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離婚後怎麼教育孩子
導語:父母離異後,在生活方面多加照顧和關心孩子。父母不能因為離異就對孩子不管不顧,想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就要正面教育,以身作則。避免孩子心理性格殘缺,父母和老師可以採用正強化的辦法去開導孩子,多帶動孩子參加集體活動,慢慢忘記那些不快樂的事情。
離婚後怎麼教育孩子
第一,父母不應隱瞞離異的事情,學會開導讓孩子欣然接受事實
有些父母感情出現危機到了離婚的階段,可卻為了不讓孩子受到傷害就選擇隱瞞。可只是保不住火的,出現問題最好勇敢去正視,想辦法讓孩子了解事情的真相,並且引導孩子給他時間認可和接受事實。如果不能保證瞞孩子一輩子,那麼倒不如選擇主動和孩子坦白,否則日後孩子知道真相很有可能會對父母產生怨恨心理。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事情出來到時父母後悔已晚。
第二,父母離異,多給與孩子更多關心和愛護
離婚對一個家庭來說是一件痛苦的事,尤其對幼小的孩子來說更是殘忍的事。如果真到了離婚的那一步,父母也要告訴孩子對他的愛永遠不會改變。離異的父母應該要讓孩子勇敢接受和面對,不能因為這件事而壓抑消沉。告訴孩子,你們永遠是孩子的父母,這是不會改變的事實。一般單親的孩子會比較敏感,平時父母要多關心和愛護,多溝通多觀察,盡量給孩子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
第三,父母離異,努力培養孩子健康樂觀的心理素質
我有一個同學,當時就是因為父母離婚有輕生的念想,還好及時發現否則後果真不敢想像。許多孩子在面對父母離異後會變得十分謹慎,膽小,害怕自己成了一個沒人要的孩子,害怕父母因此不再疼愛自己。所以單親爸爸或者單親媽媽要注意,多給孩子講訴一些積極向上正能量的故事,告訴孩子再大的風浪總會有過去的一天。鼓勵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用自己自強的生活態度去感染孩子,也希望他以後能做一個對家庭對社會有擔當的人。
如何減少單親家庭對孩子的傷害?
積極的正能量會讓孩子成長為一個勇敢、堅強、自信、果斷、有獨立能力的人;消極的負能量會讓孩子成長為一個自卑、膽小、懦弱、退縮、無能力的人。所以,家庭的變故無形之中就已經給孩子造成了影響。因為,每天發生的事情都是實實在在的,是隱瞞不了的.。
重組的家庭很和睦,這是一個有利的因素,對孩子的傷會起到一定的療愈功能,但是,卻起不到治癒的作用。因為,孩子和親生父親是有情感聯結的,雖然發生變故的時候,孩子還小,可是這種血濃於水的情感聯結不會隨你們的婚姻結束而消失。他會在冥冥之中影響著孩子的成長,影響著你們之間的關系,影響著家庭系統的運轉。
不給孩子撫養費固然是不對的,作為一個父親應該受到道德上的譴責,可是,人為的斬斷孩子和父親之間的情感聯結,卻會對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傷害,如果您以此方式,以怨報怨,豈不是錯上加錯呢?對於當時只有四歲的孩子來說,父親的音容笑貌已經深深地印刻在了腦海里,即便孩子不說,並不代表心裡沒有。在孩子心裡,永遠會受到親生父親這根情感之弦的牽扯的。
家庭發生變故,及早告訴孩子,是比較合適的方案,而不是等到孩子長大了再說。這種善意的隱瞞就是一種謊言和欺騙,會給孩子造成一種混亂,特別是您對孩子錯誤的思想洗腦,並不會起到正向的引導作用。當孩子發出“以前的爸爸怎麼樣了”的疑問時,您的迴避和解釋讓孩子的內心更加矛盾和痛苦,所以才有了孩子的不耐煩。因為他所關心的是親生父親,而非您口中的“現在的爸爸”,這是不同的,您不願意麵對以前,就想修改孩子的“內存”,可是,有些記憶是永久性的,是不允許被修改和刪除的。
情感是有連貫性的,並不是分段進行的。找個機會把事實真相告訴孩子吧,不要隱瞞,實事求是,不要去責備和抱怨,事情既然已經發生,就要勇敢的面對,這就需要您和孩子的親生父親拿出足夠的勇氣,不帶有任何的偏見,為了孩子,彼此真誠以對,把所有的怨恨都放在一旁,目的就是為了孩子。
如果條件允許,建議您讓孩子和親生父親能夠有見面的機會,當然這需要您去協調多方面的問題,在不影響現在家庭生活的基礎上讓孩子和親生父親的情感再次聯結起來,這會對孩子的成長有幫助,同樣也會讓孩子更好的接受現在的生活,現在的父親,如果不去調整,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心中的怨恨也會越來越多,出現的問題也會越來越嚴重,孩子會把心中的模糊記憶轉化成對您的一種怨恨。
離婚父母應當如何處理孩子的教育問題?
父母離婚,子女常見的幾大問題:
一、自卑:離異家庭子女容易產生“我的家庭是不幸的”、 “我是沒人要的孩子”、“我的命不好”、“等消極悲觀的自我概念,如果再加上其它方面受到挫折,很容易導致自卑的性格缺陷。
二、孤僻:不和睦的家庭環境使孩子對人際關系感到緊張,“離婚不光彩,不願意讓別人知道,在同學中抬不起頭來”等想法使孩子不願意和人多來往,很容易形成獨來獨往、不合群的孤僻性格。
三、怯懦:有的父母離異後,往往把感情和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特別盼望孩子成材,顯示自己教子有方,因而對孩子束縛過緊,管教過嚴。久而久之使孩子心理負擔過重,害怕自己使父母失望,因而對父母敬而遠之,變得膽小怕事,怯懦退縮。
四、粗暴:離異家庭子女往往對父母的離婚行為不理解,或者是將離婚理解為父母的冷酷無情和極端自私,如果加上離婚前父母經常吵架打鬧,孩子感覺不到親情和家庭溫暖,容易產生悲戚、冷酷的心情,會形成粗暴的性格傾向。
如何改變?
一、正確認識並接納自己:父母離異的事實客觀存在,這不是子女的過錯,也沒有必要使自己長期處於自卑和怨恨中,那樣只會加重對自己的否定。要敢於正視現實,做到自強不息,用自己的行動贏得他人的尊重,能更好地發展自我
二、主動在新家庭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應該理解和尊重父母離異後的處境和感情,不要歧視自己的父母,要主動與家庭成員溝通,不要隨意猜疑、人為地製造矛盾,使新家庭里的成員彼此間真正做到心理相容。
三、主動把自己置於同齡群體之中:不要因自卑而懷疑同伴對自已歧視和冷淡,與人疏遠,應該自然誠懇待人,多參加集體活動。
四、加強自我性格塑造:事在人為,自己走自己的路,不要讓父母的遺憾延伸為你的不幸。
『貳』 父母離婚後怎麼教育孩子
單親隻身帶著孩子完成了家庭的重組,但是又該如何向孩子解釋家庭變故的問題呢?下面我整理了父母離婚後怎麼教育孩子,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離婚後孩子怎麼教育
父母雖然離婚了,但與孩子的關系永遠不會變。希望任何一方不要在孩子面前提另一方的不好,不要阻止父女/母女相見,盡量提供能與父親/母親繼續相處的寬松環境,讓孩子感受到父母雖然分開了,但對他的愛並沒有改變。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還應該和對方交換意見,制訂一定的計劃,兩人同時參與孩子的教育。孩子不是私人物品,不是一個人的,所以要共同努力教育好孩子。
1、父母不應隱瞞離異的事情,學會開導讓孩子欣然接受事實。
有些父母感情出現危機到了離婚的階段,可卻為了不讓孩子受到傷害就選擇隱瞞。可只是保不住火的,出現問題最好勇敢去正視,想辦法讓孩子了解事情的真相,並且引導孩子給他時間認可和接受事實。如果不能保證瞞孩子一輩子,那麼倒不如選擇主動和孩子坦白,否則日後孩子知道真相很有可能會對父母產生怨恨心理。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事情出來到時父母後悔已晚。
2、不要把自己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孩子身上。
有人離婚後,為了孩子沒有再婚,所以把自己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孩子身上,讓孩子學習、生活、身體什麼都不能有問題。不允許有一點點不完美。結果由於對孩子要求太高,孩子感到壓力很大,到了一定時候,孩子就會產生情緒爆炸,這時候的孩子就會出現心理問題。所以,父(母)親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在子女的教育問題上,要因人而異,自己也要有人生的目標,不要把目標全部寄託在孩子身上。這樣,一旦孩子的.教育出了問題,你自己就找不到目標了,就會茫然不知所措。
3、不要把氣撒在孩子身上。
有人離婚後稍有不順心,就拿孩子出氣。孩子過去是愛的結晶,現在成了出氣筒,成了對方的化身,搞得孩子不明不白、無所適從。不但如此,還把自己的不幸福歸咎於對方,在孩子面前說對方的壞話、宣洩自己的情緒,彷彿這樣自己就舒服了。久而久之,孩子遇事也會找個「替罪羊」出氣,這樣孩子的人格形成就有了問題,有的孩子漸漸變得心眼小,沒有肚量,遇事不冷靜,常在外面打架,惹是生非,甚至偷盜等。作為單身家長,自己要想辦法排除煩惱,當你情緒不好的時候不要和孩子交談,當你和對方產生分歧的時候,最好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生氣和吵架,應該展示給孩子人生積極的一面和陽光的一面。
單親爸媽應該怎麼教育孩子
1、讓孩子明白父母仍然愛他:繼續撫養孩子的一方要經常用語言和行動表達對孩子的愛,讓孩子感到愉快和安全,這樣他們的身心才能得到良好的發展。
2、細心解釋單親的原因,不要給孩子帶來任何消極想法:如果父母分開了,任何一方不得在孩子面前說另一方的壞話,更不能在分開後經常指責對方。要讓孩子慢慢明白分開是因為父母彼此不再相愛,是大人一種決定和選擇,而不是誰的過錯。
3、父親要身兼母職,母親要身兼父職:不管父母原來是哪一種養育方式,在變成單親家庭後,要適當改變自己,同時採取另外一種養育方式,讓寶寶的人格發展更加完整。
4、讓孩子學會承擔家庭責任:不要因為孩子失去父愛或母愛就格外地嬌慣他,要放心大膽地讓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讓孩子從小就知道自己對家庭也負有一定的責任。
5、針對單親家庭的孩子性格容易趨向內向和孤僻等特點,讓孩子多接觸社會,多為孩子創設一些人際交往的機會。
離婚小孩怎麼判
對於已經能夠擁有獨立思考和判斷能力的孩子來說,家長們應該以孩子本人的意願為准,孩子決定跟誰,就要尊重孩子的選擇。
一般來說,女孩子在成年之前,應與母親一起生活,這樣比較方便一些。男孩子無所謂,無論跟父親或母親都是可以的。
對於經濟實力懸殊比較大的父母而言,為了能夠保證孩子的吃穿用度以及學業教育費用,建議能夠選擇條件好一些的那一方。
一般來說,自身脾氣秉性好的一方比較適合撫養孩子,能夠盡可能地幫助孩子的心靈變得健康陽光一些。
如果夫妻間是因為第三者插足而分開的,則要考慮出軌一方將來的配偶人品如何,是否能夠好好對待孩子。如果不能,則不可以將孩子判給這一方。
『叄』 父母離異,離異家庭孩子的家庭教育應該怎麼辦
毋容置疑,父母離異對於孩子而言,是有一定的影響的。不僅影響孩子的學習,還影響孩子的性格,所以父母離異後對孩子的正確教育和引導尤其重要。
最後,要注意社會歧視對單親家庭教育的影響。
許多社會輿論信息過度強調了單親家庭教育的困難,誇張了單親家庭教育的危害,使得孩子內心處於恐懼、陰影當中。再加上其他小朋友無意的譏笑和諷刺,往往會令單親家庭的孩子陷入痛苦和混亂。他們既依賴於單親的爸爸或媽媽,又憎恨他們讓自己生活在嘲諷中。試想在這樣的情境中,孩子如何可以成長的好呢?所以家長要引導孩子正確看待社會評價,降低公眾輿論對孩子造成的負面影響。此外,家長要將離婚事件合理的告知孩子,讓孩子明白父母分開不是他的原因,反而會更加愛他。
『肆』 離婚後應該如何教育孩子才好
隨著離婚率呈逐漸上升趨勢,父母離異對子女的教育也是不容忽視。那麼離婚後應該如何教育孩子才好?以下是我分享給大家的離婚後教育孩子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離婚後教育孩子的方法
給兒童充分的愛撫。家庭的親人與幼兒園老師都要給缺損家庭的兒童更多的愛護,以補償孩子失去的愛,使孩子心靈上的創傷得以癒合,使他們身心健康。
父母給孩子的愛是真摯無比的,能給兒童無限的力量。但是,缺損家庭的兒童,既然已經在不同程度上失去了這種愛,那麼其他的有關親人、教師及同伴對他的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給予彌補,成為鼓勵兒童在人生道路上邁進的動力。
滿足兒童必須的物質要求。缺損家庭即使經濟條件較差,也應該盡量關心兒童的生活,盡量為兒童創造必要的物質生活條件,使他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同一般的父母雙全的家庭的兒童相差不是太大。如果稍微差些,也應該盡量向兒童說明道理,消除其自卑心理,使他們能正確對待。
培養兒童多方面的興趣和某種特長,鼓勵兒童積極成才。缺損家庭的兒童,由於心靈受了創傷,往往心情憂郁,而家長應該設法轉移他們的消極情緒。比較好的辦法是培養他們的各種興趣或某種特長。如學樂器、或學習唱歌、畫圖等,並鼓勵他們不斷努力,取得成績。這樣,兒童在生活中有了興趣愛好,有了追求的目標,情緒就會樂觀,性格也會在活動中受到鍛煉而日益堅強,從消極、悲觀的情緒中擺脫出來。
離婚家庭應該做到"文明離婚",離婚後,父母雙方都應該做到繼續關心孩子。目前不少離婚的父母,在離婚前爭吵、反目,離婚後,還繼續相互仇恨,不相往來,使兒童不勝痛苦。如何把離婚對下一代造成的心靈創傷減少到最低限度,這是很需要研究的問題。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諾特在《父母與子女》一書中提出這樣的主張:"離了婚的父母,雖然已經不是夫妻,但是最好的辦法是繼續做孩子的父母。"這話的意思是說,夫妻雖已離婚,但是父母與孩子的關系仍然存在,父母仍應該關心子女,為了孩子的幸福著想。如果父母雙方確實能夠為孩子著想,那麼不僅離婚後能繼續關心子女,離婚前也不應該相互詆毀、仇恨。以免刺傷孩子的心靈。
引導兒童積極參加集體性的社會活動。缺損家庭的兒童,由於遭受不幸,往往心情壓抑,性格內向,不喜歡社交。為此,家長和教師要特別注意引導他們參加集體性的社會活動,以培養其積極情緒和優良性格。
離婚後教育孩子的建議
1.父母雖然離婚了,但是,作為父母是永遠的,不能因為他們在家庭形式上的改變而改變,雙方共同負責孩子的學習、經濟支出等。
2.父母離婚並不一定是其中一方的錯誤。作為夫妻他們不合適,並不代表他們作為父母不合適。教育孩子不要受父母離婚時相互惡語中傷的影響,那隻是父母一時氣憤罷了。
父母在離婚後應盡快冷靜下來,並約定相互對孩子作哪些解釋。平時,應約定多強調對方的優點,淡化缺點。例如,夫妻因為其中一方有第三者之故離婚,所謂的“受害方”不應過分以負面信息教育孩子,不能要求孩子遠離另一方,應該強調對方的優點,如工作勤奮、熱愛家庭等。
父母應給孩子充分的機會,鼓勵孩子表達對父母的看法,尤其是表達怨恨、痛苦、失望等情緒。此時父母要認識到向孩子承認錯誤並不可怕,這樣做不僅不會失去孩子對父母的信任,相反,主動承認在離婚問題上的沖動和自私行為,反而能重新建立孩子對父母的信任。
離婚後教育孩子的注意事項
1、 不要在離婚後在孩子面前一味的貶低對方
雖然在夫妻的角度來說離婚了,“各奔東西”,但站在孩子的角度來講,內心還是盼望著父母可以破鏡重圓,有一個溫馨的家。所以倘若撫養孩子的一方故意破壞親子關系,經常在孩子面前詆毀前配偶的形象,這樣做不利於培植孩子健康的性心理,更影響他們將來的戀愛觀和婚姻觀。
2、 離婚造成的負面情緒不要發泄在孩子身上
誠然,離婚對絕大多數夫妻來說,都是一件不愉快的事。心中不免會產生復雜的情緒,比如悲傷、憤怒等等,但是切忌別把孩子當“出氣筒”或者“傾訴對象”,孩子沒有能力承接,離婚本身也不是孩子的錯。因此取而代之的是需要繼續給孩子溫暖和關懷,才能有利於其成長。
3、 離婚後,不要剝奪前配偶對孩子的愛
夫妻離婚,但父母與孩子的親子關系永遠不會改變。切勿禁止自己撫養的孩子與前配偶來往,甚至逼迫孩子不認對方,從而表達自己不滿的情緒,這樣做其實是剝奪了父母對於孩子完整的愛,將來對於孩子的人格完善會受到影響。
4、 夫妻離婚後,要與孩子多溝通
讓孩子對於父母離婚形成一個客觀正確的認識,而不是簡單看成是哪一方的錯誤。因此夫妻在離異前後,要多與孩子談心溝通,如果缺乏交流,有的孩子會把父母離婚的原因歸結在自己身上,出現不能悅納自己,喪失自信心等心理危機,極易出現偏激行為。
5、父母其中一方在離婚後要與孩子共同生活
離婚後其中一方應承擔起撫養孩子的義務,營造家的氛圍。切勿在離婚後把孩子全全交給長輩或其他親戚撫養,這樣做會造成孩子有被父母拋棄的感覺,產生自卑和怨恨,進而悲觀厭世敵視社會。
猜你喜歡:
1. 家長如何教育孩子的心得體會
2. 家長如何教育孩子心得體會
3. 孩子教育心得3篇
4. 家庭如何正確教育孩子的方法
5. 教育孩子學會堅持應該怎麼教育
『伍』 離婚後如何教育孩子
離婚後關於孩子的教育問題顯得非常棘手,父母離婚的陰影會給孩子的心理造成一定程度的傷害,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作為父母雙方應該怎樣教育孩子呢?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關於離婚後如何教育孩子的知識,歡迎閱讀。
一、自卑的性格問題
離異家庭子女容易產生「我的家庭是不幸的」、 「我是沒人要的孩子」、「我的命不好」、「等消極悲觀的自我概念,如果再加上其它方面受到挫折,很容易導致自卑的性格缺陷。
二、孤僻的性格問題
不和睦的家庭環境使孩子對人際關系感到緊張,「離婚不光彩,不願意讓別人知道,在同學中抬不起頭來」等想法使孩子不願意和人多來往,很容易形成獨來獨往、不合群的孤僻性格。
三、怯懦的性格問題
有的父母離異後,往往把感情和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特別盼望孩子成材,顯示自己教子有方,因而對孩子束縛過緊,管教過嚴。久而久之使孩子心理負擔過重,害怕自己使父母失望,因而對父母敬而遠之,變得膽小怕事,怯懦退縮。
四、粗暴的性格問題
離異家庭子女往往對父母的離婚行為不理解,或者是將離婚理解為父母的冷酷無情和極端自私,如果加上離婚前父母經常吵架打鬧,孩子感覺不到親情和家庭溫暖,容易產生悲戚、冷酷的心情,會形成粗暴的性格傾向。
離婚後教育孩子的方法
1、家長要引導孩子對家庭環境的.正確認識。
夫妻離異大多是有無法化解的矛盾才發生的,離異雖然出現新的問題,但畢竟從更大的痛苦糾纏中解脫出來。面對新問題,要敢於正視,並逐步去解決。對孩子不應長期隱瞞離異的事實,那樣反而增添一層苦惱。瞞是瞞不住的,蒙在鼓裡的孩子知道實情反而怨恨父母。 我曾接待一位自己帶孩子的母親,她讓孩子經常去父親那裡,只是隱瞞離婚實情。上了六年級的孩子感覺父母感情不好,因為全家從來不一起快快樂樂地出去逛街、遊玩。有一天,孩子要求父母跟他一塊去公園,母親不答應,孩子非常抱怨地說:「既然你們倆關系那麼不好,為什麼生下我?」一句話,說得媽媽流下了眼淚。我建議這位母親盡快與兒子談清楚,把離異的主要原因告訴孩子,而且分析利弊,要注意不能把對方說得一無是處,要盡量客觀,不能故意說對方的壞話。一般的說,孩子開始可能不理解,不願意接受離婚的事實,情緒低落。做父母的要保持耐心,雙方都跟孩子坦誠地交流想法,並表明對孩子的愛心與關注是一致的,而且永遠不會改變。隨著孩子年齡增長,閱歷增加,會逐步理解父母。這里,家長自身的心態是十分重要的,切不可憂煩重重,似乎低人一等。離異並不失去尊嚴,要努力昂首闊步地生活之路,讓孩子也有一個開闊的胸懷。
2、幫助孩子處理好同學關系。
孩子的心理壓力,很大程度上來自同演。家長要鼓勵孩子在班上有幾個要好的小朋友,經常一起學習,一起度周末。孩子的群體生活一旦正常,許多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如果有個別同學說了刺激性的話,家長不妨找那個同學聊一聊或者寫一封信。誠懇的態度和有理的分析,會使孩子懂事的。而找孩子的班主任反映一下情況,請班主任以適當的方式大班上講清道理,造造輿論,正確對待這種情況。
3、注意觀察孩子的言行,及時解開孩子的思想疙瘩。
單親家庭的孩子往往比較敏感,有些事情會使他們產生微妙的心理變化。家長要多注意孩子的言行,發現有異常的苗頭,及時跟孩子談心,了解情況之後,能及時疏導的就及時疏導。有的問題一下子解決不了,要進行更多的調查分析,考慮妥善的解決措施。有一位父親帶兒子生活,兒子考初中時,分數沒有達到預定的標准,父親出於生氣,就說孩子不爭氣,不努力。其實,父親冤枉了兒子,兒子學習是非常用功的,僅僅距要求的 95分差了 1分。兒子很長時間不愛理父親,覺得父親不實事求是,要是媽媽在身邊,肯定不會這茁壯成長。這位父親對兒子說:「我一個人拉扯你不容易,你居然不理我!」家教專家告誡家長:「要讓兒子給你提提意見,耐心聽聽有好處。」家長照專家的話做了,了解了兒子的心態,承認自己太偏激,沒有肯定兒子的努力精神,父子倆又和好如初了。
4、讓孩子接觸其他長輩,接受多方面的教育影響。
如果是離異家庭,不管哪一方帶孩子,都應該讓孩子與另一方面有接觸與交流的時間,感覺父母之愛。雙方都要講理智,切忌在孩子面前「爭龐」。如果有可能,應該讓孩子與父母同時團聚,這在現代社會不僅應該,而且可能。不是夫妻,也可以是朋友嘛,何況還有共同的下一代。
還要讓孩子與其他親友中的長輩接觸,擴大孩子的交往面,家長的同事也是交往對象。這對孩子的成長有好處。此外,單親家庭的家長,要多給孩子當家作主的機會,讓他們多為家長分憂解難,還會有利於他們盡快地成熟起來。如果因為是單冷凍,不包辦代替太多,惟恐苦了孩子,反而對孩子的成長不利。
『陸』 離婚後應該如何正確教育孩子
父母離異對於孩子的成長是有非常大的影響的,因此做父母的要多留意孩子的感受。正確的教育孩子。以下是我分享給大家的離婚後正確教育孩子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離婚後正確教育孩子的方法
第一、針對孩子這樣的問題:“跟他獨處時他問我:為什麼不能跟我一起生活? 既然你也搬到了離孩子學校較近的地方居住,建議考慮把孩子接回來。
第二、傾聽溝通,正面回答孩子的問題。孩子這樣的問題:“為什麼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樣,跟爸爸媽媽一起生活?為什麼離婚了不能再結回去(現在我跟他爸爸都有了新的家庭)?”告訴孩子,離婚為什麼不能再結回去,等你長大了我們再談。學校里有不少父母離婚的孩子,他們都一樣過得好好的。父母離婚只是不在一起生活而已,不要把父母離婚的事掛在心上,現在,除了媽媽和爸爸不再是夫妻外,對於你,爸爸媽媽的身份角色,永遠不會改變,對於你的愛也同樣不會減少半分,你依然是我們共同的最愛的孩子。不要過解釋,解釋越多越亂。
第三、緊密融洽親子關系,給孩子以心靈上的歸宿。首先融洽孩子與親生父母的關系,讓孩子切實感受到,雖然父母分開了,但都依然愛他,都是他心靈的港灣和堅強的後盾;也需要融洽孩子與繼父,繼母的關系,否則孩子無論與母親生活,還是與父親生活,都會有一種寄人籬下的感覺。
第四、調整自我生活態度及對孩子態度。離婚後,撫養人自身的生活態度,會對孩子產生極大的影響。莫一直對離婚耿耿於懷,認為厲害傷害了孩子,一直用虧欠和補償心理對待孩子,這會培養成孩子的受害者心理,導致孩子敏感、脆弱,擔心,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第五、轉移孩子注意力,多方開發他的興趣愛好,引導他發現學校里的樂趣,在同學中建立好良好的同伴關系,好好學習,多交好朋友。總之,孩子只要過得愉快,這些問題很快就不是問題了。希望以上分析對你有所啟發和幫助,但因文字溝通有很大局限性,如果自我調整困難,及時帶孩子進行正式的心理咨詢調整化解。
離婚後正確教育孩子的注意事項
第一,父母不應隱瞞離異的事情,學會開導讓孩子欣然接受事實
有些父母感情出現危機到了離婚的階段,可卻為了不讓孩子受到傷害就選擇隱瞞。可只是保不住火的,出現問題最好勇敢去正視,想辦法讓孩子了解事情的真相,並且引導孩子給他時間認可和接受事實。如果不能保證瞞孩子一輩子,那麼倒不如選擇主動和孩子坦白,否則日後孩子知道真相很有可能會對父母產生怨恨心理。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事情出來到時父母後悔已晚。
第二,父母離異,多給與孩子更多關心和愛護
離婚對一個家庭來說是一件痛苦的事,尤其對幼小的孩子來說更是殘忍的事。如果真到了離婚的那一步,父母也要告訴孩子對他的愛永遠不會改變。離異的父母應該要讓孩子勇敢接受和面對,不能因為這件事而壓抑消沉。告訴孩子,你們永遠是孩子的父母,這是不會改變的事實。一般單親的孩子會比較敏感,平時父母要多關心和愛護,多溝通多觀察,盡量給孩子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
第三,父母離異,努力培養孩子健康樂觀的心理素質
我有一個同學,當時就是因為父母離婚有輕生的念想,還好及時發現否則後果真不敢想像。許多孩子在面對父母離異後會變得十分謹慎,膽小,害怕自己成了一個沒人要的孩子,害怕父母因此不再疼愛自己。所以單親爸爸或者單親媽媽要注意,多給孩子講訴一些積極向上正能量的故事,告訴孩子再大的風浪總會有過去的一天。鼓勵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用自己自強的生活態度去感染孩子,也希望他以後能做一個對家庭對社會有擔當的人。
總之,父母離異後,在生活方面多加照顧和關心孩子。父母不能因為離異就對孩子不管不顧,想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就要正面教育,以身作則。避免孩子心理性格殘缺,父母和老師可以採用正強化的辦法去開導孩子,多帶動孩子參加集體活動,慢慢忘記那些不快樂的事情。
父母離婚對孩子的影響
01、父母離婚會讓孩子生活中有陰影。幸福的家庭中,爸爸愛媽媽,孩子和爸媽都能生活得很幸福,因此這樣的家庭能給孩子一個很好的生活環境。但是父母離婚會讓孩子生活中有陰影的,會讓孩子很疑惑為何別人有爸媽陪伴而自己卻沒有。孩子的生活會有陰影的,這讓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留下很多不好的印象,這對孩子的未來是非常不利的。
02、父母離婚會讓孩子缺乏安全感。孩子本來就應該在父母的庇護下茁壯成長的,如果父母離婚,那麼為孩子擋風遮雨的那片天就不見了,那麼會讓孩子特別沒有安全感的。因此作為父母的要將家庭關系維持好,這樣才能讓孩子生活得更好一些,否則會讓孩子對任何事情都害怕,沒有安全感,會成為一個非常膽小的人。
03、父母離婚會讓孩子變得孤僻。孩子如果生活中一個離異的家庭中的話,無論是隨著爸爸還是媽媽,他的內心都會缺少一份愛的。這時候他就會慢慢變得不愛說話,性格變得很孤僻。在和別人孩子交流的過程中也會存在一些問題,因為自己不能像別的孩子那樣有爸媽陪伴,因此孩子常常會一個人,這對於他的成長來說是非常不利的。
04、父母離婚會讓孩子性格上有缺陷。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需要大人給予更多的關愛的,如果缺少這份關愛的話,那麼孩子的性格也會有所缺陷。尤其是在不完整的家庭中,面對這種爭吵和不幸福,孩子的內心也是會有所扭曲的。而且孩子的內心世界還沒有完全成型,他最初見到的畫面會在他腦海中停留很久,因此如果不想讓孩子性格有缺陷的話,作為父母的要多承擔責任,維持好這個家庭。
05、父母離婚會讓孩子得不到足夠的關愛。父母離婚後會慢慢組建自己的新家庭,而孩子無疑就成了彼此的負擔,這時候雙方都不會把愛放在孩子身上,因此此時孩子是非常痛苦的。孩子在離異家庭中已經是很不幸福的了,如果再得不到父母的關愛,那麼會讓他更加痛苦的。
06、父母離婚會讓孩子壓力過大。父母離婚後,孩子會隨著其中一方,由於遭遇了一次不幸的婚姻,有的父母會將自己的精力都花在培養自己的孩子身上,自己也沒有勇氣再去經營另一段婚姻了。因此這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壓力,會讓孩子生活得很痛苦的。孩子雖然能得到父母中一方的關愛,但也承受著很大的壓力,因此是很難受的。
07、父母離婚會讓孩子心中積累仇恨。父母離婚無論是什麼原因都會讓孩子心中都有些陰影的,而且面對父母之間激烈的問題和爭吵,孩子心中多少都會有一些仇恨。因此如果孩子不能及時明白父母之間的難處,那麼心中就會慢慢積累一些對父母的仇恨,會埋怨他們沒有給自己幸福的家庭和生活。這對孩子的成長是相當不利的。
08、父母離婚會讓孩子恐懼婚姻。如果一個孩子是在離異的家庭中成長的話,那麼他對於婚姻問題也會很敏感。在經歷過父母失敗的婚姻給自己帶來的影響,他會在內心深處就會有一些逆反的心理和情緒,對於婚姻生活會很恐懼。等到孩子長大成人了以後,自然對婚姻沒有很高的嚮往,反而會有很強烈的逆反心態。
猜你喜歡:
1. 初一家長應該如何正確教育孩子
2. 老師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是什麼
3. 家長如何教育孩子的心得體會
4. 家長如何教育孩子心得體會
5. 教育孩子學會付出應該怎麼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