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什麼說教育產生於社會生產勞動
1.
教育的勞動起源說
其主要觀點可以概括為:
第一,人類教育起源於勞動和勞動過程中所產生的需要。
第二,以製造和利用工具為標志的人類的勞動不同於動物的本能活動,前者是社會性的,因而教育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社會活動。
第三,教育產生於勞動是以人類語言意識的發展為條件的。
第四,教育從產生之日起其職能就是傳遞勞動過程中形成與積淀的社會生產和生活經驗。
第五,教育范疇是歷史性與階級性的統一,而不是如一些資產階級教育學者所說的是永恆不變的范疇。
2.
詳見:
http://www.365gaokao.com/html/zikao/ksfd/201001/30329.html
Ⅱ 中國最早的教育形態產生於哪個時期
1.夏代。根據歷史記載,中國早在四千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學校教育的形態,是舉行祭祀禮儀和教習射御、傳授書數的場所。
2.最早的私塾教育始於春秋時期,孔子向其弟子傳授知識。
3.最早的官辦學校始於西漢時期,當時蜀郡太守文翁創立了石室精舍,這所學校保留到了現在,現在位於成都市文翁路,名叫成都市石室中學。
Ⅲ 學校教育產生於( )教育階段。 A、古代 B、原始 C、近代 D、現代
學校教育產生於( 原始)教育階段。
學校的產生是在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程度,出現了社會分工和剩餘產品,文字發展比較成熟之後。通常認為,產生於奴隸社會初期,由非專門教育機構逐漸演變為培養人的主要場所。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學校教育得以逐步完善。學校按水平可分為初等學校、中等學校、高等學校,按性質可分為普通學校、職業學校和各種專門學校。
(3)教育產生於哪個擴展閱讀:
學校教育制度是我國教育制度的主要部分,是接受教育者的身心發展規律而系統實施的,具體包括學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四個階段。
學校教育是由專業人員承擔,在專門的機構,進行目的明確、組織嚴密、系統完善、計劃性強的以影響學生身心發展為直接目標的社會實踐活動。
學校教育制度具體規定著學校的性質、任務、入學條件、修業年限及彼此之間的關系。學制的建立為實施正規的學校教育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障。
Ⅳ 學校教育產生於什麼時期
學校教育通常認為,產生於奴隸社會初期,由非專門教育機構逐漸演變為培養人的主要場所。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學校教育得以逐步完善。學校按水平可分為初等學校、中等學校、高等學校,按性質可分為普通學校、職業學校和各種專門學校。
首先從社會結構中分化出來的學校教育,是與上層建築、意識形態相聯系的傳統人文學科教育,因此,最早誕生的學校是宮廷學校、職官學校、寺廟學校和文士學校。古埃及的這些學校極重視道德品質的培養,要求學生尊日神、忠國君、敬長官、孝雙親。
以造就文士為重要目標,即訓練繼起的統治者和他們御用的爪牙;同時教授書寫、詞令。中國奴隸制社會學校教育的主要內容是六藝:禮、樂、射、御、書、數。「禮」是別上下,分尊卑,維護世襲等級制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規范。
「樂」是祭祀天地鬼神祖先,頌揚帝王貴族,鼓舞軍心的音樂和舞蹈。「射」、「御」是射箭、駕車等作戰技術。「書」是語言文字的讀、寫以及文學歷史方面的知識。「數」是計算以及歷法天文等自然科學方面的知識。
奴隸制社會的學校教育是脫離生產勞動的,主要讓奴隸主子弟學習禮義等統治之術。
(4)教育產生於哪個擴展閱讀
學校教育的目的
1、學會認知 。
「認知」不僅是書本上的,課堂上的,包括學會認識,學習各種社會學習規范,掌握學習的工具、求知的手段。
2、學會做事 。
學會做事,將從傳統意義上的掌握某種狹窄的勞動技能,轉向注重培養勞動者的綜合能力。 主要不僅指獲取智力技能,而是指培養社會行為技能,包括處理人際關系、解決人際矛盾、管理人的群體等能力。
3、學會共同生活 。
學會共同生活,首先要了解自身、發現他人、尊重他人。學會共同生活,就是要學會關心、學會分享、學會合作。
4、學會生存 。
學會生存,超越了單純的道德、倫理意義上的「做人」,而包括了適合個人和社會需要的情感、精神、交際、親和、合作、審美、體能、想像、創造、獨立判斷、批評精神等方面相對全面而充分的發展。 促進學生持續、和諧發展。
Ⅳ 教育學基礎,教育現象最早出現於
萌芽於原始社會末期,產生於奴隸社會初期。
教育之所以最早出現在奴隸社會,主要是因為在奴隸社會有了剩餘產品,人們可以有時間總結經驗、傳授經驗。原始社會 不具備產生教育的條件。
就我國而言,夏代屬於奴隸社會初期,據古書記載,夏代有「序」、「校」,是當時的學校,說明學校教育已產生。
(5)教育產生於哪個擴展閱讀
教育形式通常有:
(1)學校教育,即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的教育活動和學校教育設施。
(2)社會教育,指社會文化教育機構進行的教育活動及教育設施。
(3)家庭教育,指家庭中長輩對年輕子女進行的教育活動及有關教育設施。
(4)自我教育,指人的自學活動和自學活動設施,以及自省、自修行為。
(5)自然形態的教育,指滲透在生產、生活過程中的口授心傳生產、生活經驗的現象。教育研究的目的在於透過教育現象揭示教育本質。
Ⅵ 教育起源於什麼
教育起源於勞動。
遠古社會教育的產生,與人們所處的自然生態環境直接相關。它直接發源於上古先民最切近的謀生方式之中,故其內容涉及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屍子君治篇》有一段關於原始氏族社會生活實況的記載:燧人氏之世,天下多水,故教民以漁;宓羲之世,天下多獸,故教以獵。
漁獵是人類最古老的謀生方式之一,在中國新石器文化遺址中,保留了這方面的大量痕跡。將傳說中的遠古教育與謀生技術的傳播與應用結合在一起,有助於說明遠古教育的特徵。同時,傳說中的遠古教育也反映了當時區域性氏族文化的主要特徵,以及氏族部落之間、氏族內部知識文化傳播交流的主要形式。
《呂氏春秋.召類》便稱舜征伐苗民,是為了移風易俗;禹攻伐曹、魏、屈驁、有扈等部落,是為了推行其政教,這種帶有濃厚美化色彩的說法,反映了原始氏族社會中教育所具有的廣泛含義和功能。
拓展資料
教育,教育者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對受教育者的心智發展進行教化培育,以現有的經驗、學識推敲於人,為其解釋各種現象、問題或行為,以增長能力經驗,其根本是以人的一種相對成熟或理性的思維來認知對待,讓事物得以接近其最根本的存在,人在其中,慢慢的對一種事物由感官觸摸而到以認知理解的狀態,並形成一種相對完善或理性的自我意識思維...
Ⅶ 我國教育形成獨立形態時期產生於哪個社會
教育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形成於19世紀末,英語國家的人們先後用「ecation」 和「pedagogy」命名教育學,代表著教育學成為一門獨立學科。
教育學獨立的標志主要有:
1、研究對象方面,教育問題成為一個專門的研究領域。
2、使用的概念和范疇方面,形成了專門反映教育本質和規律的教育概念、范疇以及概念和范疇的體系。
3、研究方法方面,有了「科學的」研究方法。
4、研究結果方面,出現了一些專門的、系統的教育學著作。
5、組織機構方面,出現了專門的教育研究機構。
6、標志的出現前後經歷了約兩百多年的時間。因此,教育學的獨立是一個歷史過程,而非在一個瞬間完成。
(7)教育產生於哪個擴展閱讀:
教育學研究對象
關於教育學的研究對象,有各種各樣的觀點,有人認為是「教育現象」,有人認為是「教育事實」,有人認為是「教育規律」,有人認為是上述三者中的兩項或三項,還有人籠統地認為是「教育」或「人」。這些觀點大多模糊不清,似是而非。
教育學的研究對象應是以「教育事實」為基礎,在教育價值觀引導下形成的「教育問題」,其目的在於探索和揭示教育活動的規律性聯系,以服務於教育實踐。
教育問題的提出標志著教育學的萌芽;教育問題的發展是推動教育學發展的內在動力,教育問題的轉換表明教育學研究傳統和範式的變革;對同一問題的不同回答就形成了不同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及其派別。教育學研究要有「問題意識」,防止「虛假問題」的出現,不斷地深化問題。
Ⅷ 學校教育產生於什麼教育階段
學校教育產生階段如下:
學校教育產生於古代社會教育階段,我國學校教育產生於奴隸社會初期。而古代社會主要包括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學校產生於奴隸社會初期,所以學校教育產生與古代社會教育階段。它是由非專門教育機構逐漸演變為培養人的主要場所。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學校教育得以逐步完善。
學校教育的作用:
學校教育是個人一生中所受教育最重要組成部分,個人在學校里接受計劃性的指導,系統地學習文化知識、社會規范、道德准則和價值觀念。
學校教育從某種意義上講,決定著個人社會化的水平和性質,是個體社會化的重要基地。知識經濟時代要求社會尊師重教,學校教育越來越受重視,在社會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Ⅸ 教育的起源
1 生物起源說
主要代表人物:法國哲學家、社會學家利托爾諾,英國教育學家沛西.能。
主要觀點:教育活動不僅存在於人類社會中,動物界也存在教育;人類社會教育的產生是一個生物學的過程,生物的沖動是教育的主要動力,人類社會的教育是對動物界的繼承、改善和發展。教育的產生完全來自於動物本能,是種族發展的本能需要。
2 心理起源學說
主要代表人物:美國著名教育家孟祿,教育心理起源說是在對教育生物起源說批判的基礎上產生的。
主要觀點:孟祿從心理學的角度去解釋教育起源問題,認為原始教育的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兒童對成人生活的無意識模仿。
3 勞動起源說(社會起源說)
主要代表人物:蘇聯的教育家米丁斯基、凱洛夫。勞動起源說是在直接批判生物起源說和心理起源說的基礎上,在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指導下形成的。
主要觀點:
第一,人類教育起源於勞動和勞動過程中產生的需要;
第二,教育是人類社會特有的一種社會活動;
第三,教育以人類語言和意識的發展為條件;第四,教育從產生之日起,其職能就是傳遞勞動過程中形成的生產和生活經驗。
(9)教育產生於哪個擴展閱讀:
教育過程開始於一個人的出生並持續終身,對人產生持久而深刻的變化。有些人甚至認為教育可以開始得更早,一些父母通過外部的言語和音樂來影響子宮里成長著的胎兒,進行胎教,希望給孩子以積極的健康的發展。
教育本質的多重審視
(1)內涵:所謂教育本質,就是指教育作為一種社會活動區別於其它社會活動的根本特徵,即「教育是什麼」的問題。它反映出教育活動固有的規定性也即其根本特徵。
(2)關於教育本質的四種觀點:上層建築說;生產力說;特殊范疇說;多重屬性說。
(3)人類的教育有社會性、目的性,這與動物的本能教育有本質區別。人類教育本質是有目的的培養人的社會活動。主要表現在以下三點。第一,教育是人類所特有的社會現象。第二,教育是有意識、有目的、自覺地對受教育者進行培養。第三,存在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響三種要素之間關系。
宏觀的教育的唯一特徵是「著眼於人的素質、能力」,這表明判別某個活動是不是教育不在其結果如何。現實中,不是所有的教育活動都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有的甚至會失敗。而有些活動,如研究活動、宣傳活動雖然可以影響人的素質、能力,卻並不是人們所公認的教育活動。
當人們持不同的立場著眼於人的素質、能力時,能從正反兩方面來對待人的素質、能力,正向的去開發、加強人的某些素質、能力,反向的則去削弱、抑制人的某些素質、能力。
人的素質、能力有先天和後天之分,先天的與其它動物一樣,是大自然長期進化造就的。後天的又分為兩種情況,其一為人們不經意間獲取的,或非刻意成就的;其二是人們刻意造就的,宏觀的教育就概括了所有刻意於人的素質、能力而進行的活動。
在教育學界,關於「教育」的定義多種多樣,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般來說,人們是從兩個不同的角度給「教育」下定義的,一個是社會的角度,另一個是個體的角度。
前蘇聯及我國一般是從社會的角度給「教育」下定義的,而英美國家的教育學家一般是從個體的角度給「教育」下定義的。從社會的角度來定義「教育」,可以把「教育」定義區分為不同的層次:
(1)廣義的,凡是增進人們的知識和技能,影響人們的思想品德的活動都是教育。「教育」看成是整個社會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分配著且承擔著一定的社會功能。
教育最本質性的理解,就是社會對人們思想的知識灌輸和行為指導;一,教育的對象是人;二,內容必須是良性的有意義的。從而使人民去改造社會。
(2)狹義的:指個體精神上的升華。這種定義方式強調社會因素對個體發展的影響。把從個體的角度來定義「教育」,往往把「教育」等同於個體的學習或發展過程。
(3)更狹義的,主要指學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據一定的社會或階級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響,把他們培養成一定社會或階級所需要的人的活動。這個主要指的中國校園的應試教育。
教育是在一定的社會背景下發生的促使個體的社會化和社會的個性化的實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