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歲的孩子如何教育

歲的孩子如何教育

發布時間: 2022-02-28 13:34:07

① 五歲左右的孩子,如何教育

《成長版》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提取碼: t3xm

多引導和鼓勵,同時也要視效果經常反思自己的言行。引導就是用演示或說明的辦法,把事情的各個方面盡可能展現給孩子,供孩子自己作出判斷和選擇。如通過父母的表率作用讓孩子從中去模仿和學習。父母的作風、興趣、愛好、習慣等個性特徵都會對孩子產生深刻的影響,有的父母甚至成為孩子終生效仿的榜樣。

② 幾歲的小孩子應該怎麼教育比較好呢

5-10歲孩子的最好教育方法

5歲

五歲,開朗而愉悅的年齡。

五歲的孩子象陽光一樣,溫暖,明朗。

五歲小孩是母親願望的實現。

從孕育,生產,初生時的事事包辦;一到兩歲是的步步緊盯;三歲四歲時的蠻不講理;到了五歲,終於可以讓父母松一口氣。欣慰地欣賞自己養育多時的成果,充分吸收五歲小孩愛的回報。那個小搗蛋,終於變得懂事了,講理了,他一心一意要做一個好小孩,要討媽媽歡欣,他的世界都以媽媽為中心。他的小小心靈充滿了對人,對物,甚至對神的愛。他張大眼睛,好奇的學習,貪婪地吸收,享受生命提供給他的一切美好。

五歲的小孩不像其他年紀的小孩那樣,他也懂得保護自己,不使自己過度疲累。五歲的小孩不會胡思亂想地擔心事情,六歲的小孩則常擔心放學後找不到媽媽。五歲的小孩會認為,媽媽一定在家的,不只現在在家,以後永遠也會在家。一般五歲的小孩似乎理所當然地認為他自己和父母都是永生不滅的。他不會沉湎國務,也不太關心未來,他喜歡現在的一切,滿意自己,衷心地崇拜父母。有時候,你會發現他誇大地形容自己的父母,或是引用父母的話,當做聖旨般的遵從。雖然五歲的小孩在各方面的行為都沒有太大顯著的進步,但是他的智力卻增長的很快。他喜歡聽人說故事,與人談話,他熱愛學習新事物,而且他還喜歡展現他的智慧,她會向媽媽炫耀他會寫自己的名字,可以從1寫道5.或者能在他最喜歡的書中認出幾個字。

五歲是穩定的,但也有些小孩直到六歲都還是維持這種穩定,有些小孩卻可能五歲半便開始表現的不穩定的徵兆。如果孩子正值不穩定期,請不要氣餒,不要覺得他什麼都不對勁,也許是你的教育方法不得當也說不定吶。請你堅定信心,美好的時日終會來臨的。

6歲

他頑固、自負、蠻不講理。其實,他這么做只是為了建立和增強他自己的安全感。

因為,他現在處於很容易受到傷害的敏感期。不光情感上他特別容易受到傷害,他的身體發膚好象都格外對疼痛很敏感。

給6歲女孩子梳小辮兒很可能讓孩子疼的哇哇叫。

6歲的男孩,摔一跤可能哭得讓你詫異他怎麼比過去嬌氣了好多。

噩夢也因此給6歲娃帶來很大的困擾。

最大的問題是他與媽媽的關系也遊走於兩極之間。他既深深地依賴媽媽,又同時嘗試要自己站起來,心理上希望他不用依賴任何人。因為沒有足夠的安全感,他在感情上有極大的需求,非常需要媽媽不斷保證愛他,卻又一不如意就拿媽媽做出氣筒,專門和媽媽作對。

其實,他越是得不到贊美的時候,越有被稱贊的慾望,受挫感就越強。

6歲娃很願意在老師面前做個好學生,自覺以老師的話為聖旨,甚至老師越嚴格他越有安全感。哪怕一天的課下來他身心疲憊,也很少對老師有所發泄。他會回家去好好「整整」他的媽媽。

6歲娃,對「自己的東西」和「別人的東西」的分別還不是很清楚,因此順手拿走別人的、他喜歡的東西,是慣常現象!

還有,孩子並不總說真話。比如,他會一口否認是他打碎了你心愛的花瓶,哪怕花瓶的碎片還躺在他的腳邊。這時,如果你問他,「花瓶放得那麼高,你是怎麼夠得著的?」他又會詳細介紹他如何搬椅子的本事。

7歲

★父母和7歲娃相處的主要技巧★

1,因為7歲娃悶而且慢,父母要求孩子做什麼事情時,提前預報、指示明確、一再提醒、和耐心等待是很必要的。贊美對6歲和8歲的孩子都很有效,但對7歲娃效果甚微。耐心更重要。請注意這一點。

2,如果孩子回來告訴你同學老師如何討厭他、瞧不起他,你可以簡單地當「錄放機」:「哦,你覺得同學們討厭你了。」你也可以試試追問一句,「是怎麼回事呢?」表達你的傾聽與關注。

共情式的討論是最有幫助的。不過,注意避免過度的說法,比如說「老師是個小氣鬼」。因為,「你不能否定孩子的知覺,你應該接受他們的感覺,然後引導他們轉向積極、健康的一面」

3,假如你有非常簡單的家務讓孩子幫忙,他卻埋怨你「你總是叫我做這做那」,你可以這么回答:「哦,這些似乎是你份內的工作,我們是不是能計劃一下,以便做起來得心應手些?」使他不致斷然拒絕你,留下迴旋餘地和引導的機會。

4,孩子對你充耳不聞時,你需要前確認一下他是否注意到了你在說什麼,「你聽見媽媽說什麼了嗎?」

5,如果你和孩子一起制定了一項規則,那麼請你一定堅持做到,而不是一遍又一遍地威脅而不見行動。那樣等於培養你的7歲娃把你的話當耳邊風。

孩子要7歲了的媽媽們注意了,你最需要具備的第一條黃金律是「耐心」。你首先需要確認你的7歲娃的確接受到了你的信息,「去把垃圾倒了」。蹲下來,看著他的眼睛,說完了請他重復一下。然後,你需要提醒他、再提醒他、再再提醒他。千萬別光火。假如你實在沒有耐心,那就自己去倒吧。

媽媽需要牢記的第2條黃金律,是「想得開」。這是針對孩子什麼都望壞的方面想像的特殊心理和行為。假如你家娃以為你想毒死他,算了吧,你一笑了之,別跟他上火:「你說什麼?!你老媽我要毒死你?!你覺得我很後媽嗎?!你太傷我的心了!」雲雲。假如孩子,哦,不用假如,幾乎很肯定的了,你孩子控訴他的朋友怎麼欺負他了,他的老師怎麼專門挑他的不是了,他的腿怎麼疼得肯定得了什麼了不得的病了,之類之類,你當然不必很當真地去找朋友家長、找老師、找醫生,去說個明白。

8歲

8歲娃非常在意和媽媽的親密時光,因此你可以利用這一點和孩子好好協商,比如說好孩子做了某件事以後,你們可以花些時間一起做些孩子想和你一起做的事。孩子想滿足你取悅你,其實是他對你的稱贊、時間、關注、喜愛非常渴望。因此你要多關心他,不要吝惜贊美和鼓勵。

8歲娃對善、惡、是、非已經有十分清楚的概念,開始建立起道德意識,開始思考比較抽象的觀念。他嚮往成為好孩子,努力去達到自己的目標,努力想達到他們認為的父母的標准。

盡管8歲娃仍然喜歡吹噓、誇大其詞,但是他們已經能區分事實與幻像的不同,而且在重要的事情上,他們確實會說實話。

他很在乎「自己的」東西,喜歡獲取、交換、處理自己的東西。對錢的喜愛可能驅使他去拿家裡的錢,或者甘願為父母做事來賺錢。因此錢對於8歲娃來說,是一個不錯的行為誘因。典型的8歲娃通常朝著理性、良善的道德意識去發展。不過,畢竟是孩子,父母應該接納他們一些小的過失。

8歲娃的第一個「招牌特質」,是性格外向而開朗。這和7歲娃的沉鬱退縮完全相反。他充滿活力,特別能跑能跳能折騰,喜歡沖上去迎戰一切困難和挑戰。不僅如此,渾身充滿活力的他做起事來爽快多了,這也和7歲娃磨了又磨拖了又拖截然相反。另一個和7歲完全相反的,是忽然變成話匣子了。他變得很能侃,也很能誇張,講他的經歷或故事時,語氣啦表情啦用詞啦描繪啦,都很戲劇化。

8歲娃非常黏媽媽,是情感上(而不是生理上)最需要媽媽的年齡。他這時非常需要媽媽分享他的思考、幻想、對話、游戲。他總喜歡和媽媽在一起,包括一起勞做、玩耍、聊天、讀書,這他覺得他「全部佔有」著媽媽。他不但要求媽媽能按照他的心意滿足他的需求,也要求自己按照媽媽的心意滿足媽媽(而且,是他自己認為的媽媽的心意)。這使得他會察言觀色曲意逢迎,以討媽媽的歡心。媽媽無論怎麼忙,都一定要每天至少撥出半個小時的時間來,全心全意滿足孩子。

9歲

最招牌的9歲娃特徵,是他進一步的獨立。

和8歲娃喜歡「佔有」媽媽相反,9歲娃要「推開」媽媽,巴不得把她推得遠遠的,最好看不見她,更不想聽她啰嗦。 他要自己當「司機」,一旦決定做什麼事,那麼他要按照他自己的方向,以他自己的方式,在他自己喜歡的時間,去做。一旦他要去做,他多半非常投入,而且很在乎自己做到最好。

換句話說,如果你能給予孩子恰當的獨立空間,給予孩子恰當的責任空間,他們會很值得信賴和放手,而且往往願意表現得最好。

第2招牌特徵,是他變得更「深沉」了。

他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更細致,更細膩,更細微。感情方面也一樣,9歲娃對別人對自己的情緒與感情的感知更纖細,更准確。所以,假如你想掩飾你的某種情緒,比如表面上平靜溫和心裡卻很不以為然,或者肚子里盤算著什麼小九九,呵呵,我勸你不要太自信。

他很願意接受新任務的挑戰,而且喜歡「進入」之前先弄明白這次的行動有什麼新的內容。他不再像8歲時憑著一腔熱情「砰」地一頭栽進去,而是先思考,先做計劃。哪怕遇到相當難度的、或者要吃些苦頭的事情,只要他自己認定了他願意接受某個新任務新挑戰或者新想法,他甚至能有本事發掘出自己更大的潛力來完成任務。

他的成熟程度已經可以使他不那麼在乎他正在做的什麼被「打斷」,比如,放下手裡的工作,出去轉一圈,回來以後又投入到剛才的工作中去。他不但有本事很快回到他剛才的思路中去,而且實際上他有這個心理驅動,敦促他把剛才作了一半的事情接著做下去。

10歲

從 10歲開始,「家庭」對孩子有了真正的意義。這時的媽媽的地位,又回到了5歲光景,成為孩子世界的中心。他不但依賴媽媽,而且尊敬甚至崇拜媽媽。他特別希望媽媽隨時在身邊,願意和媽媽聊聊他學校和朋友之間的事情。他很能接受媽媽對他的期望,也樂意表達對媽媽的感情。

爸爸也是非常重要的,有時候爸爸的地位甚至會超過媽媽。媽媽是朋友,爸爸是偶像。由爸爸帶著一起打球、旅遊,甚至隨意逛逛,都是他最喜歡的家庭活動。

和兄弟姐妹的沖突,通常是弟妹惹事生非,知道他忍無可忍時出手。父母處理這類糾紛是一定要查明事實秉公處理,給孩子一個「公平」,也讓孩子通過這些糾紛學得做人的道理。

「重要他們保持公平」,「不要管得太緊,也不要管得太松」,是他最喜歡的管教方式。

朋友也是10歲娃的最愛。他們幾乎每天都想帶同學回家玩。交友時他看重的是對方是否值得信賴。朋友圈還局限於附近鄰居或班上同學。男孩願意表現得和同性朋友相似,和朋友保持一致;女孩間則多些糾紛與和好。與朋友相處時,公平是個重要的尺碼,他不但盡力做到對朋友公平,也要求朋友公平對待他。

「其他人會怎麼想」,是10歲娃很在意的事情。

雖然他比過去平和、合作很多,不過生氣的時候,還是很有爆發力的。

在學校里,10歲娃大都有很強的學習慾望,甚至不願意請假以免耽誤功課。他特別喜歡背誦,而較少進行思考性的工作;喜歡接受事物的本貌,而不太願意去推論。如果這時他背誦大量的詞彙,對他以後的思考會很有幫助!

③ 歲的孩子該如何教育

自信是孩子最重要的品質之一。我們將傳統的培養孩子自信的方法,與更具啟蒙意義的新方法進行一番比較,父母們會發現,如今的教育更注重培養孩子作為社會人的角色,更加講究培養孩子與人相處的能力。 新方法:不宜過多表揚,但是應該言之有據。 接二連三的表揚讓人聽了感覺空洞、乏味,即使對兒童來說也是如此。真心實意的稱贊遠比敷衍了事的隨口表揚好上百倍。如果孩子為某件事付出了極大的努力,你就應該給予表揚和鼓勵。如果他並沒有這樣做,你就沒有必要對他進行褒獎。你不應該只對孩子完成的工作予以表揚,更應該對他為了實現目標而付出的努力大加贊賞,並且教導他艱苦的努力終將得到回報。與空洞的贊揚相比,這樣的信息更容易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 新方法:有些自我表達方式會傷害他人同時也會給自己帶來傷害。 如果你聽到孩子說了一些不友善或者沒禮貌的話,你應該堅決予以制止,即使他當時是出於憤怒和傷心也不行。千萬不能為孩子找借口,相反,你應該指出孩子的錯誤。例如,你可以說:你太沒禮貌了。你應該告訴孩子,以後你不希望再聽到他用這樣的語氣說話,隨後結束這次討論。這樣的教育方式並不會傷及孩子的自尊心。事實上,這樣一來,孩子以後就會逐步克服情緒失控的問題,並且增強他的安全感。 新方法:有限的選擇權可以讓孩子生活的世界更真實。 事實上,生活中沒有無窮無盡的可能性。你不可能對身邊發生的每一件事做出選擇,學會處理生活道路上出現的大事小情,即使是令你感到不快的事也沒有關系,這有助於培養孩子樂觀通達的生活態度。如果你讓孩子對他生活中的一切事情做主何時離校,飯前是否該吃零食,看哪些電視節目那麼你幫助孩子培養起來的不是自尊,而是特權意識。 新方法:有些時候,你只管發號施令,這並無不妥。 當孩子向你發問,為什麼我必須這樣做,你偶爾也可以這樣回答他:因為我是你的家長,我說你要這樣做,你就得這樣做。以後我會告訴你為什麼。這樣的回答會讓孩子明白,有些時候他們必須做某些事情,而且不必明白為什麼。最終,孩子會發現你要求他們做的事情是有道理的。這樣的事多了,孩子會逐漸明白,他可以完全信賴他最愛的大人,也就是你,因為你總是處處為他著想。 新方法:少參加活動,多接觸社會。 當孩子的日程被安排得滿滿當當的時候,他們有可能對各種活動敷衍了事,而你最終可能成了試圖干涉孩子生活的人,而不是與他們一起分享快樂的生活。各種後勤工作,接孩子上下學,幫助他們檢查各種用具等將占據你的全部生活。事實上,把孩子管得團團轉並不能有助於培養他的自尊心,反而讓他疏遠了和的關系。所以,父母最好趕快減輕孩子繁重的負擔,讓他有更多的時間享受家庭生活的樂趣。孩子會因此覺得身心放鬆,你也同樣能從中感受到快樂。你和孩子之間的關系因而變得更融洽,而這種愛的紐帶正是培養孩子自信心的基礎, 現在的孩子都很有個性的,有自己獨立的思想,和我們小時候不一樣的呀。所以,需要父母親更多的耐心, 聽聽孩子的聲音, 我想你的孩子會頂嘴, 雖然不一定對, 但你尊重他的話,他也會尊重你的.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 很多時候, 也許你自己平常沒注意到,但孩子已經學到了,所以,孩子出現某些你不喜歡的情況,不妨也找找自身的原因.

④ 5歲孩子如何教育

鏈接:

提取碼:rp6w

多引導和鼓勵,同時也要視效果經常反思自己的言行。引導就是用演示或說明的辦法,把事情的各個方面盡可能展現給孩子,供孩子自己作出判斷和選擇。如通過父母的表率作用讓孩子從中去模仿和學習。父母的作風、興趣、愛好、習慣等個性特徵都會對孩子產生深刻的影響,有的父母甚至成為孩子終生效仿的榜樣。

這里有巧虎針對這個階段的孩子身心發展設計的早教視頻《快樂版(3-4歲)》希望能幫到您

⑤ 一歲的孩子該怎麼教育才好呢

一歲的寶寶,活潑天真又純真是他人生中最美好的童年時代,不能用教育來說寶寶,放開自己的手,讓寶寶想怎麼樣就怎麼樣吧!只要不是危險的事情就好,照顧好寶寶,也照顧好自己。教育寶寶還是等寶寶大些再說吧。

⑥ 12歲的孩子如何教育

12歲的孩子開始漸漸進入青春期,對於這個棘手的問題時常是家長們討論的重點。小編准備一些針對十二歲孩子教育問題的建議:耐心等待:人的成長過程是非常漫長而復雜的,形式上與一棵樹的成長極為相似。樹的種子正在發芽的時候千萬不能期望它開花,開花時也不能急於採摘到果實。此所謂「切勿拔苗助長」。合理關愛:這就象給樹施肥,過多不好,過少也不好。關愛還必須注意平衡,物質的與精神的必須同時兼顧,不可失衡。該打時必須打,該罵還得罵,但不能過度,不能家長自己失態;打罵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希望讓孩子明白家長已經非常生氣了。之所以要打罵,是因為講道理對12歲以下的孩子來說有時完全無效,但必須慢慢讓孩子學會講道理,明是非。更多的應該還是鼓勵誇獎,是平等相處。適當引導:不應該過多地對孩子進行引導的,不要用家長您的腦袋替小孩思這考那,應順其自然地成長是最重要的,這種重要性要到孩子25歲以後才能顯現出來。自然地成長是一個人最終形成健康完整的人格的必要條件。但要做到恰到好處非常難,家長們總是或多或少地會將自己的觀念、成見、偏見、情緒、希望作用在孩子身上,最後培養出的就是所謂的「病梅」。所以與孩子平等相處是最重要的,只是在很少的時候才需要顯示家長的權威。快樂成長:適當地引導必須以快樂為前提,如果喪失了這一前提,一切教育都是失敗的!要讓孩子從小學會快樂,學會與人分享快樂,學會創造快樂。所以,知識的灌輸是非常有害的,必須寓教於樂;強制性的行為規范有時會恰得其反。應該讓孩子感受到思考的樂趣、勞動的樂趣、合作的樂趣、克服困難的樂趣、創造的樂趣!細心觀察:現代教育實際上是大工業在教育領域的體現,講究的是大批量生產。但人都是有個性的,所以那種產生於自然經濟條件下的家庭教育或者類似中國古代的私塾教育仍必須得到提倡。其講究心與心的溝通,講究潛滋默化,講究靈性的互動。人,尤其是未成年孩子,每天都在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心理學意義上的),每天都要面對各種各樣的新事物,有新奇、有困惑、也有恐懼,但其身心又不足以完全獨自適應這些新事物,所以家長和老師,尤其是家長就有責任細心觀察孩子的任何微小的變化,做出合理的處理。這確實是一個非常艱難的工作。但只要家長本著平等的心態,快樂的心情,自然而為,不斷反省,就不會出現大的偏差。時時反省:反省對每個人,任何時候都是非常必要的,對待孩子也同樣如此。有了反省和平等快樂自然的心態,孩子的教育就不會出現大的偏差和失誤。

⑦ 十歲孩子怎麼教育

作為家長,你一定要知道,孩子具有很多個別性,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夠適應學校的學習,學校學習是通約、齊頭並進的方式來傳輸知識,但很多孩子的智力具有他的特點,如果有一天你發現你的孩子做的很好,就是學習不好,沒關系,人的知識結構成長從學習里得到的連1/10都不到,大量的成長是在學校外面進行的,所以很多孩子非常的聰明,但在學校不行,是因為他的智力不適應這種刻板化的灌輸方式,他可能喜歡一種自我思考的方式。 1、讓孩子喜歡學習 在整個小學和中學這一段,小學就是讓孩子喜歡學習的時候,不是光看分數,孩子並不是小學優秀才優秀,到30-40歲優秀的人才是真的優秀,小學優秀有什麼用,為什麼因為小學的學習把孩子打壓的非常厲害。很多孩子智力水平發展和別的孩子不一樣,我曾經在師大的老師交談,小學老師一定是孩子喜歡的老師,孩子小時候喜不喜歡學習和學習的環境顯著性相關,因為孩子喜不喜歡這個學校取決於這個學校的環境,喜不喜歡老師取決於老師的人格和心理學水平,老師沒有魅力,老是兇巴巴的,孩子辛辛苦苦在家裡建立的對學習的好感都會被老師破壞掉。我曾經在北京發表一個言論,老師要選美、要好看,尤其是四年級以前的老師不能是長相有麻煩的人,因為老師是學校的象徵,學習的象徵。我們從東方和西方來調查,7-9歲的人評價一個人就是「好看」,什麼叫「好看」? 就是溫和、微笑,假設一個老師兇巴巴的,一會兒讓孩子跪著,一會兒讓孩子站著,孩子能喜歡嗎,他不喜歡老師就不喜歡學習。在中學有一個特徵,如果老師不喜歡他,他的這門課題就要會差,為什麼? 我們要回到孩子的思想水平上想,我們不能把自己的觀念強加在給身上,孩子不懂這個老師是好的,老師教課很好,但是他就是很兇,他不去理解孩子,結果孩子學習就不好。溫和的老師是永遠被學生喜歡的老師,擁有母性的老師在小學非常重要,因為媽媽上班了,孩子還很依戀媽媽,結果老師比媽媽還好,孩子的心理發展非常舒服,他不會遭到阻隔,他不會遭受心理方面的痛苦,他就在學校和老師套近乎。如果老師懂一些心理學,待學生就像媽媽一樣,尤其是低年級的老師一定要溫和、好看,至少整理得比較舒服,讓孩子有一個好感覺,讓所有的好感都集中在學習上,他不去學習是不可能的。》》寶寶越大越「叛」逆,是真的嗎 2、要讓孩子充分體驗到學習的快樂 如果你在孩子10歲期間,要讓孩子充分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孩子是不可能不學習,因為人總是去做快樂的事,不去做痛苦的事,如果學習成了他最痛苦的事,就算打死他,他也不學,他覺得你打我現在是短痛,以後是長痛,你打吧,我熬過去你就不管我學習了。這就是人性,我們必須用一個更安全的方式去思考兒童發展,兒童不是哲學家,他不知道什麼不好,他的智慧體現到當下,他學習媽媽會很生氣,他不學習媽媽會高興。 像低年級的兒童,學校要成為孩子喜歡去的地方,當然,我們現在沒法改變中國深厚教育思想的現實,不過我們的教育還是發生了一些變化。有些時候我們考慮到特性兒童,有的孩子不能適應模式化的學習,但他卻是一個重要的人,中國有一個話說「貴人語遲」,聰明的孩子說話慢,為什麼他說話慢? 因為當他說話慢時,右腦得到了充分的發展。智力主要是右腦,知識結構是左腦,理解知識結果並運用它是右腦的功能,過去我們錯誤理解以為右腦不重要,其實右腦很重要,右腦比左腦要「年老」,更有經驗。在這個時候我們要知道,對言語刺激是可以,但是拚命的刺激就不好了,自然生成的言語就很好,但如果你要逼著他認字,像幼兒園老師,孩子學會一個字家長多教50塊,老師就來勁了,他天天帶著孩子認字,這多可怕。 所以我看了這個消息全身發冷汗,真要這樣干孩子就更慘了,這樣子孩子(智力水平方面)不可能成為一個很有深度的人。我們也看到,很多左腦發達的人生活很差,他只知道線性的事件,真實事件對他不重要,抽象的以線性模型為結構的事件他覺得很舒服,但他走路會碰到電線桿,遇到溝會掉進去,為什麼?因為他右腦沒有了,右腦是空的,他就不是正常的人。從心理學判斷大部分有情緒障礙,這里包括一些偉大的人,但有一些人的右腦已經廢棄了,有的連太太都娶不著,科學是讓人脫離一個存在的真實,因為它是抽象的。 3、建立規則 建立規則很有意思,我們今天著重談10歲,10歲是兒童建立規則的重要時期,5歲前不準他做這做那有些殘酷,只要不是太大問題的事情就讓他做,5歲開始我們要建立規則,5歲的時候他生氣媽媽會說你生氣是可以的,但是你不能撕爸爸的書,那些書是爸爸的寶貝,你撕了爸爸會生氣的,會打你。那個時候可以告訴孩子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有一個前提是,我們比較關心孩子,我們給孩子制訂了很多安全規則,我們努力讓10歲的孩子學習到成人的意識,什麼是不能做的,給他規定很多規矩,這不能做,那不能做,反正爸爸媽媽就這樣教育他。在現代知識裡面認為,在10歲要給孩子充分的自由決策和承擔行為責任的機會,怎麼來達成這些的目的? 我們只給孩子制訂一個規則,在家庭裡面只定一個規則,在社會裡面也只定一個規則,孩子就有很多的能力和力量來形成他的內部規則,這就是屬於孩子自身的規則。比如說,這個孩子在家庭裡面只有一件事情是尊重爸爸媽媽,只要求他這一點,他可以干任何事。比如說,他去摸電,媽媽會說,這會讓媽媽擔心,而且會打到你。這並不是指使他去做,而是說這件事情妨礙了誰,孩子有一條規則是要愛爸爸媽媽,他就不去做,他也知道做了會很危險,對爸爸媽媽不好,他不去做並不是爸爸媽媽的強行規定,而是他自己生成的很多規則,包括吃飯等,因為他要尊重爸爸媽媽,尊重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式讓兒童理解尊重。 社會只有一條規則是你的行為要不影響他人為前提,人類社會非常簡單是因為只有一條規則人人記住,如果規則太多人都記不住,我們在中學調查,發現中學有200多條校規,師大隻有8條校規,你明顯感覺到兩個學校的秩序是不同的。師大隻有八條校規,還不算前面的熱愛祖國、熱愛黨的內容,它很好記,就是這幾條孩子就記住了,他們見到老師會行禮,他們會形成自己的規則,因為他很清晰。 中學是很混亂的,因為太多了記不住,200多條校規老師都記不住,就像以前是皇帝對一些規則也記不住,會找一個太監來翻書找出來才會理解。規則到了那麼復雜的地步哪個孩子記得住,社會規則如果過多就無法形成內部規則。 孩子形成規則是在10歲,一個孩子模仿社會的規則形成的內部規則會終身的約束他,如果小時候定了大量的規則,他已經完全沒有能力形成自我的規則,就一切都是服從,在東方確存在著教育是需要某種服從的隱藏語言。內部不能形成規則的孩子只能夠依賴外部規則,他到任何地方對規則敏感,他渴望規則,但是有一點,當沒有規則的時候,他就不知道該干什麼,因為他沒有內部約束,他是從小被外部約束著,當外部的約束不對他的控制的時候,他就變得沒規則了。像很多大學生,很多孩子在家裡面被很多規則控制住,學習很好,但是一到大學、爸爸媽媽不在了,爸爸媽媽代表了規則,規則喪失了,他內部沒有形成掌控的規則,他突然不學習的,他不知道干什麼,因為過去學習了是媽媽讓他學習,但是沒有提醒他他就不知道自己,所以在10歲時期,爸爸媽媽有個很重要的任務就是要讓孩子有自由度的形成內在規則,首先爸爸媽媽要做好,兒童的內在規則是通過模仿的,是通過學習的,不是強制的,是他自然的需要,並不是誰讓他怎樣做的,過度的外部規則他就會服從規則,會失去自己的能力。 在建立規則方面有很多技術,在建立規則時不要「哪壺不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