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單親媽媽怎樣教育男孩子
一、告訴孩子爸爸媽媽依然愛你
單親媽媽一定要告訴兒子,雖然自己跟他父親不再相愛,但是,媽媽和爸爸依然還是愛孩子的,這個永遠不會改變,要記得幫助孩子回憶一些過去的跟父親之間的互動,讓兒子覺得自己的父親心裡其實有他,讓孩子明白,家長們都愛他。
單親媽媽怎麼教育叛逆期男孩
二、培養孩子男子漢的氣質
單親媽媽一定要讓孩子多和可以模仿參照的男性長輩接觸,比方說孩子的伯伯、叔叔、舅舅等等,在報輔導班上輔導課時也要有意識地盡量給兒子選擇男性老師。這些男性雖然不能天天陪著兒子影響兒子,但是經常性出現和交流能增強兒子的男性意識,對於性格養成是大有好處的。
三、不要溺愛孩子
千萬不要過度補償、溺愛孩子,對孩子的生活,要像對待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樣。物質補償和嬌縱都無法替代孩子精神上的缺失,相反可能是任性、暴力的來源。要適當地讓孩子參與家庭事務中,有時候也可以適度讓孩子參與家庭經濟的意見,兒子會在這個過程中體諒到你的不易,等到成人後,也會懂得感恩,做一個知恩圖報的人。
四、鼓勵孩子多去社交
親孩子往往更加敏感,在心理上總會下意識地覺得自己與他人的格格不入,久而久之,會變得內向膽小,所以單親媽媽要鼓勵他的對外交往,形成友好的朋友圈。畢竟他將來上學和工作會更需要獨立自信的性格、不怕困難的毅力和善與人交的能力。打好基礎,培養堅強的、良好的性格,對他有很大好處。
單親家庭孩子自卑的原因:
一、單親家庭的孩子往往都會長期處於一種無助的心理狀態。特別是在父母離婚又重新結婚重新組建家庭以後。單親家庭的孩子會覺得自己沒有歸屬感。這種消極的情緒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如果長期壓抑就容易產生孩子的自卑心理。
二、單親家庭的孩子會被其他的人嘲笑,長時間在別人的嘲笑聲中和一樣的目光中孩子就會變得自卑,覺得自己是個異類,不被大家喜歡,跟他大家不一樣,這種情緒不及時的釋放孩子就會越來越自卑。
三、當孩子看到別的孩子幸福一家人在一起的時候,就會想到自己以前的幸福之家,孩子就會不自覺地帶入進去,去對比,這時孩子就會產生強烈的自卑情緒,容易心理不平衡,還會羨慕別的孩子。
2. 單身家庭該如何教育孩子
一是建立良好的心態,讓孩子知道,人生離離合合是正常的事情,以平常心視之,不要因為自己家是單親家庭就與別人有所不同;
二是多陪伴孩子。少了一方,就要更細致的照顧孩子,並且讓他/她學會獨立生活,學會自己照顧自己。
3. 單親家庭應該怎樣教育孩子
單親家庭,這一由來已久的社會問題早已成為普遍現象,一般人直覺認為是離異家庭。但隨著家庭、社會結構的多元,家庭可能因為各種因素而造成單親,如離婚、配偶死亡、配偶工作居住兩地、甚至未婚先孕等等。由於單親家庭的成因不同,及個人本身所擁有的內外在的資源不同,面對單親的感受及調適也就有所不同。下面就是我為大家提供的單親家庭應該怎樣教育孩子,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教育方法
1.平靜地告訴孩子關於父母離異的事實,鼓勵孩子勇敢地面對現實。
要做到這一點,首先需要和孩子生活在一起的一方平心靜氣地接受夫妻離異的現實。這樣,你才能坦然地面對孩子,告訴他你們將要開始一種新的生活。
這種生活和原來相比會有一些不同,你們需要做一些調整來適應;你們還會遇到一些困難、需要你們共同努力去克服。但無論出現什麼問題,爸爸媽媽都像以前一樣愛你,這一點是永遠不變的。
2.給孩子安全感,不要把孩子做為報復對方的武器。
父母離婚對孩子最大的打擊就是失去安全感。所以,讓孩子知道,雖然父母離婚了,但他永遠不會失去父母對他的愛,這一點至關重要。讓他感受到雖然他只和父母—方生活在一起,但他的生活和以前一樣安全、穩定,他不必擔心什麼。做到這一點,需要父母雙方的合作,這對大多數離異的夫妻來說很難。和一個也許帶給你很多創痛的人合作,你可能極不情願,但你不能把你們之間的恩恩怨怨遷移到孩子身上。
畢竟雙方都是孩子的親生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親情無法抹去。如果把仇恨強加給孩子,不僅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心理壓力,還會使孩子長大後失去愛心。所以,你需要以理性和寬容來對待曾經傷害你的人。撫養孩子的一方要允許孩子與另一方聯系,不撫養的一方則要多來看望孩子,讓孩子感受到爸爸媽媽雖然不在一起,但對自己的愛沒有變。
3.單親家庭中,母子(父子)要在相依中各自獨立。
單親家庭中的兩代人之間往往在情感上過於親密,這是一種自然的情感聯盟,但過分的情感依賴容易產生負面效應。所以,讓孩子和自己都有獨立生活的心理意識和能力是單親家庭最明智的選擇。
注意事項
一、單親家庭的父母應向孩子耐心解釋造成 不完整家庭的原因。
現在有不少離異的父母,想避免產生不愉快的情緒,不願和孩子解釋離婚的事。但是孩子和其他人的交往中,常常不得不對付一些有關這方面的詢問。孩子由於沒有一定的心理准備,往往不知所措。所以單親家 單親家庭
庭的父母應該根據孩子的性格、年齡等因素,以孩子最能接受的方式,平靜、真誠、耐心、自信地向他們解釋自己離異的原因,求得他們的理解,並教會孩子應付各種有關的詢問,保護好孩子的自信心。
二、單親家庭的家長對子女的教養不可不慎, 必須注意科學的教養方式。
首先,注意不要過度保護。在喪偶或者離異 之後,為父母者常常會把自己所有的感情和愛傾注在孩子身上,對孩子關懷備至。孩子則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必為自己的生活安排 和學業計劃操心,一切自有爸爸或媽媽代作主張。日子一久,孩子的依賴性就會增加。在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脆弱、依賴,缺乏主見和獨立意識,一旦離開了家長,便茫然不知所措。
其次,切忌期望值太高。缺少了配偶,不少 家長把孩子作為自己唯一的精神寄託。在厚望之下的孩子,往往有著過度的壓力,心理負擔沉重。 有些心理素質不佳者,受不了這種壓力,便索性走向了反面,來個不思進取,乃至「破罐子破摔」。 這種有意無意的行為就是為了讓父母降低點希望,使自己能夠喘口氣。另一些孩子也許能堅持發奮,不讓父母失望,但是長期超負荷地運作,其潛在的心理損傷亦不容忽視。一旦某一天超出了承受極限,便有可能走向崩潰,結果反而更糟。
三、由於社會的寬容度及個人的修養尚未達到相當的水平,使單親子女可能需要承受來自生活、學習環境中的歧視、偏見和嘲弄。
不少單親子女因此在性格上變得內向、憂郁、自卑,甚至孤僻。因此,家長不僅自己要多和孩子進行交流溝通,還要注意幫助孩子充實生活。由於家庭結構的不完整,單親家庭的生活比較單調,孩子容易感到精神上的空虛與寂寞。為此身為他們的父母,每天再忙,也應抽時間多陪陪孩子。陪孩子聊聊天,一起娛樂一下,或者協助他們解決學習上的一些難題。此外,還可幫助孩子多交一些朋友,讓孩子把朋友一起請到家中來玩,以彌補親情的不足,使他們的身心能夠健康成長。
四、單親家庭的父母要注意孩子健康人格的教育。
在孩子人格的形成過程中,父親和母親有著無法互相取代的作用。缺少父愛,孩子就會形成所謂的偏陰人格,即表現得懦弱,多愁善感,自卑、缺乏毅力,果斷性不強等;而缺少母愛,孩子又會形成所謂的偏陽人格,即表現得孤僻,冷漠,缺乏愛心與同情心,沒有安全感,狹隘等。所以對於單親家庭的父母來說,要特別注意彌補孩子由於缺少父愛或母愛所帶來的消極影響。比如對缺少父愛的子女,母親要加強他們的獨立、自主、勇敢、果斷等方面的人格教育,讓他們多看看有關表現男性優秀品質的影視片與書籍,並有意識地帶他們多接觸一些成熟的、自信的、有責任心的成年男子,如教師、男同事等,以免形成上面所說的偏陰人格。此外,還有不容忽視的角色教育的問題。在青少年心理成長的過程中,性別角色的學習是一個重要環節。所以,單親家庭中,家長應注意調動親戚、朋友中的性別資源,給孩子以應有的適宜的影響。以保證男孩的陽剛之氣和女孩的陰柔之美,以免造成兩性角色上的心理與行為的偏差。
單親家庭孩子常見的心理病
(一)自閉
家庭的破裂,彷彿是「天降橫禍」,對年幼的孩子來說,他們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備,因而他們遭受的打擊比父母更大,而且孩子比大人敏感、脆弱,他們還不具備自我調整心理的能力,一時還難以面對家庭破損的嚴酷現實,因而會感到無所適從、悶悶不樂。孩子也懂得比較,他們會拿自己的現在與過去比,感到自己處境已大不如前,拿自己與健全家庭的孩子比,自感不加別人家的孩子,因而滋生出自卑的心理,做事變得膽怯,缺乏自信,缺乏進取和積極向上的精神,而且因為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家的孩子。
這些孩子由於被父母所疏遠而產生抑鬱,不願與人接觸,對周圍的人常有戒備、厭煩的心理表現出神經過敏的症狀。他們總懷疑別人會在背後議論自己家庭的缺損和父母的離異,認為別人都瞧不起自己,不願向他人敞開自己的心扉,便自我封閉,不願外出活動,不願與人打交道,表現出孤獨、內向的性格特徵。
(二)自卑
由於一直生活在完整的家庭里,面對家庭的突然破裂,孩子無法接受眼前的現實,無法適應無父或無母的環境。孩子的心理沒有成熟,他無法去體會父母們的生活,無法理解父母們的苦衷,幼小的心靈脆弱、敏感,沒有自我調適的能力,一旦受到沖擊,就會不知所措,無所適從。
特別是看到同伴們與父母親親熱熱、幸福美滿地玩耍、嬉戲的時候,孩子最容易想到自己過去的生活。而現在是今非昔比,心中的悲傷、失落使得他們產生憂郁和自卑的心理,孩子們找不到自己的快樂,看不到自己的快樂在那裡,於是拒絕快樂,沉浸在憂慮、悲傷中。
同時孩子這時最敏感,面對同伴們和社會的關懷,他們會過於在意,甚至發生誤解,長而久之,他們將從人群之中脫離出來,進入自我封閉和孤獨的空間,從而導致性格交流的極大障礙,長此以往,他們就會產生心理疾病。
(三)自責
自責表現為對個人能力和品質作出偏低的評價,從而自我責備/自我鄙視、自我輕蔑,將一切的不如意歸因於自己不好,對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懼傾向。單親家庭的子女有較為強烈的自卑感,他們感到自己不如別人,悲觀失望。
由於對自己的評價偏低,因此他們把工作和學習的失敗歸因於自己的無能,產生不安、內疚、失望等消極的情緒體驗,從而導致自己的整個心理失去平衡。
久而久之,他們對自己失去了信心,甚至對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務,也往往因自嘆無能而輕易放棄。許多單親家庭子女受到批評後,總認為是自己不好,在別人笑自己的時候,總認為是自己做錯了什麼事。
(四)焦慮
對人焦慮是調查與他人接觸時,對困難和失敗的預感程度的指標。單親家庭子女在他們父母親離婚的過程中看到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互相攻擊,學習到的是討價還價、相互敵視,因此,他們對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缺乏信心,他們的'監護人由於家庭缺失而引起情緒失調,極易把這種情緒帶到與孩子的交往中,孩子生活在提心吊膽中,要花大量的時間來應付家庭破碎後的家庭關系,對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感到焦慮,缺乏安全感。
單親孩子的心理特點
單親是孩子懼怕面對的事情,沒有了爸爸或者媽媽對於孩子來說都是帶有傷害性的。對於這樣的孩子來說,單親的影響是一生的,我們作為外界必須了解他們遇到怎樣的情況。那麼,單親家庭男孩心理會有哪些特點呢?
一、悲觀自卑
由於家庭不完整,與其他孩子相比,單親家庭的孩子從父母那裡得到的關愛比較少,導致他們認為自己比別人差。在學習中缺乏自信和進取精神,總感覺各方面都不如人,不敢發表自己的意見和見解。終日孤獨消沉,得過且過,總想著盡快離開學校去獨立生活。
二、仇視封閉
由於家庭分裂,父母感情不和,容易使孩子產生敵視心理和封閉心理。有些孩子把對父母的恨轉化為對老師、同學的冷淡,甚至敵視、厭惡他人,認為人與人之間無信任和善良可言,有報復和攻擊行為;有的學生走入另一個極端,即封閉自我。把自己的真實情感和慾望掩蓋起來,過分自我剋制,把父母的離異作為參考,評價人和事,不輕易相信別人。從不表白自己的心願,給人的印象是性格內向,寡言少語,與人相處缺乏熱情,不願與人交往,幾乎沒有知心朋友,對集體和他人的事漠不關心。
三、自戀孤僻
由於成長過程中出現不和諧的經歷,有些單親家庭的孩子心靈扭曲,嫉妒心理和自戀心理尤為強烈。對他人的長處、優勢、榮譽和成績十分不滿,抱有憎恨情緒,冷嘲熱諷,甚至做出不道德的行為。同時,他們自以為是,孤芳自賞,傲視一切,抱怨別人不重視自己,不分時間和場合的自我展示。
四、多疑嫉妒
單親家庭孩子與正常家庭孩子對比,具有較強多疑、嫉妒心理特徵的前者比後者高約3%。其表現為對別人的議論,對許多事情非常敏感,總懷疑別人在議論自己,猜疑別人是不是在說自己的壞話,猜疑老師是不是不信任自己了,假如一個活動沒有讓他參加就會胡思亂想。我認為,這種心理的產生與自卑心理有關,潛意識里還是怕別人看不起自己,於是就亂猜疑,好嫉妒。
另外,由於意外事故或疾病等原因造成的單親家庭的孩子的心理比前一種要健康的多,他們自卑心理輕一些,性格比較正常。由於失去了一方親人,他們反而變得很懂事,對活著的親人更加愛戴,比較聽家長的話,學習也比較努力。
減輕單親孩子的心理負擔
在 家庭教育 中,父親和母親教給孩子的知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母親以母愛的熏陶,讓孩子學會關心別人,主要是在情感上影響孩子的成長;父親在家庭教育中帶給孩子的是責任,影響孩子性格的養成。
無論是父親還是母親,在家庭教育中所起的作用都是很重要的,缺少了其中一方,孩子的成長就會受到很大的阻礙,容易造成某些缺陷。單親家庭中,孩子往往會由於父愛或母愛的缺席而導致一些心理問題,形成了心理負擔,影響了孩子身心的健康。
對單親家庭的家長而言,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在孩子出現 心理問題 是即使予以心理輔導,讓孩子走出困境。對單親家長來說,為預防孩子的心理出現問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努力。
1、家長調整心理情緒,不在孩子心中培植仇恨。
一位自己帶孩子的母親,她不讓孩子經常去父親那裡。有一天,孩子要求父母跟他一起去公園,母親不答應,孩子非常生氣地說:「既然你們倆關系那麼不好,為什麼生下我!」因此,夫妻離異後,一方要盡快與孩子談清楚,把離異的主要原因告訴孩子。但是父母一定要注意不能把對方說得一無是處,要盡量客觀,不能故意說對方的壞話,以免在孩子心中培植仇恨。如有些離婚女性不樂意孩子與父親相會,讓孩子疏遠父親。其實是對孩子的天性、幼小心靈的一種傷害。自小缺乏父親陽剛之氣的熏陶,男孩子容易孤僻、膽怯、吝嗇,往往游離於男孩圈之外活動,形成某種性情扭曲;而女孩則缺乏與異性親切交流的訓練,長大後往往冷漠、拘謹、陰郁、沉默寡言、缺少幽默感和跟異性相處的能力。單身母親應該明白,拔去仇恨的荊棘,心裡才能開滿友善的鮮花,才能讓孩子有一個開闊的胸懷。
2、注意自身的言行,不在孩子心中培植負疚感。
離婚對孩子來說是很大的打擊,單親家長往往會對孩子有負疚感,這種家長往往對孩子有求必應,這樣的做法要麼培養出一個自私驕橫、不會體諒別人的冷血孩子,要麼給心地善良的孩子增加不必要的「還債」負擔。太無微不至的愛憐是一種沉重的心理包袱,也容易加深孩子對自己「與眾不同」之處的關注。雙親俱全的家庭對自己孩子的照料多是恩威並舉的,父母也不會過分小心謹慎,生怕傷及孩子的自尊心。這種愛,恰恰是單親家庭所難具備的。因此單親家長要檢查自身的言談與行為,對孩子不能過於關懷,過於體貼,過於照顧,有時也需要對他加以一定的「懲罰」。
3、要多給孩子當家作主的機會,讓他們多為家長分憂解難。
培養孩子的獨立精神是每一個家庭都應該進行的,對單親孩子,尤其要及早培養他們獨擋一面的能力,家長不要因為孩子吃苦就捨不得對孩子進行 挫折教育 。
單親孩子具有心理負擔是很普遍的現象,因此家長要及時採取措施,並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多關注孩子的心理需求。
單親家庭中的快樂孩子
我是一名普通工人。俗話說,家貧出孝子,逆境出人才。在生活中,雖說現在的條件要比我們小時候優越,可對孩子,在保證她們營養充足、穿著干凈的條件下,要教育她們節儉、不浪費。女兒學會的第一首唐詩就是「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從她記事起我就試著讓她明白生活的所得要靠辛勤的努力。
家對我們每個人來說是一個安全、舒適的港灣,對孩子更是一個成長所必需的避風港,可是人生總是瞬息萬變,我們原本一個溫馨幸福的家,但在1996年遭遇了死神的洗禮,病魔奪去了我愛人的生命,孩子失去父親。我只能無力地接受了一次命運的安排,而我對待生活也從此一蹶不振。幾乎有兩三年的時間我一直生活在痛苦中,不能自拔,我真覺得蒼天對我不公。有一天,女兒看著失神的我說:「媽媽,您就像把自己鎖在一間黑屋子裡,又自己把鑰匙扔進了黑暗中,您這樣就會永遠也走不出來,你不如走出黑暗,到外面來散散心,讓自己開朗起來,就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多麼美好。」孩子的一番話,對我是一個很大的震動,我意識到我的孩子長大了、懂事了,她不但能理解我,還能講道理來安慰我,這對我的確觸動很大,也提醒了我要負擔起一個做母親的責任。雖然女兒善解人意,又會講一些道理,可她畢竟是個孩子,是一棵還待扶植的小樹,我自勉一定要撐下去,面對生活,把女兒撫養成人,並且要把她培養成一個有用的人。
孩子在中考時由於幾分的偏差,沒能考上高中,最後選擇了現在的職校。我問她會不會後悔時,她堅定的告訴我「不會」!我認為,當孩子進入這個年齡階段,她們就已經有了自己的見解,在一些問題上做家長的要提出意見,可是也要尊重她們自己的意見。這也能提高她們的自主能力和獨立個性。孩子進入職校後我就對她講,「既然選擇了這里,就要學好這里的專業課。無論是什麼樣的學校都會有不同層次的學生,關鍵是要靠自己的努力」。
孩子有學習任務,還承擔了學校的學生會工作,雖然在家裡我會盡力替她節省時間,但飯後我一直堅持讓她洗碗收拾桌子,在一次閑談時我提及此事,「我讓你洗碗不是為了自己省事,而是想讓你熟悉家務,鍛煉最基本的生活能力。」女兒聽了很理解我的想法。現在,她不僅洗碗,節假日還會做飯,第一次看著女兒炒熟的菜時,我很開心,不是因為女兒能做飯了,而是因為她已經可以照顧自己的生活了。有幾次連一些親戚的聚會她也自己忙看做飯,得到了親友的誇獎。
我和女兒一向是把心裡話講出來,把彼此的煩惱講出來,像朋友一樣互相安慰、互相提意見。記得有一次女兒說:「媽,為什麼每次我取得好成績都不表揚,而我有一點錯誤,你就要不停地說我?」我笑著回答:「我不表揚你,是不希望你沾沾自喜,其實這點成績沒什麼。但你出錯的時候,我就一定要批評你,是不希望你小錯不改鑄成大錯。」女兒聽後理解了我的做法。
我並不是教育孩子的專家,但我覺得,孩子與家長之間多坐下來聊聊,把心裡話講出來比較好。往往有的時候,並不是什麼大事,但家長不注意與孩子溝通就會出現問題。人是有感情的,無論大人還是孩子,在感情上都需要交流。青春期的孩子們會有心理波動,我的女兒也不例外,一些孩子身上常有的毛病她也會犯。我女兒的心理變化很大,這一點和家庭環境有關,但我一直盡力不讓單親的環境對她造成傷害,可女兒的脾氣偶爾還會不穩定。例如,有一次,女兒在學校的工作中遇到了麻煩。回家後,脾氣不好,不想吃飯,我一說她,她就哭了。等她不哭了,我才問清事情的原由,我給她講:「在學校,你是學生會的主席;在同學中你是班委;在家裡你是媽媽的好幫手。是個大人了,今後在工作中難免會有不順心的時候,如果只會哭鼻子、發脾氣是不行的,人要自強,遇到一點挫折就哭的人是弱者。」從那以後,再沒見過女兒因為工作不順心或心情不好哭鼻子、發脾氣了,我想她已經懂得了如何堅強面對一切。
在孩子的教育中,我看到了自身的價值,也為孩子在單親家庭中健康成長而欣慰。
單親孩子心理更加需要關愛
現在很多孩子都來自單親家庭,單親家庭的孩子心理問題比較多,在單親家庭中,由於其父親或者母親忙於生活,從而忽略了孩子的教育,一般都存有心理問題,那麼單親孩子心理引導如何做呢,有關專家介紹,給孩子關愛是單親孩子心理引導的關鍵。
單親孩子心 理關愛是關鍵的原因是什麼?
單親學生的心理障礙,家庭變故是根源。要教育好他們,光學校教育收效甚微。因為家庭和社會的負面影響之大,常出人料想。單親學生的家庭,管理力度往往不夠,或家長本人品行就有待提高。因此,在對單親學生的教育中,要密切與他們的家庭取得聯系與交流、溝通。有一個學生由於父母離異,隨父親生活,性格內向、孤僻。父親愛打麻將,很少關心他心裡有什麼想法。教師通過家訪,邀請其父參加聯誼會,讓孩子的父親逐漸認識到言傳身教和交流的重要性,從此,每天堅持和孩子一起散步,一起聽音樂,父子成了朋友。
單親孩子心理家庭和學校如何做?
營造「愛」的氛圍。學校是學生成長影響最直接的環境。寬松、和諧、文明的校園氛圍有利於學生發揮潛能,形成健全的人格。有一位學生,父親因為犯罪被判極刑,他平時不愛說話,喜歡悶頭看書,尤其是文學書籍,但報復心比較強。有一次上體育課,他被調皮的同學絆倒了,他爬起來就要和別人拚命,隨便拿起什麼都可以當武器。在老師的制止下,他仍然「暴跳如雷」,沒多久,這個學生病了,班主任老師抓住機會,帶著班裡幾個同學去看他,尤其是沒有忘記叫上那位絆倒他的同學,這讓他既意外又感動。
4. 單親家庭應該怎樣教育孩子
近些年隨著離婚率的不斷提高,也越來越多的孩子變成看「單親家庭」的孩子,不管是跟著爸爸還是跟著媽媽生活,可能不擁有不了原生態家庭的那種隨處可見的溫馨,這可能就會很影響孩子的性格等,那麼"單親家庭」的孩子應該如何正確教育呢?
1、首先,對於父母不管什麼原因來分開,孩子都是無辜的,既然選擇把他帶到這個世界上,就要對他負責任,並且要很好的承擔起自己的義務,這才是自己作為父母應有的樣子,而並不是把自己的不幸附加給孩子,那樣不但自己得不到幸福,也會毀了孩子的一生,這就是很悲慘的事情。所以,給孩子應有的生活是非常重要的。
2、其次,子女與父母的關系並不會因為父母婚姻關系的不存在而不存在。不管父母離婚都久,也不會影響自己與子女之間的關系。所以這就要求所有的父母不管自己是否離異,也不管孩子是否跟著自己生活,都要給孩子足夠的愛,並且要在生活中給足孩子無微不至的關心,並且讓他們能夠很好的接受自己的婚姻狀況。不管孩子多大,都是獨立的個體,也應該獲得父母最起碼的尊重,這也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3、很多父母也許結束一段婚姻後,會很快投入到新的生活中,但是不管新的生活是怎樣的,都要盡可能多陪伴孩子,除非他已經成年了,獨立了不再需要你的陪伴了。對於孩子來說,父母給自己最好的愛就是對他們的陪伴,所以多陪伴孩子,給足他們安全感,才會讓他們的性格更加完善,從而不會影響自己的正常生活。
4、對於「單親家庭」想要更好的教育孩子,除了給到孩子足夠的愛,同時也需要能夠更好的了解孩子,知道他們在想什麼,想要怎樣的生活,從而去有限度的去滿足他們的一種心理渴求,這樣才會讓他們感覺到雖然父母離婚了,但是家庭生活還是完整了,這樣對他們的心理也是一種很好的慰藉,從而也就不會過於極端或是偏激了。
5、對孩子來說,對於事物的認識往往是通過外界的環境,這就需要作為父母的能夠經常帶孩子多去走走,多跟同齡人接觸,這樣不但能夠開闊他們的眼界,更有助於他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不僅對父母同時對於子女都是非常關鍵的,並且足夠決定他們一生的。
6、其次,不管「單親家庭」還是原生態家庭,對孩子的教育都是一門很深的學問,並不是幾句話就能夠說清楚的,畢竟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這就需要家長能夠不斷的發現孩子存在的問題,並且及時的解決出現的問題,同時很多時候家長也需要對孩子多些耐心和理解,並且也要不斷的提升和完善自己,只有這樣才能夠教育出更為完善的孩子。
5. 單親家庭如何培養兒子
1.母親足夠的獨立,強大
母親不做怨婦,即使離婚了,也要勇敢而堅強地追求人生的價值,尋求更幸福的生活,更美好的愛情。
母親積極生活的態度,引領著孩子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人。
離婚後,獨自撫養孩子,加上工作事情,單親媽媽難免壓力增大,這個時候,更要注意調節自己的情緒,避免心情不好對著孩子大喊大叫。
媽媽的大喊大叫,對於小孩子來講,很容易讓他們有一種媽媽不愛我了的感覺,即使他們為了獲得媽媽的愛而變乖,也可能包含著討好媽媽的情緒,這樣,可能導致孩子對於情感的患得患失,限製成長。
母親對未來充滿信心,勇於追求更好的生活,心情好,孩子也會快樂成長。
2.父親依然承擔著教育與撫養的責任
父母是孩子榜樣,即使父母離婚後,父親仍然是父親,仍然對孩子具有榜樣的力量。
父親根據自己的情況定期跟孩子見面,參加孩子的重要的日子,生日、考試、運動會等,對孩子來講,這個享受父愛的過程,會讓他們的情感獲得滿足。
閑暇時間,父親多帶孩子參加一些體育運動類活動,踢球、傳球、組裝機械、下棋、沙子、泥人、打槍……孩子的世界裡滿是游戲,只要父親和他一起玩,他的創造性、探索欲、堅持力就能大大提升。
父親的重要日子,孩子也要參與其中,享受關愛長輩帶來的滿足感。比如,父親工作上取得了好成績的時候,父親的生日,爺爺奶奶的生日等,孩子參與其中,會拉近和父親的距離。
離婚後,雙方都互相尊重,依然保持友誼的夫妻,對於孩子來講,更利於他們心情安定。
3.擴大親友系統,擁有彌補父愛不足的重要他能
孩子的成長世界中最基本的社會關系的基礎是父母,然後才是身邊的親人、朋友,小夥伴。
單親家庭的孩子如果是跟母親生活,日常生活中會缺少父親,特別是父親再婚後,來看望孩子的時間可能有限
此時,有一個方法可以解決,就是擴大孩子的親友系統,除了女性親友,讓更多的男性親友走進孩子的生活。
如果某個男性親友跟孩子很投緣,他也很懂教育,也很熱心,個人性格很正能量,那麼,就可以發展這個親戚做孩子生活中的重要他人,這樣,孩子生活中也就有了男性榜樣。
4.及時解決外界帶給孩子的壓力
有的頑皮孩子可能會恥笑孩子沒有父親,以此來打擊孩子。
此時,媽媽要幫助孩子勇敢面對,讓孩子知道這不是孩子的問題,也不是父母的問題,而是父母對感情生活的一種重新選擇,能夠這樣追求幸福的父母是有勇氣的父母。即使孩子因此和對方打架,父母也要理解孩子。
讓孩子勇敢地以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的身份站立在同伴們中間,這本身既是挑戰,也是歷練,使得孩子具有一種廣泛接納生活百態的態度。
5.充分地尊重孩子,避免情感纏結
母親充分地尊重孩子,尊重他們的獨立成長的能力,發展他們的自主意識,使得孩子能夠獨立自主地做決定,而不是牽絆著母親對自己的關愛和照顧
日常生活中,較少參與和干預孩子的事情。即使媽媽獨自撫養孩子,也不要事無巨細關注到頭發絲,那樣,要麼成了限制束縛孩子的自主的羈絆,要麼導致孩子過分依賴不能獨立。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給孩子一個較大的獨立空間,讓孩子能夠有充分的時間思考自己,思考人生,做自己的事情。
母親支持孩子走向獨立,同時也要有自己的獨立意識,不依賴孩子,不為孩子馬首是瞻,而是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生活。
6. 單親孩子怎樣教育
在現在生活里,相信有不少孩子是在單親家庭里成長的,因此這些孩子的爸爸或者媽媽,都因為工作忙,而疏忽孩子的教育,那麼單親孩子如何教育呢?以下由我為大家介紹一下吧。
分析單親孩子的教育
單親現象早已引起婚姻學家、社會學家及心理學家的關注。但是,單親父母如何對孩子進行性別角色教育的問題至今還是一個空白。
不少父母對性教育頗感困惑,因為他們簡單地認為性教育內容就是夫妻性生活的內容和技巧,這是一個錯誤的概念。對於不同年齡的對象,性教育的具體內容也不盡相同。對幼兒的性教育主要是性別角色的認同教育及健康科學性觀念的形成。
單身母親家庭是指由於離婚、喪偶或其它原因造成由母親單獨一人與兒子組成的家庭。在這樣的家庭中,缺少父親的形象和來自他的教育,使得單身母親對兒子進行恰當的性教育頗為困難。在正常的父母雙全的家庭中,兒子從小就有自己的性別角色認同對象,即男性父母,並在與異性父母的關系中打下未來人際關系的基礎,在潛移默化中逐漸形成恰當的性別角色。如:怎樣承擔家庭的責任,怎樣與同性和異性相處,怎樣解決社會需要與家庭需要之間的沖突,等等。而在早年生活中缺乏父親形象的兒子,如果母親沒有相應的關注,結果會雀此使孩子在性別角色確認這一環節出現困難和混淆,表現出「男性女性化」的傾向,在性格上會表現出敏感、多疑、自卑、膽小、心胸狹窄、依賴性強等,這會給他的人格塑造及未來的社會生活和家庭生活帶來不良影響。為了讓孩子的性心理得到健康發展,單身母親對男孩要在教育中注意以下幾點。
一、注意兒子男性角色性格的培養
一些母親在教育兒子時,首先將他看作是自己的孩子,然後才將其當作獨立的男子漢,甚至從未將其視為獨立的男子漢。對孩子過分支配和保護,滿足於兒子的順從、依賴、怯懦、仔細,這對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極為不利。例如,男孩子總是十分淘氣,天不怕地不怕的,但母親要求他講衛生,不要把衣服搞臟,不要亂跑,不要這樣不要那樣,結果孩子變得處處謹小慎微,縮手縮腳。成年後,母親對兒子的這種性格當然是「恨鐵不成鋼」,殊不知這主要是母親本人教育的結果。
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和模仿的榜樣,如果要培養孩子果斷、自信、大膽、心胸坦盪等性格,就要有意識地對男孩子採取內細外粗的教育方式,教育內容要符合男性性格特徵,而不要培養出「脂粉氣」。
二、為孩子創造適當的交往環境
由於家庭中缺少父親,兒子自然與母親相處的時間大大增多。有的母親認為,與女孩子一起玩安全、文明、衛生,而與男孩一些玩則容易出亂子。其實,這頃豎迅樣會使孩子在成年之後產生人際交往上的障礙,纖轎他們只對某些人有安全感,而對另一些人表現出膽小、退縮和敏感。因此,母親應該多安排孩子與爺爺、舅舅、男性同事等交往,補償父親缺乏而造成的同性交往上的空白。另外,在這樣的交往過程中,他們也不知不覺地模仿了其他男性的行為,這是母親那裡所得不到的。
三、給孩子適度的母愛
單身母親往往將兒子視為自己生活的唯一寄託,把全部的愛和感情都傾注到孩子身上。例如,有的'母親將餵奶的時間不恰當地延長;允許兒子一直與自己同床而眠;對兒子過多的關心和愛撫等等,結果孩子產生「戀母情結」,習慣於依賴母親,而不願意獨立,更有甚者會產生變態心理和行為。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兒子最好在七歲以後就和父母分室休息,如果家庭條件不許可,至少也應分床。在國外,孩子一生下來就和父母分床休息。中國家庭因條件和傳統等原因,沒給孩子創造獨自生活的環境。而單身母親由於對孩子過分的愛,使得有些人在一定條件下分不清母愛和情愛的界限,也不了解這樣做給孩子帶來的惡果,造成兒子在心理上永遠不能「斷奶」。
四、母親要有自己的生活安排
孩子一生下來本能的具有佔有欲,他們吮吸母親的營養,佔有母親的懷抱和目光,成為母親生活的中心。隨著孩子的長大,母親應該慢慢將注意力離開孩子,但是,許多單身母親將全部時間都給了孩子,沒有自己的私生活,這其實對兒子性心理的發展是無益的。母親應該定期給自己安排時間,用來處理私人事情,包括同異性的交往,使孩子明白,母親是愛他的,但他不能佔有母親所有的感情空間。否則孩子會變得放盪不羈,不服管教,或向母親濫施命令,自私地反對母親再婚等等。母親給自己時間的同時,也就給了孩子成熟的機會。
五、讓孩子接受健全的婚姻觀和性態度
有些單身母親在以往的婚姻生活或性經歷中受到的創傷使她們對婚姻、異性都持有一定的偏見,並且將這種偏見灌輸給孩子。例如,告訴孩子是爸爸不要他們了,男人都很壞,自己是如何不幸,等等,使孩子對人產生敵意、不信任感,同時也有不安全和被拋棄感。還有的母親喜歡一遍又一遍地對孩子說:「我這么辛辛苦苦都是為了你,如果沒有你,我就好過多了。」她們以為這樣說,孩子就不會忘記母親的養育之恩,實際上卻造成了孩子憂郁、多愁善感、自卑、自責的心理,給未來的生活投下了沉重的陰影。有些成年男性所患的「心因性陽痿」,原因就是母子關系的異常造成的。他們總有「女性是痛苦的,自己是有罪的」潛意識,因此,在性生活中無法產生平等、共享的感覺。因此而導致性功能障礙。
六、再婚,有利於兒子的性教育
在很多情況下,單身母親是為了孩子不受苦才選擇了不再婚,這對孩子的性心理發育很不利。由於家庭中缺乏男性形象,使得性教育中許多細節的具體實施受到限制,即使有其他男性親屬的幫助,也很難彌補父愛對於孩子的影響。而孩子與繼父關系的處理,以及母親在生活中的處理技巧。而且,再婚對於單身母親本人的情感和生理需要也是有益的,如果母親的情感和欲求受到壓抑,也會影響孩子的情緒和個性發展。當然,母親是否再婚是其個人的選擇,但是,如果是為了孩子的成長考慮,則要改變傳統的觀念。
總之,單身母親對兒子的性別角色教育是一個復雜的課題,與一般意義上的性教育內容和方法都有許多具體差別,有待於進一步研究的探索。隨著社會經濟生活的不斷變革,離婚現象越來越得到公眾的理解,但我們希望孩子受到越來越少的不良影響。
單親孩子怎樣教育?
父母的不幸造就了一個個單親家庭,而他們的子女即單親家庭孩子如何教育呢?與一般家庭不同,應該先了解單親家庭孩子的心理才能做好單親家庭孩子的教育。
1、自卑心理:在小孩子的心目中,父親是百事通,是萬能者,是世上最了不起的人。孩子們在一起時,都會誇自己的父親如何有知識、如何有力氣,甚至如何有錢。處在一個沒有父親的家庭里,孩子就自然沒有這份優越感,自卑感便油然而生。主要表現在:情緒的憂傷,缺乏樂觀進取、積極向上的精神,性格孤僻,不愛交際,畏縮膽怯,做事缺乏信心。
2、猜疑心理:父母離異、家裡缺乏溫暖的環境,母親又整天忙這忙那,使孩子開始懷疑:爸爸媽媽是否還愛我?同學會不會看不起我?心靈深處有這樣的想法,會讓孩子不能與別人和睦相處,在人際關繫上產生種種不和諧的因素。
3、逆反心理:原來的三口之家,很快樂,很溫馨,生活條件也比較優越。父母離異後,隨著自卑心理及猜疑心理的產生,孩子的逆反心理也漸漸形成,一直很聽話的她(或他),有時會沒有理由地抗拒媽媽、同學的要求,產生對抗行為。
4、補償心理:父母離異,孩子在物質上、精神上都遭受損失,這時候,孩子就會產生對其他孩子物質與精神生活的羨慕心理,希望重新獲得爸爸媽媽的關愛,希望像過去一樣,重新獲得良好的物質與精神生活。這就是補償心理。
單親孩子如何教育?上面我已經為大家介紹了一下,相信大家對於單親孩子如何教育以及表現也有一定的了解了吧。綜上所述,其實對於單親孩子的爸爸或者媽媽,應該更加要關愛孩子,更加要抽出時間來陪伴孩子,這才是育兒之道。
7. 如何教育單親家庭的男孩,已經12歲了,跟著媽媽過,有一個姐姐
越是大家齊齊關注於這個問題,這個問題就無形中真正上升成了一個問題。 1、無需刻意迴避關於父親的相關信息; 2、絕不在男孩面前詆毀父親的形象、人品等; 3、也不在孩子在場的情況下同其他人議論父親的是非; 4、盡量象普通家庭一樣和孩子溝通及談論父親; 5、小男孩需要健康、穩定的同性崇拜偶像; 6、所有的孩子都需要穩定的居住地及固定的撫養者,方能建立安全感; 7、足夠的陪伴與溝通; 8、讓孩子享受童年應有的快樂和情感,淡化因父親缺席的家庭關系。如果這位媽媽能夠按照以上8點去做,實在是一位偉大的母親,而且,孩子的成長會相對完滿、健康、祝福這對母子。
8. 如今離婚的家庭是越來越多,單親家庭的男孩,應該怎麼樣教育呢
單親家庭是指一方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因死亡或離婚嘩洞等原因組成的家庭。 家是孩子成才的沃土。 對於未成年的孩子來說,它是安全的代名詞,也是幸福的源泉。 在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往往需要面對更多的社會壓力和人際關系。 當孩子無法解決這些壓力時,他們容易出現心理問題或發展不健全的性格。那麼,如今離婚的家庭是越來越多,單親家庭的男孩,應該怎麼樣教育呢?
最後,為孩子創造合適的環境。作為單親家庭的父親或母親,您應該非常注意您可能對孩子的行為、精神狀態和性格產生的巨大影響。 你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根據自己的情緒來對待孩子。 同時,不要無限制地滿足孩子的任何要求來彌補孩子的愧疚感,這會導致孩子走上貪得無厭、專橫跋扈的惡路。 鼓勵孩子把內心的需要表達出來,給他適當的引導,讓他明白什麼可以滿足,什麼不能滿足,不要簡單粗暴地否認。
9. 單親家庭怎麼教育男孩子
單親家庭怎麼教育男孩子
缺少父愛的男孩子,性格方面很難脫離母親自己獨立,因為幾乎他所有的關注和關愛都來源於母親。缺乏母愛的男孩子,即日常生活在缺乏溫暖的家裡,無人認可與照顧,變得冷漠與自私。以下我為大家整理了單親家庭教育男孩子的做法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親子之間的溝通是必須的,通過溝通我們能夠了解到孩子的行為與思想動態,缺乏溝通只會將父母與孩子之間疏遠擴大,產生代溝。
單親家庭的男孩很容易與碧胡家長出現難以溝通的問悔局攔題,作為父母就需要正視這個問題,給孩子講明父母離婚的原因,父母分開的無奈,父母就算不住在一起,對他的愛從來不會減少一分。離開孩子生活的一方應該多抽空帶孩子出去遊玩散心,多關心孩子生活學習。在溝通中多鼓勵贊美孩子,肯定孩子,對孩子不好的'想法和行為習慣要及時發現及時進行糾正引導,幫助孩子制定努力的目標,讓孩子能夠有一個可以發泄可以努力的目標。
2、跟孩子換位思考,大多數單親家庭的男孩在生活上很難擁有獨立生存的能力,父愛或者是母愛的缺失,很容易造就孩子照顧不到的情況,,也會造成孩子孤僻,不思進取的想法。單親家庭的男孩子要注重培養他們從小獨立的意識,讓孩子從小自己動手,不過分依賴於父母,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一定要親力親為。
3、單親家庭的男孩的問題相對健全家庭的孩子多,家長在面對這些問題的生活一定要耐心的去引導去愛去感化他們,從小缺少一方家長關愛的他們對親情是比較失望的。家長要幫助孩子正視新的生活,奮發臘鉛向上,磨練出孩子堅毅的性格,努力培養孩子稱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10. 對於單親家庭的孩子該如何教育
一、為孩子創造一種愉快的家庭氛圍 二、為孩子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 三、讓孩子學會承擔家庭責任 四、多為孩子創設人際交往的環境 五、讓不撫養方多探望孩子或父母雙方輪流撫養,以利孩子成長 知識補充: 單親家庭,這一由來已久的社會問題早已成為普遍現象,一般人直覺認為是離異家庭。但隨著家庭、社會結構的多元,家...庭可能因為各種因素而造成單親,如離婚、配偶死亡、甚至未婚先孕等等。由於單親家庭的成因不同,及個人本身所擁有的內外在的資源不同,面對單親的感受及調適也就有所不同。控制離婚率,減少單親家庭的數量,則可以從總體上緩解單親家庭兒童面臨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