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目前中國教育政策體系中存在哪些問題
1、教育體制和制度存在很多不適應的地方。
人類社會正在發生著兩大根本性轉變,工業化社會向知識經濟社會的轉變,人們一次性學歷教育向終身學習的轉變。由於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在中國家長,學校和社會用人部門中尚未形成這樣的共識,也沒有足夠的前瞻意識,仍舊把學術性學歷學位教育當成「修成正果」的唯一途徑。
2、學校和社會片面追求升學的價值偏向。
近年來中國教育界實施素質教育在許多方面取得了新的進展,如課程改革,教師隊伍建設,教育信息化,農村辦學條件等等。但是也面臨著重重困難,在相當一部分地區,偏好知識灌輸和傳授,忽視個性發展和能力培養,偏重選拔性考試,忽視評價多樣性。
3、學制過長。
現在小學6年,初高中各3年,再加上大學和研究生。從小學讀到研究生畢業,要讀將近20年的書,這個時間對於人的一生來說有些過長了。二十歲左右正是人大腦最活躍的時候,這個時候人應該去發現和創造,而不是還在死啃課本。
4、學習內容過於繁瑣和死板。
學生普遍有這樣的感受,要學的東西太多,感覺看不到盡頭。寫不完的作文,背不完的古詩文,做不完的數學題,在現行升學考試模式下,教育過分注重考試技能,採取過度學習,強化訓練的方式,學生的視野也就僅限於課本,沒有時間參與課堂以外有益智力發展有益的活動,對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
5、學習負擔過重。
自小學開始,學習的競爭就開始了,競爭激烈又殘酷,為了去上好的學校,家長和老師不停地督促孩子們學習。在漫長的學生生涯,人不能放鬆和懈怠,不然就會掉隊。從小學開始,孩子們除了上學,還要奔波於各種補習班,休息對他們來說是一件奢侈的事。
㈡ 中國現代教育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教育改革也三十年,身為千萬學子中的一員,你是否深深的反思過自己走過的路程呢?
身為一個一般級別努力學習的平常人,花費二十年如一日的感情,換來的是什麼呢?我們不妨一起看看。
一、教育就是做題
我承認二十年裡,每年上學200天,每天平均做五十道題,二十年裡大大小小總共做了200000道題。
二、教育類似於打坐念經
中國學生,每天早4中4晚3共坐8小時板凳,看8小時黑板,一年1600小時。幾乎除了吃飯睡覺一年都像在打坐念經,一共念了二十年。
三、教育就是受批評
學校里,校長指揮老師,老師指揮學生,下級對上級永遠都是接受批評再教育,每天大大小小多多少少總會被人批評三次左右,那麼一年600次,二十年12000次。
四、教育就是分等級
現在每年月考8次,二十年月考160次,月考160次就意味著你被社會劃分過160次的等級。
五、教育就是把聰明的人圈起來,把不念的人放出去
中國教育會把一個聰明的人圈三十亂扒梁年,等到你身心疲憊的時候,再把你放出去。
六、教育制度並不是保持學習興趣,而是打壓學此洞習興趣
中國的教育制度並不會持續的保持你的學習興趣,而是不斷的打壓你的學習興趣,然後又讓教師來提高你的學習興趣。
七、教育非常急功近利,不切實際
中國教育的目的是製造工具,當你成為工具的時候,「人民」這個詞語幾乎就不包括你了。
八、教育基本等於沒成果
中國教育再多的人,畢業之後嘩運如果沒工作,那基本是白教育,種個地,養個奶羊混口飯吃的話其實沒必要學習什麼高深的理論知識,除非你是認為世界級建築大師去農村蓋土房,是國民素質的體現,這貌似也行。
㈢ 你認為我國現有行的教育制度還存在哪些弊端
我國現有的教育制度相對來說是一種比較公陵爛平,優秀的教育制度了。我認為弊端最大的是教育資源分配不合理,東部教育資源優於西部,大城市資源集中,優於小城市,小城市又優於城鎮農村,尺頌漏對於教育資源匱乏的地區來說,想與大城市的孩子競爭,真的很困難。
1.師資資源,優秀老師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或者好的學校中。大中城市中的學校還有好的學校資金傾斜也比較明顯。
2.素質教育資源分配不合理櫻州,在大中城市中的孩子,可以在學校學習之餘進行課外補習,補習文化,藝術,體育等等,全面發展。但是小城市的孩子就算在外補習,最多也就是文化課補習,很少有其他興趣愛好學習,因為文化課上沒有優勢,必須爭分奪秒。而農村學校連參加補習的機會都沒有。
㈣ 根據教育學分析我國教育制度還存在哪些問題
一、當前中國教育領域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教育體制上我國實行自上而下高度統一的行政管理體制,國家教育部制定全國的教育制度、教學大綱以及相關管理制度。國家頒布《教師法》、《義務教育法》來指導規范全國的教師任用、教師工資水平、教育收費和對教育的投入。但是我國幅員遼闊,實行統一的管理必然會帶來一系列問題。
(一)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
我國的基礎教育階段,實行從小學到初中九年義務教育。全國80%以上學校由政府舉辦,近九成的學生在公立學校就讀。但是幼兒園及非普高的職業學校以社會力量辦學較多。目前義務教育水平的均等化程度,基本上可以按照經濟發展水平程度劃分。從橫向上看,東西部地區教育資源分配不公,差距越來越大;從縱向上看,城鄉教育兩極化發展,各地區市、縣和鄉鎮的教育實力又存在巨大的差異。一方面中西部地區沒有足夠的師資力量,沒有標準的教育設施;另一方面東部地區教育資源過剩,通過奧數競賽、文體特長生等手段削尖腦袋往名校裡面鑽。城鄉二元化的存在限制了教育的均衡發展。世界上每個國家都存在著教育的非均衡發展問題,但是卻都沒有中國如此嚴重。
(二)教育經費來源單一且不足
我國實行"誰舉辦,誰出錢"的教育運行機制,教育部辦的學校由中央財政安排經費,各省和各地政府舉辦的學校由各自承擔辦學費用。義務教育的實施主要由縣級政府承擔。2011年,全國普通小學生均公共財政預算費用經費最高的北京市達到5836.99元,最低的貴州省僅僅為579.26元,前者大約是後者的十倍。與其他國家相比較,我國教育支出占財政收入的比例還不足4%,直到2012年我國政府才首次實現財政性教育投入佔GDP的4%,這也是相當低的水平。
(三)教育理念陳舊腐化
教育觀念的落後是教育體制的悲哀。政府的手伸得過長,地方政府嚴格得將學校劃分成重點與非重點。從小學到高中,教育部門對學校考核的標准唯分數論,衡量的尺寸是初中考入了多少重點高中,高中考入了多少重點大學,通過這種"激勵機制"來提高學校的知名度,來給教師發獎金,到最後形成惡性循環。學生沒有掌握學習的技能,沒有學會獨立思考的方法,自然出現不了傑出的人才。更為重要的是,一旦進入大學,他們會發現書本上的知識與社會現實大相徑庭,造成他們對金錢、旁耐對社會現實畸形的認識。如今,大學里陳舊的教學大綱啟發學生的是功利主義,灌輸的是僵硬的意識形態,根本不能培育學生健康、獨立的人格。
二、教育制度改革的主要對策措施
(一)改變教育理念,培養多元化人才
我國的教育注重對知識的積累和灌輸,注重培養學生對知識和權威的尊重,注重對知識的掌握和繼承以及知識體系的構建。從小學開始一直強調語數外物化,甚至在高中大部分優秀的學生都是理科生,往往成績不夠理想的後進生都選擇文科,大大忽視了思想道德品質的教育以及人文素養的培育。
我們應該將強調的"不讓一個孩子運源春輟學"轉變到美國教育提出的"不讓一個孩子掉隊"的思路。①因此,首先應該從教育觀念上改變,思想上樹立新的教學目的。先成人後成才,以培養高素質,人格獨立的學生為目標,認識到並不是每個人都只有上大學這一條路,而應該讓學生了解生活的意義,讓每個人都可以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二)政府承擔更多的裂敬義務,完善教育管理體制
政府應該明確自己的職能定位。在義務教育階段投入大量的財政支持,保障每個人都可以享受到優質的教育。明晰省政府、市政府、縣政府之間的職權范圍,既不能越位更不能缺位。而在高等教育部分,政府則應該將更多的經歷投入到引導,監督方面,去行政化,讓內行領導內行,實行校長治校。對於出現不規范的地方加以懲罰或者補救,以類似於社區大學作為輔助功能,放開教育的管制。
(三)改變教育的非均衡發展
在教育的不均衡發展中,利用羅爾斯的觀點解釋更加有利:當各方不知道他在社會中的地位、階級出身、天生資質、自然能力、理智和力量等情形的時候,也沒人知道其關於善的觀念,其合理生活計劃和心理特徵,各方也不知道這一社會的經濟或政治狀況。
㈤ 你認為我國現代學校教育制度存在哪些問題特別是九年義務教育中存在什麼問題以及如何解決
1、太多不懂敗純教育的人在管教育。
2、中小學老師生活苦、地位低、又太辛察梁咐苦。
3、學校公用經費的使用沒渣做有嚴格監管。
㈥ 中國現在的教育制度的優缺點
缺點:具有較強功利性,灌輸搭信鬧式學習,缺乏啟發性,難以引導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尤其是在小地方,往往會忽略社會實踐與動手操作坦純能力,甚至阻礙學生獲取足夠的閱歷和課外知識。對低齡教育較為不利,且可能對未來走向社會帶來不良影響。
優點知罩:功利性、目的性強,灌輸式學習,在學生有積極性的情況下,效率較高,可學習更多知識。並且由於我國學生上課時間很長,可免去不少補課費。
以上只是個人觀點,僅供參考,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