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愛的教育》給我們的啟示
《愛的教育》的啟示:告誡人們不要有虛榮心和嫉妒心,要懷有感思之心,做任何事情要有勇氣,有膽量、有毅力、心中充滿愛,要做一個有禮貌、懂禮儀、講文明、懂得感恩的人。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對每一個幫助過你的人心懷感激,報以微笑,當他也遇到困難時,真誠地去幫助他。
《愛的教育》是義大利作家埃迪蒙托·德·亞米契斯創作的長篇日記體小說,小說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安利柯的小男孩,小說講述了他十個月在學校、家裡、社會的所見所聞,和他家人的信,和老師講的動人的每月故事。
(1)愛的教育教會什麼擴展閱讀
一、創作背景
義大利在1870年實現了民族統一,埃德蒙多·德·亞米契斯就成長於這個時期,當時的義大利人民的生活處境並沒有得到改善。埃德蒙多·德·亞米契斯受法國大革命的影響,愛國情緒高漲,希望藉助學校教育,藉助博愛、寬容的精神,傳播現代文明。
二、賞析
小說通過了一個小學生的所見所聞,反映了社會各個階層的狀況,以高尚的愛心情感聯系在一起,組成了一幅幅生動的人生畫卷。本書沒有任何虛偽的說解,沒有騙人的宗教宣傳,也沒有任何豪言壯語或標語口號。它是通過對生活的樸素的描寫,使人感受到人類多麼需要相互關心理解和幫助。
❷ 《愛的教育》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愛的教育》以日記體的形式,以一個名叫安利柯的三年級的小男孩的視角講述了他在讀書學習期間每天發生的有意思或者有意義的小事,真實記錄了他的成長過程。書中雖然每個小故事看似簡簡單單,平平凡凡,但以一個「愛」字貫穿全文,大至國家、社會、民族這等大愛,也有師生、父母、同學之間的小愛。
總是感覺到孩子已經上學了,長大了,應該懂事了,經常拿大人的標准要要求自己的孩子,當孩子達不到要求時,就認為孩子沒有認真對待,沒有專心去做,就著急的批評教育甚至棍棒伺候了,以致現在叛逆的孩子很多,離家出走或者走上絕路的都大有人在,所以作為家長需要認真地對待孩子的教育,要真正地為孩子考慮,要真正地走到孩子心裡去,成為孩子真正的朋友。
孩子就是孩子,他們不是成年人,要以對待孩子的態度去對待他們,教育他們,尊重他們,在他們成長的路上需要愛的教育,教會孩子學習,讓他們擁有愛心,讓他們懂得做人。
「愛的教育」這高尚純潔的典範讀本,帶來的情感及精神享受作為家長需要認真對待,感謝這一份「愛的作業」!
❸ 從《愛的教育》裡面你學到了什麼
《愛的教育》告訴我,一個人從小不僅要學好各種文化知識,還要學習比這更重要的東西—對祖國,對家鄉,對同胞,對弱者,對父母,對師長,對同學,對周圍所有人都要給予愛和尊重。書中的每一個故事都讓我動情,每一段字里行間都洋溢著兒童們的純真與情趣。 《愛的教育》的精彩之處和在於,每一篇小故事都有一個或幾個主人公,把每個故事拆出去也並不影響它的完整性,這尤其是照顧了讀者,特別是我們學生的閱讀心理和特點,使我們更容易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某個道理,使書中的人物更形象,性格特點更易於展現,其中讓我印象深刻地是有一篇「可愛的老師」的日記,作者細心地勾勒出每位老師的形象,「性格柔和」的「修女」老師對孩子們「發大聲和動怒是絕對沒有的」,但孩子們對老師的訓誡還是肅然起敬,這讓我想起了我們的王老師,還有另一位老師,則截然不同,她「用教鞭擊桌用拍手來使他們鎮靜」,但並沒有給孩子們帶來恐懼,反而讓孩子們依附著她的快樂,一幅幅畫面,表明了孩子們對老師真摯的感情,更證明了老師對孩子們的關心和崇高的,無微不至的,這位老師倒像極了我的陳老師,還有一篇「家長」的日記讓我印象深刻,它敘述著 「學生的父母」他們是與學校教育息息相關的一群特殊的人,他們容貌不同,職業各異,但卻都有著一顆「為孩子著想」之心,他們默默地接送孩子,關心著孩子的學習和生活,他們把對自己孩子的愛,遷移到孩子的同學和夥伴身上,他們因為同為父母,而變成「平等的友人」讀著這樣的描寫,記敘「學生的父母」的日記,我的心也會隨溫暖起來,會被其中濃濃的親情所感動,作為學生,我們更應該進一步理解,領會天下父母心,把感動和感恩扛在自己的肩上。 讀了這本《愛的教育》我們懂得了素質教育的重要性,成績雖然重要,但品德更重要,這本書可以說是素質教育的最佳讀本,它可以讓我們明確地感受到什麼是我們應該學習,什麼是我們不應該去做的,如此,我們才能更健康,更完善地體會出素質教育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