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怎麼教育孩子靠外界
擴展閱讀
兒童陰虛盜汗吃什麼葯 2025-02-13 09:55:37

怎麼教育孩子靠外界

發布時間: 2023-05-31 09:52:25

① 怎麼教育孩子的心得經驗分享


導語:老話總是說,孩子是小樹,要灌溉要修枝。而我們做家長的就是那辛勤的園藝工。這棵小樹長得是否茁壯,是否能夠成為棟梁之才,全靠您的培育方法啦!以下是關於怎麼教育孩子的心得經驗分享,希望能夠幫助到各位寶爸寶媽們。

怎麼教育孩子的心得經驗分享

一、在學習上。

父母要讓孩子養成自覺學習,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對於學習上的不良作風在及時處理,不在它釀成後患。孩子的教育與學校、老師是分不開的,所以家長只有配合學校老師,教給他正確的學習方法,督促其完成各科作業,該記的記得,該背的背得,使其真正理解自然科學的道理,要求他不懂就要多問。

二、在品德上。

在使孩子健康成長,成為有用的有才,必須使其在德、智、體、美等各方面都得到發展,從智育保姆變為德育保姆,教育其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生活、團結同學,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關心、幫助別人,如老、弱、病、殘和經濟困難的人。使其分清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什麼應做,而且可以多做,什麼不能做。俗話說:小時偷針、大時偷金。此話不無道理,我們要向周恩來總理的母親學習,教育孩子不拿別人的一針一線,物雖小,影響大。

三、在生活上。

要激發孩子熱愛生活的熱情,讓孩子做地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比如洗碗、掃地、洗衣服……等。讓孩獨立,自強,以便將來走出社會打下基礎。

四、給孩子一個自由的空間。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要使孩子成才,真是件不易的事。但我認為成才不一定是考試的100分,或是作業做得多少。所以盡量給孩子一個與外界接觸的機會,多與鄰居的孩子玩玩,節假日,盡量帶到野外,讓他與大自然接觸,吸收新鮮空氣,使孩子的身心健康地成長。

五、激發孩子的好奇心。

讓孩子對事物充滿好奇。懷著這種好奇心去探索,求知,對於孩子提出的問題,要內心解答,如不懂得,與孩子一起探索。

六、父母要多關心孩子。

作為父母不得以任何“忙”為理由而忽視自己的孩子。不管多忙,也要抽時間檢查孩的作業。對孩子的生活,學習上要多關心,當然關心不等於溺愛,經常用問寒暖,讓孩子體會到母愛的偉大,從而激發他懂得的感恩與回報,讓感恩與回報激發他的上進心。

七、親子溝通教育。

作為父母不要永遠認為自己是大人,孩子是孩子,要多與孩子談話,多聽孩子的心聲。如果發現孩子有不對的地方,不要動不去就是打罵,要問清楚緣由。我們覺得,經常對孩子發火。會出現兩種結果。一是她已經習以為常了,覺得你發火沒什麼大不了的事,二是會因為她膽小而懼怕你,使她對你望而卻步。如果經常發火,她就會報喜不報憂,家長就了解不到孩子的真實情況,這樣教育起來就會被動。教育孩子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只能慢慢來。

八、家庭和諧是孩子健康成長的決因素。

給孩子一個和諧的家庭環境,家庭=夫妻關系+親子關系。家庭不好就是指家庭的成員關系不好,好家庭就是好關系。當你跟孩子關系好時,孩子的教育就成功,當你跟孩子的關系很糟糕,教育就陷入困境。好的親子關系勝過一堆教育!一切成功的教育都是親子和諧的教育。孩子是什麼?孩子不是空白的畫板,而是特殊材質的空白畫板,當我們拿起“為人父母”這根筆時,就會發現畫板變得很油滑,不願接受父母想寫的那些諄諄教導以及美好的期望,而且這種抵制是長期的。

正確教育孩子的十個方法

1、父母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不可代替的教育者

0-6歲是孩子品質及良好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兒童生命的最初兩年,是與父母建立牢固情感紐帶的關鍵期,是兒童未來心理成長並與他人建立信任和愛的關系的基礎。所有關於生命知識的50%,是在生命的第一年學習的,生命的第二年,學習25%,這里的生命知識主要是指愛的能力和情感的發展。

2、如果想要改變孩子的行為,父母應先改變自己

教育孩子就是教育自己的一個過程,孩子的不良行為,往往是從環境或父母那兒直接傳授下來的。樹立榜樣來教育是發展孩子道德行為的最可靠的辦法。

3、培養兒童的靈性品質其重要性遠遠超過智力開發

靈是樹,心智是果;靈是燈,心智是光。人的智力是靈性品質的反射。如果只注重技能的培養(如各種五花八門的早期智力開發興趣班),而忽視兒童的精神品質的培養,只能是本末倒置,孩子長大成人後,他們的人格就會有缺陷,道德發展受到阻礙。

4、合理的管束

管束孩子是告訴他們行為的標准,即什麼樣的事情可以去做,什麼樣的.事情不能做。管束要有權威:當孩子可能要犯錯誤,我們不得不進行管束的時候,一定要有權威性。讓孩子知道你是嚴肅的,而且你們提的要求是將伴隨懲罰或獎賞的。合利地限制孩子可以培養孩子的紀律觀念,當然,對孩子的管束必須是負責任的。而且要告訴孩子你提出要求的原因。和孩子的爸爸保持一致性:父母在管束孩子時保持一致,這樣孩子可以建立統一的行為標准。即使對爸爸的管束有異議,也最好在以後孩子不在場時,再與他進行討論。這樣做,也可以樹立起父母雙方的權威性。不要懲罰得太多:不可從生理和心理上虐待孩子,要把孩子管好,上策就是對他好的表現進行獎勵。

5、用積極鼓勵的方法,使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價值觀

父母需要主動地將基本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教給孩子。以便於孩子在社會上成長。當然,在這方面,身教勝於言傳,我們可以做孩子的好榜樣。創建良好的家庭氛圍是很重要的。因此,我們不可以讓孩子去做我們不願意的事,也不可以自己做一套,讓孩子去做另一套。只有我們以身作則,注重孩子價值觀與禮貌的培養,才能教育出品德高尚的下一代。

高自我價值觀的人具有三個“能力”:我有能力;我能與周圍的人交往;我能隨時隨地為他人的幸福作出貢獻。相信自己有學習和成長的潛能,發展出勇氣、信仰、自信、信賴生活和他人等等品質。反之,低自我價值觀是一種對自我的消極認識,自責、羞辱、憤怒、憎恨等毀滅性感覺始終伴隨一生。

6、設立明確家規,定期召開家庭會議

孩子需要知道界限在哪裡,哪些是該做的,哪些是不該做的,沒有規則孩子反而沒有安全感。家規不超過5條到6條,應適合於家裡的特定需要,而且必須用肯定句來陳述,將家規貼出來。如果違反家規應明確相應的處罰措施。一旦建立,就應堅決執行,每隔一段時間,應對家規作調整和修補。定期召開家庭會議,使全家一起分享生命發展的過程,發展民主,相互尊重,享受愛的氛圍。

7、在一定范圍內給孩子選擇權

隨著孩子的成長,給他越來越多的自由和控制自己生活的權力是很重要的。必須有意識地要求自己;甚至是克制自己的那種什麼事都為孩子做的想法,來給孩子一些自由度。給孩子一定的自由,表明我們信任和尊重孩子,孩子也會因此更加尊重我們,愛我們。

在一定范圍內給孩子選擇權,通過提供選擇,可以避免緊張氣氛,給孩子提供做決定的實踐機會。如“睡覺時間到了,你是要聽昨天的故事呢,還是想聽一個新的故事?”“你今天是想穿粉紅色的上衣,還是藍色的T恤?(如孩子兩者都不選,父母可問:“是我幫你選,還是你自己選?”)做選擇並讓孩子負責任都是日常的行為,對於發展孩子的自我價值觀是至關重要的。

8、游戲是兒童的主要活動,兒童通過游戲學習

兒童通過接觸具體的、模擬的與生活有關的東西學習,需要與同伴、成人和環境互動交流,游戲使兒童放鬆且發展專注的工作態度。在5歲之前不應過早開始對字母數字等符號的專門練習,這樣會限制孩子的思維,因為幼童的心智還沒成熟,對抽象的概念還無法理解。

9、正面告訴孩子應該做什麼,而不是不該做什麼

傳統型教育者的居高臨下的姿態,總是對孩子說“不準打人,不準在沙發上吃東西”等等,這種負面的口氣只會將注意力引向並集中於負面的行為;而孩子仍然不知道好的行為是什麼,自己應該做什麼。積極的說法是用美德修正孩子的行為,如“你忘記了與人和平相處”或“我們是在餐桌上吃東西的!”

10、每天抽時間跟孩子單獨相處,共同做點雙方都感興趣的事情

每個孩子都需要從父母那裡得到足夠的重視。在每天工作之餘,我們要騰出一些時間參加孩子的游戲。要為孩子提供各種各樣的經歷,盡可能讓孩子接觸到各類東西。父母作為孩子的傾聽者、支持者、精神的陪伴者,當孩子遇到挫折時,應尊重孩子的感受,以超脫且同情的態度陪伴在孩子的身邊。

11條最實用的育兒經驗

不要在飯桌上爭吵

家長所選擇的食物,挑食的孩子不一定都能接受。教你採用誘導法:選好可愛的食物,然後坐下來跟你的孩子愉快地邊吃邊談。千萬記住:進餐是與孩子共處的大好時機,要好好享受它,不要在飯桌上挑起戰爭。

下班後盡量多和孩子在一起

工作忙碌的父母習慣用買上一大堆的禮物的方式來表達對孩子的歉意,可其實這並不是孩子最需要的。為什麼不放下電話,關上電視,一起來放鬆一下呢?有了足夠的時間交流,即使你的工作會偶爾打斷你們的交流,孩子也會體諒你的。

不要把孩子逼入死角

給孩子貼標簽,取綽號或拿他和別人比較是很危險的,這只會使他朝著受批評的方向更進一步。你應該把每個孩子都看成是正在不斷進步的個體。其實他們的成長就像竹子一樣;在花園里栽種下之後,4年間你辛辛苦苦地堅持給他澆水,他只長了幾厘米;到第5年,不經意之間他卻一下子竄高了將近1米!每個孩子的成熟速度也是不一樣的。但是一定要有耐心,要給他們時間。

逐漸向他灌輸對學習的熱愛,這會影響他的一生

如果能把“這世界是怎麼存在的”弄清楚,孩子肯定會感到分外激動。告訴孩子學習就是探險,他自然會充滿熱愛。父母在家裡主要是從藝術創造力上來引導孩子,以及做智力測驗題、科學小試驗和腦盤急轉彎等。組建一個親子圖書角吧,和孩子一起來體驗學習的樂趣。

紀律並不多餘,要明確你對他的要求

只有知道了做每件事的限度,孩子才會保證安全。把你對孩子的要求明白地告訴他們,這樣他就會懂得在什麼時候應該適可而止,而不至於渾然不覺地走過安全與危險之間的界限。雖然有時候孩子可能不願聽從,但只要你態度堅決,對他所做的要求又是合乎情理的,那麼他最終肯定會乖乖地聽從你的約束。

要勇敢地堅持自己的意見

這是最重要的一條;告訴孩子,有時候大多數人的意見反而是錯誤的。要敢於堅持自己獨特的見解,不要因為害怕與眾不同而發表違心的意見。

制定目標,而不是懲罰方法

或許你有制定工作計劃和財政預算的習慣,這種客觀的態度也同樣適用於教育兒童。用懲罰的方式來教育孩子是最不可取的。不要忘了一個道理:教育就像治水,在於疏導,而不是堵截。

打罵是在教孩子使用暴力

如果被打罵過的孩子果然變老實了那是因為他們小小的心裡充滿了恐懼,而不是真正地理解了自己的錯誤所在。這絲毫不能幫助兒童確立正確的正誤觀念,只會教會他暴力是一種很好的控制別人的辦法。要想讓孩子變成什麼樣子,就需要你自己先做出表率。不要低估了孩子的模仿能力,要處處向他顯示有禮貌,有教養的舉止是多麼值得驕傲。

擔當起家長的責任

有了孩子,我們就要為這個小小的生命來重新安排自己的生活了:工作盡量不要佔用生活的時間,正確使用育子的假期,提高家庭的生活質量等等。作為一個媽媽,你所要出席的社交場合也不再只限於為了工作。孩子的畢業典禮和家長會上,你都應該有積極的表現。

給孩子以閑聊的樂趣

創造一個寬松的環境,讓孩子能放鬆地講出他心裡所有的喜悅和困惑、恐懼,失望、學校、壓力……鼓勵他說出自己所有的想法,甚至包括對你的不滿。尤其是當孩子進入青春期的時候,如果他們感到說出實話時總是不能得到理解,他們就會很容易地走到危險的道路上去。

孩子15歲前!3大任務家長必須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