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三歲前的寶寶怎麼教育
擴展閱讀
神魔類的動漫有哪些 2024-11-19 03:15:45
國學經典帶什麼飾品好 2024-11-19 03:15:44
中國經典食譜都有哪些 2024-11-19 03:11:18

三歲前的寶寶怎麼教育

發布時間: 2022-04-20 19:02:23

① 3歲前寶寶要怎麼教育

管教孩子任性的六種方法
(一)任性的表現
孩子太隨心所欲了,想怎麼樣就怎麼樣,道理根本行不通。比如看到喜歡的東西就想買想要,否則就大哭大鬧。相信很多媽媽為此都傷透了腦筋。
(二)任性的心理分析
這種任性行為在一定條件下是父母對孩子過分寬容和嬌縱的結果。比如,父母總是在孩子哭聲的折磨下順從寶寶的心願;加上孩子的自製力差,情緒不穩定,易沖動,經常以執拗發泄不滿,更助長了任性行為。有的孩子不聽話,父母感到無奈,於是放任自流,久而久之導致任性的形成。
(三)管教的6種方法
轉移注意 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容易被新鮮的事物所吸引,所以要善於把孩子的注意力從他堅持的事物上轉移到其他新奇、有趣的物品或事情上。孩子的注意力一旦轉移後,會很快忘記剛才的要求和不愉快。
提示在先已掌握孩子的任性行為規律後,「用事先約法三章」的辦法來預防任性的發作。如只要帶孩子去商場,提前就跟他約好:「今天上街買衣服不是買玩具,答應就帶你去。」
當孩子由於要求沒有得到滿足而發脾氣或打滾耍賴時,家長要不予理睬,給他造成一個無人相助的環境,更不要和他討價還價。當無人理睬時,孩子自己會感到沒趣而作出讓步。事後再對孩子做簡單而認真的說明,說清不能做的原因,並用「相信你以後會聽話的」之類的話來鼓勵他。
適當懲罰也是一種極為有效的教育手段。如寶寶故意把東西扔到地上,家長可以對他的行為做出批評後,要求他將東西揀起來。如果孩子不服從,則可採取取消購買食物或玩具的承諾,或是「單獨隔離」的懲罰方式。這種懲罰性的措施,會使他確切地感到大人的教育態度十分堅決。這樣,寶寶那種「我獨占」,「我為主」,「服從我」的不良心理和任性行為,將隨著良好環境與教育的熏陶而消失。
三歲的寶寶如何教育注重表揚 在平時的生活中,一方面要規限孩子的不良習性,一方面更要關注孩子聽話、不任性的行為,對他的每一點進步都要給予積極的表揚、誇獎。這樣孩子就會懂得什麼是大人贊成和允許的,什麼是大人反對和制止的;就會知道專由自己的性子來就會受到懲罰,聽話乖巧、不亂發脾氣就會得到表揚和獎勵。
成人沒有以身作則
當孩子出現一些問題時,以往我們總是要問上一句「這孩子是怎麼了?」習慣從孩子身上找原因。其實,有許多問題的產生根源是父母。孩子的某些叛逆心理和行為,可能恰恰是 家庭教育弊端所致。
對孩子要求嚴格,卻對自己要求松的父母,孩子能心甘情願聽他們的話嗎?即使爸媽說的條條是理,孩子依然不肯服從,孩子愈大,這種現象愈明顯。比如,姍姍的爸爸就有這個問題,他不讓姍姍在看電視時吃東西,可是自己卻經常如此。姍姍有好幾次忍不住給爸爸提意見,結果逢他看的高興時,他就說下一次一定改;逢到他看的不高興時,他不但不聽,還發脾氣,擺出家長的架子壓人。起初,姍姍只是在這個問題上不服,漸漸地,這種不滿就擴散開來,爸爸說的話都不願意聽,姍姍的叛逆心理愈來愈嚴重。
1、以正確的方法關心和愛護子女
父母疼愛子女是可以理解的,但應以孩子的正常發展為目的來關心和愛護。對孩子的關愛,不應只局限於物質享受,而要注意孩子心態的變化,以正確的觀念教育孩子。父母應創造機會,讓孩子多與同伴交往,提高社交技能,從而養成良好的品格。父母也應當讓孩子去接觸社會,參與勞動,打破家庭封閉之門,讓孩子了解事情並不是他想的那麼簡單,從而 學會從多角度考慮問題。
2、轉移法
當孩子出現亂發脾氣行為時,應利用當時的周圍環境,設法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被一些新穎事物所吸引,使孩子放棄無理要求。
3、把握一切機會,對孩子進行教育
父母要經常對孩子說:人的很多願望是無法實現的,有的時候,我們必須學會控制自己的慾望。當孩子放棄了自己不合理的要求時,父母應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讓他的心理產生一種愉快感,促使他產生更多的積極行為。
4、獎懲矯正
當孩子固執亂發脾氣時,家長應立即指出他的錯誤,並對他的態度冷淡下來,不理睬他,直到孩子「軟」下來,再給他講道理。三歲的寶寶如何教育而當孩子有所進步,如同樣一件事,孩子在以前會亂發脾氣,現在不再亂發脾氣或亂發脾氣減輕了,家長要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希望孩子能堅持下去。長此以往,孩子正確的行為得到鞏固,錯誤的行為會逐漸消除。
總之,三歲的寶寶如何教育父母一定要記住的就是:不要讓孩子感到亂發脾氣的好處,更不要急急忙忙向孩子妥協。要讓孩子知道亂發脾氣的孩子不會讓大家喜歡,亂發脾氣更不會有所收獲。這樣,孩子在亂發脾氣達不到目的的過程中,學會自我控制,從而逐漸克服亂發脾氣的壞習慣。作為孩子的家長,疼愛孩子的心我想天下父母都是一樣的。只是我自己以為在她小的時候,讓她適當的受點磨難,對她將來的發展未必不是好事。生孩子並不難,難的就是要把他們教育成材,這是需要我們這個社會及家庭都要付出心血的,我希望所有為生存而奔波的家長們,也要抽出時間來關心自己孩子的教育。

② 三周歲的孩子該怎麼教育

指導意見: 你好,根據你說的情況是需要你給於加強教育引導的,不能強制的

③ 怎麼教育3歲的孩子老不聽話

我是一個幼兒園的教師,從我的角度來時,3歲的孩子已經是性格形成的階段了,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漸漸的接觸周圍陌生的人,對大人們的行為具有很強的好奇心,而且還喜歡模仿。所以針對這樣的情況,家長在教育的時候要注意方法: 1、以身作則。 家長一定要做好榜樣,不要對孩子的要求是一套,自己的行為是一套,因為你就是孩子接觸社會的鏡子,他是對著你的樣子來學習和模仿的。 2、是非分明 對就是對,錯就是錯,沒有中間的選擇,讓孩子養成明確的是非觀念,同時面對孩子的無理要求要堅決的拒絕。當然對於3歲的孩子你過於的嚴厲是不利於孩子健康成長的,因此你可以為孩子設立適當的要求,比如自己收拾玩具、自己吃飯等,等孩子有表現好的時候,你就要及時的獎勵,這就是有名的維果斯基「就近發展論」,不要讓孩子輕易的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有利於激發孩子的積極性。 3、多餘同伴接觸 孩子的世界是純潔的,同時也是難懂的,有時我們大人並不一定能走進孩子的世界中,因此多讓孩子與同齡人接觸,有助於他對社會的了解,同時最好是為自己的孩子找一個相對比他小和相對比他大的兩個同伴,讓他在交往的過程中學會向別人學習,以及照顧別人、謙讓別人。

④ 如何教育3歲以內的孩子

孩子三歲了,調皮和多動都是天性,這樣的孩子一般思維都很活躍,如何早期引導孩子很重要。要知道規矩都是要從小養成的,如果溺愛過渡,將會害了孩子。要知道父母不能陪孩子一輩子,不能夠包攬孩子的一切。孩子最終是要走上社會,要獨立做自己的事,那時就不會如意,不會按孩子的意願,想干什麼就干什麼。與其那時碰壁,不如從小培養孩子的各項能力,使孩子能健康成長。現在孩子三歲,早期教育已經開始了。這個階段要養成孩子好的習慣,要引導孩子對事物產生興趣,培養孩子對事物早期的一個認知。孩子的教育是個漫長的路,大方向可以從以下幾點:1。父母的言傳身教,他們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2。在原則性方面,決不能對孩子讓步,這沒有年齡段,從孩子出生開始。很多人對這點可能不理解,但很重要。每個孩子來這世上,都是一張白紙。第一次對他們來說,印象最深、影響也最大。這是的他們不知道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什麼是對、什麼不對。不要因為小,就不說他們,一旦習慣養成,我想,不說大家也明白結果。3。激發孩子的興趣,讓孩子多動手,即使失敗也要激勵孩子勇敢的再來。這樣可以拓寬孩子的思路,培養孩子的創新意識。2-3歲就可以進行這方面的訓練了。4。激發孩子的讀書興趣,范圍要廣。2-3歲時開始,從彩色兒童讀物開始,每天花1-2個小時(至少半小時以上),陪孩子讀。剛開始,孩子有可能不會集中精神,不用管他,你還要耐心講,慢慢的就會吸引孩子的注意力。5。有聲教育。孩子在玩的過程中,你把音樂打開(民族、通俗、輕音樂、流行樂等,不易太激烈,給孩子一個平和地環境)或音樂故事等,孩子在玩的過程中會潛意識的接收它們的。音樂教育,從胎教就可以開始,但不宜大聲,感覺像遠處飄來的就行。因為孩子的耳膜出生時,還沒有完全發育好。6。良好的作息時間。7。良好的飲食習慣,葷素合理搭配。8。適當的運動,根據孩子的年齡段,安排不同的內容。9。不宜太嬌慣孩子,注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10。要引導孩子誠實、友善,和小朋友一起要隨和、謙讓。有愛心,能幫助別人。這點很重要,很多家長做不到。 教育我想就是育人,既然育人,就是首先要教育孩子怎樣做人。也就是說德要好,這也回到了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的教育上了。要培養孩子與人正確地交往、尊重他人、懂得幫助他人、團體的一種協作精神。這樣才能是對社會、對家庭有用的人。

⑤ 寶寶在三歲前應該怎樣教育他

一、在3歲前,孩子需要的是一個穩定的建立依附關系的人,而不是培養適應能力。

每個母親,初為人母時,都是惴惴不安甚至是惶恐的。不僅僅是出於對這個小孩的愛,更出於對我們人類發展的不了解。自己的生命開始和另外一個生命捆綁在一起,還沒弄明白自己是怎麼回事,就要去對另一個生命負責,這是一種壓力。有些媽媽在這樣的黑暗中看到成長的那縷曙光,看到自己要去的那個方向。可也有媽媽開始退縮,開始放棄母親的權利和職責。

我見到很多讓老人主導或者阿姨帶孩子的媽媽,她們推諉的原因各色各樣。無非經濟、家庭矛盾、自身的身體等等原因。我尊重這些媽媽的選擇,也理解個中的不易。只是面對這些孩子時,我的心情會很難過。金子般重要的三年啊。佛家說因果,「凡人怕果,菩薩畏因」,等孩子到某一年齡的時候,你想改變那個果,是很難很難的,需要種下更多的善因,才能結出善果。

3歲前的孩子,從另一個世界來到這里,他對周圍的一切都是陌生的,包括自己的身體,他都不會使用。他先要綁定一個人作為他的鏡子,在這個鏡子里他看到這個世界看到自己。如果這個時候和孩子的綁定關系沒有做好,這個孩子長大為成人之後,也會在人際關系中去尋找被綁定的人。

通常,孩子會選擇媽媽作為那個對象。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媽媽會在孩子3歲前覺得失去了自我,被捆住手腳沒有自由的原因。但請你堅信,這個過程是孩子必須的,也是短暫的。好好享受這段時間,給夠了,孩子就能很好的與你分離。你和他一起,用愛用欣喜用無限的好奇相處,這種綁定將是你一生值得回憶的一段溫暖歲月。

二、在3歲前你所做的一切,無法立刻看到效果,他緩慢釋放在整個人生中。

有的人看了上一條或許要說:「沒那麼嚴重吧,我們家小區很多孩子都是老人24小時帶的保姆帶的,個個陽光燦爛身體健康。該走的時候走該跳的時候跳。3歲前又沒有記憶的,也不學東西,反正是長身體,沒關系的。」好吧,我無法用你肉眼可見的答案來說服你,作為專業老師的我們是可以憑氣場感覺來感受到那個孩子的狀態,可這又是很難言表的。

教育是先教做人,再教做事。可前者的時間長度遠遠要超過後者,在這個浮躁急功近利的時代,我們等不了,也不知道到底怎麼樣叫做人。於是我們轉向更容易看出來好壞的做事,教孩子學會一些技能,展現一些才華。我們的教育已經培養了太多技能專家,太多爭取榮譽的機器,卻少有人將自己的使命尋找到,用內在的力量去完成深入靈魂進入骨髓的使命。3歲前,6歲前,就是這樣一個無法迅速看到結果,卻極其重要的培養內在力量和彈性自我的時刻。那個主要撫養人的內心要有很堅定的理念和對教育的了解才能守得住。

三、在3歲前,孩子需要的是身體感官感受,而不是思考。

3歲前孩子是圖景化學習,應該將孩子的發展能量用於行動而非思維中。這一條規律,對於目前急躁的中國社會教育非常非常重要。

這個思維不是我們通常理解的學習知識,他是更廣義的,包括講大道理,講孩子沒有通過他自身體驗無法理解的那些抽象詞彙形成的大道理。

比如「這個東西裡面有添加劑,吃了會身體不好」,什麼是添加劑?如何不好法?這些都是孩子無法理解的,他聽到這個話後的第一反應是嘗一下。那該怎麼辦?成人用行動決定,這是家庭中的權威感,媽媽不買,孩子自然就吃不到。講大道理的教育、用暴力控制孩子的教育、怕麻煩而給孩子無限制自由的教育都是一樣的,是偷懶教育,是成人沒有辦法的一種能量宣洩。

我看到太多的孩子,在新事物面前失去嘗試的勇氣,嘴巴里說的都是一套套的道理「這樣危險的」「弄到水要著涼的」「寶寶好孩子不跳的」??面對此,我只能深深的嘆氣。在保證孩子不會受到大傷害的前提下,3歲前讓孩子自由的探索實在是太重要了。

四、在3歲前,孩子需要的是你可靠的愛,而不是過多的物質。

走在大街上,看到孩子們穿得越來越漂亮,手上的玩具也越來越新潮。可我耳朵里經常聽到的聲音還是「我家有這,你沒有吧」「我讓我媽媽買一個,哼」。人類的慾望是最容易膨脹和升起的,而且越快滿足越容易失去滿足感,靠外在物質的滿足沒有止境。

我們看到的情況是,孩子內在的愛得到的越充分越自然,他對外在物品的需求也就越少。媽媽送的禮物能彌補自己內心的愧疚,卻無法代替缺失的陪伴和母愛。恰恰相反的是,在物質上能夠控制住,用心生活,用心關愛孩子的家庭教育,最能滋養孩子的內在。減少物質的給予,增加精神的交流。

五、在3歲前,孩子是依靠自身強大的吸收和模仿能力來學習,我們無處遁形。

中國俗話說3歲前的孩子是沒有記憶力的,這也使得很多人覺得3歲前只要把孩子身體帶好就可以了,其他的孩子都不懂的。如果真是這樣,大自然的進化論就太可笑了,白白消耗三年的精華時光,作為高等動物的人類,難道真是這樣低能嗎?

實際上,這三年對於人類來說,上天賜予了最神奇的寶貝,就是超強的感覺器官,這使得我們具備了吸收能力和模仿能力。你是否發現,兩歲左右的孩子學習說話不是當時立刻學會的,而是每晚的自言自語和反復吸收模仿中學會的。同樣的,孩子對其他事物的理解和學習也是通過這樣的方式。

更為神奇的是,當你很想休息推開孩子的時候,孩子就更粘著你,似乎他讀懂了你想推開他的心思而不願離開。我時常建議全職媽媽們不要請阿姨,我們的身體越來越懶得動,這種無所事事的狀態會影響孩子也會使得孩子過於自我中心。如果媽媽們常常閑的沒事情做,孩子就會「媽媽!媽媽!」的呼喚你,以填補你內心的無聊。而當媽媽真的很忙碌,告訴孩子我在做什麼,你可以等一會兒也可以來和我一起做,孩子常常就會同意。這就是因為孩子強大的感覺器官能觸及到我們的內在,我們所成為的那個人,而不是我們所做的事情。

如果你不喜歡家裡帶孩子的那個人的某個方面,那就不要讓他帶你的孩子,因為孩子遲早也會具備這點。如果你不喜歡自己身上的某個特質,那就在接受自己的基礎上努力修行改進,否則孩子無法避免這樣的輪回。

六、在3歲前,孩子有成為一切可能的機會,你需要做的就是成長你自己。

所有的教育都將是自我教育,我們無法改變他人,除非他自己內在想改變,我們只能提供適度的幫助和耐心的等待。

但我們能決定的是我們自己,我們願意改變嗎?我們願意付出時間和精力嗎?我們自己的人生將要走向哪裡?

我們的成長就是孩子腳下的那一塊基石,孩子將墊著這塊石頭,看到更遠的地方。

⑥ 孩子三歲定性是真的嗎在三歲前家長該怎樣教育好小孩

孩子三歲定性這句話是有道理的,有研究顯示孩子三歲之前的生長發育會影響孩子的一生,父母應該根據孩子的性格教育孩子,及早給孩子立規矩也是一種教育方式。每個家庭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不一樣,有些父母認為孩子三歲以前就應該以玩為主,不需要進行特別的教育。有些家庭覺得孩子的教育應該從孩子未出生就開始,這就有了胎教、早教。我覺得孩子能夠早一些接受教育自然是更好,別看孩子還小,但是他們能聽懂大人的話,這時候教育也不完全沒有意義的。有句話說三歲看老,是說三歲之前孩子受到的教育會對孩子今後的成長造成影響,這是人們根據生活經歷總結出來的話,可信度還是比較高的。

三、給孩子立規矩,讓孩子明事理。

三歲之前應該給孩子立好規矩,讓孩子知道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是不能做的。孩子當時可能不明白這些規矩,但是時間長了會受到影響,而這些規矩也會影響孩子以後的生活,所以父母千萬不能大意了。

⑦ 三歲看大,三歲前的孩子該如何教育

三歲前的孩子都是模仿大人的,所以想教育好孩子,家長就要從自身出發,給孩子樹立榜樣。孩子看家長平時如何尊重和孝順老人,他也就慢慢學會了對待老人要禮貌尊重。孩子看到家長對待朋友和鄰居友善和藹,自然也學會了如何結交朋友,對待小朋友也會很友善真誠。

⑧ 寶寶三歲之前,父母應該如何培養

在我們的寶媽圈裡,總是流傳著這么一句話,這句話是說當孩子只有三歲的時候就能夠看出孩子長大以後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人,當孩子年齡長到七歲的時候,父母們就可以從孩子身上看到孩子老了以後會是過著什麼樣的人生。

其實這句話是非常有道理的,因為當孩子年齡到三歲的時候,他的大腦和基本的性格都有了一個定性,很大程度上孩子的性格會和長大以後非常相似。

孩子“三歲看大”,所以孩子三歲前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三歲是孩子的一個轉折期,所以在孩子三歲之前是教育孩子的一個黃金階段,因為當孩子處於這個階段時,父母們可以更好的塑造孩子的性格,也能夠更好的改正孩子的不良習慣。

父母們想要更好地培養孩子自信的心理,可以在孩子取得成就的時候,及時地對孩子進行鼓勵和表揚,無論孩子取得的進步是大是小,父母都一定要及時地對孩子進行表揚,因為當孩子受到父母的表揚時,他們就會覺得自己的行為受認可,那麼他們的自信心也能夠得到增長。

⑨ 三歲以前的寶寶怎麼教育

要想寶寶獲得比較好的教育,不能僅僅依靠寶寶上學後老師的教導,父母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寶寶年紀較小時。正確的早教對寶寶一生的成長和學習都有極大的好處,需要家長重視。那麼,3歲以前寶寶該怎麼教育?

1、智商教育

寶寶三歲的時候,智力和理解力都已經很不錯了,而寶寶獨立思考等各種思維能力的培養也很重要。可以和寶寶一起看故事,讓寶寶養成閱讀的好習慣,鼓勵寶寶自己編個小故事培養想像力。寶寶提問題時,盡量耐心回答,不要總是迴避。

2、情商教育

除了要增強寶寶的智力外,情商也很重要。要從小教育寶寶講究禮儀禮貌,尊重社會公德,當其做出不好行為時,不要過於嚴厲地指責,而要耐心地指出其不對的地方,以平等的態度和寶寶交流。

3、性格培養

寶寶的性格是會影響一生的,三歲寶寶已經有自己的個性特點,但通過適當的外界影響還是可以改變的。寶媽可讓寶寶多到外面玩耍,開闊眼界,讓寶寶膽大一些,多認識同齡朋友,養成樂於分享和合群的性格,還可多鼓勵寶寶和他人來往。

⑩ 3歲的孩子該如何教育

他才三歲呢,不要著急。只要是正常的孩子就可以了,不要提過多要求。 目前家長對早教普遍存在以下幾個誤區: 1、把早教簡單地理解為「孩子智力的培養」 王教授強調,這種想法是片面的。早期教育應注重孩子的全面發展,可以簡單地概括為「健康、聰慧、性格好」,而不是有些家長理解的僅僅為了智力發育好,人人誇孩子聰明,不參加早教班會讓孩子低人一等。 2、對孩子的學習能力評估不足 有些家長認為孩子太小不會學習,不給他們學習的機會。其實小孩學習的能力遠遠超過成年人,在孩子的眼中從來就沒有「難易」之分,覺得好奇就接受,感到厭煩他們就拒絕。 人腦潛能的開發主要依賴早期,兒童大腦發育在6歲時基本完成,其中0至3歲是關鍵期,因為此時是腦細胞發育最迅速的時期。腦結構的發育完成、腦功能的基本完善是在學齡前,尤其是3歲前。這個時期就是腦潛能儲存及早期挖掘的關鍵期。現在研究已經證明:4歲時孩子已發展出大約50%的學習能力,在8歲前會發展出另外的30%。在那短短幾年裡,大腦已經構建了主要的學習途徑,攝取了大量的信息,孩子已經具備極強地學習能力。 3、對於孩子的培養過早定向 現在好多家長喜歡四處報培訓班,孩子心理、生理能夠承受的范圍之內,就不存在負擔,但要注意方式方法。我們提倡的早教是讓孩子在「學中玩,玩中學」,早教其實就是引導孩子快樂的玩耍,這樣他們是樂意的,是不會產生負擔的,對學習有趣的知識也不會感到困難。 「生活式早教」是最好的早教方式 「生活式早教」就是倡導「在日常生活中促進兒童早期發展」。對於0-3歲孩子來說,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家裡,在家人的陪伴下度過,所以家庭環境的影響非常重要,也是開展早期教育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場所。家庭對孩子心理品質和行為發展的影響是早教中心及幼兒園、學校等其他環境無法比擬的,帶有「啟蒙性、長期性、情感性、感染性」等特點。 孩子自發地專注於玩水、玩沙、玩米、玩牙刷、翻馬桶蓋、爬上爬下、翻箱倒櫃、抓住扔掉,都是重要的學習過程,因此家長可以利用這些機會不失時機地幫助孩子成長。採取的融入生活、潛移默化的早教。在這些充滿「早教元素」的日常生活和游戲玩耍中,孩子的各項能力都將得到鍛煉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