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美德養成教育的內容怎麼寫

美德養成教育的內容怎麼寫

發布時間: 2023-06-03 16:41:29

❶ 幼兒德育教育內容

一、重視情感教育
幼兒入園之初,在與人交往方面帶有明顯的自我中心傾向,往往都是從自我角度出發,缺乏與人交往、合作等意識,因此我們將情感教育放在德育的首位,通過一系列的教學活動,教育幼兒熱愛父母、老師、小夥伴,與同伴友好相處,學會關心他人等等。
二、重視性格培養
每位幼兒都能夠保持樂觀愉快的情緒,積極活躍的參與各種游戲活動,興趣多樣,願意和小夥伴交往,願意接受集體制度規范的約束等。
三、重視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獨立能力的培養
每位幼兒都能獨立喝水、進餐、洗手、入廁、入睡。配合成人穿、脫衣褲等,幫助老師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教師提供給幼兒自主活動的時間與空間,讓幼兒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四、進一步加強禮貌教育與紀律教育
每位幼兒都要做一個有禮貌的好孩子,要對老師、同伴、親戚、家人有禮貌,早上入園向老師問早問好,不小心撞到同伴會說「對不起」,接受別人的東西或幫助會說「謝謝」,下午離園會對老師和同伴說「再見」,遵守班級班規。
五、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和同伴關系
教師對待幼兒的情感傾向很容易影響幼兒對同伴的親疏關系,因此,教師要做到平等對待每位幼兒,善於發現和保護每位孩子的特點,關心和愛護每一個孩子,對於需要幫助的幼兒及時給予幫助,同時引導幼兒學會同伴合作,尤其是幼兒剛(文章轉貼自實用工作文檔欄目) 入園,特別需要得到幫助和指導。

❷ 德育教育內容有哪些

德育包括下面這些內容:

1、愛國主義教育:愛國主義不僅體現在政治、法律、道德、藝術、宗教等各種意識形態和整個上層建築之中,而且滲透到社會生活各個方面,成為影響民族和命運的重要因素。

2、理想教育:是人們在實踐過程中形成的、有實現可能性的、對未來社會和自身發展的嚮往與追求,是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在奮斗目標上的集中體現。

3、集體主義教育:長期以來,人們憑直覺認為,私的概念是具體的,個人主義的定義容易理解,即是私利,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對此講得也比較透徹。而公的概念則被泛化,對於集體主義,則被視為抽象,看不見,摸不著,這是由集體主義的屬性決定的。

4、勞動教育:使樹立正確的勞動觀點和勞動態度,熱愛勞動和勞動,養成勞動習慣的教育,是德育的內容之一。

5、人道主義與社會公德教育:人道主義和文明行為這些道德是人類共有的基本美德,既是人類自身發展和自我完善的道德基礎,也是社會發展與進步的重要條件和標志。

6、自覺紀律教育:指的是使正確認識社會主義和集體紀律的意義,養成自覺遵守紀律的習慣和品質的教育,其履行《守則》。

7、與法制觀念的教育:用社會主義與法制的基礎知識教育,增強他們的社會主義公識,使他們懂得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懂得與自己生活直接有關的法律,養成自覺遵守法律的行為習慣。

8、科學世界觀和人生觀教育:是使樹立科學人生觀,並以其為指導,選擇正確的人生道路的教育。

9、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突出在社交、生產、生活上能與其他人保持較好的溝通或配合,能良好地處理生活中發生的各種情況。

現行德育課程內容的主要特點是:

1、生活化。遵循不同階段生活的邏輯,以的現實生活為主要源泉,以密切聯系生活的主題活動為載體。

2、綜合化。每一學段課程內容力求體現多重價值,整合多種學科內容。《品德與生活》包含了品德教育、科學教育、社會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內容。

3、生本性。課程內容主張從成長、發展與生活實際出發,從思想品德發展的現狀、問題和需要出發,尊重已有的生活經驗。

4、開放性。面向逐步擴展的整個生活世界,從封閉的教科書擴展到所有對有意義、有興趣的題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