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國基本教育政策是什麼
我國基本教育政策:教育法、教師法、義務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職業教育法、語言文字法、未成年人保護法、還有好多條例,不過我們考的主要是教育法、義務教育法、教師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是國家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制度的根本大法。國家統一實施的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教育,是國家必須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業。實施義務教育,不收學費、雜費。國家建立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保證義務教育制度實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是為了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保證義務教育的實施,提高全民族素質,根據憲法和教育法而制定的法律。
(1)教育政策有哪些擴展閱讀
教育政策的不均衡現象主要是由於政策「缺席」和政策「無能」而造成的。
教育政策「缺席」指,在特定時空下需要教育政策來進行管理的事務或活動沒有相應的政策來規范和引導。我們的教育政策往往都是應付式的,常常是等教育問題發展到一定程度以後才考慮政策制定。
一方面,問題從潛隱到顯現、從輕微到嚴重需要經歷一個過程,另一方面,即使政策制定後,從頒布到實行、從實行到起效也存在時滯問題。這個從無到有、從存在到有效的過程中,政策都是「缺席」的。
需要指出的是,教育政策的不均衡現象不僅僅表現為教育政策的供給不足。有的時候,政策過多、過剩也是一個問題,同樣會擾亂或限制教育實踐的良性發展。
教育政策「無能」指,當前的教育政策不能獲得預想的效果,對實踐起不到規范和管理的作用。教育政策「無能」主要包括兩層含義:
一、指由於問題的特殊性、政府能力、政策方案、政策工具、目標群體的接受程度等原因,教育政策有其自身的能力限度。
二、指教育政策制定和實施過程中存在著主觀犯錯的傾向,這種犯錯傾嚮往往是因為人們或過於信奉理性、或過於感情用事、或急於辦成某事、或追求某種特殊利益而不能從現實出發來考慮問題。
B. 教育政策有哪些
題已引起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為切實解決這一問題,教育部將發文,要求學校切實減輕中小學生的課業負擔,特別對小學生的課業負擔,將做一些硬性規定。
2、我國高考改革正在穩步進行,2000年教育部擬在廣東省高教3+X試點的基礎上,在江蘇、上海等部分省(市)進行3+X試點。「二次考試」建議尚無定論。
3、 根據全教會精神和《面向21世紀中國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教育部已決定在全國范圍啟動「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工程」。繼續教育工程將以提高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和水平為重點,面向全體教師,突出骨幹,全面推進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開創繼續教育新局面。 《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工程方案》已於今年8月在上海召開的「全國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和校長培訓工作會議」上向代表們徵求意見。
4、為提高中小學校長隊伍的整體素質,以適應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推進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需要,教育部將出台《中小學校長培訓規定》和《中小學校長任職資格和崗位規范》。這兩個文件徵求意見稿已在今年8月在上海召開的有關會議上交代表們討論。
5、 最近,教育部在總結教育督導與評估工作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制定了《關於加強教育督導與評估工作意見》。這個文件對進一步加強教育督導與評估的重要性。教育督導與評估工作的性質、督導工作的職責、教育督導與評估制度建設以及為何加強和改善督導與評估工作的領導、充分發揮督導的作用等方面提出了指導性意見。
C. 兩會在教育上有哪些新政策
法律分析:建議取消1至3年級家庭作業;調整小學入學年齡劃分節點;延長幼兒園、小學放學時間至晚6點;取消英語在中小學的主科地位;體育成高考第四主科;明令禁止學校張貼高考喜報,改革教育評價;建議禁止在職中小學老師有償補課;鼓勵大中小學定期開設學農類實踐課程;建議將生命教育納入學校基本課程體系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第十七條 國家實行學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學校教育制度。國家建立科學的學制系統。學制系統內的學校和其他教育機構的設置、教育形式、修業年限、招生對象、培養目標等,由國務院或者由國務院授權教育行政部門規定。
D. 2021年教育新政策
2021年教育新政策如下:
1、實施義務教育的公辦校不得舉辦民辦校;
2、義務教育學校課後服務「5+2」實現全覆蓋;學校要廣泛深入宣傳課後服務實施方案和服務特色,使家長、學生充分了解有關安排,積極引導有需要的學生自願選擇參加課後服務。課後服務要保證時間,推行課後服務「5+2」模式,即學校每周5天都要開展課後服務,每天至少開展2小時,結束時間要與當地正常下班時間相銜接。對家長接孩子還有困難的學生,應提供延時託管服務;
3、保護未成年人遠離性侵害;
4、保護未成年人遠離欺凌;
5、禁止公開學生的考試成績與排名。禁止學校、教師公開學生的考試成績和排名,出發點是保護學生隱私和自尊心,減少攀比、避免歧視,緩解應試壓力;但是同時規定學校應當採取措施,便利家長知道學生的成績等學業信息;
6、禁止手機帶入課堂。學校對手機管理的許可權,明確規定除教學需要外,禁止手機等智能終端產品進課堂;
7、學生課間休息的自由不容侵犯。 學校不得設置侵犯學生人身自由的管理措施,不得對學生在課間及其他非教學時間的正當交流、游戲、出教室活動等言行自由設置不必要的約束;
8、中小學生定期視力監測信息報送。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
第二條 國家機構以外的社會組織或者個人可以利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舉辦各級各類民辦學校;但是,不得舉辦實施軍事、警察、政治等特殊性質教育的民辦學校。
民辦教育促進法和本條例所稱國家財政性經費,是指財政撥款、依法取得並應當上繳國庫或者財政專戶的財政性資金。
E. 教育政策法規包括些什麼內容
教育法、教師法、義務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職業教育法、語言文字法、未成年人保護法、還有好多條例,不過我們考的主要是教育法、義務教育法、教師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
《教育法》的頒布,標志著中國教育工作進入全面依法治教的新階段,對我國教育事業的改革與發展,以及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是為了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保證義務教育的實施,提高全民族素質,根據憲法和教育法而制定的法律。
(5)教育政策有哪些擴展閱讀:
教育政策學習目的
(一)有助於我們提高依法從教、依法行政的素養
(二)有助於我們增強依法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
(三)有助於我們推動教育法學學科的發展
教育政策現存問題:
教育政策的不均衡現象主要是由於政策「缺席」和政策「無能」而造成的。
1、教育政策「缺席」
所謂教育政策「缺席」是指,在特定時空下需要教育政策來進行管理的事務或活動沒有相應的政策來規范和引導。我們的教育政策往往都是應付式的,常常是等教育問題發展到一定程度以後才考慮政策制定。
一方面,問題從潛隱到顯現、從輕微到嚴重需要經歷一個過程;另一方面,即使政策制定後,從頒布到實行、從實行到起效也存在時滯問題。這個從無到有、從存在到有效的過程中,政策都是「缺席」的。
需要指出的是,教育政策的不均衡現象不僅僅表現為教育政策的供給不足。有的時候,政策過多、過剩也是一個問題,同樣會擾亂或限制教育實踐的良性發展。
2、教育政策「無能」
所謂教育政策「無能」是指,當前的教育政策不能獲得預想的效果,對實踐起不到規范和管理的作用。教育政策「無能」主要包括兩層含義:
一是指由於問題的特殊性、政府能力、政策方案、政策工具、目標群體的接受程度等原因,教育政策有其自身的能力限度。
二是指教育政策制定和實施過程中存在著主觀犯錯的傾向,這種犯錯傾嚮往往是因為人們或過於信奉理性、或過於感情用事、或急於辦成某事、或追求某種特殊利益而不能從現實出發來考慮問題。
F. 改革開放後我國的教育政策有哪些
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全民素質教育的提出與基本完成普及義務教育
1985 年《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中,首次提出「教育體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質,多出人才,出好人才。」1999 年6 月13 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
明確提出:「實施素質教育就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明確規定素質教育是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體現了馬克思主義以人為本,人的全面發展和人民是創造歷史的根本動力的基本理論,指明了我國教育發展的路徑和前景,標志著我國的教育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二、職業教育的成功轉型與職業證書制度的實行
20 世紀90年代以後,開始建立和推進職業資格證書和勞動預備制度。1993 年,勞動部頒發了《職業技術鑒定規定》,1994 年,勞動部與人事部聯合頒布了《職業資格證書規定》,1994 和1996 年頒布的《勞動法》和《職業教育法》對實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都作出了明確的規定。
2004 年4 月,《勞動預備制培訓實施辦法》出台,推行勞動預備制度,實行准入控制和職業證書制度。至本世紀初我國已初步建立起就業准入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起與國家職業資格相對應,從初級、中級、高級技工直至高級技師五級的職業資格培訓體系。
相關職業的執業證書制度、國家考試制度,使教育與就業進入規范化與制度化的管理機制,同時也使職業教育順利實現了從全面計劃經濟主導下的辦學體制,向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需求的辦學模式的轉變。
(6)教育政策有哪些擴展閱讀;
教育體制改革推進:
1.2006年,河北省邯鄲市優質中學的班額竟達到100餘名,而薄弱學校只有20多名,義務教育的不均衡困擾著市民和教育部門。從2007年開始,邯鄲市系統改造21所薄弱學校,建立教師流動制度,用3年時間打造了一個義務教育階段基本沒有擇校的城市。
2.銅陵、成都、沈陽等地都在創造性地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在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同時,中國在中央財政的支持下,省級政府統籌規劃實施、以縣級政府管理為主的義務教育新體制逐步形成,免費義務教育從中國農村推廣到城市。
3.中國國家實施了面向21世紀重點建設100所左右的高等學校和一批重點學科的「211工程」,實施了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高水平大學建設的「985工程」。針對部門辦學、條塊分割和低水平重復等問題,通過 「共建、調整、合作、合並」等改革措施。
4.中國大規模地整合教育資源,高等教育體制和布局發生了變革。職業教育正在成為面向全社會、面向人人的教育,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推動職業教育從計劃培養向市場驅動的轉變、從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觀引導的轉變。
5.從傳統的升學導向向就業導向轉變,推動了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中國國家將民辦教育定位為社會公益性事業,納入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形成了以政府辦學為主體、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共同發展的格局。
6.中國政府堅持教育公益性質,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和體制機制。建立了普通本科高校、高等和中等職業學校國家獎學金、國家助學金制度,完善了國家助學貸款和高校學生入學綠色通道制度,確保困難家庭學生共享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成果。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教育體制改革
G. 我國農村教育政策有哪些
我國農村教育政策有:
1、加強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統籌鄉村小規模學校布局,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學質量。
2、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全面推行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縣管校聘」,有計劃安排縣城學校教師到鄉村支教。
3、落實中小學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或高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政策,教師職稱評聘向鄉村學校教師傾斜,符合條件的鄉村學校教師納入當地政府住房保障體系。
4、持續推進農村義務教育控輟保學專項行動,鞏固義務教育普及成果。
5、增加學位供給,有效解決農民工隨遷子女上學問題。
6、重視農村學前教育,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供給。
7、加強農村特殊教育。大力提升中西部地區鄉村教師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能力,加強貧困地區學前兒童普通話教育。
8、擴大職業教育學校在農村招生規模,提高職業教育質量。
農村教育現狀:
1、教職員不足
農村地區存在艱難的問題,即教師的力量,現在從事教育的年輕人傾向於提供高級別的工資,良好的環境,先進的教學設備城市學校或教育機構,缺乏教師的農村學校很遠,導致農村教師缺乏更新和補充。
2、教學設備不足
農村學校的設備不足,兩個方面無法充分利用。由於農村經濟水平低,學校不能配備一個完整的學生現代教學設備。與此同時,由於老師老齡化,缺乏新生教師,教學設備無法充分利用,導致低成本,教育,教育低質量。
3、教學模式和哲學
大多數農村教師都來自20世紀60年代和20世紀70年代,1990年的少數幾乎沒有,由於教學模式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教師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模式無法保持現代質量的步伐教育,導致學生在同一年齡教育中跟上城市兒童,落後於教育。
4、咨詢機制的質量是不均勻的
憑借思想概念的變化,父母正在越來越多地關注他們的孩子的學習和基礎。 「學習是擺脫農村地區的唯一途徑」受到城市輔導機構的影響,農村咨詢機構存在。由於組織以給予,教學水平和教師的力量不保證,許多學生在學習中沒有真正的成果,並且很難在綜合發展的質量發展中。
H. 教育政策包括哪些方面
教育政策包括教育法、教師法、義務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職業教育法、語言文字法、未成年人保護法、還有好多條例,主要是教育法、義務教育法、教師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
教育政策是一個政黨和國家為實現一定歷史時期的教育發展目標和任務,依據黨和國家在一定歷史時期的基本任務、基本方針而制定的關於教育的行動准則。
(8)教育政策有哪些擴展閱讀:
現存問題:
1、教育政策「缺席」
所謂教育政策「缺席」是指,在特定時空下需要教育政策來進行管理的事務或活動沒有相應的政策來規范和引導。我們的教育政策往往都是應付式的,常常是等教育問題發展到一定程度以後才考慮政策制定。
一方面,問題從潛隱到顯現、從輕微到嚴重需要經歷一個過程;另一方面,即使政策制定後,從頒布到實行、從實行到起效也存在時滯問題。這個從無到有、從存在到有效的過程中,政策都是「缺席」的。
需要指出的是,教育政策的不均衡現象不僅僅表現為教育政策的供給不足。有的時候,政策過多、過剩也是一個問題,同樣會擾亂或限制教育實踐的良性發展。
2、教育政策「無能」
所謂教育政策「無能」是指,當前的教育政策不能獲得預想的效果,對實踐起不到規范和管理的作用。教育政策「無能」主要包括兩層含義:一是指由於問題的特殊性、政府能力、政策方案、政策工具、目標群體的接受程度等原因,教育政策有其自身的能力限度。
二是指教育政策制定和實施過程中存在著主觀犯錯的傾向,這種犯錯傾嚮往往是因為人們或過於信奉理性、或過於感情用事、或急於辦成某事、或追求某種特殊利益而不能從現實出發來考慮問題。
I. 2021年最新教育政策有哪些
摘要 您好,目前已知的就是中考政策進行了大調整,普高和職校一半一半。
J. 我國現行教育政策有哪些
當前我國的教育的政策與具體作為如下:
一、培養現代的國民方面:
(一) 推動「一人一樂器、一校一藝團」,落實「一人一運動、一校一團隊」,以陶冶藝術人文與健康運動素養。
(二) 國小英語教學向下延伸至三年級作準備,落實英語向下延伸,期以培養外語能力新公民。
(三) 推動多元入學方案,引導適性就學及合理分流。從高中、高職、技專及大學入學各以考招分離理念架構及權責分明的分工機制,同步推動學習成就多元評量。建立「高中職小區化及建構適性學習小區」。
(四) 推動新校園運動核心思維。以強化「為下一代蓋所好學校」為核心思維,融入開放教育與綠色學校等價值,實踐學校重建的理想課題。
(五) 推動「全國兒童閱讀計劃」。透過營造閱讀適性環境,結合民間活力共同參與。
(六) 推動生命與人權法治教育,強化公民素養。規劃生命教育課程教學及推廣等相關工作,補助成立「人權學程」,成立中心學校、辦理主題式研習、座談會,期以提升中、小學法治教育水平,培養知法守法之現代化國民。
二、台灣主體方面:
(一) 發揚台灣各族群特點,鼓勵多元文化發展。為培養學生熱愛鄉土情懷,辦理鄉土語言研習母語課程。大量培訓閩南語客家語原住民族語等「母語教學種子教師」期以加速促成本土認識。
(二) 訂定「推展新移民文化」計劃。提供外籍配偶分級識字教育,完成編印「外籍配偶成人基本教育教材及教師手冊」及「外籍配偶家庭教育教材」。
(三) 強化九年一貫課程各項配套措施。配合綱要所研編之各領域教學參考手冊及搜集之相關教學素材。藉以引導民編本教科書質量之提升。
(四) 修正原住民族教育法,促進原住民族教育發展。
(五) 公布「性別平等教育法」,營造不具性別歧視的校園。(六) 公布「終身學習法」「家庭教育法」、,健全社會教育發展。
(七) 推動社教機構組織改造,再創社教服務新紀元。除已通過國立中正文化中心設置條例外,並積極輔導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台灣科學教育館部分業務委外經營。
(八) 從優辦理教師核退,提升教師專業素質。在職教師部分則開設各學科領域之教
師在職進修班次,並配合職校類科及課程之調整,辦理中等學校教師專業知能研習。
(九) 推動永續校園改造及綠色校園運動,並培訓環境規劃師,協助學校執行環境規劃與校園改造。
三、全球視野方面
(一) 擴大辦理雙向留學計劃,促進教育國際交流。除設置台灣獎學金,鼓勵外國學生來台留學之外,亦設置留學貸款,協助中低收入家庭學生出國留學;設置留學獎學金,以擴增公費名額。
(二) 推動人才培育與產業發展結合計劃,「國家硅導計劃暨項目擴增大學信息、擬訂電子、電機、光電與電信等科技系所招生名額培育計劃」及「大學科技系所人才培育計劃」俾提升大學科技系所教學質量,進而提升我國產業競爭力。
(三) 整合推動高教卓越策略,提升高等教育水平。改善大學學術發展之基礎建設,形成跨校、跨領域、甚至跨國的研究團隊,讓優秀的人才得以合作交流。
(四) 鼓勵技專校院國際合作交流,提高大學自主與競爭力。擬定「發展國際一流大學頂尖研究中心計劃」期望十年內至少一所大學居全世界大學排名前一百名及十個重點系所或跨校研究中心排名亞洲第一名之目標。
(五)推動國際教育旅行活動,拓展學生國際視野。推動高中職學生國際教育旅行,輔導高中職校成立「高中職推動國際教育旅行策略聯盟」,達成「從台灣走向世界、讓世界走入台灣、與世界作朋友」的快樂學習目標。
四、社會關懷方面:
(一) 繼續推動老舊危險校舍整建,建置安全優質教育環境。(二) 扶助弱勢學生就學,建構完整獎助學金系統。
(三) 縮短城鄉數字落差,提供平等的教育資源。
(四) 落實幼教向下延伸,扶持五歲弱勢幼兒及早教育。
(五) 建立輔導中輟生復學機制,提供教育支持網路。
(六)加強身心障礙學生就學安置,滿足學生特教需求。
五、健全教育體制方面
(一) 落實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促成教育經費合理化。
(二) 推動公教分離策略,松綁人事會計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