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教育扶貧政策
法律分析:
是指扶貧三講一評:講政策、講幫扶、講成效、集中評議。為強化感恩教育、政策教育和示範教育,進一步推進扶貧與扶志、扶智、扶勤、扶德相結合。
法律依據:
《國務院關於農村扶貧開發工作情況的報告》 一、工作進展情況 扶貧開發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我國扶貧開發事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為實現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2011年,黨中央、國務院制定實施《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以下簡稱《綱要》),明確到2020年穩定實現扶貧對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的奮斗目標(以下簡稱「兩不愁、三保障」目標);將農民人均純收入2300元(2010年不變價)作為新的國家扶貧標准,比原標准提高92%;將連片特困地區作為扶貧攻堅的主戰場,構建大扶貧工作格局。兩年多來,中央有關部門和各級政府主要做了以下工作:是加強組織領導,新階段扶貧工作全面部署實施。各省(區、市)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精神,出台省級扶貧開發綱要、規劃或實施意見。確定本地區扶貧標准並開展貧困識別,目前執行國家扶貧標準的有17個省(區、市),執行標准高於國家扶貧標準的有14個省(區),其中廣東省、重慶市實行相對貧困標准。調整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以下簡稱重點縣),調出38個,調入38個,使更貧困的縣得到扶持。不斷增加扶貧投入,2011年,中央綜合扶貧投入2272億元,比上年增長40.4%,2012年達到2996億元,比上年增長31.9%,其中專項扶貧資金2011年272億元, 2012年332億元。2012年,28個省(區、市)本級財政安排專項扶貧決算資金達到164.5億元,比上年增長62.4%。已有9個省(區、市)頒布實施地方《扶貧開發工作條例》。按照「區域發展帶動扶貧開發、扶貧開發促進區域發展」的思路,國務院批准實施了武陵山等11個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全面啟動了連片特困地區扶貧攻堅。
㈡ 教育脫貧攻堅有哪些活動
高質量打贏打好教育脫貧攻堅戰
高質量打贏打好教育脫貧攻堅戰是在貧困地區大力實施教育扶貧工程,通過學生資助、師資保障、校園建設等措施,確保貧困家庭子女在各個階段都能接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阻斷貧困代際傳遞,消除貧困,促進共同富裕。
消除貧困、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應有之義。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已實現了大規模減貧。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明確提出要打贏脫貧攻堅戰,教育脫貧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措施。國家教育事業「十三五」 規劃明確要求「打贏教育脫貧攻堅戰」,推進教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2018 年教育部、國務院扶貧辦印發《深度貧困地區教育脫貧攻堅實施方案(2018—2020 年)》,著力聚焦深度貧困攻堅難點。2019 年《中國教育現代化 2035》指出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面向教育現代化的十大戰略任務之一,其中推進教育精準脫貧是完成任務的重要方式。
2020 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沖刺之年,高質量打贏打好教育脫貧攻堅戰,必將推進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實現,為進一步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奠定堅實的基礎。
北京雅學雲智能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結合校園文化進行設計,打造符合學校發展規劃的智慧校園、校園信息化等項目提供技術環境搭建方案的公司,公司項目還包括為教育工程實施項目提供基礎工程實施、場地建築、裝修裝飾等方面建設支持、服務
雅學集團涉及業務以智慧教育為主和中國教育出版網深度合作為區/縣域教育現代化提供解決方案,主要包含數據中心、平台類、智慧環境、應用四大部分,產品應用廣泛:智慧課堂、優質教學資源庫、中高考命題資源庫、易搜備課素材庫、中小學數字圖書館、智慧題庫、教務管理、智慧校園人人通空間系統、在線互動雙師課堂、學生行為分析、模擬實驗室、數字辦公(OA系統)、調查問卷系統等主要是以中共發行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為標准推進本區域教育均衡發展,實現優質教育公平。
通過現代化設備創新教育,因材施教,將信息技術與教育全面結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集辦公設備:辦公用品、圖書、幼兒教育、實驗室、教育設備與咨詢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性教育設備
針對企業的用工需求與職校開展特色專業的人才培養、教育科技的研究開發和技術推廣、智能教學設備、智慧校園整體解決方案以及素質教育培訓等,以優秀的服務、專業的團隊為學生們提供優質技能培訓及就業咨詢服務,為眾多企業提供優質的人力資源咨詢服務。
以完善的研學旅行、營地教育、冬令營、夏令營、戶外拓展、森林學校等校外教育服務體系,為3-18歲兒童青少年提供社會能力教育整體解決方案,以培養學生素質興趣愛好為己任,傾力打造完善的青少年科學科普實驗基地。
集學生營養、集體用餐原料供應與半成品冷鏈系統物流供應為一體,將現代科技應用服務於學生智慧食堂管理,嚴格按照視頻安全法的要求進行規范化經營,以集團公司+基地+農戶三體一鏈的原材料采購模式進行分揀、包裝、保險、冷鏈、配送,從源頭上精密把關,在配送中使用智慧食堂系統追檔,提供安全可靠學生膳食的供應服務。
為教育工程實施項目提供基礎工程實施、場地建築、裝修裝飾等方面建設支持、服務。為智慧校園、校園信息化項目提供技術環境搭建方案並實施配套,結合校園文化進行設計,打造符合學校發展規劃、尊重教學人文的良好學區環境。
(侵刪)
㈢ 中國有那些扶貧政策
一、產業扶貧:
(1)種植業:貧困戶通過發展新品種、新模式創新增收和調整種植結構增收脫貧的,每戶一次性補貼2000元;
(2)養殖業:貧困戶通過新發展或擴大養殖規模增收脫貧的,每戶一次性補貼3000元,發展特色種養殖業增收脫貧的,每戶一次性補貼4000元;
(3)加工及服務業:貧困戶通過開辦小型加工廠或開辦小商店等服務項目增收脫貧的,每戶一次性補貼3000元;
(4)發展旅遊:貧困戶圍繞景區開發旅遊產品增收脫貧的,如休閑採摘、農家樂等,每戶一次性補貼5000元;
(5)發展電商:貧困戶通過電商平台銷售特色農產品創收達1萬元以上增收脫貧的,一次性補貼網費3000元;
(6)其他產業:貧困戶發展其他產業脫貧的,且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能帶來穩定收入,增收達到標準的,一次性補貼3000元。
二、教育扶貧:
1、對建檔立卡學前教育貧困幼兒,每生每年補助生活費1000元。
2、除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普通高中學生學費,按每生每年2500元的資助標准發放國家助學金。
3、申領程序:
貧困學生向就讀學校提出申請並遞交資料→填寫《鍾祥市普通高中國家助學金申請表》→學校組織評審並公示→公示無異議後報縣教育局、財政局復核驗章→縣財政局將資金撥付到縣學生資助管理中心→縣學生資助管理中心通過學生資助卡發放補助資金。
三、雨露計劃:
雨露計劃資助的對象是指農村建檔立卡貧困家庭中當年接受本地和異地中、高等職業教育,且在國家職業教育主管部門學籍管理系統注冊正式學籍的學生。
中等職業教育指全日制普通中專、成人中專、職業高中、技工院校等;高等職業教育指全日制普通大專、高職院校、技師學院等。(因學遷出等原因導致戶口和父母不在一起的學生同樣享受扶持政策)。
四、易地扶貧搬遷:
納入全省扶貧開發建檔立卡信息系統中有搬遷意願且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貧困戶:
(1)生存環境差、生態環境脆弱、水土流失嚴重,且水土、光熱條件難以滿足日常生活生產需要,不具備基本發展條件地區的建檔立卡搬遷人口;
(2)交通、水利、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和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等基本公共服務設施薄弱,工程措施解決難度大,建設和運行成本高的地區建檔立卡搬遷人口;
(3)國家主體功能區劃中劃定的禁止開發區或限制開發區及地方病嚴重、地質災害頻發地區的建檔立卡搬遷人口;
(4)大中型水庫(大型湖區)和「以水為生、以船為家」缺乏生產生活資料的建檔立卡搬遷人口;
(5)其他確需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地區的建檔立卡搬遷人口。
五、危房改造:
村危房改造補助對象重點是居住在危房中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低保戶、農村分散供養特困人員和貧困殘疾人家庭(以下簡稱四類重點對象)。
補助對象的確定要堅持公開、公平、公正原則,優先幫助住房最危險、經濟最貧困農戶解決最基本住房安全問題。
㈣ 教育扶貧政策
教育扶貧政策是通過在農村普及教育,使農民有機會得到他們所要的教育,通過提高思想道德意識和掌握先進的科技文化知識來實現改造和保護自然界的目的,同時以較高的質量生存。
扶貧攻堅是「十三五」規劃的重中之重,是落實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關鍵舉措。如何確保貧困人口徹底穩定消除貧困,筆者以為須從根源入手,教育扶貧是徹底穩定脫貧的重要推手。
國家要拔除貧根,隨著扶貧工作進入沖刺期,需要產業扶貧、教育扶貧、技能培訓、易地搬遷、保障兜底等多管齊下。教育扶貧就是營造起扶貧扶志扶智的環境,解決人的素質先脫貧,轉變一些貧困人群的「等靠要」觀念,引導貧困農民家庭主動發展致富。
據國家最新公布的農村教育數據顯示,我國農村地區特別是老少邊窮地區的教育發展還比較滯後。彌補教育「短板」,就得解決城鄉、東西部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現狀。
首先要在觀念和政策上向貧困地區傾斜,加強東西部教育資源交流。其次要加大對貧困地區的教育投入,吸引高端人才投身貧困地區教育事業。利用互聯網為貧困地區的孩子提供平等、開放的遠程教育平台,從而縮小城鄉、東西部的教育資源差距。
《關於教育扶貧工程的實施意見》第二條 1.提高高等教育服務能力。提升高等學校特別是省屬高校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能力,為片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多人才和智力支撐。組織高校、科研院所與片區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選擇部分有一定基礎和發展前景的企業進行重點幫扶,支持其發展壯大,帶動當地經濟發展。
2.加大高等學校招生傾斜力度。認真實施「支援中西部地區招生協作計劃」、「面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劃」、「農村學生單獨招生」、「地方重點高校招收農村學生專項計劃」等,擴大片區學生接受優質高等教育的機會。
3.開展高等學校對口扶貧工作。發揮高等學校在人才扶貧、科技扶貧、智力扶貧、信息扶貧等方面的積極作用。支持省內高校加大對口支援力度,建立對口支援長效機制。在片區內加快推進「一村一名大學生培養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