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家庭教育中存在哪些常見問題
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常見問題有過度保護、過分寵愛、揠苗助長、過分專制。
1、過度保護
家長如果過於重視滿足孩子表面需求,很容易忽視其心理需要。比如:玩耍是每一個孩子與生俱來的天性,跑跑鬧鬧中難免可能受傷,此時,父母如果因為怕孩子受傷而阻止其跑動、玩耍,反而會適得其反,造成孩子體弱多病,同樣心智發展也會受影響。所以,家長不能過度保護,干預孩子的正常生活。
2、過分寵愛
在中國,對子女過分寵愛是很多父母的通病,無論孩子有什麼要求,家長都會無條件滿足。長此以往,小朋友無法抵抗挫折,容易形成孤僻、自私等性格缺點。心理專家建議,父母在教學小朋友時,一定要尊重他們的個性,既不能愛得「過火」,也不能冰冷相待。
父母不可以任何事情都順從孩子,代替其完成任務,而不讓孩子自己嘗試,其實,孩子的自我嘗試反而是一種能力的鍛煉。
3、揠苗助長
孩子心智成熟自有其規律,需要一定時間。而如今,很多家長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拚命強迫孩子提早學走路、學寫字……甚至超過了孩子的接受能力。長此以往,對孩子的身心發展也是不利的。什麼年齡該做什麼事,父母應該有效率地引導孩子,徵求孩子意見,而不是超前教育、拔苗助長。
4、過分專制
父母年紀長,閱歷深,本身就是長輩,很容易以一種權威、專家的態度教育孩子。父母如果經常用權威性的話語來規范小朋友,甚至對他的人身自由進行了限制,那麼小朋友便會長久感到恐慌,甚至越來越不自信,這都不利於他們心智的成長。如此以外,在家庭教育中,還容易出現限制孩子說話、挑剔孩子過失、以偏概全等常見問題。
(1)家庭教育問題怎麼寫擴展閱讀
家庭教育的注意事項:
1、尋找亮點
教育孩子,不能以成績論。對於孩子而言,更重要的是學會勤勞、善良、自強不息。所以,即使孩子學習成績不好,也不能否定其其餘方面的優點。
2、扮好夫妻角色
在一個家庭中,爸爸媽媽的角色要鮮明。比如,母親除關心孩子的飲食健康外,還需要時常提醒孩子避免犯錯。媽媽可以溫柔的告誡孩子:「媽媽不喜歡你做這件事,如果再做,媽媽就不喜歡你了。」這種告誡可以層層遞進,由勸告到警告,循序漸進。但切記,媽媽不可以打孩子。
對於小朋友的教育,不僅是媽媽的責任,爸爸同樣要身體力行。專家常建議,男人對孩子要嚴格,甚至如果確實需要適當「打」孩子的時候,這個任務還得爸爸來做。
爸媽都要在家庭教育中起到一定作用,切不可由誰全部包攬。如果父母角色調換,母親過於嚴厲,而父親過於軟弱,可能影響孩子的正常性格發展。
㈡ 家庭教育的問題、困難及對教師的建議、要求怎麼寫
寫作思路:可以根據自己孩子的存在的具體問題,或者說自己孩子需要加強的地方,向老師提出具有合理性的建議,比如希望加強新教育方式的培訓,不要還是灌輸式,建議增加老師和家長交流的機會,多讓彼此了解學生在學校和家庭的表現等等。
正文:
由於在現時的社會大環境、應試教育模式和接受西方開放式教育等重重因素影響下,我們的孩子就像生活在一個大染缸里一樣,很容易就被染污了,沾染上某些不良習氣。
例如嬌橫任性、叛逆不聽話、不誠實、上網成癮、打架、厭學、好動、注意力不集中、上課不專心等問題,尤其是處於幼兒及青少年階段的中學生情況更為嚴重!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改正孩子錯誤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以及由這些觀念導致的各種錯誤行為。
孩子終歸是孩子,就好像一棵小樹苗,不加以正確的引導培育就很容易東歪西倒、難以成材,凡是小孩身上總有些性格和行為上的缺點、偶爾犯一些小錯誤,的確會對他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
就家庭教育的問題、困難對教師建議如下:
1、加強品德培養,加強素質教育,加強老師教育方式的改革,不要罵孩子笨, 不要全班讓孩子丟人或者跟孩子上標簽說是壞學生,要分開做。
2、加強新教育方式的培訓,不要還是灌輸式,加強校園及周遍安全管理,加強與家長建立更便捷的聯系機制和方法,比如手機簡訊、微信等。
3、讓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結台起來,為孩子的健康成長鋪平道路,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作為家長也真的想和老師們說說心裡話,現在的孩都是獨生子女,她們將來面臨的社會競爭日趨加劇,未來世界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希望老師對孩子嚴格要求。
4、建議增加老師和家長交流的機會,多讓彼此了解學生在學校和家庭的表現,以便得到相應的引導。 建議減少班容量, 建議增加學生校外活動的機會。
5、家長對自己的子女往往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作為家長的我覺得學校教育應面向全社會,教學要聯系實際。再就是學校教育要盡量公開,讓家長能參與一些教學活動,能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學校一天的生活與學習狀況,最主要的是能讓孩子學到更多的知識。
㈢ 家長思考一下,您存在教育問題;今後應該如何改變怎麼寫。
存在教育問題
1、思想認識不夠,家庭教育過分依賴學校
學生家長真正認識到自己對子女教育負有責任,並能較好地擔當起這一責任的家庭只佔15%。
85%的家庭認為只要讓孩子衣食不缺就可以了,而教育的責任在老師、在學校。
有的家長和代理監護人甚至說:「孩子在學校,家長出錢學校管,自己還操什麼心?」這種教育理念與思想認識,大大增加了學校對這部分學生教育管理的難度。
更有一部分父母或代理監護人教育理念差,認為「只要吃好喝好就行」,「兒孫自有兒孫福」,認為只要能掙錢,讀書也沒什麼用,不讀書照樣可以賺錢,大學生不是還找不到工作嗎?這些觀念勢必影響孩子,產生學習無用的情緒;在矯正學生不良行為習慣中,由於學校單方施教,往往收效甚微。
有的未成年人雖然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但家長認為教育孩子是學校和教師的事情,與己無關,家長與教師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不能配合教師對孩子進行教育。
孩子出了問題之後,家長們往往只是一味感嘆孩子沒遇上好教師甚至指責學校誤人子弟。
2、家庭環境不利於孩子成長
由於大多數學生父母外出務工後,這些學生的監護權一般都移交給了祖輩或親朋。
父母不在身邊,年邁的祖父輩或其他代理監護人文化水平不高,既沒有教育的精力,也缺乏教育的藝術。
而有的親戚和朋友的責任心更差,許多隻是口頭應承而已,形成這部分學生教育管理的盲區,導致這些學生出現許多問題。
如厭學、逃課、外出打電子游戲、上網,有的甚至與社會上的「混混」聚在一起,逐步沾染上賭博、看黃色錄像、小偷小摸、打架斗毆等社會惡習。
不少家庭的老人有迷信、打牌、飲酒等行為,對孩子也產生了許多不良影響。
如果只有父母一方在家,要承擔所有家務和田間勞作,也無法顧及孩子的健康成長。
更有部分父母外出打工從事非法活動,影響子女健康發展,這部分家長對此心裡雖然非常清楚,但他們不但沒有對孩子作任何矯飾,反而認為這是生財的一條捷徑;更有甚者,每當寒暑假來臨時,把孩子接到所務工的城市去,讓孩子耳濡目染一些非法行為,甚至讓孩子直接成為自己的幫手,做著一些違法違紀的事情,這對孩子的健康成長也產生了不良影響。
3、親情缺失影響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
根據調查顯示,目前農村有85%的小學生父母常年在外,孩子缺少親情的關懷,成長中的心理需求無法滿足,造成不少學生孤獨、自卑、封閉、虛榮、過於敏感、過分自尊、盲目交友等,甚至讓個別學生產生仇視心理。
一些常年在外務工、經商的父母,由於經濟條件寬裕,出於一種補償的心理,給孩子拿錢方面十分慷慨,無計劃、無節制,由於學生缺乏一定的理財能力和自控能力,他們自恃家長有錢,模仿大人請客過生日,花錢請人做作業,久而久之,生活上追求享受,學習上怕吃苦頭、不思進取、自由散漫、懶惰貪玩。
這部分學生中多數學習缺乏自覺性、主動性和刻苦鑽研精神,在生活、學習中往往缺乏熱情和愛心,逆反心理重,進取心、上進心不強。
同時有部分單親、貧困、殘障、表現差等特殊家庭由於親情的缺乏,對孩子的負面影響非常大,極大地影響孩子的人格塑造、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的養成等。
4、教育內容單一,普遍存在重智輕德現象由於受應試教育的制約,大部分家長只注重孩子的衣食住行和學習成績,而在他們眼中,往往是分數代表著一切,只關注孩子「成才」而不是「成人」,過度看重學習成績的好壞、名次的位置,部分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現象嚴重,忽視了對孩子品德修養和心理素質的教育,忽視了健全人格、優良品德和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
家庭教育目標的偏離,使不少家長落入「重身體輕心理,重智育輕德育,重物質滿足輕精神需求,重智力因素輕非智力因素」的誤區。
有的家長甚至用暴力「逼」「壓」孩子學習,更有一些家長為了讓孩子有更多的時間專心讀書以取得更好的學習成績,不僅在家裡不讓孩子做家務勞動,還往往暗示孩子少參加集體活動,少承擔班級集體工作,使孩子變得自私、冷漠、不關心集體。
這種「重智輕德」的後果十分嚴重的,一些孩子「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教科書」,胸無大志,缺乏理想和人生追求,沒有把「學會做人」當作自己的首要任務,不能嚴格要求自己加強思想道德的修養,思想品德素質較差。
少數孩子在各種消極因素的影響下,精神空虛,行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了違法犯罪的歧途,農村小學生中盜竊、故意傷害、尋釁滋事、詐騙、搶奪、敲詐勒索等時有發生。
二、改變方法
1、教育方式傳統簡單,不能適應現今社會的發展
期望值過高,家教過於嚴厲。
面對日趨激烈的社會競爭壓力,很多父母對子女的期望值非常高,「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因此對子女嚴加管教,甚至剝奪孩子起碼的休息、游戲、娛樂的時間,扼殺了孩子全面發展的自由個性。
2、盲目溺愛或疏於管理。
據調查了解,大部分家長忙於家活或打工掙錢而無暇顧及孩子,更談不上與孩子一起玩耍、交流、溝通,疏於對孩子的教育管理。
有些家長對市場經濟新形勢和未來社會競爭的認識偏頗,不辨是非、偏袒孩子的不良行為,對於孩子好鬥逞強、貪小便宜、耍小計謀等行為倍加鼓勵,助長了不正當思想意識的形成,滋長了這部分學生驕橫跋扈的氣焰。
有的家長過分縱容子女,對於子女不正確的言行不管不問,放任自流,管教不嚴、一味縱容,認為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就是對孩子的愛,特別是留守孩子代理監護人中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在這方面顯得更為突出。
由此養成了孩子重享受、好攀比的不良心理,有的甚至養成追求品牌、迷戀網吧、不求上進、粗暴蠻橫的不良習慣,「驕」、「嬌」二氣嚴重,性格變得任性而脆弱。
3、教育方式簡單粗暴,過分嚴厲
部分家長封建家長作風嚴重,家長至尊,不顧孩子的自尊,經常要求孩子無條件地服從自己不理解的規則。
有的甚至認為「棍棒下面出孝子」,信奉棍棒教育,覺得孩子是打出來的,父母打孩子天經地義,對孩子動輒打罵、訓斥、體罰等。
有的家長對孩子採取物質刺激,考試取得名次或完成某件事情,均以物質獎勵;家長缺乏與孩子的交流,缺少對孩子正確的思想教育,部分家長認為孩子在父母面前所需要的是服從,根本沒有與孩子溝通的意願。長此以往,孩子變得膽小、退縮、冷漠,或以攻擊和敵意對待他人。
㈣ 家庭教育中的主要問題有哪些
家庭教育中的主要問題有過度保護、揠苗助長、過分專制、臉孔嚴厲和忽略優點。
1、過度保護
有時候,由於父母太注重孩子表面的需求,忽略了孩子看不見的心理需求,縱使孩子具有優秀的先天條件,卻得不到應有的發展。當孩子想跑、想玩時,有的父母會害怕孩子受傷而禁止他;
如此的話,孩子便會養成不好動的習慣,身體變得遲熟、孱弱多病,心智的發展也必然受到阻礙,性格也會變得退縮膽小、缺乏自信、無法面對困難。父母必須明白,關懷是心靈上的溝通,並不是行為上的干預。過分的干預會妨礙孩子潛能的發展。
2、揠苗助長
有的父母不顧孩子的發育情況,強迫他提早學站、學走路、學寫字……造成孩子身心嚴重失衡,導致孩子出現脾氣暴躁、焦慮、冷淡、退縮等問題,還可能會出現拒絕學習的問題,也不懂與人和諧相處。
3、過分專制
經常以高聲規范孩子的舉動、限制他的自由、否定他的想法,會使孩子長期處於恐慌之中,無法表達自己,只懂唯唯諾諾,並使孩子失去自信,失去嘗試新事物的勇氣。
另外,為了發泄不滿,孩子會欺負比自己小的孩子。當孩子長大,他更可能會對父母存有懷恨的心理,把以往積壓的不滿,發泄回父母身上。
4、臉孔嚴厲
孩子無法在嚴肅當中感受到父母的愛,擺出嚴厲的臉孔,只會令孩子對父母卻步。父母應避免用苛刻字眼責備孩子,即使孩子做得不夠好,也應溫和地給他意見,使他容易接受。
許多父母對孩子期望很高,卻又很吝嗇贊美自己的孩子。他們常常擺出一副長者的面孔責備孩子,以為這樣才是教育,其實卻忽視了贊美所帶來的奇妙的教育效果。
5、忽略優點
覺得孩子沒什麼長處,就算有,父母也視之為理所當然。中國人比較謙遜,所以有些父母不習慣在人前稱贊孩子,有時還會不經意地批評孩子。
其實,父母對孩子的評價是孩子建立自我形象的依據,如果經常提及他的缺點,孩子會懷疑自己的能力,不僅影響其自信心,甚至會認為自己一無是處,則會不思進取。
父母要及時、對應表揚孩子的良好行為。否則,孩子會弄不清楚為什麼受到了表揚,因而對這個表揚不會有什麼印象,更起不到強化好的行為了的目的。表揚要具體,表揚得越具體,孩子越容易明白哪些是好的行為,越容易找准努力的方向。
㈤ 對於家庭教育問題及需求如何填寫
摘要 例如:
㈥ 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
中國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有過度保護、揠苗助長、過分專制、臉孔嚴厲、忽略優點、限制說話、嘲笑挑剔、低估孩子、以偏賅全、漠不關心等。按照現代觀念,家庭教育是生活中家庭成員(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間相互的影響和教育。
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
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點和基點,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造就21世紀人才必要條件,同時良好的家庭教育也是優化孩子心靈的催化劑。
家庭教育應遵循平等原則、尊重原則、交流原則、自由原則、統一原則、榜樣原則、信任原則、寬容原則、鼓勵原則。
教育禁區:居高臨下、冷嘲熱諷、絕對否定、言過其實、人身攻擊、威脅恐嚇、冷若冰霜。
㈦ 家長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在家庭教育問題的探討中我發現,家長越來越關心孩子的成長,望子成龍心切,把自己一生的希望都寄託在孩子身上。可是,方法卻不太妥當,歸結起來有這么幾個方面的問題。 1、互相抱怨孩子出了問題,丈夫抱怨妻子,妻子抱怨丈夫。家長抱怨老師、老師抱怨家長,甚至抱怨孩子。心理學中有個歸因理論,心理學家發現,人們在給問題歸結原因時一般規律是這樣的:事情辦的漂亮,歸因自己聰明能幹有水平;出了問題,歸因他人不好或環境有問題。那麼,孩子出了問題到底是誰的責任?大家都知道,孩子丟到狼群中八年後變成狼孩。其實,沒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家長。沒有不好的學生,只有不稱職的老師。但是,我們做為家長,是不是可以想一想,為什麼在同樣的社會背景,同一個教育體制,同一所學校,同一個班級,同樣的任課老師,而只有家庭背景不同的情況下,成績卻是有排第一的有排50名的?我們做家長的是不是應該反省一下我們家長的責任呢?無數實例證明:父母是決定孩子命運最重要的人。當我們能抱著"孩子教育,我的責任。我改變了,孩子一定會改變。"的態度去思考,你會發現問題好解決了。你可以自己掌控局面。如果你認為問題出在老師或孩子身上,你會感到生氣和無可奈何。因此,有人說,問題留給愚蠢的人去抱怨,而由聰明的人找方法去解決。
2、限制性信息太多 我們發現,家長對孩子用的最多的字是"不"字。比如:不能,不行,不許、不可以、不應該等命令語言。這些帶"不"字的命令好象許多條條框框在禁錮著孩子的思想和行為。一個人字,外邊加一個框子是什麼字?是囚徒的囚字,別以為孩子願意做皇帝,根據調查初中學生中有34%的學生想離家出走。兩個初一男生扒火車離家出走,一周後,身上的錢花光了。當父母找到他們時,以為他們一定很想家,沒想到,他們說如果撿到能賣的東西,還不想回家。中學生有了自己的思想,不再象木偶一樣任人擺布,他們要求被尊重。我替孩子說句公道話,我們大人有時真的很不講道理,平時我們不給孩子鍛煉、思考和選擇的機會,孩子沒有得到鍛煉。遇到事情的時候,我們大人又說孩子這不行,那不對。仔細想想看,為什麼現在的孩子能力差?因為沒有鍛煉機會。因此,我呼籲親愛的家長朋友,對孩子要寬容,給孩子嘗試犯錯誤的機會,也給孩子嘗試成功的體驗。給孩子獨立思考、獨立選擇的機會,讓他們自己成長。而不要過分的限制他們。
3、產生逆反心理的三個因素:說教、嘮叨、比較有些家長問,為什麼孩子跟母親作對?讓他向東他偏向西?因為他已經產生逆反心理。有的母親,一件小事嘮叨每完沒了,上綱上線,引古論今。還有的母親把以前的錯誤都翻騰出來,然後給孩子貼上負標簽,你怎麼那麼笨?你這輩子算是沒出息了……這樣做是在強化錯誤、強化負面信息。嘮叨說教不如去做,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說一千道一萬,不如以身示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做不到不要要求孩子。比如看電視,不讓孩子看,首先大人要作出表率。另外,孩子最反感的就是父母總是拿別人與他比較。你看人家……一個孩子在報紙上發表文章說,不要再拿我與別人比,我一點信心都沒有了。
4、缺少童心孩子為什麼不與你說心理話?因為許多朋友用量大人的尺子量孩子,認為這也不對那也不對。你不理解他,他當然不會和你說心理話。想一想如果我們10歲或17歲,我們會怎麼做?當我給中學生講完課,十二三歲的孩子在反饋表上寫到:"屈老師,我以為這個世界上不會有人理解我們。"這樣的話是不是該讓我們大人反省一下我們的所作所為了?家長到為什麼孩子不愛學習?怎麼樣才能讓孩子愛學習?答案很簡單:因為學習有痛苦,所以不愛學習。如果學習有快樂,就愛學習。所以我們要探討的是:如何使學習成為快樂的事情?我一個朋友的小孩跟我說:我媽說上句我馬上知道她要說的下句,整天就那麼幾句話:"你看人家孩子得了多少多少分,你看你,還不趕快去學習,別看電視了,快去寫作業。打那麼點分還好意思要踢足球?不行,告訴你,這個暑假那都不能去,在家給我乖乖的補課。"我都煩死了,她越說我越不愛學。經常有家長朋友跟我說,我兒子太懶,不愛學習。問我怎麼辦?我們看"懶"怎麼寫:心束負。心被束縛住了。我們要探討的是如何把他的心調動起來。也就是激發學習動力。學習動力來自於:信念、目標、興趣、愛好、好奇心、被承認、被贊賞、成功的體驗、責任感等等。所以希望家長當好充電器的作用。
㈧ 家庭教育常見問題及對策
家庭教育的常見問題
在我國,家庭教育很容易陷入以下難題:
1.過度保護
家長如果過於重視滿足孩子表面需求,很容易忽視其心理需要。比如:玩耍是每一個孩子與生俱來的天性,跑跑鬧鬧中難免可能受傷,此時,父母如果因為怕孩子受傷而阻止其跑動、玩耍,反而會適得其反,造成孩子體弱多病,同樣心智發展也會受影響。所以,家長不能過度保護,干預孩子的正常生活。
2.過分寵愛
在中國,對子女過分寵愛是很多父母的通病,無論孩子有什麼要求,家長都會無條件滿足。長此以往,小朋友無法抵抗挫折,容易形成孤僻、自私等性格缺點。心理專家建議,父母在教學小朋友時,一定要尊重他們的個性,既不能愛得「過火」,也不能冰冷相待。父母不可以任何事情都順從孩子,代替其完成任務,而不讓孩子自己嘗試,其實,孩子的自我嘗試反而是一種能力的鍛煉。
3.揠苗助長
孩子心智成熟自有其規律,需要一定時間。而如今,很多家長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拚命強迫孩子提早學走路、學寫字……甚至超過了孩子的接受能力。長此以往,對孩子的身心發展也是不利的。什麼年齡該做什麼事,父母應該有效率地引導孩子,徵求孩子意見,而不是超前教育、拔苗助長。
4.過分專制
父母年紀長,閱歷深,本身就是長輩,很容易以一種權威、專家的態度教育孩子。父母如果經常用權威性的話語來規范小朋友,甚至對他的人生自由進行了限制,那麼小朋友便會長久感到恐慌,甚至越來越不自信,這都不利於他們心智的成長。如此以外,在家庭教育中,還容易出現限制孩子說話、挑剔孩子過失、以偏概全等常見問題。
家庭教育的禁區
1.居高臨下
父母總認為自己過的橋比孩子走的路還多,輕視自己的孩子,總認為自己的對的,主宰孩子。這種「高高在上」的管教難以讓孩子心悅誠服。特別是在批評孩子的錯誤時,家長這種居高臨下的斥責,孩子心裡感到不平等,難以平衡。「口服心不服」的結果只能是事倍功半。
例如:常常告誡孩子,「你這么做就得挨揍」、「你不聽也得聽」等等。」
2.冷嘲熱諷
兒童心理治療專家發現,父母的「冷嘲熱諷」對孩子尤其是幼童傷害很大。以孩子的年齡,很難理解父母話語中的隱藏含義,從而造成困惑。所以,無論是表揚還是批評,父母們都不要「冷嘲熱諷」、「一語雙關」,而是要嘗試與孩子溝通,讓其明明白白地知道自己的問題所在。
例如:「你以為自己很能幹嗎?」
3.絕對否定
凡事都要有度,批評教育也是如此。誠然,孩子犯錯,理應批評,但如果家長把話說「絕」,反而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使孩子喪失信心。孩子的自信力很重要,一旦喪失,影響其一生。
例如:父母要避免說出這類話:「你從來沒有好好吃過一頓飯」、「你總是撒謊」等。
4.言過其實
隨著孩子年紀增長,他們的理解力也會提高,知道父母話語中的真假對錯,有其判斷力。這個時候,作為父母,更要留心言語中的真實性。「言過其實」、「表裡不一」的話很容易傳染給孩子,影響其今後發展。對於贊賞孩子的話,應當根據實際的情況進行。過分地誇大其詞會讓孩子在以後的社會生活中更容易遭受挫折,不習慣聽取批評的話。
例如:禁忌語言,「你是全世界最帥的男孩」等。
5.人身攻擊
孩子再單純再愚笨也能分辨好話、壞話。帶有人身攻擊的「惡語」,一旦孩子聽進心裡,傷害很大。心理素質差的孩子很可能因此自暴自棄。
例如:家長避免說出任何含人身攻擊的話,「你蠢得像頭驢」等。
6.威脅恐嚇
此點與「言過其實」同理。威脅恐嚇只會讓孩子遠離父母,使父母與子女原本親密的關系疏離。
例如:「再不乖就讓你去喂狼」等話不要說。
7.冷若冰霜
孩子都是渴望溫暖,害怕孤單的。冷若冰霜的語言讓孩子感受不到愛,孩子更感受不到來自父母的關心與愛護,容易引起自閉、孤獨。
例如:「你沒看到我正忙著嗎」、「我很忙,別煩我」這類話不要對孩子說。
家庭教育的注意事項
1.尋找亮點
教育孩子,不能以成績論。對於孩子而言,更重要的是學會勤勞、善良、自強不息。所以,即使孩子學習成績不好,也不能否定其其餘方面的優點。
2.辦好夫妻角色
在一個家庭中,爸爸媽媽的角色要鮮明。比如,母親除關心孩子的飲食健康外,還需要時常提醒孩子避免犯錯。媽媽可以溫柔的告誡孩子:「媽媽不喜歡你做這件事,如果再做,媽媽就不喜歡你了。」這種告誡可以層層遞進,由勸告到警告,循序漸進。但切記,媽媽不可以打孩子。
對於小朋友的教育,不僅是媽媽的責任,爸爸同樣要身體力行。專家常建議,男人對孩子要嚴格,甚至如果確實需要適當「打」孩子的時候,這個任務還得爸爸來做。
爸媽都要在家庭教育中起到一定作用,切不可由誰全部包攬。如果父母角色調換,母親過於嚴厲,而父親過於軟弱,可能影響孩子的正常性格發展。
3.親子輩分的誤區
孩子12周歲前,身為家長,不必跟孩子解釋你制定每條規矩的原因。讓孩子從小養成服從,規矩、規則是必要的。
4.適當進行獎懲
孩子犯錯,家長不小懲大誡,容易讓孩子覺得這個錯誤沒關系,再一次遇到同樣的錯誤,還可能再犯。所以,家長要有一定的威嚴,提前制定好懲罰措施。對於孩子的教育,獎懲要鮮明有理。但獎懲都要適可而止,否定過多和責備過多,很容易讓孩子逆反。
5.父母言行一致
教育孩子,家長口徑要一致,否則容易造成孩子混亂,不利於孩子養成良好品格。
6.杜絕專制主義
不獨斷地認為孩子成績不好是因為態度不好,應幫助他們的學業,找出原因,克服學習上的障礙。
1.居高臨下
父母總認為自己過的橋比孩子走的路還多,輕視自己的孩子,總認為自己的對的,主宰孩子。這種「高高在上」的管教難以讓孩子心悅誠服。特別是在批評孩子的錯誤時,家長這種居高臨下的斥責,孩子心裡感到不平等,難以平衡。「口服心不服」的結果只能是事倍功半。
例如:常常告誡孩子,「你這么做就得挨揍」、「你不聽也得聽」等等。」
2.冷嘲熱諷
兒童心理治療專家發現,父母的「冷嘲熱諷」對孩子尤其是幼童傷害很大。以孩子的年齡,很難理解父母話語中的隱藏含義,從而造成困惑。所以,無論是表揚還是批評,父母們都不要「冷嘲熱諷」、「一語雙關」,而是要嘗試與孩子溝通,讓其明明白白地知道自己的問題所在。
例如:「你以為自己很能幹嗎?」
3.絕對否定
凡事都要有度,批評教育也是如此。誠然,孩子犯錯,理應批評,但如果家長把話說「絕」,反而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使孩子喪失信心。孩子的自信力很重要,一旦喪失,影響其一生。
例如:父母要避免說出這類話:「你從來沒有好好吃過一頓飯」、「你總是撒謊」等。
4.言過其實
隨著孩子年紀增長,他們的理解力也會提高,知道父母話語中的真假對錯,有其判斷力。這個時候,作為父母,更要留心言語中的真實性。「言過其實」、「表裡不一」的話很容易傳染給孩子,影響其今後發展。對於贊賞孩子的話,應當根據實際的情況進行。過分地誇大其詞會讓孩子在以後的社會生活中更容易遭受挫折,不習慣聽取批評的話。
例如:禁忌語言,「你是全世界最帥的男孩」等。
5.人身攻擊
孩子再單純再愚笨也能分辨好話、壞話。帶有人身攻擊的「惡語」,一旦孩子聽進心裡,傷害很大。心理素質差的孩子很可能因此自暴自棄。
例如:家長避免說出任何含人身攻擊的話,「你蠢得像頭驢」等。
6.威脅恐嚇
此點與「言過其實」同理。威脅恐嚇只會讓孩子遠離父母,使父母與子女原本親密的關系疏離。
例如:「再不乖就讓你去喂狼」等話不要說。
7.冷若冰霜
孩子都是渴望溫暖,害怕孤單的。冷若冰霜的語言讓孩子感受不到愛,孩子更感受不到來自父母的關心與愛護,容易引起自閉、孤獨。
例如:「你沒看到我正忙著嗎」、「我很忙,別煩我」這類話不要對孩子說。
1.尋找亮點
教育孩子,不能以成績論。對於孩子而言,更重要的是學會勤勞、善良、自強不息。所以,即使孩子學習成績不好,也不能否定其其餘方面的優點。
2.辦好夫妻角色
在一個家庭中,爸爸媽媽的角色要鮮明。比如,母親除關心孩子的飲食健康外,還需要時常提醒孩子避免犯錯。媽媽可以溫柔的告誡孩子:「媽媽不喜歡你做這件事,如果再做,媽媽就不喜歡你了。」這種告誡可以層層遞進,由勸告到警告,循序漸進。但切記,媽媽不可以打孩子。
對於小朋友的教育,不僅是媽媽的責任,爸爸同樣要身體力行。專家常建議,男人對孩子要嚴格,甚至如果確實需要適當「打」孩子的時候,這個任務還得爸爸來做。
爸媽都要在家庭教育中起到一定作用,切不可由誰全部包攬。如果父母角色調換,母親過於嚴厲,而父親過於軟弱,可能影響孩子的正常性格發展。
3.親子輩分的誤區
孩子12周歲前,身為家長,不必跟孩子解釋你制定每條規矩的原因。讓孩子從小養成服從,規矩、規則是必要的。
4.適當進行獎懲
孩子犯錯,家長不小懲大誡,容易讓孩子覺得這個錯誤沒關系,再一次遇到同樣的錯誤,還可能再犯。所以,家長要有一定的威嚴,提前制定好懲罰措施。對於孩子的教育,獎懲要鮮明有理。但獎懲都要適可而止,否定過多和責備過多,很容易讓孩子逆反。
5.父母言行一致
教育孩子,家長口徑要一致,否則容易造成孩子混亂,不利於孩子養成良好品格。
6.杜絕專制主義
不獨斷地認為孩子成績不好是因為態度不好,應幫助他們的學業,找出原因,克服學習上的障礙。
㈨ 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有,過度保護,過分寵愛,揠苗助長,過分專制,生養分離,隔代教育,家長強權等。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長對其子女實施的教育。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指家長有意識地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和家庭生活實踐,對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響的社會活動。
家庭教育曾經是中國文化的優勢資源,孝文化、君子文化都是中國式家庭教育的正面結果。但在轉型期的當代中國,成年人的價值觀發生巨變,家庭教育的支柱正在崩塌。
家庭教育的目標應是在孩子進入社會接受集體教育之前保證孩子身心健康地發展,為接受幼兒園、學校的教育打好基礎。
㈩ 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該如何解決
我們的家庭情況存在著很多的問題,首先,第一個問題就是家長過於的幫助孩子去做一些事情,這樣的話也就會導致孩子越來越依賴自己的家長。而孩子也會變得目中無人,經常會因為家長的一些教育而跟生一些爭吵。還有一些家長平時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懂得使用一些方法,只會對孩子大喊大叫,這樣的話也是會導致孩子非常的難受,從而也會跟家長發生一些爭吵。
三、總結。
家庭教育需要家長跟孩子不斷的去進行摸索,也需要彼此一起去進行磨合,然後去找出一些問題出現的原因去進行解決,這樣的話也是可以讓彼此之間的關系變得更加的融洽。家庭教育方式確實是有一些困難,但大家如果是能夠以一顆平常的心態去面對著家庭教育的話,我們就會發現,並不是特別的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