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讓孩子更好地與人相處,家長應當如何教育
美好的世界是很多人的嚮往。然而我們生活的世界仍然處於不斷的戰爭之中。因為不是所有人都認同正確的社會交往原則,或者不願意按照正確的社會交往原則生活,所以固執地認為只有通過暴力或者戰爭才能獲得更多的資源。這個世界是在各種價值觀的沖突下運作的,可能永遠不會消失。孩子的價值觀是父母價值觀的延續,父母是通過自己的言行把自己正確的價值觀傳遞給孩子。
讓孩子們學好真誠待人。讓孩子以感恩之心應對周邊的一切。和他人相處,用溫暖的心感激他人,親切看待好朋友。同學必須協助的情況下大力支持。同學做錯事時,要親切明確提出,而不是常常強調他人的缺陷說他人的說閑話。同學獲得優異成績時,要真心實意誇贊同學,謙虛向同學學習培訓。怎樣才能讓孩子們友善地和他人共處?要教孩子們學習培訓這五分父母要讓孩子搞清楚,和他人共處不僅是可以獲得的。
2. 家長怎樣教導孩子與同學相處
1、多引導孩子尊重他人,多發現別人的優點並真誠地贊美
相互尊重是交往的前提,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習慣和處事方式,引導孩子不要因為某人的某方面自己不喜歡就苛求別人,要學會諒解他人,尊重他人。要讓孩子認識到,性格無好壞對錯,要多引導孩子看到別人的優點、多去寬容和理解自己眼中所謂缺點,並且讓孩子多去真誠地贊賞別人,多對同學說些你真棒、真好、真不錯、棒極了、你可以的等表示認可、鼓勵和接納的話語,並把自己認為的好在哪裡大膽地表述出來,讓相處的人覺得自己是被認可和接納的,自然就會樂意繼續與你交往。
2.引導孩子多寬容別人,遇事多換位思考
寬容是一項美德,是構建和諧的催化劑,一個寬容大度的人才會有更多的朋友,所以要教育孩子不為小事斤斤計較,寬容別人就是善待自己,在寬容別人的同時自己也獲得了內心的解放,自己的世界才會變得更寬廣。
當然孩子交往中,難免會有沖突和不如意,這時候我們首先要接納孩子的情緒並幫助孩子疏導釋放,同時要讓孩子知道任何事情都是立體多面的,站在自己的角度是這樣,那如果自己處於另一個位置,事情會是什麼樣子?換個角度,事情又是什麼樣子?對問題有更全面的認知和感受後,孩子會更容易理解別人,從而寬容他人。
另外還要讓孩子知道,「條條大路通羅馬」,遇事多冷靜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多種,除了暴力惡語還可以坐下來冷靜溝通,溝通是化解矛盾的最好的方式,多溝通才能更好的彼此了解,消除誤會,增強彼此的理解和信任。
同時對於別人的理解和寬容要心存感激,一個懂得感恩的人才能內心知足快樂,一個在交往中時刻感受到快樂的人會越來越樂於交往。
具體遇到沖突的時候怎麼處理呢?做到 專注傾聽、理解接納、分析解決 便可。
3.多引導孩子要善良真誠,主動熱情
在與同學的交往中要引導孩子不要以自我為中心,要多為他人著想,真誠對待每一個同學,始終保有一顆善良真誠的心,才能更好地建立起同學之間的信任,當同學覺得你是一個值得信賴的人,在你這里可以獲得安全感,同學之間的交往才可以更深入。
另外就是主動熱情,多主動的和同學交流,待人熱情,多使用禮貌用語,引導孩子大膽地表達自己想法感受,讓對方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這份熱情,會讓人感到很溫暖。在日常生活中,多鼓勵孩子見到朋友要主動禮貌打招呼,經常使用禮貌用語,像你好、謝謝、對不起等要常掛嘴邊。
3. 想要幫助孩子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父母該如何去教育
有些孩子從小就被父母和親戚寵壞了。隨著時間的推移,被關心和愛所包圍使他們成為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人。他們自私地對待別人,對別人漠不關心,但他們對自己很感性,認為自己應該被視為理所當然。很難有好的人際關系。孩子往往缺乏安全感,每天在家經常被父母責罵和批評,所以情緒敏感,害怕和別人接觸。如果一個孩子善良,從不為自己著想,願意滿足別人的任何要求來獲得友誼,那也是一種不正確的人際交往,不被別人尊重,很容易被其他孩子欺負,無法獲得真正的友誼。不要忽視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良好的人際交往對你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有很大的幫助。如果你想讓孩子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就應該給孩子更多與同齡人接觸和交流的機會。
4. 應該如何教育孩子與他人交往呢
我以一個反例來舉例,最近我聽家中大人說我們家裡的一個小孩子,和其他的孩子玩的時候總喜歡命令別人。在別人和她玩得起時候她要做領導。她的母親和她打電話的時候她說其他小朋友覺得她很煩。她覺得自己沒有朋友。
知道的時候,我感覺她像極了我小的時候,不懂得收斂自己,強迫姐姐他們陪我玩,反而讓姐姐到現在都覺得我很煩。我也想如果她像我現在一樣知道了這么多,就好了,不要做事如此極端,得不到的就哭,強迫其他人給自己他人的東西。
而要孩子改正這些壞毛病,需要孩子的父母強制去改正她。強制不等於命令。孩子們都喜歡聽故事,你給孩子講故事的時候,把她最近發生的這些事穿插進去。
比如故事書講大家一起玩耍的故事,你就問她說你是不是總是喜歡叫小孩子聽你的?她點頭,你就說你看看這個小朋友是怎麼做的?你這么喜歡聽故事,你也應該向這個小朋友學習,因為他和大家一起玩,所以大家都喜歡他。但是你總是命令其他的小朋友,所以小朋友都不喜歡和你玩。
小孩子要從細節去告訴他們,他們應該怎麼做,在他和其它小朋友不能好好相處的時候,問問他是怎麼回事。和他一起分析問題,他才能改正過來,長大才知道怎麼和人相處。
他說不清楚的,在去接他的時候,問問其他和他腦別扭的小朋友『你是xx小朋友嗎?我家xx他最近超級不開心,因為他發現自己喜歡的朋友和他鬧別扭了,阿姨想問問事情的過程,真的是他說的那樣嗎?xx小朋友可不可以給阿姨講講具體得經過呢?』之類的。或者直接問問他父母。
5. 如何教育孩子與他人和諧相處
孩子與別人和諧相處是一門很大的學問,要跟孩子講和別人有禮貌,尊重別人,如果別人對你不好的話,一定要和他講道理,不要發脾氣
6. 如何培養孩子與人交往
要培養孩子與人交往的能力,我們為人父母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對孩子進行耐心細致的引導:1、 培養孩子積極主動的交往態度。交往態度直接影響兒童交往能力的發展,要給予孩子一個充滿愛的溫暖家庭,父母孩子經常一塊游戲,娛樂,在這種家庭中生活的孩子從小就會有一種喜歡與人交往的態度,而孩子在外遇到挫折和苦惱,也會因有這樣的家庭溫暖而很快癒合。另外,很重要的是從小為孩子創設交往機會,多請小朋友到家裡作客,帶孩子探親訪友,擴大接觸面,讓孩子有機會和各色人交往,叢中體驗交往的樂趣。2、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 要交往,就要靠有效的語言溝通。兒童3-6歲及8-9歲是語言發展重要時期,父母要多注意培養孩子良好的語言理解能力和出色的語言表達能力。要讓孩子多聽故事,還要多講故事,多編故事,有意訓練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另外,要多讓孩子接觸大自然大社會,為孩子語言表達提供豐富的內容。3、引導孩子掌握交往技巧和交往規則。在交往中,懂得禮貌,會合作、分享。守規則的孩子往往受同伴歡迎,父母應教育孩子多考慮小夥伴的建議和意見,觀點不一致時,要互相商量,游戲時要遵守規劃,輸了不要賴,想和別人一塊玩時,要有禮貌地提出要求:我也一起玩好嗎?咱倆交換玩具行嗎?4、教育孩子以誠待人,寬以待人。 與人交友必須真心誠意,否則不能長期維持友誼。對朋友缺點採取較為寬容的態度,懂得「金無赤足,人無完人」,關鍵是「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才能友好相處。 ●教育孩子懂得積極傾聽 父母要教育孩子尊重小夥伴,別人講話或提建議時,要集中精神聽,理解別人的意思,不隨便插嘴打斷別人,遇事應由大家一起來商量解決。 ●教育孩子積極發表自己意見 對於不善發表意見的孩子,家長可以先分析原因,有的可能是害羞,有的可能是缺乏主見,然後有針對性地訓練孩子,先在家中親人面前多談,然後在幾個好朋友面前發表意見,最後能在大庭廣眾面前大方說出自己想法。 ●讓孩子理解合作力量大的道理 家長要讓孩子認識到許多事需要大家一起幹才能成功,才會更有意義。例如,各人霸佔一小堆積木砌不出什麼好看的造型,而大家合作,讓積木充分利用,就能共同砌出各種好看新奇的造型。 ●讓孩子學會悅納別人 所謂悅納別人。是指自己從內心深外真正願意接受別人。從實質上講,合作是雙方長處的珠聯壁合,也是雙方短處的相互遏制,只有欣賞對方的長處,合作才會有真正的動力和基礎。
7. 讓孩子更好地與人相處,家長應該如何教育
美好的世界是很多人的嚮往。然而我們生活的世界仍然處於不斷的戰爭之中。因為不是所有人都認同正確的社會交往原則,或者不願意按照正確的社會交往原則生活,所以固執地認為只有通過暴力或者戰爭才能獲得更多的資源。這個世界是在各種價值觀的沖突下運作的,可能永遠不會消失。孩子的價值觀是父母價值觀的延續,父母是通過自己的言行把自己正確的價值觀傳遞給孩子。
通過大人之間的交流或者幫助孩子之間的交流來解決問題,比讓孩子互相打架更重要。攻擊他人的孩子的父母需要知道如何規范孩子的行為。老大在美國上幼兒園的時候,幼兒園里有一個很重要的給家長的注意事項:如果孩子有攻擊性,家長要配合學校進行規范;如果孩子的攻擊行為不能得到控制,學校有權命令他退學。這條規則的深層含義是,好鬥的人不能被這個社會接受。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如果你遇到一個太有攻擊性的孩子,而他的父母又無法調節,你可以採取不與他互動的態度。這樣,你實際上是在教一個孩子,要想與人互動,就要遵循正確的與人互動的原則。當我們在討論與人交往的正確原則時,我不得不提到正確的定義,因為對於價值觀不同的人來說,與人交往的正確原則可能代表著兩種完全不同的行為。我覺得禮讓和分享是正確的,可能有人會覺得競爭欺負弱者是正確的。
8. 如何教育孩子與人相處
首先以身作則,孩子其實開始就是一張白紙,寫寫畫畫的都是父母的一切行動讓孩子看到的縮影。然後就是要賞罰有度,該誇時就誇,該糾正時不含糊,不過注意態度,不要用對待大人的態度去對孩子。孩子不懂事你不可能也不懂事。千萬不要溺愛,否則會讓孩子越來越肆無忌憚,到最後連他自己也控制不了自己
9. 如何教育孩子人際交往
一、引導孩子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
集體生活是幼兒向社會化道路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是幼兒心理發展的必需。而幼兒之間的互相作用對其社會化發展在某種意義上講,更勝於幼兒與成人之間的交往。在同伴交往中,一方面幼兒發出社交行為,如微笑、請求、表示邀請等,從而嘗試、練習自己已學會的社交技能和策略,並根據對方的反應做相應的調整,使之不斷熟練、鞏固、積極、恰當;另一方面,幼兒在交往中通過觀察對方的社交行為而學習、嘗試,對自己而言是新的社交手段,從而豐富自身的社交行為。可見,同伴交往更能鍛煉幼兒的社會適應性及人際交往能力。因此,家長要創建更多孩子與同伴交往的環境,為孩子提供充分交往的機會,以利於孩子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
二、為孩子樹立人際交往的好榜樣
家庭中最有影響力和權威性的教育,是以家長的品質、修養、能力、習慣和作風等為要素,形成的家庭環境;家長是孩子心目中的「模特兒」和描繪心理藍圖的樣本。因此,由家長良好的文化素質和品質等形成的環境氛圍,對孩子的影響和感染是一種無聲教育,是任何一種顯性教育所不及的。吳歡(我國著名作家吳祖光的孫子)寫得一手好字,別人問他:「從來沒見你練過字,怎麼還寫得如此好?」吳歡說:「我從小就在爺爺的書桌上爬,至少我也是從那兒爬過來的。」耳濡目染,潛移默化,這就是家人對幼兒的影響。 所以家長要以身作責,家長怎麼做,幼兒就會怎麼學。基於這一點,家長要為幼兒樹立喜歡、善於與人交往的榜樣,教幼兒社會交往的技巧,讓他們多親近大自然,多與各種背景不同的人接觸,擴大視野,促進良好性格的形成,引導他們逐漸成為受夥伴尊敬,受長輩喜愛的人。
10. 讓孩子更好地與人相處,父母應該怎麼教育
剛剛開完孩子的家長會,恰巧班主任重點講了孩子們之間如何友好相處的問題,她送給孩子們兩句話:做能讓人喜歡的人。做不讓人討厭的人。起因是班上有個女同學不受全班同學待見,常常會遭到同學們的惡作劇。這孩子自身確實存在一些不討人喜歡的問題,比如愛撒謊,比如嬌氣。但能讓全班同學都不喜歡,不單是她自身問題,還因為一些孩子不能夠堅持自我,他可能對這個女孩子談不上討厭,但大部分同學都討厭這個女孩子,自己如果不和大家一樣討厭她,就難免會被同學孤立甚至嘲笑,於是也加入其中。
最後,讓自己始終保持積極上進,如果自己不能成為受歡迎的人,那也要讓自己不成為被討厭的人不打架,不吵架的確是正確的,但是這並不是說別人就可以任意的欺負,自己的立場與底線依舊需要堅守!沒有一個人會想和唯唯諾諾的人做朋友,也沒有人會真心與欺凌他人為樂的人做朋友。夥伴在於質量而不在數量。好的夥伴,一生受用。差的朋友,禍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