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學前教育學家他的主要貢獻有哪些
擴展閱讀
同學聚會如何寫申請書 2025-02-13 18:20:10
陳情令動漫哪個平台 2025-02-13 18:16:39

學前教育學家他的主要貢獻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3-05-30 06:54:21

⑴ 陶行知對學前教育的貢獻

陶行知對學前教育的貢獻:陶行知認為,生活即教育,游戲即工作,他提出來著名的生活教育理論,強調教育要與生活實踐相結合。

陶行知幼兒教育思想概述:

陶行知先生特別重視基礎教育,早在留學美國期間,他就很重視學習福祿貝爾和蒙台梭利等人的幼兒教育思想,並深受啟發,回國後,結合本國國情,創辦適合自己的幼兒教育,對我國幼兒教育起到了很關鍵的推動作用。他高度評價幼兒教育的社會價值,向社會宣傳幼兒教育的重要性。

在《創設鄉村幼稚園宣言書》一文中,他明確指出:幼兒教育系為人生之基空櫻純礎,不可不乘早頌燃給他建立得穩。教人要從小教起,陶行知將幼兒比喻成幼苗,強調培養幼兒必須得宜,這樣才能讓他們茁壯成長,否則在幼年受了損傷,即不夭折,也難成才。的確,對幼兒的教育需抓住他們各方面發展的關鍵期,然後施以科學的方法。陶行知就是按照這個原理,教育幼兒。



⑵ 福祿貝爾在學前教育理論和幼兒實踐上的主要貢獻

福祿貝爾確定了幼兒園的地位和教育方法,建立了一個以活動與游戲為主的要特徵的幼兒園課程體系,包括游戲與歌謠,恩物(一套供兒童使用的教學用品),作業(將恩物知識運用於實踐),運動,游戲,自然研究。

⑶ 世界著名的幼兒教育思想家有哪些他們的主要理論成就

一、國外著名幼兒教育家理論簡說
縱觀國外幼兒教育發展歷史,幼兒教育理論大致可以分為四個基本階段。十五世紀前的「孕育階段」, 這一階段幼兒教育思想散見於各種著作之中;十五世紀至十八世紀中葉的「萌芽階段」, 這一階段有幾位教育家提出了學前教育的基本觀點;十八世紀後期至二十世紀中葉的「初創階段」,這一階段開始了較為系統的學前教育理論研究;二十世紀後期至今的「新發展階段」,這一階段辨證唯物主義為學前教育研究提供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鄰近學科和科學技術的發展,特別是心理學為學前教育提供了科學基礎。
幼兒教育基本理論,在不同歷史階段有不同的代表人物與學派思想。
(一)古代幼兒教育思想。
十五世紀前「孕育階段」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柏拉圖、亞里士多德、昆體良等。
1、柏拉圖。古希臘的柏拉圖在世界上第一次提出了公共學前教育主張。教育思想有二:第一,強調心靈與體質的和諧發展;第二,重視故事、音樂、游戲在幼兒教育中的地位。
2、亞里士多德。柏拉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在世界上第一個提出要進行兒童年齡分期教育。教育思想有三:(1)順應自然,保護健康,以孩子的身體發育為主;(2)5歲前通過游戲進行身體活動,多聽故事,少做學業活動;(3)5歲後適當開始學業活動,主要是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昆體良。羅馬的昆體良認為人的教育要從搖籃開始,凸顯了幼兒教育的重要性。
(二)近代幼兒教育思想。
十五世紀至十八世紀中葉「萌芽階段」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誇美紐斯、盧梭等。
1、誇美紐斯。捷克大教育家誇美紐斯著有《大教學論》及《母育學校》,學前教育理論的基本特徵有五:(1)及早教育;(2)范圍廣泛的知識啟蒙教育;(3)重視良好的道德習慣的養成;(4)保護幼兒身體健康;(5)幼兒教育必須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的自然規律。
2、盧梭。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著有《愛彌兒》,盧梭學前教育理論的基本特徵有三:第一,要了解兒童,適應兒童的天性;第二,5歲前要注意身體健康;第三,5歲後,開始注意兒童的感官訓練,多接觸實際事物,從直接經驗中學習。
這一階段學前教育理論的基本特徵主要包括四個基本點:(1)尊重兒童,強調發展兒童的個性;(2)主張教育必須「適應兒童」;(3)系統地提出了家庭教育的完整體系;(4)重視兒童主動參加活動。
(三)近現代幼兒教育思想。
十八世紀後期至二十世紀中葉 「初創階段」的代表人物主要有福祿倍爾、蒙台梭利、杜威、皮亞傑等。
1、福祿倍爾。德國教育家福祿倍爾是幼兒園運動的創始人,被稱為「學前教育學之父」,1840年他首創幼兒園(幼稚園),學前教育的創立以此為標志。其學前教育的主要觀點有四:(1)教育應當追隨兒童發展之自然,順應幼兒自我發展;(2)自我活動是兒童教育的基礎,強調游戲的教育價值,鼓勵幼兒自我活動;(3)鼓勵幼兒參與社會性活動;(4)強調幼兒持續不斷發展。
2、蒙台梭利。義大利著名幼兒教育家蒙台梭利1907年在羅馬貧民區創設「兒童之家」,她還創立了九大敏感期理論及蒙台梭利教育法。其學前教育的主要觀點有四:(1)感知——運動系統訓練是一切教育的基礎;(2)為兒童提供「有準備的環境」;(3)教育內容:肌
肉動作訓練、實際生活訓練、感官訓練、讀寫算準備練習教具;(4)個人自由先於社會紀律,自由第一,秩序只是其次。
3、杜威。杜威是美國著名教育家,實用主義的集大成者。其學前教育的主要觀點有四:(1)教育的本質是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生活;(2)教育即經驗的改造,強調做中學,當今美國開放式幼兒園的教學方法就是杜威教育理論的產物;(3)提倡從兒童的天性出發,促進兒童的個性發展;(4)好的教學必須能喚起兒童的思維。
4、皮亞傑。瑞士近代最有名的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成為了這個學科的典範,其基本理論要點有三:(1)兒童心理發展的階段先後次序是固定不變的,不能跨越也不能顛倒,所有的兒童都遵循這樣的發展順序,具有普遍性,但發展階段出現的年齡可因兒童的社會環境、文化教育的差別而加速或推遲;(2)在兒童發展的每一個階段中,都具有獨特的認知結構,這些相對穩定的認知結構決定兒童行為的一般特徵。兒童發展到某一階段就能從事水平相同的各種性質的活動;(3)認知結構的發展是一個連續構造的過程,每一個階段都是前一階段的延伸,是在新水平上對前一階段進行改組而形成的新系統。皮亞傑關於兒童心理發展的理論,強調了兒童認識發展是一個積極主動的建構過程,教育要按照兒童的認知結構(智慧結構)來組織教材,調整教法,這些思想對幼兒教育工作理論與實踐都具有積極的意義。
(四)現當代幼兒教育理論。
二十世紀後期至今「新發展階段」有四大代表學派,即成熟主義、精神分析、行為主義、 認知學派等。
1、以美國的格塞爾等為代表的成熟主義。其幼兒教育主要觀點是:(1)幼兒的身心發展是有順序的,由先天因素決定;(2)強調成熟在人的發展中的作用。
2、以奧地利的弗洛伊德等為代表的精神分析學派。其幼兒教育主要觀點是:強調幼兒階段的生活經驗是人格形成和發展的基礎,影響成年以後的性格、人際關系、社會性行為、家庭生活等。
3、以美國的華生等為代表的行為主義學派。其幼兒教育主要觀點是:(1)環境是影響兒童行為與發展的重要因素,人的大部分行為是後天習得的,是個人經驗的產物;(2)兒童的行為與發展具有可塑性和可控性,可以通過外部因素的影響來塑造與修正兒童的行為。
4、以瑞士的皮亞傑等為代表的認知發展學派。其幼兒教育主要觀點:(1)幼兒是主動的學習者;(2)活動是經驗的來源;(3)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幼兒的創造性;(4)教育的內容要適合幼兒的認知發展特點;(5)重視幼兒與同伴、成人的社會性交往。
辨證唯物主義為學前教育學的研究提供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鄰近學科和科學技術的發展為學前教育學提供了科學基礎,心理學是學前教育學的科學基礎。心理學對學前教育學的貢獻主要體現在:(1)強調早期經驗和教育的重要性;(2)強調幼兒教育應以培養健全人格為目的;(3)強調道德教育應以順應兒童的本性,避免教條灌輸;(4)主張給兒童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培養兒童的創造力,強調開放教育。
二、中國著名幼兒教育家理論簡要梳理
中國幼兒教育理論的形成與發展經過了漫長的路程。它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以及中國幼兒教育實踐活動的不斷豐富與完善。其發展過程主要分為三個階段:即古代的幼兒教育思想、近現代幼兒教育理論的形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的當代幼兒教育理論。
(一)古代幼兒教育思想
我國早在古代就十分重視嬰幼兒教育,採用了一系列符合幼兒心理、生理特點的教育原則和方法。這些原則和方法對現代幼兒教育有著十分重要的借鑒意義。在我國古代對幼兒教育主要是以儒家思想作為教學內容,且以家庭教育為基本形式,沒有幼兒教育機構。我在學習過程中,沒有查找到古代幼兒教育家,我僅從古代一些幼兒教育的書藉中體會出一些古代幼兒教育思想,如孔子、朱熹、顏之推、王守仁等。
1、孔子。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核心是人本思想,他強調人之初,性本善。其教育思想主要有:(1)重視人的生命;(2)依據「性相近,習相遠」而提出的「有教無類」;(3)「樂學」與啟發式教學。這對當今改革幼兒教育,尊重人的認知規律,培養幼兒學習主動性,激發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潛能無疑起到積極作用;(4)重視個人的現實存在和自我實現的價值。因此,幼兒教師在教育中要鼓勵幼兒有自己獨立的人格,要依靠自己的努力與意志力去戰勝困難,實現自我。而不是凡事都依靠外界的力量。
2、顏之推。顏之推是儒家思想的倡導者,重視早教。其教育思想主要有:(1)「人生小幼,精神專利,長成已後,思慮散逸,固須早教,勿失機也。」;(2)重視環境的影響、提倡愛教結合、主張慈嚴結合;(3)《顏氏家訓》是我國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著作,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科書,流傳廣泛、影響深遠,內容全面、系統,闡述了學前教育的意義、內容、原則、方法,至今仍有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3、朱熹。南宋時期著名的客觀唯心主義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理學集大成者。他為兒童編寫《小學》與《童蒙須知》兩本教材。其教育思想主要有:(1)他強調在幼兒教育中應注意「慎擇師友」,強調學「眼前事」;(2)與顏之推一樣注重環境對孩子成長的影響;(3)注重「眼前事」的學習,也就是要求從小事、身邊事做起,這是至今兒童品德教育中必須遵循的原則。
4、王守仁。明代著名的思想家王守仁,心學集大成者,與孔子、孟子、朱熹並稱。其教育思想主要有:(1)反對「小大人式」的傳統兒童教育方法和粗暴的體罰等教育手段;(2)自然主義教育思想,強調順應兒童性情,根據兒童的接受能力施教。早在15、16世紀就已提出這一思想,確是難能可貴的。
(二)近現代幼兒教育理論
中國近現代幼兒教育家有許多,但理論之深、影響之大的當推張雪門、陳鶴琴、陶行知三位大家。他們的幼教理論是中國近現代幼兒教育的精華,他們為中國近現代幼兒教育指引著方向,是中國近現代幼兒教育得以長足發展的領軍人物,也為當代幼兒教育發展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基礎。
1、張雪門。張雪門是中國現代幼兒教育史上有著重要影響的教育家,被譽為「當代幼教宗師」。他在半個多世紀的躬身實踐中,提出的幼稚園教育理念、幼師專業課程體系、行為課程理論、幼稚園科學教育等思想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對當前我國幼兒教育事業具有重要意義。張雪門的幼兒教育理論概括的說有四個基本方面:
(1)幼教應完全以兒童為本位。張雪門提出「我們的幼稚教育的目的,應完全以兒童為本位」。他認為以兒童為本位的教育應著重於使兒童以最大、最多的思考機會,利用生活環境中日常所見所聞的事物為教學材料,按時令的變化,從兒童的動機和需要出發進行教育。
(2)遵循兒童身心發展自然規律。張雪門一直從科學的兒童觀出發,主張教育必須從兒童現有的能力與水平出發,尊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尊重兒童的興趣與需要。兒童的發展過程是一個自然的進程,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發展,均有其自身發展的內在規律,教育必須尊重兒童的自然發展時間表。
(3)貼近兒童的現實生活與需求。張雪門注重使學前課程貼近兒童的現實生活,把教育的重點放在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內容上,課程的具體內容大都是圍繞兒童的生活世界來選擇。與此同時,始終把兒童作為教育主體,注意觀察與分析兒童身心發展特點、現時的需要與興趣等,努力使課程與兒童當前的實際需求相符合。
(4)讓兒童進行自由的探索。張雪門認為「兒童從行為中所得的知識,才是真實的知識;從行動中所發生的困難,才是真實的問題;從行動中所獲得的勝利,才是真實的制馭環境的能力。」這意味著在幼兒園中,應該更多讓兒童進行操作性活動。它的特徵應該是允許兒童自由操作,或者利用教師提供的材料來滿足自己的興趣、實現自己的願望,兒童在探索過程中獲得極大的尊重感和滿足感,表現出一種自由生長的力量。
2、陳鶴琴。陳鶴琴是我國傑出的兒童心理學家和兒童教育專家。他在兒童心理、家庭教育、幼兒教育、小學教育、特殊兒童教育、社會教育、文字改革等諸多教育領域都有獨創性研究和重大貢獻。陳鶴琴對現代中國幼教有著開創性貢獻。1923年創辦了我國最早的幼兒教育實驗中心——南京鼓樓幼稚園。抗戰時期,又創立了我國第一所公立幼稚師范學校——江西實驗幼師。陳鶴琴是我國早期幼稚教育研究組織和幼稚教育研究刊物創辦人之一。陳鶴琴的幼兒教育理論主要有以下五點。
(1)創立「活教育」理論體系。「活教育」是陳鶴琴教育思想的核心,為我國幼教實踐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活教育」三大目標是:「做人,做中國人,做現代中國人」「做中學,做中教,做中求進步」;「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陳鶴琴把教人做人定為「活教育」的三大目標之首。「活教育」對我國傳統教育的合理因素加以吸收改造、發展並賦予新的內容,從而構造了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又體現時代精神和科學發展內涵的人的全面素質的概括。「活教育」要講做人,以求得社會的進步與人類的發展,這就賦予現代改革精神,具有時代的進步性。他提出的「做中國人」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民族性和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他提出,做現代中國人的條件是:健全的身體、創造的能力、服務的精神、合作的態度、世界的眼光。「活教育」不但要求做中國人而且要求做世界人,做世界人要愛國家、愛人類、愛真理。
(2)開創了實地研究兒童心理之先河。他提出了科學的兒童觀、教育觀。他認為,只有按照兒童生理心理發展的特點和兒童教育規律,才能教育好兒童。陳鶴琴抓住兒童觀、教育觀問題作為幼教改革的核心和突破口。他說,兒童不是成人的縮影;兒童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有其獨特的身心特點;有他自己的需要、興趣、情感和性格。兒童一生下來是一個有生命力、生長力,能夠分辨與取捨外界刺激,具有學習能力的積極個體,是一個對環境的主動探索者。
(3)主張幼兒園第一要注意兒童健康。不僅身體要健康,他還強調要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他提出要培養幼兒良好的情緒和性格,養成快樂情緒和勇敢精神,有自尊心、自信心等。
(4)主張幼兒園的教師應是兒童的朋友。他說,幼稚園的教師要熱愛兒童、了解兒童;要有研究精神,有創造性和改造環境的能力;要了解和精通幼教業務。教師要參加到兒童的隊伍里去,和兒童同游同樂。
(5)兒童教育是幼稚園與家庭共同的責任。他倡導幼兒園的教師和家長密切合作,做家庭教育的助手。1928年陳鶴琴受教育部之聘,負責起草了我國《幼稚園課程暫行標准》,經試行修訂後於30-40年代在全國推廣實施,初步改變了我國幼兒教育的面貌,為幼教改革奠定了基礎。
3、陶行知。陶行知是對中國教育事業做出過重要貢獻的人民教育家,20世紀20年代,他提出了面向工農大眾普及幼稚教育的主張。他認為普及幼稚教育,首先要讓人們認識到幼年時期生活與教育的重要性;其次,要讓人們認識到幼稚園教育的優點和它在兒童教育中應當佔有的地位;再次,要改變辦幼稚園的方法,要適應中國的國情,使幼稚園「中國化」、「平民化」;最後,要改革師資培訓制度,培養新型的理論聯系實際的幼兒教師。陶行知對束縛幼兒身心與個性的傳統教育的「六大解放」主張,直至今日仍然有著現實的指導意義。陶行知的幼兒教育理論主要有以下三點
(1)生活即教育,在生活中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
美國教育家杜威主張「教育即生活」,陶行知先生根據我國的國情,把它改為「生活即教育」。陶行知先生認為:「要先能做到『社會即學校』,然後才能講『學校即社會』;要先能做到『生活即教育』,然後才能講到『教育即生活』。這樣的學校才是學校,這樣的教育才是教育」。幼兒教師要樹立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在生活中滲透、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
(2)讓幼兒在活動中學習做人,培養幼兒獨立精神。陶行知先生在《學做一個人》一文中指出:「做一個整個的人,有三種要素:第一,要有健康的身體——身體好,我們可以在物質的環境里站個穩固;第二,要有獨立的思想——要能虛心,要思想透徹,有判斷是非的能力;第三,要有獨立的職業。」陶先生有一首白話詩:「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先,都不算好漢」。這對幼兒教育具有指導意義。
(3)在學習活動中培養幼兒創造精神。陶行知先生在《創造宣言》一文中指出:「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陶行知先生提出解放兒童的頭腦、解放兒童的雙手、解放兒童的嘴、解放兒童的時間、解放兒童的空間。
(三)當代幼兒教育理論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中國幼兒教育理論的發展經歷了3個階段,即:(1)蘇聯幼兒教育理論與經驗的引進與學習時期(1949―1966);(2)幼兒教育理論發展的停頓時期(1966―1976);(3)幼兒教育理論的迅速發展時期(1976年至今)。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幼兒教育工作者總結中國幼兒教育理論與經驗,吸取世界各國先進的幼兒教育理論與經驗,認真開展幼兒教育科學研究,逐漸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幼兒教育理論體系。我國當前幼兒教育理論特徵是以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為指導,以兒童心理學、生理學、教育學和社會學等學科的基本理論與研究成果為基礎,闡明對教育與兒童發展之間關系的看法,揭示指導幼兒教育實踐的基本原則,主要有五個基本觀點。
1、發展的整體觀。發展是指兒童成長過程中,身體和心理方面有規律的量變和質變過程。幼兒身心發展是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
2、發展的多因素相互作用觀。(1)影響幼兒身心發展的內部因素:遺傳、自我意識;(2)影響幼兒身心發展的外部因素:環境與教育;(3)關注特殊幼兒多方面的成因。
3、學習與發展的幼兒主體觀。幼兒是學習與發展的主體,幼兒的發展,要以幼兒的主動學習、活動為轉化的中介。教師要視幼兒為主動學習、發展的個體,善於引導與激發。
4、教育促進和參與發展的教育作用觀。幼兒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並不意味著教育無能為力。相反,教育可以影響幼兒的學習與發展。教育的基本任務就是引導和幫助幼兒學習與掌握人類社會的歷史文化經驗,促進和參與幼兒的學習與發展。當然,這要以尊重幼兒的主體,尊重幼兒的學習與發展的規律為基礎。幼兒身心發展的特殊性決定了教育作用的可能性與必要性。
5、活動是教與學的共同基礎的教育途徑觀。活動是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基礎與源泉。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活動之外無發展」。 幼兒的活動是教育者向幼兒施加教育影響的途徑,是溝通教與學的橋梁;身體的活動、心理的活動,同人和物的互動;幼兒自由觀察、自由選擇操作材料,體驗發現的樂趣,獲得直接經驗;與教師和同伴交流,形成基本的科學概念、體驗和操作技能等。
中外著名的具有代表性、權威性和有影響力的學前教育家的幼教理論,在不同歷史發展階段,對人類幼兒教育的發生和發展產生過重大影響,極大地豐富了我們的教育思想。中外幼兒教育理論的精髓,充實了幼兒教育理論工作的實際需要,也為我們今後學習學前教育類的其它理論奠定了基礎。

⑷ 福祿貝爾對學前教育的主要貢獻有哪些

1.創辦了世界上第一個幼兒園;
2.明確提出了幼兒園的任務是通過直觀的方法來培養兒童;
3.創制了「恩物」,他是世界上第一個闡明游戲的回教育價值的人
4.創立了一整套幼兒教育理論和相應的教育方法、教答材、玩逗搜兆具等。漏悉
5.強調作業的山租重要性

⑸ 簡述陳鶴琴對我國學前教育學發展的貢獻。

(1)陳鶴琴指出學前教育對於兒童一生的發展至關重要,也關繫到國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運。他對自己的子女進行三年跟蹤觀察實驗研究,記錄了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總結出家庭教育的原則和方法。1923年又創辦南京鼓樓幼稚園。
(2)陳鶴琴強調學前教育要考慮兒童的特點。幼兒教育的對象是兒童,兒童不是小大人,對兒童的培養與成人不同,要適應兒童喜好游戲、好奇、好模仿、喜歡戶外生活的特點,做到兒基畢扒童化,杜絕中小學化、成人化。他倡導要了解每個兒童的個性,多採用小團體的教學法,因材施教;同時,兒童有獨立的人格,教師應公平地對待兒童,做兒童的朋友和伴侶,同游同樂地去玩去教,要絕對尊重兒童的人格。
(3)陳鶴琴指出要對兒童進行全面發展的教育,使兒童成為「體魄強壯、品德良好和智力發達」的祖國幼苗。他主張,一要搏昌注重兒童的健康;二要重視培養兒童的良好道德品質;三要培養兒童對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的認識;四要重視兒童的感覺訓練和智力發展,特別是觀察力的提高等。
(4)陳鶴琴提出幼兒教育要注意多樣性。在室內外、園內外的各種活動中,陳鶴琴最重視的是兒童的室外、園外活動。
(5)陳鶴琴數嘩堅決反對以教師為中心或兒童中心主義的傾向,強調教師要對幼兒加以指導。另外,他還指出幼兒園要和家庭緊密配合。

⑹ 陶行知和陳鶴琴對我國學前教育發展的主要貢獻是什麼

您好!先談一下陶行知先生的主要貢獻:
陶行知先生畢生致利於教育事業,對我國教育的現代化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他不僅創立了完整的教育理論體系,而且進行了大量教育實踐。細考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創新猶如一根金錢,貫穿於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各個部分。創新在這里指革除不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的「舊」,謹隱創立與社會、歷史進步相符的「新」。創新還具有打破偶像檔橋,破除迷信,掙脫教條的束縛,從僵化習慣性思維中走出來的含義。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創新,也表現在培養目標上。他針對舊教育把培養「人上人」作為目標的現象,指出新教育應培養全面發展的「人中人」。早在他創辦南京安徽公學時就為這所學校提出三個教育目標:研究學問,要有科學的精神;改造環境,要有審美的意境;處世應變,要有高祥蠢廳尚的道德修養。
再談陳鶴琴的主要貢獻:
陳鶴琴先生在研究中國二三十年代學前教育課程實際的基礎上, 從身體、智力、情感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幼兒教育目標。他人為, 教育目標首先要解決「做怎樣的人」的問題。通過教育, 培養出的人應該具有「 作精神, 同情心和服務他人的精神。」「應有健康的體格, 養成衛生的習慣, 並有相當的運動技能。「應有研究的態度, 充分的知識,表意的能力」「應能欣賞自然美和藝術美, 養成歡天喜地的快樂精神, 消泯懼怕情緒。」由此可見, 在二三十年代, 陳鶴琴就提出了比較符合學前兒童身心特點, 並適應未來社會的全面發展的培養目標, 是難能可貴的。
除此之外, 他還提出了有關幼稚園課程評價、課程實驗等方面的主張或觀點,也值得我們認真地加以汲取。

⑺ 福祿貝爾對幼兒教育的主要貢獻怎麼樣

A. 請簡要論述福祿貝爾的學前教育思想 1.幼兒園教育的意義和任務。2.幼兒園教育的方法。3.幼兒園課

1、幼兒自我發展的原理

福祿貝爾認為,幼兒的行為是其內在生命形式的表現,是由內在的動機支配的。通過這些行為,幼兒才可以成長發展。保育者的任務是幫助幼兒除去阻礙生命發展的障礙,讓自我得到發展。命令式的、強制的、干涉的教育方法對幼兒的發展是無效的,而必須尊重幼兒的自主性。重視幼兒自我活動。

2、游戲理論

福祿貝爾是第一個闡明游戲教育價值的人。他製作的玩具取名為「恩物」意為「神恩賜之物」,現在仍有很多幼兒園在使用。為了紀念福祿貝爾的貢獻,人們為他建了一個紀念碑,紀念碑的造型仿照了「恩物」中的球體、圓柱體等。

3、協調原理

福祿貝爾說,人不是單獨一人存在的,他是家族中的一員,社會的一員,也是民族的一員,是宇宙中的一分子。因此,我們應該讓孩子和周圍的環境、社會、自然結合,協調一致。能夠得到真正的協調是最美好的事。

(1)福祿貝爾對幼兒教育的主要貢獻擴展閱讀:

1、教育順應自然

福祿培爾基於性善論,把教育順應自然作為兒童教育的基點和中心。教育順應自然的思想貫穿了他的教育思想的始終。"自然"主要包括兩層含義:一方面是指大自然;另一方面是指兒童的天性,即生理和心理特點。在論述教育順應自然時,自然主要指後者。

2、兒童"自動"發展思想

所謂"自動"發展是指個體利用自我能動的力量,使內部表現於外部和使外部表現於內部的過程。福祿貝爾把人的教育年齡范圍劃分為幼兒期和少年期兩個大的發展時期,幼兒期兒童通過活動把自己對事物的認識表現出來。

這是一個使內部的東西成為外部東西的時期;而少年期主要是學習的時期,這一時期兒童通過各種感官接受外界的 *** 吸取知識,是使外部的東西轉變為內部東西的時期。人的"自動"發展就是通過這兩個階段實現的。

B. 為什麼說福祿貝爾是幼兒園教育之父

(1) 幼兒園教育是學校教育的一種形式,體現了教育的目的性、計劃性、組織性、系統性和規范性。 因此真正意義的幼兒園必須能夠體現專業性和系統性。 (2) 德國教育家福祿培爾是「幼兒園之父」 ,原因就在於他所創立的幼兒園具有一整套幼兒教育理論和相應 的教育方法、教材、玩具。 (3) 福祿培爾創立的幼兒園中以游戲為主要活動, 幼兒通過 「恩物」 來學習, 這不僅尊重了幼兒教育的規律, 而且對幼兒教育實踐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

C. 簡述福祿貝爾的學前教育思想

1.幼兒自我發展的原理

福搭檔祿貝爾認為,幼兒的行為是其內在生命形式的表現,是由內在的動機支配的。通過這些行為,幼兒才可以成長發展。保育者的任務是幫助幼兒除去阻礙生命發展的障礙,讓自我得到發展。命令式的、強制的知褲亂、干涉的教育方法對幼兒的發展是無效的,而必須尊重幼兒的自主性。重視幼兒自我活動。

2.游戲理論

福祿貝爾是第一個闡明游戲教育價值的人。他製作的玩具取名為「恩物」意為「神恩賜之物」,現在仍有很多幼兒園在使用。為了紀念福祿貝爾的貢獻,人們為他建了一個紀念碑,紀念碑的造型仿照了「恩物」中的球體、圓柱體等。

3.協調原理

福祿貝爾說,人不是單獨一人存在的,他是家族中的一員,社會的一員,也是民族的一員,是宇宙中的一分子。因此,我們應該讓孩子和周圍的環境、社會、自然結合,協調一致。能夠得到真正的協調是最美好的事。

4.親子教育

福祿貝爾認為,要讓孩子在愛中成長,首先就必須教育母親。這或許是他幼時沒得到母愛的一種體驗吧。因此他創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為母親們開辦的「講習會」,後來還專門寫了一本《母親之歌與愛撫之歌》。

5.明確了幼兒園的任務

福祿貝爾指出通過直觀的方法培養學前兒童,使他們參加必要的活動,發展他們的體格,鍛煉他們的外部感官,使他們在游戲中得到成長。

6.兒童的四種本能(易考點,選擇)

福祿貝爾認為兒童共有四種本能,第一為活動的本能(即是—種創造的本能),第二為認識的本能(即揭示萬物的本能),第三為藝術的本能(即進行藝術創作的本能),第四為宗教的本能,是前三類本能的歸宿。教育的任務在於促進兒童內在本能的發展,以培養兒童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由此,他把課程純做分為宗教及宗教教育、自然教育及數學、語言及語言教育、藝術及藝術教育四大領域。

拓展資料:

弗里德里希·威廉·奧古斯特·福祿貝爾(1782年4月21日-1852年6月2日),德國教育家,被公認為是19世紀歐洲最重要的幾個教育家之一,現代學前教育的鼻祖。他不僅創辦了第一所稱為「幼兒園」的學前教育機構,他的教育思想迄今仍在主導著學前教育理論的基本方向。他的代表作《人的教育》。

母親細心的照料,同伴之間游戲的玩耍,兒童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下自由發展,幼年的生活當如這般無憂無慮,而這些思想正是福祿貝爾日後所倡導的學前教育思想之一。

D. 福祿貝爾是如何論述幼兒園教育

(1)
幼兒園教育是學校教育的一種形式,體現了教育的目的性、計劃性、組織性、系統性和規范性。
因此真正意義的幼兒園必須能夠體現專業性和系統性。

(2)
德國教育家福祿培爾是「幼兒園之父」
,原因就在於他所創立的幼兒園具有一整套幼兒教育理論和相應
的教育方法、教材、玩具。

(3)
福祿培爾創立的幼兒園中以游戲為主要活動,
幼兒通過
「恩物」
來學習,
這不僅尊重了幼兒教育的規律,
而且對幼兒教育實踐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E. 都有哪些人是學學前教育的

一、德國福祿貝爾
貝關於福祿爾,大家需要關注的考點在於:幼兒園之父----第一所幼兒園----恩物----第一個闡明游戲的重要價值
福祿貝爾是第一個闡明游戲教育價值的人。他製作的玩具取名為「恩物」意為「神恩賜之物」,現在仍有很多幼兒園在使用。為了紀念福祿貝爾的貢獻,人們為他建了一個紀念碑,紀念碑的造型仿照了「恩物」中的球體、圓柱體等。
而至於其他的「協調原理」和「親子教育」則需了解即可。
特別注意:創建了第一所幼兒園,第一個闡明游戲的重要價值,兩個第一是重點!
二、義大利蒙台梭利
蒙台梭利的理論是跟福祿貝爾學的,是一種傳承,但是也有不一樣的地方。恰好福祿貝爾是幼教之父,蒙台梭利是幼教之母,兩人可以對照記憶。
1907年在羅馬貧民區創設了「兒童之家」,招收3~6歲的幼兒,在這里進行她的教育實驗,逐步制定了整套的教材、教具和方法,創建了蒙台梭利教育體制,這套體制一直沿用至今;現今很多中外的幼兒園都以蒙台梭利來命名。所以考試中,蒙台梭利也出現的很頻繁。
蒙台梭利認為兒童具有一種下意識的﹑不自覺的感受能力與特殊鑒別能力,簡稱「蒙台梭利吸收性心智」,既能通過與周圍環境(人和事物)的密切接觸和情感的聯系,獲得各種謹嚴和知識。
而兒童這種下意識的教育能夠成功的關鍵是需要一種有準備的環境;而在這一環境中,老師是作為這一環境的創設者、觀察者、指導者出現的。同時,蒙台梭利還利用感覺教育創設了專門的教具。
對於蒙台梭利,主要考點即在於:幼教之母、吸收性心智、感覺教育、專門教具。
特別注意:蒙台梭利創設的專門教具主要是鍛煉兒童的感官的,進行感覺的教育;這和福祿貝爾的恩物有很大不同。而在考試中,兩者往往容易混淆。
三、誇美紐斯
誇美紐斯是17世紀捷克教育家,是人類教育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他是世界上第一個專門對學前教育提出了深刻認識並有系統論述的教育家。誇美紐斯的學前教育思想集中體現在1632年出版的《母育學校》中,這是世界上第一部論述學前教育的專著。1658年出版的《世界圖解》是世界上第一本依據直觀原則編寫的課本,也是一本教給兒童基本知識的帶有插圖的網路全書。
誇美紐斯這一人物的主要考點在於其代表作《母語學校》
四、盧梭
盧梭,法國著名的啟蒙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是18世紀法國大革命的思想先驅,啟蒙運動最卓越的代表人之一。盧梭的教育思想主要集中於他的教育著作《愛彌兒》一書中。
盧梭對於幼教領域一大重要貢獻就是強 *** 育應當尊重自然,反對揠苗助長。他認為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保護兒童善良的本性,他主張教育要與兒童天性的自然發展一致起來。09、12等幾年武漢事業單位幼教專業課真題中都考過,考得跟我們現在很喜歡的理念契合的人和理念。
盧梭這一人物的主要考點在於其代表作《愛彌兒》和自然教育的理念。
特別注意:雖然誇美紐斯也提到了「自然」,但是他並沒有做過多強調,只是輕描淡寫提到了「自然」;而盧梭是著重提到了「自然教育」,培養自然人,一般「自然」這一點考盧梭考得更多。

F. 福祿貝爾在學前教育理論和幼兒實踐上的主要貢獻

福祿貝爾確定了幼兒園的地位和教育方法,建立了一個以活動與游戲為主的要特徵的幼兒園課程體系,包括游戲與歌謠,恩物(一套供兒童使用的教學用品),作業(將恩物知識運用於實踐),運動,游戲,自然研究。

G. 福祿貝爾對游戲的理解

福祿貝爾是德國著名的幼兒教育學家,在幼兒的教育上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他專把畢生的精力都獻給了學前教屬育事業,他認為家庭和母親在早期教育中占重要地位吧,並主張有必要建立公共的幼兒教育機構來彌補家庭教育的缺陷,在1840年他正式將這所學校命名為「幼兒園」。
在教育中他主張要適應兒童的發展,遵循兒童的本性,而且注重以兒童的自我活動為主,教師只為兒童提供條件,而不幹預兒童的活動,充分發揮了兒童的主體性,並且重視各種游戲,福祿培爾認為,「游戲是兒童發展的最高階段」,它是「人在這一階段里最純潔的最神聖的活動」。是教育史上第一個 *** 的重要價值,有系統的把游戲活動列入教育過程的教育家。而且在教育實踐中,
福祿培爾一直重視對游戲的研究,他認為游戲是兒童認識世界的工具,所以制除了一套供兒童使用的教學用品,成為「恩物」。意為「上帝的恩賜」。它最大的價值在於是可以幫助幼兒認識自然及其內在規律的重要工具。
福祿貝爾獨特的幼兒教育學體系對19世紀後半葉到20世紀初期的世界幼兒教育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所以被大家稱為「幼兒教育之父」。

H. 福祿貝爾是誰,是什麼時期的,著作,貢獻

德國教育家,被公認為是19世紀歐洲最重要的幾個教育家之一,現代學前教育的鼻祖。他不僅創辦了第一所稱為「幼稚園」的學前教育機構,他的教育思想迄今仍在主導著學前教育理論的基本方向。當時來說,能讓孩子上他的教育課程者均為有錢有權之父母。
《人的教育》(1826年)
《慈母曲及唱歌游戲集》(1843年)
《幼兒園教育學》(1861年)

⑻ 陶行知和陳鶴琴對我國學前教育發展的主要貢獻是什麼

1、對兒童心理的研究作為兒童教育基礎的思想和脊高實踐。學術研究方麵包括他對其子一鳴的心理學觀察記錄,1921年連續在《新教育羨凱》《教育雜志》等雜志發表的《兒童心理及教育兒童之方法》《心理測驗》等文章。

2、創辦幼稚園在內的教育實驗運動。積極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現代化的幼兒教育,梳理出的《一年來南京鼓樓幼稚園試驗概況》及編撰的《幼稚教育》,涵蓋了幼稚教育目標、原則、課程、系列教學法、兄野喚福祿貝爾、蒙台梭利、幼稚園清潔檢查等方方面面的內容,為當時各地幼稚園和後來幼兒園清晰描繪了完整的組織管理和運行的框架。

3、引領了幼兒教育研究的科學道路。除了兒童心理研究的範式,創辦《幼稚教育》雜志和《兒童教育》雜志,致力於引領幼兒教育工作者形成研究兒童、研究課程、研究教育教學方法的興趣和觀念,確保幼兒教育的科學性。

(8)學前教育學家他的主要貢獻有哪些擴展閱讀:

民國的教育在中國歷史上獨樹一幟,比如戰亂中成立西南聯合大學被譽為中國教育界的珠穆朗瑪峰,至今中國仍然沒有任何一所大學能夠達到其地位。

能夠取得這樣的成就有各方面的原因,其中重要的一個就是民國時候的這些出名的教育家深受西方教育理論影響,在國內的幼兒教育應用這些理論,使得孩子接受到最有利於他們成長的教育。

但是現在,國內的學前教育雖然表面看起來更為發達,各種班如蒙台梭利班等鋪天蓋地,然而大多名不副實,更多的是借用一個外國的名,對孩子的教育依然是國內長期盛行的填鴨式應試教育。

⑼ 福祿貝爾對學前教育的主要貢獻有哪些

福祿貝爾是現代學前教育的鼻祖。他不僅創辦了第一所稱為「幼兒園」的學前教育機構,他的教育思想迄今仍在主導著學前教育理論的基本方向。福祿貝爾的教育思想與實踐對世界各國慎鋒幼兒教育的發展起到深遠的影響。

福祿貝爾的教育思想與實踐對世界各國幼兒教育的發展起到深遠的影響。19世紀末,在美國形成了福祿貝爾主義,影響遍及世界各國。



(9)學前教育學家他的主要貢獻有哪些擴展閱讀:

福祿貝爾的教育思想

福祿貝爾認為,游戲是兒童的內在本能,尤其是活動本能因而對兒童的斗改教育,不 應加以束縛、壓制,也不應拔苗助長,而是應當順應其本性,滿足其本能的需要,如同園丁順應植物的本性,給植物施以肥料,配合以合適的日照、溫度。

根據上述觀點,福祿貝爾認為,游戲和手工作業應是幼兒時期最主要的活動,而知識的傳授只是附加的部分,穿插其中。幼兒園上課只需要用口語,不需要學習文字。而教師最主要的責任,是妥善地加以指導、設計各種游戲活動。

福祿貝爾相當重視手工材料寬銷晌和教具的准備,其中包括著名的恩物。他也重視環境的設置,主張幼兒園必須設置花壇、菜園、果園。





⑽ 福祿貝爾為幼兒教育事業作出了哪些貢獻

福祿貝爾是德國著名的幼兒教育家,他的主要貢獻有:

1、幼兒園的創始人。

2、提出幼兒教育的重要性。祿倍爾認為家庭和母親在早期教育中占據重要地位。基於社會的現狀,他認為有必要建立公共的幼兒教育機構來彌補家庭教育的缺陷。

3、提出幼兒園的教學原則。福祿貝爾認為,幼兒園應以游戲為教育的主要方法,以引導兒童自我活動、自我發展和社會參與。

4、發明恩物。為了幫助幼兒認識自然及其內在規律,他創制出了-套供兒童使用的教學用品,稱作「恩物」。這是福祿貝爾對於幼兒教育工作的具體貢獻。

福祿貝爾對幼兒教育的貢獻是開創性的,他是近代系統的學前教育理論的奠基人之一,也是近代影響最大的幼兒教育家。

其影響

福祿貝爾的教育思想與實踐對世界各國幼兒教育的發展起到深遠的影響。19世紀末,在美國形成了福祿貝爾主義,影響遍及世界各國。

著名美國建築師弗蘭克·勞埃德·賴特(Frank Lloyd Wright)自認通過玩福祿貝爾的恩物,深受其影響。Norman Brosterman的發明幼兒園這本書揭示了福祿貝爾對萊特現代藝術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