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加強法制宣傳教育,提高全民法制意識
1、圍繞中心工作,推進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深入開展
改革開放越深入,經濟社會越發展,越需要加強全社會的法制宣傳教育。要始終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從各地、各部門的實際出發,根據不同對象的特點,確定宣傳教育的重點內容,精心組織實施,不斷增強法制宣傳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要把學習貫徹憲法作為法制宣傳教育的首要任務。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全民法制宣傳教育要始終堅持以憲法為核心,在全社會廣泛普及憲法知識。要在各級領導幹部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中加強憲法教育,牢固樹立黨的事業至上、人民利益至上、憲法法律至上的觀念,努力養成自覺遵守憲法、忠實執行憲法、維護憲法權威的行為習慣。要大力開展以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准確領會和把握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深刻內涵,把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要求貫穿到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各個領域中,不斷增強依法執政、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增強各級幹部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依法辦事的素質和本領。要不斷探索完善憲法學習宣傳的方式方法,提高憲法宣傳的實效性、生動性,使憲法知識和憲法精神家喻戶曉、深入人心。
要把促進科學發展作為法制宣傳教育的重要目標。要把保障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作為法制宣傳教育的重要任務,作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要立足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大力宣傳市場經濟相關法律法規,尤其要加強對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要按照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積極開展人口、資源、環境、公共衛生等方面的法制宣傳,積極開展知識產權法制宣傳,努力營造有利於科學發展的良好法治環境。
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法制宣傳教育的工作重點。法制宣傳教育要以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重點,積極開展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宣傳教育。要以促進民生問題解決為目標,大力加強安全生產、社會保障、社會救助、食品葯品安全等方面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大力開展房屋拆遷、土地徵用、承包地流轉、國企改制、醫療改革等社會熱點和矛盾多發領域的法制宣傳,大力提倡和宣傳通過法律途徑、運用法律手段進行社會管理和服務,積極引導群眾依法表達利益訴求,依法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2 、加快立法,保障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持續健康發展。雖然經過近二十年的普法,全民的法律意識有了很大程度的增強。但在實際工作中,無論是法制宣傳教育的主體還是客體,仍有相當一部分人的認識程度、工作力度,學法態度與提高「法律素質」的要求相去甚遠。法制宣傳教育工作者被動應付,熱衷搞形式主義;一些黨政領導不聞不問,捨不得投時間、投精力、投經費;宣傳教育對象漠然輕視,甚至有厭煩抵觸情緒,這些現象在很多地方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在這種情況下,單靠過去那種一般號召、行政命令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工作難以奏效,不能適應形勢的需要,必須加強法制宣傳的立法工作。按照人民的意志和要求,制定出有關法制宣傳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規,以及與之相配的實施辦法和細則,充分發揮法律的震攝功能、強制功能和調節功能。
3 、加強領導,明確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機構職責。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直接關繫到政治穩定、社會安寧和經濟繁榮的大事,具有全局性、長期性、艱巨性,而當前領導組織和辦事機構地位較低、功能較弱。一方面,各級普法領導小組都由黨委、人大、政府負責人擔任組長、副組長,有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組成,一般有二三十人。如此龐大而鬆散的指揮機構,擔負起如此重要的社會職能,常常顯得笨拙、乏力,有時開一次會;也得進行長時間的請示和預約,更談不上對一些問題的及時研究處理了。同時,領導成員大部分是一種社會兼職,沒有具體的職責任務,其積極性、主動性難以保障。另一方面,普法辦事機構名義上是領導小組的日常工作機構,實際上是設在司法行政機關的臨時機構,沒有級別,沒有法定的職能,沒有有力的物質保障。因此,普法的領導組織和辦事機構的現狀難以適應形勢的發展和工作的需要,亟等採取相應的對策加以解決。必須:一要加強普法領導小組的領導合力。實行領導小組成員目標責任制,完善成員單位工作職責,並與成員單位領導的政績掛鉤。要建立例會制度,定期總結工作研究解決普法工作的實際問題。二要強化普法辦事機構的職能任務。要通過黨委、政府行文作出決定,人大作出決議,賦予普法辦事機構組織、指導、協調、檢查、監督的職能,明確工作目標和任務,會同有關部門負責對人大擬任命幹部、國家公務員進行法律知識考試或考核。要建立科學有效的工作機制和約束機制,以便各級普法工作機構能更好地發揮作用。
4 、完善考核,健全法制宣傳教育監督約束機制。我們從事普法的同志都親身感受到,普法工作要求越來越高,任務越來越重,廣大群眾呼喚法治的聲音越來越響,但開展這項工作卻困難重重。一些單位領導更是認為,經濟建設是硬標,是大事;法制宣傳工作是軟任務,可有可無。因此,普法工作存在「說起來重要,干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現象。出現這些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法制宣傳工作的考核措施不硬,沒有形成將獎優罰劣的制度,沒有形成有效的監督約束機制,因此要在建立健全保障措施上狠下功夫。一是要建立健全法制教育工作責任制。將該項工作納入各級黨委、政府的目標管理。把工作完成情況同幹部的提拔、任免、獎懲掛鉤,作為幹部考核和使用的重要依據。二是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要實行一票否決制度。法制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是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的基礎性工作,各級黨委、政府應當把它擺到與經濟建設同等重要的位置來抓,賦予其一票否決。三是要建立獎懲激勵機制。調動廣大幹部群眾開展普法工作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和創新精神。通過建立獎懲激勵機制,獎優罰劣,把普法工作同幹部切身利益掛鉤,推進普法工作的發展。
㈡ 新疆為了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計劃採取哪些措施
新疆為了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計劃採取措施如下:
1、開展「反暴力、講法治、講秩序」宣傳教育
2、加大公益普法宣傳力度,提高普法的針對性、時效性,使法治宣傳走進千家萬戶
3、充分利用各種有效載體,大力營造全社會學法、知法、守法、尊法、信法、用法的良好氛圍。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第三條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對未成年人進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紀律和法制教育,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國際主義、共產主義的教育,提倡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公德,反對資本主義的、封建主義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的侵蝕。
第四條保護未成年人的工作,應當遵循下列原則:
(一)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二)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
(三)適應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的特點;
(四)教育與保護相結合。
㈢ 簡述十八大屆四中全會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有哪些新舉措
十八大屆四中全會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新舉措:
(一)有關憲法、立法和人大的新舉措
1. 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
《決定》提出,我們國家的法律體系是以憲法櫻廳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因此憲法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我們要堅決維護憲法的法律權威。每年還設立了12月4日為憲法日。
2. 健全憲法實施和監督制度
巧旁3. 健全憲法解釋程序機制
4. 健全有立法權的人大主導立法工作的體制機制
(二)有關執法和黨、政府實施法治的新舉措
5. 法律的生命力在於實施
《決定》提出的一個根本要求就是,法律的生命力在於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於實施。
6. 把法治建設成效作為衡量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工作實績重要內容,納入政績考核指標體系
7.健全依法決策的機制
《決定》對依法決策,包括程序、環節上都講得很到位。《決定》講,要有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確定為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決定》提出,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
8. 健全執法體制機制
(三)有關司法和司法系統與法治隊伍的新舉措
9.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
10.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的制度
要推動省以下的地方法院和檢察院人財物統一管理。現在正在這樣的改、這樣試點、這樣推進。司法獨立非常重要,能夠保證我們司法公正。
11.對領導幹部干預司法要建立追究制度
《決定》提出來要建立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制度。
12.建立健全司法人員履行法定職責的保護機制
13.建立最高人民法院巡迴法庭
14.設立跨行政區劃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
15.建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脊寬隱
16.實行辦案質量終身負責制和錯案責任倒查問責制
17.完善檢察機關行使監督權的法律制度
18.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很重要的就是要依靠法治工作隊伍。法治工作隊伍要講「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要有一個法律職業的准入制度。
(四)有關法治文化和法治教育的新舉措
19.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開展法治教育
20.加強對法治人才的培養機制
㈣ 加強法制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質,都有哪些做法
引言:現在很多人都知道,正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如果想要加強法治教育,那麼最重要的就是要提高全民法律的素質。兩者缺一不可,如果一方達不到,那麼很難做到會加強法制教育。小編今天就來跟大家說一說,要想加強法制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質有哪些做法?
三、做一些法律講堂
小編認為,如果說想加強法制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質,那麼最好的方法就是進行法律講堂。大家可以去做一些小區的法制素質推廣,也可以做一些宣傳頁,然後開一個法律講堂,這樣的話每個人對法律都會有一定的認知。小編認為家長在孩子的小的時候,就要讓孩子對法律有一個了解,這樣的話在他們長大之後,在腦海中就會有一定的意識存在。這樣的方法其實對推廣法律是非常不錯的一個手段。
㈤ 加強法制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質,有哪些做法
當前,我國正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其中,採取有力措施加強法治教育,著力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如何加強法制宣傳教育,提高全民法制素質呢?
- 普遍教育與特別教育的結合。某些特定人群如領導幹部、青少年、流動人口等,或因其在推進法制宣傳教育工作中的作用,或因其在工作中可持續發展的意義,或因其對法制宣傳教育的特殊、迫切需求,應成為特定時期法制宣傳教育的重點對象。
- 法制宣傳教育與法治實踐的結合。學法的目的最終在於運用法律參與社會法治實踐。實現立法公開,指導公民積極參與國家立法,是法制宣傳教育的有效途徑
㈥ 我國建設法治國家的措施有哪些
1、強化依法辦事的理念。
堅定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中國,必須保證憲法和法律的全面有效實施。維護憲法和法律權威,就是維護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權威。捍衛憲法和法律尊嚴,就是捍衛人民共同意志的尊嚴。保證憲法和法律實施,就是保證人民根本利益的實現。
各級領導幹部都應當帶頭依法辦事,帶頭遵守法律,牢固樹立法律仔冊殲紅線不能觸碰、法律底線不能逾越的觀念,始終對憲法和法律保持敬畏之心。
特別是司法機關作為法治建設的生力軍,必須始終保持理論上的清醒,堅定法治信仰,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和政法幹警核心價值觀,自覺抵制西方錯誤思想觀點的滲透,始終做到忠於黨、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忠於憲法法律。
2、發揮好法治與德治相輔相成的作用。
法治建設和道德建設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實踐表明,良好的道德風尚既可以減少各種矛盾紛爭、凈化社會環境,使司法機關能夠集中精力解決一些重大疑難案件,又可以使法律的實施得到廣泛的道義上的理解與支持,減少法律實施的阻力,提高法律權威。
要通過依法打擊犯罪、保障人權,釐清責任、明辨是非,平衡利益關系、化解社會矛盾,充分發揮司法裁判的姿知教育、評價、指引、示範等功能,引導全體公民切實增強法律意識、道德意識,依法行使權利,主動履行義務,做到知榮辱、明善惡、重品行,促進形成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
3、在全社會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總體上解決了有法可依的問題,但是法治建設仍然任重道遠。法律不能只寫在紙上,而是要寫在公民的心裡。只有人心思法、人心思治,才能形成推動法治進步的強大力量。
習近平同志強調要以法治凝聚共識,樹立全社會對法治的信仰,培育法治文化,弘揚法治精神,對於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弘揚法治精神,必須堅持嚴格執法、公正司法,通過依法審判處理各類案件,把法律觀念、法治精神融入當事人和社會公眾的心中;必須加強法制宣傳教育,讓憲法和法律家喻戶曉,促進在全社會形成憲法至上、守法光榮的良好氛圍。
必須引導公民以法治方式表達訴求,使大家相信只要是合理合法的訴求,通過法律程序就能得到合理合法的結果,從而能念沖夠發自內心地擁護法治、信仰法治。
(6)為加強法制教育國家採取了哪些措施擴展閱讀
法治國家的相關要求: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不僅需要制定完備的法律制度,而且需要使這些法律制度為廣大公民接受認同並遵循運用。黨的十七大強調,要加強公民意識教育,樹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理念。
公民意識是公民對自己在國家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的主體地位和法定權利義務的認知、情感、態度和行為的統一,加強公民意識教育能為社會主義法治中國建設提供堅實的思想理念支撐。
因此,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應大力加強包括權利義務、民主法治、道德文明意識教育在內的公民意識教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法治國家
㈦ 當前中國政府推進依法治國有哪些具體舉措
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一共困蠢岩有180多項新舉措,主要分四大范疇:
一是有關憲法、立法和人大的新舉措。全會明確堅持依法治國首檔枝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憲法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遵守憲法是最大的守法,違憲也是最大的違法。要加強對憲法的實施和監督,今年12月4日,我們就要迎來第一個國家憲法日了。要健全憲法解釋程序機制,健全有立法權的人大主導立法工作的體制機制,完善立法項目徵集和論證汪御制度,加強重點領域的立法,要讓人民群眾參與立法活動和司法實踐活動。
二是有關執法和黨、政府實施法治的新舉措。全會提出把法治建設成效作為衡量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工作實績的重要內容,納入政績考核指標體系。也不是說GDP不考核了,現在要把是否遵守法律、依法辦事作為考察的一個重要內容加進來。《決定》也第一次提出健全依法決策的機制的全新命題,《決定》講要有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把這些確定為依法決策的法定程序,把合法性審查作為決策的前置性條件,就是做決策之前,首先要看跟法律有沒有抵觸、有沒有違法,違法了就馬上叫停。《決定》提出了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過去很多是「三拍幹部」,叫做「拍腦袋決策、拍胸部執行、拍屁股走人」,現在走不了了,是「吃不了兜著走」,要追究你的責任,這里邊特別強調「終身」兩個字,有了這樣的規定以後,各級幹部今後決策一定會慎之又慎,因為你無處遁形,它終身跟著你。要健全執法體制機制,行政自由裁量權應該有一個基準制度,另外也要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和糾錯問責制。
三是有關司法和司法系統與法治隊伍的新舉措。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現在有司法不公的情況,就是因為我們的法院、檢察院不能夠依法獨立的進行審理、判案。《決定》提出來要建立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制度。領導去干預司法審理、審判的情況,往往打電話、遞條子、打招呼,現在要記錄在案。回頭就進行責任追究,今後誰還敢打電話、遞條子?《決定》還提出了建立健全司法人員履行法定職責的保護機制、建立最高人民法院巡迴法庭、設立跨行政區劃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建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實行辦案質量終身負責制和錯案責任倒查問責制、完善檢察機關行使監督權的法律制度、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堅決懲處違法違紀司法人員,從根本上杜絕「關系案」、「人情案」、「金錢案」等現象的發生。
四是有關法治文化和法治教育的新舉措。《決定》非常強調法治文化的重要性,要開展法治文化教育,這是最根本的。法律是一個他律,而法治文化包括理念、精神、思維、道德,是一個自律。要加強對法治人才的培養機制,推動法治教育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這樣才能不斷培養出法律的專門人才,同時也對全民的法治教育起到根本作用。
㈧ 推進我國依法治教的具體措施有哪些
法律薯汪分析:推進依法治教的具體措施有(1)提高教育法律意識,轉變教育管理觀念。(2)完善教育法律法規體系,形成教育法規網路,保證有法可依。
(3)運用法律手段,推動、促進和深化教育改革。(4)初步建立新的運行體制,不斷提高教育行政部門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5)繼續推進教育法律的實施與監督工作。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 第十九條 企業事業組滲陵織應當將國防教育列入職工教育計劃,結合政治教育、業務培訓、文化體育數喊仔等活動,對職工進行國防教育。承擔國防科研生產、國防設施建設、國防交通保障等任務的企業事業組織,應當根據所擔負的任務,制定相應的國防教育計劃,有針對性地對職工進行國防教育。社會團體應當根據各自的活動特點開展國防教育。
㈨ 推進我國依法治教的具體措施有
法律分析:推進我國依法治悄絕教的具體措施有提高教育法律意識,轉變教育管理觀念;完善教育法律法規體系,形成教育法規網路,保證有法可依:運用法律手段,推動、促進和深化教育改革;初步建立新的運行體制,不斷提高教育行政部門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繼閉御續推進教育法律的實施與監督工作。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第六條 教育應當堅持立德樹人,對受教育者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增強受教育者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國家在受教育者中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啟態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教育,進行理想、道德、紀律、法治、國防和民族團結的教育。
㈩ 當前應採取哪些措施推進我國的依法制教
推進我國的依法制教應該採取以下措施:
第一:依法保障素質教育的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原則和要求,許多已反映在現行的法律法規中。如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保障公民平等受教育機會,學生享有接受全面教育和獲得公正評價的權利,學校、教師和社會各方面要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等方面,都有明確的法律規范。當務之急,是充分發揮這些有利於實施素質教育的法律資源的作用,把它們真正落實到教育的工作當中。
第二:要運用執法手段保障素質教育的實施。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嚴格履行保護青少年和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法律職責,堅決制止侵犯學生合法權益的行為。對各種違反國家規定、侵犯少年兒童接受義務教育權的行為,對違反教育方針的行為,教師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的行為,影響學生身心健康的行為,要予以制止,對侵犯教師合法權益的行為,要依照法律的規定進行查處。
第三:運用法律手段,推動、促進型液、深化教育改革。深化教育改革,必然要涉及利益和權利的重大調整。要依據法律法規的原則與規定,按照權利與義務對等的原則,在下放權力的同時明確責任,處理好學校與其他各方面新的利益關系,使改革有序進行。要注重通過法律途徑來促進、推動、保障改革的進程,積極依法調節新的社會關系,解決好改革中出現的為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探索建立相應的制度或規范,依法推動改革的健康發展。
第四:不斷提高教育行政部門依法行政的能力與水平。要真正將遵守、落實教育法律法規的規定,作為教育行政工作的出發點和立足點,嚴格按照法律法規規定的許可權與職責,規范、高效、公平、公正地行使教育行政管理權力。要統一教育行政部門全體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幹部的認識,樹立行政權力是人民賦予、源於法律的觀念,形成按照法定的許可權與程序,依法辦事的自覺意識;要建立健全規范行政行為的實體性與程序性的制度,健全對行政權力的制約機制與監督機制,做到有法必依,使行政執法成為保障教育發展、規范教育活動、加強教育管理的重要手段。
第五:落實學校辦學自主權,繼續推卜信物進教育法律的實施與監督工作。積極推進依法治校。
第六:加強領導,推進坦此教育法制的基礎性建設。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把提高機關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幹部和教育行政執法人員的法律意識與法制觀念,作為推進依法治教的基礎工程,常抓不懈。要通過黨委中心組學習、脫產培訓、舉辦法制講座等多種形式,開展有系統的法制培訓。
依法治教,即全部的教育活動都應當符合教育法律的有關規定,所有的教育法律關系主體在從事各類教育活動時都應當遵守或不違背教育法律的規定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