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教育法律法規有哪些
我國實行的是九年義務教育制度。義務教育是國家統一實施的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教育,是國家必須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業。我國的教育法律法規主要包括以下4部:1、《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2、《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接受教育既是一項權利,也是義務。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第二條 國家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制度。
義務教育是國家統一實施的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教育,是國家必須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業。
實施義務教育,不收學費、雜費。
國家建立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保證義務教育制度實施。
⑵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所頒布的有關學校教育的政策文本有哪些
我國義務教育課程的變革過程
就義務教育的法規和制度來看,新中國成立後在國家和頒布的一些文件中,也提出過普及小學義務教育的問題。並且,1982年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首次用法律形式確定,在我國要普及初等義務教育。但是,這畢竟不是專門規定義務教育問題的法律,它不能標志著我國義務教育制度的確立,不是區分普及教育和義務教育的里程碑。1986年4月間日,我國國家主席批准並公布了由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只有這一法律公布實施,才是我國義務教育制度確立的標志。從此,我國的基礎教育事業將進人一個新階段,課程的設計和實施才會深入進行改革,逐漸發生質的變化。
就課程教材建設而言,自新中國成立到20世紀如年代與《義務教育法》相配合的課程計劃的實施,在這近50年的歷程里,我國"一共頒發了6個小學教學計劃、13個中學教學計劃;編訂頒發過7套教學大綱,組織編寫過7套中、小學統編的通用教材。"台灣同行把內地的"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和教科書"稱之為"三教"。
⑶ 教育法律法規有哪些
教育法律法規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隨著教師待遇的逐步提高以及國家、社會對教師職業的持續關注,使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投身教師招聘考試行列中來,因此教師招聘考試難度也隨之水漲船高。由於教師職業的特殊性,因此在備考過程中不僅要掌握教育理論知識、學科知識等,還需要掌握必備的法律常識。
2、教育的作用在於促進社會發展和進步。教育可以為社會創造叢棗更多的人才,提高整個社會的文化水平和經濟水平,促進科技進步和文明進步。教育可以培養出更多的創新人才和科學家,推動社會向更高的層次發展。同時,教育也是傳承文化的重要手段,可以保持和發展各種文化傳統,促進文化多樣性和交流。
⑷ 這些教育政策法規你想知道的都在這里
這些教育政策法規你想知道的都在這里
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青少年的健康成長事關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青少年作為未成年人,正處於學知識長本領的關鍵時期,他們的受教育權有國家法律的保障。現將相關法律法條摘要給家長們和同學們進行學習。希望家長們認真履職盡責,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權;廣大同學珍惜受教育權利,履行受教育義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十九條:國家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制度。各級政府應當採取各種措施保障適齡兒童、少年就學。適齡兒童、少年的父母或其它監護人以及有關社會組織和個人有義務使適齡兒童、少年接受並完成規定年限的教育。
《義務教育法》第塵薯五條第二款:適齡兒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應當依法保障其按時入學接受並完成義務教育。
《喊兄租義務教育法》第十一條:凡年滿六周歲的兒童,其父母或者法定監護人應當送其入學並完成義務教育;可以推遲到七周歲;延緩入學或休學的,其父母或者監護人應當提出申請,由當地鄉鎮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人民政府教育部門批准。
《未成年人保護法》第十三條:父母或其它監護人應當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權利,必須使適齡未成年人依法入學接受並完成義務教育,不得使接受義務教育的未成年人輟學。
《未成鄭兆年人保護法》第六十二條:父母或監護人不依法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居委會、村委會予以勸解、制止;構成違法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行政處罰。
⑸ 我國基礎教育相關法律法規有哪些
法律分析:由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只有這一法律公布實施,才是我國義務教育制度確立的標志。從此,我國的基礎教育事業將進人一個新階段,課程的設計和實施才會深入進行改革,逐漸發生質的變化。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第一條 為了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保證義務教育的實施,提高全民族素質,根據憲法和教育法,制定本法。
⑹ 網店出售的義務教育課本賣價高於定價合理合法嗎
不合理也不合法。書商的進貨價一般都在定價的70%左右,按照定價出售已經可以獲取合理合法的利潤了,所以,高於定價出售義務教育課本是既不合理也不合法的。
所謂消費者,是指以個人消費嘩梁和使用為目的,購買各種產品和服務的最終產品的個人或個體用戶。 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條將「為生活消費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行為界定為消費者的消費行為。
根據這一規定,所謂消費者,是指為滿足生活需要而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其主體地位得到國家專門法律確認,消費權益受到保護的個人。 這一定義既符合《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保護消費者的立法原則,也符合作為「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社會團體」的性質(部分單位購買用於從業人員生活消費的商品最終被社會個體成員使用)。同時也符合相關國際組織和國家的方法。
拓展資料:
一、國際標准化組織(ISO)認為,消費者是為了個人消費而購買和使用商品和服務李鏈的社會個體成員。 拓展資料: 與生產者和銷售者不同,消費者必須是產品和服務的最終用戶,而不是生產者和經營者。換句話說,他或她購買商品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個人或家庭需要,而不是商業或銷售,這是消費者最本質的特徵。
二、作為消費者,其消費活動的內容不僅包括為個人和家庭生活需要購買和使用產品,還包括接受他人為個人和家庭生活需要提供的服務。但是,無論是購買和使用商品還是接受服務,其目的都只是為了滿足個人和家庭的需要,而不是生產經營的需要。
三、從生物學上講,消費者本質上也是一個生物群落。異養生物,包括食草動物和食肉動物,被稱為消費者。顧名思義,這亂擾運些消費者不能直接利用太陽能生產食物,而只能直接或間接以綠色植物為食來獲取能量。
⑺ 議案格式的範文是怎麼樣的
議案的格式
「議案」一般由公文常規的標題、正文和落款三部分組成,落款亦分上、下款。
議案的標題
標題由發文機關、事由(提請審議事項)、文種三部分構成。如《國務院關於提請審議<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草案)的議案>的議案》,發文機關是國務院,「事由」是「關於提請審議《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草案)》」。
「文種」即「提案」。議案的標題採用常規公文標題模式,有兩種寫法,一是發文機關+案由+文種,二是省略發文機關,案由+文種。前者如《××市人民政府關於提請審議〈××市鄉鎮企業條例〉的議案》;後者如《關於提請審議修改後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議案》。議案標題一般不能採用發文機關加文種或者只有文種的寫法。
議案的正文
議案的第一部分叫做案據,顧名思義,這部分要提供提出議案的根據。由於內容不同,這部分的篇幅長短在不同議案中會有很大差異。
從內容上看,由提請審議內容、說明(緣由、目的、意義、形成過程等)和要求組成。從形式上看,除多以「要求」結尾外,可以從提出審議事項開頭,然後加以說明;也可以在開頭說明議案的緣起或目的意義或形成過程,然後再提出審議事項,再結尾。
方案部分,就是對提請審議的事項或問題提出解決的途徑、方法的部分。如果是提請審議已制定的法律法規的,解決問題的方案就在法律法規之中,這部分只需寫明提請審議的法律法規的名稱即可,但要把法律或法規的文本作為附件。
如果是任免性議案,要將被任免人的姓名和擬擔任的職務寫明。如果是提請審議重大決策事項的,要把決策的內容一一列出,供大會審閱。如果是建議採取行政手段解決某方面問題的,要把實施這一行政手段的方案詳細列出,以便於審議。不能只指出問題,而沒有解決問題的方案。
結語是議案的結尾部分,主要用於提出審議請求。一般都採用模式化寫法,言簡意賅。如「 這個草案業經市政府同意,現提請審議。」
議案的落款有簽署和日期兩部分
一般行政公文,最後簽署的`都是發文機關的名稱,而議案有所不同,要由政府首長簽署。國務院提交給全國人大的議案,要由總理簽署;各省、市、自治區提交給同級人民代表大會的議案,要由省長、市長或自治區主席簽署。日期格式與一般行政公文相同。
範文:
××省×屆人大×次會議代表議案
第×××號
案由:關於盡早制定我省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實施條例的議案
提議案唯者並人:××、××、×××
理由及辦嫌檔法:
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以下簡稱《義務教育法》,已由國家主席頒布的38號命令,於1986年7月1日開始執行。這是我國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它的實施對於從根本上提高全民族的素質,保證四化建設的順利進行,把我國建設成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會主義強國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但是,《義務教育法》真正實施,還將會碰到許多問題。為了使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的工作在我省能有計劃、有步驟、有保障地順利進行,建議根據我省的具體情況,制訂《義務教育法實施條例》。指跡
按照《義務教育法》的規定,對學制、入學年齡、師資、經費、辦學條件等重大問題,提出切合我省實際情況的、明確的、具體的要求,並以地方法規的形式頒布,以便能夠運用法律的手段,確保《義務教育法》的貫徹執行。《義務教育法實施條例》可由省人大法制委員會、科教文衛委員會和省教育廳負責擬訂,經人大會議或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執行。
委員會意見:(略)
xxx年×月×日
大會秘書處意見:(略)
xxx年×月×日
⑻ 關於學習教育法心得體會精選範文【三篇】
範文一
在學習新的《義務教育法》後,作為教師的我們要做到:
一、學好新《義務教育法》,做新《義務教育法
》的宣傳者:
教育能夠決定和改變一個人未來的命運,教育也能決定和改變一個國家未來的發展前景。九年制義務教育的貫徹落實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重要保證。新《義務教育法》的頒布進一步明確了義務教育的公益性、統一性和義務性。
(一)「不收學費、雜費」明確了義務教育的公益性。國家對義務教育採取新的經費保障機制。新法明確規定,「義務教育經費投入實行國務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根據職責共同負擔,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負責統籌落實的體制。農村義務教育所需經費,由各級人民政府根據國務院的規定分項目、按比例分擔。」新法還要求,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在財政預算中將義務教育經費單列。
(二)在新法中,統一性貫穿始終。新法從始至終強調在全國范圍內實行統一的義務教育,這個統一包括要制定統一的義務教育階段教科書設置標准、教學標准、經費標准、建設標准、學生公用經費的標准等等。這些與統一相關的內容以不同的形式反映到法律的修改中來。
(三)強制性又叫義務性。讓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是學校、家長和社會的義務。誰違反這個義務,誰就要受到法律的規范。家長不送學生上學,家長要承擔責任;學校不接受適齡兒童、少年上學,學校要承擔責任;學校不提供相應的條件,也要受到法律的規范。
蠢脊散二、學好新《義務教育法》,做新《義務教育法》的落實者:
在學習了新《義務教育法》後,讓我更明確了,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該履行的義務和遵守的行為規范。在工作中,嚴格規范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讓學生滿意,家長放心,社會認可,不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不諷刺,挖苦,不威脅、責難家長。時刻以教師的道德行為規范來要求自己,處處「身正為范」。
範文二
這兩天,新的《義務教育法》發到了手邊。細讀那上面的六十三條法律法規不難發現新的《義務教育法》在很多方面都發生了變化。九月一日,與全國兩億中小學生有關的新版《義務教育法》已經正式實施。這是我國繼1986年版的《義務教育法》頒布實施以來,首次啟用修改後的新法。
對於所有的中國孩子們而言,這部新法對他們今後受教育的生活有了新的
規定。通過學習新版的《義務教育法》,不難發現這部法律法規在九個方面實現了突破。
第一,指明了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這個根本的方向。上個世紀,由於各地經濟、文化水平的差異,使得義務教育階段形成了地區之間、城鄉之間乃至學校之間較大的發展差距。隨著經濟的發展,這種差距越來越大。新《義務教育法》將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納入了法制的軌道,將均衡教育思想作為新《義務教育法》的根本指導思想。
第二,明確了義務教育承擔實施素質教育的重大使命。我們過去推進義務教育時,主要是解決孩子有書可讀、有學可上的帶氏問題,還談不上素質教育。新《義務教育法》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把義務教育納入到實施素質教育的軌道上來,把實施素質教育作為義務教育的一項新的歷史使命。新《義務教育法》同時把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實踐能野鉛力和創新能力作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點,並且提出了一系列實施素質教育的措施。
第三,新的《義務教育法》回歸了義務教育免費的本質。普及教育、強制教育和免費教育是義務教育的本質特徵,免費的步驟可以根據國情來分步實施,但必須堅持免費的特點。公益性是整個教育事業的特徵,義務教育要更徹底一些,不僅僅是普及的、強制的,還應該是免費的。新《義務教育法》在免費教育上又邁出了一大步,在1986年不收學費的基礎上增加了不收雜費的內容。中央財政將從今年開始,用兩年時間免除農村地區義務教育階段的雜費;城市地區還要深入調查研究、制定方案、加快進程。
第四,進一步完善了義務教育的管理體制,強化了省級的統籌實施。此次新《義務教育法》一個很大的突破,就是在「以縣為主」管理體制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了省級政府的統籌和責任,實踐著從「人民教育人民辦」到「義務教育政府辦」的轉變。原來看到鄉鎮一級難負其責,就將統籌責任放到縣一級;現在縣級基本上是吃財政飯,也無力承擔,事業的發展必須要加大省級的責任。對教育的均衡發展、加大對農村教育經費保障的力度、加強對貧困地區的支持而言,省級的統籌都非常重要,這也是新《義務教育法》的一大亮點。
第五,確立了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再一次明確了義務教育經費的「三個增長」;建立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的分擔機制,分項目、按比例分擔;義務教育經費預算單列;規范義務教育的專項轉移支付;設立義務教育的專項資金。通過這樣幾個渠道,建立起義務教育比較完善的經費保障機制。
第六,保障接受義務教育的平等權利。新《義務教育法》強調了對非戶籍所在地,特別是流動人口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的問題;確定了流動人口子女居住地人民政府要為他們提供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條件,這將會對城市化進程的平穩推進起到關鍵性作用。
第七,規范了義務教育的辦學行為。過去我們對義務教育的辦學行為主要是從政策上進行規范,新《義務教育法》對規范義務教育辦學行為出手是比較重的:一是不得將學校分為重點學校和非重點學校,學校不得分設重點班和非重點班。關鍵是要對學校在資源、政策上進行公平的分配,不得有政策、資金、資源的傾斜,這一條體現了全社會對教育公平的強烈願望。二是不得以任何名義改變或變相改變公辦學校的性質,也就是「不能變民校」。三是第25條的規定,「學校不得違反國家規定收取費用,不得以向學生推銷或變相推銷商品、服務等方式謀取利益」。
第八,建立了義務教育新的教師職務制度。過去我們中小學的教師職務序列是中、小學分設,中學的初級、中級、高級與助教、講師和副教授相對應,而小學則達不到。新《義務教育法》將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師職務序列打通,小學和中學的差別不復存在,初級、中級、高級都與助教、講師和副教授相對應,小學教師也可以評副教授,對小學教師是很大的鼓勵。這一新規定對調動教師的積極性,發揮聰明才智是一個很大的激勵。尤其是讓小學教師看到了自身發展提高的前景,對小學教師是個福音。這個全新的制度,在教師職務制度上有了新突破。當然還需要一些配套性的規定。
第九,增強了《義務教育法》執法的可操作性。全面規定了《義務教育法》的法律責任,63條中有10條規定的是法律責任,將《義務教育法》的執法性、操作性提到一個空前的高度。而且規范了22種違反《義務教育法》的違法行為及應該承擔的法律責任。過去的18條《義務教育法》雖然起到了很大的歷史作用,但操作性比較差,新的《義務教育法》則完全彌補了這種缺憾,大大增強了可操作性,加大了執法力度。
新的《義務教育法》具有強烈的時代性。經過在構建和諧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時代背景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的新《義務教育法》,體現出鮮明的時代特色和均衡發展的思想等等。
作為一個工作在教育一線的教師,我們不應僅僅做到自己學好這部法律,更要在平時的工作中注重做到依法辦事,依法執教,從自己做起,把法律條文中的規定落到實處。做個懂法、守法、宣傳《義務教育法》的好教師。
範文三
義務教育法實施20年後重修,增加內容很多。據參加法案審議的常委會委員稱,「不收雜費」是本次修改的一個核心內容。「學雜費」是中國人耳熟能詳的一個老詞兒。老版本的義務教育法只規定了「不收學費」,給「雜費」留了個口子。教育部有關負責官員介紹,20年前,這個口子很小,小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每年全國義務教育階段的雜費收入加在一起僅8億
元。所以,當時,法律的起草者和審查者大都沒太把它當回事兒。想不到,這么一個小口子後來竟會導致「潰堤」——如今,每年全國義務教育階段的雜費收入已達上百億元之巨!
所以,我們說新版義務教育法確實好。單是「不收雜費」4個字的含金量,每年就能為百姓省下上百億元!
中國農村的義務教育,是從「人民教育人民辦」起步的。農村家長豈止要負擔「雜費」,校舍「六配套」,民辦教師工資,以及各項維持費用,幾乎全都是由農民出錢。所以它遠稱不上是真正意義的義務教育。而實現不了真正的義務教育的農村,自然稱不上是新農村。
近年來,國家財政由「建設財政」向「公共財政」轉型,投向教育事業、特別是農村中小學教育事業的資金迅猛增加。同時,先是費改稅,然後減稅,然後免稅,絕大部分民辦教師也已轉為公辦,政府公開到20xx年免除所有學雜費,義務教育階段由農民自己負擔的項目正急劇減少。義務教育法此時重修,其嚴肅性、可行性,其背後體現的國家意志,應不至於再引人懷疑。
當然,現在,如果基層官員執意要找空子來鑽,肯定也還是能鑽出空子的。「一事一議」本身就留著口子,而跟農民最容易「議」成的「事」,一向就是集資辦教育。新版義務教育法沒有規定「國家免費提供課本」,學校攤派教輔書也就可以沒有邊際。如此等等。中國是成文法國家,法律修訂得再嚴密,也經不起有心人細細把玩。
所以,我們希望基層官員們,除了數演算法律文本中究竟寫了幾項「不收」以外,還得尊重立法本意,還得領會法律的精神,還得講究執政為民。
⑼ 義務教育教師法內容
法律主觀:
在我國為了保障孩子因為經濟原因受教育程度,國家出台了相應的政策,有免費義務教育。
一、義務教育的內容
義務教育,是根據法律規定,適齡兒童和青少年都必須接受,國家、社會、家庭必須予以保證的國民教育。其實質是國家依照法律的規定對適齡兒童和青少年實施的一定年限的強迫教育的制度。
義務教育又稱強迫教育和免費義務教育。義務教育具有強制性、免費性、普及性的特點。我國義務教育法規定的義務教育年限為九年,這一規定符合我國的國情,是適當的。
二、義務教育的教育性質
折疊公益性
所謂公益性,就是明確規定"不收學費、雜費"。公益性和免費性是聯系在一起的如修訂的義務教育第二條規定,國家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制度。鍵碧義務教育是國家統一實施的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教育,是國家必須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業。實施義務教育,不收學費、雜費。國家建立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保證義務教育制度實施。
折疊統一性
統一性是貫穿始終的一個理念。在新法中,從始至終強調在全國范圍內實行統一的義務教育,這個統一包括要制定統一的義務教育階段教科書設置標准、教學標准、經費標准、建設標准、學生公用經費的標准等等。這些與統一相關的內容以不同的形式反映到法律的修改中來。
折疊強制性
強制性又叫義務性。讓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是學校、家長和社會的義務。誰違反這個義務,誰就要受到法律的規范。家長不送學生上學,家長要承擔責任;學校不接受適齡兒童、少年上學,學校要承擔責任;政府不提供相應的條件,也要受到法律的規范。
以上就是義務教育的內容的相關內容。
法律客觀:
「一些學校認為收取擇校費是防止腐敗、體現教育公平的一種方式,這是不對的。擇校費的出現不僅違反了義務教育法,更是破壞教育公平原則的最直接的體現。」全國人大代表郭澤深認為,應該盡快取消公辦學校收擇校費這一做法。他指出,取消不合理的擇校費,治本之策在於堅持教育公平為根本,繼續加大對教育的投入,促進教育均衡發展,並遵循以下兩項原則。1.就近確保。新頒布的《義務教育法》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保障適齡兒童、少年在戶籍所在地學校就近入學。」表明了就近入學是義務教育的分配原則,而目前的教育資源還達不到讓家長有任意選擇學校的權利,嚴格游模遵循此項原則將能保證每個適齡兒童都能在公辦學校中有一席之地。2.高分選擇。以考試分數來選學校,實行高分選擇的原則。每個人都憑自己的本事,根據所考的分數來選擇學校。要想進入重點學校就必須達到一定的分數,實現公平公正。依法落實義務教育經費投入保障新體系新《義務教育法》首次確立免費原則。新修訂的《義務教育法》明確規定:「實施義務教育,不收學費、雜費。國家建立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保證義務教育制度實施。」我國政府已經決定,自2006年春季起,免除西部省份4900萬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雜費;到2007年,中、東部地區各省全部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雜費。這意味著,中國義務教育階段80%的學生將不再交納學雜費,意味著在農村全面免徵農業稅的同時,完整意義上的「義務教育」即將從中國廣袤的農村發端,展現一幅嶄新的藍圖。新《義務教育法》首次明確國家將義務教育全面納入財政保障范圍。新《義務教育法》規定:國家將義務教育全面納入財政保障范圍。國務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將義務教育經費納入財政預算,按照教職工編制標准、工資標准和學校建設標准、學生人均公用經費標准等,及時足額撥付義務教育經費,確保學校的正常運轉和校舍安全,確保教職工工資按照規定發放。新《義務教育法》將近幾年實行的取消農村教育費附加和農村教育集資、加大對農村義務教育轉移支付等有關政策上升為法律規范。由此,困擾我國義務教育發展的投入嚴重不足問題,將有望得到根本解決。新《義務教育法》確定了經費保障新體系。新《義務教育法》規定:義務教育經費投入實行國務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根據職責共同負擔,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負責統籌落實的體制。農村義務教育所需經費,由各級人民政府根據國務院的規定分項目、按比例分擔。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在財政預算中將義務教育經費單列等等。這是對過去「地方負責、分級管理」、「以縣為主」等義務教育投入管理體制的重大調整,明確了各級政府的職責,保證了「人民教育人民辦」向「義務教育政府辦」的根本轉神亮緩變。此外,義務教育經費嚴格按照預算規定用於義務教育,從法律上杜絕了過去那種「轉移支付被轉移」、「上進下退」等漏洞,使義務教育經費有了切切實實的保障。
⑽ 義務教育法的實施有什麼意義
義務教育法的實施的意義:
首先表明素質教育不再僅僅是理論上的探索和教育觀念的轉變,經過多年的實踐已經為全社會所普遍接受,上升為人民的普遍意願和國家意志,成為社會各方面和教育工作者必須踐行的法定義務。
其次,推進素質教育,也不再是工作層面的要求,而具有了法律的強制性和約束力。任何部門和個人不得違反法律規定向學校提出與素質教育不符的要求;學校和教師也不得有違反素質教育的辦學行為。
第三,素質教育也不再僅僅是教育部門的工作,而成為全社會必須遵守的法律准則。因為,《義務教育法》不僅規范學校的教育教學行為,而且規范全社會的教育行為。
(10)義務教育法文本哪裡有賣的擴展閱讀:
義務教育法的實施理念:
1、《義務教育法》重申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指導思想。明確規定學校應當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於教育教學之中,開展與學生年齡相適應的社會實踐活動,形成學校、家庭、社會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體系,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
2、《義務教育法》強調了面向全體學生的素質教育理念。新法強調了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不得將學校分為重點學校和非重點學校。學校不得分設重點班和非重點班。保障學生入學後也要享有相對公平的公共教育資源和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