教育和培養具有遠大抱負的人是我們的責任
我們肩負著教育和培養具有遠大抱負的人,他們首先要忠於崇高的思想,並准備為之獻出全部力量和生命。(單行本《關心孩子的成長》56頁)
7、要使每個人確立崇高的生活目的
道德教育的核心問題,是使每個人確立崇高的生活目的。個人對未來的憧憬,應當同今後十年、二十年、五十年的社會生活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優秀教師的經驗表明,如果學生為了未來不僅甘願獻出體力而且獻出精神力量,特別是毅力和情感力量的時候,可以說他們在青少年時期就有了崇高的生活目的。(單行本《愛情的教育》123頁)
8、每個孩子都有善良的志向和良好的願望
當你處理兒童思想上、感情上、認識上的差錯時,一刻也不要忘記每個孩子都有善良的志向和良好的願望。任何呵斥、任何威脅、任何想損傷兒童心靈的意圖都是不容許的。(第一卷838頁《培養集體的方法》)
9、一定要珍視少年的理想
少年和青年時期是富於幻想、富於浪漫主義的激情、對一切沒有經歷過的東西都十分有興趣的時期。……崇高的理想是我們生活中的最大特點。我們一定要珍視少年的理想,把它作為珍貴的東西保護起來。(單行本《關心孩子的成長》15頁)
10、要使學生找到適合於自己的未來的事業
教育的智慧、復雜性、令人心煩的困難以及其中的樂趣,在於如何使我們的每個學生在童年,特別是在少年時期就能在喜愛的勞動中找到適合於自己的未來的事業,並熱愛它使之臻於完善。這是培養有覺悟的公民,有覺悟的勞動者高尚行為的途徑。(第一卷722頁《培養集體的方法》)
五、沒有「活水」,素質就枯竭、衰退
1、沒有「活水」,素質就枯竭、衰退
只有當每個少年從教育者那兒得到「活水」,他們的才幹才能發揮出來。沒有「活水」,素質就枯竭、衰退。智慧培養出智慧,良心培養出良心,有效地為祖國服務培養出對祖國的忠誠。(第三卷543頁《公民的誕生》)
2、真正的教育是從教育者的素質開始的
教育者的個性、思想信念及其精神生活的財富,是一種能激發每個受教育者檢點自己、反省自己和控制自己的力量。而真正的教育,實際上就是從這兒開始的。(第一卷773頁《培養集體的方法》)
3、教師的素質是年輕人的精神支柱
年輕人的道德面貌、行為以及對待善惡的態度是由他們的精神支柱所決定的,而這種精神支柱牢固與否,取決於教師的個性、教師的思想是否豐富和他對我們生活的真理是否忠誠。(第一卷786~787頁《培養集體的方法》)
六、沒有美的教育,就不可能有完整的教育
1、沒有美的教育,就不可能有完整的教育
沒有美的教育,就不可能有完整的教育。……我認為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教會孩子去觀察美,同時去思考美和人的高尚品格。(第二卷232頁《怎樣培養真正的人》)
2、美育教會兒童看出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誠懇
美育的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教會兒童從周圍世界的美和人的關系的美中看出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誠懇,並在此基礎上在自己身上確立這種美。(第一卷《全面發展的人的培養問題》241頁)
3、美能磨練人性
一個人如果從童年時期就感受到美的教育,特別是讀過一些好書;如果他善於感受並高度贊賞一切美好事物,那麼,很難設想,他會變成一個冷酷無情、卑鄙庸俗、貪淫好色之徒。美,首先是藝術珍品,能培養細致入微的性格。性格越細致,人對世界的感悟越深刻,從而對世界的貢獻也越多……(第三卷887頁《給兒子的信》)
4、要為兒童打開通向美的世界的大門
作為兒童歡樂的締造者,教育者的權力正好在於為兒童打開通向美的世界的大門。(單行本《青少年心靈美的培養》36頁)
5、美蘊藏著強大的教育力量
在為人們創造財富與歡樂的結合中,通過認識美,比如說,認識一朵小花的美,岸邊上色彩斑斕的小石子的美,鮮紅色霞光萬道的美,朗朗語調的美以及人們的行為美來認識自己。在這種結合中則蘊藏著相當強大的教育力量,使你這個教育者能獲得真正神奇的才能,讓孩子的心靈為之震驚,並能讓其挺直起來,如果孩子的心靈在痛苦、不幸、災難的壓迫下彎曲了的話。作為兒童歡樂的創造者——教師的權利,恰好在於為幼小的兒童去打開通往美的世界的大門。(第二卷193頁《怎樣培養真正的人》)
6、孩子對美感受越早,自尊感就越高
小孩在發現自己周圍的美,並對這些美而感到非常興奮、贊嘆的時候,這宛如在照鏡子,會觀察到人的美。孩子對美的這種感受越早,對美的驚奇越精細,他的自尊感就越高。(《蘇霍姆林斯基選集(五卷本)》第二卷193頁《怎樣培養真正的人》)
7、要培養對美好事務的永不止息的嚮往
我們的任務就在於,要在每一個未來的物質生產的勞動者身上,培養出一種對認知、文化和美的永不止息的嚮往。(第一卷106頁《全面發展的人的培養問題》)
8、號召人們做一個美的人
進行道德教育,造就真正的人——就是在號召做一個美的人。一個人接受這種號召就會成為十分敏銳、易於接受教育的人,如果道德理想那些令人嚮往的東西能夠使他變成高尚的話。因為道德理想本身就是人的一種高尚的美。(第二卷192—193頁《怎樣培養真正的人》)
9、要在青少年心靈中訓練對美的感受
我認為對自然界美的感受,積極去創造美的東西,是對青少年心靈一種極重要的訓練,是使人力求看到人的美及其心靈美,力求去確立人自身那種美的東西並蔑視懦弱、畏縮、意志薄弱不可缺少的東西。(第二卷234頁《怎樣培養真正的人》)
10、要善於把永恆的美展現在孩子們的面前
我認為有巨大教育意義的一點,就是使孩子能看到、理解、感受到去喚醒大自然中的生命是一個很大的秘密。第一批春天花朵的開放,幼芽的萌發,第一批嫩草破土,第一隻蝴蝶飛舞,第一聲蛙叫,第一隻春燕飛來,第一聲春雷,麻雀第一次春浴,這一切我都當做永恆生命的美展現在孩子們面前。他們受到這種美的感染越深刻,去創造美的慾望就越強烈。(第二卷489頁《怎樣培養真正的人》)
11、努力使少年體驗到美的激勵和對美的贊賞
生活向我們證明:如果一個兒童對充滿了為人們創造出美這一崇高思想的勞動不理解,那麼他的內心就不能用細膩、體貼和容易感受的態度去對付那種細致而又「溫柔的」教育方法,他變得遲鈍。只能領悟原始的「教育方式」:大聲呵叱、強制、懲罰。由此而形成了少年們的粗魯無禮和無意識的破壞性傾向。正因為如此,我要努力使我的未來少年們,在童年期就能體驗到美的激勵和對美的贊賞,使他們的個人勞動成為產生這種感情的源泉。(第三卷412頁《公民的誕生》)
12、豐富審美需求和審美感需要智力上的深入發展
人在智力上的深入發展,是豐富審美需求和審美感的一個重要條件。因此,審美教育意味著向孩子廣泛介紹世界文化成就,介紹人類文化珍品。(第四卷538頁《帕夫雷什中學》)
13、要教會孩子能夠看到和感受到美。
對所見所聞的觀察、傾聽和體驗,猶如通向美的世界的第一個窗口。所以,我們認為很重要的一項任務就是教會孩子能看到和感受到美,而待他有了這些能力之後,則要教會他終生保持他心靈的贊美之情和善良之意。(第四卷539頁《帕夫雷什中學》)
14、在青少年時期對各種現象作出審美評價是極端重要的
一個人在青少年時期就能對周圍世界的各種現象作出個人的審美評價,是極端重要的。如果一個人的思想和情緒只是隨波逐流,跟著別人轉,那麼這種教育可說是不成功的。(單行本《愛情的教育》112頁)
七、培養美好情感和品質是學校教育的基本目標
1、培養美好情感和品質是學校教育的基本目標
為每一個人培養起善良、誠摯、同情心、助人精神及對一切有生之物和美好事物的關切之情等品質,是學校教育的基本的起碼目標。學校教育就要由此入手。(第四卷247頁《帕夫雷什中學》)
2、學校的中心任務之一就是培養高尚情感
學校的中心任務之一,就是培養道德的、理性的、審美的高尚情感。所謂高尚情感,這首先就是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文化,尊重本國每個同胞和世上每個誠實人的人格,對勞動人民的友愛、同志和兄弟情誼,認識和改造世界的快樂,以及對人類創造的文化財富的無私享用。(第四卷24頁《帕夫雷什中學》)
3、教育工作的最高目標是豐富青少年的精神世界
我的學生學習時絕不是死記硬背,而是在游戲、故事、美、音樂、幻想和創造的世界中進行朝氣蓬勃的智力活動。我希望孩子們能成為這個世界中的旅行者、發現者和創造者。觀察、思索、談論、感受勞動的歡樂,並為所創造的一切而自豪;為人們創造美和歡樂,並在這種創造活動中獲得幸福;贊賞大自然、音樂和藝術的美,並以這種美來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把他人的痛苦和歡樂放在心上,像對待自己切身的事情一樣對待他人的遭遇――這就是我的教育工作的最高目標。(第三卷137頁《我把心給了孩子們》)
4、在青少年時期就培養起豐富的感情
在形成學生道德面貌時期所培養的情感,不應局限於認識周圍世界。感情應是積極的。學校的任務是讓學生在青少年時期的活動中表現出鮮明的是非觀、要愛憎分明,感情豐富。一個人到了成年時期,他的情感、愛情是否高尚,取決於他在青少年時期愛什麼,恨什麼,同情什麼。(單行本《愛情的教育》100頁)
5、個人主義始於缺乏情感教育
假如你想要讓你未來的學生留心聽你的每句話,感受你的話,就要關心兒童家庭情感關系是否豐富的問題。道德怕心靈的孤單,如同思想怕周圍無人一樣。你要使兒童同別人由於相互負有義務、相互愛慕、尊重和關心而聯系在一起。你未來學生的道德,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自己是否把心靈獻一點給別人,或者閉鎖在自己的小天地里過著只關心自己和自己狹隘利益的生活。個人主義始於缺乏情感教育。(第二卷689頁《給教師的100條建議》)
6、教師要教會學生懂得人的情感
我們要教會學生懂得人的情感,這里有歡樂、痛苦、委屈、困惑、驚慌、羞愧和許多別的情感,它們表現在人們的眼睛裡,在不冷不熱的談吐里,在一個人或仔細觀察、或視而不見、或侃侃而談、或默不作聲、或行走站立、或喜怒哀樂的一舉一動里。(第五卷704頁《認識自己》)(第五卷718頁《認識自己》)
7、使孩子成為細膩、善良和溫柔的人很重要
我們努力使每個男女學生不僅成為堅強、勇敢的人,而且還要成為溫情、親切、富有同情心和溫柔的人。一個孩子越堅強,越富有成人的性格,使他成為一個細膩、善良和溫柔的人就越發重要。……只有出於善良之心而日益增強起來的精神力量,才能使人產生那種創造美的高尚情操。(第一卷700頁《培養集體的方法》)
8、不能讓孩子心靈中熾熱的感情冷卻
在激情的促使下,孩子們隨時准備立即採取某項行動。要知道,兒童的心靈才剛剛開始為他人的憂而憂,為他人的樂而樂,因此不讓他們心中這股熾熱的感情冷卻,而讓它流入人們的心中是那麼的重要啊!我以為一個教育者的職責就在於使孩子們在道德方面表現出來的這些感情日益加深並永遠保持下去。(單行本《關心孩子的成長》43頁)
9、少年隊組織應該具有生氣勃勃的情感生活
如果缺乏生氣勃勃的感情生活,少先隊組織就會變得軟弱無能、消極懶散。只有當一種思想表現為奮發的精神,表現在斗爭中,表現在遇到困難和克服困難的過程中的時候,它才能成為激勵少先隊集體奮發向上的因素。(第三卷688頁《公民的誕生》)
10、要使青年培養出標志人類高尚氣度之美的花朵
我們認為,最細致的教育任務之一,是要使青年能嚴肅地、心地純貞地對待一個新生命的造就;要使他們就像等待幸福的節日一樣等待一個新人的誕生;要讓每一個孩子的頭腦里產生的第一個想法是:我能給父母帶來快樂,沒有我,他們都不能生活,他們的快樂也就是我的幸福;父母給了我幸福,我應當永遠感激他們。愛――標志人類高尚氣度之美的花朵,要在人自然產生性要求之前,盡早考慮這枝花的潔美,要培養人的高尚情操。(第四卷318頁《帕夫雷什中學》)
2. 如何科學利用班級各種教育力量
加強德育工作是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和相互制約的一項全民性、社會性的系統工程。少年強,則國強。孩子的教育不是某一個人的責任,而是家庭、學校和社會共同的使命。如何將這些力量組合凝聚形成合力呢?
一、家校教育合力的形成,靠班主任主動融合。
1、身份定位
我認為,家長和教師之間的關系呈三種:一種是同事關系,有共同教育的對象;二種是企業與客戶的關系,老師代表著企業,家長是客戶;三種是向導與遊客的關系,老師是向導,家長是遊客。
2、責任分工
既然是同事關系,我們就有共同的目的:把我們共同的教育對象家長的孩子,老師的學生培養成人。
3、實現雙贏
企業要壯大靠客戶支持;客戶要滿意靠企業服務一流。只有雙贏,甚至多贏才能長久發展、共同繁榮。給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服務,使孩子茁壯成長,孩子快樂,家長信任,多贏局面機會出現。
4、提供建議
盡管現在家長素質有較大提高,也都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但是,忙於工作,忙於創業,把小孩子丟給保姆、全托或爺爺奶奶帶著大有人在;因為疏於引導,孩子與家長形成對壘者也為數不少;關心卻盲目關心的家長也不少。如此種種,教師應根據孩子成長中的需要適時給家長以必要的建議。譬如,高三了,有的家長過分關心小孩,讓孩子感到壓力好大;而有的家長又怕影響孩子,乾脆兩個月都不見一見。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只要我們和家長交流時注意說法的藝術、處事的哲學,只要是他知道你是真心關心他的孩子,家長是會通情理的,會是一個很好的合作者、協助者,家校教育合力就會隨機生成。
二、教師、學校合力的形成,靠班主任智慧組合。
學生不止是班主任教育,凡事參與其教學者、管理者都有其義務和責任。
1、學校要有對後進生的轉化、對優秀生的輔導等專項制度。
2、班主任將班級科任教師有力的凝聚在一起。
三、學生自主、互助潛能的發揮,靠班主任策略牽引。
1、本班資源利用。
2、同年級、校內校外資源利用,學習、借鑒,知彼知己,方可日長約進。這里要讓學生明白:跳出井底的那一刻,開闊的不僅僅是視野,更多的是心胸和前景。
3、已畢業資源利用。
學生有一種心理,只要是老師就會與他們有代溝,就是專制,就是強迫。利用學生資源他們容易接受,也容易仿效。形成教育合力,培養德才兼備可持續性發展的一代又一代學生,是學生本身、學校、家庭、社會共同的使命。
3. 怎樣加強幼兒教育
導語:幼兒教育是指學生上小學之前的非義務性教育。幼兒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它關繫到兒童的終身事業與幸福,推而廣之,關繫到國家社會。近年來,我國的幼兒教育取得了較快的發展和較好的成績,但也存在諸多誤區,有待進一步完善和解決。
怎樣加強幼兒教育
1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1.1 把好用人關。
首先應對幼兒教師的師資、學歷情況進行調查摸底。要公開招聘教師,讓教師強烈地感受到激烈的市場競爭已進入幼教領域,認識到幼教隊伍人才的競爭既是對自己的挑戰,又是發展自己的機遇。
1.2 注重崗位培訓。
為了提高廣大教師的學歷和業務水平,我們分期、分批組織骨幹教師參加省、州、縣舉辦的各種形式的崗位培訓,還多次組織骨幹教師外出學習、聽講座、座談交流經驗體會、吸取新信息等,拓寬了教師的思路,提高了教師的理論水平和教學水平。
除要求教師不斷地進行學歷提高外,我們還瞎伍把幼兒園教師職務培訓管理與教育部門職務培訓管理同步,聘請外校教師進行短期技能培訓,並讓骨幹教師擔負起培訓技能和以老帶新的重任。通過培訓,使教師們樹立了新的兒童觀、教育觀,了解了新動態、新信息,學到了先進的幼教理論與實踐經驗,使教師在職業生涯中不斷得到了鍛煉和提高。
1.3 建構評價機制。
我園制定了教師工作崗位目標責任制和工作評價體系,注重根據不同層次的目標進行定性和定量的評價。
2 狠抓教學常規管理
2.1 抓教學常規、強調一個"實"。
作為一個民族地區的幼兒園,教師教學思維僵化,教學方法陳舊。面對這一實情,我們首先把主要力量集中在教學常規管理中的教和學兩個方面,提出"抓基礎,重能力,高效率"的教學總體要求,在教法和學法的改革變化上花功夫。
由於切合實情抓住了牛磨殲或鼻子,因而變化非常顯著,近幾年,在辦園模式上有了較大進步。其次,教學常規不要過於繁瑣,必須精要易行、方便操作。幾年來.我們一直這樣去做,領導覺得教學常規便於抓、便於管,教師認為具體實在、好實行。切忌為抓常規而抓常規,搞成形式主義。
2.2 抓教學常規、堅持一個"恆"。
抓教學常規最忌時冷時熱、有始無終。而事實上這樣的工作也最容易三日風四日雨,虎頭蛇尾,形成一個"認認真真搞形式,扎扎實實走過場"的局面。我們深知其中的厲害關系,如果園領導對一項工作沒有恆心,那麼,作為教師就沒有持之以恆遵守"規矩"的救力,就很難使自己形成嚴謹踏實的教風。
2.3 抓教學常規、做到一個"柔"。
教學常規,說到底,都要貫徹到教師身上,要教師去落實。因此.教學常規的核心是教師,從這個意義上說,抓常規就是抓教師。教師中普遍存在的兩種心理狀態是"要我做"與・我應做"。教師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不僅有知識,更有責任感、事業心,只要稍加引導,完全能轉入"我應做"的狀態。
3 讓教師成為教育工作的主人
3.1 個體與統一。
如備課的目的是指導教師自己的教育工作,因此最重要就該是寫教師想寫的.而不是寫領導想看的。掌握了這一原則,我信針對不同水平的教帥提出了不同改絕的要求。
首先,對在幼兒園工作時間較長、業務能力強的教師提出了更高、更有效的備課要求。高級教師不必寫詳細的活動計劃,因為她們多年的積累已使她們具有較豐富的經驗,寫她們早以熟記在心的東西確實是一個浪費。為了更有效地促進她們,要求備課時能針對難點備出自己獨到的、更有見解的教育方法。
備課方面可以精簡,但在教育分析上要加大力度,因為她們已具有較高的分析水平,而對自己工作的反思又直接影響到自身教育水平的提高和下一步教育計劃的實施。其他教師像以往一樣備課。我們加大了對備課的批閱,批閱方式採取年級組長批閱或不定時的交叉批閱,並填寫評價分析表,對活動計劃的各個環節逐一進行分析、解決。這樣做的目的是使教師能在較高的起點亡開展教育工作,少走彎路。
3.2 自由與約束。
(1)時間的約束。教師主持教學要有一定的時間作為保證。
每天的'戶外活動游戲時間、室內游戲時間、教育教學時間……都該給與必要的保證。如果完全由教師自已掌握,難免會因教師自身的興趣愛好而產生偏頗,那麼全面發展將是一句空話。但如果把時間看得太死,教師又會為了遵守時間的要求而應付每一個時間段的教育工作:畫不完就不畫,玩不透就不玩。時間的約束不僅沒有起到保證幼兒發展的作用,反而會促使我們的教學活動流於形式,削弱了教師的積極性。
(2)檢查與被檢查。
檢查工作的目的是促進教師工作的主動性,使教育工作得到必要的保障。然而檢查的關系往往使檢查者不自覺地"擰眉立目",使被檢查者情不自禁"小心防範"、"心存不滿"。給教師造成陰影。因此,在檢查中,不論發生什麼情況,只要能給個合理的解釋,只要不是強詞奪理,就應該表示理解並給予必要的指導和幫助。
4 加強教學研究
教研工作是幼兒園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教學是幼兒園工作的中心,教研工作必須與教學結合起來才能發揮最大的效益。教學研究的成效直接關繫到幼兒園的教學質量,要想成為有特色、有發展後勁的幼兒園,一定要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
科研是教學管理的一個核心,沒有它你走不起來、發展不起來,更甭想飛起來。對教研工作的管理,是管理者的一項重要職責。要以教研促進教學,形成幼兒園特色;還可以通過教研活動提高教師素質.促進教師自我成長,激發教師的發展潛能。我們要求每位教師必須參力口,必須人人有課題。要為教師創造好的條件,提供好的服務,使每個教師都參與到教學研究中來。
總之,育人是一項特殊的工作,經驗再豐富的教師也無法即時看到教育的果實,有待同行們去探索、交流。但願我們能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及身心發展的需要,採用幼兒易於接受的、靈活多樣的教育方式進行引導,從而取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