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教育的本質屬性是什麼
擴展閱讀
結婚送同學什麼禮物好 2024-11-18 19:44:05
王氏教育怎麼樣17r 2024-11-18 19:33:48

教育的本質屬性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4-20 03:59:54

1. 教資考試教育的本質屬性是什麼

教育是一種有目的地培養人的社會活動,這是教育區別於其他事物現象的根本特性,是教育的質的規定性。
教育質的規定性的特點是:教育是人類所特有的一種有意識的社會活動;教育是有意識、有目的、自覺地傳遞社會經驗的活動;教育是以人的培養為直接目標的社會實踐活動;在教育這種培養人的活動中,存在著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響三種要素之間的矛盾活動。
正是由於教育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活動,所以在它的本質屬性之外,教育還具有社會屬性,共同構成了教育的屬性特徵。

2. 教育的本質屬性是什麼

教育的本質屬性:
從本質屬性來說,教育就是根據一定社會需要進行的培養人的活動,或者說是培養人的過程。一方面,從受教育者身心發展變化來看,教育是發展,是生長,是對生活、環境的適應,是經驗的積累與重新組合,是個體社會化的過程。另一方面,從教育者的角度來看,教育就是向下一代傳遞民族的傳統文化,培養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建設人才。教育活動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活動的統一,其中最根本的任務就是要促進受教育者身心的發展。

3. 教育的本質屬性三點是什麼

教育的本質屬性三點:

1、教育是人類所獨有的現象,類似於「猴媽媽教小猴子爬樹」、「鴨媽媽教小鴨游泳」這樣的動物界養育後代的現象都不是教育;

2、教育是有意識、有目的、自覺地對受教育者進行培養的過程,人類所有的本能活動,例如吮吸、眨眼等都不是教育;

3、教育活動有三個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響,其中教育影響指的是教育內容和教育手段。教育者是教育影響和受教育者之間的紐帶,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選擇和施加教育影響的對象,教育影響是教育者對受教育者作用的橋梁,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4. 教育的本質屬性是社會性還是育人性

育人性

教育的本質屬性是育人性。育人為本是教育的生命和靈魂,是教育的本質要求和價值訴求。「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是實施教育的主導思想。關心每個學生,促進每個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發展,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努力培養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

(4)教育的本質屬性是什麼擴展閱讀: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滿足每個人的個性需要和他們的期望。199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的《薩拉曼卡宣言》首次提出了全納教育的概念,就是為每個人提供一個有效的教育機會,同時符合每個學生或學習者不同的需求,也就是要讓每個人獲得他所需求的有效的學習機會。育人為本教育思想要求教育既要了解社會和文化的多樣性,也要了解到每個人、每個學生都有著不同的個性,使教育能夠滿足每一個學生的需求和他們的期望。

5. 教育的本質特性是什麼

教育本質的多重審視

(1)內涵:所謂教育本質,就是指教育作為一種社會活動區別於其它社會活動的根本特徵,即「教育是什麼」的問題。它反映出教育活動固有的規定性也即其根本特徵。

(2)關於教育本質的四種觀點:上層建築說;生產力說;特殊范疇說;多重屬性說。

(3)關於教育本質的第五種觀點「意識替代說」:

唐震認為,文化教育的本質也許可以概括為:用我們已經掌握了的關於我們的對象及對象關系的知識,教給新的個體以應付對象的方式方法。

它以一種意識改變另一種意識,以意識之間的碰撞、磨合、滲透及變革為目的,是一種意識覆蓋以至消除另一種意識的、令個體可能產生痛苦的過程。由於任何兩個個體所面臨的對象均有不同,從不同對象中得來的意識之間就具有差異性或沖突性,文化教育活動的受體也就具有一定的排斥性。

現實社會中,人們為了減弱受體的排斥心理,一是讓教育活動主要在長幼之間進行。年長者(或者先得知識者)一般居於教育者地位,年幼者(或者後得知識者)知識匱乏,象個白板,因而是被教育者。二是通過功利等方式加以誘導。

比如古代有「學而優則仕」,今天有「知識就是財富」等教育目標的召喚,使得教育活動能夠正常地開展下去。

關於意識替代,作家三盅則說:我們強迫孩子用死記硬背替代想像與創造,於是我們易中天多,而陳景潤少,甚至一萬個易中天里挑不出一個陳景潤。

文化教育通過改變個體的意識空間來改變個體的選擇指向。人類通過文化教育增大了個體的意識空間,從而找到了教給個體選擇對象的方式方法的捷徑。人類的文化成果通過教育者附著在個體的意識當中,塑造了新的個體,為個體關於未來的指向提供了透視器和顯微鏡。

(4)人類的教育有社會性、目的性,這與動物的本能教育有本質區別。人類教育本質是有目的的培養人的社會活動。主要表現在以下三點。

第一,教育是人類所特有的社會現象。

第二,教育是有意識、有目的、自覺地對受教育者進行培養。

第三,存在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響三種要素之間關系。

(5)教育的本質屬性是什麼擴展閱讀:

一、邏輯起點

教育的邏輯起點自然是人類社會的產生。從猿到人的轉變是由於生產勞動,猿在勞動中逐漸形成以大腦和手為核心的主體機制。大腦可以思維,手可以操作,這就使人區別於一般動物而變成「高級動物。」

有了主體機制才有可能成為具有實踐認知能力的主體人,人類才能把自己提升為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的主體,從而把客觀世界變成人類改造和認識的客體。而要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是需要有主體能力才可以的。人類社會是人類在社會實踐中創造出來的自身存在形式。

二、功能

教育功能,即指教育活動的功效和職能,就是「教育干什麼」的問題。教育的功能大致可分為:個體發展功能與社會發展功能。教育的個體發展功能故可分為教育的個體社會化功能與個體個性化功能兩方面。

社會活動的領域主要包括經濟、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因而教育的社會發展功能又可分為教育的經濟功能、政治功能和文化功能。

教育的主要功能是:

(1)教育的最首要功能是促進個體發展,包括個體的社會化和個性化;

(2)教育的最基礎功能是影響社會人才體系的變化以及經濟發展。現代社會重教育的經濟功能主要包括:為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提供良好的背景;提高受教育者的潛在勞動能力;形成適應現代經濟生活的觀念態度和行為方式;

(3)教育的社會功能是為國家的發展培養人才,服務於國家的政治、經濟發展。

(4)教育的最深遠功能是影響文化發展,教育不僅要傳遞文化,還要滿足文化本身延續和更新的要求。

6. 教育的本質屬性有什麼

教育的本質屬性,就是指教育區別於其他事物最本質的特徵,或者說只有教育才有的而其他事物都沒有的特點,即:教育是有目的地培養人的社會活動。這句話我們從三點來進行理解,首先,教育是培養人的。也就是說教育是人類所獨有的社會現象,動物界不存在教育現象。比如鴨子媽媽教小鴨子游泳那是一種動物界的本能而不是教育。其次,教育是一種有目的的活動,而無目的的、無意識的或本能的都不是教育,比如,一次偶然的機會,將放大鏡放在太陽光線下點燃了放大鏡下的紙,受教育者學會了凸透鏡匯聚光線的物理知識,受到了教育,這就不是教育活動,因為不是有目的的對受教育者進行培養的過程,而是無目的的活動。最後,教育還是一種社會活動,也就是由構成社會關系的人與人所進行的活動才是社會活動,比如狼孩在狼的「教育」下,學會了捕食,這種「教育」就不是教育,因為是狼和人之間的關系不構成社會關系,動物界沒有教育活動,再者這不是人和人之間的社會活動。通過解釋我們就深刻地理解了教育的本質,在進行判斷時就能夠明確辨別什麼是教育什麼不是教育了。

7. 初中教師資格證教育的本質屬性是什麼

教育的本質屬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培養人的社會活動,這是教育的本質屬性,是教育區別於其他事物的根本特徵。
我們還可以根據教育的含義以及教育三大要素,教育的本質屬性等去理解和做題,經常會出一個案例,然後讓考生判斷是不是屬於教育,這就需要理解了,比如常考的問題有:小貓咪跟著媽媽學習梳理毛發,這屬於教育嗎?選擇時一定選擇不是,因為教育是人類社會所獨有的一種社會現象。也就是說,動物界的一些學習活動並不屬於教育的范圍之內。再就是教育具有目的性和意識性,教育是人類有目的、有意識、自覺地對受教育者進行培養的活動。這一點強調的是教育活動具有目的性和意識性,所以不等同於本能活動。教育活動涉及到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教育影響3個方面的因素。所以學生自己去自學等類似的案例並不屬於教育,因為學生自學只有受教育者這一個方面的要素。

8. 教育的本質屬性

教育的本質屬性是:有目的地培養人的社會活動,這是教育的本質屬性,是教育區別於其他事物的根本特徵。也就是說教育活動是有目的地,所以表明其特點之一:意識性;教育活動時社會活動,表明其第二個特點,意識性。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教育是人類獨有的社會現象。也就說教育活動只存在於人類活動中,動物界是不存在教育活動的。比如,鴨媽媽教小鴨子學游泳;老鷹教小鷹學飛都不屬於教育活動。

第二,教育是人類有目的、有意識、自覺地對受教育者進行培養的活動。這一點強調的是教育活動具有意識性,所以不等同於本能活動。例如:初生嬰兒學吸奶;初生嬰兒會游泳,這些都屬於人類的本能反應,屬於不能算作教育活動。

第三,教育活動存在著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教育影響三者之間的相互作用。所以說學生自學不屬於教育活動,因為自學中不存在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相互影響。

拓展資料:

教育當以最客觀、最公正的意識思維教化於人,如此,人的思維才不至於過於偏差,並因思維的豐富而逐漸成熟、理性,並由此,走向最理性的自我和擁有最正確的思維認知,這就是教育的根本所在。

9. 教育的本質屬性是什麼

(1)教育是人類所特有的一種有意識的社會活動,是個體在社會的生存需要。
(2)教育是有意識的、有目的、自覺地傳遞社會經驗的活動。
(3)教育是以人的培養為直接目標的社會實踐活動。
(4)在教育這種培養人的活動中,存在著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響三種要素之間的矛盾。

10. 教育的屬性是什麼

教育的屬性
(一)教育的本質屬性 教育的本質屬性是有目的的培養人的社會活動。對教育的本質屬性可以從以下三方面來理解。第一,教育是把自然人轉化為社會人的過程。這表明教育是人類所獨有的社會現象。動物哺育下一代,但動物一直以生物實體的形式存在。第二,教育培養人是有意識、有目的、自覺地進行的。這表明教育與其他社會現象的本質區別,其他社會現象也對人的發展有影響,如社會生產對人的發展也影響很大,但不是自覺地、有目的地影響人的發展。第三,在教育這種培養人的活動中,存在著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教育內容(反映和體現著社會要求)三種要素之間的矛盾運動。 (二)教育的社會屬性 1.教育的永恆性 教育是人類所特有的社會現象,它是一個永恆的范疇。只要人類社會存在,就存在著教育。 教育具有永恆性的原因源於教育具有兩大社會功能:一是使新生一代適應現存的生產力,作為生產斗爭的工具;二是使新生一代適應現存的生產關系,在階級社會作為階級斗爭的工具。 社會的存在和延續離不開教育。教育在任何社會都要承擔傳授生產知識、技能和經驗的任務,使年輕一代適應現存生產力的需要;同時,也要承擔傳授社會的思想意識、風俗習慣和行為規范的任務,使年輕一代適應現存生產關系的需要。正是因為教育具有這兩大社會職能,所以教育具有永恆性。 2.教育的歷史性 教育又是一種歷史現象,在不同的社會或同一社會不同的歷史時期,教育的性質、目的、內容等都各不相同,因此,教育具有歷史性。如我國目前的教育在教育思想、教育內容、教育模式等很多方面與解放初期的教育就有很大的不同,這就是教育具有歷史性的反映。 在階級社會,教育必須反映統治階級的利益、願望和要求,表現出鮮明的階級性。階級性是教育的歷史性在階級社會中的必然反映。在階級社會中,學校教育的控制權屬於一定的統治階級,統治階級為了使教育為自己的統治服務,必須把自己的利益、願望、要求反映到教育上。當社會政治經濟發生了變化或者新的統治階級代替了舊的統治階級,教育也要進行相應的變化。如當社會主義社會取代資本主義社會時,就要求教育也進行改革,以社會主義的教育代替資本主義的教育。 3.教育的相對獨立性 教育要受一定社會的政治經濟的制約,但是教育作為培養人的社會活動,又具有自己的相對獨立性。這種相對獨立性具體表現在以下三方面: (1)教育具有自身的繼承關系。教育不能脫離社會物質條件而憑空產生。任何一種教育,從其思想、制度、內容、方法等方面來看,盡管受當時的政治經濟制度和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制約,但同時又是從以往教育發展而來的,都與以往教育有著淵源關系,即教育具有自身的繼承關系。教育自身的繼承關系,也稱教育的繼承性。正因為教育具有這種繼承性,在同樣的政治經濟制度和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國.家,會有不同特色的教育;不同民族的教育會表現出不同的傳統和特點。 (2)教育要受其他社會意識形態的影響。教育雖然受政治經濟制度與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制約,但同時又和上層建築中其他意識形態發生密切的聯系,受這些意識形態的影響。意識形態主要表現為政治思想、道德觀念、哲學思想、宗教、文學、藝術、法律等。一般說來,意識形態對教育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表現在教育觀點上;二是反映在教育內容上。正是由於教育受意識形態的影響,所以在同一時代,當存在不同的意識形態特別是不同的哲學思想時,也會出現不同的教育觀點。如孟子和苟子處於同一時代,孟子是性善論者,苟子是性惡論者,因此,他育觀點也有很大的不同,孟子認為教育的作用在於保持人所固有的善性,苟子認為教育的作用於用人為的力量去糾正人的惡性。 由於教育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傳遞社會意識,使年輕一代掌握社會所倡導的社會意識形態,所以在教育內容設置上會選擇社會所倡導的社會意識形態。當社會意識形態發生變化時,也會引起教育內容的變化。再者,社會政治經濟制度的變化,往往首先影響到其他社會意識形態,然後才引起教育觀點和內容的變化。可見,政治經濟對教育的影響,常常要以其他意識形態為中間環節來實現,這也是教育具有相對獨立性的體現。 (3)教育與社會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教育雖然受一定的政治經濟的制約,但是與政治經濟的發展是不平衡的。這種不平衡主要表現為兩方面:一種情況是教育落後於一定的政治經濟發展水平,即當社會政治經濟發生了改變,某些教育思想、內容、方法還能存在相當長的時間,這時教育對新的政治經濟起著阻礙作用。如目前我國正在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樹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教育思想、內容等,可是一些地方還存在著與計劃經濟體制相適應的一些教育思想、內容等,它們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起著阻礙作用,必須進行改革。另一種情況是教育超前於一定的政治經濟發展水平,這時教育對新的政治經濟起著催生作用。即在舊的社會政治經濟制度未被推翻前,在一定的條件下也可以產生新的教育思想,對新社會起著催生作用。如在資本主義社會條件下產生了馬克思主義的教育思想,馬克思主義教育思想的出現使無產階級把教育領域的斗爭看作是推翻資產階級統治斗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而推動無產階級解放事業的發展。 教育具有相對獨立性,這種相對獨立性主要表現在以上三個方面。我們在分析研究教育問題時,不能單就政治經濟制度與生產力發展水平來考察,在教育工作中照搬政治上經濟上的一些做法或以政治經濟取代教育,漠視教育自身的規律,不考慮教育的相對獨立性。但是我們也必須明確,教育的獨立性只是相對的,不能將教育的獨立性絕對化。因為,教育畢竟要受一定社會的政治經濟制度和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制約,離開一定社會政治經濟制度和生產力發展水平,把教育的相對獨立性誇大到絕對的程度,就會使教育不能發揮它應有的職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