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中職校如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擴展閱讀
什麼東西跟小艾同學漂亮 2024-11-19 04:01:44
拜訪同學時該說些什麼 2024-11-19 03:43:40
怎麼使用刀具基礎 2024-11-19 03:31:27

中職校如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發布時間: 2022-04-15 07:37:00

A. 如何提高教學質量辦法及措施

1、強化課堂紀律: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在於有一個好的課堂紀律,有一個好的學習風氣,學生有一個好的學習狀態,能夠安心投入到學習之中,所以教師平時就要好好管理班級,多對學生進行教育,保證上課時課堂紀律比較好,這樣自然教學質量就比較高了。
22、精心備課: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第一步自然是要精心備課,對所講的內容了如指掌,鑽研教材,理解掌握教材的重難點,同時還要備學生,了解學生的年齡特點,怎麼樣讓學生接受,掌握教材的知識點。
33、調動學生參與:提升課堂教學質量,自然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性,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就是學生配合教師,如果教師只顧自己講,學生不參與,不學習,那課堂效果自然是低下的。調動學生參與的方法,可以使用多媒體,也可以設置一些問題等。
44、教學方法新穎有效: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傳統的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效果是比較低下,教師就要改進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主動學習性,可以使用小組合作,讓學生自己討論探究,教師做好指導,這樣學習效果是比較有效的。
55、關注所有學生:課堂教學質量高,自然就是全班學生通過每節課的學習,都有所收獲和提高,而不是少數的幾個優秀的學生,所以在課堂上,教師就要做到關注全體學生,不放棄每一個學生,對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學習差的學生,更要多提問,多幫助他們,才能讓自己的課堂質量提升。
66、注重課堂檢測和反饋: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要注重課堂檢測和反饋,就是留下一定的課堂時間把自己本節課所講的內容,檢測一下,看看學生掌握的如何,然後再查漏補缺,看看學生沒有掌握的內容,再細講一下,鞏固掌握。

B. 如何提高職業學校的教學質量求答案

陳艷秋(濰坊市經濟學校 山東 濰坊 262200)
近幾年,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都比較重視職業教育的發展,並出台了許多扶持職業教育發展的新政策,特別是國家助學金制度,使職業教育的發展迎來了新的春天,人們逐漸認識到了職業教育的重要性,學校招生人數與日俱增。同時,也給從事職業教育的教育者們提出了新的課題,引發新的思考:如何保證職業學校畢業生的質量,使職業教育有一個良性的發展呢?筆者認為,職業教育要健康穩定發展,教學質量的提高是關鍵。現就如何提高職業教育的教學質量談談以下幾點。
第一,提高學生對職業教育思想認識,加強學生的職業指導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對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有積極的推進作用。我們應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這就應從思想上改變學生對職業教育的認識。以前很多學生包括家長認為,上職業學校接受職業教育就是來玩,混到畢業然後就業。反正早晚是幹活學不學無所謂,學好學壞一個樣。好學生不來上職業學校,只有考不上重點高中,考不上大學才走這條路。所以很多學生自己就瞧不起自己,老覺得低人一等,抱著觀望的心理來到這里,思想極不穩定。在日常教學中要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這種錯誤認識,讓他們清醒地認識到,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學一門技術,有一身過硬的專業技術本領是他們就業成才的墊腳石。近幾年,大中專畢業生工作難找而職業學校的學生卻供不應求就是很好的證明。所以要讓他們明白,上了職業學校並不是進入了玩的天堂,而是為以後人生的發展做准備。從新生入學之初,我們應該加強這方面的思想教育,學校可以引導學生到各企業參觀訪問,進行社會調查,讓他們對職業有感性認識,使他們充分認識到,各行各業都需要專業技術人才,並且當前的就業壓力也大,這就需要給自己的人生規劃以心靈的啟發,為二至三年的職業學校生活確定一個目標,從思想上來保證學習的動力源泉。
第二,調整專業內容設置,優化課程結構
隨著競爭的加劇,當前企業對用工的需求不再是專業技術的單一,而是要求羅列面廣,技能全面的復合型職工。特別是一些新興的民營企業主對這方面的需求更為迫切。比如一名車工,要求他不僅對車工的操作技能要熟練掌握,還要會鉗工、電工、焊工等專業的一些操作。這就要求學生不僅要掌握本專業的知識,還要涉獵其他領域這樣也有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學習到更多專業外的新知識,也為以後的就業創造了更多的機會。
我校的各專業試行模塊教學,這些模塊有的緊密相連,循序漸進,步步強化;有的相對獨立,各自成型。比如鉗工專業有五大模塊,在這五大模塊中,《基本技能訓練》、《銑削加工》、《模塊製作與設計》這三個模塊之間是循序漸進的,要學習模具製作必須有前兩個模塊的學習基礎;而《鈑金技術》與《設備維修》可單獨開展。在這些大模塊中,有的又包含幾個小模塊,比如《設備維修》模塊中除了學習設備維修還包含著車削加工和電焊工內容的學習,從而保證了每個專業的學生在校能夠學到二至三門專業技能,使學生擺脫了以前枯燥、呆板的單一專業的學習,激發了學習熱情,極大地提高了教學質量。
第三,確定考核目標,加強考核力度
目前,職業學校畢業生已不再參加全省組織的統一考試,甚至有的學校自己組織的畢業考試因學生預分也被迫取消,這就給職業教育者們如何控制畢業生的合格率提出了難題。再好的專業,再優秀的教師,如果不強化考核,學生的學習和就業質量就很難保證。筆者認為,只有在教學過程中明確考核目標,並嚴格控制執行,方是控制合格畢業生的有效途徑。比如我校各專業實行的模塊教學,每學完一個模塊應組織學生參加過關考試,只有及格的學生才能參加下一模塊的學習或者等到畢業時對於超過兩個不及格的學生緩發畢業證等措施來提高學生的學習勁頭,激發他們的潛能,使他們在平日的學習中由被動學變為樂意學。當然,這一措施不能只流於形式,在實際操作中要嚴格落實。
第四,增加實習設備、工量具等裝備的投入,壯大技能教學
技能教學是職業教育區別於其他教育的一大特色,然而技能教學過程也是消耗量最大的一個過程。無論是材料、設備、工量具還是師資力量,消耗投入都很大,這的確給學校的開支出了一大難題。但是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加劇,學生就業難和企業高技能人才的缺乏,成為相互矛盾的兩大現實。為改變這一現狀,我們就應該走在市場前沿,與社會接軌,了解市場需求,加大新設備、新技術的投入,改革實習過程中已經陳舊的東西,以此來吸引越來越多的學生加入,使學生對接觸到的事物感到渙然一心,而不是一成不變。這樣才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感到學之不盡,用之不完,而不再有枯燥之感。
第五,教師要不斷學習創新,加強自身業務水平的提高,打造一隻強有力的教師隊伍
作為一名從事職業教育的教師,要提高教學質量,還應從自身作起。這就要求我們在日常的工作中多學習一些先進的技術,先進的工藝,掌握更多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不斷充實自己,在上課時才能抓住學生,使學生聽課時聽得「入神」而不是「跑神」。只有這樣,才能給課堂不斷注入新的血液,才能使自己的知識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要活到老學到老,願做長流水,而不滿足於一桶水的現狀。

C. 如何提高中等職業教育的教學質量

目前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存在著辦學方向模糊,培養目標定位不準,培養目標相對滯後。教學目標在執行過程中存在隨意性,師資結構不合理,動手能力不強,「雙師型」教師奇缺,教師知識更新不夠,教育觀念落後,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相對落後,教學手段落後,教學方法陳舊,課程結構不夠合理,專業設置不夠科學,缺乏辦學特色,教學管理模式僵化、單一,教學基礎設施相對薄弱等種種問題,要改變目前現狀,我覺得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一、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當前影響學校教學質量的根源在於思想觀念,思想觀念的轉變是推進學校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先導。1、樹立終身教育觀要求將過去強調培養合格勞動者的中等職業教育擴大到對學生人生態度、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特別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不斷更新知識的能力,要讓學生掌握繼續學習的能力,從而保證自己在不斷變化的職業生涯中立於不敗之地。2、樹立主動適應市場的教育觀①教學質量第一的觀念。市場經濟不僅需要勞動者擁有相應的知識、技能,而且更需要勞動者擁有健全的人格、競爭意識和辯證思維能力,所以,市場經濟要求的中等職業教育的教學質量絕不僅是以知識為本位的教學質量,而是以「知識、技能、能力、創造」為內涵的教學質量。樹立教學質量第一的觀念,就是要圍繞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這一中心,創造性地開展工作。②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觀念。主體意識是人的自覺生存狀態,是對自我、他人及社會存在的冷靜思考和積極實踐的態度,是競爭意識、創業意識的前提和基礎。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是市場經濟的要求,市場經濟需要的勞動者是充滿個性的,具有高度主體意識的勞動者,只有這樣的勞動者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斷選擇、批判、創造,在個人與社會的相互適應中推動社會進步。突出學生主體地位,一是要在整個學校管理中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的觀念;二是要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學改革,特別是教學方法的改革,將學生引入主體地位,推動其自身的思維運動。③市場導向的觀念。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作為中等職業學校,不僅要成為育人的場所,而且也是勞動力的供給市場,整個育人過程中要做到「產銷對路」。為此應該做到:A、教育目標的市場化。用人市場對勞動者素質的要求,就是學校的教育目標。學校必須調查用人市場的發展狀況,了解市場經濟對人才的需要,根據市場需要確立學校的教育目標;B、教育內容的市場化。學校應根據市場的需求,開設課程和進行課程建設,促使學生形成能夠適應市場需要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從而達到使學生適應社會的教育目的;C、評價體系的市場化。學校的教育質量是由市場來檢驗的,因此學校應密切注意學生走上社會的適應能力,以及社會對他們的評價,開展畢業生跟蹤調查,收集相關信息,並以此為依據制定相應措施,不斷調整教學計劃,改革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知識結構、能力結構與社會需求的吻合程度。3、樹立全面的人才培養質量觀目前,由於知識和技術更新速度加快,對人的基本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缺乏文化知識和素質,不僅學生自身難以適應瞬息萬變的社會需求,也會帶來一系列社會問題,因此只有一技之長可能難以立足未來。因此我們要更新教育觀念,樹立全面的人才培養質量觀,重視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和全面素質。二、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應創造有利於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的政策制度環境1、完善中等職業學校辦學條件,制定加大職業教育投入政策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要從政策上落實對中等職業學校的投入和辦學條件的完善,這是保障教學質量的基礎。政府必須依法堅持足額撥款,同時還要多方籌集資金,多渠道地增加對中等職業學校的投入。由於中等職業學校培養的是技術應用型、操作型的人才,對實習、實訓設備的要求高,因此要建立和健全學校的實習實訓設施的投資政策,政府部門在投資過程中要兼顧基建和設備,不能把設備設施建設的任務完全交由學校來承擔。2、政府和職能管理部門加強對中等職業教育的統籌管理政府應協調好教育部門、勞動部門以及企業、行業間的關系,理順職業教育的管理體制,營造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①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要根據市場要求加大對中等職業學校布局的調整力度,合理規劃辦學點和專業,搞好骨幹學校和骨幹專業的建設及布局調整;②落實好勞動預備制度和就業准入制度,統籌好技術等級考核,抓住提高職業學校教學質量的關鍵環節;③有效地實施質量監控。教育行政部門和辦學實體的主管部門對學校教學質量的有效監控,是確保職業教育質教學量的重要保證。這種監控既可以通過制定一系列必須執行的教學管理規范、文件和提供示範學校、示範專業,對教育教學過程實施質量管理,也可以通過教學評議、教學檢查、教學水平評估、各種競賽,輔之相應的獎懲等措施,以保證中等職業學校教學質量和培養目標的實現。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育教學質量1、高質量教學對教師能力的要求①教師應具備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這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職業教育本身的特點所決定的。職業教育具有針對性、應用性的特點,強調以實踐能力和創業能力為主的職業能力的培養。學校要造就高技術、強技能的學生,必須要有實踐型的教師。學校教師應具備以下幾個方面能力。第一,專業技能和實際操作能力。職業教育要強調能力本位,對專業教師和實習指導教師的技術技能必須有較高的要求,成為「雙師型」教師;第二,實驗能力。包括課堂演示實驗、實驗室指導學生實驗、教研實驗和技術革新實驗的實踐能力;第三,社會實踐能力。學校教師應具備了解社會、市場、企業的實踐能力,以開發學生的創業能力,指導學生順利就業。②教師應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使得創新再生產成為企業的支配力量,這就要求職業教育必須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創新型人才,中職教育也不例外。培養創新型學生的重任,必然會落到教師身上,教師只有自身具備較強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才能從自己的創新實踐中發現創新能力形成、發展的規律,為創新教育提供最直接、最深刻的體驗,從而在教學過程中,自覺地將知識傳授與創新思維結合起來,主動發現學生的創新潛能,捕捉學生創新思維的閃光點,多層次、多角度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③教師應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隨著技術崗位流動性的加快,要求職教學生要有較強的崗位適應和轉崗能力,這就要求職教課程不斷變更,內容不斷更新,同時要求教師必須改變那種通過在學校一次性「充電」就可在工作中一輩子「放電」的陳舊觀念。

D. 如何提高職業教育質量

目前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存在著辦學方向模糊,培養目標定位不準,培養目標相對滯後。教學目標在執行過程中存在隨意性,師資結構不合理,動手能力不強,「雙師型」教師奇缺,教師知識更新不夠,教育觀念落後,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相對落後,教學手段落後,教學方法陳舊,課程結構不夠合理,專業設置不夠科學,缺乏辦學特色,教學管理模式僵化、單一,教學基礎設施相對薄弱等種種問題,要改變目前現狀,我覺得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一、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當前影響學校教學質量的根源在於思想觀念,思想觀念的轉變是推進學校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先導。1、樹立終身教育觀要求將過去強調培養合格勞動者的中等職業教育擴大到對學生人生態度、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特別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不斷更新知識的能力,要讓學生掌握繼續學習的能力,從而保證自己在不斷變化的職業生涯中立於不敗之地。2、樹立主動適應市場的教育觀①教學質量第一的觀念。市場經濟不僅需要勞動者擁有相應的知識、技能,而且更需要勞動者擁有健全的人格、競爭意識和辯證思維能力,所以,市場經濟要求的中等職業教育的教學質量絕不僅是以知識為本位的教學質量,而是以「知識、技能、能力、創造」為內涵的教學質量。樹立教學質量第一的觀念,就是要圍繞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這一中心,創造性地開展工作。②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觀念。主體意識是人的自覺生存狀態,是對自我、他人及社會存在的冷靜思考和積極實踐的態度,是競爭意識、創業意識的前提和基礎。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是市場經濟的要求,市場經濟需要的勞動者是充滿個性的,具有高度主體意識的勞動者,只有這樣的勞動者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斷選擇、批判、創造,在個人與社會的相互適應中推動社會進步。突出學生主體地位,一是要在整個學校管理中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的觀念;二是要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學改革,特別是教學方法的改革,將學生引入主體地位,推動其自身的思維運動。③市場導向的觀念。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作為中等職業學校,不僅要成為育人的場所,而且也是勞動力的供給市場,整個育人過程中要做到「產銷對路」。為此應該做到:A、教育目標的市場化。用人市場對勞動者素質的要求,就是學校的教育目標。學校必須調查用人市場的發展狀況,了解市場經濟對人才的需要,根據市場需要確立學校的教育目標;B、教育內容的市場化。學校應根據市場的需求,開設課程和進行課程建設,促使學生形成能夠適應市場需要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從而達到使學生適應社會的教育目的;C、評價體系的市場化。學校的教育質量是由市場來檢驗的,因此學校應密切注意學生走上社會的適應能力,以及社會對他們的評價,開展畢業生跟蹤調查,收集相關信息,並以此為依據制定相應措施,不斷調整教學計劃,改革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知識結構、能力結構與社會需求的吻合程度。3、樹立全面的人才培養質量觀目前,由於知識和技術更新速度加快,對人的基本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缺乏文化知識和素質,不僅學生自身難以適應瞬息萬變的社會需求,也會帶來一系列社會問題,因此只有一技之長可能難以立足未來。因此我們要更新教育觀念,樹立全面的人才培養質量觀,重視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和全面素質。二、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應創造有利於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的政策制度環境1、完善中等職業學校辦學條件,制定加大職業教育投入政策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要從政策上落實對中等職業學校的投入和辦學條件的完善,這是保障教學質量的基礎。政府必須依法堅持足額撥款,同時還要多方籌集資金,多渠道地增加對中等職業學校的投入。由於中等職業學校培養的是技術應用型、操作型的人才,對實習、實訓設備的要求高,因此要建立和健全學校的實習實訓設施的投資政策,政府部門在投資過程中要兼顧基建和設備,不能把設備設施建設的任務完全交由學校來承擔。2、政府和職能管理部門加強對中等職業教育的統籌管理政府應協調好教育部門、勞動部門以及企業、行業間的關系,理順職業教育的管理體制,營造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①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要根據市場要求加大對中等職業學校布局的調整力度,合理規劃辦學點和專業,搞好骨幹學校和骨幹專業的建設及布局調整;②落實好勞動預備制度和就業准入制度,統籌好技術等級考核,抓住提高職業學校教學質量的關鍵環節;③有效地實施質量監控。教育行政部門和辦學實體的主管部門對學校教學質量的有效監控,是確保職業教育質教學量的重要保證。這種監控既可以通過制定一系列必須執行的教學管理規范、文件和提供示範學校、示範專業,對教育教學過程實施質量管理,也可以通過教學評議、教學檢查、教學水平評估、各種競賽,輔之相應的獎懲等措施,以保證中等職業學校教學質量和培養目標的實現。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育教學質量1、高質量教學對教師能力的要求①教師應具備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

E. 如何有效提高職高課堂教學質量

一、刪繁就簡,標新立異
新的課改教材在內容編排上進行了諸多的改進,而教師因受傳統教材和教學模式的影響,在教學中往往擺脫不了束縛,該少說的不少說,該精講的不精講,顧此失彼,所教內容既無重點,也無重心,讓學生無所適從,造成課堂效率低下。其實,只要加以分析,新的課改教材無非就是在原有教材基礎上的重新編排和取捨,使之更趨科學合理,很多內容增加了學生自主探索和思考的環節,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中,教師應注重挖掘教材,並把教材內容讀懂吃透。在此基礎上,針對每一節內容,合理分配教學時間,該合並的合並,該分解的分解,該講的地方精講,不該講的地方不講,把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使「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成為數學主要的學習方式。
二、注重調動學生的思維參與
學生要實現主動發展,參與是基本的保證條件。數學教學是教師思維與學生思維相互溝通的過程,從資訊理論的角度看,這種溝通就是指數學信息的接受、加工、傳遞的動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充滿了師生之間的數學交流和信息的轉換,離開了學生的參與,整個過程就難以暢通。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不僅能提高數學教學質量,還能提高學生的素質。
那麼,如何調動學生的「思維參與」呢?首先應當創設情景,巧妙地提出問題,引發學生心理上的認知沖突,使學生處於一種「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狀態。同時,教師要放權給學生,給他們想、做、說的機會,讓學生放開說,讓盡可能多的學生說。條件具備了,學生自然就會興奮,參與的積極性高起來,參與度也會大大提高。只有積極、主動、興奮地參與學習過程,個體才能得到發展。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主導作用的效果應以學生主體功能的發揮是否充分來衡量。離開了學生的主動積極的參與,教師的主導作用也是沒有意義的。教師的「導」要具科學性、啟發性和藝術性,要能充分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由於數學中的重要概念的建立、公式定理的揭示及知識的應用,都貫穿著人類勇於探索、敢於創新的精神,充滿著人類創造性思維的「火花」,教師要啟發、引導學生親自參與這些創造性活動的過程,從而實現開發智力和能力、提高創造思維的品質、增強創造力的目的、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設計出利於學生參與的教學環節,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進而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
1.參與數學概念的建立過程。數學概念的形成一般來自於解決實際問題或數學自身發展的需要,教材上的定義常隱去概念形成的思維過程,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參與數學概念的建立過程,不僅可使學生理解概念的來龍去脈,加深對概念的理解,而且有利於培養了學生的參與意識。
2.參與公式的發現過程。數學公式定理形成過程大致有兩種情況:一是經過觀察、分析,用不完全歸納法、類比等提出猜想,而後尋求邏輯證明;二是從理論推導得出結論。教學中的每個公式、定理都是數學家辛勤研究的結晶,他們的研究蘊藏著深刻的數學思維過程,而現行的教材中只有公式定理的結論和推導過程,而缺少公式定理的發現過程,並且學生對這樣的問題也是非常感興趣的。因此,引導學生參與公式、定理的發現過程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
3.參與同一問題的不同解法的探索中。問題是數學的心臟,解決數學問題要指導學生按照弄清問題、擬訂計劃、實現計劃、回顧四個步驟來進行。例題教學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教師應啟發學生對一個數學問題從多方位、多角度去聯想、思考、探索,這樣既加強了知識間的橫向聯系,又提高了學生思維能力和學習數學的興趣,有利於培養他們的參與意識。雖然學生獲得上述結果要花許多時間,但做這樣一題的價值要比做五題強,同時學生活動自由了,參與意識增強了,思維更活躍了。因此,花點時間是非常必要和值得的。
如果將學生規定在某種思路里,即沒有真正給予學生參與權和自主權,也會導致學生思維不活躍、不寬闊。數學教學的主要途徑是課堂教學,而課堂是教師與學生、學習與學生、教材與學生相互作用的場所。在課堂上應極大地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發揮其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喚起學生對數學的酷愛,讓他們在迫切的需求下學習,使他們把數學學習成為自覺的學習活動,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實踐證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參與的深度與廣度,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就沒有成功的課堂教學。
三、利用設問,誘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
1.精心創設問題情境,誘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慾是學生能否積極思維的動力。要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求知慾,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創設合適的問題情境。在數學問題情境中,新的需要與學生原有的數學水平之間存在著認識沖突,這種沖突能誘發學生數學思維的積極性。教師在創設問題時,衡量問題情境設計的標准有兩個,即有利於激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直接有利於教學目的。
2.啟發引導,保持思維的持續性。在合適的問題情境中,學生思維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但怎樣保持這種積極性,使其持續下去而不中斷呢?
(1)要給學生思考的時間。數學學習是通過思考進行的,沒有學生的思考就沒有真正的數學學習,而思考問題是需要一定的時間的。值得研究的是,教師提出問題後,應該給學生多少思考時間。實驗表明,思考時間若非常短,學生的回答通常也很簡短,但若把思考時間延長一點時間,學生就會更加全面地回答問題,這樣合乎要求和正確的回答率就會提高。當然,思考時間的長短是與問題的難易程度和學生的實際水平密切相關的。目前在課堂學習中,教師提出問題後,不給思考時間,要求學生立刻回答。當學生不能立刻回答時,便不斷重復他的問題,或者另外提出一些問題來彌補這個「冷場」。其實,這是干擾學生的思考,「冷場」往往是學生正在思考,表面冷靜,實際上思維活動卻很活躍。
(2)啟發要與學生的思維同步。教師提出問題後,一般要讓學生先作一番思考,必要時教師可作適當的啟發引導。教師的啟發要遵循學生思維的規律,因勢利導,循序漸進,不要強制學生按照教師提出的方法和途徑去思考問題。
(3)要不斷向學生提出新的教學問題。問題是教學的心臟,是教學思維的動力,且是思維的方向,數學思維的過程也就是不斷地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因此,在數學課堂學習中,教師要不斷地向學生提出新的數學問題,為更深入的數學思維活動提供動力和方向,使數學思維活動持續不斷的向前發展。合適的數學問題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① 問題要有方向性。這是指問題要有明確的目的,要使學生的思維趨向於教學目標。②問題的難度要適中。這是指問題不宜太難和太易,難易之間要有一定的坡度。③問題要有啟發性。有的教師往往把啟發式誤認為提問式,認為問題提得越多越好,其實問題並不在多少,而在於是否具有啟發性,是否是關鍵性的問題,是否能夠觸及問題的本質,並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如用一塊打破成三塊的三角形玻璃引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時,教師問:「若帶I去,帶去了三角形的幾個元素?若帶II去,帶去了三角形的幾個元素?若帶Ⅲ去,帶去了三角形的幾個元素?」這就是一個極為關鍵性的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它引起了學生的深入思考,並為學生學慣用「角邊角公理」奠定了基礎。
3.重視學生提出的問題。上《平行四邊形》一節時,整節課採用教師問、學生答的形式,氣氛熱烈,學生回答也不錯。但課後筆者發現沒有一個問題是學生主動提出來的,這樣教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展。於是筆者認識到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重要性,逐漸把問題習慣於拋給學生、要求學生回答轉向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精心創設問題情境,激發與引導學生思維、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成績。
四、平時教學中應善於與中考和競賽內容接軌
有經驗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總是善於把學習內容與中考或競賽內容接軌。講課過程中,可讓學生在學習新課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認識,在不自覺中接受中考試題或競賽試題的熏陶。在平時教學中,筆者非常注重做題,特別是各種中考題或競賽題,做完後善於總結,並把各種題型分解在每一節內容中,讓類似題型貫穿於學生的訓練中。
參加中考或競賽,要想獲得好成績,不是靠一個月兩個月的輔導就能見效的。首先教師要多做題,頭腦里要有東西,交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其次是在課堂上要多滲透。平時為注重學生能力的提高,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筆者每堂課都會留下一道或兩道有一定思考價值的數學題寫在黑板上,或競賽題或中考題,讓不同層次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展開討論,從而在討論中提高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習數學的興趣。
五、教給學生數學思想和方法
在平時教學中,很多教師走入了一種誤區,認為學生多做題就能提高學習成績,於是題海戰術成了很多教師的法寶。殊不知,這不但扼殺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嚴重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不用談學生主動積極地進行思考了。
我們都有這么一種體會,許多學習數學的人,在20年甚至30年不接觸數學題後,卻仍能解出一些很復雜的數學題。為什麼?這里很重要的就是他們掌握了數學解題的思想和方法。中學數學中處處滲透著基本數學思想,如果能落實到學生學習和運用數學的思維活動上,就能在發展學生的數學能力方面發揮出一種方法論的功能。因此,只有讓學生掌握數學的思想和方法,才會游刃有餘、水到渠成。 其實,對中考或競賽試題,只要少加分析,就會發現其中的每一道題,都包含著一定的數學思想和方法。那種考試過程中靠碰熟悉題提高成績的做法說到底就是碰運氣,是不可取的。教師的精力應該用在平時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和方法上。
六、講課的同時給予學生學法指導
指導學生學習、教會學生學習是21世紀教師素質的重要體現。把教學看作是知識的傳授是傳統的教學觀點,也是落後於時代要求的。學習方法指導,簡稱數學學法指導,是「學會學習」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只是為學生的認識的發展提供種種有利的條件,即幫助、指導學生學習,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和習慣。教師應該做的是善於「授人以漁」,教會學生學會學習,這也是新課改的要求之一。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教師應更突出給予學生學法指導,對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甚至做作業的習慣,都加以引導,使之更趨科學合理。要求學生學習時要專注,不受外界的干擾;要耐心仔細,獨立思考,不抄襲他人作業;要學會分析學習的困難,克服自卑感和驕傲情緒。
總之,對學生數學學習方法的指導,要力求做到轉變思想與傳授方法結合、課上與課下結合、學法與教法結合、教師指導與學生探求結合、統一指導與個別指導結合,建立縱橫交錯的學法指導網路,促進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七、數學課堂教學的語言要講究藝術
語言是教學思想的直接體現,是教師使用最廣泛、最基本的信息載體,數學課堂教學過程就是數學知識的傳遞過程。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數學知識的傳遞、學生接受知識情況的反饋,師生間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須依靠數學語言。教師的語言表達方式和質量直接影響著學生對知識的接受,教師語言的情感引發著學生的情感,所以教師的語言藝術是課堂教學藝術的核心。教學語言不僅要准確規范、嚴謹簡約、還要形象有趣、通俗易懂,更要幽默風趣、比喻恰當。
事實上,教師的課堂語言藝術多種多樣,語言藝術既體現了教師的教學能力,又和教學效果的好壞緊密相連,數學教師應該按照素質教育的要求,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總結、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語言,達到數學教學語言的科學性、藝術性的辯證統一。這樣,教學水平自然就會不斷地得以提高。
八、善於與學生交流
常言道:「親其師,信其道。」教師與學生只有實現心靈的零距離,學生才會打開心靈的窗口,接受教師所傳授的一切。
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一是要有寬松的師生關系,這樣才能使學生無拘無束地愉快地生活和學習,最大限度地激發其聰明才智;二是要有相互信任的師生關系,只有相互信任,教師輸出的各種信息才會在學生頭腦里暢通無阻,從而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三是要有期待,教師對每一個學生充滿信任和期待,就會使學生得到一種潛在的鼓舞和力量。實踐證明,學生喜歡熱情和藹、敬重學生、耐心指導、誨人不倦的教師。有的教師雖然有比較精深的專業知識,對教材的分析、講授能力強,但是由於不善於和學生建立真誠合作的關系,師生之間存在感情隔閡,教與學不能協調配合,結果使教學效果事倍功半。因此,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提高教育質量的保證。
總的來說,要提高數學教學質量,教師良好的自身素質是基礎,正確的學生觀是前提,學生學習數學興趣和愛好是關鍵,優良的教學方法是手段,良好的師生關系是保證。

F. 中職學校如何提高教學質量

中實學校要想提高這個教學質量的話,就需要去把自己的專業水平,還有一個是師資力量給提高

G. 如何提升職業學校教育質量

教育教學質量是一個學校發展壯大的重中之重,中等職業學校也不例外。隨著社會飛速進步和經濟的快速發展,專業技能型人才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和認可,職業技術教育也越來越受到重視。但是,在職業技術教育不斷發展壯大的過程中,也存在著教育教學質量偏低、教學效率不高、輟學人數屢禁不止等問題。因而,也就形成了職業學校招生困難、生源素質參差不齊、個體差異較大、學生文化素質低、就業難度大等一系列問題,從而導致學校出現一些所謂的惡性循環。所以,我們應把提高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盡早提上議事日程。

H. 如何提高中等職業學校教學過程的質量 - 學科建設 - 學校教育管理網-School edi...

目前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存在著辦學方向模糊,培養目標定位不準,培養目標相對滯後。教學目標在執行過程中存在隨意性,師資結構不合理,動手能力不強,「雙師型」教師奇缺,教師知識更新不夠,教育觀念落後,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相對落後,教學手段落後,教學方法陳舊,課程結構不夠合理,專業設置不夠科學,缺乏辦學特色,教學管理模式僵化、單一,教學基礎設施相對薄弱等種種問題,要改變目前現狀,我覺得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一、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當前影響學校教學質量的根源在於思想觀念,思想觀念的轉變是推進學校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先導。1、樹立終身教育觀要求將過去強調培養合格勞動者的中等職業教育擴大到對學生人生態度、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特別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不斷更新知識的能力,要讓學生掌握繼續學習的能力,從而保證自己在不斷變化的職業生涯中立於不敗之地。2、樹立主動適應市場的教育觀①教學質量第一的觀念。市場經濟不僅需要勞動者擁有相應的知識、技能,而且更需要勞動者擁有健全的人格、競爭意識和辯證思維能力,所以,市場經濟要求的中等職業教育的教學質量絕不僅是以知識為本位的教學質量,而是以「知識、技能、能力、創造」為內涵的教學質量。樹立教學質量第一的觀念,就是要圍繞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這一中心,創造性地開展工作。②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觀念。主體意識是人的自覺生存狀態,是對自我、他人及社會存在的冷靜思考和積極實踐的態度,是競爭意識、創業意識的前提和基礎。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是市場經濟的要求,市場經濟需要的勞動者是充滿個性的,具有高度主體意識的勞動者,只有這樣的勞動者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斷選擇、批判、創造,在個人與社會的相互適應中推動社會進步。突出學生主體地位,一是要在整個學校管理中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的觀念;二是要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學改革,特別是教學方法的改革,將學生引入主體地位,推動其自身的思維運動。③市場導向的觀念。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作為中等職業學校,不僅要成為育人的場所,而且也是勞動力的供給市場,整個育人過程中要做到「產銷對路」。為此應該做到:A、教育目標的市場化。用人市場對勞動者素質的要求,就是學校的教育目標。學校必須調查用人市場的發展狀況,了解市場經濟對人才的需要,根據市場需要確立學校的教育目標;B、教育內容的市場化。學校應根據市場的需求,開設課程和進行課程建設,促使學生形成能夠適應市場需要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從而達到使學生適應社會的教育目的;C、評價體系的市場化。學校的教育質量是由市場來檢驗的,因此學校應密切注意學生走上社會的適應能力,以及社會對他們的評價,開展畢業生跟蹤調查,收集相關信息,並以此為依據制定相應措施,不斷調整教學計劃,改革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知識結構、能力結構與社會需求的吻合程度。3、樹立全面的人才培養質量觀目前,由於知識和技術更新速度加快,對人的基本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缺乏文化知識和素質,不僅學生自身難以適應瞬息萬變的社會需求,也會帶來一系列社會問題,因此只有一技之長可能難以立足未來。因此我們要更新教育觀念,樹立全面的人才培養質量觀,重視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和全面素質。二、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應創造有利於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的政策制度環境1、完善中等職業學校辦學條件,制定加大職業教育投入政策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要從政策上落實對中等職業學校的投入和辦學條件的完善,這是保障教學質量的基礎。政府必須依法堅持足額撥款,同時還要多方籌集資金,多渠道地增加對中等職業學校的投入。由於中等職業學校培養的是技術應用型、操作型的人才,對實習、實訓設備的要求高,因此要建立和健全學校的實習實訓設施的投資政策,政府部門在投資過程中要兼顧基建和設備,不能把設備設施建設的任務完全交由學校來承擔。2、政府和職能管理部門加強對中等職業教育的統籌管理政府應協調好教育部門、勞動部門以及企業、行業間的關系,理順職業教育的管理體制,營造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①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要根據市場要求加大對中等職業學校布局的調整力度,合理規劃辦學點和專業,搞好骨幹學校和骨幹專業的建設及布局調整;②落實好勞動預備制度和就業准入制度,統籌好技術等級考核,抓住提高職業學校教學質量的關鍵環節;③有效地實施質量監控。教育行政部門和辦學實體的主管部門對學校教學質量的有效監控,是確保職業教育質教學量的重要保證。這種監控既可以通過制定一系列必須執行的教學管理規范、文件和提供示範學校、示範專業,對教育教學過程實施質量管理,也可以通過教學評議、教學檢查、教學水平評估、各種競賽,輔之相應的獎懲等措施,以保證中等職業學校教學質量和培養目標的實現。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育教學質量1、高質量教學對教師能力的要求①教師應具備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這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職業教育本身的特點所決定的。職業教育具有針對性、應用性的特點,強調以實踐能力和創業能力為主的職業能力的培養。學校要造就高技術、強技能的學生,必須要有實踐型的教師。學校教師應具備以下幾個方面能力。第一,專業技能和實際操作能力。職業教育要強調能力本位,對專業教師和實習指導教師的技術技能必須有較高的要求,成為「雙師型」教師;第二,實驗能力。包括課堂演示實驗、實驗室指導學生實驗、教研實驗和技術革新實驗的實踐能力;第三,社會實踐能力。學校教師應具備了解社會、市場、企業的實踐能力,以開發學生的創業能力,指導學生順利就業。②教師應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使得創新再生產成為企業的支配力量,這就要求職業教育必須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創新型人才,中職教育也不例外。培養創新型學生的重任,必然會落到教師身上,教師只有自身具備較強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才能從自己的創新實踐中發現創新能力形成、發展的規律,為創新教育提供最直接、最深刻的體驗,從而在教學過程中,自覺地將知識傳授與創新思維結合起來,主動發現學生的創新潛能,捕捉學生創新思維的閃光點,多層次、多角度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③教師應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隨著技術崗位流動性的加快,要求職教學生要有較強的崗位適應和轉崗能力,這就要求職教課程不斷變更,內容不斷更新,同時要求教師必須改變那種通過在學校一次性「充電」就可在工作中一輩子「放電」的陳舊觀念。要不斷地學習新知識、新技能,及時調整自己的知能結構,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工作需要。學校教師除應注重教法的學習外,更強調隨著企業和市場的變化選擇學習內容,調整學習活動。④教師應具備教育科研能力。建立與素質教育相適應的操作程序和實踐形式,需要能敏銳發現問題,客觀地研究問題,能探索、善總結的科研型教師。因此,要求教師深入鑽研,掌握教育教學理論,並能靈活地、創造性地將這些理論運用到自己工作實踐中去,同時在實踐中總結經驗,改進教學,並將其中成功的經驗上升為新的理論,以便更好地指導教學實踐,使教師不再是機械傳授現成書本知識的「教書先生」,而是集教書、科研、管理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復合型教師。⑤教師應具備課堂教學的駕馭能力。教師的教學能力包括對知識的處理能力和對教學的監控能力等。這就要求教師有很強的表達能力,在教學中主題鮮明,簡明扼要,富有條理,生動有趣地把學習知識和經驗方法有效地傳授給學生;教師要有對知識的組織處理能力,選擇恰當的教學方式,使教學適合於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⑥教師應具備現代教育技術與學科的整合能力A、教師必須強化意識,增強對科學技術發展的敏感性和適應性,熟練掌握多媒體技術、各種教育教學軟體以及更加先進的儀器,從而有效地改進教學,提高效率。B、教師必須掌握基本的網路知識,具有網路操作技能,充分利用網路資源搜集教學信息,不斷豐富和改革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C、具有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能力。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強調把信息技術作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和情感激勵工具,利用信息技術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合作學習、資源共享等學習環境。這種環境不受時空限制,可快速靈活的獲取信息,有利於培養學習者創造性的自主發現和探索,把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使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在整合過程中得到有效的鍛煉,這是一種能充分體現學生主體作用的全新學習方式。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的措施①加大培訓力度,提高學歷層次。首先要根據教師專業發展階段性的變化,制定培訓內容。可堅持在職培訓為主,脫產培訓為輔的原則,加大對骨幹教師的培訓力度;其次要下進一步提高教師的學歷層次。②強化技能培訓,提高實踐能力。教師如果缺乏技能,要讓學生掌握良好的操作技能是不現實的。因此,必須對現有專業教師加強技能培訓、技能考核。做到:要求學生會的技能,自己先掌握,甚至更高一層。③按專業設置和課程結構,調整師資結構。根據培養目標,學校應按照中職的專業設置和課程結構要求,調整師資結構,使二者之間基本保持動態平衡,按需設崗、因崗聘人,應做到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鑒於專業設置及課程結構隨就業市場變化而具有的多變性,教師隊伍建設還應該處理好相對穩定和靈活多變的關系,保證專業教師有穩定的來源渠道。④招聘引進,加快兼職教師隊伍建設。積極從企業引進一些專業基礎扎實,有豐富實踐經驗或熟練操作技能、熟悉內蒙古地區情況,並且具備教師基本條件的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來校擔任兼職教師或實習指導教師,採用「請進來」的辦法,選聘技術管理人員來校任教;優化整體結構,加大實習指導教師比重,提高「雙師型」教師的比例;建立校外「兼職教師庫」,建立兼職教師的流動崗;加強職前、職後培養培訓,對剛參加工作的教師或轉崗的教師要進行培訓,對在職的教師也要年年輪訓,進行再學習,以保證教師知識的不斷更新和素質的不斷提高,從而適應社會對人才培養的需要。四、提高教學過程質量的具體措施1、明確中等職業教育的方向,搞好辦學定位職業教育是就業教育,它和普通教育相比,與經濟社會的發展聯系得更直接、更緊密。職業教育必須要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面向社會、面向市場辦學的方向。把握好職業教育的定位,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①培訓目標的定位。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目標,就是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的勞動者和數以千萬計的高技能專門人才。實踐證明,打造面向市場的實用技術人才的競爭力,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促進就業是中等職業教育的根本立足點。②專業設置的定位。學校要瞄準市場設專業,突出特色辦專業,把對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放在職業教育的突出位置;要積極改造老專業,開發新專業,打造精品專業。③辦學層次的定位。中等職業教育要適應市場對多方面、多層次各類技術人才的需求。當前,社會經濟的發展,對中等職業學校培養的能在第一線從事實際操作的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在不斷增大,提高教學質量,層次定位非常關鍵。2、確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是教學活動所要達到的標准和目的,是教學所要達到的預期的結果。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起著重要的核心作用和導向作用,即所有的教學活動都要圍繞教學目標而設計和安排,並對教學目標的完成和落實負責。教學目標,不僅是傳授新知識,而且要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發展,重視學生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心理健康、綜合智能的培養。通過教學應使學生「學會認知」,使學生具有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從而「學會做事」;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自由的發展,激發每個人的求知慾望和創造潛能,使之「學會生存」。應注重加強實踐教學,建設一批高水平、高模擬的實訓中心。學生在實訓中心可以進行高度模擬的模擬訓練,練就一手過硬的工藝技術,通過「上學如上崗,上課如上班」的模擬訓練,可以達到「零距離就業」,將會深受用人單位的歡迎。3、主動適應市場,調整專業結構學校專業設置要以經濟發展和市場需求為導向,這是最基本的宗旨。但是具體來說,學校專業設置應貫徹「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突出風格,強調特色,實行「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人特我轉」的策略,在專業設置上應注重以下幾個問題:①專業設置應重調查研究,面向經濟,適度超前。應在充分調查本地區經濟發展與產業結構的演變狀況、社會職業分布和勞動力市場的供需情況及職業與專業特點的基礎上,認真研究經濟的發展趨向和產業結構、職業結構的變化規律,掌握哪些是社會迫切需要和正在發展的職業,哪些是勞動力過剩的職業,然後根據學校自身的層次、特點、條件做好專業設置規劃,並適度超前確立專業方向,力求使培養的人才「學有所用,適銷對路」。②實現主幹專業與輻射專業貫通的滾動發展。這里強調的是專業設置的主體性—主幹專業與分支性—輻射專業的貫通關系。充分發揮學校主幹專業的優勢,採取滾動的方式,由主幹專業延伸、派生出一些投資少、見效快、社會急需的輻射專業,形成專業設置「一條龍」。③專業設置應注意「創特色、揚優勢」。增設專業應在原有專業的基礎上開發、派生與學校已有專業基礎相近又有前途的專業,特別是目前沒有,而社會又急需的專業。應充分利用學校的場地、設備、師資基礎,根據本專業的發展趨勢力創特色,形成局部優勢和「名牌」效應。4、增強對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①改革教學模式。改革目前學校技能課教學中「先學後做」的單向教學模式,貫徹「學做合一」或「工學交替」的雙向程序模式。②建立相對獨立的實踐教學體系。實踐教學應在教學計劃中佔有足夠的比例。要改變實踐教學過分依附理論教學的狀況,探索建立相對獨立的實踐教學體系,在教學計劃中增設專業見習課,加強一、二年級學生的基本技能的教學。改革實驗教學內容,逐步形成基本實踐能力與操作技能、專業技術應用能力與專業技能、綜合實踐能力與綜合技能相結合的實踐教學體系。③完善資格證書制度。學校應牢牢把握中等職業學校的培養目標,強化對學生技能的訓練,使畢業生一走出校門就能上崗頂崗,縮短上崗試用期。為此應積極完善職業資格證書考核制度,將職業資格有關培訓內容納入教學計劃之中,並根據職業技能鑒定部門的考核要求,組織學生參加職業技能考核鑒定,鼓勵學生獲得「一張文憑、多種證書」,增強畢業生的就業能力。5、積極探索適應中職的新的教學方法為了提高教學效果就必須從實際情況出發,根據主體的特點、教學內容的不同要求和各種教學方法的特徵,科學合理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①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的主導思想。目前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注冊即可入學,學生入學成績普遍較低。加上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導致在校生學習熱情不高,學習信心不足,學習主動性和自覺性較差,其學習成績和學習效率受非智力因素的影響成份較大。因此,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的主導思想是,以學生為中心,突出學生的學習活動,更加註重學生作為教學主體的存在,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在教學過程中立足於引導、啟發學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變被動為主動,在此基礎上強調培養學生思維、判斷、學習和創新能力。常言道,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②以學生能夠接受為中心,確定教學方法,保證教學質量。A、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加強實際情景教學。目前在教法上仍帶有一定的普教色彩,教師往往以傳授知識為任務,學生則以接受知識為目的,「教師中心」是其基本的特點。對學生在實際情景中的學習重視不足,忽視了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和技術技能的發展,造成了嚴重的重理論教學輕實踐教學的傾向,背離了職業教育應用型、實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變革傳統的課堂教學,注重學生在實際情景中的學習,是增強學生適應性的需要,也是學校教學方法改革的迫切需要。B、變革傳統的注入式教學方法,注重合作式學習。當今社會要求我們培養的人才,既要有專業知識、操作技能和良好的競爭品質,還要有善於與人合作的精神。現代社會中的競爭離不開合作,競爭與合作是相互依存的關系。但是目前學校重視對學生競爭能力的培養,卻基本沒把注重培養其合作意識提上日程。如對學生的要求就是認真聽課,按時完成個人作業,以考試分數作為評定個人成績的標尺。我認為,學生只注意憑個人努力來考一個好分數,而很少注意到與其他同學的合作和師生間的合作,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將缺乏合作共處意識,不利於其長久的發展。現在用人單位非常重視員工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因此,變革傳統的注入式教法,注重合作式學習,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是中等職業學校教學方法變革的重要趨向。C、大力推廣分層教學法。近幾年中等職業學校招收的學生入學成績普遍偏低,且參差不齊,差別懸殊,個性特點突出,教師們普遍反映課堂教學不好組織。解決這個問題,教師應轉變「齊頭並進」的教學觀念,實行分層教學。分層教學不僅體現了「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而且是適應生源現狀的一種有效對策。所謂的分層教學,主要強調幾點:一,學生的現有知識、能力水平;二,分層次;三,所有學生都得到應有的提高。綜合各家觀點,分層教學就是教師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能力水平和潛力傾向把學生科學地分成幾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體並區別對待,這些群體在教師恰當的分層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發展和提高。D、推廣應用現代化手段,普及使用多媒體技術。目前在校生年齡偏小,雖然文化基礎知識入學時較差,但求新求異的特點比較突出,現代化教學手段的直觀性教學特點很受學生歡迎。伴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的進步和硬體成本的下降,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不斷深入,其作用得到了普遍認可。多媒體教材的最大優勢是藉助多媒體計算機的交互性和圖文聲像並茂的媒體信息,將抽象的概念和理論以形象的、易於接受的形式展現給學生,給學生提供的是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這種刺激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在設計多媒體教材時,應盡量避免知識的羅列,在全面研究、分析整門課程所有教學知識點的基礎上,將那些用常規教學費時、費力、事倍功半,而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清晰、明了、簡單、事半功倍的知識點挑選出來,製作這些教學點的軟體,可節省教學時數、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6、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為中心調整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的確定應樹立「以綜合素質為基礎,以能力為本位」的新觀念。能力和素質密不可分,相輔相成,素質包括能力,能力主要是綜合職業能力。所以學校在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的確定上應同時兼顧學生素質和能力的培養。①明確各門課程的教學方向。學校的各門課程都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強調一線性、勞動者和中初級。因此文化基礎課,既要達到「必需、夠用」的基本要求,又要注意能力的培養。如語文教學重視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的培養,增強學生的社會適用性。對專業課教學內容要求做到「三個結合」,即與專業崗位能力相結合,與學生的文化基礎、接受能力相結合,與學生繼續學習和未來發展相結合。根據上述「三個結合」,細化教學目標,圍繞目標調整和選擇課堂教學內容,合理設置實踐性教學內容,使學生在實踐中驗證所學知識,提高技能水平,並能在實訓過程得到有益的啟發,更好地拓展思路。②推廣「寬基礎、活模塊」課程模式,加強課程綜合化改革。傳統的三段式課程是由文化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組成,體現的是學科本位,過於重視課程的系統性和完整性,教學過程往往是以教材為中心,有些內容在一門課程講授以後,在另一門課程中又重復出現,學生頭腦中形成的知識體系往往是課程體系,而不是某一能力體系。「寬基礎、活模塊」模式體現為兩段式,由寬基礎和活模塊組成,它以專業培養目標以及專業培養目標分解出來的各階段模塊培養目標為核心,按模塊目標體系的要求確定所設置的課程,組織各學科的教學內容;課程設置不強調各門學科的系統性與完整性,強調各門學科圍繞培養目標的整體效應,以實用效應為原則;課程設置以文化知識為基礎,專業技能為主線,能力本位為中心,重視職業道德和職業習慣的培養,正確處理文化課、專業理論課、專業技能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關系,立足於學生從業的需要,著眼於學生長遠的發展,考慮就業與終生學習相結合,進行課程設置。「寬基礎」體現的是基礎本位,內容是面向一個職業群,甚至是幾個職業群,包含文化基礎課、通用技能課和一部分專業理論課,側重於核心能力和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強調為學生拓寬知識面,適應職業變化和為繼續學習打基礎。「活模塊」體現的是能力本位,其教學內容打破了原有課程體系,針對從事某一職業,某一崗位的必備知識、技能、甚至是一個崗位一個技術等級的應知應會,側重於從業能力層次的專業能力的強化,強調針對性、應用性、現實性。③重新規劃教材體系,更新教材內容。教學內容的更新,重要的就是教材內容的更新。中等職業教育教材已經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如果不進行改革,不進行新的適應現代社會發展需要的教材建設,則提高教學質量、辦出職教特色就無從談起。中等職業教育的教材建設和改革可考慮如下幾點:教材建設要緊密聯系經濟體制、經濟結構及社會發展領域的變革,與社會發展同步,做到與時俱進;緊密結合培養目標制定,突出職業教育特色;教材內容應簡化,實用性應加強。7、構建多層面的教學質量監控和評價體系,形成對教學質量全方位、多視角的監控與評價①課堂理論教學與課外各教學環節的監控、評價並重。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教學最重要的手段,是教學質量保證體系中最重要的環節,自然也是教學質量監控、評價的主要內容。但是僅有對課堂教學的監控、評價是遠遠不夠的。全面的教學質量監控、評價應該把眼光同時瞄準課堂教學以外的諸教學環節,應對教師的備課、作業批改、課後輔導、教書育人、師德等環節的工作質量和表現制定相應的考核目標,提出評價標准,作為對教師綜合考核、評價的組成部分,從而全方位地把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納入監控、評價視野,最終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②課堂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監控、評價並重。中職教育是以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為教育目標的能力本位教育,這就決定了其實踐教學在整個人才培養過程中的重要地位。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並重的職業技術教育的特點,要求在教學監控、評價過程中不僅要重視理論教學的監控、評價,更要加強對實踐教學的監控、評價,建立起對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全方位教學質量監控、評價體系,才能夠推動中職教育特色的形成。③對教師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的監控、評價與教師綜合素質和能力的監控、評價並重。傳統的教學質量的監控、評價,只把目光盯在教師教學工作這個狹小的范圍內,只關注教師的課講得怎麼樣,學生成績高低。我們不僅要測評教師的教學水平、教學質量如何,還應該關注教師教學工作以外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如學術水平、教育教學研究能力、外語應用能力、計算機應用能力、知識的自我更新能力,包括育人能力等等。這種監控、評價內容擴展的意義就在於:把以往對教師狹隘的靜態的監控、評價,提升到可持續發展監控、評價的高度。它要求教師不能僅僅滿足於做一個合格的「教書匠」,而是鼓勵、引導他們成為一個「研究型」、「雙師型」的教師。為了實現這個導向目標,我們應逐漸增加對教師綜合素質和能力的監控、評價指標,充分體現發展性評價理念,對達到、超過目標要求或者某方面成績突出者可給以嘉獎。對教師綜合素質和能力的發展性監控、評價,對教學質量的提高具有深刻意義。④對教師的監控、評價與教育對象的監控、評價並重。傳統的教學質量監控、評價,只把目光瞄準教師,但是卻對教育對象即學生的監控、評價不很重視,這是不全面的。教學質量的高低最終體現在培養的學生質量上,因此必須把教育對象作為重要的教學質量監控、評價客體。如學校可建立用人單位人才質量信息反饋系統,主動請社會各用人單位評價學生質量,通過不斷跟蹤畢業生社會反映,反思與調整學校各項工作,實現人才培養過程的不斷優化。

I. 如何提高中專生課堂教學質量

提高學習興趣是學生由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的原動力,是提高中職學生學到技能的關鍵。目前,中職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已成為一種較普遍的現象,不僅我們學校有,其它各類職業學校也存在,它嚴重影響到學校、班級的管理和教學質量的提高。為了能夠充分認識和了解這種現象的成因進而扭轉這種局勢,現淺談一下自己的一點體會。
一、中職學生的學習現狀
通過課堂觀察、心理咨詢、問卷調查我們發現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足的主要有以下的表現: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對學習冷漠、厭倦,對課堂學習感到無聊,學生上課前不預習,上課不認真聽講,不記筆記,課後不復習,考前死記硬背,應付了事。
二、中職學生學習現狀原因的分析
1.社會環境的變化。目前社會上存在就業難與勞動力准入低門檻的矛盾,對中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帶來極大沖擊。這種社會現狀使不少中職學生感到:學與不學照樣找工作,學多學少同樣有人要。同時中職學生還經常出入娛樂性網吧,在網上聊天交友、玩游戲,加上自控力差,使得部分學生沉迷於網路。另外,社會上的一些不健康的思想,如享樂主義、拜金主義也不同程度地影響著中職學生。
2.家庭教育的失衡。父母是學生最早的老師。因此,家庭教育對人的影響是長遠的,甚至是終身的。現在獨生子女較多,家長一般比較溺愛孩子,出現問題時部分家長又採取粗暴壓制的教育方式。缺乏與子女良好的溝通與交流。有些孩子本身就生活在一個不健全的家庭,如父母離異,家庭不和,留守兒童等。另外,某些家長本身不自覺的不良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使學生產生不良行為有「合理感」。
3.學校教育的滯後。與現行中職教育本身存在的弊端有直接關聯。中職學校存在生源緊缺,一些教學內容過時陳舊,脫離實際,缺乏新意,教學形式及方法上仍存在單調、枯燥、呆板、照本宣科等問題。分層教學、半工半讀、工學交替,由於種種原因,在中職學校還沒完全推行。與此同時職業教育在宣傳力度上還不夠,特別是對初中畢業生的宣傳。新生來讀職高,很多是出於無奈。在專業宣傳上,學生對所學專業面對的職業群所知甚少。學生對自己的特點不甚了解。教師在現有的模式下,也很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協助提高他們的創造性,展示他們的才華。
4.學生主觀上原因。中職學校的部分學生缺乏正確的道德觀念,缺乏對道德行為的正確判斷,以致產生不良行為習慣。而且容易以自我為中心,易走極端,缺乏互助和團隊精神。無論什麼事情,都以自己的喜好作為判斷的基本標准。同時還缺乏毅力。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遇到學習和生活上的困難就萌發退意。如學習上的畏難情緒,生活中的不愛勞動等主觀原因。
三、提高中職學生學習興趣的幾點建議
「學習是一種樂趣,教育是一種引導,而強迫是不可能出人才的」。針對以上中職學生學習興趣不足的現狀及原因分析研究,本人主要從以下幾方面淺談一下自己的幾點建議。
1.消除依賴,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
參與和表達是培養中職生自主學習的關鍵。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組織或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能激發興趣。我們要尊重學生的興趣,把握中職學生好新、好奇、好玩、好勝、好表現的特點,設計出各種各樣的課堂活動和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吸引他們最大限度地參與到實踐活動中去,讓學生在大量的活動中體驗學習的樂趣。
2.關注需要,通過表揚和鼓勵,競爭和獎懲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生在初中階段的很多學習習慣都會帶到中職來,如按部就班,對老師依賴性強,缺乏學習的自覺主動性等。既然這樣,就要想方設法教會學生如何自覺學習。學生一旦有了學習的自覺性,就會迸發出極大的學習熱情,表現出堅毅的學習精神,就會促使他們認真學習,努力進取,獲得優異的成績,最終達到預期的目標。教師可以設定一個希望學生通過課堂學習而達到的目標,學生努力達到了,就會滿足學習需要,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學習行為更為持久。
4.利用高科技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過程手段
教師切實改進教學方法。在傳授很難引起學生興趣的知識時,教師要用新穎的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盡量把枯燥無味的學習變得津津有味。可以通過多用實物教具、多媒體課件、聯系實際生活、巧妙地利用表演、游戲等創設情景進行教育教學。這些方法的使用能使學生從直觀上認識事物,記憶深刻,興趣濃厚,使學生更熱愛學習,熱愛生活,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自然就會提高。
「問渠哪得清如許,惟有源頭活水來」。在這個充滿變革的時代,教學工作必須與時俱進,准確地把握教育對象的變化,找准工作的著力點。惟其如此,才能行之有效地開展工作。因此,中職生學習興趣是一個逐步提高的過程,切不可操之過急,也不可過於降低學習要求。只有處理好內因與外因的關系,不斷激發引導,就一定能達到理想的境地,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

J. 如何提升職業教育的教學質量

1、教學無用觀
認為中職學校既然是抓就業,只要用工單位需要學生,何時需要何時
輸送。教學只是做擺設的樣子而已,學時長與短,教與不教。教好與教差,都沒有什麼關系。
2、教學少用觀
認為學生頂崗實習和就業上崗最多隻有30%的所學知識技能用得上,因而中職學校不用教學生多少知識技能,不用認真扎實地抓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