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台灣的學制
台灣的教育學制,采日式的6-3-3制,而在國小+國中的9年義務教育之後,有高中,高職,五專等升學管道,高中職之後有兩年制的二專以及四年制的大學/技術學院可做升學選擇,五專畢業生可選擇插大或就讀二年制技術學院。而在台灣的教改政策下,也出現了3+3年的完全中學,以及混合高中職學程的綜合高中。大學/二技畢業之後則有碩士/博士/博士後研究等研究所學制。
② 台灣初中生幾歲畢業是不是和大陸一樣
和大陸一樣,台灣也是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分別是國民小學六年,國民中學3年,也是在6~7歲入學,12~13歲國小畢業,15~16歲國中畢業,他們的非義務教育高級中學也是3年.18~19歲高中畢業.
③ 台灣小學生是幾年制它們有多少年義務教育
台灣是9年義務教育
小學6年 + 國中3年
④ 台灣的義務教育是幾年完全不用交學費的么
1.目前是9年但要延長至12年 目前已在規劃了 要解決的是明星學校的跨區就讀問題以及教育資源合理分配的問題 減少城鄉差距
2.學費還是要的 只是大部分由政府吸收 民眾只需付一點 每學期大約人民幣500元(小學)
⑤ 台灣是十幾年義務教育 12年義務教育
目前是9年義務教育
12年義務教育是明年要試行
但是台灣人全體不看好
分析出很多的弊端
但是政府還是要強制推行...
⑥ 台灣是幾年義務教育
台灣是稱作國民教育,2014年,台灣開始規劃將9義務教育延長至12年,以實現12年義務教育。
1970年,台灣召開第二次教育大會,制訂了新階段的教育綱領及實施「科學教育」的革新方案,組織人力編寫在中小學實施「科學教育」的實驗教材。
台灣當局甚至把加強中小學教育當成「百年大計」和發展經濟的最大投資,採取強化義務教育的許多具體方案。
1979年和1982年,台灣先後制訂了《國民教育法》和《國民教育法施行細則》,規定6到15歲的兒童強制入學;後又相繼制訂《強迫入學條例》、《國民小學課程標准》及《改進國民教育六年計劃》等,將國民教育法制化、具體化。
1988年,台灣召開第三次教育大會,制訂新的「國民教育」發展計劃,提出未來「國民教育」要以德、智、體、群、美五育全面發展的目標。同時將國民教育向幼兒教育和職業教育延伸。
(6)台灣義務教育多少年擴展閱讀:
一、相關發展
2000年,台灣進一步加大對中小學教育的投資與改革。自2001年起,台灣正式實施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教育,其中2001學年度在小學一年級實施,2002年擴大到小學二年、四年與初一,到2003年中小學全面實施。
到2001年10月,已有716所初中試辦「九年一貫新課程」。2003年初,教育部公布「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取代原先的暫行綱要,一個主要內容是強調本土化教育。
鄉土語言音標教學原則上延至小學三年級,初中社會課程增加「認識台灣」的內容等。然而,主張台灣意識的本土化教育,在島內引起極大爭議。
近幾年來,國民義務教育重視「發展小班教學精神」,2001學年度,小學與初中每班學生平均為30.5人與34.9人,平均每位教師教導學生分別為21.5人與18.3人,均較以前明顯下降。
同時,2001年9月起,全面實施小學五年級、六年級英語教學。為提高小學教師英語水平,於2002年起建立小學英語師資「認證制度」。
小學英語教師必須先通過教育主管部門所辦或委辦的檢核測驗,或全民英語檢驗中高級以上、電腦化托福測驗213分以上,另加發音測驗。
國民教育得到較快發展。到2000學年度,台灣共有國民小學2600所(其中私立25所),在校學生近193萬人,教師10萬餘人。
國民中學709所(其中私立僅7所),在校學生在1995學年度達到116萬人後開始下降,2000年降為93萬人,教師4.9萬人。
二、國名教育
國民教育,又稱九年國民教育,也即九年義務教育,屬普及義務教育,教育期限包括小學6年,初中3年,分別稱為國民小學與國民中學,共計9年。
基本上是以提高人口素質為宗旨,即對6到15歲的兒童與少年進行義務教育。1962年,台灣首次召開教育大會,針對當時的學制與教育問題,研究配合經濟建設的教育方案和規劃。
60年代末期始,台灣當局開始推動九年義務教育,率先在金門地區試點。1968年8月起,正式實施九年國民教育制度,全面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制,小學畢業生一律免試進入中學就讀。
⑦ 台灣說的國小,國中··是怎麼一回事啊
簡單說吧,國小就是小學,國中就是初中。高中就叫高中。因為,國小和國中屬於官辦的,也是義務教育階段。高中就是有私人辦的,也有官辦的,也不是義務教育部分。
⑧ 台灣的教育制度是什麼
以下是台灣的教育制度概況,並稍微做些說明:
幼稚園小中大班3年-->國民小學6年-->國民中學3年-->高級中學3年/高級職業學校3年/綜合高中3年/五年制專科學校5年-->普通大學4年/四年制技職院校4年/二年制專科學校2年/二年制技職院校2年-->研究所碩士班2年-->研究所博士班4年
幼稚園在大陸就是稱為幼兒園,而國民小學在台灣簡稱國小.
國民中學簡稱國中,也就是相當於內地的初中.從國中要再升學必須要考升學考試,名為基本學力測驗,簡稱基測,相當於大陸的中考.2011年台北、新北、基隆市獨自考試,名為北北基高中職聯合入學測驗,簡稱北北基聯測.根據此測驗成績再依個人志向選擇申請及分發高級中學、高級職業學校、綜合高中或五年制專科學校就讀.
高級中學與大陸一樣簡稱高中,台灣有將近一半左右的國中生畢業後會選擇念高中學制,主要在培養基礎學科的能力,對於國中學科底子較好或是家境不錯的同學大部分還是會選擇高中就讀.高中要升學必須要考大學學科能力測驗,簡稱學測,根據此測驗成績可申請普通大學或四年制技職院校,之後還可再考大學指定科目考試,簡稱指考,以此成績進入普通大學.台灣的高中也是念三年,高一升高二時會開始分組,台灣的文科叫社會組(又稱第一類組),理科叫自然組,又分為第二類組與多念一科生物的第三類組.大部分女生會選一、三類組,男生則會選二、三類組.
高級職業學校在台灣簡稱高職,也就是類似大陸的中專、職高.與大陸的技職體系不同點在於高職有另外的技職院校升學考試,名為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簡稱統測,可根據此成績進入四年制技職院校、二年制專科學校或甄選普通大學,且好的技職院校也可以相當於大陸的二本甚至211、985.
國中畢業生會有超過一半左右的人選擇念高職,早期主要是一些家境不好或是想早點學到技能的同學會選擇就讀此學制,近幾年高職的分數線已大幅提升,能夠吸引很多考上不錯高中的同學前來就讀.所以高職與大陸的中專、職高比起來水平算是好上很多.
還有一種是綜合高中的學制,介於高中與高職之間,屬於台灣近十多年來中等教育的新學制.可以報考高中、高職的升學考試,但因為兩邊都要准備,有點類似甚麼都學但都學不精,反而比較不受到青睞.
五年制專科學校簡稱五專,在早期可以說是最有名的技職體系學制,尤其以省立台北工專(現為國立台北科技大學)的五專部最為出名,目前已很少專科學校及技職院校有五專這種學制了,所以就不多做說明.
二年制專科學校簡稱二專,學生來源主要是高職生,與五專一樣也已經很少學校有此學制,大部分都是屬於統測分數較低的人才會跑來念二專,只有國立的學校如台中護專、台南護專、台東專科學校比較例外.不然一般高職生都會選擇四年制的技職院校就讀.
二專及五專要升學則為插大考試(轉學考)進入普通大學,技職院校或考二技統一入學測驗進入二年制技職院校,這部分應該類似大陸的專升本考試.
普通大學簡稱普大,主要學生來源是高中生,也有極少數的高職生.這個學制就與大陸的重本、二本、三本的一般大學差不多了,最大差別應在於台灣的私立學校比起大陸的民辦學校層次要好很多,尤其老牌的私立大學都可相當於高出二本許多,最頂尖的私立普通大學如長庚大學、輔仁大學等等更可相當於985、211.
四年制技職院校簡稱四技,主要學生來源為高職生,也有一些高中生會就讀四技,尤其以國立學校比例較高.此學制算是陸生最搞不清楚的,會誤認為與大專的高專、高職差不多,其實四技顧名思義就是要念四年,相當於本科,畢業一樣授予學士學位.
二年制技職院校簡稱二技,是一個很冷門的學制,因為它的學生來源也是很冷門的五專、二專,且二技也是不斷減招,大部分學校都寧願把名額增加到四技去,還有最優秀的二專、五專生會選擇插大考試進入頂尖普通大學,而不會選擇念二技.
普通大學、四年制及二年制技職院校要升學可再參加研究所甄選或一般考試進入碩士班就讀,研究所碩士班要升學再考研究所博士班就讀.整個台灣的教育制度概況簡單來說就是如此.
其實台灣的普通大學與技職院校之間的差異已經越來越模糊,高中生與高職生都可進入這兩種學制,且兩種學制都有再設立研究所碩士班、博士班.到了研究所這個層次兩者之間更是幾乎完全沒有區隔,皆以學術研究為主.台灣的教育改革把技職教育都偏向學術路線了.
⑨ 台灣有什麼社會福利
1、教育:台灣學制實施12年義務教育,含小學6年、初中3年、高級中學(含高級職業學校)3年。
2、醫療衛生:台灣1995年起實施全民健康保險制度,向全體民眾提供全方位的醫療服務及保障。
《全民健保法》規定只要繳納保費就可享受醫療保險,保險費為投保金額的4.91%,其中只規定了投保金額的上限為60800元(新台幣,下同),保費分擔比率為僱主負擔60%,政府負擔10%,民眾自付30%。
在台灣居住滿4個月的外籍學生、大陸配偶都可以全面納入健保體系;人口數在3人以上的家庭,只要交3個人的保費,全家都可享有健保。
3、社會保障體系
台當局於1999年初首度開辦「勞工保險失業給付」,規定若被保險人正處於失業狀態,且保費已繳滿1年,可立即領取失業金。
領取的失業金額為勞保投保薪金的50%,以最高投保薪金4.2萬元為例,失業勞工每月可以領取2.1萬元;最低投保薪金為15840元,勞工可以領取7920元,每半月發給一次。
新通過的「就業保險法草案」則將失業金從勞保體系中分出來,規定凡年滿15歲以上、60歲以下的本地勞工均納入強制加保對象,勞工負擔的保險費率為當月投保薪資的1%至2%,費用從勞保中移撥,不必另交。
4、水電
水費全免,電費非常便宜(每度大約相當於幾分人民幣),天然氣很多地方都全免,冬天的暖氣基本也相當於不收費。
(9)台灣義務教育多少年擴展閱讀:
通過的「就業保險法草案」則將失業金從勞保體系中分出來,規定凡年滿15歲以上、60歲以下的本地勞工均納入強制加保對象,勞工負擔的保險費率為當月投保薪資的1%至2%,費用從勞保中移撥,不必另交。
老人享有不少福利津貼
台灣補助老人生活的津貼也不少,如「榮民」(隨國民黨逃台的退伍軍人)就養金受益人數高達71萬,一年約支出200億元;老農津貼受益人42萬,一年支出142億元;中低收入戶的老人生活津貼受益人數15萬,一年支出105億元。
也有由各縣市自行發放的「敬老津貼」,規定每月發給65歲以上的老人生活補助金3000元。但是從1993年實施至今,沒有幾個縣市有始有終,大部分都因財力不支,有些暫停發放,有些變相減少。
目前,在台灣尚未享有任何保險(軍、公教、勞保)及津貼照顧的老年人約有40餘萬人。為此,台當局擬定了一個「老人福利生活津貼發放實施計劃」,自2002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該計劃規定,年滿65歲以上未領任何津貼者,每月可領取3000元。
兒童照顧方案出台
幼兒園教育一向不屬於義務教育的范疇。為此,台當局於2001年3月27日公布了「兒童照顧方案」,規定自2001年至2004年(陳水扁當政時期)。
未滿5歲就讀私立幼稚園、托兒所的兒童每學期發給5000元幼兒教育券;另外,免除3歲以下幼兒的部分就診費用。目前島內3歲以下幼童有86萬人,預估當局一年將花費17億元的補助。
近幾年來,隨著台灣朝野政黨競爭日趨激烈,為了撈取選票、吸引選民,朝野雙方不顧經濟現實,競相提出各種福利政策。這不僅使政府財政不堪重負,也不利於整體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