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教育理念是什麼
教育理念,即關於教育方法的觀念,是教育主體在教學實踐及教育思維活動中形成的對「教育應然」的理性認識和主觀要求,包括教育宗旨、教育使命、教育目的、教育理想、教育目標、教育要求、教育原則等內容。
教育新理念的內容較多,主要是以新的課程標准為依據,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採取自主討論、自主研究、合作學習等新的模式下教學,沒有教不好的學生,自有教不好的老師,取消傳統的死板的教學方式,具體的幾個方面如下:
1、教師的真正本領,不在於他是否會講述知識,而在於是否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望,讓他們興趣盎然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
2、教師最大的享受、最大的樂趣就在於覺得自己是學生所需要的,是學生所感到親切的,是能夠給學生帶來歡樂的。
3、站上講台的教師,是合格教師;站穩講台的教師,是骨幹教師;站好講台的教師,是專家型教師。
4、把一流的學生培養成一流的人才的教師,只能算是三流的教師;把非一流的學生培養成有用人才的教師,才是真正一流的教師。任何一個教育家都是因為對非一流的學生的培養獲得成功而成為真正的教育家的。
Ⅱ 教育理念有哪些內容
教育理念有哪些內容
你知道教育理念有哪些內容嗎?很多人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憑著自己的經驗來教育,其實掌握一些教育理念能更好的地幫助我們,我已經為大家搜集和整理好了教育理念有哪些內容的相關信息,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教育理念有哪些內容1
以人為本的理念,全面發展的理念,素質教育的理念,創造性理念,主體性理念,個性化理念,開放性理念,多樣化理念,生態和諧理念,系統性理念。
教育理念如下的基本特點:
(1 )教育理念是教育主體對教育及其現象進行思維的概念或觀念的形成物,是理性認識的成果;
(2 )教育理念包含了教育主體關於「教育應然」的價值取向或傾向,屬「好教育」的觀念;
(3)教育理念不是教育現實,但源於對教育現實的思考, 是教育主體對教育現實的自覺反映。因此,理論上它們是理念載體即理念持有者對教育的清醒認識,是他們關於教育的真知灼見;
(4 )教育理念是個其外延比較寬泛並能反映教育思維一類活動諸概念共性的普遍概念或上位概念,如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教育主張、教育看法、教育認識、教育理性、教育信念、教育信條等都在理念之中,而理念本身也包含了上述諸概念的共性。
此外,教育理念還以上述諸概念的外在形式表現出來以示其既有抽象性又有直觀性。如教育宗旨、教育使命、教育目的、教育理想、教育目標、教育要求、教育原則等等;
(5 )教育理念之於教育實踐,具有引導定向的意義。
教育理念有哪些內容2
一、孔丘提出的「儒家之私學 ——禮與仁」
在《論語》中,孔子多次講到克己復禮為仁,這是比較基礎和傳統仁的含義,但在此含有一種遞進關系,雖說這遠不是孔子理想的仁境界,但起著通往仁德之路的重要途徑。可以把克己復禮為仁,比做「積極自由」,把最終的仁,比作真正「自由」。
如果要通往自我實現,那麼道路定會不易,拿禮來理性的約束自己(制度,行為)屬於社會性道德,具有強制性,仁為宗教性道德,純屬個體自願選擇。
但如果把一些公共規范,群體要求內化為自己的生命能量,打倒消極的態度,再去做一些高於禮的事情,逐漸會走向真正的「自由」,也就是所謂的仁。這更說明了禮對仁的重要性,這是通往仁的必經之路。而禮更是為仁的發展做了重要的鋪墊。
二、莊子提出的「道家之自然——心齋」
「心齋」就是要保持心的虛靜,摒絕任何思慮,「虛也者,心齋也。」亦即「去知」,「黜聰明」。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認知是無限的',想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認知,就勢必被弄得人疲憊不堪;而疲憊不堪,自然就沒有逍遙自在可言。
所以要實現逍遙游,就必須「黜聰明」,「去知」。即使每日「與物相仞相靡,」也不要去認識它,更不要去淪定是非。排除一切外界干擾,消弭一切名利之念,達到「無名」、「無己」。徹底改變「人為物役」的狀況,把精神從名僵利索中解脫出來。
三、慧能提出的「禪——頓悟」
禪宗素有「一花五葉」的說法,指的是初祖達摩(一花)二祖至六祖(五葉即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也有人認為是六祖及其門下的五個支派。
禪宗發展到現今,由於該法的特點,在寺廟中已經較少見到,特別是頓悟禪法。民間則有少數研究者,例如南懷瑾、王紹璠、吳鐵夫等,其中吳鐵夫旗幟鮮明地提出了發揚頓悟禪法的觀點。
四、韓愈提出的「復興儒學——人性三品」
復興儒家的獨特價值和顯著特徵在於,它具有明顯的綜合性、系統性、根本性、包容性、開放性和實用性。仁是道德的中心觀念,價值之源,理想之源。
它注重繼承發揚中華古聖先哲的道統即道的傳承系統,以道為信仰支柱、根本原理和思想基礎,觀察、分析、應對修身、做人、做事、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現實問題。
五、朱熹提出的「理學——居敬持志」
居敬持志既是朱熹道德修養的重要方法,也是他最重要的讀書法。 所謂「居敬」,敬,恭敬,就是讀書時精神專一,注意力集中。所謂「持志」是要堅定志向。要立定學聖賢之道、修身復性的志向,才能真正取得成效。
Ⅲ 教育新理念有哪些
教育新理念有:
1、以人為本是永恆的主體理念。因為人們追求的終極目標是人更受人的公平對待。
2、自主、合作、探究、創新。
3、教育均衡發展和教育公平。
拓展資料:
教育理念,即關於教育方法的觀念,是教育主體在教學實踐及教育思維活動中形成的對「教育應然」的理性認識和主觀要求,包括教育宗旨、教育使命、教育目的、教育理想、教育目標、教育要求、教育原則等內容。
何謂「教育理念」呢?
查國內極具權威性的由董純才主編的《中國大網路全書·教育卷》(1985年版),李冀主編的《教育管理辭典》(1989年版),顧明遠主編的《教育大辭典》(1990年版),英文版的大不列顛網路全書(1993年版),均不見「教育理念」之辭條。
盡管我們還處在對「教育理念」尚無明晰定義的階段,但這並未妨礙人們對「教育理念」一辭的頻繁使用,由此說明「教育理念」已被教育界內外廣泛認同。考察那些公開使用「教育理念」概念甚至連論題都冠以「教育理念」的文論(這類著作、論文不是少數),我們有這樣的發現:多數作者在「教育理念」的使用中,迴避了對這個概念本身作必要的說明和界定。
這有兩方面的原因:
其一,有相當多的作者視「教育理念」如同「教育觀念」、「教育思想」一樣,當作成熟概念使用,自然不必解釋;
其二,「教育理念」確實是個與不少教育基本概念含義相近、性質相似但又不完全相近和相似的復雜概念,其內涵邊界的不確定性,導致其似乎是個無所不包的概念。
因此,只能意會,難以言傳。然而正是我們缺乏對「教育理念」基本內涵的討論並且沒有準確地理解其涵義,故也就很難避免「教育理念」的泛用甚而濫用。
如有些著述把一些反映或揭示教育或教學活動特徵、教育主客體屬性特徵的概念也視為教育理念之種種,有些人甚至把教育發展出現的一些趨勢特徵,如國際化、法制化、產業化、大眾化等等也都納入教育理念范疇,彷彿教育理念是個無所不裝的百寶箱。澄清對「教育理念」的模糊認識,只有老老實實討論這個概念。
Ⅳ 教育孩子的正確理念是什麼
父母總是想把最好的都給孩子,希望他們能夠成長為有出息的人,但是很多父母都沒有正確的教育理念,使用錯誤的教育方式導致失敗的教育孩子。為此,以下是我分享給大家的教育孩子的正確理念,希望可以幫到你!
教育孩子的正確理念一、快樂
父母帶給孩子的第一要務是快樂。請先把你其他所有的期望、要求、意願放下,先看看孩子是否快樂?
他的童年快樂嗎?他悶空現在快樂嗎?他和你在一起感覺十分舒適愜意嗎?他覺得你愛他嗎?他覺得家是是他最快樂舒適的地方嗎?
要是他怕你,甚至怨你,恨你,感覺自己的家是自己最不想呆的地方,那就要正視了。你再談期望、責任、將來,這些都是奢談,都是你的臆想。你已經毀了孩子的人生,並將繼續毀掉他的將來。
愛孩子,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都和孩子在一起,傾聽孩子的心聲,鼓勵孩子,給孩子以信心。孩子的心靈充溢著愛,積極的一面自然會慢慢散發出來。
教育孩子的正確理念二、品性
但對孩子的愛,不能是溺愛,而要注重品格的提升。一個感受到愛、幸福和快樂的孩子,在生活中以身作則,給他傳遞差罩坦正能量。在與孩子的互動、活動中,給孩子灌輸正確的價值觀。
比如尊重、自信、堅持、寬容、友善等等。前提是在給予孩子快樂的基礎上。如果你帶給孩子的是恐懼、怨恨,你強調這些正能量的東西,只能適得其反。
快樂是雨露,品性則是陽光。有了這兩條,孩子即使稟賦一般,資質一般,能力一般,但至少已經具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和一個相對幸福的人生了,不是嗎?至少已經不會讓你因為他而憂傷了不是嗎?
教育孩子的正確理念三、能力
能力這個東西,一部分靠稟賦,一部分靠努力。理論上,一個孩子的天賦越高越好,越努力越好。但如果孩子不快樂,就失去了根本;如果孩子品性不良,那麼他的未來更讓人擔憂。
可能他的人生,有一天就會出偏差。因為你個人稟賦和能力再強,如果與社會背道而馳,那麼你的成功不會是一個賜福,而像是一個詛咒。可能有一天就會為此付出代價。
在快樂和品性的基礎上,發展的天賦和能力,將是一個賜福。虛桐他就像風行於水上,會飛得更高,走得更遠。你不怕他,有一天會跌下來,摔得很慘。
所以我們對孩子的培養,首先強調的是快樂,其次是品格,最後才是能力。現實中,我們華人家長往往是對孩子強行硬塞,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讓他們培養這個培養那個,卻忽視了孩子的快樂與品格,是雨露與陽光的事實。
沒有雨露和陽光,對孩子是拔苗助長,他的成長是晦暗的、枯萎的。
下面是對孩子大一些的時候,應該進一步有的教育理念:
教育孩子的正確理念四、慾望
孩子大一點,就有了自主的意識。什麼是“我”,“我思故我在”,但之所以能卻分不同的“我”,是每一個“我”都有獨立的慾望。慾望並不是一個邪惡的東西,它是生命的本質,社會發展的動力。
我們做父母的,常常去干預孩子的正常慾望,想吃,想睡,想玩,想交女朋友,都是正常的。正是慾望的滿足,可以讓孩子感到快樂幸福。慾望,也給孩子帶來動力,在這個過程中,發展自己的潛力。
也是通過慾望,我們可以發現孩子的興趣。一個總喜歡踢球的孩子,可能在踢球方面有一定的天分,在這方面他感覺快樂和自信。
對孩子慾望的束縛,不僅讓孩子感到不快樂,而且抹殺了他的動力、潛力和興趣。慾望里,也會產生志向、野心和抱負,對這些的追求,將改變孩子一生的命運。如果過度打壓這種慾望,那麼就把這些能改變孩子命運的東西,一並打壓了。
正如帶給快樂不能變成溺愛,不束縛孩子的慾望,但是也不要讓他的慾望完全不受控制。注意這個度就好了。
教育孩子的正確理念五、挫折
人生有慾望,這個慾望得不到滿足,受到挫折是常態。小到聖誕節得不到一個禮物,大到追求一個異性失戀。父母不和、身體缺陷、考試不及格等,都會讓孩子產生極大的挫折感,給自己留下一個個陰影。
一般我們父母教育子女,只是告訴孩子受到挫折是正常的,要鼓起勇氣面對挫折,把挫折當做一個挑戰。但實際上,孩子們再次受到挫折後,往往十分泄氣,從而產生自卑心理。這種自卑,可能貫穿於他的一生,塑造自己的性格,影響到未來的成功和幸福。
正確的教育理念,是因告訴孩子,挫折滋生智慧。當你的慾望得不到滿足而產生挫折的同時,別忘了,智慧之光,正穿破縫隙,進入你我的心中。也就是受到挫折之日,正是產生智慧之時。
比如孩子第一次碰火燒到手,如果理解為一次挫折的話,那麼孩子知道火是高溫會灼燒事物,就是同時產生的智慧。負面的教育是哇哇大哭從此怕火,正面的教育,從此理解為什麼火可以用來燒飯做菜,可以想到利用火來驅散野獸,逃避敵害,攻擊敵人等智慧的東西。
追求女生失敗,是一次挫折。負面的影響,是自卑、消沉,但如果孩子理解這是一次產生智慧的機遇,那麼應該對自己的魅力有個清醒的認識,是容貌、品格、性格、能力,哪一方面不能讓對方動容?會去了解他喜歡的男孩子類型,並積極改變自己。
這就是挫折產生的智慧。
教育孩子的正確理念六、智慧
最後一個關鍵詞,正是智慧。在這個世界上,金錢、地位、名氣,只是狹隘意義上的“財富”,快樂、健康、智慧,是更廣義上的“財富”。我們往往教育孩子追求金錢、地位、和名氣,卻忽略了教育孩子去追求快樂、健康,尤其是智慧。
智慧不是錢,但是它卻可以讓你感到心靈充盈,快樂滿足。就算你有一輩子花不完的錢,有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全球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如果你的內心是空虛的,空洞的,那麼你的日子也會覺得有無盡的煩惱,索然寡味。
智慧,不僅僅是空洞的知識,它是靈性的東西。是建立在豐富的知識基礎上,建立在人生的閱歷體驗上,建立在思想的探親上。慾望、挫折,都會給我們帶來智慧。
只有智慧,才會讓我們感覺更加圓滿,讓我們感覺充實、快樂、幸福。孩子建立在品性和能力基礎上的智慧,不僅將讓孩子受益一生,還能給社會帶來積極、正面的影響,增加社區、社會、國家和人類的福祉。
猜你喜歡:
1. 家長教育孩子的理念
2. 教育孩子正確有效的方法有哪些
3. 教育孩子的正確方式是什麼
4. 家長教育孩子的正確觀點有哪些
5. 家長教育孩子正確方法有哪些
Ⅳ 教育理念有哪些
以人為本的理念,全面發展的理念,素質教育的理念,創造性理念,主體性理念,個性化理念,開放性理念,多樣化理念,生態和諧理念,系統性理念。
教育理念如下的基本特點:
(1 )教育理念是教育主體對教育及其現象進行思維的概念或觀念的形成物,是理性認識的成果;
(2 )教育理念包含了教育主體關於「教育應然」的價值取向或傾向,屬「好教育」的觀念;
(3)教育理念不是教育現實,但源於對教育現實的思考, 是教育主體對教育現實的自覺反映。因此,理論上它們是理念載體即理念持有者對教育的清醒認識,是他們關於教育的真知灼見;
(4 )教育理念是個其外延比較寬泛並能反映教育思維一類活動諸概念共性的普遍概念或上位概念,如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教育主張、教育看法、教育認識、教育理性、教育信念、教育信條等都在理念之中,而理念本身也包含了上述諸概念的共性。
此外,教育理念還以上述諸概念的外在形式表現出來以示其既有抽象性又有直觀性。如教育宗旨、教育使命、教育目的、教育理想、教育目標、教育要求、教育原則等等;
(5 )教育理念之於教育實踐,具有引導定向的意義。
(5)教育什麼的理念擴展閱讀:
現代教育是一種主體性教育,它充分肯定並尊重人的主體價值,高揚人的主體性,充分調動並發揮教育主體的能動性,使外在的、客體實施的教育轉換成受教育者主體自身的能動活動。
主體性理念的核心是充分尊重每一位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教」始終圍繞「學」來開展,以最大限度地開啟學生的內在潛力與學習動力,使學生由被動的接受性客體變成積極的、主動的主體和中心,使教育過程真正成為學生自主自覺的活動和自我建構過程。
為此,它要求教育過程要從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以活動為中心、以實踐為中心,倡導自主教育、快樂教育、成功教育和研究性學習等新穎活潑的主體性教育模式,以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習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地、生動活潑地學習和發展。
傳統教育向現代教育的重要轉型之一,就是實現由知識性教育向創造力教育轉變。因為知識經濟更加彰顯了人的創造性作用,人的創造力潛能成為最具有價值的不竭資源。現代教育強調教育教學過程是一個高度創造性的過程,以點撥、啟發、引導、開發和訓練學生的創造力才能為基本目標。
它主張以創造性的教育教學手段和優美的教育教學藝術來營造教育教學環境,以充分挖掘和培養人的創造性,培養創造性人才。現代教育主張,完整的創造力教育是由創新教育(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與創新人格)與創業教育(指在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創業能力與創業人格)二者結成而形成的生態鏈構成。
因此,加強創新教育與創業教育並促進二者的結合與融合,培養創新、創業型復合性人才成為現代教育的基本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