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小班的孩子如何教育
擴展閱讀
王氏教育怎麼樣17r 2024-11-18 19:33:48
哪個動漫里有分開的場景 2024-11-18 19:00:28

小班的孩子如何教育

發布時間: 2022-04-14 12:27:56

1. 幼兒園小班孩子就說謊話,該如何引導孩子

眾所周知,孩子的教育一直以來都是讓人比較頭疼的問題,孩子一旦教育不好的話,那麼對於他們自身的學習還有生活影響是非常大的。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很多幼兒園的孩子就已經開始說謊話了,遇見這樣的情況應當如何教育孩子?

孩子說謊是一個比較正常的現象,遇見這種現象的時候,家長一定不要大聲的吼罵孩子也不要打孩子,這樣都會給孩子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傷害,同時也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應當在生活當中告訴孩子撒謊的壞處,這樣孩子以後就不會再撒謊了。

2. 怎樣讓小班的孩子聽話

微笑著緊緊看著他 小朋友就算年紀再小,他們也是非常敏感的,他們在搗亂的時候,或者不聽話的時候,也會注意自己老師的行為。如果發現你看了他們的不聽話,對無動於衷,那麼一定會更加「猖狂」。在剛開始的時候,你不用說什麼,你就微笑的看著他,就那麼眼睛不眨的盯著他,他就會覺得非常別扭的,因為他不知道你會做什麼,心裡會有些不安的。
2
走到他身邊輕聲細語說話 對於小班的小朋友,一般都是很小很小年紀的,千萬不能大聲訓斥或者進行一些教育啊懲罰手段啊之類,那樣子可能會對小朋友起到一個震懾作用,但會讓小朋友的心理存下陰影的,所以千萬不要這樣。你可以走到小朋友身邊,輕聲細語的和他說話,問問他的剛剛做了什麼你沒看清,或者誇誇他的新衣服新玩具等等。這樣一來,小朋友會很不好意思繼續不聽話的哦。
3
抱著他安撫他的情緒 幼兒園小班小朋友的年紀都是很小的,他們不會出現叛逆行為,更不會出現很多刻意搗亂的行為。他們的不聽話或者不乖,完全是自己的性格導致,或者是沒有達到自己的要求、想法所導致的。這時候你絕對不能拿教育大孩子的方式進行,那樣會嚇壞小寶寶的。這時候你走到他面前,輕輕擁抱他,讓他把情緒穩定下來,然後再說其他。
4
用講故事的方式哄他 對於小班小朋友來說,聽媽媽和幼兒園老師講故事,是一種很不錯的享受。不管小朋友有多麼不乖或者不聽話,甚至大聲哭鬧,只要你給他講一個能引起他注意的好故事,他們一定會停止自己任性不聽話的行為的。這樣一來,不但會很好的阻止小朋友的不聽話,還能讓小朋友對你產生好感與依賴感,那麼以後的「教育」之路,就會非常好走的。
5
適當「實物」獎罰 我是難以想像,一個小班的小朋友再不聽話淘氣或者任性的時候,作為幼兒園的老師,竟然大道理的和小朋友講一講,這種畫面過於搞笑了。小朋友縱然看起來像是被你的道理折服了,其實小朋友不過是被你的「啰嗦」驚呆了罷了,轉過身他們仍舊會是我行我素。而實物獎罰,比如糖果巧克力等之類,或者一張很漂亮的信紙等等,都可以引起他們的「佔有欲」。你們可以送給他一張,告訴他如果好好聽話,這些獎勵還會有的。
6
不可一味採取懲罰、訓斥的教育方式 話說,一名只會採取訓斥、懲罰、教訓等等行為教育幼兒的老師,那絕對不是一名合格的幼兒老師。況且那樣的老師對幼兒園小朋友來說,不過是一種表面的「怕」罷了。他們會隨時隨地搞點小動作讓你頭疼不已。這就像是父母教育自己孩子一樣,只是一味的打罵教育,教育出來的孩子不過是一個過度叛逆的孩子罷了。那麼面對這樣的孩子的時候,你又該如何教育下去?
7
讓孩子完全信任你接受你 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如果幼兒園小朋友不信任你,不接受你,不認可你,那麼你的任何話都等於白說,小朋友們絕對不能贊同你的話的,就像不認同你、不接受你的人一樣。其實和小朋友的「友誼」建立起來很簡單,只要你體貼一些溫柔一些的幫小朋友「做點事」,他們就會把你當做朋友甚至媽媽般來信任的,比如幫他們提提褲子,清理一下鞋子里不小心進去的沙子,或者總是搭不好的積木房子,甚至是多幫他擦幾次鼻涕等等,都是能夠讓小朋友很快接受你並認同你的行為。

3. 幼兒園小班的小孩子應該怎樣教呢

不知道各個地方是不是不同,我們這里的小班孩子標準是3歲。 教學要根據小孩的智力和愛好決定。 戶外可以帶他在附近走走,看看冬天的落葉,雪,讓他找找有沒有螞蟻,看到什麼都可以跟他講,講他喜歡的才會有興趣聽,育教於樂嘛。注意安全就是了。 在家裡可以講將故事,小孩最喜歡聽故事了,如果你可以講他自己的故事,作為故事的主人公,他肯定會更愛聽。 教點簡單的古詩,注意要講解意思,不要只會背,問意思什麼都不知道。 英語是現在家長很重視的,但個人認為如果你發音不標准還是讓他停卡帶或者買VCD之類的讓他跟著學,你旁邊講解就是了。 再講些生活常識,怎麼過馬路,遇見陌生人敲門怎麼辦?當作小故事來講,孩子會很有興趣的。 其餘的學科還有體育,科學,計算,手工,畫畫,自然…… 你可以根據時間來安排,因為不了解你的具體情況,你自己考慮,反正每天講的內容不宜過多,注意第二天要復習,要不然很快就忘記了。 文科和理科要搭配著學習,動的和靜的要交替安排,孩子老是坐也不行。 建議去買一套幼兒園的教學材料,上面都寫好了哪一天上什麼課,什麼內容,教師備課的書也有。不貴的。幾十塊而已。 順便問一下,你是幼師嗎?

4. 如何進行小班幼兒行為習慣養成教育

一、與家長溝通,培養幼兒良好的衛生習慣
小班幼兒獨立性較差,依賴性強,多數幼兒在家是成人餵食的,更由甚者是追著喂,哄著吃。當孩子進入幼兒園後,由於生活衛生習慣的變化,口味的變化,環境的變化,由在家的幾個大人圍著轉到幼兒園的集體生活,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進餐問題。開學後,我們發現幼兒偏食、挑食的現象較嚴重。但幼兒飲食習慣的可塑性較強,就有意識地進行了良好進餐習慣的培養,及時地糾正他們的不良飲食習慣,使孩子從小就養成自覺、良好的進餐習慣。 不少家長在對子女的教育中存在著重智力開發、吃得「好」,卻輕行為習慣培養的現象,許多幼 兒形成吃飯挑剔、挑食、偏食、邊吃邊玩等不良飲食習慣,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孩子身體營養比例失調,引起各種營養不良症狀,影響了孩子的健康成長。 我們利用家長會和家長開放日、平時的家園通訊欄和網上的宣傳,鼓勵家長配合幼兒園平衡膳食,向家長做好宣傳教育,只有合理的營養才能確保幼兒的健康成長。
二、通過游戲兒歌等的方法培養幼兒良好的洗手習慣
我們通過兒歌如「小手真有用」、「小手洗一洗」 讓幼兒了解小手的作用,學會洗手的方法。手接觸外界物體最多,最容易受到污染。特別是孩子,由於好動更易將不潔東西上的病毒、病菌附在手上,如果飯前不洗手,就會將手上的細菌吃進體內而生病。因此,洗手對保持皮膚清潔,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十分重要。通過小競賽,讓幼兒掌握洗手的順序(挽袖、打濕、打肥皂、手心、手背、手腕,用清水洗凈,甩手上的水),剛開始學時,一不注意,孩子們的袖子就弄濕了,藉此機會,我就給孩子們做示範——挽袖,並一邊洗手一邊教幼兒說:「搓搓手心一二三,搓搓手背三二一,手指頭洗仔細,小手腕別忘記。

5. 如何教育幼兒園小班的小朋友

同行,希望對你有點小幫助。 注意與孩子的互動,不要自顧自的講,用孩子的口吻和他們說話,這樣他們會更感興趣。 加強孩子的常規培養,讓他們形成習慣,知道並做到上課要安靜。 還有,我不知道你們班孩子的情況,課堂上都會有個帶頭調皮的,有他在哪裡,一桌都不安靜。 通常我的做法是,把他叫到我的跟前來,面向我(不要沖著孩子們,要不光看他去了),我親自看著她,然後在講課。

6. 小班的孩子應該發展哪些方面

小班幼兒應學會順利地進行盥洗、入廁、進餐、午睡。

要學會自己獨立地上廁所,不要家人的陪伴。

2.進餐的時候要會自己吃飯,而不是家長地餵食。

3.明白飯前便後要洗手,時刻數理健康的意識。

4.明白勞累要休息的道理,學會每天中午午睡,有益於孩童成長。
培養小班幼兒自理能力的有效方法:

1.增強小班幼兒的生活自理意識

首先,通過正面教育樹立幼兒正確的自理意識。小班幼兒的自理意識並不是很強,在這個階段他們還不明白自己的事情要自己的做,其主動性較為薄弱。對此,教師應及早給小班幼兒進行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教育,讓他們知道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

激發幼兒自理能力的興趣。由於幼兒的主動性不強,所以幼兒對主動做事的意願也就比較薄弱。此時,教師可以舉行一些類似自理能力大賽的活動來激發幼兒的興趣。游戲、比賽是幼兒較喜歡的方式,在游戲中學習也是教育的重要方式,然而運用這種比賽的形式更容易讓幼兒積極的參與其中,在比賽中鍛煉其自理能力。

2.教給小班幼兒生活自理的技巧

第一,教師與家長可採用正面示範的方法。其次小班時期,幼兒的模仿力很強,教師一定要給予幼兒正確、積極的示範,在老師給出示範之後,他們會跟著老師去做,在模仿中學習。

第二,採用寓教於樂的方法。可以將小班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寓於游戲之中或者兒歌之中。對於小班幼兒來說簡短通俗的兒歌是很容易激發他們的興趣的。例如:在每次洗手時都讓幼兒邊洗手邊念兒歌,通過兒歌的學習,孩子們在洗手時都能養成良好的洗手習慣。

第三,在區域活動中練習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為便於幼兒更好的掌握生活自理的技能,教師可以在區角中為幼兒准備相關的材料,提供給幼兒練習。在練習的同時還可以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耐心等等。

3.為小班幼兒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

家長在家要為幼兒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可以通過各種形式來調動幼兒做事的興趣。要擁有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還包括家庭每位成員之間教育的一致性。

7. 幼兒園小班的孩子,作為家長該如何教育他們

其實小孩子都是很簡單的,你只需要給他一點獎勵和誘惑力,或者是給他一點點小小的懲罰,就可以很好的教育他了,比如說他中午一定要睡午覺,如果不睡午覺的話,晚上就沒有糖吃,或者是如果跟別的小朋友打打鬧鬧的話,就一個月不給他買玩具。

8. 如何讓小班幼兒養成課上認真聽講的好習慣

一、關注小細節,用耐心和愛心幫助幼兒形成良好行為習慣
小班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幼兒教師抓住一日常規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從細節著眼、從點滴入手,用耐心和愛心慢慢培養。比如培養小班幼兒獨立系鞋帶這一行為習慣。我們都知道,小班幼兒手部小肌肉群發育還不夠完全,抓握細小東西的能力還不完備。因此,教師就要有足夠的耐心一點一點地教孩子系鞋帶的方法。教師要從後面輕輕地擁住幼兒,雙手輕輕地握住幼兒的雙手,讓孩子隨著教師的動作完成系鞋帶的過程,這樣反復幾次之後,幼兒就會自己系鞋帶了。生活中,這樣的小事情還有很多。幼兒教師尤其是小班的教師,切不可忽視這樣小的行為習慣養成的契機,更不可以在培養的過程中用語言刺激或者是侮辱幼兒。
二、講究小策略,鼓勵幼兒主動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小班幼兒大部分都是三周歲的孩子,他們年齡小,活潑好動、天真可愛,可塑性極強。因此教師要多講究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策略,讓幼兒主動自我調適、自我改進,在教室的引導下逐漸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一)用小故事引導小班幼兒主動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小班幼兒愛聽故事。教師可以利用這一特點,選取或是編寫一些有關行為習慣養成方面的小故事,來調動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變「要我做」為「我要做」。譬如有關中華傳統美德之一謙讓行為的培養,小班幼兒教師就可以選擇《孔融讓梨》的故事,繪聲繪色地講給孩子們聽,之後讓孩子們自己講講這個小故事,說一說從《孔融讓梨》的故事中懂得了什麼道理,讓故事啟發幼兒,影響幼兒。三周歲的孩子基本上都沒有遵守紀律的意識,每次開展集體教育活動,教師總是要反反復復地和孩子強調紀律,可是收到的效果並不明顯。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給孩子們講講繪本故事《和甘伯伯去坐船》。教師利用講、看、說、演的方式,讓孩子們經歷身心成長的過程,久而久之孩子們的良好行為習慣就逐漸形成了。
(二)用游戲調動幼兒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積極性
愛玩是幼兒的天性。幼兒游戲中也藏著許多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契機,只要幼兒教師善於發現,巧加利用,就能讓游戲成為培養小班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助推劑。比如傳統游戲」老鷹捉小雞」,小班教室就可以用它來培養孩子們面對強敵勇敢、機智、保護弱小的品質;「娃娃家」可以用來培養幼兒的責任感——諸如這樣的傳統游戲還有很多,就看小班教師是不是擁有一雙慧眼,是不是擁有一顆慧心了。當然,現在的很多現代游戲也一樣具有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功效。舉一個我們幼兒園開展的「啟航小鎮」角色區域活動的例子。每周四是我們起航幼兒園「啟航小鎮」區域活動開展的日子,那一天孩子們都會擁有另外一個身份——啟航小鎮的居民。大家在小鎮上自由活動、自由買賣。在這樣大型的游戲中,小班幼兒會主動向中班和大班的幼兒學習,模仿他們的行為,及時矯正自己的不良表現。沒有了教師的說教,孩子們反而在活動中表現的更為積極主動了。由此可見,游戲不僅僅能使幼兒獲得愉悅的感情,還能成為調動幼兒自覺形成良好行為習慣的推動力。
(三)用環境影響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生活處處皆教育。不管是中小學還是幼兒園都要遵循這一原則,讓校園內的每一面牆壁、每一條樓道都成為育兒的陣地。在培養小班幼兒良好行為習慣方面,教師也要善於利用園內環境,讓環境在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方面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比如,在盥洗室內張貼六步洗手法和節約用水的小兒歌,每次孩子去喝水或者洗手,看到牆面上的圖片,他就會認認真真的洗,規規矩矩地喝,絕對不會浪費水資源,並且他們還會把這樣的衛生習慣和節約資源的意識帶到家裡,說給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聽,監督家庭成員在生活中的表現。
三、給出示範,引導孩子們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幼兒教師要永遠記住一句話,那就是「要求孩子們做到的,教師首先要做到」。因此,要想讓小班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教師首先要具有良好的行為習慣,能成為幼兒行為的標桿,及時發現和糾正小班幼兒身上的不良行為,引導他們形成好的行為習慣和優良品質。以引導小班幼兒做一個有禮貌的孩子為例。科學研究表明,孩子在嬰幼兒期模仿能力極強,他們會把生活中經常接觸的人或物作為模仿的對象。它們通過模仿來積累經驗、了解社會。孩子入園以後,每天和教師接觸的時間最多,尤其是日托園或者寄宿制幼兒園,教師基本上是和孩子們朝夕相處,所以,教師的一些言語和行為一定會給幼兒們帶來影響,或好或壞,完全取決於教師本身素質的高低。教師如何待人、如何做事、如何學習等行為對小班幼兒來說,就是一本生動的教材。所以小班幼兒教師在幼兒園一日常規活動中,對於自己的言行舉止要處處小心謹慎,處處以自己的模範行為來影響孩子,感染孩子。在陪伴幼兒成長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意培養孩子的禮儀,努力把幼兒培養成有禮貌、有教養的孩子。作為一名小班幼兒教師,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語言是否規范,在與他人、與幼兒交流的過程中注意使用禮貌用語,在小班孩子面前一定要樹立起說話和氣、舉止文雅、儀態大方的教師形象。比如每天接幼兒入園的時候,教師可以主動和幼兒、和家長問好、打招呼,用微笑和語言迎接每一名幼兒;集體教育課或是戶外活動的時候,教師使用輕聲教學,讓孩子聽著舒服。長此以往,教師的優雅表現就會在小班幼兒的心裡生根發芽,慢慢地他們也會成為說話和氣、舉止文雅、活潑大方的孩子、形成待人誠懇、落落大方的良好習慣。
四、春風化雨,用寬容的態度引導小班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作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幼兒園小班的教師,一定要注意自己在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時的態度。小班孩子年齡小,心靈敏感而脆弱,因此教師在引導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過程中,切不可以簡單粗暴的態度對待小班幼兒行為上的一些缺失。小班幼兒來自不同的家庭,他們性格迥異。有的活潑好動、有的沉默寡言。無論哪種幼兒,教師都要一視同仁,給予他們同樣的引導。比如,對待那些整天狀況百出、總是愛和小朋友打鬧、不守紀律的幼兒,教師如果只採取言語批評、斥責的方式,可能就不會取得好的教育和引導效果。因為,糾正不良行為習慣要比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難得多。教師應從改變對孩子的態度開始。教師要用欣賞的眼光、包容的態度對待幼兒。對於幼兒行為習慣上的缺陷,及時糾正引導,並多多鼓勵和表揚孩子在自我完善過程中所做出的努力,肯定孩子們行為上好的轉變。其實,只要幼兒教師心中有孩子,理解他們理和情感上的需求,以春風化雨般的態度慢慢影響和教育幼兒,他們一定會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9. 如何對小班幼兒進行常規教育

幼兒園常規是幼兒活動的保證,小班幼兒年齡小,自控能力差,比較好動,如果沒有良好的常規,保教活動就不能很好的實施。那麼如何對小班幼兒進行必要的常規教育呢?對於剛入園的小班幼兒來說,對幼兒園的環境、生活不熟悉,不習慣按相對一致的要求去行動。因此,我們必須從常規培養開始,使幼兒知道什麼時候做什麼,怎麼做,從而逐漸養成習慣。若能在小班時期形成良好的常規,那就有利於孩子從小養成好習慣,使孩子終身受益。經過實踐,我認為進行小班常規教育時可從以下三個方面為出發點: 一、建立幫助幼兒適應集體生活的常規。 小班幼兒好模仿,易受暗示,自我意識剛形成,第一反抗期的來臨,良好的常規能使幼兒在集體活動中比較協調,這樣就不會束縛和限制幼兒。比如在帶領幼兒進行洗手、喝水等生活活動時,如果先讓幼兒分批洗手後,然後坐回椅子,再組織幼兒分批去喝水,我以為這樣的常規就限制了幼兒。小班幼兒年齡小,堅持性差,讓他們等待的時間過長,勢必會造成常規的混亂,針對小班幼兒的這一特點,我認為可以讓幼兒洗完手後自由去喝水,然後給幼兒一點自由活動的時間,這樣下一個環節活動時幼兒的注意力就比較容易集中,如此有松有緊的常規比較適合小班幼兒。 又如我們在安排幼兒座位時,通常是排馬蹄形位子,帶過小班的老師不難發現孩子為了這個椅子經常發生矛盾,不是你擠我,就是我擠你,針對這樣的現象,我覺得可以在地板上用線做上相應的標志,固定幼兒椅子的位置,便與幼兒放好椅子。地上的線可以給孩子暗示,而小班幼兒正是最容易受暗示的……如此的常規避免了許多不必要的矛盾。 二、常規教育必須從幼兒的需求出發 幼兒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尤其是小班幼兒更是以直覺行動思維為重點。所以,我們在進行常規教育時要讓幼兒直接參與。以洗手為例:一般如果是徒手的示範講解,由於小班孩子頭腦中沒有表象,這種方法比較難以接受。因此,我們可以採用分批帶幼兒進入盥洗室,讓幼兒看見水龍頭,肥皂,毛巾,再親眼看到老師的具體示範,這樣使幼兒看到具體的行為標准,以及達到這個標准所使用的方法後,便於幼兒的掌握。 我們培養小班幼兒的自理能力,是在他們能力范圍內的自理,教師適當的幫助是必須的。比如,冬季要求小班幼兒將衣服塞在褲子里,由於孩子手臂短,穿的又多,因此只能將前面幾件衣服塞好,而身後的衣服很難整理好,這時就需要老師給予適當的幫助。所以,在常規教育時,不能考慮到方便老師,而是要從幼兒需求出發,怎樣做有利於幼兒,就採取怎麼的做法。 三、在活動中建立常規 由於小班幼兒及容易進入角色,我們設計的活動就要創設一定的情景,如果只是單純的說教或是機械地重復練習,孩子馬上會厭倦,於是,我們可以用「小孩小孩快回家」、「小鳥小鳥快回家」或者「小兔小兔快回家」等游戲,來建立體育活動中站位的常規。在活動中建立常規是由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所決定的,只有在活動中採用具體形象,讓幼兒親身體驗行為的方式,才能建立穩固的常規。 幼兒的常規意識,需要不斷地進行強化,才能鞏固,這就需要通過具體形象的教育,並反復進行練習,不斷地強化,督促。例如在培養洗手常規時,我們除了交給幼兒正確地洗手方法外,還針對幼兒的年齡特點,把洗手的程序編成兒歌,讓幼兒邊念兒歌邊洗手,這樣他們很快掌握了正確地洗手方法,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 另外,在活動中建立常規,還必須考慮到三個基本要素: 1、 內容少,分解細: 再以洗手為例,以前我們在教幼兒洗手時,總是教師完整的示範並講解一下洗手的整個過程,然後讓幼兒操作,但孩子們很難達到要求,原因是他們不知道怎麼樣才算兩只小手沖濕了,怎麼樣才算手上都擦上了肥皂,怎麼樣才算搓出了肥皂泡等等。因此,我們不能粗線條的教,而必須細化某一個環節。比如,一般幼兒擦肥皂都是一擦了事,於是我在指導幼兒擦肥皂時,對幼兒說:「肥皂要和你的小手做朋友,先和手心做朋友(用肥皂在手裡擦一擦),然後和手背做朋友(用肥皂在手背擦一擦),最後和你的手指做朋友(用肥皂擦手指兩面),這樣,你的手心、手背和手指上都有了肥皂,才算是做了好朋友」。這樣,在十分具體的邊講邊做的過程中,就比較容易掌握擦肥皂的要領。同時,由於幼兒記憶的特點,中班幼兒可以同時提兩個要求,大班幼兒可以同時提出三個要求,而小班幼兒在一次活動中只能有一個要求,即一個重點,因此,在對小班幼兒提常規要求時,切記一次提一個要求,同時要把這樣要求講細講透。 2、 考慮仔細、周全: 教師考慮的周到,教的仔細,就有利於良好常規的建立。比如在安排午餐的位置時,既要考慮桌子之間的距離,這樣可以方便幼兒的進出,又要考慮幼兒進餐時情緒,將食慾好進餐快的幼兒於食慾差進餐慢的幼兒坐在一起,這樣可以起到以快帶慢的效果。如果教師只是隨意擺放桌子,根本不考慮桌子與桌子之間的距離等問題,勢必會造成孩子之間的許多矛盾,出現沖撞、將椅子舉起來或頂在頭頂等現象,這樣就破壞了安靜吃點心的常規,同樣也破壞了搬椅子的常規。因此,在安排教育設施時,每個教育環節都要適合幼兒,以免使幼兒之間造成不必要的矛盾。 3、語言要慢、輕、短。 在常規的建立中,必定有要求,有檢查。我認為我們只需要輕聲的語言和動作的暗示,從正面引導,以榜樣作用激勵幼兒,多督促幼兒。對小班幼兒講話我們要做到慢、輕、短,即語速慢一些,聲音輕一些,語句短一些,尤其是小班幼兒很容易進入角色。我們應該注重擬人化語言的運用,這在成人看來似乎是不可思議的,對於中、大班孩子來說效果可能還不怎麼樣,但是,在小班幼兒來講確是必須的。例如小朋友在放杯子時,老師要求他們輕放,但發現孩子們沒有做到這一要求時。老師可以說:「聽,是哪一隻杯子在吵架啊?這些杯子都是好朋友,應該這樣說話(教師示範輕放杯子,並請出錯的孩子模仿一下)對,現在他們是輕輕講話了,才是好朋友。」按這樣的方式提出要求,孩子會比較容易接受。 總之,只有立足於小班的特點,細化穩固在生活中建立的常規,才能使幼兒常規活動不亂,達到我們預期的教育效果。

10. 如何培養小班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

小班是幼兒踏入集體生活的轉折點,也是進行常規教育的關鍵期。陳鶴琴先生曾說過「生活即教育」。確實,幼兒園的許多活動都在生活中進行,因此生活習慣的培養在小班來說,就尤為重要了。那麼如何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呢?

1

讓幼兒了解什麼是良好的生活習慣

小班幼兒年齡小,他們往往分不清什麼樣的生活習慣是好的,這時候家長不能一味的指責他們,批評他們。要給他們進行正確的指導,告訴他們哪些是好的生活習慣。好的生活習慣包括:

(1)衛生習慣:知道飯前便後要洗手、吃飯不亂掉飯粒、不隨便坐地上、養成游戲後勤收拾的習慣,保持桌面整潔等。

(2)飲食習慣:正確地使用餐具,獨立進餐、進餐時不大聲講話,不東張西望,專心進餐、養成不挑食、不偏食、不剩飯的好習慣、按要求定時按量喝水,根據自己的需求隨渴隨喝的習慣等。

(3)睡眠習慣:睡前大小便,獨立安靜地入睡、掌握正確的睡眠姿勢。(右側卧睡或仰睡)、養成早睡早起的作息習慣等。

(4)自理能力:養成飯前便後洗手的習慣、玩具、圖書不亂扔亂放,會自己整理玩具、學會有序地穿脫衣服;不穿反鞋,會系鞋帶;並學會自己整理床鋪、喜歡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等。

2

培養小班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有效途徑

(1)利用游戲,養成習慣

在感興趣的游戲活動中,幼兒能按照一定的要求,約束自己不良的行為,限制自己不應該擾亂一定的生活習慣。

(2)堅持正面教育,多表揚多鼓勵

對於小班幼兒來說,得到肯定就如同得到表揚,會信心大增,無論做家務,還是其他方面,孩子都會更積極地去努力。

(3)重視家園合作,進行一致性教育

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形成,有一個長期的形成過程,不僅要在幼兒園里,在家裡也要同樣重視。這就要求了家長和老師之間要互相溝通,目標一致。

總之,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是需要長期培養的,是在生活中慢慢積累的。作為家長,我們需要從小班開始,注意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俗話說「習慣成自然」,良好的習慣將使人受益終生。