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職業教育以什麼為導向_以就業為導向,全面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
摘 要:「以就業為導向」是當今高等職業教育辦學的主要思想,是當前推進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靈魂,所以職業教育要從學校辦學模式、專業設置與建設、課程教學改革、提高教師素質、加強學生素質教育等全方位貫徹落實「以就業為導向」的理念,才能使職業教育適應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需要,保證學校的生存和發展。
關鍵詞:就業;定位;教學;改革
了解社會,科學定位,推動高等職業辦學模式的改革,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和人才供求市場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准切入點,在競爭中找到自己的優勢至關重要。高等職業學校辦學模式的科學定位關繫到學校的生存和發展。
一、高等職業學校辦學模式的科學定位關繫到學校的生存和發展
高等職業學校在辦學定位上,要堅持面向區域經濟建設主戰場的社會定位,堅持培養社會發展的生產第一線應用型人才的功能定位,努力把每一個學生都培養成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既能動腦又能動手,既具有必備的理論基礎又具有一定的實際操作能力,符合我國現代化建設需要的應用型人才。以就業為導向,就是把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落實到滿足社會對職業性人才的現實要求和學生就業上來。
1.必須建立全新的辦學模式和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社會發展對職業人才和職業教育的需求,研究人民大眾中不同人群對接受高等職業教育的多樣化需求。通過職業培訓提高學習者的基礎能力、勞動道德、創業能力,以及傳授人文價值觀和標准,培養有責任感的勞動者。
2.以市場為基礎,探索新的產學合作辦學模式。在經濟發展和技術進步條件下,其技術與管理的環境是在不斷變化的,這就要求高職學校的辦學目標和過程也要隨之不斷更新。對於任何一所學校來講,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辦好幾十個專業,各方面難度確實很大,而且缺乏企業環境。因此,要主動適應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的需要,探索新的產學結合辦學模式,學校可利用教學優勢為企業培養各種層次、類型的人才,和企業聯手進行科研開發,既可為學生提供就業渠道,又可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
二、根據市場需求,科學合理地調整專業
專業設置是高等職業學校生存的關鍵環節。加強專業建設不僅是學校建設發展的主要任務,同時也是學校提高就業率和就業質量的重要基礎。因而,不論對哪一個職業學校,就業是學校生存的永恆主題,所以學校所開設的專業要確保學生具有良好的就業前景。
在調整專業時,首先要考慮適應市場要求。為此,圍繞調整和設置專業,要樹立「按需開辦,靈活設置」的市場觀念,認真開展市場調研,准確把握市場對各類人才的需求情況;要主動與行業、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做到「提前培養,同步使用」;根據學校的辦學條件,利用已有專業優勢,進一步加強建設,構築生命力強、可持續發展且具有彈性的專業平台,尋找經過努力和建設可衍生或派生出的社會急需的新專業,並進而形成專業結構優勢,所以專業設置與專業口徑應該是「長短結合,寬窄並存」;同時,要將人才需求預測與就業狀況調查作為專業設置及其結構調整的依據,用「市場有需求、教學有條件、質量有保障、就業有出路」的機制約束專業建設與發展。
實踐證明,高等職業教育的專業優勢就是就業優勢。市場需求和職業崗位的准確定位是專業設置前提條件,教學效益和教學穩定性是專業設置的必要條件。對於一所學校來說,專業建設和發展的「出路在市場,生命在特色,活力在機制,建設發展在人才」。同時,在進行專業建設的過程中,應「高起點起步,低成本擴張;高標准建設,多渠道融資;高速度發展,規范化管理」。
三、提高教師素質能力的培養
教師與課程是學校教育過程中兩個具有根本性、決定性作用的因素。教師認同改革理念,參與改革過程,擔當更重要的責任,做改革的行動者,在改革中學習和成長,才能達成改革的理想。「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教學改革核心是提升學生的就業實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正因如此,教師「雙師」素質、素養和品質的提高就成為了教育教學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培養「雙師型」素質教師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可以安排教師到工廠、工地等進行實踐鍛煉;安排教師到教育部舉辦的「工程實訓基地」學習;安排專業教師參與技術改造、技術開發和技術服務工作;安排專業教師承擔實踐教學任務等。
四、提高學生素質教育培養
素質教育是各層次教育的根本。高職教育在素質教育方面主要抓「學會做人」和「學會做事」兩個方面,使培養出的學生既具備適應當代社會發展要求的基本素質——合格的社會人,又具備與某專業崗位任職要求相適應的職業素質——合格的職業人。應當明確的是,只有教育者以素質教育的思想為指導,在課堂教學中實現教育過程的整體優化,才會自覺地把人才培養過程和素質提高過程融合為一體。
以就業為導向,加強學生素質教育,就是使學生具備社會、企業或組織所要求的素質。為此,就要了解社會用人標准,了解企業文化,才能教育學生去認真考慮如何主動適應社會、企業或組織的要求。現代企業或組織為了生存和發展,必然對員工的心理狀態、行為方式和學習能力提出不同於學校的要求——企業文化的要求。
總之,推進和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就是要以就業為導向,在調整專業設置,提高教師素質,加強學生素質教育等方面全方位加以貫徹和落實,在實踐的過程中取得實效,使我國高等職業教育適應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需要,保證職業教育的生存和發展。
Ⅱ 三四五六日職業教育的教學以什麼為主要內容
生產勞動知識與技能。
職業教育是以生產勞動知識和技能為主要教學內容。
職業教育的專業教學吵野告升明內容應主要決定於經濟界、企脊猜業界的實際需求。職業教育是應經濟界、企業界的迫切要求而產生的。
Ⅲ 高等職業教育的5大特點是什麼
高等職業教育的特點:
1、以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為根本任務。
2、以社會需求為目標、崗位技術要求為主線設計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和培養方案。
3、以培養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為核心構建課程和教學內容體系,基礎理論教學以「必需」、「夠用」為度,專業課加強針對性、實用性,實踐教學在教學計劃中佔有較大比例。
4、以學生「雙證書」為培養目標,以「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為關鍵。
5、產學結合、校企結合是培養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的必由之路。
其教育層次:
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已經形成了涵蓋專科、本科、碩士、博士四個層次的相對完整的體系。
專科層次主要為企業培養高技能型人才。
本科層次主要分為應用型本科和師資型本科,應用型本科教育注重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師資型本科注重加強學生"雙師型"能力建設。
碩士層次包括專業碩士學位、中職學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和全日制職業技術教育學專業碩士生教育,應明確各自的培養目標、採用靈活的教育教學模式,加大實踐教學環節。
博士層次含專業博士學位和職業技術教育學專業博士生教育,應針對該領域重大實際問題,著力提升學位申請者對本領域的實際貢獻,激發創新性成果的涌現。
Ⅳ 中等職業教育專業教學標準是什麼
中等職業教育專業教學標準是課鋒搜程性質與任務,規定課程性質為中等職激基襪業學校公共基礎必修課。主要任務是提升學生文化素養。學科核心素養與課程目標,明確課程學習後應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課程結構,規定課程模塊構成和學時安排。課程內容,明確課程的內容要點,提出相關教學要求學業質量,描述學生完成課程學習後的學業成就表現,分為畢業和升學兩個水平等級。課程實施,對教學、考試評價、教材編寫、資源開發等提出要求。
中職學校的教學規范
1、預備鈴響後,教師到授課班級候課。上課不遲到,下課不壓堂,中途不離開教室。
2、教學目的明確,傳授知識准確,重、難點解決得好,面向全體,因材施教。
3、教學組織嚴密,講練時間配合合理,作業適量,注重課堂實效,不搞花架子。
4、教師語言規范明激、精煉,板書工整、簡明、醒目。
5、教學方法得當,具有邏輯性、啟發性、開放性、實用性,教學內容科學准確,詳略得當,熟練自如,正確使用現代教學手段和教具。
6、教師儀表端莊文雅,精神飽滿,啟發誘導,結合教材滲透政治思想教育。
7、傳授知識同時要注重講思路、講方法、講規律,適應學生各種能力發展需求,教學環節靈活多樣,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學生學到分析解題的方法,提高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8、指導學生先預習後聽課,先復習後作業,學完單元會做小結等學習方法。
Ⅳ 職業教育是什麼
職業教育的意義:
職業教育是教育的一種,亦是按性質分類的一個名詞。概括的目的當然與一般教育相同,即是求生活的圓滿。但職業教育專以職業生活為對象,目的是供給職業的知識技能,並培養職業的精神、道德,以充實職業的效能,滿足職業的需要,使人有從事對個人及社會有益的工作。職業教育是整個教育的一部分,與別種性質的教育有平等地位的。職業教育與別種教育不同的地方,不過是在著重點上。所以職業教育並不是完全獨立,與別種教育毫無關首攜帶系的。
職業教育的目的
職業教育所以產生的原因,有上舉幾種主要的。職業教育的目的,即在應付這幾種需要。但如何能得到這目的,必須將這總的需要,再分析成為訓練的目標。無論應付上節中所舉何種需要,都必須對個人施行三方面的訓練。這三方面的訓練,即可認為職業教育的特殊目的。甲、職業的知能。職業教育主要的使命,即在供給與職業有關的知識技能,使個人有從事職業的能力。人人能在工作上發生效力,然後方能應付上面的任何需要。乙、體格的鍛煉。體育好像是不在職業教育范圍之內,但在職業上發生效力,健強的身體亦是主要條件之一。所以若求職業生活圓滿,必須將身體的鍛煉,包括在職業教育之中。丙、性格的培養。在職業上發生效率,不只需要重組的知識技能或健全的身體,優良的性格亦是必需條件之一。對人的態度,對事的心理,都是於性情品格的事。這些性格的發展,亦是應作為職業教育的一部分。
職業教育的原則
職業教育在種類上、方式上雖有許多差別,但在實施上,有些原則是共同應用的。實施職業教育當然不能死板,要按照需要、環境、受教人的性質,以及人力、財力,能調適、應付,但有些原則是不可違反的,因為如果不遵守這些原則,實施的效率即減低,或反發生不良的效果。茲將重要的原則舉列如下。甲、注意個人差別。在普通教育中第一應該承認的即是人與人各個不同。智力高下不同,體格強弱不同,性情優劣不同,教育的設施應按照個人的差別,加以適應。在職業教育中,這種承認更是重要,因為一個人應該受何種職業訓練,如何受某種職業訓練,都按照個人的情形,有不同的解決方法。施行職業教育,在教材上、教法上,都應按照個人差別,加以適應,方能收最大的效果,滿足職業中的需要。乙、應付地方需要。職業教育的主要價值,在能應付實際需要。農業教育是為應付農業的需要,工業教育是為應付工業的需要,商業教育是為應付商業的需要。但在一個地方,需要有特殊的,不完全與別的地方相同。例如上海對於工商業教育的需要,比對農業教育的需要大。設施職業教育,必先研究本地方的需要,然後根據需要去實行。若是不顧需要去設施,結果不是枉費,即是不適合,教育的效率必致減低。丙、切合職業內容。職業教育不但在種類上要應付地方的需要,並且在內容上要切合實際職業的內容。例如在商業發達的地方,固應設施商業教育。但商業教育的內容,不論是銷售,或銀行、者蘆簿記等,都應與該地那業中實際的情形相符合。換句話說,職業教育的教材,必須能在實際職業中有實用的價值。欲達到這種目的,必先將已經存在的職業,加以分析,明了所包括的工作需要等,然後方可編制教材,切合實用。丁、符合實際方法。不但在內容上職業教育應根據實際的職業,並且在方法上亦應與實際的工作符合。例如電器的裝修,在教育機關中所教授的方法。必須與這行業中所通用的方法符合,然後受過訓練之後,方可實際應用。不然所訓練的無用,並且還要重新學習實際的方法,成為雙重的消耗。所以設施職業教育所採取的教法,必須符合實際的工作。戊、設備切近需要。無論何種職業,都有從事的工具。木工的斧鋸,縫紉的尺剪,機械的鉗扭,甚至文書的筆墨,都是工具。無論何種職業教育,為養成職業技能,都需要相當的設備。這些設備,有時當然不能與實際需要完全相同,因為地方及范圍不同,但以愈切近需要為愈妙。因為設備若與實際情形相去甚遠,訓練出來的技能,還是不能完全應用。如果職業教育能設施在實際工作的場所,利用原有的設備,這項原則即更容易實行。辛、切實聯絡社會。教育以人生為對象,本不能與實際生活脫離關系。職業教育為應付職業需要,更不能單獨存在。與職業教育最有關系的,即是各種職業團體,因為許多教材、方法以隱伍及應用,都要靠賴職業界的合作。其他教育機關、社會組織,與職業教育亦都有關系。實施職業教育,必須與各方面取得聯絡。因為職業教育不能單獨存在。閉門造車,絕不是職業教育所應取的方針。
職業教育的根據
實施職業教育,除了應遵守上面幾項重要原則以外,並應採取兩種主要的根據。沒有這兩種根據,合理的、科學的職業教育即成為不可能。這兩種根據有如航海的指南針,沒有即失掉了方向。這兩種根據是:
(甲)對人研究。對受教的個人研究他的智力、體質、性格、興趣等方面,並以教育適應個別的需要。(乙)對事分析。將職業的內容加以分析,明了它的工作、需要、環境、報酬等,以確定教育的教材、教法,而適合實際的情形。
Ⅵ 職業教育是以什麼為導向的教育
職業教育應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技能為目標
Ⅶ 職業教育以什麼為導向
職業教育以就業為導向。
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區別:
職業教育以直接培養回和提高勞動者的職業技能為目答的,其目標是中升使受培訓者成為一定勞動領域的專門人才,以滿足現代社會職業和勞動力供求雙方的需要,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專業性;而普通教育是以提高受教育者的基礎文化水平為目標的,具有基礎性和普及性。
職業教育是一種以勞動者為特定對象的人力資源開發活動,它的教育和培訓對象是社會勞動者,其中包括失業的勞動者、在職的勞動者、企業富餘人員和其他求職者;而普通教育一般是以處於學齡期的青少年為主要教育對象。
職業教育是特需教育,突出專業技術知識和實際操作技能的培養和提高,在教育內容上更側重實踐性和應用性;而普通教育是常規教育,突出基礎知識和素質教育,在內容上則比較注重基礎性和系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