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美國父母如何教育孩子
推薦一篇有關「孔融讓梨」故事遇到美國孩子的故事給您看,興許會有啟發。
作者常年在美國工作,經歷過一堂美國孩子的「孔融讓梨」故事課堂,下面一起來看一下,「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
孔融讓梨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孔融是東漢時期山東曲阜人,孔子的第二十世孫,泰山都尉孔宙的第二個兒子。孔融小時候聰明好學,四歲時已能背誦許多詩賦,並且很懂禮節,巧言擅答。據傳某天父親的朋友帶了一盤梨子,父親讓孔融分給兄弟們吃,孔融挑了個最小的梨子給自己,其餘按照長幼順序分給哥哥弟弟們,孔融說:「我年紀小,應該吃小梨,大的應給哥哥們。」父親聽後很贊許地接著問:「那弟弟比你小為什麼梨也比你的大呢?」 孔融說:「因為弟弟比我小,所以我應該讓著他。」
千百年來,孔融讓梨一直作為一個道德教育故事而廣泛流傳,成了許多父母拿來教育子女怎樣懂得禮儀謙讓的典範。可到了去年這個老故事在一位中國小學生那裡卻遭遇了一場「孔融讓梨我不讓」的風波,從那時起我一直想知道美國孩子對這個故事會怎樣反應,最近終於在美國的學中文班裡有機會得以見識。這些孩子的年齡范圍在8-12歲,學中文時間不等,以下是老師講完孔融讓梨故事後的討論記錄。
老師:關於孔融讓梨你們怎麼看?
學生:爸爸的朋友為什麼要給孔融家帶梨?
老師:作為禮物。
學生:既然是禮物一定要是好梨子了,為什麼還明顯地有大有小,不能一般大嗎?
老師:……
學生:既然梨子有大有小,爸爸為什麼還要四歲的孔融去分,一旦分不公平怎麼辦?分出去了的梨子難道再要回來?
老師:……
學生:為什麼要分給每個人吃,不願吃不吃、誰願吃誰自己去拿那不行嗎?
老師:那樣或許會不公平。
學生:但孔融這樣分也不一定公平啊,所有的兄弟都得根據孔融的喜好得到梨子,他們的選擇機會被剝奪了,分到最大梨的兄弟可能恰巧不喜歡吃梨呢。
老師:你說的對,這個故事的確基於每個人都喜歡吃梨的假設前提。
學生:孔融為什麼對哥哥和弟弟實行前後矛盾、絕對相反的標准呢? 他難道沒有固定的做事原則嗎?
老師:他是在表現謙讓。
學生:他只能表現自己的謙讓,給自己拿一個最小的好了,他為什麼不給其他兄弟表現謙讓的機會呢?
老師:那你怎麼看孔融?
學生:我不喜歡孔融,他這么做對別人不公平,剝奪了其他兄弟選擇和表現的機會。
學生:我覺得孔融不誠實。
老師:為什麼?
學生:這件事情有點自相矛盾,孔融可能是不喜歡吃梨才給自己一個最小的,但不喜歡吃就該直說,討巧地編出一堆冠冕堂皇的理由是很虛偽的。反過來,要是他喜歡吃梨的話卻把大的都給了別人也是口是心非,喜歡什麼該勇於承認才對。
學生:我也不喜歡孔融的爸爸。
老師:為什麼?
學生:他不負責任,讓沒有行為能力四歲的孔融分梨,而且他也沒有是非觀念,孔融分梨的行為很主觀武斷卻得到了父親的表揚。
老師: ……
學生:這個故事不好,鼓勵主觀武斷,剝奪了民主,這種扭曲自己的慾望去贏得贊揚的做法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行為。
老師:要是你是孔融會怎麼做呢?
學生:把梨放到桌子上,誰吃誰拿好了。
聽到這里我走出了孩子們的課堂,一個中國儒家思想的典範在美國孩子這里卻變成了主觀武斷、踐踏平等和假心假意的典型,你說到底是哪裡出錯了呢?
其實,根本沒有什麼普世價值觀。就像以中國人的觀念去猜測美國人的家庭觀、自由觀等等一樣,沒有特別唯一的衡量標准,只是不同社會制度下人們的觀念不同而已。
B. 尊重孩子,看美國父母如何教育孩子
尊重,是美國兒童教育中的重要方式和特殊營養。比如,美國人講究對孩子說話的口氣和方法,不但大人要認真傾聽孩子的話,而且有時還要蹲下來同孩子對話,使孩子感到你在尊重他,並可避免他有「低一等」的感覺。 孩子吃飯時不能硬逼;孩子做錯了事不得橫加訓斥;要孩子換衣服也不可用命令的口吻,否則,都會給孩子的心理上留下自卑的陰影。家長帶孩子外出做客,主人若拿出食物給孩子,美國人則最忌諱提早代替孩子回答「不吃」、「不要」之類的話,也不會在孩子表示出想吃的時候對孩子呵斥。他們認為,孩子想要什麼或是想看什麼,本身並沒有錯,因為孩子有這個需要,任何人都沒有理由來指責,只能根據情況適時適當地做出解釋和說明,以做引導。 美國人反對父母在人前教子,更不允許當著人面斥責孩子「不爭氣」、「笨蛋」、「沒出息」,因為這會深深傷害孩子的自尊心,父母這樣做是一種犯罪。美國父母這樣尊重孩子,不僅僅是因為他們年齡小,需要愛護、關心和培養,還在於他們從出生起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獨立的意願和個性。無論父母還是老師都沒有特權去支配或限制他們的行為。特別是孩子,在以後的成長中的大多數情況下師長不能代替他們對客觀進行選擇,所以要讓孩子感到自己是自己的主人。 偉大教育家洛克說過:「父母越不宣揚子女的過錯,則子女對自己的名譽就越看重,因而會更小心地維護別人對自己的好評。若父母當眾宣布他們過失,使他們無地自容,他們越覺得自己的名譽已受到打擊,維護自已名譽的心思也就越淡薄。」有人認為美國父母對孩子的尊重是否太過份了,但事實證明,受到父母良好尊重的孩子同父母大多非常合作,他們待人友善,懂禮貌,
C. 美國媽媽如何教育孩子
兒子去美國留學,畢業後定居美國。還給我找了個洋媳婦蘇珊。如今,小孫子托比已經3歲了。今年夏天,兒子為我申請了探親簽證。在美國待了三個月,洋媳婦蘇珊教育孩子的方法,令我這個中國婆婆大開眼界。 故事一:自己的事自己做 每天早上,托比醒來後,蘇珊把早餐往餐桌上一放,就自顧自地忙去了。托比會自己爬上凳子,喝牛奶,吃麵包片。吃飽後,他回自己的房間,在衣櫃里找衣服、鞋子,再自己穿上。畢竟托比只有3歲,還搞不清楚子的正反面,分不清鞋子的左右腳。有一次托比又把褲子穿反了,我趕緊上前想幫他換,卻被蘇珊制止了。她說,如果他覺得不舒服,會自己脫下來,重新穿好;如果他沒覺得有什麼不舒服,那就隨他的便。那一整天,托比反穿著褲子跑來跑去,蘇姍像沒看見一樣。 又一次,托比出去和鄰居家的小朋友玩,沒多大會就氣喘吁吁地跑回家,對蘇珊說:「媽媽,露西說我的褲子穿反了,真的嗎?」露西是鄰居家的小姑娘,今年5歲。蘇姍笑著說:「是的,你要不要換回來?」托比點點頭,自己脫下褲子,仔細看了看,重新穿上了。從那以後,托比再也沒穿反過褲子。 我不禁想起,我的外孫女五六歲時不會用筷子,上小學時不會系鞋帶。如今在上寄宿制初中的她,每個周末都要帶回家一大堆臟衣服呢。 故事二:不吃飯就餓著 下午,蘇珊和我商量,晚上由我做中國菜。我心領神會,托比告別愛吃中國菜,一定是蘇珊覺得托比中午沒好好吃飯,想讓他晚上多吃點兒。 那天晚上我施展廚藝,做了托比最愛吃的糖醋裡脊、油悶大蝦,還用義大利面做了中國式的涼面。托比最喜歡吃那種涼面,小小的人可以吃滿滿一大盤。 開始吃晚飯了,托比歡天喜地地爬上凳子。蘇珊卻走過來,拿走了他的盤子和刀叉,說:「我們已經約好了,今天你不能吃飯,你自己也答應了的。」托比看著面容嚴肅的媽媽,「哇」地一聲在哭起來,邊哭邊說:「媽媽,我餓,我要吃飯。」「不行,說過的話要算數。」蘇珊毫不心軟。 我心疼了,想替托比求情,說點好話,卻見兒子對我使眼色。想起我剛到美國時,兒子就跟我說,在美國,父母教育孩子時,別人千萬不要插手,即使是長輩也不例外。無奈,我只好保持沉默。 那頓飯,從始至終,可憐的小托比一直坐在玩具車里,眼巴巴地看著我們三個大人狼吞虎咽。我這才明白蘇珊讓我做中餐的真正用意。我相信,下一次,托比想發脾氣扔飯碗時,一定會想起自己餓著肚子看爸爸媽媽和奶奶享用美食的經歷。餓著肚子的滋味不好受,況且還是面對自己最喜愛的食物。 臨睡前,我和蘇珊一起去向托比道晚安。托比小心翼翼地問:「媽媽,我很餓,現在我能吃中國面嗎?」蘇珊微笑著搖搖頭,堅決地說:「不!」托比嘆了口氣,又問:「那等我睡完覺睜開眼睛時,可以吃嗎?」「當然可以。」蘇珊溫柔地回答。托比甜甜地笑了。 大部分情況下,托比吃飯都很積極,他不想因為「罷吃」而錯過食物,再受餓肚子的苦。每當看到托比埋頭大口大口地吃飯,嘴上臉上粘的都是食物時,我就想起外孫女。她像托比這么大時,為了哄她吃飯,幾個大人端著飯碗跟在她屁股後面跑,她還不買賬,還要談條件:吃完這碗買一個玩具,再吃一碗買一個玩具…… 故事三: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有一天,我們帶托比去公園玩。很快,托比就和兩個女孩兒玩起了廚房游戲。塑料小鍋、小鏟子、小盤子、小碗擺了一地。忽然,淘氣的托比拿起小鍋,使勁在一個女孩兒頭上敲了一下,女孩兒愣了一下,放聲大哭。另一個女孩兒年紀更小一些,見些情形,也被嚇得大哭起來。大概托比沒想到會有這么嚴重的後果,站在一旁,愣住了。 蘇珊走上前,開清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後,她一聲不吭,拿起小鍋,使勁敲到托比的頭上,托比沒防備,一下子跌坐在草地上,哇哇大哭起來。蘇珊問托比:「疼嗎?下次還這樣嗎?」托比一邊哭,一邊拚命搖頭。我相信他以後再也不會這么做了。 故事四:遇到問題自己解決 托比的舅舅送了他一輛淺藍色的小自行車,托比非常喜歡,當成寶貝,不許別人碰。鄰居小姑娘露西是托比的好朋友,央求托比好幾次,要騎他的小車,托比都沒答應。 一次,幾個孩子一起玩時,露西趁托比不注意,偷偷騎上小車,揚長而去。托比發現後,氣憤地跑來向蘇珊告狀。蘇珊正和幾個孩子的母親一起聊天喝咖啡,便微笑著說:「你們的事情自己解決,媽媽可管不了。」托比無奈地走了。 過了一小會兒,露西騎著小車回來了。托比看到露西,一把將她推倒在地,搶過了小車。露西坐在地上大哭起來。蘇珊抱起露西,安撫了她一會兒。很快,露西就和別的小朋友興高采烈地玩了起來。 托比自己騎了會車,覺得有些無聊,看到那幾個孩子玩得那麼高興,他想加入,又覺得有些不好意思。他蹭到蘇珊身邊,嘟囔道:「媽媽,我想跟露西他們一起玩。」蘇珊不動聲色地說:「那你自己去找他們啦!」「媽媽,你陪我一起去。」托比懇求道。「那可不行,剛才是你把露西弄哭的,現在你又想和大家玩,就得自己去解決問題。」 故事五:管教孩子是父母的事 蘇珊的父母住在加利福尼亞州,聽說我來了,兩人開車來探望我們。家裡來了客人,托比很興奮,跑上跑下地亂竄。他把玩沙子用的小桶裝滿了水,提著小桶在屋裡四處轉悠。蘇珊警告了她好幾次,不要把水灑到地板上,托比置若罔聞。最後,托比還是把水桶弄倒了,水灑了一地。興奮的小托比不覺得自己做錯了事,還得意地光著腳丫踩水玩,把褲子全弄濕了。我連忙找出拖把准備拖地。蘇珊從我手中搶過拖把交給托比,對他說:「把地拖干,把濕衣服脫下來,自己洗干凈。」托比不願意,又哭又鬧。蘇珊二話不說,直接把他拉到貯藏室,關了禁閉。聽到托比在裡面發出驚天動地的哭喊,我心疼壞了,想進去把他抱出來。托比的外婆卻攔住我,說:「這是蘇珊的事。」 托比的外公外婆看著表情驚異的我,意味深長地笑了。這件事讓我感觸頗深。讓孩子了解作一件事的後果,而這種後果是要自己承擔的.在很多中國家庭,父母管教孩子時,常常會引起「世界大戰」,往往是外婆外公護,爺爺奶奶攔,夫妻吵架,雞飛狗跳。 後來,我和托比的外公外婆聊天時,提到這件事,托比的外公說了一段話,讓我印象深刻。他說,孩子是父母的孩子,首先要尊重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孩子雖然小,卻是天生的外交家,當他看到家庭成員之間出現分歧時,他會很聰明地鑽空子。這不僅對改善他的行為毫無益處,反而會導致問題越來越嚴重,甚至帶來更多別的問題。而且,家庭成員之間發生沖突,不和諧的家庭氛圍會帶給孩子更多的不安全感,對孩子的心理發展產生不利影響。所以,無論是父輩與祖輩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發生分歧,還是夫妻兩人的教育觀念有差異,都不能在孩子面前發生沖突。 故事六:不縱容孩子的慾望 托比的外公外婆在家裡住了一周,准備回加利福尼亞了。臨走前兩天,托比的外公鄭重地問女兒:「托比想要一輛玩具挖掘機,我可以買給他嗎?」蘇珊想了想,說:「你們這次來,已經送給他一雙旱冰鞋作為禮物了,到聖誕節時,再買玩具挖掘機當禮物送給他吧!」 孩子對媽媽的愛 想到很多中國孩子對父母的漠視與冷淡,我不得不佩服我的洋媳婦。在我看來,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美國媽媽有很多值得中國媽媽學習的地方。
D. 美國人如何教育孩子
外向也不一定要用美國的教育方式啊,也有可能是你的教育方式有問題,才沒好好教育你家孩子的,建議你看下好父母教育孩子秘籍的光碟看看,裡面的專家講的相當精彩,你可以一看的可以去網路上搜好父母教育孩子秘籍的光碟就能找得到的。
E. 美國教育方法美國如何教育孩子課程貴不
美國人如何教育孩子-專家觀點精華-很實用。美國雅虎、谷歌、戴爾、Facebook的誕生都出自美國的年輕孩子,這到底有什麼秘訣呢?因此,很多家長想知道美國人如何教育孩子。本文將將美國人如何教育孩子的精華通過專家的語錄展示出來。作為家長的您一定要反復閱讀。( 瀏覽次數:72 作者:Vanda 2010-07-01 )
專家看美國人如何教育孩子
■美國人如何教育孩子,專家看點一:
來美國前,我就對美國人不打不罵,卻能教育好孩子這一點很好奇。在美國,體罰、言語羞辱或其它手段,造成孩子身體或心理傷害,當事人要受法律懲罰,父母當然不能例外。
■美國人如何教育孩子,專家看點二:
美國人認為成材,不僅僅指學業上的成就,應該包括廣泛的含義:遵紀守法、誠實誠信、禮貌修養、團隊精神、和身心健康等等。
■美國人如何教育孩子,專家看點三:
中國媽媽是孩子的「護身符」,護短、寵孩子是媽媽的「專利」。
然而,在美國卻不是這樣。美國人認為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媽媽對孩子地一生有很大地影響。在美國,孩子能不能吃巧克力、打電子游戲、請小朋友到家裡參加都事先要要向媽媽請示,並做出「預算」。
■美國人如何教育孩子,專家看點四:做錯事是要道歉的。
就餐地時候,我一屁股坐在主人家的孩子想坐地位置上。小傢伙就開始鬧:「那是我地地方,我要坐那裡。」異性主人趕緊過來勸,小傢伙還是鬧,男主人變得嚴肅起來:「不聽話,就回到自我地房間里去!」小傢伙還真倔,流著淚沖上了樓。我連忙說:「沒關系,換一下位置吧!」異性主人卻說:「不行,這樣會寵壞孩子的。」過了十幾分鍾,小傢伙下了樓,男主人問:「准備好了嗎?」小傢伙重重地點了點頭,低著頭向我道歉。這時候,男主人與異性主人先後放下餐具走過去深情地吻了吻小傢伙。
■美國人如何教育孩子,專家看點五:美國媽媽是這樣教育孩子的哭鬧的。
剛到休斯敦,我們到超市去采購生活用品。有一個美國母親牽著一個大約兩歲多的小男孩,小男孩拿著一個玩具沖鋒槍坐在地上哭鬧:「我就要這個!我就要這個!」媽媽哄了幾分鍾,似乎並不見效,於是雙手抓住小男孩的肩膀把他提了起來,嚴厲地說:「小彼得,看著媽媽地眼睛,媽媽說不可以!」小男孩並不抬頭。這位美國媽媽更嚴厲了:「彼得,把頭抬起來!」小男孩緩緩地抬起了頭,看著媽媽。幾分鍾後,小男孩似乎讀懂了媽媽的眼神,乖乖地把玩具槍遞給了媽媽。
■美國人如何教育孩子,專家看點六:孩子永久是父母地驕傲。
給我們講課的約翰是一個四十多時的離了婚、除了專業就沒有其他愛好的男人,他經常拿出一個幼稚地圖漫集讓我們看。說實話,那些圖漫簡直就是塗鴉,有些還能辨認出是只鳥或者房子,有地根本就不知道是什麼。可是約翰卻把它看為寶寶,逐一給我們說明這是孩子幾時地作品,讓人充分感受到孩子永久是父母地驕傲。
■美國人如何教育孩子,專家看點七:美國父母很關注孩子和孩子是好朋友。
在我們回國前,美國同辦組織我們去旅遊。一個領隊地高管似乎心事重重,不斷地撥打手機。我們都以為是他家裡出了什麼大事,後來才知道,他兒子在那天參加小區里地足球比賽。我們加出一口氣:「什麼事啊!不就是孩子們鬧著玩嗎?」縱然如此,最終孩子還是沮喪地向父親匯報了他們地戰況。這位父親聽完後笑著安慰道:「這么激烈啊!我的寶寶!可惜我沒能看到,對手太厲害了!下次,我們再加油,一定能夠打敗他們!」
■美國人如何教育孩子,專家看點八:美國孩子沒有中國父母想像的那麼自由。
朋友從休斯敦培訓回來,幾個好友前去接風,幾個三四十時地人也不知如何就談起了孩子。大家一致要求朋友談談他所見到的美國人如何教育孩子的。朋友說:「美國的孩子沒有我們想像地那麼自由,那麼散漫。他們地父母給他們定了許多『清法戒律』。」
美國人如何教育孩子?我們來看看美國人教育孩子的五節必修課
■美國人如何教育孩子的必修第一課:尊重他人。
●美國人如何教育孩子?在美國,個人及其財產都是神聖不可侵犯的,所以要教育孩子從小遵從規矩,不至於讓一些壞習慣長大後害人害己。
●美國人如何教育孩子?孩子從會講話開始,最重要學的是:「Please」、「Can I」、「May I」,想得到幫助或其他朋友的玩具、與別人一起玩,都需要徵求別人的意見,對父母也是這樣。
●美國人如何教育孩子?美國人對於外人的隨意觸碰會感到很不舒服,甚至認為是侵犯。所以小孩子也被教育不可以隨意觸碰別的小朋友,更不可以推擠別人,不禮貌和有傷別人的話語也是絕對禁止的。
●美國人如何教育孩子?未經許可,不能觸動別人的東西。這一點可嚴格了,父母發現小孩有這傾向立刻嚴肅制止,「You can』t touch other people』s property !」 而且會教孩子請求主人的許可:「Ask nicely.」久之,孩子就習慣了。父母和老師還不時提醒孩子咳嗽要掩住嘴,打噴嚏要掩鼻子,不得隨地扔垃圾,做錯事道歉。
■美國人如何教育孩子的必修第二課:謙讓分享。
謙讓和團隊協作精神是美國人特別注重提倡的良好品格,這也需要從小培養。和其他小朋友共享玩具和游樂場所,「Share」和「Take turn」是老師和家長常提醒孩子的話。即使只有兩個小朋友,也要排隊輪流。
還有,在教室里,老師即使有多餘的蠟筆,也不會都分發給小朋友們,而是有意放置有限數量在一張桌子上,讓同學們輪流使用,學習分享。
■美國人如何教育孩子的必修第三課:哭鬧無效。
以前孩子一哭,我就忙著滿足他們的要求。可是老師提醒說,這樣做孩子就習慣於用哭鬧與你交流,而不是心平氣和講道理,在公共場所孩子也會這樣鬧,你很難堪的。
我常見到父母嚴肅地對吵鬧的孩子說:「You can』t ask by harassing me.」,或「Use your words」之類的話。如果孩子為達目的而哭鬧,他們可能會讓孩子哭很長時間而不讓步,堅決制止孩子使用這種方法。課堂上也是如此。所以美國人的孩子很少哭鬧,他們從小學會講道理。
■美國人如何教育孩子的必修第四課:堅持原則。
●美國人如何教育孩子?不打罵孩子,要糾正不良行為,培養好習慣,大人需要特別的智慧和耐心。比如要求小孩收拾地上的玩具,大家一起唱:「Clean Up,Clean Up, Everybody, Everywhere」。小孩只有整理干凈這一套玩具,才可以進行下一個節目。同時,離開座位時,也需要把椅子推回原來的位置。
●美國人如何教育孩子?如果孩子不守紀律咋辦?父母和老師需要探索有效辦法,如沒收心愛玩具,不可以參加下一個活動。有的被「Time-out」,讓違規者在一旁靜坐,小孩的自尊心可強了,這項懲罰特有效。在家裡如果不按要求做事,也可以做「Time-out」,呆在一個角落或房間里(當然要時刻關注孩子的動靜),幾分鍾後結束,認錯了,還要求他們繼續把事情做好。
●美國人如何教育孩子?對於一些特別難改的壞習慣和嚴重錯誤,要使用「非常手段」了,比如打手打屁股,讓孩子感到痛,但絕不可造成身心傷害,(不宜在公共場所使用)。當然,還要賞罰分明,如果孩子表現好或改正錯誤,得到的表揚也是特別誇大的,還有獎勵措施。
●美國人如何教育孩子?幼小的孩子畢竟是以父母和老師為大的,如果我們堅持原則,他們終究要服從的。孩子從小,父母就樹立威信,今後才不至於失控。
■美國人如何教育孩子的必修第五課:樹立榜樣。
●美國人如何教育孩子?教育從牙牙學語就開始了,孩子,說到底是以大人為榜樣,所以父母和老師須以身作則。想像一下,粗魯的大人如何帶出有修養的孩子?
●美國人如何教育孩子?很少見到美國父母喝斥孩子,一位父親叫2歲的孩子把外套脫了,孩子照辦,他認真地說:「Thank you」。父母送孩子到學校,親切地打招呼:「Have a nice day!」「 I love you!」這樣的好話自然可以雙向、多向傳播。
●美國人如何教育孩子?雖然孩子的言行受到一定控制,但是他們並不呆板,比如3、4歲的孩子上課時,老師鼓勵每個孩子參與發言,課堂氣氛非常活躍。
●美國人如何教育孩子?美國人不打不罵,其實教育出的孩子十分守規矩,服從指令。他們在思想上比較自由,有很強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但是言行舉止有許多制約。
子女教育網-如何教育孩子閱讀小提示:看了上面的文章,很多家長都會這樣想:
●「你說的都是別人好的,難道美國人教育孩子就沒有不好的地方嗎?!」
●「美國人的家庭觀念和氣氛跟中國本來就是不同的,不能相提並論。」......
我只能這樣說:美國人可以這樣教育出好的孩子,我們中國的家長就應該學習;我們國家的很多家長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識是比美國人少的,為了孩子,我們應該多點學習,盡一切的能力學習;而不是認為我們家長給孩子的物質付出夠多的了,甚至超過了美國家長的付出,為什麼孩子還是沒出息呢?!
孩子對我們的物質付出是不懂的,他們還沒有這個理解能力,只是認為擁有了就是擁有了,讀不懂你為給予孩子的物質的做所有付出。所以家長就認為自己付出與收獲不對等,從而心理失去了平衡,對孩子就沒有"好氣"。
我們應該用正確的方法去愛孩子,孩子需要的不是物質的享受,而是需要精神上的滿足,輕松愉快的心情,高高興興的學習知識。如果您的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學會了做人,有強壯的體魄,可以堅強樂觀的面對自己的人生;那麼,總有一天,他會有自己的成就。"望子成龍應"該是父母教給孩子的,而不是父母架孩子身上的負擔
F. 美國父母是怎麼教育孩子的和中國教育有哪些不同
世界上的各個國家都有他們自己特有的教育方式,因為政治、經濟與文化的不同,所採取教育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就拿美國來說,他們肯定也有屬於自己國家的教育方式,那麼美國的父母是怎麼教育孩子的?其和中國教育有哪些不同?美國的父母教育孩子是放任型,讓他們的孩子去實踐中尋找答案並鍛煉自身。和中國教育相比有教育方法、范圍以及程度等方面的不同。
每個國家都會有他們自己對於孩子教育的方式,根據所處環境的不同,採用不同的方法。美國所用的就是放任型,而中國的是嚴格—溺愛型,嚴慈相濟。所以,美國的教育孩子方式和中國教育孩子肯定是有不同的。
G. 美國媽媽怎樣教育孩子
」武漢大學一個新生的母親淚流滿面地要求校方給寢室裝空調。俗話說得好:今天孩子笑得多,明天可能哭得多。有一位中國媽媽到美國後,親身接觸到美國媽媽教育孩子的事例,我們可以來借鑒一下美國媽媽的思維方式。 每天早上小泰勒醒了,伊麗莎白把早餐往桌上一放,就自顧自忙去了。泰勒會自己爬到凳子上去,動手吃飯,吃完飯後會自己穿衣。有時候泰勒把褲子穿反了,伊麗莎白就讓泰勒自己改正。 有一次,泰勒吃飯的時候發脾氣,把飯倒在地上。伊麗莎白跟他說:今天你什麼東西也不能吃。當天伊麗莎白帶泰勒到「中國媽媽」家做客,泰勒說我想吃中國面。中國媽媽很快做好了面,泰勒歡天喜地地坐下,正准備開吃,伊麗莎白走過來拿走了飯碗:「我不是和你說過嗎?今天不可以吃飯。」泰勒哭喊著說:我餓,我要吃面。雖然嘴上這樣說,但沒有媽媽的批准,泰勒只能盯著飯碗,不敢出手。臨走時,「中國媽媽」將面打包讓泰勒帶走,泰勒很寶貝地捧著面,聞了又聞,輕聲問媽媽,回到家我可以吃嗎?媽媽的回答很堅定:不。泰勒只好再度退讓:那明天可以吃嗎?媽媽說:可以。泰勒一聽就笑了。 經過媽媽「禁吃」的懲罰以後,泰勒以後再扔飯碗時可能要想一想,餓肚子的經歷可不好受。 伊麗莎白帶泰勒到公園玩,泰勒和兩個小女孩在吊床上玩得不亦樂乎。突然,泰勒走下吊床,把吊床翻了個底朝天,兩個小女孩摔倒在草地上哇哇大哭。伊麗莎白一聲不吭地走向泰勒,把他抱上吊床,然後一下子把吊床翻了過去,泰勒摔在草地上,大哭。伊麗莎白問泰勒:痛嗎?下次還做嗎?泰勒一邊哭一邊把頭搖得像撥浪鼓。 孩子有時會無意識學壞,父母應該怎麼辦?在涉及社會公德的行為上,伊麗莎白採用的方式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泰勒體會到了這種痛苦,相信他會樹立起這樣一種觀念: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H. 美國人如何教育孩子
美國父母管孩子嗎?答案是肯定的。美國孩子到了18歲,要和父母脫離得乾乾凈凈嗎?答案卻是否定的。2001年,在我居住的城市聖路易斯,有一位考上哈佛大學的美國女孩。這個女孩為家中獨生女,父母都有體面的工作。為了照顧愛女上學,這對夫婦不僅辭了工賣了房,還把家乾脆搬到了哈佛大學附近並在波士頓重新就業。瞧吧,兒行千里母擔憂,上了大學的美國孩子依然是父母掌中的寶貝兒。 在美國多年的移民生活中,和我打交道最多的美國人就是那些美國父母了。根據我多年的觀察和了解,美國父母對我心靈觸動的最大之處是,他們教育孩子一般會從孩子的實際情況出發而對孩子採取量體裁衣的方法。 無論是誰,只要一談教育,特別容易走進條條框框的說教。基於此因,我以幾個真實的故事來簡單直接地說明一下這個問題。 泰勒和克拉是兩位可愛的美國女孩兒。遺憾的是,她們兩人分別患有語言和視物障礙。雖然醫生的治療緩解了她們各自的症狀,但無論如何,她們都無法恢復到正常孩子的健康水平。泰勒說話發音不清,克拉閱讀特別困難。在學業上,不管怎麼追趕,她們也趕不上同齡的健康人。放棄她們的教育嗎?這不可能。那可怎麼禰補呢?我想,她們的父母肯定相信東方不亮西方亮的哲理。結果呢,泰勒在四歲時被扔進了游泳池,克拉在六歲時被送進了體操館。經過她們各自父母多年的接接送送,這兩位女孩現在分別變成了游泳和體操健將。記得有人說過,不管是誰,至少有一樣應該是出色的。泰勒和克拉雖然語言和閱讀不盡人意,但她們卻做到了在體育方面出色。美國全民熱愛體育,泰勒和克拉的成就令人刮目相看。 白蘭蒂是個早產兒,長得又瘦又小,她的母親又是個單身媽媽。在單親家庭中,孩子的教育總是令人擔憂。雖然美國全民熱愛體育,但如果想讓白蘭蒂像泰勒和克拉一樣在體育方面有所建樹,實在是難為這位弱不禁風的小女孩兒了。在白蘭蒂五歲時,她的媽媽開始為她設計未來,主攻小提琴和舞台表演成了白蘭蒂課後的主要功課。每次,當白蘭蒂就讀的學校有舞台劇上演時,在台上蹦蹦跳跳的,總會有白蘭蒂活潑的身影。也許是舞台表演的經歷,增加了白蘭蒂的自信心。上初中以後,她開始競選學生會主席並榮獲競選勝利。最近,白蘭蒂代表美國中學生,帶上陪伴她多年的小提琴,又去歐洲巡迴演出了一圈。白蘭蒂出色的才藝和領導才能,肯定會為她幾年後申請大學時添上亮麗的一筆。 也許你會問,除了體育和音樂,美國父母就不抓孩子學習嗎?當然抓啦,美國父母也有分數掛帥的思想。而且,他們一旦抓起來,他們的那股認真和執著,令我咋舌。尼娜是位美國護士,也許是職業習慣,她每天進進出出把孩子管理得井井有條。尼娜堅信,美國公立學校的教學質量對孩子的素質教育不如私立學校。於是,她先把自己的雙胞胎女兒送進了學費昂貴的私立學校,又幫助寶貝兒子擠進了競爭極其激烈的培養神童的學校。當我向她討教育兒秘訣時,她為我列出了一個長長的書單。閱讀與詞彙的寫作書,數學和科學習題集,哪家出版社好,哪套叢書出色,她講的條條是道。我想,以抓學習為主的中國父母們,也不過如此吧。 從上面的三個例子可以看出,美國父母並不完全以抓學習為主。審時度勢,量力而行,充分挖掘孩子的潛力,是他們典型的育兒經。此外,無論是對孩子的體育,音樂,學業訓練,美國父母比我們中國父母更愛鼓勵孩子。Good job, good try, you are great, 類似鼓勵孩子的話,常常會從美國父母的嘴中脫口而出。和美國父母相比,我們中國父母對孩子普遍要求相對嚴格。以我本人為例,我對自己孩子的鼓勵常常做的很不夠。美國父母對孩子的這種樂觀鼓勵法,值得我們借鑒。 與中國教育相比,如果非要找出美國父母與中國父母不同的獨特的教育裝備,筆者認為主要有兩點。一是美國的家庭學校(home school),二是美國的主日學(Sunday School). 據教育資料稱,美國至少有一百一十萬的孩子,完全脫離公立或私立學校的束縛,只在家裡接受父母提供的全面教育。筆者目前所在的城市,家庭學校似乎很有市場。每次去社區圖書館,我幾乎都會看到家庭學校的媽媽和孩子們在那裡上課。有一次,我與一位家庭學校的媽媽交談時,她直言不諱地告訴我,美國公立和私立學校的課程進展太慢了,她在家裡全職教孩子,就是想把孩子在學業上喂飽,讓他加快步伐早日成材。以前我讀過一篇新聞報道說,美國有一位本是初中生的美國孩子考上了大學。我想,這和家庭學校的快馬加鞭教育肯定密切相關。美國的家庭學校,並不是雜亂無章的家庭作坊。美國教育部門有專門為家庭學校設置的教學大綱,家庭學校的孩子們不僅有自己的團體,也有自己的活動圈子。雖然家庭學校的利與弊並不是本文討論的話題,但有一點兒可以肯定,為了讓孩子早日成材,美國父母有選擇家庭學校的權力和可能性。 美國是個宗教國家,據統計大約有80%左右的美國人都是基督徒。不管在哪個城市,美國學生每天上學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全班背誦這篇國旗宣言:我宣誓為美利堅合眾國的旗幟和它所代表的共和國效忠。上帝庇佑下的國家不可分割,民眾自由平等(I Pledge Allegiance To The Flag,/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And To the Republic For Which It Stands,/One Nation, Under God, Indivisible,/With Liberty And Justice For All)。從這篇誓詞中,我們看到了上帝這兩個字。上帝,在美國孩子們的眼中並不陌生。不管他們是否接受上帝的存在,但他們能欣然接受國旗宣言中上帝庇護美國這個說法。以前,筆者在我的拙文美國教育的三件寶中提過,教堂是美國教育的三件寶之一。美國的教堂遍布各個城市,其密集度甚至可以達到三步一崗五步一哨的地步。每周日上午,美國那些虔誠的基督徒去教堂時,總會帶上他們成長期的孩子們。當大人們在做禮拜時,孩子們則參加為他們准備的主日學。在日積月累的熏陶中,通過那些深淺不一的聖經故事,主日學的老師們在向孩子們傳遞著愛人如己的道理。身為父母們常常希望,自己的孩子要無私要有愛心。在美國,主日學就是美國孩子們愛心教育的大課堂。即使是在我們華人教會,孩子們也有在聖誕節為窮人捐獻聖誕禮物,為非洲難民絕食30小時籌備捐款,為美國無家可歸者送衣送飯等慈善活動。 需要指出的是,盡管家庭學校很具美國特色,但它並不是美國中小學教育的主流,大部分的美國孩子還是會去公立或者私立學校求學。至於主日學對孩子們心靈的塑造作用,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話題。不過,據筆者所知,至少在美國的華人教會中流行一種說法,在教會長大的孩子有愛心,也比較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